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试题 (4)

教育技术试题 (4)

教育技术试题 (4)
教育技术试题 (4)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

试卷

(试卷科目:小学语文)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

第1题 (单选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这体现的教学策略是( )。 (2.5分)

A.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策略

B.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C.习作强化学习策略

D.寓教于乐学习策略

第2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2.5分) A.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

B.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

C.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

D.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

第3题 (单选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 )。(2.5分)

A.智力方面的支持

B.技术方面的支持

C.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

D.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

第4题 (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说法是( )。 (2.5分)

A.创设学习情境

B.支持师生交流

C.代替教师的角色

D.展示教学内容

第5题 (单选题)分析学习者特征属于教育技术的( )方面的范畴。

(2.5分)

A.开发

B.利用

C.管理

D.设计

第6题 (单选题)当前,人们常将教育技术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它是以( )作为基础。 (2.5分)

A.电化教育

B.视听教育

C.信息技术

D.电影教育

第7题 (单选题)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2.5分)

A.它是一种绝对评价

B.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C.它是一种相对评价

D.它是总结性评价

第8题 (单选题)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教学策略有( )。 (2.5分)

A.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B.课堂测验、课堂讨论、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C.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D.课堂讲授、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B.《大学》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共20分) 1.现代教育技术是___________群体中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________________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探求提高___________的技术手段和_____________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2.19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该书中最早使用了____________术语。 3.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电视节目提供给我们的是_______________。 4.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________,不仅能能呈现视觉资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可以用于___________,于是产生了早期的_______________。 5.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设施、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工具几部分。6.___________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受培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7.从满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需求出发,建立的满足试点工作任务要求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8.探究性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因此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9.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理论依据。 10.学生在宿舍通过网上点播教师课堂授课的视频进行学习,这是一种_________的教学组织形式。 11.虽然信息素养在不同层次的人们身上体现的侧重面不一样,但概括起来,它主要有五大特征:_______________、筛选信息的果断性、________________、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_________________。 12.微格教学设施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13.协作式学习模式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___________,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______________。 14.ThinkQuest的核心是要求_______________,团队有3~6名成员,为其他学生创建一个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关键,一定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可以涉及与___________有关的学科知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 16.新型教学模式从特征上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___________和

教育技术学重要考试试题

教育技术考试题 1 (单选题,答案C)关于教育技术的以下说法中,你最赞同的是()。 A .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B .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媒体 C .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教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D .教育技术只能用在学校教育中 2 (单选题,答案B)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A .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 B .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 C .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必定高 D .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3 (单选题,答案A)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你不赞同的说法是()。 A .代替教师的角色 B .展示教学内容 C .创设学习情境 D .支持师生交流 4 (单选题,答案D)分析学习者特征属于教育技术的()方面的范畴。 A .开发 B .利用 C .管理 D .设计 5 (单选题,答案C)根据您对教育技术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下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 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 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C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 D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 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6 (单选题,答案D)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 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 .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7 (单选题,答案C)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以下列哪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的()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教育 8 (单选题,答案D)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始于下列 选项内容的是()。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9 (单选题,答案A)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对教育技术基本内涵表述错误的是()。 A.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10 (单选题,答案A)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非常重要,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设计教材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学习资源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非语言符号 ___两大类。 4.___模象直观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精神心理条件____、__审美条件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教学理论 ___、___学习理论__及传播 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程序性 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光圈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50/8(或6.25)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磁头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

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演示型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电磁转换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编写教学程序(课件)___ 和___选择课件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磁迹跟踪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优化教学效果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教学系统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输入设备___和_输出设备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行为主义联结学派____、__认知学派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教学目标的平衡___。 二、判断题: 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对)2.在上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将自己与该课程相关的软件装在计算机

教育理论考试试卷(A卷)

4、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D )来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9、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把学生当做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A )原则。 A、学生主体 B、因材施教 C、集体教育 D、民主公正 10、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2、“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3、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 A )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5、“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的特征。 A、差异性 B、连续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7、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 C )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9、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 ) A、反思能力 B、思考能力 C、自学能力 D、教学能力 20、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 D ) 第 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教育技术学试题及答案 - (07)

01、下面的(D)是地理课程知识的特点。 A、过去性 B、具体性 C、多样性 D、时空跨度大 02、Powerpoint所提供的(B)功能,可对幻灯片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可使对幻灯片由顺序放映的线性结构,变为人为控制放映顺序的超文本结构。 A、自定义动画 B、动作设置 C、预设动画 D、自定义放映 03、在教学目标表述中,“发展态度和观念”的要求属于情感领域的(A)层次。 A、形成价值观念 B、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C、反应 D、价值体系个性化。 04、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D)三个层面。 A、知识素养、信息素养、计算机技能 B、文化素养、文化意识、信息技能 C、文化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机技能 D、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 05、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网络的简单应用方面建议学生应学会(B)。 A、各种网络搜索技巧、使用电子邮件 B、用浏览器收集材料、使用电子邮件 C、各种网络搜索技巧、电子论坛使用方法 D、用浏览器收集材料、网页制作 06、在教师的隐喻中,由蜡烛变为火箭的隐喻是(C)变化的表现。 A、中心?边缘 B、成批生产?个性凸现 C、奉献?双赢 D、传递者?促进者 07、我国“校校通”工程的目标之一是:(A)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A、2010 B、2015 C、2008 D、2005 08、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A)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师生互动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模式

2017年教育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教育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教师是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等教学因素的最终过滤者、决策者。(对) 2、信息技术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错) 3、新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错) 4、课外作业不是班级授课制的一部分。(错) 5、在ScienceWord中,当设置“追踪”动画图形后,图形在动画过程中,将留下轨迹痕迹。(对) 6、执教数学图形的名称、概念等方面的陈述性教学内容,一般不需要运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错) 7、六年级上册《认识圆的周长》一课教学目标:能用滚动、绕绳等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属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对) 8、探究学习的核心是提出假设、获取数据、验证假设。(错) 9、教学前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是分析“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么学”的依据。(错) 10、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量表应针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特点(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来展开。(对) 11、建构主义理论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对) 12、定量评价则是对评价材料作“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来。(对) 13、教师在利用PPT呈现教学信息时,切忌内容繁多,避免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发生。(对) 14、信息技术环境下,情境-探究教学模式首先要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创设探究学习情境。(对) 15、系统提供多种方式输入公式,其中:不用记忆、使用便捷的“快捷键”方式。(错) 16、数学教学在前端分析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重要。(对) 17、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研究“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学习环境。(错) 18、数学课上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错) 19、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错) 20、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在一定条件是相互转化的,其中教学难点与知识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有关。(对) 21、语音教室也可以用来上数学课。(错) 22、在多媒体教师里上数学课,数学教师不需要板书(错) 23、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合作,第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对)

现代教育技术_练习题库及答案(熟悉课本知识点)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 1945---1955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A.19世纪末B,1922年 C.20世纪20年代D.1936年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戴尔B.斯金纳 C. 克劳德D.加涅 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教学资源B.学习者 C。系统设计思想D.教学实践 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 C.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20世纪70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 A.80年B.70年 C.60年D.50年 10.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 )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 A.1972 B.1973 C.1977 D.1994 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A.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 B.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论述、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题 1.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l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2.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二.论述题 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1.【解题思路】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2.【解题思路】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现代教育技术学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学试题 及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C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 A “回 收站” B “剪贴板” C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CPU 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C CPU 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我的电脑” D “我的文档” 和( C ) B CUP 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D CPU 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 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 )普通视图 B )大纲视图 C )web 视图 D )幻灯片浏览视图 6. A. 7. A. 8. A 、 9. A. 6.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D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7.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 -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B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 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8.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 "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C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9. CAI 的课件是属于(A ) A.CBE 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 10. "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D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 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1. 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 A ) A 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 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2. 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D ) A 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C 年龄特征 D 信息加工分析 13. 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4. 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15. 下述关于教学设计的提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A 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 理论 B 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 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 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16. 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B ) A. 在一堂课中使用了不止一种媒体 B. 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的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过程优化 C. 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情景展示的课堂教学 D. 必须是视听结合才行 17.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D ) 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 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 C. 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质是相同的 D. 从某种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B )大纲视图 C )web 视图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 上的安全标准 (C ) S-HTT P B. SSL C. HTML D. SEL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 自我复制B.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引起用户注意 在E-Mail 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 弹”的是:( 一种炸弹 B 、一种病素 C 、一种软件名 INTERNET 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模拟信号编码 B.二进制编码 C.音频信号编码 D.视频信号编号 D 、 D.减缓CPU 运行速度 B ) 一个邮件 A )。 学习目标 B )。 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C ) ,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B) A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B . 1918—1942 C. 二战时期 D.1945---1955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C)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D )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C) A .19 世纪末 B . 1922 年 C .20 世纪20 年代 D .1936 年 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B)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D .加涅 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B )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 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C )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 B .20 世纪60 年代早期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D )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 .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 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 .20 世纪70 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A) A .80 年 B .70 年 C .60 年 D .50 年 10 .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教育技术基本定义的错误表述是(A ) A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B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C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D .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11 .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A ) A .1972 B .1973 C .1977 D .1994 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A ) A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 B .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2018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9)

2018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与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2.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3.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4.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害了小陈的()权利。 A.受教育 B.发展

C.生存 D.知情 5.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7.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材料 C.教育手段 D.教学媒介 8.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9.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10.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11.一名5岁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A.83 B.100 C.120 D.1l0 1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13.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教育方针

教育技术考试试题22

1、以下学习目标,表述不规范的是() A、通过探索治理酸雨的措施,理解酸雨的形成以及治理酸雨的基本原理 B、通过学习酸雨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C、通过参与探究酸雨形成原因的活动,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D、能说出我国酸雨类型和酸雨区分布 2、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设计步骤() A、需求分析素材的收集与管理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B、需求分析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素材的收集与管理 C、需求分析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素材的收集与管理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D、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需求分析素材的收集与管理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3、下列属于教育技术中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是() A、教学媒体 B、学习环境 C、教学设计 D、教学资源 4、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编译系统和应用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D、程序、相应的数据和文档 5、在教育传播活动中,起着“把关人”作用的是( ) A、传播者 B、受信者 C、环境 D、媒体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 ) A、校园环境 B、教室环境 C、校风 D、教师 7、程序教学的主要的心理学依据是( ) A、系统论 B、“经验之塔”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教育传播学 8、“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最优化即是( ) A、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努力,有所进步 B、所有条件下的最佳 C、教师在给定条件下努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D、理想化 9、教学目标的表述应( ) A、明确而不含糊 B、具体而不笼统 C、可操作且可测量 D、三者综合 10、学习评价的目的是( ) A、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价值性判断 B、对教师的教学进度作出价值性判断 C、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作出价值性判断 D、对教材的适应情况作出价值性判断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学评价就是教学测量 B、教学评价与教学测量是完全不同的 C、教学评价是教学测量的一种方法 D、教学测量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但不唯一 12、关于教学模式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淘汰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技术的介入变革了教学模式 D、要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13、以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发挥网络的作用 14、王老师要对某单元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你认为她第一步该做什么( ) A、单元实施方案设计 B、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 C、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D、信息资源查找与分析

教育技术测试题(网络培训的所有试题)

教育技术测试题 模块2前测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 系统方法 b 直观方法 c 科学抽象方法 d 理想化方法 2. 下面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 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b 教育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c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 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d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3. 对于教育技术相关术语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教育信息化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 程 b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它们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 实质是一样的 c 教育技术术语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和理念的变化,“信息化教育”名称的流行表明教 育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 教育技术就是媒体技术 二教学设计过程 1. “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最优化即是( ) a 全部使用最优的技术进行教学 b 所有条件的最佳 c 给定条件下努力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d 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努力,有所进步 2. 下面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b 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与学活动,实现教与学活动 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 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3. 下面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教学情境、学习资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b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应用 c 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运用信息技术,结合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d 信息化教学设计遵循一般教学设计的模式,包含教学设计的相关要素 三演示文稿的制作 1. 可以使用()下拉菜单中的“背景”命令改变幻灯片的背景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教育理论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教育技术学试题及答案 - (01)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___________群体中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________________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探求提高___________的技术手段和_____________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2.19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该书中最早使用了____________术语。 3.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电视节目提供给我们的是_______________。 4.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________,不仅能能呈现视觉资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可以用于___________,于是产生了早期的_______________。 5.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设施、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工具几部分。 6.___________是微格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受培训者训练教学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 7.从满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需求出发,建立的满足试点工作任务要求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8.探究性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因此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9.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理论依据。 10.学生在宿舍通过网上点播教师课堂授课的视频进行学习,这是一种_________的教学组织形式。 11.虽然信息素养在不同层次的人们身上体现的侧重面不一样,但概括起来,它主要有五大特征:_______________、筛选信息的果断性、________________、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_________________。 12.微格教学设施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 13.协作式学习模式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___________,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_______________以及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______________。 14.ThinkQuest的核心是要求_______________,团队有3~6名成员,为其他学生创建一个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关键,一定要体现专题的特点,可以涉及与___________有关的学科知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 16.新型教学模式从特征上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从以__________为中心走向以_________为中心,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 17.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出现了网络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交互性、____________、实时性和___________。 18.最早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教学媒体是__________。 19.教育技术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是信息化学习的关键,它使学习从依赖的教科书扩展到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电子读物、各种类型的网上资源、网上教程等。 21.网络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____________。系统软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各类工具软件构成,是网络硬件的__________________。 22.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来自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_____________等。现实依据是____________、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教师本人的素质和教学能力、________________等。 23.文字的资料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