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

4、1 一般规定

4、1、1 基坑工程得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得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得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得道路。

7其她应监测得对象。

4、1、3基坑工程得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得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得、完整得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

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续表4、2、1

注:基坑类别得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她对位移有特殊要求得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

4、3、1基坑工程施工与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得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就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就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就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筑得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

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2)监测元件得完好及保护情况;

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得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得其她巡视检查内容。

4、3、3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锥、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3、4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得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4、3、5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与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她相关单位。

5监测点布置

5、1 一般规定

5、1、1 基坑工程监测点得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得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1、2 基坑工程监测点得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得正常工作,并

应减少对施工作业得不利影响。

5、1、3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得位置应避免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5、2基坑及支护结构

5、2、1 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得水平与竖向位移监测点得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水平与竖向位移监测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顶或基坑坡顶上。

5、2、2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得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得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个.

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围护墙得深度;当侧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得1、5倍,并应大于围护墙得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得土体中.

5、2、3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化较大且有代表性得部位。监测点数量与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5、2、4 支撑内力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得杆件上。

2 每层支撑得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得监测点

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3 钢支撑得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得端头;混泥土支撑得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得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5、2、5 立柱得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得立杆上.监测点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得5%,逆作法施工得基坑不应少于10%,且均不应少于3根。立柱得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得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得1/3部位.

5、2、6 锚杆得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得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与地质条件复杂得区段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得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得1%~3%并不应少于3根。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得测试点宜设置在锚头附近与受力有代表性得位置。

5、2、7 土钉得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得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与地质条件复杂得区段宜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数量与间距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每根土钉杆体上得测试点应设置在有代表性得受力位置。

5、2、8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宜选择在基坑得中

央以及其她能反映变形特征得位置,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个.

2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m~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

5、2、9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体条件变化较大或其她有代表性得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监测点。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m~5m,下部宜加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宜布置在各层土得中部。

5、2、10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得部位。竖向布置上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宜为2m~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5、2、11 地下水位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与两相邻降水井得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与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2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得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相邻建筑、重要得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得外侧约2m处。

3 水位观测管得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得滤管应埋置在所测得承压含水层中。

4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5、3 基坑周边环境

5、3、1 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得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测范围.

5、3、2 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得监测点得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得技术要求。

5、3、3 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四角、沿外墙角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2不同地基或基础得分界线处.

3 不同结构得分界处。

4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得两侧.

5 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得两侧。

6 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得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5、3、4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得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得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她有代表性得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得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

5、3、5 建筑倾斜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得承重柱或墙上.

2 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3 当由基础得差异沉降推算建筑倾斜时,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3、3条得规定。

5、3、6 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得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得裂缝,每条裂缝得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宜设置在裂缝得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5、3、7 管线监测点得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2 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得节点、转角点与变形曲率较大得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m~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得管线。

3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得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5、3、8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她有代表性得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得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5、3、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对象且有代表性得部位,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在竖向布置上测点宜设置在各层土得界面上,也可等间距设置。测点深度、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

况确定。

6 监测方法及经度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监测方法得选择应根据基坑类别、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当地经验与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6、1、2 变形监测网得基准点、工作基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得点作为基准点。

2 工作基点应选在相对稳定与方便使用得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距离较近、观测项目较少得情况下,可直接将基准点作为工作点.

3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与基准点得稳定性。

6、1、3检测仪器、设备与元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观测精度与量程得要求,且应具有良好得稳定性与可靠性.

2 应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与标定资料齐全,并应在规定得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3 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监测仪器、设备得维护保养、检测以及监测元件得检查.

6、1、4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相同得观测方法与观测路线.

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与设备。

3 固定观测人员。

4 在基本相同得环境与条件下工作。

6、1、5 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得稳定值得平均值。

6、1、6 地铁、隧道等其她基坑周边环境得监测方法与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得规定以及主管部门得要求.

6、1、7 除使用本规范规定得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得其她方法。

6、2 水平位移监测

6、2、1 测定特定方向上得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得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得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点、后方交会点、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得综合测量方法。

6、2、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得埋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得有关规定,宜设置有强制对中得观测墩,并宜采用精密得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6、2、3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表6、2、3确定.

表6、2、3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注:1监测点坐标中误差,就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得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得1/√?;

2当根据累计值与变化速率选择得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得要求确定;

3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得标准.

6、3 竖向位移监测

6、3、1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6、3、2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得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得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与拉力等项修正。

6、3、3 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管线与邻近建筑得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6、3、3确定。

表6、3、3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注: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就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得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得高差中误差。

6、3、4 坑底隆起(回弹)监测得精度应符合表6、3、4得要求.

表6、3、4坑底隆起(回弹)监测得精度要求(mm)

6、3、5 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符合水准路线。

6、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6、4、1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得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得方法.

6、4、2 测斜仪得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6、4、3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得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保证密封。

2 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槽得方向应与所需测量得位移方向保持一致。

3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得孔隙应填充密实。

6、4、4 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每个监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

6、4、5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得起算点时,每次监测

均应测定管口坐标得变化并修正。

6、5倾斜监测

6、5、1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与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与差异沉降法等方法.

6、5、2建筑倾斜观测精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得有关规定。

6、6 裂缝监测

6、6、1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得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6、6、2 基坑开挖前应记录监测对象已有裂缝得分布位置与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与深度情况,监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得明晰端面或中心。

6、6、3 裂缝监测可采用一下方法:

1 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发.

3 裂缝深度监测宜采用超声波、凿出法等。

6、6、4 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与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6、7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6、7、1 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结构内部或表面得应变计或应

力进行量测.

6、7、2 混泥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泥土应变计等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6、7、3 内力监测值宜考虑温度变化等因素得影响。

6、7、4 应力记或应变计得量程宜为设计值得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6、7、5 内力监测传感器埋设前应进行性能检验与编号.

6、7、6内力监测传感器宜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埋设,并取开挖前连续2d获得得稳定测试数据得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6、8 土压力监测

6、8、1 土压力宜采用土压力计量测.

6、8、2土压力计得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得要求,其上限可取设计压力得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6、8、3 土压力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受力面与所监测得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2 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3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

4 做好完整得埋设记录。

6、8、4 土压力计埋设以后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基坑开挖前应

至少经过1周时间得监测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6、9 孔隙水压力监测

6、9、1孔隙水压力宜通过埋设钢弦式或应变式等孔隙水压力计测试。

6、9、2 孔隙水压力计应满足一下要求:量程满足被测压力范围得要求,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与得2倍;精度不宜低于0、5%F·S ,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6、9、3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等.

6、9、4 孔隙水压力计应事前埋设,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孔隙水压力计浸泡饱与,排除透水石中得气泡。

2 检查标定数据,记录探头编号,测读初始读数。

6、9、5 采用钻孔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时,钻孔直径宜为110mm~130mm,不宜使用泥浆护壁成孔,钻孔应圆直、干净;封口材料宜采用直径10mm~20mm得干燥膨润土球。

6、9、6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后应测量初始值,且宜逐日量测1周以上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6、9、7 应在孔隙水压力监测得同时测量孔隙水压力计埋设位置附近得地下水位。

6、10地下水位监测

6、10、1 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

6、10、2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

6、10、3 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她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得隔水措施。

6、10、4 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1周埋设,且宜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6、11 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

6、11、1 锚杆与土钉得内力监测采用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当使用钢筋束时宜监测每根钢筋得受力。

6、11、2专用测力计、钢筋应力计与应变计得量程宜为对应设计值得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辨率不宜低于0、2%F·S。

6、11、3 锚杆或土钉施工完成后应对专用测力计、应力计或应变计进行检查测试,并取下一层土方开挖前连续2d获得得稳定测试数据得平均值作为其初始值.

6、12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6、12、1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过埋设磁环式分层沉降标,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量测;或者通过埋设深层沉降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量测。

6、12、2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或深层沉降标应在基坑开挖前至少1周埋设。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时,应保证沉降管安置到位后与土层密贴牢固。

6、12、3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得初始值应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或深

层沉降标埋设后量测,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得初始值.

6、12、4 采用分层沉降仪量测时,每次测量应重复2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2次读数较差不大于1、5mm,沉降仪得系统精度不宜低于1、5mm;采用深层沉降标结合水准测量时,水准监测精度宜参照表6、3、4确定。

6、12、5 采用磁环式分层沉降标监测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沉降管口高程得变化,然后换算出沉降管内各监测点得高程。

7 监测平率

7、0、1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得确定应满足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得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得要求。

7、0、2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期用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得基坑周边环境得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

7、0、3监测项目得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得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得变化与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就是,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与事故征兆得情况下,开挖后现场仪器监测频率可按表7、0、3确定。

表7、0、3现场仪器监测得监测平率

注: 1 有支撑得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

2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得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

3当基坑类别为三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4 宜测、可测项目得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7、0、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得不良地质.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制。

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 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 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 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她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得异常情况.

7、0、5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8 监测报警

8、0、1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得控制要求。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

8、0、2 基坑内、外地层位移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导致基坑得失稳。

2 不得影响地下结构得尺寸、形状与地下工程得正常施工.

3 对周边已有建筑引起得变形不得超过先关技术规范得要求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一、单选题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A )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5m B、6m C、7m D、8m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有(C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A、涉及方 B、勘探方 C、建设方 D、施工方 3、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不知,周边( B)应布置监测点。 A、中部、端部 B、中部、阳角 C、端部、阳角 D、端部、阴角 4、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C ) A、10m B、15m C、20m D、25m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置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C )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6、围护墙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 C )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7、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指点间( B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A、1/2 B、1/3 C、1/4 D、1/5 8、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 A )根 A、3根 B、4根 C、5根 D、6根 9、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D )

A、10m-30m B、20m-40m C、30m-50m D、20m-50m 10、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 C )。 A、1m-3m B、2m-4m C、3m-5m D、4m-6m 11、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C ) A、0.15mm/m B、0.2mm/m C、0.25mm/m D、 0.3mm/m 12、开挖深度为6米的一级基坑,现场进行检测的频率为( B ) A、1次/1d B、1次/2d C、2次/1d D、3次/1d 13、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C )应进行报警。 A、20mm B、25mm C、30mm D、15mm 14、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2mm/d B、3mm/d C、4mm/d D、5mm/d 15、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累计绝对值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10mm-15mm B、15mm-25mm C、25mm-30mm D、 30mm-35mm 16、一级基坑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超过( B )应进行报警。 A、1-5mm/d B、5-10mm/d C、10-15mm/d D、15- 20mm/d 17、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超过( D )应进行报警。 A、250mm B、500mm C、750mm D、1000mm 18、地下水位变化速率超过( B )应进行报警。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 B50497-2009 试题 一、单选题(6题)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其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 A.15;3B.20;4C.20;3D.25;4 正确答案:(C)见规范【5.2.1】 2.以下关于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mB.基坑开挖深度等于5m C.开挖深度等于8m D.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复杂 正确答案:(A)见规范【3.0.1】 3.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 A.2次/1dB.1次/1dC.1次/2dD.1次/3d 正确答案:(B)见规范【7.0.3】 4.一级基坑喷锚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绝对累计值(mm)和变化速率(mm/d)报警值是()。

A.10~20;2~3 B.25~30;2~3 C.20~40;3~5 D.30~35;5~10 正确答案:(D)见规范【表8.0.4】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A.0.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C)见规范【5.2.2】 6.以下关于裂缝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A.裂缝宽度监测可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 B.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C.裂缝长度监测可采用直接量测法。 D.裂缝深度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和凿出法。 正确答案:(A)见规范【】 二、多选题(4题) 1.以下关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说法正确的有()。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 4.1 一般规定 4.1.1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4.1.3 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 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续表4.2.1

注:基坑类别的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他对位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 4.3.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基坑工程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 5 月 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基坑开挖监测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监测在取得大量测试数据同时对工程总结经验、完善基坑的支撑、提高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我市周边地区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可知,由于部分单位不重视基坑施工过程的监测,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如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周边建筑的裂缝及地下设施的破坏。因此,当前对于我基坑开展监测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土建及室外工程 第一条屋面工程 第二条1.1. 屋面施工做法: 第三条 1.1.1. 上人平屋面构造做法:(露台)(1) 10mm 厚铺地缸砖面层,用干水泥擦缝,设分格缝≤2m×2m,留 10mm 宽缝,填1∶3 水泥砂浆(2)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3)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筋 ?4@150 双向,设分格缝≤2m×2m, (钢筋必须断开),缝宽 20mm,缝内嵌 PVC 防水油膏(4)25 厚发泡聚苯乙烯板保温层(容重:30kg/m3)(5)体积比 1:3:8(水泥:砂:陶粒)陶粒混凝土找坡 2%(累计)并压平,最薄处 20 厚(6) 4 厚APP 防水卷材(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7) 2 厚 JS 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 250,卷起高度至少 250 (8) C20 细石混凝土找坡 1%并压平(最薄处 20 厚)(9)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第四条 1.1.2. 非上人平屋面构造保温做法:(主楼屋面)(1)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筋 ?4@150 双向,设分格缝≤2m×2m 钢(筋必须断开)缝宽 20mm,,缝内嵌 PVC 防水油膏(2) 25 厚发泡聚苯乙烯板保温层(容重:18kg/m3)(3)体积比 1:3:8(水泥:砂:陶粒)陶粒混凝土找坡 2%(累计)并压平,最薄处 20 厚 (4) 4 厚 APP 防水卷材(满贴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5) 2 厚 JS 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 250,卷起至少 250 (6) C20 细石混凝土找坡 1%并压平(最薄处 20 厚)(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第五条1.1.3. 非上人平屋面构造不保温做法:(核心筒塔楼屋面)(1) 15 厚 1:2 水泥砂浆粉面抹光(2)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筋 ?4@150 双向,设分格缝≤2m×2m 钢(筋必须断开)缝宽 20mm,,缝内嵌 PVC 防水油膏(3) 4 厚 APP 防水卷材(满贴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4)2 厚 JS 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 250,卷起至少 250 (5) C20 细石混凝土找坡 2%并压平(最薄处 20 厚)(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第六条1.1.4. 种植土屋面:(汽车库顶板)(1) 250-400 厚种植土(2)聚脂无纺布滤水层(120G/M2),四周上翻 100 高,端部通长用粘结剂 50 高(3)80 厚粒径 15-20 陶粒排水层(4)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筋 ?4@150 双向,设分格缝≤2m×2m, (钢筋必须断开),缝宽 20mm,缝内嵌 PVC 防水油膏(5)体积比 1:3:8(水泥:砂:陶粒)陶粒混凝土找坡 2%并压平,最薄处 20 厚(6) 4 厚 APP 防水卷材(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7) 2 厚 JS 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 250,卷起至少 250 (8) 20 厚 1:2 水泥砂浆找平(9)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找坡,放坡 1% 第七条1.1.5. 广场砖屋面:(汽车库顶板人行道部分)(1) 50 厚广场砖面层(2) 10 厚 1:1 水泥砂浆结合层(3)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筋 ?4@150 双向,设分格缝≤2m×2m, (钢筋必须断开),缝宽 20mm,缝内嵌 PVC 防水油膏(4)体积比 1:3:8(水泥:砂:陶粒)陶粒混凝土找坡5‰并压平,厚度依据景观设计人行道道路标高而定(5) 4 厚 APP 防水卷材(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6) 2 厚 JS 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试题 一、单选题(6题)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其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 A.15;3 B. 20;4 C.20;3 D.25;4 正确答案:(C )见规范【5.2.1】 2.以下关于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m B.基坑开挖深度等于5m C.开挖深度等于8m D.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复杂 正确答案:(A)见规范【3.0.1】 3.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 A.2次/1d B.1次/1d C.1次/2d D.1次/3d 正确答案:(B)见规范【7.0.3】 4.一级基坑喷锚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绝对累计值(mm)和变化速率(mm/d)报警值是()。 A.10~20;2~3 B.25~30;2~3 C. 20~40;3~5 D.30~35;5~10 正确答案:(D)见规范【表8.0.4】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斜管

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A. 0.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C)见规范【5.2.2】 6.以下关于裂缝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A.裂缝宽度监测可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 B.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C.裂缝长度监测可采用直接量测法。 D.裂缝深度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和凿出法。 正确答案:(A)见规范【6.6.3/6.6.4】 二、多选题(4题) 1.以下关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说法正确的有()。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B.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三级基坑工 程; C.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 隧道灯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D.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 E.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正确答案:(ACE)见规范【3.0.7】 2.对同一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在正常情况下其监测要求以下说法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总则 1.0.1 为了统一我国建筑施工各种安全标准、规范、规程的技术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的施工。 1.0.3 建筑施工安全与卫生分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现场环境与卫生三方面内容,本规范仅对第二方面内容作出统一规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应另执行其它标准及统一规定。 1.0.4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不得违章指挥;工人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技术规定及其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1.0.5 企业应建立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定、监督实施程序,对施工方案及需设计计算部分应建立审核制度,和安全技术资料归档制度。 1.0.6 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项目如:爆破、起重吊装、深基础、高支模作业和高层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架)、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升降机等)的拆、装、建筑物(或构筑物)拆除以及结构复杂、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有图纸、计算书和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应加强监理监督。 1.0.7 企业应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施工队长、工长应按工程进度向有关班组进行作业的安全交底;班组长每天应向班组进行施工要求和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1.0.8 企业应该建立验收确认制度,对脚手架、高支模、施工用电、垂直运输设备(塔吊、升降机等)、起重机、施工机械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安装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对外购的设备、设施、产品,在正式使用前,应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确认。 1.0.9 企业应对参加施工的职工,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正确使用。

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基坑监测方案标准 版

新百年国际商业中心基坑 支护监测方案 方案编制人:薛超林 审核:肖宁祥 审定:谢成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乙测资字45012034 计量认证证书: 20 1431E 04月20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2 监测目的 (2) 3监测项目 (2) 4 方案编制依据 (2) 5、监测布点 (3) 6 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 7监测频度 (4) 8监控报警 (4)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4)

新百年国际商业中心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4.3米~17.4米,基坑周长约700米。属于临时性基坑支护工程,基坑边坡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使用年限为1年。 2 监测目的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 监测项目 1)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2)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监测 3)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 4)地下水位监测。 5)基坑护坡顶土体深层位移监测。 主要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③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 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 4)《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 6)委托方提供的图纸。 5 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路边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Construction of Deep Building Foundation Pits 1 总则 1.0.1 为了在建筑深基坑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深基坑工程的现场勘查与环境调查、设计、施工、风险分析及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基坑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管理。 1.0.3 建筑深基坑工程应综合考虑深基坑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开挖深度、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降排水条件、支护结构类型及使用年限、施工工期条件等因素,并应结合工程经验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0.4 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技术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基坑 construc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

2.1.2 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为减少或降低深基坑安全风险损失所采取的处置对策、技术措施及应急方案。 2.1.3 基坑支护 retaining of construction pit 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2.1.4 基坑侧壁 side of foundation pit 构成基坑围体的某一侧面。 2.1.5 基坑周边环境 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1.6 支护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 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的承受荷载的结构。 2.1.7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service life 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的时段。 2.1.8 支挡式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要构件,或以挡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的支护结构。 2.1.9 锚拉式支挡结构 anchored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锚杆为主要构件的支挡式结构。 2.1.10 内撑式支挡结构 strutted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支撑为主要构件的支挡式结构。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 试题 一、单选题(6题) 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其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个。 A.15;3 B. 20;4 C.20;3 D.25;4 正确答案:( C )见规范【5.2.1】 2.以下关于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m B.基坑开挖深度等于5m C.开挖深度等于8m D.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复杂 正确答案:(A)见规范【3.0.1】 3.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 A.2次/1d B.1次/1d C.1次/2d D.1次/3d 正确答案:(B)见规范【7.0.3】 4.一级基坑喷锚支护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绝对累计值(mm)和变化速率(mm/d)报警值是()。 A. 10~20;2~3 B. 25~30;2~3 C. 20~40;3~5 D. 30~35;5~10 正确答案:(D)见规范【表8.0.4】

5.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倍,并应大于围护墙的深度。 A. 0.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C)见规范【5.2.2】 6.以下关于裂缝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A.裂缝宽度监测可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 B.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C.裂缝长度监测可采用直接量测法。 D.裂缝深度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和凿出法。 正确答案:(A)见规范【6.6.3/6.6.4】 二、多选题(4题) 1.以下关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说法正确的有()。 A.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B.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三级基坑 工程; C.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 铁、隧道灯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D.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工程; E.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标准

4 监测项目 4、1 一般规定 4、1、1 基坑工程得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得方法.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得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备。 6 周边重要得道路。 7其她应监测得对象。 4、1、3基坑工程得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应针对监测对象得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得、完整得监测系统。 4、2 仪器监测 4、2、1 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应根据表4、2、1进行选择。 表4、2、1 建筑基坑工程仪器监测项目表

续表4、2、1 注:基坑类别得划分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2002执行。 4、2、2 当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或其她对位移有特殊要求得建筑及设施时,监测项目应与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4、3 巡视检查 4、3、1基坑工程施工与使用期内,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4、3、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得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就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放状况就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就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深基坑监测技术方案85175

曹妃甸工业区西港路管线工程 基坑监测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曹妃甸工业区西港路管线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日

1、工程概况 施工现场紧邻已修完的道路和一个厂房(唐山鑫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基坑开挖深度2.9米~9.7米。 基坑支护体系:基坑支护采用双排拉森IV钢板桩支护,钢板桩根据基坑深度采用9米和12米长钢板桩,围檩采用双拼40工字钢,支撑采用Φ529mm钢管。 基坑止水、排水体系:基坑止水采用钢板桩止水,基坑底部沿周边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2、监测方案 2.1 监测设计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8.《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2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设置取决于工程本身的规模、施工方法、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本着

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为:基坑支护结构。 依据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定本基坑工程的监测内容和项目如下: 1)钢板桩顶水平位移 2)钢板桩顶沉降 3)周边建筑物和既有道路沉降观测 4)支撑变形观测 5)裂缝监测 2.3 钢板桩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基坑受外部压力的影响,钢板桩会产生水平位移,因此在钢板桩顶上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 测点布置:沿两侧钢板桩顶均匀布设位移监测点,喷红漆编号做标记,监测点间距约5米。 监测仪器:使用全站仪或者GPS;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图见附图。 2.4 钢板桩垂直位移监测 钢板桩顶沉降是基坑基本监测项目,它最直接地反映支护结构外围的土体变形情况。 测点布置:点位借用钢板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在每次观测时将监测点顶端部作为高程测点。 监测仪器:使用水准仪1台,其精度为每公里中误差为±0.3mm,最小显示0.01mm,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监测方法:待点位稳固后,根据边坡开始施工后进行第一次观测。 2.5 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观测 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观测是基坑监测的最基本的项目,以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

建筑工程实测实量技术规范

实测实量技术规范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 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a)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b)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 图 1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

2、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m 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a)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32 个测点进行计算; b)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 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 c)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m 时,除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 3 个实测 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 d)跨洞口部位必测。实测时在洞口 45 度斜交叉测 1 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 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 e)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 图 2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 3、垂直度(砼结构)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镇江万达广场 十项新技术应用总结之11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0——年八月

一、工程简况2 二、监测目的、依据、原则3 三、监测内容及代表照片4 四、监测实施4 五、测量精度6 六、仪器设备6 七、测量周期7 八、预警报告7 九、预防措施、应急措施以及质量安全措施7 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应用体会12 一、工程简况 镇江万达广场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地处庄泉路东侧,庄泉东路西侧,北府路北侧,黄山南路西。镇江万达广场地块总面积约为8万平方M,总建筑面积 约38.88万平方M,地上面积约30万平方M,地下面积约8.88万平方M,分为写字楼、公寓、商业及酒店等。公寓由3栋酒店式公寓和商业用房组成,其 中公寓31层,面积7.47万平方M,框剪结构;商业用房2—3层,面积4.17 万平方M,结构埋深约4M ;商务区由2栋写字楼及购物广场构成,2栋写字楼26层,面积5.07万平方M,均为框剪结构;裙房购物广场5层,面积8.57万平方M,框架结构,结构埋深约10M。酒店区由五星级酒店及商务酒店和独立酒楼及裙房组成,五星级酒店主楼20层,主楼面积为2.14万平方M,酒店裙房为4层,面积1.41万平方,地下二层,商务酒楼为9层,0.78万平方M,独

立酒楼为5层,面积为0.42万平方。整体地下室为两层,局部一层,面积约8.88万平方M。以上拟建工程基坑面积约为54840平方M左右,周长约为1173.8M。基坑开挖深度在4.5到13.7M之间不等,基坑南侧采用悬臂桩的支护形式,基坑北侧采用放坡土钉和支护桩加两层锚索相结合的支护桩形式,桩间挂网喷浆。两侧采用排桩加两层支撑的支护形式,两侧CD、CM、NO及PQ 段采用自然放坡的支护形式,其余两段均采用放坡支护形式。 二、监测目的、依据、原则 2.1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围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周围道路 动载力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会引起基坑的倒塌和对周围道路及管线的破坏。因此应对基坑在开挖期间进行必要的监测,及时提供基坑及周围附属物的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2.3监测原则 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基坑变形包括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位移等,加强基坑在开挖期间的监测工作可以保证基坑及周围附属设施的安全,并可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本工程自身特点和现场施工的具体情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12 管道沟槽基坑工程 12.1 一般规定 12.1.1 本章适用于各类管道沟槽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与检测。 12.1.2 管道沟槽基坑工程的开槽应按管线布置图确定开挖深度,方型涵管的开挖沟槽宽度由外包尺寸确定,圆形管道开挖沟槽的槽底宽度不应小于表12.1.2所列值 表12.1.2 圆形管道开挖沟槽底宽度值 <2.00 2.00 ~ 2.49 2.50 ~ 2.99 3.00 ~ 3.49 3.50 ~ 3.99 4.00 ~ 4.49 4.50 ~ 4.99 5.00 ~ 5.49 5.50 ~ 5.99 6.00 ~ 6.50 > 6.50 Φ 230 1400 1400 1400 1400 1400 Φ 300 1450 145 1450 1450 1450 1450 Φ 450 1750 1750 1750 1750 1750 1750 Φ 600 1950 1950 1950 1950 1950 1950 1950 1950 Φ 800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Φ 1000 2450 2450 2450 2450 2450 2550 2550 2550 Φ 1200 2650 2650 2650 2650 2650 2750 2750 2750 2750 Φ 1350 2800 2800 2800 2800 2900 2900 2900 2900 3000 Φ 1500 3000 3000 3000 3000 3100 3100 3100 3100 3200 Φ 1650 3150 3150 3150 3150 3250 3250 3250 3250 3350 Φ 1800 3350 3350 3350 3350 3450 3450 3450 3450 3550 Φ 2000 3650 3650 3650 3750 3750 3750 3750 3850 Φ 2200 3850 3850 3850 3850 3950 3950 3950 4050 Φ 2400 4100 4100 4200 4200 4200 4200 4300 Φ 2700 4600 4700 4700 4700 4700 4800 Φ 3000 4900 4900 4900 4900 5000 >Φ 3000 管径+200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 崩塌型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 素 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 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 3.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表) 安全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 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 3.3设计原则 两类极限状况定义 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 要系数γο等) 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 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 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 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 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 3.4一般规定 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 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 不应修筑边坡情况 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 洞室 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 下列边坡工程专门论证 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 截水沟(地表水) 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 ~3.5.6泄水孔 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 设计规定(与基础相邻作用) 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基础) 新建重要建筑规定 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

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 挡墙和基础 四、边坡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 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 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 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勘察报告内容 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 4.2边坡勘察 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 分阶段勘察 勘察应查明的内容 勘探的方法 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 向,数量≧2) 三轴试验,试样数量 特殊要求、流变试验 及时封填密实 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测设备

基坑监测规范

基坑监测技术规程 ZHS 2013年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优化设计、指导施工,实现基坑工程信息化管理;确保基坑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1.0.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基坑监测 2 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构)筑物基础、地下建(构)筑物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 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0.3 围护墙retaining structure 承受坑侧水、土压力及一定范围内地面荷 载的壁状结构。 2.0.4 支撑support 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2.0.5 锚杆anchor bar 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的承受挡土墙水、土压力的受拉杆件。 2.0.5 冠梁top beam 设置在围护墙顶部的连梁。 2.0.6 监测点monitoring point 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 化特征的观测点。 2.0.7 监测频率frequentness of 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8 监测报警值alarming value on monitoring 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用以判断监测对象变化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施工是否出现异常。

基坑监测方案-讲解学习

基坑监测方案-

精品文档 监测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写: 2012年05月6日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目录 §1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环境概况 (1) §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 (1) §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 §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3) 4.1系统性原则 (3) 4.2可靠性原则 (3) 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 (3) 4.4经济合理原则 (3) §5监测内容 (3) 5.1塔机基础监测 (4) 5.2基坑围护监测 (4) 5.3坑底回弹监测 (4) §6监测点的布设 (4) §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5) §8监测仪器及方法 (5) 8.1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6) 8.2坑底回弹监测 (9) §9报警 (9) §10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 (10) §11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 (11) §12技术保障措施 (11) §13质量保障措施 (11) §14应急预案 (12) 14.1应急小组 (12) 14.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 (12) 14.3实施注意事项 (13) §15监测方案布点图 (13)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75000m2,基坑围护周长约1300m,基坑开挖深度为 11m,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局部门式刚架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止水,二道混凝土/型钢斜支撑体系。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周边环境等级为二/三级。支撑按照××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中相关规定,本基坑按二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监测。 1.2环境概况 项目四周分布有道路、楼房和高架桥等建筑物,道路下埋设有信息、雨水、煤气等管线。基坑开口线距最近的建筑物边线仅有15米左右。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一般为3.45~5.11m之间,场地平均标高约4.20m。 拟建场地处于上海地区古河道地层,缺失上海市统编的第⑥层、第⑦层土,地表下深度85m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河口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状分布。此次监测重点为基坑围护桩墙和施工用塔机基础。 §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 本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监测充分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1、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开挖面积较大,边线较长。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流程较多,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工艺复杂。 2、基坑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与施工的联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对基坑围护结构、塔机基础进行重点监测。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房屋工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 DB15/427-2005 一、工程技术资料的立卷 1、工程技术资料应按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施工质量管理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竣工图、工程竣工备案验收文件六部分分别立卷。 2、施工质量管理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资料、竣工图应按分部、专业工程分别立卷、每份案卷厚度≤40 mm。 3、工程技术资料分类要求、各分类资料代号: A类: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B类:施工质量管理资料 C类: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D类: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E类:竣工图 F类: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G类:声像、电子档案 4、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文件整理顺序。见附录A 5、建筑工程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见附表B.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二、案卷编目 1、编制卷内文件页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内文件均按有书写内容的页面编号。每卷单独编号,页号从“1”开始。 (2)页号编写位置:单面书写的文件在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件,正面在右下角,背面在左下角。折叠后的图纸一律在右下角。 (3)成套图纸或印刷成册的科技文件材料,自成一卷的,原目录可代替卷内目录,不需重新编写页码。 2、卷内目录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内目录宜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2)序号:以一份文件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从1依次标注。 (3)责任者:填写文件的直接形成单位和个人。有多个责任者时,选择两个主要责任者,其余用“等”代替。 (4)文件编号:填写工程文件原有的文号和图号。 (5)文件题名:填写文件标题的全称。 (6)日期:填写文件形成的日期。 (7)页次:填写文件在卷内所排的起始页号。最后一份文件填写起止页号。 (8)卷内目录排列在卷内文件首页之前。 3、卷内备考表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内备考表的式样宜符合档案管理有关要求。 (2)卷内备考表主要标明卷内文件的总页数、各类文件页数(照片张数)以及立卷单位对档案情况的说明。 (3)卷内备考表排列在卷内文件的尾页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