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应玉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应玉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写日记》教案

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二小应玉玲

教学要求:

1、

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

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

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

重点难道:能根据今天的课堂的内容写一则日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蚯蚓日记》这本书封面,说说这个戴红帽子的小蚯蚓有何独特本领?引出课题《写日记》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二、

通过班级绘本,指导日记写什么

1、

了解什么是日记(PPT)

2、

了解日记主要人物是自己

3、

出示班级自制绘本(一)

从这篇绘本中指导孩子写清人、什么事、故事时间,并相机

板书。

4、

出示班级绘本(二)

说说这篇比上篇多写了什么?重点写什么?引导学生同一时间可以选择不同事写,体现日记的内容广泛。

区别两篇日记的不同之处,引导孩子认识人物情感的重要性。三、

了解日记要求

1、

通过班级小绘本和教材上的日记,让孩子发现日记的正确格式。

|2、

学习文中的日记,说说这则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

通过孩子照片,引导写好日记内容

1、

出示照片(一)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再听照片主人说说照片哈哈大笑的原因。相机板书:看到、听到、想到

2、

出示照片(二)

主人公介绍照片笑的原因,其余孩子试着把自己听到、看到的整理成一段话。

3、

出示照片(三)

猜猜照片孩子为何如此惊讶,主人公说原因,孩子把自己的猜测和主人公的介绍再次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引导孩子这也是一篇小日记。

五、

小结:日记改写些什么

六、

了解日记该注意什么、日记的分类以及写日记的好处

七、

再次通过小蚯蚓,引导孩子把这节课看到、听到、想到、学到

的东西整理成一篇日记。

||||

《写日记》教案

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二小

应玉玲

教学要求:

1、

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2、

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

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

重点难道:能根据今天的课堂的内容写一则日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蚯蚓日记》这本书封面,说说这个戴红帽子的小蚯蚓有何独特本领?引出课题《写日记》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

通过班级绘本,指导日记写什么

1、

了解什么是日记(PPT)

2、

了解日记主要人物是自己

3、

出示班级自制绘本(一)

从这篇绘本中指导孩子写清人、什么事、故事时间,并相机板书。

4、

出示班级绘本(二)

说说这篇比上篇多写了什么?重点写什么?引导学生同一时间可以选择不同事写,体现日记的内容广泛。

区别两篇日记的不同之处,引导孩子认识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三、

了解日记要求

1、

通过班级小绘本和教材上的日记,让孩子发现日记的正确格式。

|2、

学习文中的日记,说说这则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

通过孩子照片,引导写好日记内容

1、

出示照片(一)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再听照片主人说说照片哈哈大笑的原因。相机板书:看到、听到、想到

2、

出示照片(二)

主人公介绍照片笑的原因,其余孩子试着把自己听到、看到的整理成一段话。

3、

出示照片(三)

猜猜照片孩子为何如此惊讶,主人公说原因,孩子把自己的猜测和主人公的介绍再次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引导孩子这

也是一篇小日记。

五、

小结:日记改写些什么

六、

了解日记该注意什么、日记的分类以及写日记的好处

七、

再次通过小蚯蚓,引导孩子把这节课看到、听到、想到、学到

的东西整理成一篇日记。

||||

部编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应玉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写日记》教案 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二小应玉玲 教学要求:

1、 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 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 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 重点难道:能根据今天的课堂的内容写一则日记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蚯蚓日记》这本书封面,说说这个戴红帽子的小蚯蚓有何独特本领?引出课题《写日记》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二、 通过班级绘本,指导日记写什么 1、 了解什么是日记(PPT) 2、 了解日记主要人物是自己 3、 出示班级自制绘本(一) 从这篇绘本中指导孩子写清人、什么事、故事时间,并相机

板书。 4、 出示班级绘本(二) 说说这篇比上篇多写了什么?重点写什么?引导学生同一时间可以选择不同事写,体现日记的内容广泛。 区别两篇日记的不同之处,引导孩子认识人物情感的重要性。三、 了解日记要求 1、 通过班级小绘本和教材上的日记,让孩子发现日记的正确格式。 |2、 学习文中的日记,说说这则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 通过孩子照片,引导写好日记内容 1、 出示照片(一) 引导学生观察照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再听照片主人说说照片哈哈大笑的原因。相机板书:看到、听到、想到 2、 出示照片(二)

主人公介绍照片笑的原因,其余孩子试着把自己听到、看到的整理成一段话。 3、 出示照片(三) 猜猜照片孩子为何如此惊讶,主人公说原因,孩子把自己的猜测和主人公的介绍再次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引导孩子这也是一篇小日记。 五、 小结:日记改写些什么 六、 了解日记该注意什么、日记的分类以及写日记的好处 七、 再次通过小蚯蚓,引导孩子把这节课看到、听到、想到、学到 的东西整理成一篇日记。 ||||

(完整)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几”,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荣德基 课件页 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师生交流: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打一 动物)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尝试着揭示谜底。 (2)小组代表发言,并说说理由,课件出示图片及谜底:蟋蟀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两只蟋蟀中的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你们想知道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图片) (1)(2) (4)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新能源汽车课件教案模板(共4篇)

新能源汽车课件教案模板〔共4篇〕 第1篇:汽车钳工课件——汽车钳工划线教学教案划线 划线技能知识目标: 1、明确划线在钳工加工中的作用; 2、正确使用常用平面划线工具; 3、掌握一般的划线方法和正确地在线条上打样冲眼; 4、划线操作应到达线条清晰、粗细均匀,尺寸误差不大于±0.3mm。 第一节划线概述 一、划线简介 划线是根据图样的尺寸要求,用划线工具在毛坯或半成品上划出待加工部位的轮廊线〔或称加工界限〕或作为基准的点、线的一种操作方法。划线的精度一般为0.25~0.5mm。 1.毛坯或半成品为什么要进行划线呢? 〔1〕所划的轮廊线即为毛坯或半成品的加工界限和依据,所划的基准点或线是工件安装时的标记或校正线。 〔2〕在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中,用划线来检查毛坯或半成品的形状和尺寸,合理地分配各加工外表的余量,及早发现不合格品,防止造成后续加工工时的浪费。 〔3〕在板料上划线下料,可做到正确排料,使材料合理作用。 2.划线是一项复杂、细致的重要工作,如果将划线划错,就会造成加工工件的报废。所以划线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对划线的要求是:尺寸准确、位置正确、线条清晰、冲眼大小均匀。划线操作时的考前须知: 〔1〕看懂图样,了解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2〕工件夹持或支承要稳妥,以防滑倒或移动; 〔3〕在一次支承中应将要划出的平行线全部划全,以免再次支承补划,造成误差;〔4〕正确使用划线工具,划出的线条要准确、清晰;〔5〕划线完成后,要反复核对尺寸,才能进行机械加工。 二、划线工具

直接划线工具一般有划针、划规、划卡、划针盘和样冲等。 〔1〕划针是在工件外表划线用的工具,常用的划针用工具钢或弹簧钢制成〔有的划针在其尖端部位焊有硬质合金〕,通常分直划针和弯头划针,直径φ3~6mm。使用方法如图2--1〔c〕所示。 图2--1划针及其使用图2--2划规 〔2〕划规是划圆或弧线、等分线段及量取尺寸等用的工具。通常分普通划规(a,b) 欢送投稿 稿酬从优 和弹簧划规(c),它的用法与制图的圆规相似。如图2--2。 〔3〕划卡或称单脚划规,主要用于确定轴和孔的中心位置。划卡及其使用如图2—3。 图 2--3划卡及其使用 图2--4划线盘 4〕划线盘主要用于立体划线和校正工件的位置。它由底座、立杆、划针和锁紧装置等组成。如图2—4。 〔5〕样冲用于在工件划线点上打出样冲眼,以备所划线模糊后仍能找到原划线的位置;在划圆和钻孔前了应在其中心打样冲眼,以便定心。样冲及其使用见图2—5所示。 欢送投稿 稿酬从优 图 2--5样冲及其使用 第二节划线前的准备与划线基准的选择 一、划线前的准备工作 〔1〕工件准备包括工件的清理、检查和外表涂色; 〔2〕工具准备按工件图样的要求,选择所需工具,并检查和校验工具。 欢送投稿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意积累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理简单落实到书面。

学习目标 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学习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课时分配 5.守株待兔…………………………………………………………………………… 1~2课时 6.陶罐和铁罐………………………………………………………………………… 2~3课时 7.鹿角和鹿腿…………………………………………………………………………… 2~3课时 8*.池子与河流…………………………………………………………………………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 教法与学法 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使道理更深入人心。 2.通过课本剧和小练笔的形式,深入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守株待兔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教 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能够运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运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运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小学生数学教辅书籍; 3.黑板、彩色粉笔、橡皮、小白板、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分数的例子来导入本节课 的知识,通过询问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分数的应用,例如:我们在吃蛋糕时,一块蛋糕被分成了四份,我 们只吃了其中的一份。

–还有,在运动会上,小明的爸爸带来了一个西瓜,小明将西瓜分成了十二份,每个同学都吃到了半 份。 2.通过简单的口算让学生快速计算出一些常见分数的值,如 $\\frac{1}{2}$、$\\frac{1}{4}$、 $\\frac{1}{3}$ 等。 3.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的简单应用。 4.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二、学习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1.教师向学生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分母相等或分母不等情况下的情形。 2.通过例题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 3.理解分数的相等与约分,并进行实际应用。 三、分数的简单应用 1.教师通过例题引出分数的应用,如“一个坚果盘里有3颗坚果,其中$\\frac{1}{3}$是腰果,求腰果的颗数”。 2.提供生活中实际应用题并进行讲解,如“一共有$\\frac{3}{4}$KG 的西红柿,要分给4个人,每个人该分多少”。 3.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应用题,如“苹果树上有 $\\frac{5}{6}$ 箱苹果,小明摘下$\\frac{1}{2}$ 箱,剩下几箱苹果”。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局部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盘秤 学生准备盐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淘气和小鸟分别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体重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小结:淘气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探究新知 1.认识秤,学会读数的方法。 (1)了解学生知道的秤。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例如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课件出示各种秤) 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比方学生可能通过看图,看电视,逛市场见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等。 (2)了解读数的方法。 出示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 ,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