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考点资料

2014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考点资料

2014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考点资料
2014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考点资料

2014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复习考点资料

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

一、土地的概念

(一)土地的定义

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

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这一定义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土地是综合体。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土地有关组成要素的性质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变化。(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4)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陆地是突出于海洋面上的部分,包括内陆水域、海洋滩涂。

(5)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二)其他学科对土地的定义

土地概念的区分

1.从经济学角度

从经济学角度看,土地是指大自然无偿资助人类的地上、水中、空中、光热等物质和能力。

2.从地理学角度

从地理学角度看,土地是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与人类劳动所形成的一个立体的自然

综合体,对土地的任何利用活动,都受土地生态系统某些构成要素的制约,并对土地的演变产生影响。

(二)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属性;土地

的经济特性则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

1.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类不能创造土地,填海、围湖仅仅是改变土地用途,没有增加土地的面积。

(2)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决定了土地的有用性和适用性随着土地位置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这就要

求人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同时也决定了土地市场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不是实物交易,而是土地

产权流动的市场。

(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4)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只有在利用过程中维持了土地的功能,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2.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3)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增值性。

(5)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6)土地的产权特性

(7)土地的不动产特性

(三)土地的功能

1.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1

(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面积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2)后备土地资源有限。

(3)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

(4)农地分布不均匀。

(5)森林覆盖率低。

(6)土地质量较差。

(7)水土资源不平衡。

二、土地的分类

(一)土地的基本类别

1.建设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2.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3.未利用土地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两类。其中,未利用土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等。其他土地指未列入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其他水域地,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等地类。

(二)建设用地的基本特点

(1)承载性与非生态利用性

(2)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

(3)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后,就具有利用的高度集约性和资金的高密性,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4)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在建设用地的选择中,区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区位具有相对性,一是对一种类型的用地来说是优越的区位,对另外一种用地来说则不一定。二是区位的优劣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5)无限性与再生性:建设用地的再生性是指建设用地能够从现有的建设用地即存量建设用地中经过再开发重新获得。

(6)空间性与实体性:建设用地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建设用地的空间立体利用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节约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建设用地的实体性是指建设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状,是一个工程实体,一旦形成就能直接为人类建设活动服务。

(三)建设用地的类别

1.商服用地

(1)商业用地

(2)金融保险用地

(3)餐饮旅馆业用地

(4)其他商服用地

2.工矿仓储用地

(1)工业用地

(2)采矿地

(3)仓储用地

3.公共设施用地

(1)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2)瞻仰景观休闲用地

4.公共建筑用地

(1)机关团体用地

(2)教育用地

(3)科研设计用地

(4)文体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

(6)慈善用地

5.住宅用地

(1)城镇单一住宅用地

(2)城镇混合住宅用地

(3)农村宅基地

(4)空闲宅基地

6.交通运输用地

(1)铁路用地

(2)公路用地

(3)民用机场用地

(4)港口码头用地

(5)管道运输用地

(6)街巷

7.水利设施用地

(1)水库水面

(2)水工建筑用地

8.特殊用地

(1)军事设施用地

(2)使领馆用地

(3)宗教用地

(4)监教场用地

(5)墓葬地

(四)农用地的主要特征

1.生态利用性

2.利用逆转性

3.利用的相对粗放性

4.利用的永续性。

(五)农用地的主要类别

(1)耕地

(2)园地

(3)林地

(4)牧草地

(5)其他农用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六)我国主要类别土地的利用方式

1.从土地利用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土地利用方式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是依靠外延扩张,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的标志是土地的投入与单产都很低。

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为了协调土地经济共给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目前各国都提倡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

2.土地利用方式的另一种理解是,它相当于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园地、林地的利用等。它近似于土地利用类型,但不同的地方细类有所不同,可以分得很细。

三、土地权利制度

1.土地产权的概念

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土地产权的构成

(1)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2)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3)土地他项权

土地他项权利是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外依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行为设定的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抵押权、土地租赁权等。

3.土地制度概念

(1)土地制度的定义

土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人地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

(2)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构成与基本特征

构成:

①国有土地所有权制

②国有土地使用权制

③土地管理制度

基本特征:

①城市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都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②城市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土地所有权具体由各级人民政府代表形式。

③城市国有土地实行有偿有期限使用制度,市场机制是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手段。

④实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体制。具体而言,土地统一管理体制的特征有二:其一是把全国土地作为一个整体,实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其二是要求在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相互协作、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发挥整体功能,实现土地管理目标。

(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构成与基本特征

构成:

①集体土地所有权制

②集体土地使用权制

特征:

①农村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都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②农村土地土地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集体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流转的可能性。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能通过征收而发生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③农村农地使用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不完整和明细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承包的土地可以有条件转让。

④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实行审批制度。乡镇企业建设、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

等乡(镇)村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体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办

理审批手续。

4.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

(1)土地所有权的含义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能和范围

权能:

①土地所有者代表依法将国家土地所有权的部分权能让与土地使用者,国家对土地依法享有收益权,

并保留最终处分权。

②国家土地所有者代表可依法通过出让、出租和划拨等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让与土地使用者。

③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国有土地行使处分权的权限按《土地管理法》第44条的规

定确定。不具审批权限或超越权限审批权限处分国有土地,其处分行为无效。

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国有土地行使收益权应依法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上缴土地收益。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国家中央财政,70%留给地方人

民政府。

范围:

①城市市区即建成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

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②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被国家依法没收、征收、征购、征用为国有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收归国家所有。

④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就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

有的土地。

⑤农村中的国有土地还有:

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土地(不包括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

国营农、林、渔场拨给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和非农业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

国家拨给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和非农业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

国家拨给农村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

(3)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和范围

权能:

①集体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依法对集体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其权力行使受法律限制;

②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对土地行使处分权的限制

受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意志的限制;

受国家法律和政府管理的限制。

范围: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

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5.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

(1)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种类及权能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无偿取得的或者缴纳补偿、安置费

用后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定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对符合条件的,应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补办土地使

用权出让手续,由受让方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可不办理出让手续,但转让方

应将所获得的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

②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租

a.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人以营利为目的,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连同其上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属物出租的,应按规定的定额或比例标准向国家上缴土地收益金。

b.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使出租人将权力租给承租人使用一定年期,出租人并不因此失去土地使用权。这不等同于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

②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与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同时设定抵押权时,应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③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处置方式:

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的,根据企业改革的不同形式和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保留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 或授权经营的方式处置。

下列情况经批准可保留划拨土地使用权:

a.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和国有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b.关系国家安全利益、高新技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用地;

c.改造或改组后的国有企业用地。

采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租赁国有土地的情形:

a.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

b.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

c.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d.原国有企业破产或出售的;

e.采用成熟技术进行产品更新和技术改造的国有企业,但承担国家计划内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国有企业除外。

f.属于其他一般竞争行业的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用租赁国有土地的发式依法处置:a.符合上述应当出让的第a、b、c、f中情形规定的;

b.国有企业租赁经营的。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内容和限制

(3)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能

6.土地他项权利制度

(1)土地抵押权的含义及抵押的范围

(2)土地租赁权的含义

7.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

(1)美国

(2)英国

(3)德国

(4)日本

(5)中国香港

(6)中国台湾

第二部分土地管理

一、土地管理概念

(一)土地管理的定义

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其本质是对土地的行政管理。土地管理具有如下特征: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公务员,包括政府、土地行政管理机关、行政首长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通公务员。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是土地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其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

2.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3.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管理土地。

4.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5.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三)土地管理的性质

土地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两重性。

1.自然属性

从纯劳动过程角度考察,土地管理要服从分工协作,合理组织的自然规律,体现其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从人与人在劳动过程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它要服从社会的发展规律,体现其社会属性。

(四)土地管理的职能

1.拟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

2.组织编制、审核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

3.监督检查各级国土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利用规划执行情况;

4.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指导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

5.制定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地籍相关工作;

6.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

7.指导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测工作;

8.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五)土地管理的方法

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管理对性,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

2.经济方法

经济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在调解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经济杠杆有: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和税收杠杆。其中,通过地租地价杠杆可以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调节土地供需矛盾,指导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鼓励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

3.法律方法

土地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

4.技术方法

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PS等高科技数字化技术,通过计算机等电子仪器,达到土地管理基础工作

高效、准确、方便的目的。

(六)土地管理的任务

1.依法维护土地权益

2.保护土地资源

3.合理利用土地

4.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5.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七)土地管理的原则

1.依法管理的原则

2.统一管理的原则

3.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4.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原则

(八)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1.土地法规与政策的制定

在土地管理中,组织立法和制定综合性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开展土地管理中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2)组织编制土地立法规划,组织拟定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

(3)负责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中使用解释工作,研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与土地管理的法律、

法规的协调问题;

(4)办理依法由国土资源部受理的行政复议工作;

(5)组织开展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授权经营及划拨等各类土地权属变更登记,

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登记,土地用途变更登记及其他变更土地登记工作;负责土地证书监管。

(2)研究解决历史遗留和新出现的土地权属问题的政策界限,负责确定土地权属,承担调处重大土地

权属纠纷;开展土地确权、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

(3)开展全国土地资源资源调查、变更调查及土地条件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负责对土地资源利用状

况进行评价。

(4)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提供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等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开展土地资源利用

状况、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

统计数据。

(5)建立地籍信息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及土地登记查证制度;掌握地籍管理工作动态,开展调查研究。3.土地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规划和用地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全国和重点地区国土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研究全国性

及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和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土地供应政策;指导、审查和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拟定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措施。4.耕地保护

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土地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的内容包括:

(1)拟订实施耕地特殊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的政策;分析耕地增减动态,研究制定

宏观调控和加强的措施。

(2)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推进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监督等工作。(3)拟订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技术和方法,指定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

(4)对已批准的各类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措施的审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5)依据耕地数量变化情况的监测结果,对耕地总量减少的地区,提出限期采取补足措施的建议,并

监督实施与组织验收。

5.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征用

一是拟定农地转用管理办法,拟订农地转用审查报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拟订征地管理的有关政

策和办法;拟订建设项目征用土地的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二是承办需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农用

地转用、征地和土地开发的审查、汇总、报批工作。三是指导征地制度改革,依法推行统一征地制度,

规范征地程序和办法;拟订征地补偿费用计算、使用和管理办法。

6.土地供应与市场管理

土地供应和市场管理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

(1)制定地价体系和地价管理制度,开展土地分等定级、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地价指数的评定与监测。(2)制定建设用地供地标准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

(3)制定并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出资等管理办法和地产交易规则,规范土地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4)负责公布土地市场运行动态,预测土地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和提出调控土地市场的措施。

(5)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目录并组织实施,制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及改变用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6)制定乡(镇)村用地管理办法,指导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及审批工作,直到各地制定乡镇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占地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制定鼓励城乡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7.土地执法与监查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其具体内容包括:(1)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2)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

(3)调查土地违法案件;

(4)受理不服土地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案件;

(5)指导、监督检查下级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工作;

(6)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行政管理人员在依法执行职务时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

(九)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

根据国务院1998年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务院负责全国土地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政府从1986年

开始已成立了具有统管职能的土地管理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的“三定”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

国土资源部各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国土资源部设14个职能司(厅、局),其

中有6个职能司(厅、局)与土地管理直接相关。

1.政策法规司

2.规划司

3.耕地保护司

4.地籍管理司

5.土地利用管理司

6.执法监察司

(十)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土地管理是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2.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土地管理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

1.1949~1961年,重要法律《农村人民公社条例》

2.1962~1986年,重要法律《土地管理法》

3.1987~1990年,重要法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4.1990年以后

二、地籍管理

(一)地籍的概念

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

状况的图册。地籍具有空间性、法律性、精确性和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等特点。

(二)地籍的分类

1.按功能分类地籍按功能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1)税收地籍。

税收地籍记载的主要内容是纳税人---业主的姓名、地址和纳税单位的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

(2)产权地籍。

产权地籍是以反映宗地的界限和界址点的精确位置以及产权登记的准确面积等为主要内容。

(3)多用途地籍。

又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发展的结果,其任务不只是为税收和土地登记服务,还为科

学管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其表现形式不仅是地基图和地籍册,且大量应用测绘与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2.按建立的时序分类地籍按建立的时序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1)初始地籍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县级以上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

(2)日常地籍

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

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3.按所记载的对象分类地籍按记载的对象分为农村地籍和城镇地籍。

(1)城镇地籍

在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城镇用地登记后建立的地籍,它以宗地作为地籍单元。

(2)农村地籍

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础上建立的地籍,以自然村作为权属单元。

4.按表现形式分类地籍按表现形式分为常规地籍和数字地籍。

(1)常规地籍

以图、表、卡、册所表示的地籍。

(2)数字地籍

是指地籍测量、管理、应用全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地籍是地籍管理得一种形式,也是地籍管理的重

要阶段。

(三)地籍管理的概念

1.地籍管理的定义

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法律(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行政措施。地籍管理亦称为地籍

工作。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

2.地基管理的核心

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权属问题,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和变更。

(四)地籍管理的原则

1.必须有国家制度体系作保障;

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现势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五)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

1.土地调查

是以查清土地的位置、数量、等级、利用和权属状况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获得准确的土地数量、质量、利用和权属状况的资料,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土地调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居民点及其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界线,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其内容有:

①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界线;

②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③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分类面积;

④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图;

⑤对土地利用状况作出科学评价。

(2)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满足土地登记需要。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权属调查是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范围的调查。它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登记申请,对申请者的宗地位置、界线、用途等进行实地核实、记录,并经过土地使用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界址线的位置、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

(3)土地条件调查

是对土地的构成要素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对土地的地理位置与投入产出关系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为土地经济评价、适宜性评价等提供基础资料。

①土地自然要素调查,指构成土地的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因素。

②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及其素质,教育水平),交通状况及区位,基础设施、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等公共设施,工农业产值及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主导产业及市场等。

2.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是国家用来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依法规定由土地使用权人或变更当事人向国家主管机关提交登记申请书、产权证书等权源文件,经审核无误后将土地权利或权利变更事项记载于国家土地登记簿的法律过程。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

土地登记已宗地为基本单元。拥有或者使用两宗以上的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所有者,应当分宗申请登记。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应当分别申请登记。跨县级行政区使用土地的,应当分别向土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1)土地登记的类型

①初始土地登记

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又可称为土地总登记。

②变更土地登记

也称日常土地登记或者经常性土地登记,指在初始登记的基础上,根据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和他项权利者的土地权利或主要用途发生变更而随时办理的登记。包括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他项权利设定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名称、地址和用途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

(2)土地登记的程序

①土地登记申请

②地籍调查

③权属审核

④注册登记

⑤核发或更改土地证书

(3)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的内容及特点

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的内容:

①土地他项权利人、义务人;

②土地位置及其面积;土地用途及等级;土地使用权性质;

③土地他项权利种类及范围;土地他项权力设定日期,权力顺序等。

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的特点:

①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不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因此,其设定登记和变更登记不需要报

人民政府批准,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即可直接进行注册登记。

②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在宗地原《土地登记卡》上进行。

(4)土地登记代理的概念及有关要求

土地登记代理是指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在受托权限内,为委托人提供土地登记咨询、代理等业务服务,并由委托人直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经营活动。

土地登记代理是土地市场中介服务的一种,属于委托代理的范畴。

进行土地登记代理,须遵循以下要求和原则:

①合法原则

②平等自愿原则

③公平公正原则

④等价有偿原则

⑤诚实信用原则

⑥保密原则

3.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

(1)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范围:

①土地登记结果的查询范围

土地登记结果包括土地登记卡和宗地图。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依照《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的规定查询。

②原始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

原始登记资料包括土地权属来源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和地籍图。原始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如下:

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人同意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查询其土地权利范围内的原始登记资料;

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有权查询与其代理业务直接相关的原始登记资料;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有权查询与调查、处理案件有关的原始登记资料。

③特许登记资料的查询范围

指涉及国家安全、军事设施等保密单位的土地登记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密的土地登记资料。这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查询受到严格限制,不在公开查询的范围内。

(2)土地登记信息公开查询程序:

①申请

②审查

重点审查:

a.申请查询的土地在不在本登记区内;

b.查询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并合法有效;

c.申请查询内容是否超出了规定查询的范围;

d.审查查询的内容是否违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查询和鉴证

当查询申请人要证明查询结果的来源,表明查询结果的权威性,以将此作为证明某一事实的证据以向有关方面提供,这就要求土地登记机关在查询结果上盖印鉴章,这种查询通常叫做鉴证。

④查询收费

(3)土地登记的公开查询的方式

手工查询、计算机查询或手工查询和计算机查询并行的方式。

4.土地权利制度建设

(1)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①要实现土地权利设置的公平与效率;

②要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2)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体系

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利体系是由土地所有权体系和土地利用权体系组成。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土地利用权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它不过是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权利总称。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权的种类主要有:土地使用权和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空间权、耕作权等土地他项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我国整个土地利用体系的核心。土地使用权法律体系由两方面构成,即国有土地使用权体系和集体土地使用权体系。我国的土地权利制度体系结构如下:

国家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

土地权利体系外商投资企业场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

农用地使用权

土地利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

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

乡村公益设施用地使用权

土地抵押权

土地租赁权

土地他项权利空间权

地役权

耕作权

5.权属争议调处

(1)土地权属争议的种类

①国家所有者与集体所有者之间的权属争议;

②集体所有者之间的权属争议;

③国有使用者之间的权属争议;

④集体使用者之间的权属争议;

⑤国家所有者与集体使用者之间的权属争议。

(2)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受理范围和管辖

①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②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跨县级行政区域的;

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送的。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跨设区的市、自治州行政区域的;

争议一方为中央国家机关或者其直属单位的,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

争议一方为军队,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

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

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送的。

④国土资源部调查处理下列争议案件

国务院交办的;

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

(3)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程序

申请受理调查调解处理

6.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概念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和其他现代科学技术对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变化进行的

连续调查观测。监测内容可以包括由于自然或人的因素引起的土地所有变化。土地动态监测是为完成土

地管理任务服务的。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作用

①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

②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③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创造条件;

④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戒线,为政府制订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⑤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

(3)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

①土地利用监测;

②土地权属监测;

③土地价格监测;

④土地质量监测。

(4)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常用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实地调查、统计报表调查、遥感监测、专项定点监测等。

7.土地统计

(1)土地统计的概念

土地统计是指利用数据、图表及其他手段,对土地的各种数量关系的现状及其变化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调查、搜集、记载、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土地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目前,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的类型、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土地统计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科学。

(2)土地统计的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的全部土地。

(3)土地统计的任务

①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构成、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

②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③为加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资料。

8.地籍信息系统管理

(1)地籍信息

地籍信息包括两个方面:

①描述土地空间位置及状态的图形数据,如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级别图、宗地图等;

①描述土地权属、价值、位置的属性数据,如宗地号、地类、面积、权力人、地址等。

(2)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注重点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土地信息进行采集、编辑、数据管理、查询、分析和输出等工作来实现地籍信息的计算机化管理的过程。开发该系统应注重:

①以建立完整的地籍资料处理模式为前提,而不是单独处理某一类资料;

②软件运行环境的限制要少,增减实用性;

③要求系统存储的信息便于更新,查询,能及时提供现势性好的地籍信息;

④处理好图形与属性数据的连接问题,实现他们之间的双向检索;

⑤对地籍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

(六)地籍管理的任务

1.地籍管理的基本任务

(1)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服务;

(2)为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

(3)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

(4)为土地管理服务。

2.现阶段地籍管理的具体任务

(1)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2)健全土地调查、统计制度;

(3)完善和贯彻地籍管理的技术规程;

(4)建立全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5)建立全国地籍信息网络,实现地籍信息的公开查询、上报和分布的网络化。

(七)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地籍档案管理是对地籍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文件、图册、图像资料等,进行搜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编码和提供利用等多项工作的总称。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完整、准确、系统、安全。

(八)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三、土地规划管理

(一)土地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人们为了改变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做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土地规划按时限不同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按规划范围大小,可将规划分为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五个层次;按规划性质,土地规划科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二)土地规划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三个方面。

1.控制作用

为了保持人口与土地,特别是人口与耕地的平衡关系,国家必须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部门、行业的用地结构和规模,对土地利用实行有效的控制。

2.协调作用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一方面实现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通过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用地量的合理分配,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土地需求的矛盾,保证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3.组织和监督

组织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规划最基本的功能;监督是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对各部门的土地保护、利用、开发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矿藏、景观和位置等。土地利用直接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响。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入水平等。

3.社会因素

包括土地制度、人口、法规、政策、教育、技术乃至风俗和宗教都对土地利用构成较大的影响。其中,土地制度、人口和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尤其明显。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

1.生产性准则,即保持或增加生产和服务;

2.保护性准则,即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土地和水质的退化;

3.社会可接受性准则;

4.安全性准则,减少生产的风险性,保障稳定生产;

5.经济可行性准则。

(五)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土地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的管理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施用途管制的依据,而用途管制是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和措施。

(六)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和意义

1.土地利用整体效率最大化;

2.协调“吃饭”与“建设”的矛盾;

3.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保护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七)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

1.按用途对土地进行分类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

3.土地登记注明土地用途

4.土地用途变更实行审批

5.对不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的行为进行处罚

(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保护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整理、复垦、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

1.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

(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

(十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确定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遵循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2)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各行业用地指标;

(3)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4)划分土地利用区并规定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规则;

(5)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规划指标按行政辖区进行分解;

(6)制定规划管理保障政策和实施措施。

(十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1.准备阶段

(1)规划任务书

(2)工作计划

2.调研阶段

3.编制和调整方案阶段

4.规划审批和公布实施阶段

规划报告编写完成后,要履行审批手续,形成一个规范性文件。根据审批手续,规划(送、审稿)必须提交同级人民政府通过,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最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实施。

(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修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审的内容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和权限

审批程序:

(1)受理和送审(2)审查(3)会审(4)报批

审批权限:

(1)报国务院批准的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2)报省级政府审批的

国务院批准权限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3)授权审批的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权限

(1)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院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土地用途。

(2)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但是,如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改变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国务院批准,则仍报国务院审批修改。

(十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特点:

(1)针对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对规划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中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类型的土

地使用问题进行规划,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局部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相对规划区内部分土地而言的,具有局限性。

(3)实用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虽然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也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等宏观

控制的性质,但其相对土地利用的某一专门方面的问题进行的规划,其规划的内容、措施、解决的土地

利用问题都比较详尽,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类型

(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必须遵循切实保护耕地、综合协调、双轨并行及区划完整性的原则进行编制

(2)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整理的范畴从地域表现形态角度可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3)土地复垦规划

必须根据因地制宜,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来进行土地复垦规划。(4)土地整治规划

为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认为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土地整治类型

有水土流失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红黄壤低产地和海涂整治。

(十五)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1.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

是在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直接对某一地段或某一土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及其

配套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深入和细化。

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类型

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作用来看,有两种类型,即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开发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地方政府为规范和控制土地使用者的微观土地利用行为而编制的规划,

它详细规定了各类土地的使用范围、使用界线、使用强度、利用要求、限制条件等。

开发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则是为了指导某一地段、地块或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如何开发利用而

进行的具体规划。

(十六)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才能取得预期效果。(1)编制与实施土地利用计划

(2)建立实施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层层订立实施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度可以促进土地利用规划落到实处。(3)实行规划公告制度。规划公告可采用在报纸上公布、张贴布告和设立公告牌等方式。

(4)建立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划审查制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必须经土地管理部门预审。

(5)加强对城市和村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的审核。

(6)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的修改

(7)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监察管理

(十七)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十八)土地利用计划

1.土地利用计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计划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它是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编制土地利用计划的依据,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等。土地利用计划实际上就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土地利用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

分为城镇村建设占用农地指标和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指标。

(2)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指标

分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

(3)耕地保有量指标:指计划年末耕地保护的实有数量。

3.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的任务与管理措施

目前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实际上就是指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其具体任务有:

(1)通过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2)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计划指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和速度,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发展。(3)研究制定用地计划的政策措施,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管理措施:

(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报批管理

①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统一的部署,提出本地的土地利用

年度计划建议,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应当于每年10月10日前报国土资源部,同时抄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②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各地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的基

础上,编制全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草案,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③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草案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审定后,下达

各地参照执行。待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后,按全国人大批准的计划正式执行。

④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将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解,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

①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实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台帐管理,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

登记、统计。

②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每年1月1

日至12月31日为考核年度;

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编制下一年度计划的依据。未经批准超计划批地的,已实施

征地满两年为供地的和没有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相应减少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管理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2.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耕地保护事关我国社会稳定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二)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1.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概况

为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办发[2005]52号),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省长、主席、市长为第一责任人。2.考核标准

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根据《纲要》确定的相关指标和生态退耕、自然灾害等实

际情况,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考核指标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后

下达,作为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标准是:

(1)省级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国务院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考核指标。

(2)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指标。

(3)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后,补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

和质量不得低于已占有的面积和质量。

同时符合上述三项要求的,考核认定为合格;否则,考核认定为不合格。

3.考核办法

(1)考核方法

考核采取自查、抽查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2)考核时间及考核结果处理

①考核时间

从2006年,每5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考核一次。

②考核结果处理

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且成效突出的给与表扬,并安排中央支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时予以倾斜;对考核认定为不合格的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和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整改期间暂停该省(区、市)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

(三)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包括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两个方面。耕地的数量保护是对耕地面积的保护,目的是保持全国和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这项工作是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担。耕地的质量保护是对耕地的地力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目的是保持耕地地力的相对稳定,并不断培育耕地肥力,保持和维护耕地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止耕地污染、盐渍化、水土流失、掠夺性经营耕地等。这项工作是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担的。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有:

1.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2.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3.土地整理复垦管理

4.耕地保护执法

(四)基本农田保护

1.基本农田概念

基本农田,又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但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保护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行政、法律、技术或经济的方法对基本农田实施的特殊保护。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条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

3.基本农田保护区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4.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要求,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1)优先保护集中连片和高产稳定的耕地。

(2)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

(3)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规划年限一般应在10年以上。

(4)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相协调。

(5)以基期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图件为基础资料。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宪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 刑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管理规定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 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警车管理规定 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工作规范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

物业管理复习重点

物业管理 第一章:物业和物业管理 一、物业 1、物:占用空间有形、有色的实体。 物业中的“物”:人工形成的实体。 2、业:付出劳动的过程及其成果。 物业中的“业”:形体上有一定的规模、付出劳动的、有业主的食物成果。 二,物业定义:人工形成的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有业主的建筑物及场地,包括为发挥其功能相匹配的设备、设施及环境。 场地:已开发待建的土地或露天堆放货物的场地。 三,物业特征:1、构成主体是建筑物及其场地。 2、人工形成的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作为财产应当具有明确的产权所有人——业主 四,分类 1、按功能:①居住(60%),②厂房(仓库、货物),③办公,④商业,⑤交通运输,⑥邮政、通讯、广播、电视,⑦宾馆、饮食、服务、旅游,⑧文化、教育、科研,⑨卫生,⑩体育 2、按地段划分:市政道路或明显隔离物为界 3、按主辅划分:主体物业、辅助物业 4、按所有权性质:私有产权(一个业主具有的不可分割的物业所有权),共有产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共有的产权),公用物业产权,集体产权国有产权 5、按占据空间划分:单层物业、双层物业、多层物业、中高层物业、高层物业、超高层物业 五,物业的性质 1、自然属性:二元性(土地、建筑物),有限性,差异性与多样性,固定性,长期性或永久性,配套性 2、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人类劳动、稀缺、保值增值、调控),法律属性(物权法) 六、物业管理:指物业管理经营人或者管理者受物业所有人(使用人)委托,运用现代管理与服务技术,按照委托管理合同,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物业实施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创造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提高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及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 1995 年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 2. 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中的各级教育关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5.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6. 教育法律规范一般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7.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 8. 教育法律关系可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和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两大类。 9. 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与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聘用关系被列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10. 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11.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12. 教育民事争议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涉及教育事务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发生的争议。 13. 人们俗称的“打官司”在法律上叫做“民事诉讼”。 14. 人们俗称的“民告官”在法律上叫做“行政诉讼”。 15. 国家机关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军事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 16. 教育部是最高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 17. 教育行政行为有成立要件、合法要件和生效要件。 18. 教育行政行为的程序有步骤、顺序、期限和方式。 19. 教育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可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20. 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是教育行政处罚中被处罚者的权利之一。 21. 教育行政确认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对教育相对人的资质、条件、资历等进行甄别并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2. 教育行政侵权赔偿的程序有:附带程序和单独程序。 23. 目前我国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主要实行校长责任制。 24. 校长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有:撤消行政职务、行政处分、罚款、刑事制裁等。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7.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8.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29.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30.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31. 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都称为中小学教师。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81 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3. 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受教育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36 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完整word)2014年高考地理(全国卷新课标1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文科综合地理(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 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法律法规大全

第一部分宪法国家法编 一、宪法及相关法 二、国家机构组织法 三、选举法 四、特别法 五、专门法 六、权益保护法 七、立法及其他 第二部分行政法编 一、内务行政、司法 二、监察、人事 三、民政 四、宗教 五、档案、保密 六、教育 七、科学技术 八、文化、传播 九、医药、卫生 十、工商行政管理 十一、国有资产 十二、物价 十三、交通、通讯 十四、电力、机电 十五、计量、标准 十六、海关 十七、出入境进出口管理 第三部分经济法编 一、公司、企业 二、财政、税收 三、统计、会计、审计 四、金融、证券 五、土地管理、城建工程 六、农林、自然资源、环境保护 七、对外贸易 八、反不当竞争法、反倾销、反补贴 九、法律责任 十、劳动 一、综合

二、合同 三、婚烟、家庭 四、收养、扶养、抚养 五、继承 六、房地产 七、债务 八、名誉权、肖像权 九、知识产权 十、损害赔偿 十一、民事责任 十二、法律适用 第五部分刑法编 一、总类 二、刑事责任的适用 三、刑罚的适用 四、赃款赃物处理 第六部分程序法编 一、总类 二、行政诉讼程序 三、民事诉讼程序 四、海事诉讼程序[1] 编辑本段2011年全新经典汇编版 基本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大全

作者: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第15版 (2011年4月1日) 精装: 712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01071187 条形码: 9787801071187 产品尺寸及重量: 37.4 x 26.8 x 19.2 cm ; 13 Kg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大全(2011年全新经典汇编版)(套装共12册)》主要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等。 目录 第一部分宪法国家法编 一、宪法及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 审批项目用海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物业管理法规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物业管理法律规范有一个严谨的逻辑结构,由_____;_____和制裁三要素组成。 2.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事活动当事人的原则是_____。 3.《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规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就业主大会议事方式;_____;_____;委员会的组成和委员 任期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 4.物业管理法规的调整对象包括_____和_____,具体内容包括物业财产关系;物业建设和经营关系;城市物业管理关系;物业 行政管理关系。 5.按法律责任的内容不同,物业管理法律责任一般可分为_____; _____;_____三种。 6.物权就是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物权包括 _____;_____和_____。 7.物业服务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坚持_____和_____两项原则。 8.按物业管理纠纷所属法律分部门不同法律关系性质差异,可以将物业管理纠纷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大类。 9.物业承接查验的程序是:确定物业承接查验方案→_____→查验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_____→确认现场检查结果等七项。 10._____;_____和_____是具备一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资格的三种当事人。 二.名词解释 1.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 2.物业管理纠纷: 3.物业承接查验:

4.物业服务合同: 5.前期物业管理: 6.业主大会: 三.简答题 1.物业管理法律的原则有哪些? 2.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有哪些? 物业管理法规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假定处理 2.地位平等原则 3.表决程序业主投票权确定方法 4.民事性质的物业管理关系行政性质的物业管理关系 5.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6.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7.实际履行全面履行 8.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刑事纠纷 9.移交有关图纸资料解决检查发现的问题 10.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练习题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练习资料 (20141208版) 1、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A) A、对 B、错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最高法律。(A ) A、对 B、错 3、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 B )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 A )管理。 A、注册 B、备案 4、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经营企业,还应当建立销售记录制度。( A ) A、对 B、错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C ) 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未按照要求提交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报告的; 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 ③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业务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业务的经营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建立并执行销售记录制度的; ④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未按照消毒和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理的; ⑤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或者未按照规定销毁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的;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E、①②④⑤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C ) 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整改、停止生产、报告的; ②生产、经营说明书、标签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医疗器械的;

③未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标示要求运输、贮存医疗器械的; ④转让过期、失效、淘汰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在用医疗器械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E、①②④ 7、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A ) A、对 B、错 8、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需要进行临床试验。(B ) A、对 B、错 9、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由(C )制定。 A、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国家食品药品认证中心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10、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向(B )申请生产许可。 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B、所在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1、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 C )。 A、生产许可证 B、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C、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 12、《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有效期( B )年。 A、4年 B、5年 C、6年 13、《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不载明许可证编号,但附生产产品登记表( B )。 A、对 B、错 14、《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届满前( C )向原发证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A、3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1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的应办理委托生产备案( A )。 A、对 B、错 16、医疗器械受委托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只应当注明“受托生产”( B ) A、对 B、错

2014年新课标全国语文1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Ⅰ) 语文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和陕西。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

整理中国所有法律法规大全_法律法规一览表

法律法规一览表 填表人:填表单位:

注:每个依据一张表,如涉及多个法条的需要逐一列出法条名称和法条详情附件3

(一)必读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五百二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1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于同日公布)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法(经)发[1991]35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九百九十五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公布) 9、《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1989年6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 (二)参考书目 1、《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重排本 2、《民事诉讼法原理》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柴发邦主编法律出版社 1992年版 4、《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柴发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5、《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柴发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6、《新中国民事程序理论与适用》刘家兴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7年版 7、《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初论》沈达明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物业管理人员沟通技巧与方法实战大全知识物业行业相关知识

物业管理人员沟通技巧与方法实战大全知识物业行业相关知识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物业管理怎样更好沟通? 2016年04月 何为沟通?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就是思想互动,通过“沟通”这座桥梁,我们和服务对象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立场和观点,进而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最终到达和谐社区的理想彼岸。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是否有技巧和方法呢? 的经验积累。“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作为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要端正思想认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不傲慢 我们渴望得到人尊重,但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们的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各阶层、各人群,切不可以貌取人,看到有钱人就卑躬屈膝,看到穷人就横眉冷对。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二、热情不冷漠 物业管理是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保持热情的态度是起码的职业道德。最忌讳的就是一脸冷漠、爱理不理。未开口已经得罪了业户,何来“沟通”而言? 三、诚信不敷衍 在工作中,我们要以诚为本,说到就要做到,切不可“开大兴”、“掼浪头”,事后不兑现,敷衍了事。 四、礼貌不刻薄 礼貌是社交中的基本准则,更是物业管理的基本要求。礼字当头,礼貌在先。切忌讽刺、挖苦、语言尖刻。 五、不呆板 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按法律、法规办事的同时,也要视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地予以变通、灵活。

六、负责不推诿 该是我们做的,我们就要做到;该是我们负责的,决不推诿。取信于民。 做到以上几点,是否就可“一沟就能”了呢?未必,有了正确的思想,还要有适当的工作方法。那么,在物业管理中“沟通”有哪些方法呢? 一、说服教育法 将物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向业户进行宣传、教育和说服,是我们在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往往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直观的,死板的说教是无能的表现。 讲法律、讲政策理所当然,但怎么讲,很有讲究。因此,本方法常常要和别的方法结合使用,方能奏效。 二、换位思考法 “爱”与“被爱”是一对矛盾。作为管理者,有时也要换个角度,如果“我是个业主”会怎么想?以他的心态感受一下他的感受。同时也可以请业户也换个角度,如果他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将心比心,相互理解,解决矛盾。 三、入乡随俗法 在工作中讲普通话是基本要求,但是,根据服务对旬的不责骂,特别对一些老年人,用同样的方言来接待他们,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乡音,一家亲”,同样的方言在情感上已得到了认同,还有什么不好说,不好商量呢?但切记:如果没有说方言的能力,还是说普通话,否则“鹦鹉学舌”,弄巧成拙,业户以为你在嘲笑、挖苦他。特别是对敏感方言,如“苏北话”,不要轻易模仿。 四、避实就虚法 有时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往往会使矛盾激化,双方弄僵。还不如避实就虚,先谈点和主题无关的话题,谈点天气,交通什么的,缓和一下气氛,然后再找机会,切入主题。

2014全国新课标1数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 ,{|22}B x x =-<…,则A B ?=(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 (1)(1) i i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g x f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 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A .3 B .3 C .3m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 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158 8.设(0, )2π α∈,(0,)2 π 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 A .32 π αβ-= B . 32 π αβ+= C .22 π αβ-= D .22 π αβ+= 9.不等式组1 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 A .2p ,3P B .1p ,2p C .1p ,4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则||QF =( ). A . 72 B . 3 C .5 2 D .2 11.已知函数3 2 ()31f x 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0x >,则a 的取值范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练习题(1)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练习题(1)第一节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 1[单选题]《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属于()层级的规定。 A.行政法规 B.法律 C.自律管理规则 D.部门规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包括: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法律,如《证券法》、《公司法》;②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行政法规,如《证券公司监督管 理条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③由证券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制 定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④由证 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制定的自律 性规则。 2[单选题]《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属于()层级的规定。 A.行政法规 B.自律管理业务规则 C.法律 D.部门规章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上市公 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动上市

公司质量持续提升,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的,属于部门规章层级。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的是()。 A.对证券交易活动实行管理 B.对证券发行实行管理 C.对上市公司实行管理 D.对会员实行管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包括:①对证券交易活动实行管理;②对会员实行管理;③对上市公司实行管理。 4[单选题]下列关于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共分为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自律性规则四个层次 B.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规则属于自律性规则 C.《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属于部门法规 D.现行证券市场法律主要包括《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刑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项,《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5[单选题]我国现行的证券市场法律不包括()。

2014年全国新课标1

2014年全国(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 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

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 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精编]投行法律法规规章大全

投行法律法规规章大 全

特别提示:部分法规已经被废止或者部分内容被取代,为了各方面的使用需要,本法规列表仍然收录,但在目录中予以说明,请谨慎使用。 为了方便使用,特提请您使用网页浏览器所附带的“搜索”、“查找”等功能对本法规列表进行检索。 欢迎补充提供本站没有收录的投行相关文件,并对错漏之处提出指正(请致电邮:shenchunhui@https://www.doczj.com/doc/5a15950946.html,) 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的通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2008年7月10日发行监管函[2008]142号) 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6月30日)、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6月27日)、关于做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6月27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6月28日上证上字〔2008〕59号) 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008年6月24日环办函〔2008〕373号)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06年7月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5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6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中国证监会2008年6月24日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29号) 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中国证监会2008年6月24日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28号)

关于公司治理专项活动公告的通知(中国证监会2008年6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27号)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2008年6月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4号)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三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基本情况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2008年5月29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8年5月22日财会[2008]7号)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报工作指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2008年5月20日)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一号信息披露业务办理流程(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2008年5月20日)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二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指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2008年5月20日)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适用意见——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3号(中国证监会2008年5月1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2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停止执行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5月16日国税发〔2008〕52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选择权业务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2008年5月16日)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法律基础知识与应用考试试题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法律基础知识与应用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46小题.每题1.0分,共46.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 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C 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D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就相邻关系的性质而言,是对( )的限制。 A 所有权 B 用益物权 C 人身权 D 担保物权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按利益载体表现形式的不同,以下不属于物业管理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 物业 B 权利 C 行为效果 D 义务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各项有关法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则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的效率的丧失 B 如果行为人故意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说明存在欺诈,行为人可主张行为无效 C 法人的权利能力范围一般以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范围为准,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的范围相适应 D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将一定条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是否发生的根据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承诺的有( )。 A 受要约人超过要约人规定的期限发出承诺 B 受要约人在要约人规定的期限内发出承诺,但因其他原因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要约人未及时通知受要约人不接受承诺 C 受要约人变更合同标的物的数量 D 受要约人变更解决争议的方法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抵押人所有的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 )。 A 交通运输工具 B 土地所有权 C 宅基地 D 公益学校设施

安全法律法规考试题复习资料

2011年安全工程师法规知识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 1、法的层级不同,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也不相同。下列对安全生产立法按照法律地位和效力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 ) A、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B、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 C、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D、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 2、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B)、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A、总会计师 B、主要负责人 C、主管安全生产的副职 D、项目负责人 3、《矿山安全法》规定,每个矿井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D )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 A、垂直高度 B、标高差 C、相互连接通道 D、直线水平距离 4、依据《消防法》,企业销售不合格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可由(A)从重处罚。 A、公安消防机构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D、消费者协会 5、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B) A、10 B、15 C、20 D、25

6、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不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是(C) A、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应 B、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C、向有关单位收取全部应急救援费用 D、向个人征用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 7、《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由(D)规定。 A、地方政府 B、国家应急中心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国务院 8、某煤矿井下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透水征兆。因抢进度,违反煤矿(疏)治水规定,没有进行探放水,最终发生11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依据《刑法》,应以(C )的罪名追究煤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A、重大施工事故罪 B、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 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9、某矿山现场指挥作业的负责人赵某在未采取足够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不顾工人的反对意见,强令工人从事爆破作业,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的事故,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赵某应负刑事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7环境法律法规大全

NO 法律法规大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修正)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 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10修正) 7 国务院关于第一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2015) 8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2009) 9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通知(2010)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5) 11 关于拆迁活动是否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问题的复函(2010) 12 关于外商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问题的复函(2011) 13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再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的公告(2016) 14 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18 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六十一条适用有关问题的复函(2016) 19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2012) 20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2010) 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1996) 22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2003) 23 关于实行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的企业范围有关问题的复函(2010) 24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 25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014) 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2015) 27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2014) 28 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2004) 29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 30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2012) 31 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 32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 33 环境保护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2013) 34 关于提供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5年版)的函 35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HJ617-2011) 36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 37 关于发布《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等四项《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配套文件的通知 38 关于印发《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化学污染物释放与转移报告表》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的通知 39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

物业管理法规复习资料(2016年2).doc考试

物业管理法规复习资料(2套) 一、单选、多选、判断 (一)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核定。一级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定;二级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核定;三级和临时资质由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二)物业服务企业 1、从事物业服务的企业必须取得资质等级证书,资质等级分为(一、二、三级)新设立的物业服务企业,其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并设一年的暂期。 3、物业管理活动内容的依据是(物业服务合同),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它属于(合同法中的一般合同。) 4、物业管理项目管理中的关键性文件,必须由(物业管理师)签字后实施,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物业管理对公共秩序的作用是(提供协助性管理服务,属于安全防范性质。) 6、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案。 7、实行物业服务费用包干制的,物业服务费用的构成包括(物业服务成本、税费、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 8、依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大会)可以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聘请专业服务机构对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9、物业管理企业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处委托合同价款(30%以上5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 (三)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 1、全体业主共用部份的经营性设施的(共有收益属于业主),弃权或投反对票的业主(应当服从并执行)业主大会做出的各项决议。 。 5、物业买受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时,应当对遵守临时管理规约予以(书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