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教案

高中化学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教案

高中化学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教案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教学目的知识

技能

通过“三大合成材料”的实例,分别说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结构、性能和用途

过程

方法

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典型代表物的有关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结构、性能特点。

情感

价值观

通过活动课研究、学习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关注和爱护自然,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三大合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难点“三大合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一、塑料

1.塑料的组成:合成树脂、添加剂

2.塑料的主要性能

热塑性。树脂为线型结构,有热塑性。

热固性。树脂为体型结构,有热固性。

3.几种常见塑料的性能和用途

4.简介几种具有特殊用途的塑料:工程塑料、增强塑料、改性塑料等。

二、合成纤维

1.纤维的分类 2.“六大纶”的性能和重要用途

3.几种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合成纤维

芳纶纤维、碳纤维、耐辐射纤维、光导纤维和防火纤维。

三、合成橡胶

1.橡胶的分类 2.合成橡胶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3.使用合成材料的负面作用及对策

教学过程备注

[引入]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成功为人工合成材料开辟了新的道路,改变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合成材料品种很多,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其中,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应用最为广泛。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讲]合成材料的品种很多,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黏合剂、涂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分离膜、液晶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3《化学平衡状态》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反应:2NO(g)+2CO(g) 2CO 2(g)+N 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 时平 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 或CO D .570 K 时,及时抽走CO 2、N 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解析: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NO 或CO ,C 错误;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错误。 答案:A 2.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 (aq)I - 3(aq)。测得不同温度下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9 533 409 A.反应I 2(aq)+I - (aq) I - 3(aq)的ΔH >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 3)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 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 解析:A 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错误;B 项,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I -3 )减小,正确;C 项,K =c (I -3) c (I 2)· c (I -) ,错误;D 项,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 答案:B 3.(2019·深圳质检)对反应:a A(g)+b B(g)c C(g)+d D(g) ΔH ,反应特点 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word全章教案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1课时,总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3、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3、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上一个单元讲授了关注营养平衡,主要学习了几种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营养物质,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通过这些方面的 学习,我们了解到每天都必须合理摄入一定量的这些营养物质,为此, 我国制定了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讲授】:中学生每日吃食物的合适量(营养食谱) 主食:(米、面、杂粮)400—500克 肉类:(包括鱼、虾)50—75克 蛋类:(1—2个)50—100克 豆制品:50—100克 新鲜蔬菜:400—500克 植物油:10克食盐:4—8克 除以上食物外酌情增加下列食物: 牛奶:150—200克 水果:400—500克 芝麻、花生、大蒜不多于50克 甜食(糕点、糖果)不多于15克 【讨论】:制定你一天的食谱,和同学交流

【讲解】:合理营养与合理膳食:合理营养就是一旦三餐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膳食调配 合理,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索,既要有动 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还要经常吃些水果,这样才能 构成合理营养,合理膳食要素。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饥饱要适当, 甜食要少吃;油脂要适量,饮食要节制;粗细要搭配, 三餐要合理。【讲授】: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阅读】:课本P31 【讲解总结】:1、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占人体体重70%) 2、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1)帮助消化(2)排泄废物 (3)润滑关节(4)平衡体温 (5)维持细胞(6)淋巴和血液 【思考与交流】:课本P31 【小结】: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纯净的水,自然界中的水由于和土壤、岩石等长期接触,因此水中溶解了少量的矿物质,天然水可以给人体提供一些必要 的微量元素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天然水都可以直接饮用;由于纯净水缺 少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不适宜长期饮用。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授了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水在人体中的应用 【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一、合理是膳食结构 二、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占人体体重70%) 2、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探讨]我们学过那些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讲]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 和0.01molH 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 [投影] [讲]开始时c(CO) 、c(H 2O)最大,c(CO 2) 、c(H 2)=0。 相等 V 正 时间 速率 V 逆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

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高中化学选修1 第一章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3、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此时我们的基础能源——糖类,由于能量的过剩,就有转变为一种更高能量的物质——油脂。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日常生活,炒菜做饭,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 和 的统称。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脂肪。 (一)油脂的成分 油(液态,如植物油脂) 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油脂 属于酯类 脂肪(固态,如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 (二)结构:(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提问】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能否发生水解反 应,水解的产物将是什么? 油脂的结构 【讲解】油脂是 与 所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即油脂属于酯类,与用来做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思考】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讲解】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 【设问】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讲解】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即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即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注:植物油(双键较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或者没有)——熔点高,常温下为故态。 【追问】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应当如何保存油脂?为什么?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油脂的变质——酸败” 【讲解】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故为防止油脂的酸败,一般会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1.油脂的消化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2020届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综合分析(详细解答)

2020届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速率常数与化学平衡常数综 合分析(有答案和详细解答) 1.T 1温度时在容积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 2(g) 2NO 2(g) ΔH <0。 实验测得:v 正=v (NO)消耗=2v (O 2)消耗=k 正c 2(NO)·c (O 2),v 逆=v (NO 2) 消耗=k 逆c 2(NO 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 (NO)、n (O 2)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 (NO)/mol 1 0.6 0.4 0.2 0.2 0.2 n (O 2)/mol 0.6 0.4 0.3 0.2 0.2 0.2 (1)T 1温度时,k 正 k 逆 =______________。 (2)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 2时,其k 正=k 逆,则T 2_______(填“>”“<”或“=”)T 1。 答案 (1)160 (2)> 解析 (1)根据v 正=v (NO)消耗=2v (O 2)消耗=k 正c 2(NO)·c (O 2),得出k 正=v (NO )消耗 c 2(NO )·c (O 2),根据 v 逆=v (NO 2)消耗=k 逆 ·c 2(NO 2),得出k 逆=v (NO 2)消耗c 2 (NO 2),因为v (NO)消耗=v (NO 2)消耗,所以k 正 k 逆 =c 2(NO 2) c 2(NO )·c (O 2)=K ,表格中初始物质的量:n (NO)=1 mol ,n (O 2)=0.6 mol ,体积为2 L ,则列 出三段式如下: 2NO(g)+O 2(g) 2NO 2(g) 始/mol·L -1 0.5 0.3 0 转/mol·L -1 0.4 0.2 0.4 平/mol·L -1 0.1 0.1 0.4 K =c 2(NO 2)c 2(NO )·c (O 2)=0.42 0.12×0.1=160。 (2)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 2时,其k 正=k 逆,则 K =1<160,因反应:2NO(g)+ O 2(g) 2NO 2(g) ΔH <0,K 值减小,则对应的温度增大,即T 2>T 1。 2.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4.1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4.1 油脂教案(2)(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初步了解肥皂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来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2、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 康等日常 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化学”。 【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结构;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 【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引入】营养不良的图片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营养素:能提供动物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过渡】这些营养素在生命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哪些性质呢

第一节 油脂 一、组成和结构 1、有关概念: 油脂: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说明:R 、R ’、R ’’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高级脂肪酸:碳原子数为15或以上的脂肪酸。 【讲解】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偶数个碳原子数的直链高级 脂肪酸,其中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最为常见,有饱和 的也有不饱和的。 【P74】油脂中常见的高级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 15H 31COOH (固态) 硬脂酸(十八酸) C 17H 35COOH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9-十八碳烯酸) C 17H 33COOH (液态)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 17H 31COOH 【看书】P74资料卡片——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人体中合成、但是又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 P75资料卡片——鱼油:DPA (心脑血管)和DHA (记忆) 【板书】简单甘油酯:R 、R'和R''相同 混合甘油酯:R 、R'和R''不同 CH R'R''CH 22O O O C C C O O O R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 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 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精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1.1 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2.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3.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4.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目标: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反映的内容,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确定。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阅读】表1-1-1 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1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OH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并与苯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苯及苯的同系物属于芳香烃,芳香烃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2CH3CH 2 —CH3 OH CH = CH2 CH3 CH3 CH3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改善大气质量1

改善大气质量 一、教学设计 本节包括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改善大气质量两部分内容。 由于学生对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是熟悉的,教科书对此并没有展开,而是采用简明的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重点强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产生大气污染物(如图4-2所示),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和臭氧层受损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则采用了“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耗煤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此外,室内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教科书从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本节教学重点: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臭氧层受损和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建议如下: 1本节内容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学要体现开放性。 例如,课前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下课题中任选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以论文、调查报告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上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1)从空气质量报告入手,分析当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成因。 (2)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受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3)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4) 汽车等机动车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5)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6) 世界上的八大公害事件,等等。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基本说明: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 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 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 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 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 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 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 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 路。(约20分钟)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2019年高中化学一轮复习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实基础知识 1.一个模式——“三段式” 如m A(g)+n B(g)p C(g)+q 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 -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1。 m A(g)+n B(g)p C(g)+q D(g) c始/mol·L-1a b0 0 c转/mol·L-1mx nx px qx c平/mol·L-1a-mx b-nx px qx K=(px)p·(qx)q (a-mx)m·(b-nx)n 。 2.明确三个量的关系 (1)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关系 ①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②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③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掌握四个公式 (1)反应物的转化率=n (转化)n (起始)×100%=c (转化)c (起始) ×100%。 (2)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大,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大。 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100%。 (3)平衡时混合物组分的百分含量=平衡量平衡时各物质的总量 ×100%。 (4)某组分的体积分数=某组分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100%。 深度思考 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H 2(g)+I 2(g)。达到平衡时:c (H 2)=0.5 mol·L -1,c (HI)=4 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 型题目组

663.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爱护水资源1

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设计 本节包括水体污染的危害和改善水质两部分内容。 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如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物质,酸、碱和盐,石油,农药和病原体等。课程标准要求“以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因此,本节以“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赤潮”和“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3个典型案例,介绍了与化学学科关系密切的重金属污染和植物营养物质污染,以及石油污染。对于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考虑到选用本模块学生的知识基础,从降低难度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等简单的化学方法。氧化还原法则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仅供学生阅读。 此外,本节“科学史话──杀虫剂DDT的功与过”从化学史实的角度,介绍了由于人类不正确地使用农药而对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类等造成的危害;“科学视野──饮用水消毒”介绍了用液氯进行消毒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以及二氧化氯和臭氧等新型饮用水消毒剂的发展和应用。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而认识科学发展具有局限性,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本节教学重点:认识水体污染的危害,了解几种主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培养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本节教学难点: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教学建议如下: 1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每一幅图画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水体污染的危害和污水处理过程的认识。 例如,可通过阐释图4-18、图4-19和图4-20的深刻寓意,并适当补充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如我国的人均水量等),说明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爱护水资源,应当从小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通过图4-22,了解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海藻→海洋微生物→小鱼→海鸟→人”这样一条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认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通过图4-28污水处理流程图,了解污水处理中涉及到的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等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糖类 教案

第二节糖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3、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纤维素的酯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2、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 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 的化学”。 【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纤维素的酯化。 【教学过程】 【引入】糖类是六大营养素之一,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主要来源。从低等微生物到高等生物的机体中,时刻都在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糖代谢反应。糖类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有关糖类的相关知识。 一、糖类 1、定义:从结构上看,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P79 2、组成元素:C、H、O。大多数符合通式:C m(H2O)n(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提问】①糖类遇浓硫酸往往变黑,何故? ②糖类都符合通式C m(H2O)n吗?符合该通式的都属于糖吗? 【PPT】脱氧核糖: C5H10O4鼠李糖:C6H12O5。 甲醛:CH2O 乙酸:C2H4O2乳酸:C3H6O3 【说明】称糖类为“碳水化合物”虽然不准确。但由于沿用已久,依然在某些学科中使用。 3、分类——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糖类低聚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mol单糖。如麦芽糖、蔗糖等二糖多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化 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