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浅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浅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浅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浅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施伟兵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外语系, 福建 厦门 362007)

【摘要】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渐频繁,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的人和物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两种有着不同底蕴的文化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在此过程中,中西方人民应逐渐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以排除双方沟通上的障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冲突

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这在西方人眼里

一、跨文化交际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则被认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privacy)。因为西方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比东方人更强调隐私,英语国家的人们最大的禁忌,就是个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权威的人的隐私。

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5、礼貌语、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礼。而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由于中西文化差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Pragmatic F ailure)”。本文所谈的不是因为交际中交际双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方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6、饮食观念的冲突

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并且由此产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生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甚至文化休克(Cultural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Shock)。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文化差异,所以交际失误也不能完全克服,只有重视文化差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异,尽量去避免交际失误。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

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

二、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主要文化冲突

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1、思维方式的冲突

中国一个学者在讲到中西文化时,对着两种文化做了很三、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形象的比喻。中国文化的代表是太极八卦图,西方文化的典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型代表是十字架。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讲话总是拐弯抹角,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犹如太极八卦图一样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而西方人之间则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是坦言相告,爱就爱,恨则恨,就像十字架代表的两条直线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一样直接交叉,毫不讳言。中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必然导致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思维方式的不同和差异。这种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导致很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多的冲突。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所以中国人注重认识过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反映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到生活态度上更加实用,更加直接。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

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

2、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的演变历史及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不同,造成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可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以包含不同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内涵。英语民族有爱狗的传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统,中国人却崇敬龙。中英人民对于这两种动物的心理反应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使得两种语言中关于动物的表达方式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有所不同。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的差异,也使得人们对事物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

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

3、家庭观念的冲突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无论是否成家立业,另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立门户,子女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作自己应尽的责任,而父母也永远把子女的一生当作自己的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责任,担心他们的学业工作婚姻家庭。美国人却不同,子女乡随俗的原则。

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即使子女还没有3、价值取向不同

经济能力。很多美国青年大学期间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打工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赚钱交学费养活自己。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很少理会,更不用说赡养父母或几世同堂了。在美国,儿子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的情况并不罕见,这与中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国人“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全家升天”的传统有着天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壤之别。对于这种差异,很多中国人不能够接受,毕竟中华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我们从小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被灌输要赡养父母善待父母,所以从骨子里看不惯西方人这4、语用迁移造成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种“忘本”、“没人性”的思想和做法。由此产生的冲突在

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跨国婚姻中尤为明显。

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

4、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因为中国长期的传统观念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给人们留下的定式是:个人要归属集体,要讲究团结友爱,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互相关心,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乐于坦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其深层诚相告。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中国人见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面寒暄,一声“你好”以后,总还要补问“你上哪儿?”、经济损失。

“你在干什么?”之类,还常常谈及年龄、地址、工作单(下转343页下)

342

343科技促进发展2009年09月

【参考文献】[1] 许 果,梅 林.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8(6).[2] 顾江禾. 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22(4).(上接342页)

浅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韩凤英

(黑龙江技师学院,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务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结合这个实际,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误区;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环境为人们的生活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机会,问题线”,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的出现往往是人们认知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了人们的行设的新时期,这一结论仍然有效。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为表现,因此灌输方法的运用有很大的作用。人们的问题是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面多种多样的,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要临的问题和冲击越来越多。因此,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制定有针对性的灌输方案。误区和对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效率,进一步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有重大意1、转变思想观念,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检测和评估。义。针对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观念淡薄的现状,建立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检测评估指标,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1、效能观念淡薄,过分强调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有效的检测与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检测与评估是根据思想入,不同程度的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产出。所谓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检查和工作效能主要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言。举例看,评定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思想政治检测与评估的内我们在工作中习惯于把开会、发文件、谈心这些投入性的工容很多,这里所说的检测和评估仅仅指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作当作成绩向上级汇报,上级往往把这些作为成绩予以肯的评估。通过检测和评估可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定,这些都是把投入当产出的具体表现。这些做法无疑削弱实际效果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它也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了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关注,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一观念的另一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由手段转变为目的,以2、坚持以人为本,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目的,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手段多在解决“事”的问题的同时,注重对“人”的培养,促进人中心工作的促进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我们正在做的中心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作相脱节。象看作是教育的客体,为了“事”的解决而把思想政治工作2、偏重于对“事”的解决,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对象作为工具加以训练,这是一种工具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从战略的高度真正认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是从很功利很实用的角度看待不尽如人意。因此,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必须坚持以人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和其他工作顺利时,不提也不抓思为本,也就是要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从促进人的全面想政治工作。等业务工作和其他工作出了问题,才想起思想发展的角度出发,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地位。思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作为党的一项优良传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启发引统,是培养人、提高人、造就人的重要途径,当然它也是协导工作对象的内在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各种旨在提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手高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主体性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提段,它可以着眼于“事”的解决,更可以针对“人”而做,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即为了培养人、提高人、造就人,因此我们在解决好“事”3、转变总体工作思路,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的问题的同时,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的高度入手。法制、政策和制度等多种途径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3、过高的估计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忽略了法制、政策工作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也是形形色和制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革色、五花八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身上既存在思想问题,也命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人接受信息的途径和内容是多种多样存在各种各样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多样性的,因此人的思想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人们的行为和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与途径的多样性。也变得复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现实问题与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紧密相涉及法律问题,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要从“大政工”的思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行为问题的改变往往比维角度出发,学会运用法制、政策和制度等多种途径去约束思想的转变更容易。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现实问题为突人、管理人,解决问题。破口,充分运用法制、政策和制度等多种途径在解决现实问4、主观上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现有的传统思想道题的同时达到有效的思想教育。德观念造成了冲击,忽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4、利用社会调查、调查体验等方法及时有效获取思想建设与宣传。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观上认为市场经济促进政治工作对象思想信息,指定有针对性的灌输方案。实事求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道德水平却下滑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了,现在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这种观点可以理解。其实在原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必须遵循这一原理。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看到这种观点是把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5、从社会公德建设出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不下的道德理想化了的结果。如果我们把工作的基点放在理想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的道德层面,要求人人都做雷锋,那么更高层次的道德也不应的道德。可能产生。因此,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最基本的社会公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问题德也就是从底限道德的培养开始。的一般解决,还要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对5、方法上仍以被动疏导为主,灌输缺乏针对性。思想象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开放的【参考文献】[1]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王思斌. 社会工作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 李 晓. 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J]. 泰安师专学报,2000(4).

(完整版)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习俗的差异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秘书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摘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多,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愈加频繁。这对涉外秘书工作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工作者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就十分必要了。本文就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三个方面对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涉外秘书;文化差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外活动日益增多,我们常说:“中国经济要与国际接轨。”但是,我们在“经济接轨”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接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增多。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与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因而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Case Study 1 Age and Status 两位同事的矛盾使一家数据处理公司的总经理遇到了麻烦。一方是一位踌躇满志的法裔加拿大小伙子,另一方是一位有特许签证的年长的中国女性,而此前两人确实很好的合作伙伴….. Case description: A manager in a data-processing company was having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a conflict between a young, ambitious French Canadian male and his co-worker, an older Chinese woman who was on a special visa from China. She had recently become uncooperative and had made it clear to the manager that she would not be willing to travel to the capital with her co-worker to hold discussion with legislators about a new product with great enthusiasm. When the manager asked her what the problem was, he received no clear explanation. When he asked her co-worker, the young man had no insights to offer. The young French Canadian was clearly annoyed, however, that the Chinese woman was refusing to share her data with him. That meant he couldn’t make the presentation to the legislators because she had all the key data on her computer disks. The manager repeated questions to her but her “problem” got nowhere. So he changed his approach. He began explaining his concerns, as manger and as spokesperson for the company, about the upcoming meeting with legislators. His explanation about his position was unemotional. In that climate she then felt she could explain her position. She revealed she felt that that as an older, and to her mind, more senior person, she should not be sent to the capitol with a younger employee who would do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she had worked hard to develop. That would diminish her status, she felt. The general manger knew the root of his headache. Questions: 1.What do you think caused the conflict? 2. What would you do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f you were the general manager? 矛盾冲突 这位年长的中国女士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开发产品.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拒绝与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向议员做推介:当经理和同事问其原因.她并未做任何明确的回答:而当经理改变策略,不再直接询问原因,而是迂回地讲起自己的困境时,她才道出自己的顾虑。在这位资深年长的中国女士看来,同一位比她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国会,并且由对方来做推介会影响到她的地位和威信,因此她无法同意: 原因分析 造成这一矛盾的文化因素有两方面.对地位、年龄的不同态度以及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人对权力的认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霍夫斯特的调查研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习俗的差异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所以有些西方游客在我国一些售票处前看到拥挤的情形,常常显得不知所

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8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9、地理环境的不同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差异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被不同的民族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而礼貌用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工具,应该被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行为的差异,尤其是从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道歉、对赞扬语的应答五个方面的异同之处及产生的原因,引起注意以运用于实践,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原则;称呼语;问候语;致谢语 A Brief Talk about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of Cultural Exchange Abstract:Language as a tool for cultural exchange, has been given the different ethn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urtesy as a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the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by learner. This article lists some differences and causes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addressing, greeting, acknowledgement, apology and response of the complim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applying practic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principle; appellation;greeting; acknowledgement;apology;response of the commendation 语言学习的范围很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法学习,还要注重母语与外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礼貌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谦虚恭敬,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中,但是由于民族形成时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人们对礼貌的界定有着不同的见解。礼貌原则所维护的是“面子”(face)。但中西方文化中对于“面子”的认知因历史、社会、宗教等原因不尽相同。汉文化中因儒家所倡导的“中庸”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时更注重维持个体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希望获得赞同、夸奖。而西方文化因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主张个性解放,注重个人自由,而使大家在维护面子上更偏向于个体独立,不受外界干涉。礼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礼貌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因文化而异的。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同时,为了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一定要对文化差异有所认识,以免引起误解。 一、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任何交际都是为了沟通,它是交际主体共同实施完成的动作,但是任何主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美国语言学家Grice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只有交际双方遵守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否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造成双方的误解。他提出的合作原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共7个)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七章社会交往五、宴请招待p132 Case One: Setting Rules for a Guest – American Hospitality 案例: When Zhang Tao traveled in America, he lived in the home of his American friend, Bill. Once after he had traveled back, he found Bill was in a bad mood. When he asked what the problem was, Bill told Zhang Tao that his son Adam got furious about the noise Zhang made when walking upstairs and also because he was using too much water in the solar powered shower and Adam had to have his shower in cold water. Bill told Zhang Tao that he should walk more softly in future, and have a fast shower to save water. Zhang Tao felt uneasy. How could the host set such rules for his guest! Question: Why did Zhang Tao feel uneasy? 分析: 1) In China, when people host someone, they put the guest in the place of honor to show hospitality. They try to take care of the guest,and try to make the guest feel comfortable and at ease. 2) In America, people tend to give the guest great freedom and treat a guest more casually, naturally and truthfully. 3) Zhang Tao knew he was a guest, and thought in terms of Chinese expectations of hospitality. He thought Bill should treat him courteously instead of setting rules for him. 4) Since Zhang Tao lived in American surroundings, he should have known about the customs there sooner. Case Two: 案例: Lin had traveled 20 hours from Beijing to New York. He needed a good meal. His American friend, Mike, met him. But Mike only offered him a plate of roasted chicken and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Lin was used to having a main course, and asked Mike if he had any rice. Mike said he only had fried noodles, and Lin had to make do with it. Though Lin knew Americans didn’t care very much about what food they ate, he still felt surprised because he had taken Mike to the most famous duck restaurant in Beijing -- Quanjude -- when he arrived in Beijing. Question: Why did Lin feel surprised? Offer some advice to him about adjusting to his new environment in America.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解读_喜福会_中的母女关系

3 亲吴素媛在战乱中不仅失去了丈夫 ,还不得不忍痛仗丈夫鼻息度日”。但也如母亲们说的“除了头发 文 ( 母 寓 , 性 [ 1相 [ 2长 , ,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李雪峰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摘 要 :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主题的探讨 ,集中展现了华裔 第一代移民同其美籍子女之间由于生活环境、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情感冲突 ,以及最终相 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过程。衍生并讨论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兼容这一社会历史现实 ,揭示了血浓 于水的骨肉亲情和爱国情结。 关键词 :母女关系 ;文化 ;冲突 ;融合 中图分类号 : I10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 - 3944 (2007) 06 - 0055 - 03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声望颇高的一位辱 ,最后终以母亲的生命为代价脱离了那个明争暗 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年)一经推出 ,斗的大宅院。龚琳达家处中国的北方 ,连年灾害迫 就在美国主流文化内一炮打响 ,跃居美国畅销书的使她从小就嫁给了一个无用的富家子弟 ,名为少奶 榜首长达 9个月之久 ,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 25种奶 ,实则童养媳 ,受尽各种侮辱 ,最终凭借自己的智 文字 ,后又被改编搬上荧幕。小说之所以获得巨大慧挣脱了那个“父母之命 ,媒约之言”的不幸婚姻。 的成功是因为作者极其细致地探索了现代社会人们顾映映这位富家千金由于丈夫寻花问柳身心受到了 普遍关心的主题之一———家庭 (母女关系)主题。极大伤害 ,在对丈夫的憎恶下亲手杀死了腹中胎儿 , 《喜福会》这部小说讲述了 4位中国移民母亲和从此一直生活在绝望与郁愤中直到丈大死去她才走 从小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们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民出绝境 ,嫁给一位美国士兵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的生 族身份的不同认识等原因由冲突到相互接受又到彼活。这 4位走出各自命运阴影的母亲们来到异域他 此融合的故事。谭恩美采用中国传统的叙述手法 ,乡之后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不得不隐藏在原有 从个人的记忆出发 ,以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将自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人格 ,但她们骨子里仍渗透着几 我经历放大 ,将家庭矛盾、女冲突提升到文化冲突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和封建家长制思想 ;同样也是受 的层面 ,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害者的她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要严格教育、管束 言化 ,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树立了近自己的女儿们 ,使其能逃脱自己这辈女人的命运 ,成 年来美国华裔作家对中美文化关系探索的范本。作为她们眼中的幸福女人。然而 ,对于母亲的管束 ,女 者形象地把全书构筑在一张麻将桌上“四户人家是儿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着 ,在这个种族、阶 四个主要部分 ,每个部分的中心都是从一个家庭转级、别不平等的大熔炉里 ,两代女性上演了一出出 向另一个家庭”。]5母亲和女儿们像打麻将一样轮由相互争斗到殊途同归、互认同的悲喜剧。 流坐庄 ,依次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喜福会》中的女儿们生于美国、于美国 ,真如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都经历过旧中国的贫穷战当初“逃离”旧中国 ,投奔“自由世界”的母亲们所期 乱以及封建父权制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吴精美的母望的那样“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勿需仰 [ 1 ]1 放弃了襁褓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许安梅跟随被迫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 ,她们的内部都是美国制造 改嫁做妾的母亲从宁波搬到天津 ,寄人篱下受尽羞的”。女儿们说美式英语 ,吃美国食品 ,穿美国衣服 , 作者简介 :李雪峰 (1984 - ) ,女 ,河南南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55?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题(1,2) Case Studies Case One Phil is my foreign teacher. He is very nice and friendly to me and he often asks us to have free talk in his apartment. One day, I decided to give Phil a gift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of his help in my oral English. I called him but the line was busy. So I went to Phil’s apartment directly. He opened the door looking surprised, but didn’t let me in. I stood in the corridor and said a few words of thanks, and gave my gift to him and left quietly with great disappointment and puzzlement.. How could he be so cold to me? All my gratitude and fondness of Phil seemed to have gone. .. Case Two I could never forget my experience of an oral exam with our American teacher Mary.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I

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 何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相互的交往中由差异而发生冲突这在国际上是常见的事,我们也不必过分忧虑。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一是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就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增添生机和活力;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异质文化中去。这种融合是在深切了解异质文化的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摈弃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又把本民族文化提高到异质先进文化所达到的时代水平。如满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文化因素也融入到汉文化中。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来华,“目睹东方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有灿烂如花的物质生活,更有崇高理想的精神生活,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慕与追求”。“必须突进文化母国,直接移植优秀的文化,才能满足其欲望。”

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由于其层次的不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们的接受中也是不一样的,不论交流与融合的层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有幸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为《拿来主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阐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鲁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拿来主义”,吸收了国外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某些行业(如科学仪器制造)却常常是只仿其形,未得其意,越来越落后于国际水平,生产出大批“山寨”产品。这些行业所处的正是“占有”和“挑选”阶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如中国人的“你吃过了吗?”“你去哪儿?”这种“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误解。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个礼貌性的招呼,而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是吃了没有,要去哪儿,并不需要把它当成问题来对待。和其他国家的“你好”“萨瓦迪卡”或者“what a nice day”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单单为了打个招呼而已。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话就不是见面时的打招呼了,这是涉及了自己的隐私,你这样问是不尊重他们,他们去哪儿是和你无关的。你问他吃了没有,他可能会认为你要请他吃饭。 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见面语也是不一样的,如中国古代人们见面以跪拜、拱手、鞠躬等作为问候的方式,而现代这些都被“你吃了吗?”“去哪儿?”给代替了。 二、告别语 告别语是交际双方道别时使用的程式化语言。【1】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告别语言。如中国人常说“打扰了——没事,没事”“走了——嗯”“改天见——改天见”“慢走,不送了”等。而西方人一般会说“goodbye”“see you later”“good night”等。如果我们在与说英语的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1)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所以了解文化差异的表现及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就中西文化差异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比较。 前言 近年来,文化差异研究正在引起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语言文化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文化差异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积极理解的态度,是培养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就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