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1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1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1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商不变的规律》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一:《商不变的规律》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预设)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本小节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发现探求新知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其次是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而且能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运算。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法:观察法、对比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秋天的时候,猴王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为小猴分桃子。猴王说:“我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小猴听了直叫:“太少,太少。”猴王又说:“我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听了试着说:“能不能再多分一点?”猴王又说:“我拿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这回行了吧?”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跟着笑了。 2、启发提问,小组讨论:为什么小猴和猴王都笑了?谁是聪明的一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

分数的再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整体“1”,会寻找整体“1”。 2.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结合具体的情景,经历概况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课前游戏:猜谜语 课前谈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诗词内容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学习数学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的来学习。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我们在三年级中也学习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换个角度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一、引入。 1.单位“1”再认识 课件出示:(1个圆、1米、1把香蕉、一堆糖) 师:仔细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1个圆、1米、1把香蕉、一堆糖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在数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单位1”或整体“1”。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都可以看做整体1) 二、解决问题,感受分数的产生过程 1、师:今天我们就来再研究分数的意义,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分数是什么?(也就是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怎么样产生的?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分数来补充整数。 2、师生共同用树枝量黑板长度。(体验不够一个时折断) 现在有个时光穿梭机,回到古代。这时候我们已经是古人了。那古人们想来量一量这个黑板的长度,你用什么方法。 师:你遇到什么什么情况了?不够的时候怎么办呢?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

商不变规律教案(一)

公开课教案 商不变的规律 执教:吴强 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 (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联想、验证等数学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规律。 难点:全面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2800÷4003600÷3005400÷900 8000÷8001200÷2004200÷700 150÷501500÷5006000÷300 2.回答问题。 70×()=7000500÷()=50 25扩大100倍是多少?2500缩小100倍是多少? 46扩大10倍是多少?830缩小10倍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0。 填写下表: (1)让学生在课本上把例10填写完整,并指定一名学生说出填写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五道除法题中,什么数变了,什么数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变了,商不变)。教师板书:商不变。 (3)把第2,3,4,5组分别同第一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才能使商不变?组织相邻的同学讨论,全班交流,同时教师板书: 第一组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5倍,商不变;同时扩大10倍,商也不变;同时扩大100倍,商也不变;同时扩大200倍,商还是不变。 从中你可以总结出一个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通过联想,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规律的后半部分。 提问: (1)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什么意思?举例说明。(举上表中的任何一个例子说明都可以,也可以举反倒。) (2)通过上面的例子,咱们总结出了“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你联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咱们来验证一下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把第4,3,2,1组分别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而商不变? 从第1式到第2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倍,商不变。 从第1式到第3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 从第1式到第4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40倍,商不变。 从第1式到第5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0倍,商不变。 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情况的异同点,总结出完整的商不变的规律。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两种情况: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这两种情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 相同点同时扩大,同时缩小;都是相同的倍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一),教材安排了“3、4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已知一个图形的1、 4 ,画出原图形”、“圈一圈,与同伴交流”三个数学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即通过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为后续真分数、假分数、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1)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2)动手操作实践法,在合作交流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分数旧知。 师:你们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吗?(预设)生:这三个图形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2,1/2,2/6。师: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生: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两个图形大小相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理解整体“1”相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部分也相同,为整体“1”不同的情况作铺垫。)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63活动1 (1)独立想一想,并自己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2)小组交流并填写表格。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 取几份用分数表示 4份3份▲▲▲△ 4份3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商不变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内丘县平安小学和爱良 教材分析: 1.《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 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3、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变)不管孙悟空怎么变,它还是谁?(生:孙悟空) 安排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 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孙悟空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猪八戒?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师揭示新课: 数学知识也有这些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变化规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科书93页内容。 1、独立完成93页上面的两组题。观察每组题中什么数变了,什么数没有变。有什么规律 2、完成93页上面的表格,思考课本提出的问题 3、自学完成后,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5分钟后检测,比谁自学效果好。 四、探究体验,建构新知 (一)探究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组织小组讨论:在刚才两组算式中,藏着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仔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本小节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发现探求新知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

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B照相馆:“60元可以照12张!” C照相馆:“90元可以照18张!” D照相馆:“10元可以照2张!” 照相馆:“15元可以照3张!” 二、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个算式,指名板演四个

《分数的再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导学案设计 授课班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任课老 师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三段模式程序 (要 素) 学案导案 预习 激活(3-5分钟) 知识 链接 一、预习案 1、用分数表示左面各图中的阴影部 分。 对话生成(25-32分钟) 自主 学习 合作 交流 研讨 展示 评价 生成 二、学始于疑 活动一: 1、发现、解决问题 这三个同学从粉笔盒中拿出来的粉笔一样多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小组内交流。 1.拿出三个粉笔盒,分别装有8、 6、8支粉笔。请三位同学分别 从粉笔盒中拿出整体的。 2、说一说:小明和淘气谁看的多? 3、画一画 淘气小明

【展示提升】 将前面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讨论合作】 (1)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 的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他们谁捐的钱多?请说明理 由。 (2)拿走6支铅笔的 ,应拿几支? 巩固拓展(5-10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 提高 1、四年级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 的吗? 2、有6个桃子,怎么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两个?(画一画,分一分) 3、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④不能比较 4、下面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小组检查指导 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一个图形的 4 1 是 ,那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433 2 413 14 3547 37 55 25 2

四年级数学上册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

商不变的规律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总结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88÷400 3600÷300 5400÷ 900 8000÷800 1200÷200 4200÷700 1500÷ 500 6000÷600 2.提问:扩大几倍是什么意思?缩小几倍是什么意思? 3.填空(投影片出示) (1)把24扩大10倍是( )。 (2)把4800缩小200倍是( )。 (3)70扩大( )倍是490。 (4)4800缩小( )倍是120。

4.填表(小黑板出示)。 提问: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表中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为什么不变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教学例10,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①2组同1组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准确表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了5倍,商不变。 ③让学生分别照上面的样子总结出:3组同1组比较,4组同1组比较,5组1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 ④教师提问: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30倍,100倍3000倍商会怎样?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总结。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教师提问。 ①我们把2、3、4、5组同1组比较发现了以上规律,如果我们把4、3、2、1组同5组比较又会发现什么? ②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说给同桌。 ③师生一起订正讨论结果: 第4组与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倍,商不变。 第3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 第2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第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200倍,商不变。 教师板书:缩小了2倍、20倍、40倍、200倍。 ④如果同时缩小20倍、50倍、500倍,商会有什么变化?板书: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公开课商不变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公开课《商不变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技能目标: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定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商不变规律。 教学的难点:理解商不变规律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狐狸图,这是什么动物?想不想听听狐狸四兄弟的故事?狐狸四兄弟为了卖香蕉谁卖得便宜都吵了起来了。 老大说:2千克卖了8元钱; 老二说:20千克卖了80元钱; 老三说:200千克卖了800元钱;

老四说:XX千克卖了8000元钱. 师:你认为谁卖得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列出算式后说一说为什么? 师:细心的观察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发现规律 说一说 师:追问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写一写 2、举例验证 经历猜测——思考——验证——总结的过程 (评:教育家认为儿童的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锻炼。让学生立足体验,立体化的感受教学,学习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设问解疑深化新知 通过“你认为在商不变规律中哪几个词最重

要?”让学生内化刚刚探索发现的商不变规律。 生认为:同时、相同、0除外、乘或除、商不变这几个词最重要。 师:再抛出一题: 你会解决吗? (60÷11)÷(20÷11)= [评析:通过计算吸引学生,体现教师的组织作用;尤其在“算式设疑”中,引发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行为中遇到障碍,从而提出新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起到目标定向的作用。] (评:在数学教学中过程化比结果更重要,数学的思想方法就蕴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应该能力放慢学生认知的速度,让他们停下来反思,静下来调整,沉下来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技能目标: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定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模板合集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 案模板合集 《商不变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的内容。编者意图是在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知识模型,并能运用该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并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索新知,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变化,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想、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体验发现乐趣,增强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2) 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规律; (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 引探讨发现规律的过程; (2) 用语言正确表述变化的规律。 学生情况: 兴趣是的老师。而且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四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喜欢探究新的知识内容。学生之前已分别掌握了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情况。有了这些认识基础,再利用知识的迁移,他们一定能经过探索,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调

【强烈推荐】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 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6 是1。 (2)7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 1。 (3)18个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2 1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 ) ( )=( ) 4、( )÷( )=5 3=10) (=) (21=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0 4,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是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64 831( )118 2016( )5 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4 1612 408 2412 60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四、我会解决问题。(共35分)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题,做错了12题。请你用最简分数表示小红做对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

《商不变的规律》(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教材分析:这个教材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其宗旨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及对应的商的关系,从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学习过程,感受探索与发现的成功与快乐,进一步掌握探索与发现的方法;并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计算中和实际中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计算、探索,能够发现并利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商不变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合作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比较、猜想、概括能力,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课件演示故事内容) 猴子分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吧。” 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五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3、进一步认识单位“1”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单位“1”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几个被平均分的图形,学生根据图意填分数。理解部分与整体之 间的关系。 (点评:在本环节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出现学生心里知道,却不会表达的现象是需要教师警惕的。那只是学生“知道”了,而不是“理解”了。只有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概念中相同的意思,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同时,训练语言表达也是学生的思维走向成熟和提升的必要手段。语言是思维的体现。) ●二、问题:有一截线段,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本环节的设计有些突兀,也可能是教师临时想到的一点。课堂固然有生成的东西,但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认真推敲和选择。哪些要点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体现?或者问题的设置怎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三、出示水果图,让学生理解整体“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 些物体。 (本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并解答,是比较好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深刻体会整体“1”所涵盖的内容。不过,苏教版教材是把整体“1”叫做单位“1”,在这里不这么说,不知教材这样安排的用意所在。我的理解是可能是学生对于理解“整体”这个词语比较轻松,而理解“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难。但是,在今后把“整体”改不改叫做“单位”,这个我没有看教材。不过,我想,这也是一个阶梯性的问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梯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出示故事《猪八戒摘苹果》。请同学们当评委,看看到底是猪八戒偷懒还 是师傅冤枉了他。 (本环节的设置有些不妥。如果能在开课之初设置,既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也能设置悬念,使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积极思考。在本环节中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真的需要讨论吗?不用为了“合作”而合作。) ●五、问题:整体“1”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什么关系?应该换种说法:整体“1”引起相同的分数发生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计算、观察、比较、分析中发现并总结商不变规律,会灵活运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概括、总结等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掌握探究方法,体验成功快乐,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商不变规律。 教学的难点:理解商不变规律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自主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我们先口算几道题,大家看好了,大声说出得数,开始。 4 ÷ 2 =2 8 ÷ 4 =2 32 ÷16 =2 24 ÷12 =2 20 ÷10 =2

200 ÷100 =2 24 ÷ 6 =4 师: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不变呢?(板书:被除数除数?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自主探索 以下面三题为例,研究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商会不变? 4 ÷ 2 = 2 8 ÷ 4 = 2 32 ÷16 = 2 教师把三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2、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师:完成的同学与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明确过程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先从上往下观察······(4)小结师:通过对这一组算式的研究,你们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商不变?生:······(3个--4人) 师:通过对一组算式的观察,我们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乘4、乘8或同时除以2、除以4、除以8,商不变。 3、提出猜想:通过对这一组算式的研究,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猜想? 4、举例验证师:你认为应该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谁有办法?

2016-2017苏教版数学上册商不变规律公开课-教案

《商不变的规律》第一课时 执教者:四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推算。 2、问题解决和数学思考: (1)在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能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合理解决得到的结论。(3)能通过探索活动的反思体会探索熟悉规律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4)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况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内部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以及商不变规律的合理性和确定性,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探索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正确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能又快又准的口算出下面各题? 10÷2= 30÷5= 100÷20= 300÷50= 观察算式,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出(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学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演示观察。 胜利小学举行团体操表演,红队100人,绿队20人,红队的人数是绿队人数的多少倍?列式:100÷20=5 表演过程中,每人举出两面和衣服同色的旗子,红旗是绿旗的多少倍?列式:(100×2)÷(20×2)=5 每人举起四朵和衣服同色的鲜花,红花是绿花的多少倍? 列式:(100×4)÷(20×4)=5 队形变化时,每2个同学拉手成一颗心形,红心形是绿心形的多少倍?列式:(100÷2)÷(20÷2)=5 最后,每4位同学组成十字形,红十字是绿十字的多少倍? 列式:(100÷4)÷(20÷4)=5 (2)问:为什么结果都是5倍呢?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的?商又是怎样变化呢?你有什么发现? 2、提出猜想。 (1)老师把它们整理成一张表格。请看:。 被除数除数除法算式商 100 20 100÷20 5 100×2 20×2 200÷40 5 100×4 20×4 400÷80 5 100÷2 20÷2 50÷10 5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及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商不变的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本小节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以及发现探求新知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4页至75页。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五、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六、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七、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认识分数》教学案例

2012学年三年级第一学期Unit 4—Unit 6测验 Class __________ Name ___________ 听力部分40% 一、Listen and choose the words you hear (听录音,选出听到的单词) 10% ( ) 1. A. shirt B. short C. skirt ( ) 2. A. eye B. ear C. eat ( ) 3. A. foot B. food C. feet ( ) 4. A. hand B. head C. hat ( ) 5. A. ship B. skirt C. skip ( ) 6. A. wall B. work C. walk ( ) 7. A. which B. watch C. wash ( ) 8. A. mouse B. mouth C. house ( ) 9. A. nurse B. no C. nose ( ) 10. A. read B. ride C. red 二、Listen and choose the sentences you hear(听录音,选出听到的句子)5% ( ) 1. A. Try on Mum’s shoes. B. Try on Dad’s shoes. C. Put on Mum’s shoes. ( ) 2. A. Can Norman write? No, he can draw. B. Norman can write. He can’t draw. C. Norman can’t write. He can draw. ( ) 3. A. I can write with my hand. B. I can draw with my hand. C. I can stand with my head. ( ) 4. A. Can you jump up and touch the ball? B. Can you bend forward and touch your toes? C. Can you stand on your head? ( ) 5. A. I’ve got a nice hat. B. He’s got a nice hat. C. She’s got a nice hat.

商不变的规律评课

商不变的规律评课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商不变的规律》评课 听了《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收获颇深。因此,很愿意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听课感受。 “商不变的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张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能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主线明朗清晰,目标定位准确,训练扎实有效,很好的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和谐结合,整节课呈现出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来自于教者的亮点 (一)合理处理教材,抓住重难点。 课本中本节课的题目是《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两个例题要求学生算一算观察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商却不变;这个例题要求学生算一算,找出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规律。如果对三个例题平均用力,一节课肯定完不成,即使勉强上下来,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过的知识是不牢靠的。这节课张老师很好的把握了教材,舍轻就重,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通过猜测——验证——结论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商不变性质,渗透举反例证明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程序设计严谨,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小学数学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经历观察、比较和探讨的数学研究过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商的变化性质,会用商的变化性质对口算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渗透规律。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师:在大圣和八戒护送流儿和小丫头回家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我给大家讲讲?话说他们此去长安,路途遥远,流儿就给大家摘了许多的桃子充饥。大圣深知八戒贪吃,就规定八戒: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3天吃完。八戒掐指一算,每天才能吃2个。“啊,不行不行,这我每天吃的也太少了!”大圣又说:“那好吧,我给你12个桃子,平均分6天吃完。怎么样?”八戒挠挠头,试探着说:“大圣,再多给点行不行?”大圣说:“好吧好吧,那我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30天吃完,这回总可以了吧?”八戒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大圣也笑了。看看,同学们也笑了。那笑中要有思考:谁是聪明的一笑呢?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去好好的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先检查导学案) 师:观察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三个算式的商都是4。 师:商都是4,也就是说商没有——(变)。 师:商没有变,那么哪些量在变呢?(被除数和除数) 师:被除数和除数可以随便变吗?(不行,要有规律的变) 师:那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呢?这个重要的探究任务就交给同学们了,开始探究。 小组或同桌可以交流交流。 (三)汇报交流,感悟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的汇报马上就要开始了。有人没写出什么发现吗?或者你在探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咱们现在就一起来讨论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他们这样写的,你们看懂了吗?好,现在请你们两个当课堂小先生,说一说你们这样写所表达的想法。看看他们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嘛?按照老师给你的汇报步骤来表述,可以吗?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还有什么要强调或补充的吗?(此处,组织学生将没有发现的变化探究完整。)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衔接第三部分的探究) 师: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认真观察,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组织小先生在黑板标画。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思路理清楚不容易,能把话说清楚更不容易,这就是数学逻辑,你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