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法院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X县人民法院按照政治建院,素质强院的建设思路,瞄准“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司法队伍的标准,坚持工作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司法队伍,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力编制及人员结构情况

X县人民法院现实有工作人员112人,核定中央政法编制104人,实有83人,占实有人数的74.10%;工勤编制11人,实有13人,占实有人数的11.60%;非法人机关事业编制10人,实有16人,占实有人数的14.28%。

学历结构:法律本科学历98人,占总人数的87.5%,法律研究生学历8人,占7.1%,大专学历6人,占5.3%。

员额法官年龄结构:员额法官31人,占实有人数的27.67%。31-40岁4人,占员额数的12.90%,41-50岁10人,占32.26%,51-60岁17人,占54.84%;平均年龄49.7岁。

法官助理基本情况:现有法官助理22人。其中,16人为全日制法律本科及以上学历,6人为自学或函授法律本科学历。20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A证,2人C证。人员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人,政法干警6人,军队转业干部2人,公务员招录12人(入院前从事律师行业2人)。

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X县人民法院瞄准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突出在队伍管理、文化素养、政治素养、人才引进、执法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已显成效。

(一)队伍的专业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长期以来,X县人民法院狠抓干警职业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岗位大练兵、岗位轮训、短期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周五学习”,鼓励干警专升本、本升研学历自学或函授,鼓励干警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等形式,提升干警专业学历层次。仅2017年,组织36批150人次的业务培训。目前,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干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知识面不断扩大,专业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2005年以来通过国家成人自学考试取得法律本科学历的有10人;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司法资格的累计22人。

(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趋向年轻化

按照干部年轻化的要求,认真落实《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制度,大胆任用忠诚、干净、担当和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使中层(含副职)干部趋于年轻化。目前,X县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40岁,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中层干部(不含班子成员)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33岁。

(三)法院年轻干警不断得到补充

为了缓解案多人少,法官断层问题,X县人民法院通过选调、招录等多种途径引进培养年轻干警进入法院,为法官队伍储备了新的力量。如:自2010年以来,通过选调方式,从法院系统内部选调年轻

法官3人;省委选调生4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具有司法资格的年轻干警14人。从省内高校选调(委培)第二学位的4人;X 年选调在读研究生2人;学历普遍提高。

(四)队伍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始终把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法院工作的关键来抓,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建设新内涵,使文化建设内容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文化建设成果在省法院系统推广。通过深入开展廉洁教育、良知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全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公正、公平、高效、文明的现代司法理念,营造团结进取、敬业奉献、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队伍的审判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廉洁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队伍的综合素质逐年提高。2010年、2011年有2位庭长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办案标兵”、“全省办案标兵”荣誉称号。2012年,法院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2012年以来,有24名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刑事、行政审判庭和沙河法庭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受市、县委及上级法院表彰的先进个人达40人次。在市院审判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二,院主要领导被记三等功一次。2017年,在8项考核指标中,2项位列第一,5项位列第二,1项位列第五。民商案件结案1人超过400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