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熔化实验、沸腾实验、六种物态变化地辨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熔化实验、沸腾实验、六种物态变化地辨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熔化实验、沸腾实验、六种物态变化地辨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熔化实验、沸腾实验、六种物态变化地辨析)

课题:《物态变化(二)》

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沸腾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教学难点:熔化、沸腾实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1.检查反馈

2.情景引入

3.精讲精练

知识点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点3: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4.课堂训练

5.课堂小结

6.作业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60.7 67.8 73.6 79.6 80.4 80.4 80.5 时间min

7

8

9

10

11

12

温度℃ 80.5 80.4 80.5 84.7 88.4 93.5

【精讲精练】

专题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

图a 图b 图c

(1)图b 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c 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

2.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1)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3.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 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________(填写序号)。

时间/min 温度/℃

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1);(2)。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

4.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

处于________状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锡从9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处于___________状态。

5.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温度(℃) 56 60 64 66 70 76 80.5 80.5 80.5 80.5 80.5 83 87 90

(1)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填“晶体”或

“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

(3)萘熔化用了_______min。

专题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图线。

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___℃;加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

沸腾;_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

(填上升、下降、不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

应在℃左右。

(2)根据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时间(分)

90

6

248

100

温度(℃)

B C

A

图2

是:

(3)画出标况下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图象,并说明其特点: 。 3.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研究水的沸腾规律时获得的曲线。从曲线 可知,加热时水的初温为 ,加热到第 分钟时水开始 沸腾,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 (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标准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从第 分钟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

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

(2)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实验中的水的沸点是 。

6.为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3点即可)

① ; ② ; ③ 。

专题3:六种物态变化的辨析

温度/℃ 时间/min

O

60 100 80 140

120 12 9 3 6 15

时间min

90

95

100

温度/℃

【课堂训练】一、填空题

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围应该是________ 。

2.物体的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________。

3.摄氏温度计是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4.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在其后面的括号分别填上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晴朗的天气时,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2)冬天天很冷时,可以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

(3)冬天把洗完的衣服挂在外面很快就冻住了,但衣服也能干. []

(4)在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房间的窗子上往往会结一层霜[]

6.液体的汽化存在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特点是______________。加快蒸发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和沸腾现象在汽化过程中都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

7.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另外一类是__________。这两类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所有的气体,在_________的时候都可以液化。采用____________的办法,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

二、选择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

C.手摸冰感到比把手放在水中凉,这一定是因为水温比冰温高

D.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

10.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11.将手从水中提出离开水,觉得手凉些,是因为()

A.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低造成的

B.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高造成的

C.水温和手温相同,拿出后凉的感觉是由于心理作用造成的

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

12.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水沸腾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水沸腾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玉林)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的内能将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答】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9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温度升高,液体的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96;吸热;(2)升高;增加。 【点评】本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点、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以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是一道热学综合题目,比较简单。 2.(2018?娄底)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指测量结果睡出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温度计。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c所示,该示数是EF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3)如图a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分析】(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 (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 (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4)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 【解答】解:(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9℃,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 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 (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EF;(3)固液共存态;(4)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点评】此题考查了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中器材的作用,沸点与熔点的判断以及冰和水比热容大小的判断,同学们要学会观察图象,分析实验,总结规律。 3.(2018?宜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 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河南省中考物理晶体熔化实验专题

河南省中考物理晶体熔化实验专题 1.在探究“同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 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姑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清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 为℃。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 16min,蜂蜡的内能(填“增加”或“不变”)。 2.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 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②图甲中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 4.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非晶体”)。(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5.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6.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 试题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 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 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中考解读】第4单元热现象物态变化的识别熔化与凝固、沸腾

第三单元热现象 第4讲物态变化 ?考点解读 ?考点1:物态变化的识别 【考试题型】四川中考命题以生活中的图片考查物态变化和判断某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解题关键】:判断物态变化按照以下三步来进行:1、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的状态;2、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状态;3、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判断所属类型。 【中考真题】 例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B ) 例2:.(2011春?济南)如图所示的漫画中,两同学谈论到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升化. 例3:(2015秋?东城区)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 A.熔化B.凝华C.升华D.汽化 【提示】“白气”≠水蒸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无数小水珠。 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由小变大。 ?考点2:熔化与凝固、沸腾 【考试题型】考查对晶体熔化或凝固规律以及水沸腾特点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识图能力,考生能从曲线力中获取信息。 【解题关键】: 【中考真题】 例1:(2015.泰安)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一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下列几幅图中,哪一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 B ) ?考点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考试题型】实验题,以填空为主。 【解题关键】: 常考命题点:1、实验器材(常考温度计、停表等);2、使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保证受热均匀,同时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搅拌);3、器材组装顺序:先下后上;4、温度计的使用和计数;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6、绘制熔化温度—时间图像,并分析图像;7、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8、确定晶体的熔点;9、判断物质某时刻的状态。 【中考真题】 实验一: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0 ℃,第7分钟处于冰水混合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 (选A或B)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4)实验中宜用微小颗粒(选“较大颗粒”或“微小颗粒”)的冰块; (5)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发现烧杯的上方有少量的“白气”生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杯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然后液化形成的。 (6)分析图像的固态升温段和液态升温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说明了水的吸热能力比冰强。 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命题点: 1.测量工具:___温度计___、___秒表____。 2.烧杯上盖纸板的作用__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_______,造成加热时间过长;如果是厚纸板还会使烧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沸点提高。 3.气泡的变化:沸腾前从杯底上升的气泡___越来越小___,直至消失,沸腾时从底部上升的气泡___越来越大____,到水面破裂,将蒸气放出。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有:__减小水的质量_____或___提高水的初温____。 5.绘制温度-时间图象,并分析图象。 6.水沸腾的特点:___吸热,温度保持不变_________。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气压越小液体沸点__越低__。 8.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时杯中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____石棉网或杯底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_______。例1:(2015,汕尾)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题欣赏: 1.(2015.28)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 (2)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第6min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4min时具有的内能。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变式训练: 2.图(1)、(2)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⑴图(1)所对应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⑵图(2)是冰的熔化图像,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热量,总体积; ⑶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和图线是.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题欣赏: 1.(1)使冰均匀受热(2)晶体;固液共存;大于(3)不会 变式训练: 2. ⑴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⑵BC;吸收;减小⑶CF 3.(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水沸腾实验改进

水沸腾实验改进 水沸腾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水沸腾现象,会用沸腾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看起来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如何进行好水沸腾这个实验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水沸腾实验是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后第一个需要安装实验器材、需要仔细观察、记录数据、绘制图像的实验。涉及到温度变化、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大小变化、声音的变化,这些操作均为同时进行,还要及时记录好时间。所以这个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内的分工合作都是有益的。 针对教材的实验设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对这个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以下是我的粗浅见解: 一、实验原型及商榷之处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苏科版)教材中“观察水的 沸腾”实验采用的是右图的装置,实践证明该装置很难达 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实验时间长。由于杯口较大,散热快,加上 水的用量比较多,所以耗时很长。通常,教师的处理办法 有:①换用热水做,但是这样不便于观察沸腾前的气泡, 影响观察结果。②用减少水量的办法。这样杯中水的深度 就大大减小,由于水浅,也无法清晰地观察到水沸腾前、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③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教材采用在杯口加盖一张中心有孔的纸板进行实验。这样就会增大水面上方的气压,而使水的沸点升高。同时由于水蒸发时逸出的部分水蒸气被液化后弥漫在杯内液面上方,加之杯壁上附着一些被液化的小水珠,会影响到观察的效果。④有的教师改用试管来做,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冷水加热至沸腾,但是一旦沸腾,底部大量的气泡迅速往上快速运动,根本无法看到气泡的变化。严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二)、对于水究竟有没有变成水蒸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为表面的汽化现象眼睛看不到,而内部的气泡也有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气体。所以,实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九年级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一) (第十二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物理课上,小强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华同学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2012·呼伦贝尔中考)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记载,2012年春节前夕,根河市的最低气温达到-52℃。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10至25分钟时间段不吸热 4.(多选)如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A.铁在1 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莱芜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5.将手帕放在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6.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45分钟) 学校:_______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A. 海波的凝固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 C. 海波的熔化过程D.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8℃,39℃B.39℃,40℃C.38℃,40℃D.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水沸腾实验和晶体熔化实验复习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分折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低于1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将质量为100g、初温为69℃的水倒入烧瓶,加热到89℃.若不计热量损失,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J(C水=4.2×103J/kg·℃),这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填“A”“B”“C”或“D”) (4)另一组同学用加盖的烧瓶做水沸腾实验,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立即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迅速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同学们讨论后终于明白,盖在烧杯上的纸盖的作用是,纸盖上有一个小孔是为了,(5)水沸腾前少量气泡上升时变,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时变,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下图中图是水沸腾时的图像。 (6)大量实验表明水沸腾的特点是,水沸腾的条件是,为了缩短水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所示,某次实验中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