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学习题分析和解答Word版

热学习题分析和解答Word版

热学习题分析和解答Word版
热学习题分析和解答Word版

习题分析和解答

[第一章

△1. 3. 6一抽气机转速1m in 400-?=r ω,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 l (升)。设容器的容积 V 0 = 2.0 1,问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使容器内的压强由0.101 Mpa 降为 133 Pa 。 设抽气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

〖分析〗: 抽气机每打开一次活门, 容器内气体的容积在等温条件下扩大了 V , 因而压强有所降低。 活门关上以后容器内气体的容积仍然为 V 0 。下一次又如此变化,从而建立递推关系。

〖解〗: 抽气机抽气体时,由玻意耳定律得:

活塞运动第一次:

)(0100V V p V p +=

0001p V V V p +=

活塞运动第二次: )(0201V V p V p +=

020

01002p V V V p V V V p ???? ??+=+= 活塞运动第n 次: )(001V V p V p n n +=-

n n V V V p p ???? ??+= 000 V V V n p p n n +=00

0ln

(1) 抽气机每次抽出气体体积 l 05.0l )400/20(==V l 0.20=V Pa 1001.150?=p Pa 133=n p

将上述数据代入(1)式,可解得 276=n 。

则 s 40s 60)400/276(=?=t

1. 3. 8 两个贮着空气的容器 A 和 B ,以备有活塞之细管相连接。容器A 浸入温度为 C 10001=t 的水槽中,容器B 浸入温度为 C 2002-=t 的冷却剂中。开始时,两容器被细管中之活塞分隔开,这时容器 A 及 B 中空气的压强分别为 MPa 3053.01=p ,MPa 0020.02=p 。它们的体积分别为 ,l 25.01=V l,40.02=V 试问把活塞打开后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分析〗: 把活塞打开后两容器中气体混合而达到新的力学平衡以后,A 和 B 中气体压强应该相等。但是应注意到, 由于 A 和 B 的温度不相等,所以整个系统仍然处于非平衡态。 我们不能把 A 和B 气体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而先把从 A 流入 B 的那部分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物质的量( 即 mol 数 ),然后按照混合前后 A 和 B 总的物质的量不变这一点列出方程。

〖解〗:设原容器 A 中有 V ? 体积的气体进入容器 B ,且打开活塞后气体压强为 p 。对原容器 A 中 剩下的)(1V V ?- 体积的气体进行研究,它们将等温膨胀到体积 1V ,因而有

111)(pV V V p =?-

(1)按照理想气体方程, 有 T pV R ν/= 关系,原容器 A 中 V ? 体积的气体和原容器 B 中 2V 体积的气体进行研究,它们合并前后物质的量应该不变,所以

2

222211T pV T V p T V p =+?

(2)由(1)式、(2)两式化简可得 21221111)(T p p p V T V p pV V -=?=- 21211222

11V T T V T V p T V p p ++=

代入上述数据,可以得到活塞打开后气体的压强 Pa 1098.24?=p 。 △1. 3. 10 一端开口,横截面积处处相等的长管中充有压强 p 的空气。先对管子加热,使从开口端温度 1 000 K 均匀变为闭端 200 K 的温度分布,然后把管子开口端密封,再使整体温度降为 100 K ,试问管中最后的压强是多大?

〖分析〗: 开始时长管中气体有温度分布,所以它不处于平衡态。但是整体温度降为 100 K 以后, 长管中气体处于平衡态了。关键是求出开始时长管中气体的总的分子数,而它是和整体温度降为 100 K 以后的分子数相等的。在计算分子数时要先求出长管中的温度分布,然后利用 p= n kT 公式。

〖解〗:因为管子是一端开口的,所以 0p p =。显然,管子中气体的温度分布应该是

x L x T 2001000200)(-+

=

(1)由于各处温度不同,因而各处气体分子数密度不同。考虑 x ~ x + dx 一 段气体, 它的分子数密度为 n ( x ) , 设管子的横截面积为 S, 考虑到 p = n kT , 则这一小段中的气体分子数为 x x kT Sp x x Sn N d )(d )(d =

=

管子中气体总分子数为 )(d 0x T x k Sp N L ??=

利用(1)式可得 x L x k Sp N L d )800200(10-+?=?

管中气体最后的压强是p 1(01

p p =), 温度是 T , .则 kT SLp N /1=

由上面两式相等 , 最后可以计算出

020.05ln )8/1(p p p ≈??=

即:管中气体最后的压强为020.0p 。 1. 4. 1 在什么温度下,下列一对温标给出相同的读数(如果有的话):

(1)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 (2)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3)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提示〗:利用 F 32C 5900F ??????+?=t t ,

C K]15.273[0-=T t 。 〖答〗:(1)-40 ℃;(2)575 K ;(3)没有。

1. 4. 2 定体气体温度计的测温泡浸在水的三相点槽内时,其中气体的压强为 Pa 107.63?。

(1)用温度计测量 300 K 的温度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 (2) 当气体的压强为

Pa 101.93? 时,待测温度是多少?

〖提示〗:

Pa 107.63tr ?=p 。利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K 16.273)(?=tr p p p T ( 体积不变 )

〖答〗:(1)Pa 104.73?;(2)371 K 。

1. 4. 3 用定体气体温度计测得冰点的理想气体温度为 273.15 K ,试求温度计内的气体在冰点时的压强与该气体在水的三相点时压强之比的极限值。

〖解〗: 利用公式.

K 16.273lim K 15.273tr 0

tr ?==→p p T p

所以

96999.016.27315.273lim

tr 0tr ==→p p p 1. 5. 2 试估计水的分子互作用势能的数量级,可近似认为此数量级与每个分子所平均分配到的汽化热数量级相同。再估计两个邻近水分子间的万有引力势能的数量级,判断分子力是否可来自万有引力。

〖分析〗: 水中的分子热运动而不分散开,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作用力。水的汽化是某些水分子有足够大的热运动能量,足以克服分子之间作用力而跑到外面成为自由的气体分子。我们知道分子之间作用力势能是负的, 气体分子的势能为零。所以汽化热是用来增加分子之间作用力势能的。另外也要考虑到, 液体转变为气体时体积扩大作等压膨胀要对外做功,它所需要的能量也由汽化热提供。但是一般说来这两者的数量级差不多相等,而且后者小于前者。所以可以利用前者来估计分子互作用势能的数量级。

〖解〗: 水的汽化热为 -16kg J 1025.2??,它的摩尔汽化热为

1

416m V,mol J 1005.4mol J 018.01025.2--??=???=L

每摩尔有 N A 个分子,每个分子平均分摊到的汽化热为J 107.6/20A m V,p

-?==N L ε 可以认为 p ε 就是水的分子互作用势能的数量级。

至于水中两邻近分子的万有引力势能的数量级,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势能公式来估计。假定水中两最邻

近分子质量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m 108.310-?( 利用上题的结果 ),则每个分子所平均分摊到的万有引力势能的数量级为J 106.152p -?=ε。。

〖讨论〗:我们发现万有引力势能的数量级要比分子互作用势能小 3210-。由于分子互作用势能来自

电磁相互作用,这说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要比电磁相互作用弱得多。

1. 6. 3 一容积为 l

2.11 的真空系统已被抽到 1.33×10-3 Pa 的真空。为了提高其真

空度,将它放在温度为

C 3000 的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所吸附的气体。若烘烤后压强增为 1.33 Pa ,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体分子?

〖分析〗: 烘烤时温度上升, 器壁所吸附的气体分子有足够大的能量克服器壁对它的吸引力而释放出来。真空系统的压强相应增加。利用 nkT p = 公式可以计算出吸附气体分子数。

〖答〗: 181088.1?。

1. 6. 4 一容器内贮有氧气,其压强为 MPa 101.0=p ,温度为C 270

=t ,试求:(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2) 氧气的密度;(3)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4)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析〗: 利用 nkT p = 公式可以得到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利用A m mN M = 和 nm ρ= 公式可以得到氧气的密度和分子质量。利用

3/1L n = 和 2/3t kT ε=

可以分别求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L 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答〗:(1)-325m 1044.2?;(2)-3m kg 30.1?;(3)m 104.39-?;(4)J 10

2.621-?。

第二章

2.2.2 量x 的概率分布函数具有形式 22π4)ex p()(x ax A x f ??-=,式中 A 和 a 是

常数,试写出x 的值出现在 7.999 9到8.000 1 范围内的概率 P 的近似表示式。

〖解〗: 归一化, 1d )(=?+∞∞-x x f

在上述积分中考虑到 f ( x ) 是偶函数,所以有

14/ππ8d )(2d )(2/30=??==-+∞+∞∞-??

a A x x f x x f 2/π)/(3/2a A =

可以知道处于7.999 9 ~ 8.000 1 范围内概率为

x e A P a ?????=-64π464

2000.0)64ex p(64π4π)/(5.03/2?-????=a a

2. 3. 1 求MPa 0.101C,00下 3cm 0.1的 氮气中速率在-1s m 500? 到 -1s m 501?

之间的分子数。

〖分析〗: 这是一个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中求某一速率区间内分子数的问题, 应该用相对于最概然

速率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即使用误差函数来求解。 但是注意到, -1s m 500? 到 -1s m 501? 之

间仅仅差 -1s m 1?,它要比 -1s m 500? 小得多。可以认为在 -1s m 500? 到 -1s m 501? 范围内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是不变的。它的概率等于在横坐标为 -1s m 500? 到 -1

s m 501? 之间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线段下面的面积( 这个梯形可以看作矩形 )。

〖解〗: 设 MPa 0.101C,00下,3cm 0.1中的理想气体分子数为N , 利用洛施密特常量 3250m 107.2-?=n 可以得到

19256107.2107.2100.1?=???=-N

利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可以得到速率在 v v v d ~+ 之间的分子数为

v v kT mv kT m N v v Nf d )2/ex p()π2/(π4d )(222/3?-???= (1)

现在其中的 -1-1s m 1d ,s m 500?=?=v v , 氮气温度 K 273=T ,而氮分子质量

kg 1067.12827-??=m 。将它们代入(1)式即得到在 -1s m 500?到 -1

s m 501? 之间的分子数为

161096.4?=?N 。

N , 利用洛施密特常量 3250m 107.2-?=n 可以得到

19256107.2107.2100.1?=???=-N

利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可以得到速率在 v v v d ~+ 之间的分子数为

v v kT mv kT m N v v Nf d )2/ex p()π2/(π4d )(222/3?-???= (1)

现在其中的 -1-1s m 1d ,s m 500?=?=v v , 氮气温度 K 273=T ,而氮分子质量

kg 1067.12827-??=m 。将它们代入(1)式即得到在 -1s m 500?到 -1

s m 501? 之间的分子数为

161096.4?=?N 。

2. 4. 1 因为固体的原子和气体分子之间有作用力,所以在真空系统中的固体表面上会形成厚度为一个分子直径的那样一个单分子层,设这层分子仍可十分自由地在固体表面上滑动,这些分子十分近似地形成 2维理想气体。如果这些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吸附层的温度为 T ,试给出表示分子处于速率为 v 到 v +d v 范围内的概率 f (v ) d v 表达式。

〖解〗: 我们知道, 通常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是 3 维的

z

z y y x x v v f v v f v v f d )(d )(d )(?? (1)

其中速度在z y x ,,的3个分量上的分布函数都具有如下形式:

i 2i 2/1i i d )2/ex p()π2/(d )(v kT mv kT m v v f -??= ),,i (z y x = (2)

显然,只能在XY 平面上运动的2维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应该是

y y x x v v f v v f d )(d )(?x x v kT mv kT m d )2/ex p()π2/(22/1-??=

y 2y 2/1d )2/exp()π2/(v kT mv kT m -??? (3)

这就是 2 维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公式。(3)式也可以写为

y

x y x y x y x v v v v f v v v f v f d d ),(d d )()(=?? (4) 其中 y x v v d d 实际上就是在2维速度空间中位置在 x x x v v v d ~+,y y y v v v d ~+ 范围内的正方形

这一微分元的面积,而 y y x x y x y x v v f v v f v v v v f d )(d )(d d ),(?=

是气体分子的代表点在这一微分元上的分布概率。设在 2 维速度空间中位置在 x x x v v v d ~+,y y y v v v d ~+ 范围内的这一微分元上的分子代表点数为 y x v v N ,d 。显然它被除以微分元的面积

y x v v d d ,就是在 2维速度空间中的分子代表点的数密度 )

,(y x v v D ,所以 ),(d d /d ),(,y x y x v v y x v v Nf v v N v v D y x == ]2/)(exp[)π2/(222/1kT v v m kT m N y x +-??=

(5)下面我们从速度分布导出速率分布。我们知道2 维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表示了分子处在 2 维速度空间中, 半径为 v v v d ~+ 的圆环内的概率 N N v /d 。v N d 是在半径为 v v v d ~+ 的圆环内的分子代表点数。它等于圆环面积乘上分子代表点的数密度 ),(y x v v D 。利用(5)式可以得到

v v v v D N y x v d π2),(d ??=

v v kT mv kT m N d π2)2/ex p()π2/(2?-???=

v v kT mv kT m N d )2/ex p()/(2-??=

所以分子处于速率为 v 到 v +d v 范围内的概率 f (v ) d v 的表达式为

v v kT mv kT m v v f N N v d )2/exp()/(d )(d 2-?== (7)

它就是2 维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2. 4. 2 分子质量为 m 的气体在温度 T 下处于平衡。若以 z y x v v v ,,及 v 分别表示

分子速度的 x 、y 、z 三个分量及其速率,试求下述平均值: (1)x v ;(2)2x v ;(3)2v v x ;(4)y x v v 2;(5)2)(y x bv v +。

〖分析〗: 在求上述统计平均值时要用到概率的基本性质, 即互相排斥事件概率相加法则和相互统计独立的事件概率相乘法则。 另外, 因为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是个偶函数, 所以在积分时要区分被

积函数是偶函数还是奇函数。对于偶函数,因为积分范围

+∞∞-~ 是对称区间, 所以应该分区间积分。

〖解〗: (1)麦克斯韦的速度的 x 、y 、z 三个分量分布可以表示为.

)2/ex p()π2/()(2i 2/1i kT mv kT m v f -??= ),,i (z y x =

x x x v v kT mv kT m d )2/ex p()π2/(22/1-??=?∞∞-

x x x v v kT mv kT m d )2/ex p()π2/(22/10?-??=?

∞- 0d )2/ex p()π2/(22/10=?-??+?

∞x x x v v kT mv kT m x x x x v v f v v d )(22?∞

∞-= m

kT v v kT mv kT m x x x /d )2/ex p()π2/(2222/10=?-??=?∞ (3)由于vx 和 v2 相互独立, 利用概率相乘法则, 并且考虑到 vx 的平均值等于零, 则有

022=?=v v v v x x (4)同样 v x , v y 相互独立, 和“(3)”类似

022=?=y x y x v v v v (5)利用概率相加法则

2222222

22)(y y x x y y x x y x v b v v b v v b v bv v bv v +?+=++=+ )1)(/(/0/22b m kT m kT b m kT +=++= 2. 5. 1 一容积为1 升的容器,盛有温度为300 K ,压强为Pa 10304

?的氩气,氩的摩尔质量为0.040 kg 。若器壁上有一面积为1.0×10

-3 ㎝2的小孔,氩气将通过小孔从容器内逸出,经过多长

时间容器里的原子数减少为原有原子数的 e /1?

〖分析〗: 这是一个泻流问题, 可以应用气体分子碰壁数 Γ 来解。应该注意, 容器内的分子数 (或者说容器内的分子数密度) 是随时间而减少的, 所以 Γ 是个变量。或者说相等时间内流出去的分子数是不相等的,应该建立微分方程。考虑在 t 到 t t d + 时间内, 容器内的分子数由于泻流从 N 变化为 N N d -, 其中 N d 就是在 t d 时间内泻流流出去的分子数, 列出N d 和 t d 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解本题所需要的微分方程。经过分离变量, 积分, 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解〗: 在 t d 时间内在面积为 A 的小孔中流出的分子数为 4/d d -t A v n N =

其中 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考虑到气体的流出使得分子数减少, 所以在上式中加一负号。 现在在上式两边都除以容器体积 V , 并且在 0到 t 之间进行积分 n n t V A v n n t

d )/1(d )4/(210??=?-

)/ln()4/(12n n t V A v =?-

现在要求容器中的原子数最后减少到 1 / e , 即 1)/ln(,e /1212-==n n n n

RT M A V RT M A V v

A V t m m π28π44??=??=?=

s 100=

即:经过100 s 容器内原子数减为原来的 e /1。. 2. 5. 2 一容器被一隔板分成两部分,其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21,p p 。 两部分气体的温度均为 T ,摩尔质量均为 m M 。试证明:如果隔板上有一面积为 A 的小孔,则每秒通过小孔的气体质量为

A p p RT M t

m )(π2d d 21m -= 〖分析〗: 容器被隔板分成两部分以后, 隔板左右两边的气体都可以通过小孔从一边流向另一边, 和上一题一样利用气体分子碰壁数来解。

〖解〗: 利用平均速率公式可以把气体分子碰壁数公式变换为

mkT p ?=Γπ2/

现在分别用下标 1,2 分别表示隔板左、右气体的各个物理量。在 t d 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小孔, 隔板左边净增加的分子数为 )

π2/1(21mkT p p ??-=?Γ

在 t d 内通过小孔的气体质量为 t A m m ????Γ?=? A p p RT M A p p kT m t m ?-?=?-??=21m 21π2π2d d

2. 5. 3 处于低温下的真空容器器壁可吸附气体分子,这叫做“低温泵”,它是提高真空度的一

种简便方法。考虑一半径为 m 1.0的球形容器,器壁上有一面积为 2cm 1的区域被冷却到液氮温度

( 77 K ),其余部分及整个容器均保持 300 K 。初始时刻容器中的水蒸气压强为 Pa 33.1,设每个水分子碰到这一小区域上均能被吸附或被凝结在上面,试问要使容器的压强减小为

Pa 1033.14-?,需多少时间 ?

〖解〗: 设 t 时刻分子数密度为 )(t n ,则 t d 时间内碰在 A ? 面积上的分子数为

t A v V t n t n d 4)()(d ?-

=

利用 p = nkT 公式, 它可以化为 t A V v t t n t p t p d 4d )(d )()(d ?-==

经过积分, 可以得到 )π2ex p()4ex p()(00t M

RT V A p t A V v p t p ???-=??-=Pa

33.1Pa 1033.1)π2exp()(40-?=??-=t M RT V A p t p s 60.2π210

ln 4=?=RT M A V t

2. 5. 5 若使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rm s v 等于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的逃逸速率,各需多高的温度? 若使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rm s v 等于月球表面上的逃逸速率,各需多高的温度? 已经知道月球的半径为地

球半径的0.27倍,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0.165倍。

〖分析〗: 在离地球中心距离为 R 的高层大气中,必有某些气体分子的速率大于从该处脱离地球引力而逃逸的最小速率 v min ( 它称为逃逸速率 ), 这些分子向上运动时, 只要不和其它分子碰撞, 就可以逃逸出大气层。其逃逸速率满足

2//E min,2

E mv R m GM = 在忽略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的情况下, 可以用地球表面的数据替代, 则E

E E E E min,2/2g R R GM v == (1)

其中 E g 是地球重力加速度,M E 是地球质量, E R 是地球半径。 同样,在月球表面上也有逃逸速率

M m in,v 。和(1)式类似, 有如下表达式

M

M M M M min,2/2g R R GM v == (2)

其中下标M 表示月球的各物理量。 〖答〗: 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rm s v 分别等于地球表面上的逃逸速率时的氢气和氧气的温度分别为

K 100.14E H,?=T , K 106.15E O,?=T .

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rm s v 分别等于它们在月球表面上的逃逸速率时的氢气和氧气温度分别为

K 106.42M H,?=T , K 104.73M O,?=T

2.6.1 试证若认为地球的大气是等温的, 则把所有大气分子压缩为一层环绕地球表面的、压强为一个大气压的均匀气体球壳,这层球壳厚度就是大气标高。

〖分析〗: 在离地高为 z ~z z d + 的范围内的球壳体积为

z z R z V d )(π4)(d 2E +≈ (1)

[ 说明:这是因为地球大气标高只有 8 km, 它比地球半径 RE 要小得多, 所以那一层球壳相对于地球来讲相当于一层“纸”。而“纸”的体积就等于球面面积再乘以“纸”的高度。]

当然, 我们也可以如下更清楚地求出: ]d d )(3d )(3[π34])()d [(π3

4)(d 32E 2E 3E 3E z z R z z R z R z R z z z V +?++?+=+-++=

忽略dz 的二次方和三次方项, 同样有

z R z z V d )(π4)(d 2E +≈

〖解〗: 若设在海平面处的气体分子数密度 为n (0) , 在球壳体积d V ( z ) 范围内的分子数

)/ex p()0(d )(π4)()(d )(d m 2E RT gz M n z R z z n z V z N -??+=?=

z RT gz M R zR z n N d )/ex p()2(π4)0(m 2E E 20-?++=?

∞ 令 H g M RT =m / 称为大气标高, 设在海平面处的气体分子数密度为)0(n ,所有大气的总分子

数为N ,则: z H z z R z H z z n N E d )/ex p(2d )/ex p()[0(π4020-+-=??

∞∞

z H

z R d )]exp(02

E -+?∞]1)(221[π4)0(2E 2E 2E R mg kT R mg kT R mg kT n ?+?+??= (2) 现在来估计 E /mgR kT 的数量级。设地球大气为平均温度 T = 273 K 的等温大气,而且kg 1067.129,km 104.6276E -??=?=m R 100124.0104.68.91067.1292731038.162723E <<=???????=--mgR kT (3)

利用(3)式可以看到,(2)式的方括号中的第二项比第一项小3个数量级, 第三项又比第二项小3个数量级。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其中的第二项和第三项。 显然,用近似方法进行计算要简便得多。 这时

H R n mg kT R n N ??==2E 2E π4)0()(π4)0( 其中 H 为大气标高。由此看来,把地球的所有大气分子压缩为一层环绕地球表面的、压强为一个大气压的均匀气体球壳,这层球壳厚度就是大气标高。

中兴通讯02-04财务分析word精品文档13页

中兴通讯公司财务分析 一、基本指标对比分析 (一)、总资产 近年来国内通信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兴通讯公司紧抓市场脉搏,充分发挥产品多元化的优势,依靠以市场为导向的差异化策略,稳固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总资产稳步增长,尤其在2004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二)净资产 中兴公司深入贯彻国际化战略,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积极研发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企业净资产稳步增长。 图2 (三)主营业务收入 由于中兴的多元化战略,使其生产规模、市场规模都在国内居于领先的地位。2002年市场环境严峻,公司制定了积极的市场策略,保证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国际电信行业在2003年呈现总体复苏的势头,公司抓住机遇,业务发展迅速。2004年在2003年的基础上,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主营业务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 图3 (四)净利润 净利润的发展趋势与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保持一致。 图4

二、财务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中兴公司2003年的流动比率低于2002年,主要原因是短期借款和存货的增加,应付账款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且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长幅度一致。2003年中兴公司的生产规模和业务进一步扩大,预支了费用用于产品研发,存货增加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相应增加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所致。 图5 2.速动比率 当存货本身存在销售以及压价的风险时,速动资产可立即用于偿还债务。2003年的存货有较大的增长,导致该年的速动比率出现下降的趋势。2004年有所回升是由于其应收账款的增加。 图6 3.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中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稳定,位于60%左右,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 图7 (二)营运能力分析 1.存货周转率 存货的流动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具有

完整word版,二年级班级质量分析

三年级班级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们班班上参加考试23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个别同学相对不仔细。 语文学科检测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78.62%。 数学学科检测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86.96%。 二、成绩分析: 1、语文学科:我班同学对字词的掌握相对薄弱。个别同学不能做到活活学活用。如:贺叶等。另外在写话方面还存在差异的陈发发,闫一鸣等。书写方面写字不认真的有:闫一鸣黄璞等。 2、数学学科:整个试卷比较科学合理,兼顾了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能较好地测验出学生的水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基础知识方面出题全面,计算方面各个类型都兼顾到。应用题出的相对比较灵活。但有部分孩子对应用题的理解存在差距,如:贺叶等。 3、成绩对比:与其他班级相比,说明班级总体存在差生人数较多,班级学生集体能力较强,优秀率相对小,说明优秀的人数少一些。数学成绩合格率相差不大,优秀率相差不大,说明孩子在思维方面没有有很大的差距。 三、原因分析: 1.学生在学习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弱,个别孩子也出现写字不够严谨的现象。能正确阅读理解短文,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个别孩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书写方面差距较大,原因是孩子习惯在田字格中书写和学习态度需要进一步关注。 2.三维目标实施方面:知识目标方面,大部分学生掌握比较牢固,识字、写字比较扎实,但阅读方面欠缺。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平时课上反复强调过的,但仍有部分学生未予以重视。究其原因,是强化

不够到位,没有落实到个体。 3、教师在平日课堂教学中,运用多样灵活的形式进行教学,认真培养学习习惯。 四、整改措施: 1、继续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拼音教学中的标调规则去点规则和写字教学中形近字、同音字以及反义词等教学重点、难点要采取灵活形式重点训练。例如:对于贺叶加强对字词的指导理解和练习。 2、加强课堂阅读和口语表达,让学生在朗读训练的同时做到自然积累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和字词摘抄等 3、提高约的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特别是“特需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加大口语表达的力度,使学生准确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利用分享十分钟和课堂上的课文延展表达的训练。 2014-5-20

多元统计分析模拟考题及答案.docx

一、判断题 ( 对 ) 1 X ( X 1 , X 2 ,L , X p ) 的协差阵一定是对称的半正定阵 ( 对 ( ) 2 标准化随机向量的协差阵与原变量的相关系数阵相同。 对) 3 典型相关分析是识别并量化两组变量间的关系,将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 的研究转化为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另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 ( 对 )4 多维标度法是以空间分布的形式在低维空间中再现研究对象间关系的数据 分析方法。 ( 错)5 X (X 1 , X 2 , , X p ) ~ N p ( , ) , X , S 分别是样本均值和样本离 差阵,则 X , S 分别是 , 的无偏估计。 n ( 对) 6 X ( X 1 , X 2 , , X p ) ~ N p ( , ) , X 作为样本均值 的估计,是 无偏的、有效的、一致的。 ( 错) 7 因子载荷经正交旋转后,各变量的共性方差和各因子的贡献都发生了变化 ( 对) 8 因子载荷阵 A ( ij ) ij 表示第 i 个变量在第 j 个公因子上 a 中的 a 的相对重要性。 ( 对 )9 判别分析中, 若两个总体的协差阵相等, 则 Fisher 判别与距离判别等价。 (对) 10 距离判别法要求两总体分布的协差阵相等, Fisher 判别法对总体的分布无特 定的要求。 二、填空题 1、多元统计中常用的统计量有:样本均值向量、样本协差阵、样本离差阵、 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2、 设 是总体 的协方差阵, 的特征根 ( 1, , ) 与相应的单 X ( X 1,L , X m ) i i L m 位 正 交 化 特 征 向 量 i ( a i1, a i 2 ,L ,a im ) , 则 第 一 主 成 分 的 表 达 式 是 y 1 a 11 X 1 a 12 X 2 L a 1m X m ,方差为 1 。 3 设 是总体 X ( X 1, X 2 , X 3, X 4 ) 的协方差阵, 的特征根和标准正交特征向量分别 为: 1 2.920 U 1' (0.1485, 0.5735, 0.5577, 0.5814) 2 1.024 U 2' (0.9544, 0.0984,0.2695,0.0824) 3 0.049 U 3' (0.2516,0.7733, 0.5589, 0.1624) 4 0.007 U 4' ( 0.0612,0.2519,0.5513, 0.7930) ,则其第二个主成分的表达式是

财务分析复习题版本

单项选择题: Ch1 1、财务分析开始于(B) P2 A.投资者 B.银行家 C.财务分析师 D.企业经理 2、财务分析的对象是(C)P8 A.财务报表 B.财务报告 C.财务活动 D.财务效率 3、企业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是关心企业的(A)P9 A.盈利能力 B.营运能力 C.偿债能力 D.增长能力 4、从企业债权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的最直接目的是看(C) P9 A.盈利能力 B.营运能力 C.偿债能力 D.增长能力 5、业绩评价属于(D)范畴P17 A.会计分析 B.财务分析 C.财务分析运用 D.综合分析 6、企业资产经营的效率主要反映企业的(C) P10 A.盈利能力 B.偿债能力 C.营运能力 D.增长能力 8、在各项财务分析标准中,可比性较高的是(B)P24 A.经验标准 B.历史标准 C.行业标准 D.预算标准 9、为了评价判断企业所处的地位和水平,在分析时通常采用的标准是(C)P25 A.经验标准 B.历史标准 C.行业标准 D.预算标准 10、在各项财务分析标准中,考虑因素最全面的标准是(D)P25 A.经验标准 B.历史标准 C.行业标准 D.预算标准 11、可提供企业变现能力信息的会计报表是(C)P31 A.现金流量表 B.所有者权益明细表 C.资产负债表 D.利润分配表 动现金流入量 C.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 D.分配活动现金流入量 12、存货的增加将使(B)P40 A.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 B.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少 C.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 D.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少 18、进行会计分析的第一步是(C)P49 A.分析会计政策变化 B.分析会计估计变化 C.阅读会计报告 D.修正会计报表信息 19、应用水平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时关键应注意分析资料的(D)P54 A.全面性 B.系统性 C.可靠性 D.可比性 20、利用共同比资产负债表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属于(B)P55 A.水平分析 B.垂直分析 C.趋势分析 D.比率分析 21、酸性试验比率又称为(B)P59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存货周转率 D.利息保障倍数 22、下列指标中属于利润表比率的有(B)P59 A.资本收益率 B.利息保障倍数 C.净资产利润率 D.资本收益率 23、对于连环替代法中各因素的替代顺序,传统的排列方法是(D)P64 A.主要因素在前,次要因素在后 B.影响大的因素在前,影响小的因素在后 C.不能明确责任的在前,可以明确责任的在后 D.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 24、杜邦分析法是(B)P66 A.基本因素分析的方法 B.财务综合分析的方法 C.财务综合评价的方法 D.财务预测分析的方法

高考一模质量分析会上_的讲话

高考一模质量分析会上的讲话 一、本次考试体现出四大特点: 1、与学情摸底考试、xx省适应性考试相比进步幅度较大。 2、与往年高三年级相比,潜力生多。 3、文理科相比,文科成绩突出。 4、与往年相比,普通班进入种子选手和潜力生的人数多。 二、下一步教学的三项要求: 1、扎扎实实搞好三轮复习。 (1)最对本学期教学的三次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评估,看哪些问题是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以便提高三轮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制定好三轮模拟训练的计划。从训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间、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 (3)抓住四项重点。一是对已经做过的典型题型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随时关注近期各种高考模拟试题中的新题型,连同答案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必要时进行针对性讲评;三是对照近三年

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推测高考方向,审视我们的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四是收集高考真题中的客观试题分类进行强化,以达到回归基础的目的。 (4)加强对学生后期复习的指导工作。比如查阅错题本、反思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记忆相关知识等。 2、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1)两类问题必讲。一类是教师认为的重点知识和典型题型;一类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2)试卷讲评的基本原则:即讲答案,注重规范;讲问题,注重纠错;讲知识,注重强化落实;讲思路,注重培养能力。 (3)两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类问题的讲评方法:着重放在考了什么、怎么考的以及如何做答的三个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或进行必要的变式训练,以达到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种方法。首先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工程热力学 第四版思考题答案(完整版)(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 思考题 完整版 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否。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物质并不“拥有”热量。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⒊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⒋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 答:可能会的。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 b 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力,而不是随便任何其它意义上的“大气压力”,或被视为不变的“环境大气压力”。 ⒌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温度计对温度的测量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原理之上。它利用了“温度是相互热平衡的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同一热力性质”,这一性质就是“温度”的概念。 ⒍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由选定的任意一种测温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采用任意一种温度标定规则所得到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制作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性质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的基准点外,在其它温度上,不同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可能会给出不同测定值(尽管差值可能是微小的),因而任何一种经验温标都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这便是经验温标的根本缺点。 )( )( b v b b e b P P P P P P P P P P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典型相关分析Word版

第九章 典型相关分析 9.1 什么是典型相关分析?简述其基本思想。 答: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用于揭示两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典型相关分析的目的是识别并量化两组变量之间的联系。将两组变量相关关系的分析转化为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另一组变量线性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 基本思想: (1)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即: 若设(1) (1)(1) (1)12(,, ,)p X X X =X 、(2)(2)(2) (2) 12(,, ,)q X X X =X 是两组相互关联的随机变量, 分别在两组变量中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综合变量Ui 、Vi ,使是原变量的线性组合。 在(1)(1)(1)(2)()()1D D ''==a X b X 的条件下,使得(1)(1)(1)(2)(,)ρ''a X b X 达到最大。(2)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 (3)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此。 9.2 什么是典型变量?它具有哪些性质? 答:在典型相关分析中,在一定条件下选取系列线性组合以反映两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这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被称为典型变量。具体来说, ()(1)()(1) ()(1) ()(1)1122i i i i i P P U a X a X a X '=++ +a X ()(2)()(2) ()(2) ()(2)1122i i i i i q q V b X b X b X '=+++b X 在(1)(1)(1)(2)()()1D D ''==a X b X 的条件下,使得(1)(1)(1)(2)(,)ρ''a X b X 达到最大,则称 (1)(1)'a X 、(1)(2)'b X 是(1)X 、(2)X 的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 典型变量性质: 典型相关量化了两组变量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两组变量的相关程度。 1. ()1,()1 (1,2,,)k k D U D V k r === (,)0,(,)0()i j i j Cov U U Cov V V i j ==≠ 2. 0(,1,2,,) (,)0 ()0() i i j i j i r Cov U V i j j r λ≠==?? =≠??>? 9.3 试分析一组变量的典型变量与其主成分的联系与区别。 答:一组变量的典型变量和其主成分都是经过线性变换计算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得出的。主成分分析只涉及一组变量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典型相关则扩展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之中 ()(1)()(1)()(1)()(1) 1122i i i i i P P U a X a X a X '=+++a X ()(2)()(2)()(2)()(2)1122i i i i i q q V b X b X b X '=+++b X (1)(1)(1)(1)1 2 (,,,)p X X X =X 、(2)(2)(2)(2)1 2 (,,,)q X X X =X

(完整word版)六年级质量分析会语文教师发言稿

六年级语文阶段检测质量分析 上周校区对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语文试卷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重点突出,试卷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题型和评价形式多样灵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次测试,共有455名学生参加,平均分是85.54分,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28分,优秀人数296人,优秀率达65% ,及格人数448人,及格率达98%。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1.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够端正、不够规范,句末标点符号不写,有些同学书写潦草,涂改的地方比较多,甚至还有学生用蓝色墨水笔书写,用修正液修改,整体看上去不整洁。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看拼音写词语、画出正确的读音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些题目上可以看出来。 3.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上。这次十个选择题难度不怎么大,错得最多的是第一个和第十个,原因是学生积累少、语感差,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4.非连续文本这一大题失分非常严重,好多同学看不懂图意,答题时瞎蒙,没有把握性,为海报设计副标题好多同学漏做了。 5. 课外阅读仍然是学生测试的难点,这次测试的短文是《最动听的声音》,失分也比较多。有许多学生没有读懂原文的意思,阅读肤浅,停留于文字表面,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不能感悟人物品质。答题时“蜻蜓点水”,不能抓住重点来回答,因而失分厉害。 7.作文是《爱在细微处》,有许多同学不能正确把握习作的要求,事例不够新颖,语句不够通顺,没有真情实感。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文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_第四版_沈维道_童钧耕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_第四版_沈维道_童钧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p b+p g (p> p b), p= p b -p v (p< p b)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Array当地大气压p b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p b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热力学第零定律 The 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 enables us to measure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measure temperature of body A, we compare body C — a thermometer — with body A and 4题图 temperature scales (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separately. When they are in thermal equilibrium, they have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n we can know the temperature of body A with temperature scale marked on thermometer.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 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 9题图

大题财务分析word版

第八大题财务分析 一、考试要点 (1)财务分析评价内容(一是盈利能力。投资回收期、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二是清偿(偿债)能力。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三是财务生存能力);(2)评价指标类型(一是时间性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二是价值性指标。净现值和净年值。三是比率性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率)。 二、涉及科目 本大题主要涉及:财务分析方法《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三、考试难点 (1)回收固定资产余值;(2)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3)增值税;(4)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直线折旧法);(5)调整所得税;(6)现金流量表;(7)固定资产原值;(8)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分摊;(9)经营成本;(10)总成本费用;(11)增值税。 四、典型题目 第一题 [背景资料] 某公司计划新上一个项目。该项目需要一个原材料库,该公司原有的一个闲置仓库正好可以满足项目的需要,其固定资产净值100万元。同时该仓库正被他人租用,而且在项目运营期间一直可以租出,平均年租金估计6万元。在进行该项目的财务分析时,应该如何处理该仓库的费用?为什么? 【解答】 (1)沉没成本。该仓库是过去投资建设的,原有价值属于沉没成本,其固定资产净值100万元不应计为增量费用。但如果项目不使用这个仓库,公司可以每年得到固定的租金收入。 (2)机会成本。项目使用了这个仓库,导致公司损失了每年的租金收入。因此该租金收入就是项目使用该仓库的机会成本,应计作无项目时的收入,也可以直接表示为增量的费用。 【参考文献】:费用和效益的估算,详见《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第九章,P291~313。 第二题 [背景资料] 某公司将投资一个新项目,需要初始投资2500万元,用于设备和厂房建设,并在5年寿命期期末剩余残值500万元(市场价值为500万元)。该项目第一年产生营业收入1150万元,经营成本320万元。这些营业收入和成本在今后4年内预计每年递增5%。该公司的所得税率为33%,资本成本为12%。 【问题】 试分别按照直线折旧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并分别分析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及评价指标的影响。 【答案】 1.采用直线折旧法的现金流量及评价指标 (1)计算折旧额。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2500-500)/5=400(万元) 本案例涉及折旧方法,详见《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P297~299。 (2)设计现金流量表。 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 / 1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学生第一次做这种综合试卷,在时间上的把握和中考题型解题技巧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造成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对学生的中考题型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也是成绩低的主要原因。(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审题不清,马虎失分现象较多。考虑不全面,缺乏分类思想,造成丢解漏解比较普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3、学生计算能力较弱,因计算失分现象非常严重 4、绝大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推理能力差,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几何证明题(24、2 5、26等)失分严重。 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第28题没有得满分的 (二)采取措施 1.重视基础训练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解析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 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4题图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 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10.分析汽车动力系统(图1-21)与外界的质能交换情况。吸入空气,排出烟气,输出动力(机械能)以克服阻力,发动机水箱还要大量散热。不考虑燃烧时,燃料燃烧是热源,燃气工质吸热;系统包括燃烧时,油料发生减少。 11.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系统能否恢复原来状态? 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原来状态,它将导致外界发生变化。包括系统和外界的整个大系统不能恢复原来 状态。 12.图1-22中容器为刚性绝热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一部分 抽成真空,中间是隔板, (1)突然抽去隔板,气体(系统)是否作功? p 1 9题图

2018年财务分析报告-推荐word版 (8页)

2018年财务分析报告-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 一、行业分析:中国家电业早已进入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在中国家电业 遭遇群体市场寒流的今天,仍发现有一个“家族”正在崛起,它以时尚、个性、高雅、方便、实用等为特点深深赢得了千万家庭的青睐,在赢得市场的同时, 也扯起了利润与成长的细分行业大旗——它就是小家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至今日,中国小家电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 市场”.与传统家电产品不同,小家电在中国的销售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小家电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提升,小家电平均利润率高,为 企业带来的收益也高。未来小家电在中国的利润率和增长率均将提升至30%左右。 二、公司基本经营情况分析:公司各业务单元继续深入贯彻价值经营策略,强调进攻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变革与创新意识,加快推进营销组织变革,着 力提升研发能力,坚持产品创新,严格质量控制,打造差异化精品,实现了彩电、手机、白电等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白电业务把握市场趋势,以节能 为主线,以时尚外观、差异化保鲜技术和高性价比打造精品阵容,同时积极拓 展康佳白电的销售渠道,提高渠道覆盖率,实现白电业务的稳步发展。为了争 夺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内、外资彩电品牌大都采取降价等措施,平板电视的 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平板电视的毛利率较201X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第二部分 (一)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来看,该公司总资产本期增加2,898,

(word完整版)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班级基本情况: 十班共有学生57人。优生太少,带头作用不足,差生太多,影响班级成绩。提高优生和转化差生的教育是十班今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一)本次考试学生呈分化态势,优生和差生问题突出 1、优生较少。本次考试600分以上的只有7人,没有上700分的, 最高分分,居年级第名。 2、中等生具有优势。本次考试 - 分人,成绩与优生相比落差太大,中等生这一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差生过多,与中等生分化更严重,本次考试分以下的人,最低分分,有的科目考了十几分,甚者几分,基础太差。 (二)学生成绩下降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暴露出优生和差生形式严峻。出现这样的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这次期中考试,班里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偏科,特别是班里前几名的学生存在薄弱学科,严重影响了整体考试成绩。 2、班级学习氛围和学生间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不强。优生的带头作用不足,学生学习失去了目标,没有劲头。个别同学沉迷于QQ聊天,QQ空间写作,玩游戏,分散了太多精力。 3、班级管理上有漏洞,给有些不学无术的学生造成可趁之机,进而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 4、学生基础差,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措施: 1、开好班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让学生认真总结这次考试得失,吸取经验教训,端正学习态度。配合各任课教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2、抓两头,促中间。配合各任课教师狠抓学生的学习,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竞争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3、均衡薄弱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各科健康发展。给薄弱学科安排更多的学习时间。 4、建立'以优带差'、'一对一'帮扶制度,充分利用本班优生学生资源,带动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 5、班级中出现的玩游戏,手机上网聊天的现象,是分散学生精力,导致学习下滑的大敌。及时联系家长,从源头上杜绝手机上网。 经过这次中期考试,十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待遇于今后的班级教学和管理中不断的完善。 十班总体来看偏向理科,文科一塌糊涂。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标准答案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p g (p > p b), p = p b -p v (p < p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热力学第零定律 Th e zerot h l aw of the rmodyn amics ena ble s u s to m ea sure temp erature . In ord er to m easure temperatur e of bo dy A, w e compare body C — a thermometer — with body A a nd tempe ratu re scal es (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separately. W hen th ey are in th er mal e quili brium, t hey have the sa me tempera ture . Then we can know th e temp erat ure of b od y A wit h te mperat ur e scal e m ark ed on t hermometer.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p 2=p g 2+p 1 p b p g 2 p g 1 p 1=p g 1+p b 4题图

(word完整版)2017年秋八年级道法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好)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旺茂二中:张群芳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共20小题,满分60分。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由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这两大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道法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八年级有4个班,我授课的班级为1602、1603、1604班,全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情况如下: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计34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试题讲解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 2、其次,第二部分为材料分析题,共两18-20题共计26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很多学生做得比较好,说明我校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比较认真复习、背诵知识点,对题目的理解能力等基本功有所提高。虽说如此,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许多考生存在错字、字迹模糊不清、语言表达不通顺等现象。(2)部分考生理解题意能力不强。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部分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坚持讲练结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坚持两头抓原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抓好优等生,又要抓好后进生。优等生的多少体现了我们的教学能力,后进生的进步,体现了我们的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习题提示及答案01章习题提示与答案

习题提示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1 试确定表压力为0.1 kPa 时U 形管压力计中的液柱高度差。(1)液体为水,其密度为1 000 kg/m 3;(2)液体为酒精,其密度为789 kg/m 3。 提示:表压力数值等于U 形管压力计显示的液柱高度的底截面处液体单位面积上的力,g h p ρ?=e 。 答案:(1) mm 10.19=?水h (2) mm 12.92=?酒精h 。 1-2 测量锅炉烟道中真空度时常用斜管压力计。如图1-17所示,若=30°,液柱长度l =200 mm ,且压力计中所用液体为煤油,其密度为800 kg/m 3 ,试求烟道中烟气的真空度为多少mmH 2O(4 ℃)。 提示:参照习题1-1的提示。真空度正比于液柱的“高度”。 答案:() C 4O mmH 802v =p 。 1-3 在某高山实验室中,温度为20 ℃,重力加速度为976 cm/s 2,设某U 形管压力计中汞柱高度差为30 cm ,试求实际压差为多少mmHg(0 ℃)。 提示:描述压差的“汞柱高度”是规定状态温度t =0℃及重力加速度g =980.665cm/s 2下的汞柱高度。 答案:Δp =297.5 mmHg(0℃)。 1-4 某水塔高30 m ,该高度处大气压力为0.098 6 MPa ,若水的密度为1 000 kg/m 3 ,求地面上水管中水的压力为多少MPa 。 提示:地面处水管中水的压力为水塔上部大气压力和水塔中水的压力之和。 答案:Mpa 8 0.392=p 。 1-5 设地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均相同,且空气为理想气体,试求空气压力随离地高度变化的关系。又若地面大气压力为0.1 MPa ,温度为20 ℃,求30 m 高处大气压力为多少MPa 。 提示: h g p p ρ-=0 → T R h g p p g d d - =,0p 为地面压力。 答案:MPa 65099.0=p 。 1-6 某烟囱高30 m ,其中烟气的平均密度为0.735 kg/m 3。若地面大气压力为0.1 MPa ,温度为20 ℃,现假设空气密度在烟囱高度范围内为常数,试求烟囱底部的真空度。 提示:烟囱底部真空度为该处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烟囱顶部处的内部烟气压力与该处外部空气压力相等。不同高度处流体的压差为ρΔhg 。 图1-17 斜管压力计工作示意图

典型相关分析及其应用实例

摘要 典型相关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互线性依赖关系.它借助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思想,用少数几对综合变量来反映两组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质.目前它已经在众多领域的相关分析和预测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描述了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思想,定义了总体典型相关变量及典型 相关系数,并简要概述了它们的求解思路,然后深入对样本典型相关分析的几种算法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根据典型相关分析的推理,归纳总结了它的一些重要性质并给出了证明,接着推导了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最后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两个层面论证了典型相关分析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样本典型相关,性质,实际应用 ABSTRACT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studying topic of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hich stud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sets of variables. It can work to reveal the mutual line dependence relation availably between two sets of variables. With the help of the thought abou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 can use a few comprehensive variables to reflect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ts of variables. Nowadays It has already been used widely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ed analysis. This text describes the statistical thought of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firstly, and then defines the total canonical correlation variable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um u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