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2020-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分析

1.1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分析

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14.4%,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内改革调整、行业采购量下降、新增市场放缓、跨界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影响,2019年产值增速进一步放缓。

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增速下降明显,同比增长9.1%,为1166亿元。北斗应用进一步普及,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80%。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同比增长17.3%,有力支撑了产业总体产值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图表200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协会

1.2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发展现状

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分为基本系统建设和区域加强密度网建设两个阶段。2014年至2016年底,主要完成框架网基准站、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国家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以及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中科院、地震、气象、测绘地理信息等6个行业数据处理中心等建设任务,建成基本系统,在全国范围提供基本服务;2017年至2018年底,主要完成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补充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运行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具备全面服务能力,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位臵服务,目前,已在交通、地震、气象、测绘、国土、科教等行业领域进行了应用推广。截至2019年年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在中国范围内建设155个框架网基准站和2200余个区域网基准站。其中,155个框架网基准站大致均匀的布设在中国陆地

和沿海岛礁,满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广域实时米级、分米级增强服务以及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服务的组网要求;2200余个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以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为区域单位布设,根据各自的面积、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覆盖,满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区域实时厘米级增强服务、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服务所需的组网要求。

截止到2020年2月,已建成基准站数量超过2600个,成为全球基站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稳定运行的地基增强系统。该系统具备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利用北斗/GNSS 高精度接收机,通过地面基准站网,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等播发手段,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务能力。数据中心具备支持北斗、GPS、GLONASS三系统、大于120颗卫星、大于2600个基准站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作为北斗产业生态核心,初步具备基础资源管理、数据存储与挖掘、高精度服务产品生产、时空服务技术验证、北斗服务性能评估等基本能力。

海外北斗地基增强站建设方面,以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少数几个企业积极践行“北斗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北斗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北斗首个海外地基增强站已经在泰国落地,未来将建设220个基站实现泰国全境覆盖,巴基斯坦、柬埔寨北斗CORS基准站处于稳步推进当中,未来我国将与马来西亚、缅甸、文莱等东盟国家,以及墨西哥、俄罗斯、伊朗等国签署协议建设更多的海外地基增强站。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3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年营收已超过亿元。

目前,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务能力。经测试评估,广域米级、分米级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水平分别小于2m、0.5m,垂直分别小于3m、1m;区域厘米级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水平小于5cm,垂直小于10cm;后处理毫米级精度定位精度,水平小于5mm,垂直小于10mm。近年来,北斗三号系统建立了高精度时间和空间基准,增加了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实现了基于星地和星间链路联合观测的卫星轨道和钟差测定,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能力;同时,开展了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的地面设施建设。目前千寻位臵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及全国的超过2400个地基增强站及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运算,为遍布全国的用户提供精准定位及延展服务。

地基增强系统与星基增强系统相结合,可形成更高效的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服务网络,构建了国土测绘、海洋勘探、精准农业、灾害监测、无人机以及无人驾驶等专业应用以及汽车导航、移动手机等大众化应用的高精度位臵服务基础环境。

1.3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链发展逻辑

北斗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形成一条由“上游核心器件-中游终端和系统-下游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构成的较高市场化参与的产业链,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向特殊机构、行业和大众三大市场提供服务,为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北斗三端应用需求增长强力拉动产业链各环节蓬勃发展,源动能来自军民两用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

一、军用方面,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及信息化战争的加速演变,军用领域的卫星导航系统要求自主可控且高水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能够为部队提供精准的实时定位、授时,武器平台导航服务。随着军改影响的消除,北斗产业军品相关订单有望同步加速恢复。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稳定增长的国防开支将会倾斜于北斗,军用市场在长期将持续扩大规模;

二、民用方面,北斗正在与新一代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广泛进入各大行业与中国大众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北斗已成功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应用、农渔及金融等行业,目前行业市场处于规模化应用发展期,未来增长速度有望加快;对于大众端,北斗主要服务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及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大众市场处于标配化应用启动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目前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全面打开,民用需求将被彻底激活。

1.4卫星导航与5G发展融合前景

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成和5G时代到来,产业正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由北斗系统提供时空数据、由5G通信系统实现智慧感知与传输、由大数据实现海量时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由云计算系统实现泛在的智能化处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正逐渐完备。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北斗及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极有可能结合北斗应用形成重大商业机遇。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和5G的融合将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2019年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中国广电4家企业正式发放5G牌照,标志着5G商用开始。国内主要运营商与北斗公司先后成立实验室,探索北斗+5G的技术融合与商用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成立“5G北斗精准定位联合创新实验室”,对5G北斗高精定位技术测试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5G技术商用和创新业务发展;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5G+北斗高精度定位开放实验室”,在雄安新区建立基于5G网络的地基增强站,进行高精度定位服务测试。

由于北斗导航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其所涉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新的需求带动新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加快涌现。因此,市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也会引导市场的新发展。

北斗导航产业与运营方案

北斗导航产业及运营方案 北斗是中国自主研发建设的重点航天工程,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构成四大全球导航 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目前这四大全球 导航卫星系统市场分化严重,主流GPS系统占据了全球绝大多数定位市场,中 国市场有90%份额都是GPS。在国家安全至上的时代,发展自主可控的北斗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 北斗产业,则是指的围绕北斗导航系统发展推广,相应的产生的研发、制造、应用等系列产业链条。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一共有5个环节:1、卫星制造;2、卫星发射;3、配套地面设备建设;4、卫星导航应用;5、下游市场。民营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导航应用终端环节。 应用领域 卫星导航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高成长性 的特点。比如,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GPS系统,最初是为军事服务,之后扩展 到海洋、航空、航天、测绘、地质勘探等行业应用领域,进而拓展到大众消费 领域 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 业链,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与研究机构约200家,为北斗产业未来 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领域,我国企业实力突出、竞争力强,能够实现整 星出口和发射任务,由少数企业所垄断。卫星制造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隶属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等几家机构完成。卫星 发射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完成,另外由航天电子提供卫星发射的控制系统、利用系统、逃逸系统和遥测系统等配套设备,航天动力提供液体火箭发动 机等配套设备。 但是,在基础类产品、终端类产品、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等领域,我国企 业规模较小、整体实力偏弱,尤其是芯片、板卡、天线、算法、软件、接收机 和终端等技术水平较低,与国外企业差距明显。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含: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基础类产品、终 端产品、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5个部分。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行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7) 一、研究原则 (7)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研究企业新市场开拓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9) 一、重要性 (9) 二、研究意义 (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物联网模组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1) 第一节物联网模组概述 (11) 一、无线模组的定义 (11) 二、无线模组的分类 (12) 三、模组是上游芯片和下游终端的关键结合点 (13) 第二节我国物联网模组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5)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5)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7) 三、部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行业政策 (19) 四、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2) 第三节物联网发展初期,产业链上游模组率先受益 (22) 一、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投资新风口 (22) 二、物联网模组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上游率先受益 (23) 第四节技术带动模组发展,4G和NB-IOT成为主流 (25) 一、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和特点 (25) 二、技术演进带动模组发展 (26) (一)模组演变过程:技术迭代推动模组逐级过渡替代 (27) (二)4G/5G模组长期共存是模组破局关键 (28) (三)蜂窝模组:4G模组及NB-IOT模组将成为主流 (28) 三、LPWAN (29) (一)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0) (二)LPWAN:应用场景 (31) (三)LPWAN模组:NB-IOT商用化,模组厂商产品升级 (33) 第五节深耕细分行业需求,模组厂商模式需升级 (34) 一、模组的产业链 (35) 二、上游标准化芯片 (35) (一)海外寡头垄断集中度高 (35) (二)上游标准化芯片:主流厂商均已具备量产能力 (36) (三)上游标准化芯片:价格趋低利好模组厂商 (37) 三、下游多样化终端 (38) (一)分散化需求,模组厂商定制差异化产品 (39) (二)下游多样化终端:需求巨大,推动模组规模级别放量 (40) (三)下游多样化终端:需求巨大,推动模组规模级别放量 (4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整理材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二)发展历程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

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三)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四)建设原则 中国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自主。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兼容。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渐进。分步骤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8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

关于国内物联网应用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国内物联网应用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应用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仍将继续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项目审批、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扶持。 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一、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把握物联网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 继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战略以来,美国逐步将物联网的发展和重塑美国制造优势计划结合起来以期重新占领制造业制高点。德国联邦政府在《高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4.0理念。韩国政府则预见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持续推动融合创新。

2、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 受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全球物联网应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物联网所带动的新型信息化与传统领域走向深度融合,物联网对行业和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广受关注。总体来看,全球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车联网、智能电网是近两年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M2M(MachinetoMachine)是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内在驱动力的应用。M2M市场非常活跃,发展非常迅猛。到2013年底,全球M2M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目前,全球已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服务,在安防、汽车、工业检测、自动化、医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增长非常快。 车联网是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车联网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服务,正在成为汽车工业信息化提速的突破口。。全球车载信息服务市场非常活跃,成规模的厂商多达数百家,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丰田的 G-book。截至2013年年底,安吉星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660万的用户。2014年1月份,雪佛兰、AT&T和OnStar宣布密切合作,通过AT&T的4GLTE网络,由OnStar为雪佛兰汽车提供基于HTML5的应用程序商店服务,包括音乐、天气、新闻、汽车健康检测等多项内容。 全球智能电网应用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

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

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涉足北斗卫星导航的股票一览 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涉足北斗卫星导航的股票一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目前全世界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为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好地为全球服务,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文)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6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目标与原则 二、持续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三、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 四、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五、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结束语

前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一、发展目标与原则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将北斗系统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二)发展原则 中国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自主。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兼容。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内智能交通行业解析

国内智能交通行业解析:物联网云计算让交通更智能 关键词:智能交通, 物联网, 云计算 7?21北京特大暴雨事故的阴霾还没有过去,暴雨引发的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争议还在继续。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政府应急措施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一时引起了大家的诟病。我们不禁想问:如果只能交通系统广泛应用,面对暴雨的袭击我们会不会更加从容?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ITS发展史 ITS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运输部和通用汽车公司研发电子路线诱导系统,利用道路和车载电子装置进行路、车之间的交通情报交流,提供高速公路网路线指南,尝试构筑路、车之间情报通讯系统。但5年的研发和小规模试验后,便处于了停止状态。1973年至1979年,日本通产省进行路、车双向通讯汽车综合控制系统研发。欧洲原西德1976年进行高速公路网诱导系统研发计划,但在此期间因实用化技术难于实现及通讯基础设施费用过于庞大等原因,均未能实现实用化和市场化。 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进步,还对交通发展传统理念产生了冲击。ITS(起初为“IVHS”-智能车辆道路系统)概念正式提出。由此开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加大了ITS研发力度,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研发重点和计划,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在此阶段,各国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逐渐明确了发展ITS 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具体推进模式及投融资渠道等。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授时和通信服务,是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国防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2015年,中国相继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积极推进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 一、北斗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2015年是北斗系统正式服务亚太地区的第三年,北斗在我国交通运输、气象、公安、民政、农业、国土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北斗产业初具规模,已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产业链,第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技术产品,性能价格比已经接近国际水平,销售量已突破了千万规模,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性能更优、集成度更高的新一代北斗芯片已经突破了关键技术,即将投放市场,可以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高精度的板卡、天线等产品已在国内市场上占领了相当份额,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图表 2013-2015年中国北斗产业规模与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北斗导航系统加快全球化布局 2015年3月,中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由亚太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截至2015年9月,中国共发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全球系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实现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初始服务的基本能力,到2020年形成全球的服务能力。目前,北斗系统已在东盟各国逐步打开局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将逐步引入该系统。 其中,泰国在2015年3月与光谷北斗签署《“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建设面向东盟、以泰国为主的北斗应用和服务产业支撑平台,推进北斗在东盟地区通信、交通、农业、旅游、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应用。 三、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图谱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 教授提出,即“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臵、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架构 物联网架构一般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 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全面的感知能力和实现低功耗、小型化。主要技术有二维码、RFID、GPS/ 北斗导航等。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网络层的关键在于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主要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2G/3G/4G、LPWAN、LTE-M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人、组织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是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它把物联网与具体行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应用层的关键在于行业需求融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商业模式等。主要技术有大数据、云计算、各行业应用技术等。 三层架构的比较 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及解读分析 车路协同将率先落地

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及解读分析车路协 同将率先落地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及解读 2019年7月,交通部颁布《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9年12月,交通部颁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2020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新基建”。 ——政策汇总 ——政策解读之《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 近年来,交通运输大数据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数据资源基础不够扎

实、数据共享开放需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不够广泛、数据安全存在挑战、管理体系尚需健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推进解决。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明确了新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要求,大数据成为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随后在2019年12月,交通运输部颁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将交通运输大数据的发展细分到五大行动、21项具体任务上。 综合交通大数据新的发展特征,即“统筹推进、加强采集、充分汇聚、综合应用”这“四个重点”。

——政策解读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计划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 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 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发展格局及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发展格局及政策环境分析 智能交通行业政策环境(一)《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 年)》2012 年7 月31 日,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在京开幕。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 年)》当天正式发布,未来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将更注重为公众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 年)》提出,智能交通发展要在支撑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公众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在为小汽车出行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在关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要在借鉴国外、技术跟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集成应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互利合作等。(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2015 年6 月,交通部为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简称示范工程)建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示范工程建设进度,提出2015 年年底前完成第一批10 个试点城市的示范工程主体建设。2017 年6 月底前,完成37 个示范城市的示范工程建设任务。通知还提出,要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管理方面的深度应用,努力打造综合、高效、准确、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上一页12 下一页 相关报告:2016-2020 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

中国北斗导航终端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北斗导航终端市场调研报告

前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15年相关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随着“北斗”系统逐渐向民用方面转化,投资机会显现。中国预计于2012年建成北斗亚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左右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今明两年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建设和应用发展非常关键的两年,这两年将陆续发射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并开始在各个领域大量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发射了13颗卫星,系统建设当前已进入密集发射组网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又要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涉及最广、技术最复杂和建设周期最长的航天基础工程。这个系统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服务,它是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经验,仅作参考,请公司同事修改补充。

前言 (1) 第一章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行业发展分析 (4) 一、军用领域 (4) 二、民用功能 (5) 三、其它应用领域参考资料 (8) 第一节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地位 (10) 一、美国GPS系统(产业链成熟,应用广泛) (10) 二、欧洲GALILEO 系统(定位精度高、还未组网完成) (11) 三、俄罗斯GLONASS 系统 (12) 四、中国北斗系统 (13) 第二节北斗导航系统发展规划 (14) 一、发展路线图 (14) 第三节北斗导航系统优势 (15) 第二章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6) 第一节国内北斗导航经济环境分析 (16) 一、2012年中国北斗导航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16) 第二节中国北斗导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一、相关标准 (18) 二、相关政策 (19) 三、标准及相关分析 (19) 第三章国内导航产业现状分析 (20) 第一节GNSS产业链分析 (20) 第四章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应用分析 (36) 第一节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行 (36) 第二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 (36) 一、北斗导航产业链 (36) 二、北斗导航竞争态势 (37) 第五章应用重点市场—高精度GNSS市场 (38) 第六章应用重点市场—车载导航市场 (38) 第一节中国车载导航产业动态分析 (38) 一、首款3D导航GPS登陆重庆 (38) 二、GPS汽车导航进入宽屏时代 (38) 三、PND拓宽汽车导航仪市场 (39) 四、个人导航设备席卷汽车导航系统市场 (43) 第二节中国车载导航产业运行格局 (56) 一、中国汽车导航市场尚处于市场启动初期 (56) 二、GPS上下游合作模式改变 (60) 三、我国车载导航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 (61) 四、电子地图成车载GPS“瓶颈” (65) 五、前装和后装市场发展不均衡 (68) 第三节中国汽车导航企业运行现状 (68) 一、千家厂商混战车载定位 (68)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图)来自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工程期限:1994年——2020年 北京时间2007年2月3日凌晨零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自行研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

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之后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分别由4颗(两颗工作卫星、两颗备用卫星)和35颗北斗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中国在2000年至2007年先后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卫星,这种区域性(中国境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中国陆地交通、航海、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着良好服务。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地球静止轨道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GEO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GEO 110.5°E 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GEO 86°E 第四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21500KM) 北斗二代首颗卫星

军用新型北斗卫星导航手持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快速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3大功能,其中后两项功能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所不能提供的,且其定位精度在我国地区与GPS定位精度相当。整个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和东经140度36000公里赤道上空)、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机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出站链路(即地面中心至卫星至用户链路)和入站链路(即用户机至卫星

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978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5d700348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9787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1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ong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到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且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态势。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 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63.3亿元,同比增长21.68%。201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为192.9亿元,同比增长20.6%。预计,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98亿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488.21亿元左右。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智能交通建设,市场持续增长,从目前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发展来看,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智能交通市场正在不断扩容,为各类相关智能交通软硬件提供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 从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结合将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核心技术。从行业的投资机会来看,由于智能交通项目往往地域性较强,因此在投资时可关注区域内领先的企业以及拥有有效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中,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一线城市的智能交通市场竞争相对更加激烈,而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智能交通也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同时,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细分市场来看,预计智能交通前端的视频监控设备厂商、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以及城市智能交通运营商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几年,ITS主要应用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个领域。随着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必将加快其步伐,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以超过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目前在全国23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中,近半数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安装了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技术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一、全文框架 本书可分为两个部分,以下做了简要的阐述: 第一部分,在宏观方面对国内外,主要对国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现状、发展趋势、发展的需求、发展环境以及和其发展战略目标及重点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在最后在发展战略和制度安排方面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在介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同时,对国外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第二部分,本书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先从大的方面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了介绍,然后按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分别从公路、铁路、水路和民航四个方面对智能交通在其领域的应用做了较系统的分析,最后对我国智能交通的标准化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对智能交通的需求进行了介绍。 二、内容方面 在此,按以上两部分的划分方式并以章节的为模板对本书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入部分个人看法。 第一部分 (1)现状分析:国家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并已经基本建成了方式多样、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路网,按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城市交通作为一个较综合特殊的交通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占地位日益提高。总体方面,我国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结构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依托网络和相关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的普及和应用,在管理水平上也有较大的提高。 如上从积极角度对我国交通现状进行了概括,交通水平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然而,要认识到,从路网密度、建设规模、路网质量、运输装备、管理水平和服务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运输供应能力脆弱、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缓慢、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大城市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且交通能耗大和环境污染严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摘要 如今,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新的发展高度。我国物联网还处在初始阶段,互联网产业发展存在许多困难。我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我国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探索,掌握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链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政策,产业链 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a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industry. But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China. In order to avoid things pure speculation,China has become the developed country technology marketplace,is necessary for our government to make feasible policy,break the bottleneck industry at present,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policy and the future,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network,policy,industry chain

2020年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智能交通系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8月

目录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3) 1、路端 (3) 2、车端 (4) 二、具体业务发展计划 (4) 1、ETC业务 (5) 2、智能网联业务 (6) 3、激光检测业务 (7) 4、动态称重业务 (7)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行业进入产业变革期。万集科技始终坚持以研发创新驱动业务升级,围绕“车”、“路”两大交通基本要素提供涵盖产品、服务、系统、平台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多元化的客户需求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交通生态综合服务提供商。 1、路端 公司将围绕“感知—传输—计算”为道路赋能完善公司在路侧的业务布局。公司将利用多年来在路端累积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完善并丰富产品结构,升级迭代ETC、激光雷达、动态称重、智能网联等业务线产品,并基于路侧ETC设备、V2X设备、3D激光雷达设备、智慧基站、非现场检测等多产品线优势和在大数据、边缘计算、多源感知融合等领域技术积累,提供路侧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解决方案,为路侧交通提供多维度、全要素的感知能力,低延时、高可靠、广范围的数据通信能力以及智能化、快响应的数据分析能力,并针对未来智能交通多业务多场景应用需求建立一体化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一方面,为交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集管理、监督、支付、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提升综合运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托于平台开发及海量数据的驱动不断延伸客户群,为管理部门、驾驶者、物流、金融等交通参与者提供驾驶出行、设计规划、分析决策、车辆画像等增值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