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思斌社会行政教案

王思斌社会行政教案

王思斌社会行政教案
王思斌社会行政教案

第一章社会行政的含义和构成

本章将介绍社会行政的含义,指出社会行政的特点,说明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密切关系,介绍社会行政的构成,以起到理解社会行政理论实践体系的基础的作用。

第一节社会行政的含义

一、社会行政的概念

社会行政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领域,它同现代社会福利的发展密切相连;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与社会福利实践及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随着实践及理论的发展不断充实着自己的内容。

社会行政的含义及领域

由于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同,社会工作行政的定义也是多样化。

斯宾塞(Spencer)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对机构内部关系和进取活动进行理性管理的过程,以实现理想目标”,还包括“促成机构及其所在社区资源互相开放、转化的过程”。

邓纳姆(Dunham)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对提供直接服务机构给予支持性和推进性活动的过程。社会行政的范围涵盖功能、政策、行政领导的决定和程序的运作,如事件记录、财务管理、服务维持等”。

斯坦(Stein)认为,“社会工作行政的定义是多样性的,但目前被广为接受的中心定义是:社会行政的概念是指通过系统协调与合作,界定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持续过程”。

崔克尔(Trecker)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持续工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进行合作,释放以及汇聚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利用所有可能拥有的资源,满足有需求的社区,提供服务和计划”。

他概括学者对社会工作行政原则的观点,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社会行政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2.社会行政是一个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以实现共同的目的或目标;

3.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发掘并利用人力和物力等各种资源;

4.以协调和合作的方式获得人力和物力各种资源;

5.社会行政包括的要素是:计划、组织和领导。

总之,社会工作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它包括行政人员——领导者——与所有其他职员——下属或团队成员。

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时代正在来临。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社会工作行政有它的合理地位;与个案工作或团体工作相类似,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作用得到显著的体现。

(一)行政

它基本上指的是在公务中的组织、协调等促进相关人员共同努力以有效地达到目的的活动。

政治学和行政学专家把行政看着是政府或公共部门的活动。

传统上认为行政的职能,是进行服务,其后进行管理。意思就是亲自控制。

传统的管理基本上是对某些事务的具体管理、操作和处理,是通过某个人自己的行为处理控制事务、实行监督的过程。

而传统的行政则强调服务,主要指对事务的计划、组织、推动和监督,是从综合的角度对相关事务的协调和推进。

有学者指出二者的不同:

行政基本上只服从指令和服务,管理则是取得某些结果及取得这些结果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在当今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行政与管理活动大量存在,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

(二)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

社会工作行政是指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行政工作,它是针对社会工作的行政活动。 社会福利行政是社会福利领域的行政活动,它是以社会福利为对象的行政活动。 二者的区别:

社会工作行政是计划、组织、协调具体的社会服务的行政活动,这种行政活动比较靠近具体的社会工作,常常反映在某一社会服务机构、某一社会服务活动的整体设计与推动之中。

社会福利行政则面对所有社会福利活动,特别是包括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宣传、阐释、贯彻、监督与评估。

这样,社会福利行政就不但涉及具体的社会工作的组织、协调,而且与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的福利政策的实施、落实有关,它涉及政府的执行政策活动。

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行政包含了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福利行政。

二、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

(一)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行政活动。

一般认为政府所从事的活动属于公共事务,即政府是为公民的公共利益服务的,是向公民提供公共物品的,这与企业为牟取个人利益的私利活动有根本的区别。

公共行政是政府的本质性的职能和活动,它通过把公共政策转变为具体的实践来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包含下述内容:

1.政府的行政部门活动;

2.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3.与人们的广泛协作问题相关的事项;

4.与私人管理相区别的领域。

政府是公共行政的主体,这是为大家所认同的。政府是为公民服务的机构,其公共行政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

政府的公共行政包括: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

向公民提供基本的和有可能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等努力。

具体来说,现代公共行政包括:

国防(外部安全)和外交事务、公共安全(内部安全)、司法、公共卫生与国民健康、劳动就业、公民受教育、公民的居住安全,解决影响公众的社会问题,为经

济发展和公民生活的改善创造条件等。

(二)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关系

如果把公共行政看着政府的职能,那么,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活动也属于公共行政的范畴。

就是依据一定的社会政策、动员和协调各种资源、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有效服务的社会行政是公共行政的组成部分,但又是特殊的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公共行政包含了社会行政。

二者的差异:

社会行政不同于公共行政:

第一,公共行政是面对一般公民的,维护其利益的活动。

社会行政则主要面向社会上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的。

与公共行政相比,社会行政在服务的对象方面,范围较窄,福利性更强。

第二,政策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带来价值上的某种差异。

因为社会行政所要解决的是弱势群体的问题,所以与公共行政相比,社会行政更关心价值问题,即在实施政策过程中行政人员持有更多的对政策对象的关怀。

第三,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社会行政的主体呈多元化态势。

非营利性组织在对弱势群体、困难人群的支持和帮助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这不是政府的公共行政。

三、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

老子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在管理国家方面,要有方法,不能乱翻乱动,要谨慎为之。

孔子强调的是“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说,要以道德管理国家,国家才能有序。法和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用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社会管理也是讲究艺术的。

(一)管理理论中的行政本源

孔茨和奥唐奈对管理工作的界定:

创造和维持一个企业内部环境,在这个企业中,每个个体以群体的方式一起工作,能够有效率和有效能地履行职责,实现群体目标。管理可以被称为是“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从本质上讲,管理是一种行为艺术;管理是各种组织知识的组合,这种知识强调的是艺术。

他们把行政分为五个环节: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

这些通常是管理者和社会工作者普遍采纳的基本分类方法。

19世纪的查尔斯.巴布奇,提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和管理中。 后来,福尔默将他的贡献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工人们的技术将工作分解成各个工种分配给工人。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是工人对自己的技术更加熟练,同时还可以使一些特殊的工具和设备得以发挥更大作用。

2.倡导管理者提供指引,这个指引可以衡量人工操作与机械化操作的相对价值。可以使冗长乏味的计算和生产对一个人来说变得比较容易。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W.泰勒,为改善效率和效能提出了大量的具体而有

意义建议。

认为,通过劳动分工、计件工作的刺激和时间的全面利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1903年,他编写了《车间管理》手册,目的就是“清楚地知道要别人做什么,然后让他们以最出色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完成。”

他提倡劳动分工,主张放弃“独裁型老板”或“军事化组织”,向“功能化管理”转变。

每个人工作尽量单一,管理者的职能尽量少。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法国的亨利. 法约尔,在1916年出版了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强调了14条管理原则。

亨利.L.甘特的“人性化管理”思想,在《工作.工资.利润》和《工业领导》等书中,强调关于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人的活动的重要性。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在改革科学管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进行动机研究证实了工人们的各种不同性格和不同工作行为的重要性,力图发现最有效率和效能的生产模式,并且系统的建构规则,以便进一步改善。在他的《车间体制》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基本思想、规则和建议。

埃尔顿.梅奥被称为“人际关系学之父“,他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表明,在管理过程中人的态度与情绪和雇员的权力一样重要。

“人类的社会和心理需要与对金钱的需要一样,全部是有效的激励动力;

工作群体中的社会互动与实际工作任务中的组织一样能产生影响;

在任何精确管理计划中,人的因素不容忽视。”

强调社会互动、特殊待遇、工作态度、工人地位等。工作士气、生产水平与社会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际面》一书中,针对工作中的人群行为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

X理论下的工作情景是,领导者运用权威与独裁,保持严密的控制。工作者在决策中只发挥较少的作用。

Y理论下的情况正好相反,强调的是工作氛围和工作情景,工人们民主参与,以及强调工人们的权利和建议得到鼓励和支持。

近年来,提出了介于二者之间的Z理论。

彼得.德鲁克的MBO管理模式(目标管理)

在1954年他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认为,目标管理是一种满足新需要的管理模式。认为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界定组织目标。任何管理方法及其子系统都按照这一最初的步骤展开实施。

一旦目标被确定,就将责任有序分配给组织中的一个管理者,并整合他们的工作方法,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目标确定和决策中,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的管理者是一个情景管理者,大部分情景可通过界定组织目标而进行最佳设定,对管理者的行为给予精确测量以实现组织目标。

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由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在1959的《工作的动机》和1966年的《工作与人的本性》等书中提出。

认为在工作系统中的传统激励因素(薪水和福利),对工作动机和组织所关心的生产并没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机会、对成就的认识、工作过程、责任、进步和成长等因素,可以促进心理成熟,特别在对动机的激励和有效生产方面十分有价值。因此,保健因素对预防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是必要的。

1.科学的管理是目标实现的前提。

在社会工作中,各个层次的工作者的共同参与是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现的基础。

当特定的目标被具体化地界定后,通过有效能的活动和实践,可以确保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

2.人是目标实现和管理中的主体。

社会工作行政的基础就是管理原则,效率和效能的观点应当加以运用。

在一切活动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离开了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此,一切工作必须符合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3.社会工作必须有科学完备的管理,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社会管理

管理是跨学科的、跨领域的,是以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社会管理是以整个社会(包括地方社会)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社会管理带有综合性的特点。

社会管理就是从综合的角度、用综合的方法、处理综合性的社会关系问题的管理活动。

(三)社会管理与社会行政的区别

第一,对象不同。

社会行政的对象是社会福利活动,特别是对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独立性支持。 而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一般的社会活动,是要协调社会结构中的各种重要关系,而不局限于弱势人群。

第二,方法不同。

社会行政作为一种组织、协调和管理活动包括使用一切管理方法,强调对弱势群体,强调对人的关心和关怀。

社会管理强调的是权力,社会管理强调的是共同参与与治理。

第三,任务不同。

行政和管理都有明显的理性主义色彩,都要追求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但是社会行政更看重效果而不是单纯的效率,因为社会行政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困难人群、弱势群体实施有效的帮助。

四、社会行政的含义及领域

(一)社会行政的含义

许多学者对社会行政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如朱辛流、江亮演、白秀雄、崔克尔、约翰.雷、基德内等。

崔克尔将社会行政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社会行政是通过协调与合作去获取各种资源,以达到社会目标的过程。广义的社会行政是根据立国思想与社会政

策,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革新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过程。

崔克尔认为:社会行政是一种持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旨在促进达成共同目标,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资源,通过协调与合作的方法,包含计划、组织、领导等要素。

简言之,社会行政就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

(二)社会行政的领域

根据各国情况不同,范围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讲,社会工作的领域包括:

政府所办理的有关民众的一般福利包括教育、卫生、住宅、康复、公共救济、就业辅导、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将会不断扩大。

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发展发展过程

(一)初期阶段

1874年,首次出现与社会行政管理问题的相关论文,在美国慈善与矫治研讨会上,许多领导和工作者开始反思关于人群及其社会问题和社会服务的输送等问题。 1893年,安娜.L.道斯认为,学院应组织培训在职人员以帮助他们为那些有需求的人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

1897年,巴尔的摩慈善组织会社总干事玛丽.E.里士满在美国慈善与矫治研讨会上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二)早期的正规教育和培训

1. 培训

1898年,纽约慈善组织会社成立一个暑期学校,传授社会工作行政的知识与技巧,培训志愿者和那些对贫苦人群给予深切同情与理解并愿意帮助他们的人士。 这是“社会工作行政”教育的开始。

1904年,这种培训延长为一年。

1910年,又延长为二年。

2. 大学教育

1901年,芝加哥大学增设一系列社会福利方面的课程。

1908年芝加哥的文化与慈善学院正式确定了这些课程。该学院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学院”的前身。

1904年,由哈佛大学和西蒙学院联办的“波士顿社会工作者学院”成立。

1914年,社会工作学院开设了一门行政课程,行政管理从直接服务和实务中分离出来。

标志着社会工作行政教育的正式开始。

3. 研究机构和研究

1920年以后,行政合作委员会成立。

《调查》杂志为社会福利领域的行政管理者、志愿者和其他有志于担任领导的人提供可获得的资源。

国际性的机构成立,如YWCA,YMCA,美国家庭福利协会等,开始对他们的行政管

理者制定标准和量化指标。特别强调行政管理的过程。

1936年,在全美社会工作研讨会上,出现了第一篇研究社会工作行政的论文。 1937年,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代表大会首次对行政的过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1946年,在全美社会工作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按行政的不同部分进行研究的计划,并将行政划分为不同的环节:行政过程、领导的动力、薪水、工作的分类、董事会、公共关系、劳动组织和社会工作、文化服务、项目拓展与退休计划。

行政的理论正在建立和逐步兴起。

1970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出版了两本重要书籍:《社会工作行政:资源手册》和《社会工作行政案例》

1977年,社会工作行政的专业期刊《社会工作行政》(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杂志创刊。

(三)社会工作行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944年,社会行政课程被全美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正式规定为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大大促进了社会行政课程的发展。

1962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强调三个重要领域:(1)社会福利政策和服务;(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组织,研究和行政被提议为辅助性的方法。

1969年,社会行政被视为一种?°专攻领域之一?±,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面。 1979年,美国36所社会工作学院开设了行政方面的课程。

1986年,有志于从事行政、社区组织和宏观领域方面工作的人不断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的年度专题会议在迈阿密举行了有关社区组织和社会工作行政的专题研讨会。

1992年,美国有55所学校开设了社会工作行政的课程。

从社会行政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民间社会服务的开展促进了社会行政的发展

早期英国的《济贫法》的制定和实施。

1900年以后,许多私人救助机构的设立。

“慈善组织会社”的成立,被认为是民间服务机构社会行政的开始。

香港也有大量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现有200多个会员单位。

2.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促进社会行政的发展

在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方面,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

如美国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总署”,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等。促进了综合保障制度的实施。

政府大量介入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社会福利计划的设计与推动工作,从而推动了社会行政实践和研究的发展。

3.社会行政作为一种专业方法的发展

当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继获得专业认可之后,社会行政的专业地位问题也被提到日程。

通过实践证明:

社会行政是不同于一般行政的特殊行政,社会行政人员需要特别化的知识和训练;

社会行政能与个案工作等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紧密结合,形成有效促进社会福利服务的新领域;

将行政实务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社会工作有助于社会服务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社会工作学院一般将行政课程纳入课程表。

70年代,社会行政课程大增。

1976年《社会工作行政》的出版。

社会行政与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的不同在于: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基本上属于直接服务方法,其专业性更强;

社会行政属于间接服务方法,它秉承社会工作的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同时吸收其他管理知识和方法促进社会服务的开展。

四、社会行政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推动下发展

(一)公共行政研究对社会行政发展的影响

政府的行政也即公共行政,从政府职责的角度来看,社会行政是公共行政的组成部分。

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开端。

他提出建立行政学即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的公共行政不足。

1900年,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也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这一意志的执行。

20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反对将制定决策(政治)与执行(行政)分割开来。 西蒙在《行政行为》认为,决策是行政的核心,决策具有普遍化特点,二者不可分割。

在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关系上,学术界一度出现对前者的重视超过后者的情况。

基本看法是:制定政策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将利益表述出来并在政策中得到表达是最基本的,因此制定政策成为最重要的研究重点。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社会行政的影响

从最初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的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理论、德国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到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社会系统的组织观,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组织观。

组织研究者从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过程、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角度研究了各种组织发展的规律。

这些研究对社会工作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节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一、社会行政是社会政策的执行过程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这一概念最先由德国学者提出。

瓦格纳指出,社会政策是对分配领域中的问题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缓和问题的国家政策。

费舍尔指出,社会政策是为了人类幸福而采取的行动措施的总和,其目的是调节收入或分配与平衡社会经济生活的负担。

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为,社会政策不是政府独有,社会组织也可以有自己的政策,这些政策是社会组织解决自身重大问题的行动规则。狭义的认为,政策就是执政党和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的行动准则。

社会政策就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依靠行政手段实施,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福祉的政策。

(二)社会行政是实施社会政策的行动

一项政策的落实和达到预定结果(政策目标)需要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如资源的筹集与配置、政策对象的划定、资源的分配与传递、相关各方面的协调等。

社会行政的责任就是对实施政策的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条件之间的协调工作。

社会行政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动,落实政策的过程,又包含了各方的参与。二、社会行政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福利?

福利是指人的利益和需要得到满足的状态,既指个人,也指国家和地区。

社会福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及社会组织通过帮助人们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健康需求,而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福祉得以增加的状况。

目前有实行全面福利国家,也有非福利国家。

(二)社会福利的传输需要行政协调

社会财富从政府手中(或在非营利机构的掌握下),分送到需要人群的过程,即社会福利的传输过程,也是政府部门或非营利性机构和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将其送至政策群体的过程。

没有社会政策,就没有执行和实施政策的行动。反过来,没有社会行政的过程,社会政策所企求的提高社会福利就只能处于理论状态,其政策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因此,社会行政是社会政策的必然延伸。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实施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行政的效果受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及其他条件的影响

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政策的实施及其行政过程,就是制定政策要符合社会实际。 (二)社会行政过程对实施效果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行政人员对政策的认同和理解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

第四节社会行政的要件

一、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社会行政的基础

社会行政就是实施社会政策的过程。

没有社会政策,就不会有落实政策的组织和机构,就没有合法的动员起来的资源,也就没有针对性的实施行动即社会行政。

二、社会福利资源

资源是可以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东西,社会福利资源是可以用来改善或增进人们的社会福利的资源。

社会福利资源包括物质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物质资源是以物质或资金的形式存在的。

物质性资源一般具有占有的性质,即它们属于社会成员或组织、群体的。社会行政就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将这些财富转移、传输到政策认定的、有需要的人群中去。

服务性资源是人们所需要的、可以解决自己困难的服务活动。

服务性资源是通过人们的服务活动来传输和起作用的,这种服务性资源有的来自政府的财政安排,有的来自于志愿服务组织的招募。

三、社会服务机构

在现代社会,实施社会福利的组织系统有三个:

非正式社会福利系统

正式社会福利系统

社会性的社会福利系统

非正式社会福利系统是由家庭、家族、邻里、朋友等初级社会群体组成的、向其社会成员提供福利的系统。

正式的社会福利系统是指由政府部门及其兴办的机构组成的福利传输的体系。包括政府的社会福利的主管部门,也包括政府办的直接提供福利的机构。

社会性社会福利系统,是由非营利组织承担主要的社会福利传输的系统。在任何社会,非营利性组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行政人员

是在社会政策执行系统和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政策实施设计和对服务活动进行协调、督促的人员。

在整个社会服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他们起着解释政策、制定具体的行动规则和服务标准、资源动员、协调各方面服务等职能。

他们是社会行政职能的承担者,对有效地实施社会政策、实现政策目标负有直接责任。

社会行政人员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政府系统实施社会政策的推动者和政策实施框架的设计者;

另一部分是与具体服务相连的行政人员,他们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服务活动,以促进服务的落实。

要想做好工作,社会行政人员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五、社会服务人员

社会服务人员是直接将社会福利资源传送到政策对象手中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职责是解释政策、制定细则、组织资源、推动落实。还有协调各种关系的任务。

社会服务人员处于行政人员和服务对象的中介位置。

将政策变为服务的系统中,社会服务人员处于该过程的最末环节。

思考题:

1.试述社会行政的涵义

2.试析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3.简述社会行政的要件

第二章社会行政的层次、内容和功能

社会行政是在不同层次上展开的,包括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

社会行政是包含丰富内容的过程,不同层面的有效的社会行政活动对于促进社会服务、完善社会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社会行政的层次

一、宏观社会行政

(一)宏观社会行政的含义

国家的社会政策经过立法过程而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在这种合法性的基础上,政府才能动员各种力量去贯彻和实施政策。

在立法部门交给行政部门贯彻、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还会制定与执行、贯彻政策的某些细则和说明,它要解决的是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阐明该政策的目标与意义,明确政策的范围,指出贯彻和执行该政策的主要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明确社会福利资源的来源及筹集方法,指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推动该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开展的行政工作就是宏观社会行政。

宏观社会行政不仅限于中央政府与社会政策有关部门的工作。地方也有宏观社会行政。

简言之,宏观社会行政是指在政府的社会行政系统中和在大型非营利性组织中,从事政策的执行设计、为其建立条件及规则并综合性地推动政策实施的活动。

(二)宏观社会行政的特征:

1.较强的政治性

2.广泛的协调

3.对政策实施负有主要责任

4.运用权力系统推动政策实施

二、微观社会行政

(一)微观社会行政的含义

是指在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中比较接近于具体服务的基层从事的行政活动。

越具体越微观。微观社会行政一般出现在行政系统的末端,当某项活动接近整个过程的末端时,就会出现微观行政。

例如城市中街道办事处的某些筹划、支持困难群体的活动等。

(二)微观社会行政的特征

1.实务性

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目标。

2.局部协调

3.部分责任

4.科层权利和其它方法并用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性质上来看:

宏观行政是在宏观层次上,在更大范围内,面对复杂的情况对推行政策的设计、筹划和组织;微观行政则主要面对局部地区、具体问题。

从结构的角度看:

宏观社会行政是对于实施某政策的总体设计和推动;微观社会行政则是微观设计和对实际服务的推动,它是宏观社会行政的延伸。

从功能上来看:

宏观社会行政处理的是与政治相关的问题,是建构资源筹集和分配的总体格局,是建立政策实施中的总规则;而微观社会行政处理的是与实施服务相关的具体问题。 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内容

一、社会行政的任务

(一)行政学家的看法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两个问题: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政府怎样才能尽可能高效率及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古德诺指出政府有政治和行政两种功能,指出行政与政策的相关关系,而行政是公共服务的总体,其职能是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则的实施。

(二)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法国学者和管理实践家,他较早以工业企业管理的实践为基础指出了行政的一般内容。

他给行政下的定义:行政就是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分工;

2.权威;

3.纪律;

4.命令统一;

5.指挥权统一;

6.个人利益服从全体利益;

7.员工报酬; 8.集权化;

9.权威分层; 10.秩序;

11.公平; 12.稳定地人事职位;

13.创造性; 14.团队精神。

(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在“科层制”理论中提出,无论是现代政府、现代企业还是其它组织,应具有以下特征:

1.实行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利和责任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

2.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链或者实施等级原则;

3.根据通过正式考核或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4.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来的;

5.行政人员是领取薪金的专职人员;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

7.行政管理人员要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约束,而这些规则和约束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

(四)开放的行政管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放的组织观逐渐成为主流观点。

它将社会组织看作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之中的,并与之不断发生交流和互动的次系统。

组织管理不能仅针对内部分工与合作展开,还应该扩展到外部资源的获得、外部支持的建立等方面。

二、社会行政的过程

(一)行政管理的过程学派的观点

古利克的分工和协调原则,提出了有名的“行政过程模式”。

(二)社会行政的过程模式

有学者认为社会行政(或社会工作行政)有以下程序组成: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沟通、督导训练、协调、预算和年度会计控制、政策控制、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三)扩展的社会行政过程

有的将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结合起来,有的用社会政策涵盖社会行政。

政策是粗的,而社会行政是很细的活动,实际上任何政策的实施以及结果的如何,都是社会行政的作用。

三、社会行政的职责

(一)美国社会工作协会的规定

共有18条,是相当详细和整全的关于社会行政职责的规定。

(二)崔克尔对社会行政的看法

共有8条。

(三)赛瑞的社会行政职责观

共有6条

(四)社会行政人员的角色承担

第三节社会行政的功能

一、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

(一)增进社会福利

因为社会行政的基本职能是实施社会政策,促进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传送福利资源,提供精神支持,提高他们的福利,进而也增加社会福利。

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服务的过程,其实质是在一定社会福利理念和政策指导下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二)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

1.弱势群体的概念

也被称为脆弱群体或劣势群体,指的是在某一社会生活结构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弱势群体是从社会竞争、社会利益分配的角度分析问题的,其相对的是强势群体。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政治权利方面处于较弱的地位,缺乏资源或获取资源的机会。这种情况主要是社会造成的。

脆弱群体是从应付外界冲击能力的角度着眼的,即该群体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脆弱,脆弱的原因既是生理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劣势群体强调的是某一群体社会处境、生存状态的恶劣性和解决该群体问题的急迫性,要改善该群体低劣的生存状况则需要社会政策方面做出努力。

2.社会行政在满足弱势群体需要中的作用

社会行政不但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能够将弱势群体所需的福利资源进行有效地传送,而且还能够发展他们获取、利用福利资源的能力。

(三)促进社会公平及社会秩序

公平或公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

追求公平和公正是人们的共同目标。

在任何社会中,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严重的不公平既会伤害那些遭遇不公平待遇的社会成员的生活并影响其发展,又会损害社会秩序。

社会行政就是为了缓解和减少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并给予弱势群体以有效的支持,这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的。

二、社会行政的具体功能

(一)社会政策的实施和改进

社会行政将政策化为社会的行动,处理机构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行政将较为笼统的政策具体化,确定具体的政策对象和范围,逐步到具体的人。

同时还有完善政策的功能。

(二)提高机构服务效率

社会行政就是对机构内部关系的设计、协调和控制,通过社会行政的努力去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

(三)技术层面的功能

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当地的社会结构、文化及其社会特点。 建立具体的工作制度和标准并使之制度化。

在工作中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最后的评估。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行政的层次

2.简述社会行政人员的职责

3.论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第三章社会行政体制

社会行政体制是国家或权力机构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度化架构,是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将在介绍社会行政体制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世界上不同类型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和特点,最后是对中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节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

一、社会行政体制的含义及建构原则

(一)社会行政体制的含义

对“行政体制”的概念,学界有不同的理解。

“行政体制”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了行政机关的设置、权力的划分及运行等内容。

社会行政体制是指国家或权力建构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度化的架构,它包括了政治制度、福利体系、组织体系等内容。

(二)社会行政体制的建构原则

1.政府有保障供应人民所需要社会服务的责任,这种服务不管由政府机关或非政府组织承担都可以。

2.社会服务是政府职责中的一个特定领域。

3.社会服务行政应集中于一个独立的部门。

4.不论采取何种行政体制,社会服务领域内的工作乃至和其他部门的社会性计划,在计划方面和执行方面都要相互协调配合。

二、社会行政体制的基本架构

社会行政体制的基本架构包括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经费管理等。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二)组织机构

(三)人员管理

(四)经费管理

三、社会行政体制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政治制度

(二)经济发展水平

(三)福利资源募集方式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节社会行政体制的类型

“福利体制”或“社会行政体制”的概念是由丹麦社会福利研究专家艾斯平-安德森在其经典著作《福利主义的三个世界》中首先提出和使用的。

较早对社会福利制度作比较研究的是社会政策学者维伦斯基和勒博的《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1958)著作中。

1974年社会行政学大师梯特马斯在《社会政策》著作中将福利国家模式分为三种理想类型,即剩余福利模型、工作能力-成绩模型和制度性再分配模型。

1990年,艾斯平- 安德森将福利体制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去商品化程度低,低收入者依赖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二是“保守主义”福利体制,中等程度的去商品化程度。主要代表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三是“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高度去商品化,普及式的政府给付,高度均

等的给付水平。如挪威、丹麦、瑞典等。

一、英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一)英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性质

“自由主义”的鼓励体制

特点:去商品化程度最低,而分层化程度则比较高。

在福利制度上安排更多地贯彻市场交易原则,使获得福利保障或福利供给的条件十分苛刻。

因此,自由主义的社会行政体制社会福利保障水平不高,其福利支出水平也相应较低。

(二)英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

1.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

2.社会工作行政组织

3.社会福利经费

4.社会工作者制度

(三)社会行政体制的演变及其对社会行政的影响

1.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及其对社会行政的影响

2.“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及其对社会行政的影响

二、美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一)美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性质

属于典型的自由主义的福利体制。

在这种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不同程度地运用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救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

这种体制非商品化程度最低,社会权利的扩张受到有力的抑制,建立的社会秩序属于分层化的类型。

(二)美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构成

1.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立法

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

2.社会行政组织

分为联邦和地方组织

3.社会福利经费

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出资

4.社会工作者制度

有完善的社会工作者制度

三、欧洲大陆的社会行政体制

其类型是属于保守主义的社会行政体制。

特点:社会权利的资格以工作业绩为计算基础,即参与劳动市场和社保交费纪录为前提条件,带有保险的精算性质。

重视传统,强调家庭关系、教会等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

其构成(以法国为例):

社会福利政策与立法

社会行政工作组织

四、瑞典的社会行政体制

属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特点:去商品化程度最高,分层化程度则最低。

福利制度安排的基础是福利保障与福利供给的普救主义。

对市场作用的否定。

私人部门的福利市场发展不足。

五、东亚社会行政体制

东亚福利政策是服从于经济发展的,因而是一种发展型福利政策。

具有明显的补救主义性质,家庭和市场是满足福利要求的基本形式。

政治因素也是东亚社会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各国社会行政体制的比较

(一)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共同性方面

1.社会行政职权的集中化趋势

2.社会行政法制化趋势

3.社会行政人员的专业化

4.社会福利供给机构的多元化趋势

5社会福利经费大部分由国库支出

(二)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差异性

1.基本价值取向的差异

2.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3.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运作机制的差异

第三节中国社会行政体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一)性质

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格局,表现在“国家再分配型”福利和“救济型”福利同时并存,两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对象。

(二)构成

1.政策法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立法。但是也颁布了一些条例和办法。

2.社会行政组织。民政机构。

3.民政开支。在绝对数量上微不足道。1980年以前,不到国家预算的千分之二。

二、体制改革中的中国社会行政体制

(一)性质

社会领域的增长、市场因素的影响、第三部门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福利二元体制发生了变化。

改革后的社会政策模式有五个特点:

1.效率取代平等作为社会分配的主要目标;

2.国家对社会干预程度有所放松,地方及社会团体的自由度增强;

3.政策目标不再为增长而增长,增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福祉;

4.在政策取向上,下放权力的趋势非常明显;

5.组织和管理方法也有所改变。

(二)体制构成

1.社会福利政策和法规

2.社会行政组织

3.社会福利经费

4.社会工作者制度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行政体制的基本架构

2.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行政体制

3.谈谈我国的社会行政体制

第四章 社会服务机构

社会服务机构是以提供社会服务为职能的社会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服务是以组织背景或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的。

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分析其类型,认识其功能对于了解社会行政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

一、作为组织的社会服务机构

(一)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组织是指人们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为目的的社会群体。

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从结构角度看,组织是由不同的部门配合而成的整体;二是从功能角度看,组织是达成特定任务的工具;三是从过程角度看,组织随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变迁。特征:

1.为了更有效地达成群体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

2.权力相对集中在领导或者执行主管者手中;

3.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这使得组织可以超越某一特定成员而生存。

组织成员死亡、辞职、退休或者解雇时,可以用常规性的方式加以补充。

(二)组织类型

按照组织的形成方式,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前者为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后者是没有正式规定的组织。

如果依据赞助者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一是志愿性组织:大多由宗教团体、慈善团体,以及社会团体所赞助。

二是公共组织:由政府部门设立或支持的。

三是营利组织:以企业为代表,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二、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社会服务机构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美]萨拉蒙教授认为鉴别一个组织是否是非营利组织有六个关键特征:

1.正规性;

2.私立性;

3.非利润分配性;

4.自我治理性;

5.志愿性;

6.公共利益性。

王绍光将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列为10个:

非营利性;

中立性;

自主性;

使命感;

多样性;

专业性;

灵活性;

开创性;

参与性;

低成本。

非营利组织的三个最基本属性:

非营利性。

非政府性。

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非营利性表现在:

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而是为了实现整个社会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

第二,不能在参与者中进行剩余收入的分配。可以开展一些经营活动,但是经营收入绝对不能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只能用于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自身的发展。 第三,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当组织解散或破产时,其资产只能转交给其他公共部门。

非政府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它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隶属于企业,是具有独立自主决策和运作能力的自治组织。

第二,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它是通过横向和网络联系与坚实的民众基础动员社会资源,而形成的民间组织。

第三,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它不能操纵政权力量,只能采取竞争性的手段,来获取必要的社会资源并提供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志愿者或社会捐赠是非营利性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它与企业和政府不同。

第二,组织活动的社会公开性和透明性。其运作过程和开展各种活动都要向社会公开,保持透明,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三,非营利性组织提供两种类型的竞争性公共物品。一是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公共物品”,受益的是社会大众,如公害治理、植树绿化等。二是向特定成员提供

的“互益性公共物品”,如行业互助、会员福利等。

(二)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其承担的基本职能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执行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所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很好完成社会职能,促进整个社会或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利益。

1.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它所提供的往往是单一化的、标准化的公共物品,这就导致社会中少数人的特殊需求的不到满足。而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物品供应方面的不足。

2.代行政府职能。

非营利组织能够更接近社会基层中容易受害的群体,并灵活地对这些社会成员的需求做出反应。他们就成为政府实践其福利政策的重要中介机构。

3.影响公共政策。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被主流社会组织体制所忽视或排斥的边缘性社会群体,如穷人、农民、失业者、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等。

他们的情况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结构和制度有关。

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的介入来推动公共政策的形成和改变,以改善这些人的生存环境。

(三)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1.联合国国际产业分类体系(3大类15小类)

教育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等。

医疗和社会工作类:医疗保健、兽医和社会工作等。

其他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类:环境卫生、商会和行业协会、工会、娱乐组织、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与休闲等。

2.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12大类24小类)

3.中国非营利组织基本分类

第一类,会员制组织

根据它们所体现的公益属性,分为互益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互益性组织中,按照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又分为经济性团体和社会性团体。

公益性组织中,按照成员的成分,又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第二类,非会员制组织

依据组织的活动类型,划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

运作型组织,按照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又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资助型基金会。

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根据主要的资金来源或所有制,又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

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由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举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如社会工作者、志愿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论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助人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概念:社会工作被看做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注意:利他主义十分重要。后面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功能,P55,第七点,说的也是利他主义。不仅如此,社会工作中级实务书上也有相关内容。从现在起就要树立利他主义的思想,并且将之运用于随后的思考中。千万要记得,如果只是单纯地背诵几乎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想要高分,一定要理解。例如,社会工作道德操守P95,具体的道德要求,第一,以受助者利益为优先。就是利他主义的实际运用。请保持这样的思考逻辑。) 社会工作的开端:1989 美国慈善学院6周训练班培训“友善访问员” 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并开启两年的社会工作教育(二)社会工作的本质 给出概念之前先说说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方法。从学科、科研(包含教育)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学科: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的实用科学 科研:以一般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现象,这个将在后面第三章社会福利部分详细解释。 实践:以理论结合实践服务于有困难的社会成员 (这里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理解,是因为当前社会工作中国化,或者成为本土化的进程还是比较缓慢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还不像购买医生、会计服务那样普遍,所以暂时只有这三个方面有详谈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工作的科研,也就是教育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要保持这三个方面思考的逻辑,遇到书上没有的题目也不要慌张,从这三个方面有条理地进行阐释。有条理从来都不会是坏事。所以清楚地记好这三个方面) 给出较为清晰的表格框架: 实质学科 助人自助 物质精神并重 科研、教育形成社会互助系统(P155,通用过程基本系统可参考)实践更高层次是促进人的发展 这里也要注意一下,书上写的是“助人”是本质,“助人自助”是深层揭示。我个人不建议这样回答。理解上确实是这样,但是若出现在试卷上,希望大家直接写本质是“助人自助”,随后从我列出的三个方面结合“助人自助”进行阐释,表格的第四列请务必记得。 (三)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这里很乱,建议大家将其看做是对本质的延伸理解。正如前面所说,要在实践上面理解本质,这里强调的就是社会工作的实务属性,以及其科学属性。建议与本质联系起来进行理解。 二、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一)社会分化与专业 (这里涉及到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以及功能主义学派,比较复杂,因此不做归纳,只做解释。解释来源于本校某教授,我考研的时候经常去请教他,老师给了我很多理论上的帮助。也建议大家多黏黏老师,经常会有意外收获的。) 举个例子解释下分工,社会分工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前裁缝包办一件完整的衣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8分) 1.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为使命,倡导“社会责任、创造进取、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价值观,曾发起和实施了社会参与广泛、富有影响的“希望工程”,该组织属于( )。 A. 政府部门 B.群团组织 C.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D.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2.针对社区老年人房产被侵权日益增多状况,社会工作者小王拟推动成立“老年人普法自助小组”,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促进老人们相互交流,缓解其因合法权益受损导致的困惑和迷茫。在帮助老人们界定小组目标时,小王恰当的做法是( )。 A. 带领老人讨论,澄清小组目标 B.协助掌握时间,让所有老人能发言 C.引导老人讨论,分析小组发展趋势 D.列出并讲解小组目标,帮助老人理解和认同 3.“不再慌糖”是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专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服务项目。该项目由社会工作者、退休党员、护士组织发起。项目运行半年后,又有几位心理咨询师、医生和瑜伽教练加入该工作团队。该项目的团队结构类型是( )。 A. 问题解决团队 B.跨专业团队 C.医疗服务团队 D.老人互助团队 4.社会工作者小陈负责“关爱社区失独老人”服务项目。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小陈招募了一批护理、法律等方面的志愿者参与到服务中,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从志愿者培训内容的角度看,首先要做的是( )。 A.介绍机构的志愿者绩效评估办法 B.研讨交流机构志愿者激励措施 C.分析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D.讲解服务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5.社会工作者朱某设计了一个服务方案,并希望通过关注服务对象人数的变化,主要工作项目的完

社会工作者考试重点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1社会工作的含义:非盈利性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2.我国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普通、行政、专业社会工作。 3.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助人活动、注重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1.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困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 2.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3.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 4.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的对象。 2.社会工作的五大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年龄层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服务领域)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间接服务角色。 2.直接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 3.间接服务:管理者、资源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4.社会工作者知识化基础:理论、政策、技术、文化。 5.能力要求: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简单了解)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能力。 2.六项基本原则(是根本性,但不具体化,不适用每一个具体实践环节):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等。 3.中国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内容: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五个方面的看法。 4.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1.社会工作伦理主要六点内容:对服务对象、同事、机构、自身、本专业、全社会。 2.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保密问题、情理合法问题、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自觉原则和家长制。 3.七大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 4.专业守则四大作用:保障专业要求开展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作目标、有利于维护社会工作的专业形象、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成长。 5.社会工作守则十二项内容:尊重对象的权益、严守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尊重同事的工作、恪守公私界限、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发展专业、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共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第三章第一节人类行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层需要。 2.阿尔德弗尔ERG理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个案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自我心理学 答:自我心理学是指埃里克森提出的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3.学习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指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理论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这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这是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4.心理防卫机制 答:心理分析理论是指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5.本我、自我、超我(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涵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 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关于社会工作行政期末考试的说明 (一)考试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入场(纸张由各地方电大统一发放,可于纸张正反面上记录知识要点)。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2.单项选择题(8道题,每题1分) 3.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且选项中必有一个错误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1分。每题3分,共4道题)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案例分析题(1道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行政P5第一段第三行开始2.正式沟通P122第二段3.志愿者P262第三、四段 4.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5?横向沟通 P123第五段第一句6.激励P165第二段前两句 7.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 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8 .社会工作督导P268第一段9 .非正式沟通P122第三 段第一句 10 .正强化P174第三段11. SWOT分析是指把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它是综合考虑机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此来选择机构战略。 12 .社会服务机构行政计划P78中间一段倒数第三行 13 .使命P27是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社会服务机构在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当担当的角色及履行的责任。 14 .需求评估P304第三段15 .负强化P174第四段16 .冲突控制P190最后一段

社会工作行政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行政概述 1、社会工作行政的定义 社会工作行政是把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双向的,一是转换社会政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二是积累转化的经验,以建议修订社会政策。 2、社会工作行政的推行要素 社会立法与社会政策 组织机构 经费来源 人员 3、社会工作行政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第二部分社会服务计划 1、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内容 ——使命和宣言 ——战略性的计划 ——运作性的计划 2、社会服务方案策划定义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是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建立服务目标和选择最有效的服务策略,通过发动和动员所需资源及输入服务资源的构想和随后的实践,达到服务的效果。 3 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过程 第一步: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 ——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需求评估 第二步:目标制定阶段 ——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 ——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 第三步:方案安排阶段 ——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 ——选择理想的方案 ——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分配 ——制定行动计划

第四步:考虑方案的评估 ——评估方法 ——评估内容:过程和效果 第三部分社会服务组织 组织结构特征 1.复杂性:分化程度(区域、分层、分工) 2.正式化:规则和程序 3.集中性:决策权 组织形态与职权种类 1.直线式的组织结构与职权 优点:权责关系简单、明确,有助于责任归属; 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缺点:剥夺了管理者的授权,事必躬亲; 剥夺了下属的成长、自主、负责的机会。 2.直线幕僚式组织结构与职权 优点:利用幕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理性决策; 管理者可以更好集中管理。 缺点:经常使用幕僚建议,容易削弱权威; 幕僚专家有机会扩大其对直线部门的影响力,破坏直线部门的指挥链; 幕僚职权也会产生责信问题,幕僚士气容易受挫。 1、授权的定义 授权是指组织的上层主管,适当地将职权转移给部属的过程。 2、协调的定义 协调是将组织中各部门的活动,化为一致性行动的过程,强调发挥团队精神,顺利执行各部门的活动,达到共同目标。 3、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和特点 ——非营利/非牟利,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捐助,注重施与而不在乎回报; ——强调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宗旨是为服务对象谋幸福和改善社会,富有理想抱负,充满“道德”色彩。 ——主要功能是提供福利服务,从业人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也包括与其他专业人员,包括临床心理学家、医护人员、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强调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提供优质服务。 4、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那类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具有正式结构,由许多志愿人士组成的自我管理的团体,其组织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不为自身的成员谋利,也称第三部门。 5、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服务提供的功能 由于政府资源不足或追求公共利益的限制,无法实现更多的福利功能,非营利组织可以选择性介入,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政府无力承担或承担不足的福利需求。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广州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具体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安徽大学2019年研;武大2010年研)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是帮助和服务的提供者。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9、2010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

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西南大学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二、简答题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大2011年研) 答:(1)社会工作的涵义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 含义:①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得助人活动。 ②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性质:从定义①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服务,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从定义②上说,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所谓道德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工作是以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活动,而这些社会价值都与道德联系在一起;二是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认识和界定问题、干预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都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其助人实践带有道德特点。 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社会工作的产生 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它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社会工作的形成 A.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 B.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C.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 D.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E.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F.美国内战时期出现一些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G.1896年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薪的“友善访问员”进行培训。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社会工作逐步形成。 ②现代社会工作是实践的产物 A.社会变迁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 B.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长期经验的总结 (3)社会工作的发展 ①专业目标的发展 A.1917年,(美)玛丽·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一书,试图使社会工作方法成为一套独立的知识。 B.玛丽·芮奇蒙《什么是个案工作》使个案工作成为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到20世纪30年

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范文.docx

这个

1.社会服务机构的()是以机构愿景为基础的,但比愿景更加清楚地说明了机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选择一项: A. 战略目标 B. 机构宗旨 C. 机构远景 D. 机构使命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二章第一节机构愿景(远景)、与使命的区别。 正确答案是:机构使命 2 2.社会服务机构的领导为了增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方便机构未来的人力需求计划,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 A.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B. 鼓励员工参与机构决策 C. 轮换工作岗位 D. 减少员工工作量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八章第一节激励的一般方式。 正确答案是:轮换工作岗位 2 3.在社会服务机构中,不属于冲突控制方法的是()。 选择一项:

A. 强制解决 B. 回避与妥协 C. 加强沟通参与 D. 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九章第一节控制的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是:实地考察机构的运作活动 2 4.年度计划是确定机构在未来一年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工作,其制定者通常是社会服务机构的()。 选择一项: A. 基层管理者及一线员工 B. 中低层管理者 C. 高层和中层管理者 D. 高层管理者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章第四节社会服务机构的战略实施。 正确答案是:中低层管理者 题目9 2 5.某社区的白领小江参加了某社会服务机构举办的“关爱儿童”慈善晚宴。其中机构举办慈善晚宴属于哪种筹资来源()。 选择一项:

A. 捐赠款物 B. 服务收费 C. 政府资助 D. 国际资助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十三章第一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来源。 正确答案是:捐赠款物 3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5分,共10分) 2 1.影响社会服务机构使命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督导 B. 利益相关者 C. 服务对象 D. 管理层 E. 资助者 提示:本题主要考察第二章第二节使命陈述注意的问题和评析。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利益相关者, 服务对象, 资助者 2 2.作为爱心老年公寓的管理者小张,他在沟通方面扮演着()等重要角色。 选择一项或多项:

社会工作行政知识点

1,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2,社会工作行政的中心含义是什么?是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目的是为了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3,社会工作行政的特征是什么? 1.服务范围的有限性2. 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3. 服务手段的专业性4. 服务实施的层次性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盈利性说明了社会工作行政服务的宗旨是什么?宗旨是最大限度,最为合理的使国家社会政策能在社会弱势群体身上得到贯彻、落实。 5,社会工作的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构成因素有哪些?1.有专门的社会工作团体和下属从事各类福利服务的机构2.有公认的职业守则和保证守则被执行的审核和证照制度3.有专门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和实用的系列训练课程4. 有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职业权利保障。6,社会工作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哪些环节?组织、计划、执行、评估7,社会工作行政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 整体性原则 3.专业责任的原则 4. 法制原则,即依法管理的原则 5.协调原则 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8,专业责任的原则说明 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什么?具备较高的专业服务的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9,“动态的组织行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梅,罗,赫,麦,巴,西10,“体统的组织过程”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卢,伍,劳,菲,豪11,1887年,以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为标志,人类开始关注公共行政活动及其在国家和管理中的意义。12,1911年,以泰罗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科学管理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潮和组织管理方式。13,1933年,以艾顿.梅奥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文为标志,行为主义管理理论兴起。14,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动态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 职权与知识结合2.集权与分权的权衡3. 组织与地位的弹性15,社会工作行政组织设计的权变原则有哪些? 1. 工作任务、技术特性和组织结构的关系2. 环境和组织结构16,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分配,即行政权力的名义,实际归属及其运用17,第三部门中的公益性组织具有哪些功能?1.社会服务功能2.社会沟通功能 3.监督管理功能 4. 市场调节功能18,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构成方式和特点是什么?1.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专业化2.社会工作行政 人员的职业化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机构多元化4.政府对社会福利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19,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从属于政治体制改革。20,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政府社会工作行政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政府行政职权的重新界定和调整,其中行政权力的划分决定行政职能的配置。21,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论述)1.来源于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它是我国社会福利经费来源地主要渠道2.来源于地方各级各部门自筹的预算外费用,这部分费用由地方部门和单位用于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和民众福利3.来源于社会志愿捐赠,如发售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救灾募捐,专项国际救助。4.来源于社会福利机构通过生产经营所获取的收入。国家为扶持社会工作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免除部分税收和部分费用。5.来源于社会统筹保险收入。22,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是什么?(论述)1.形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即要形成政府机关,中介组织,服务机构三个层次的管理层次。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把我国传统的价值如“官本位,无限政府,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的思想进行改革。 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和范围。从繁杂的社会福利微观管理与直接服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从而 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好互动,提高政府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水平。 23,领导是一种影响力量,即领导者依靠权力或人格去指导下属实现组织目标——领导中心说24,领导是影响他人使其合作无间,共同趋向于他们所期望的目标和活动力量——互动说25,领导活动的焦点在于实现一个符合群体需要的公共目标——目标说 26,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社会工作机构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是对组织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负责者,是实现组织领导活动的关键。27,行政领导的几种产生方式? 1.选举制——选举产生2.任命制——任命产生3.考任制——考试择优选择4.聘任制——聘用28,履行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职责是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涵义的实质和核心,作为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机构的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29,强制性方式和激励方式强制性方式—有权威性、非执行性不可的命令和批评来完成组织的计划和目标;激励方式—运用物质和精神的手段激发人的动机和需求30,社会工作行政决策区别于其他决策的特征是什么? 1.权威性2.广泛性3.政治性31,西蒙的决策程序论是什么?西蒙认为,组织中人的协作有着共同的模式,协作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3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是什么?是一个不断修改、调整以往政策的过程。33,德罗尔的综合决策理论是什么?德罗尔坦言,这一模型是对理性政策模型和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综合,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关于二者合理性的延伸和有机的结合。34,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组织体系包含哪些?包含信息体系,智囊体系,决策体系和执行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合作。35,什么是信息系统?包括着所有从事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及贮存信息的人员体系和工作体系,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组织体系的基础。36,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分别是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软技术的组织保证。决策系统是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核心主体,是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集体或个人。37,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类型:1.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主体地位不同,可分为哪些?分为:组织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2.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不同,可为哪些?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3.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分为哪些?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38,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就是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及方法。39,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基础是决策,决策为计划提供行动目标是计划的核心部分,从程序删该说,决策在先,计划在后。40,按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制定的程序先后来分类,社会工作行政计划可分为哪些?可分为:策略性计划和管理性计划4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2.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集中人们对目标的思考3.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4.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42,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所进行的全部行政活动及整个过程。43,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 1.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机构,高素质的人员,健全建立工作制度,制定正确的决策,只有通过行政实施才能得到体现: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所占据的时空范围,远远超过行政决策的投入:一旦参与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都将直接影响社会政策的贯彻,进而使人们对社会政策本身的正确性产生怀疑。2.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决策目标的实践检验过程。社会工作行政的决策目标规划过程中,最后还需通过实施,在实践镇南关得到检验。3.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政策是评估、判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效果既是社会政策落实的标志,又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中诸因素与环节效能的综合反映。没有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社会福利的资源将无法传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社会福利制度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将成为一纸空谈,社会福利制度本身也将失去存在的实际意义。44,社会工作行政的沟通类型有哪些?正是沟通和非正式沟通45,沟通的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符号方面的障碍2. 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3.组织和地位上的障碍4.空间距离的障碍5.信息量负荷过重的障碍46,社会工作行政沟通的改善方法有哪些? 1. 创造适宜的沟通气氛2. 确保信息的准确性3.控制信息的流量4. 组织架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沟通的需要5. 沟通技术的现代化47,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控制?社会工作行政控制——指社会工作机构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48.,什么是微观效率?微观效率——即具体社会工作行政机构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率。49,什么是配置效率?配置效率是指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或最佳比例,例如多种投入要素未调整到最佳比例,由此引起的无效率称为配置无效率。50,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一般意义。(论述)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宏观角度看:1.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社会福利管理体制的转变2.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绩效的提高3.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能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赢得民众对社会的信任和支持;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1.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行政决策2.有助于改善服务的品质3. 有助于机构获得财政支持4. 有助于个人绩效的提高53,社会工作领域或财务行政的主要内容涉及哪些?涉及自己的募集,预算的编制,会计和审核,实施及监督等,其中预算管理是全部财务行政的中心环节。54,财主审计通常以国家为主体。55,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审计分析,审计检查,审计调整,审计报告55,审计检查和审计调整。56,人事行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简答) 1. 力求“人与事”的最优结合,不同性质的人做不同的事 2.量才录用,任人唯贤,实行公开竞争 3.考,训,用三结合,即举即用,边训边用, 定期考核4.有奖有惩,赏罚分明57,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论述)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它把人视为“第一资源”。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 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P8 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 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 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 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P12 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P14 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P21 2、助人过程特征:⑴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⑵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⑶是不对称互动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P22 3、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政策影响人P23 4、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他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经过环节: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P29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重点) 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新教理论、人道主义和社会福利观念P44- 2、个案工作者不应该做的事项:⑴说服⑵直接改变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或操纵他们⑶做一些为了当事人或针对当事人的事情⑷控制和指导当事人⑸忠告,提供没有恳求的计划⑹为当时人承担责任⑺预先决定结论⑻批准或不批准当事人的行为P50 3、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原材料: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⑵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世间的价值观念⑶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P50

2018年春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训练题

2018年春社会工作行政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五位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组,讨论如何满足本地独居老人的需要。小组成员认为,老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生活不能自理、家庭不和、孤独寂寞等。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建议通过开办老年日常照顾中心、开展社区家族生活教育、组织兴趣小组等服务加以解决,由于资源有限,该中心只能提供其中两项服务。为此,小组成员下一步应当(c )。 A.评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B.设计评估方案 C.选择可行的服务方案 D.制定工作时间表 2.关于社会服务机构目标确定过程排序正确的是(b)。 ①明确机构自身的愿景与价值观②进行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分析③提出总体目标方案④目标具体化⑤评估各个方案并确定可行满意方案 A.③④②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③④⑤ 3.社会服务机构计划编制的过程中,在确定最后方案之后要进行(c) A.方案的修订 B.预测每种可行方案的效果 C.制定具体且详细的行动方案 D.评估机构的资源 4.某儿童福利机构在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中制订了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并细化为各项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在确定上述服务目标的优先次序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c)。 A.机构的发展目标

B. 机构的服务对象 C. 机构的可用资源 D.机构的社会影响 5.小张和小李在同一中心工作,但小张来自东部城市,小李则来自西部农村,在一次项目实施的对象选择上他们争吵了起来,小张坚持救助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但小李认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更为根本。此时小李和小张遇到了哪种沟通障碍(a) A.个体障碍 B.环境障碍 C.媒介障碍 D.语义障碍 6.以下不属于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特征的是(c)。 A.领导者较少使用职位权力 B.领导者较多运用指导、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下属 C.领导者在目标设定、价值塑造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D.领导者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善于“四处化缘”,开拓发展空间 7.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密切关系,阿尔德弗尔提出的成长需要与马斯洛提出的(d)比较接近。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用SWOT分析法制订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下列属于SWOT分析法中“O”的是(d)。 A.该机构已积累了三年的服务经验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