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格式

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格式

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调研报告_调

研报告格式

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央和我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了政策性财政补贴的投入力度。根据高检院统计,目前仅中央财政补贴就多达x余项。但从我省检察机关办案的情况来看,一些政策性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成为少数人员或单位的“唐僧肉”,补贴领域腐败问题极其突出,套骗补贴行为严重,而且存在一定蔓延态势。这不但造成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巨额损失,带来经济和社会隐患,而且影响了我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实效,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打严防,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一、我省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x年至x年,我省共查办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x件x人,立案人数占同期全省渎职犯罪立案总人数的X.X%。通过办案,发现这一领域存在以下问题:(一)强农惠民补贴资金领域渎职和套骗行为猖獗,对民生民利财政补贴政策的功能和实效产生消极影响。多年来,我省全面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于政

策性倾斜,强农惠民财政补贴在我省数量较大,但套骗现象也特别突

出。检察机关先后在脱贫攻坚项目补贴、农机具补贴、柴油补贴、种粮补贴、高效设施渔业补贴、万村千乡工程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补贴、奶牛养殖场标准化补贴等二十余个与民生民利休戚相关的财政补贴项目中发现严重的套骗和渎职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强农惠民政策的实效。如为减轻农民负担,国家于x年规定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价格的X%补贴。我省每年该项财政补贴资金大约X.X亿元。但一些农机部门和个人通过伪造合同等方式大肆套取补贴款。检察机关近三年查办渎职犯罪就涉及农机补贴被套骗x余万元。X县联农食用菌有限公司与X县农机局工作人员朱某某串通一起,通过签订购置农机的虚假合同,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款x万余元。X市检察院对某乡镇x个扶脱贫攻坚项目调查后发现全系虚假申报,共涉及扶贫资金达x余万元,其中x余万元被镇政府截留。副镇长胡某某,为个人仕途,不惜将扶贫项目作为“礼品”赠送给县财政局局长弟弟,造成x余万元扶贫款被挥霍一空。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对农民种粮给予补贴,但一些农村集体组织却通过虚报种地亩数的方式套取专项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请客送礼等。x年,徐州检察机关随机抽取x 个村的粮食补贴名细,均发现渎职犯罪,涉及被骗套粮食补贴资金x 余万元。为降低柴油价格上涨对渔民的影响,中央和我省财政于x年起依法对从事近海捕捞、内陆捕捞及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或渔业企业实施专项补贴。但负责补贴申报和发放的监管人员却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通过向渔民收购船证,假冒渔民等方式套骗补贴款。淮安、X、盐城等地区通过办案就发现被套骗资金x余万元。如灌云县海洋与渔业局

渔政渔监站副站长周某某,在负责柴油补贴时,收受贿赂,违规为“假船”办理柴油补贴手续,造成国家补贴款损失x余万元。

(二)渎职犯罪和套骗资金行为高发多发、专项资金流失严重,留下严重社会隐患。我省近三年查办的渎职犯罪行为造成财政补贴损失高达X.X亿余元,人均渎职行为造成被套骗资金达x万元,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X年检察机关发现被套骗资金X余万元,X发现被套骗资金X 余万元,X年发现被套骗资金达X余万元。我省政策补贴领域渎职犯罪行为不仅造成大量财政补贴资金被骗,有的还留下严重社会隐患。如为了防止病害猪产品流入市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国家设立“生猪无害化处理”专项补贴资金,每年财政补贴数亿元。但实际执行中,我省部分负责生猪无害化处理和补贴资金监管的部

门,置党和政府政策的目的和群众利益于不顾,擅自与屠宰企业达成X%至X%比例返还费后,公然指示或帮助屠宰企业以伪造材料的方式骗取补贴。我省检察机关仅在扬州、淮安、徐州、X等地区发现被套被骗生猪无害化补贴资金就高达X余万元。一些屠宰企业在病害猪没有无害化处理的情况下拿到补贴,又非法将有毒有害的生猪废弃物出售给他人用于炼制“地沟油”,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渎职和套骗补贴行为具有一定普遍性,利益链条明显。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弄虚作假行为之所以畅通无阻与国家工作人员和不法分子上下互通、内外勾结,结成不正当利益链条是分不开的。在我省x 至x年查办的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中,涉嫌滥用职权罪的有x 人,占X.X%,存在不同程度的受贿情节的有x人,占x.x%(负责财政补

贴的监管人员,有的对套骗行为纵容默许、放任自流;有的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沆瀣一气;

有的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等。如原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党委委员、原苏州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凌某某在负责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等x个补贴项目时,收受贿赂x余万元,纵容默许他人在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通过伪造申报材料,以他人建设项目冒充自建项目等方式,套取补贴资金x余万元。镇江某地环保局在审核上报及拨付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过程中,公然以单位名义索取贿赂,共受贿x余万元, 目前涉及专项引导资金x余万元。x年x月,省院反渎局根据苏州市查办的x个案例,到省财政厅抽取了全省高效渔业补贴目录(仅为高效设施农业补贴的一小部分)提供给全省排查,仅x个月,全省就发现渎职犯罪x余人,涉及被套骗资金高达x余万元。

(四)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领域问题也较为严重,有一

定犯罪黑数。“十一五”以来,我省坚持“高调优调强取向”政策,制定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产业优化政策,取得巨大成效。但实践中,利用我省经济政策,套取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补贴、太湖流域污染治理专项补贴、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补贴、关闭小企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如海安县顺成化纤有限公司和海安县顺发合成纤维有限公司通过海安县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科原副科长张某某,套骗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x万元。苏州市兴稼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金某某通过行贿和虚报工程量的方式,

套骗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中央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等项目补贴资金

x余万元。我省经济领域渎职犯罪虽然尚未发现系统性、行业性犯罪,但从外省查办情况,以及我省检察机关初步调查掌握的线索来看,存在很大的犯罪黑数,情况不容乐观。

二、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发生的原因我省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利益驱动的影响。政策性财政补贴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个别领导干部对财政补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小集体和个人利益,轻视、忽视、甚至无视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功能。有的将财政补贴视为“小金库”的主要来源;

有的认为“反正是上面的钱,不拿白不拿”;

有的将套骗财政补贴行为视为减轻地方财政负担的手段;

有的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虚假政绩而故意纵容套骗财政补贴行为等。这是我省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高发多发、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财政补贴资金项目、内容和程序设置不够科学。有的政策

补贴的设置脱离实际需要,造成一些地方或部门急功近利,为追求任务完成额度而任意降低贴补门槛,不正当占用补贴指标;

有的补贴模式和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为不法分子张冠李戴,弄虚作假提供便利。

(三)对信息公开工作重视不够,形式化严重。信息公开是财政

补贴接受外界监督的重要一环,应当遵守依法、全程、全面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一些财政补贴的监管部门存在重项目申报信息公开轻

补贴成效信息的公开,重资金下发信息公开轻资金用途信息公开,重内网公开轻多媒体信息公开,重形式内容公开轻实质内容公开等情况,造成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到位,信息公开形式化严重。有的对“关系户”提前公开,有的不公开,有的搞“半公开”,有的搞群众“看不懂”的公开等,为他人套骗专项资金提供便利。

(四)监督者与实施一体化,权利过于集中。一些地方在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中,负责补贴项目资金的审报、初核、验收、日常检查监督等工作常为同一人负责,造成“运动员”和“裁判员”为一体的权力架构,致使监督工作虚化,诱发渎职犯罪。

(五)监管工作不规范,执法随意性较大。有的搞先批后审的“戴帽子”项目,有的以书面审查、形式审查代替现场审查、实质审核;有的以内部验收、书面验收或抽查验收代替专家验收、现场检验、全

面验收;在资金拨付中搞跨级拨付、不通过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或不进单位财务而直接使用。对补贴资金下发后的用途、成效很少有成效性监管措施,形成补贴资金下发后监管“放羊化”现象。

(六)部门各自为政,监督合力不足。财政补贴资金的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专业性强,目前各监督部门缺乏有效的协作运行机制,相互之间信息互通不够,协作配合不够,没有形成监督合

力。

(七)对渎职犯罪危害性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或部门领

导对渎职犯罪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警惕和重视,预防措施不到位,难以有效避免同类渎职侵权犯罪行为的重复发生。

三、惩治和预防政策性补贴领域渎职犯罪的建议渎职犯罪高发多发是当前政策性财政补贴领域的突出问题。当前需进一步提高对渎职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力度,严肃查办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内外勾结的渎职犯罪和骗补犯罪;同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进一步提高财政补贴发放和监管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进一步提咼认识,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补贴管理模式。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加强对补贴制度的研究,建立健全补贴立法,将财政补贴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从目前来看,需要解决好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和不平衡问题。一是促进树立科学的政绩

观。需要加强对政策性财政补贴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增加补贴实效在考评中的作用,不能单纯以完成指标数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鼓励探索建立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财政补贴运用模式,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增加财政补贴的透明度等。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优化机制,提高监管的力度。要将财政补贴资金用途和实效的监管与资金下发前的监管置于同等重要地位。

一是引入外部监督和制衡机制,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最终使用情况要定期抄报同级纪检、审计和检察机关,增加外部监督力度,克服信息壁垒和杜绝内外“两本账”的情况。二是建立项目初审、上报、验收、资

金使用监管等环节由不同部门、不同领导负责的制度,定期进行轮岗,切实防止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形成不正当利益群体。三是加强上级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省、市级财政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和审计、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应立足本职职能,每年选择几个领域对财政补贴的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四是加强省、市级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验收等方面实质审查的职责,防止层层形式审查而导致“人人管、人人都不管”的情况。五是尝试建立独立的专家审核和验收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评估,提高财政补贴的实效。要深入基层,对政策性财政补贴的用途、成效等进行调研,对其必要性进行科学评估。要优化财政补贴的种类、程序和标准,成效不明显或已无实际价值的补贴要坚决取消,发放程序、对象、标准不科学的要及时整改。对发现有渎职犯罪的财政补贴,要督促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四)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全程、全面公开财政补贴信息。要充分保障群众的信息知情权,增加政策补贴的群众知情度、知情面和可监督性。各地财政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要每年公布财政补贴的发放明细,自觉接受监督。要注重基础信息的采集,通过定期核查、检查等制度,确保收集的信息完整、真实、准确。如粮食直补、

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的补贴依据要每年核对,不能以多年前的田亩数来发放补贴。每年要公开财政补贴资金的最终用途和实效,切实改变重申报轻实效的倾向,如对扶贫补贴等要核对被扶贫人数和投资的真实性。要保障公平合理的信息公开的期限和信息内容的稳定性,确

保申报人无论何时获得信息都能公平的参与竞争。要注重多渠道公开补贴信息。要通过政府信息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方式对财政补贴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公示,使人民群众普遍熟悉。

(五)进一步完善惩戒制度,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犯罪力度。要建立健全对套骗企业、个人和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相关业务专家的惩戒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也要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财政补贴资金的资格。要充分利用企业信用制度,对存在重大行贿记录、套骗贴补行为等违法的单位,禁止申报政策性补贴。要加大对财政补贴领域渎职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工作,积极支持检察机关查办渎职犯罪。对阻碍办案的,按照规定给予党政纪处理。要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预防工作,将预防渎职犯罪贯穿专项补贴资金申请、发放全过程等。

乡镇财政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调研报告 一、我县乡镇财政职能基本状况 目前,我县各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工作大致相同,主要是承担乡镇一般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的征管,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与信息化管理,执行财政监督,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协助税收征管等。 做好财政收支预算,保障党委政府工作正常运转。编制财政预算,保障乡镇政府运转是乡镇财政所的基本职能。我县乡镇财政所根据上级财政“要健全乡镇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力求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收支预算,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努力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严格按照财政预算制度和编制程序按时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预算方案通过后,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做好涉农补贴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乡镇财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主要劳动力,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多办、畜牧站、农机站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

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最后通过“一卡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经过核实后,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财务监督,健全乡村理财机制。各乡镇财政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财务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按月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镇直各部门使用的房屋认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记建档,对购买的车辆、空调和办公用品的购买日期、品牌、金额、使用年限分别一一登记造册,制定台帐,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防止资产流失。联合镇“双代管”办公室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限定报刊费,禁止招待费,以

2019年人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的调研报告

人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预算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将《预算法》的修改列入了近期立法的重要内容,各级地方人大也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使人大的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一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各级人大代表对加强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2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二是审查监督的重点更加突出。各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已从过去对一般预算收支的审查监督向财政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基本建设预算等的审查监督延伸,突出了审查监督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 三是审查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人大为了加大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力度,建立了预算审查专门机构,充实了专业人员,通过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各项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的审议,督促政

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报告进行表决等措施,真正使审查监督工作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二、财政预算审查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查时间不够充分,使审查工作难以从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按照《预算法》和《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规定,中央预算应在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一个半月前提交,地方预算应在地方代表大会举行一个月前提交。在实际操作中,这个规定的时间往往保证不了,特别是地方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初审,往往只能是在开会前的一周内,政府财政部门才拿出预算草案。因为地方财政预算草案在送审前一般要向政府、党委分别做汇报后才能与人大见面。在短短的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人大专门委员会要想对一个涉及到多部门多单位的财政预算弄清楚,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是很难的。 (二)审查内容处于抽象化,难以具体化和细化。各级人大在专门委员会初审和大会审议财政预算时,一般是以总预算方案为主要内容,更多了解和审查的是财政预算的大类,而对具体到部门、到细化了的具体项目,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和基础数据不全的影响,使审查和审议者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和审议。 (三)审批方式简单,带来财政预算约束力不够。中国预算制度本身给预算的约束力留下了一个软肋,那就是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之前,本级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而言是人大批准财政预算过于简单,而且,批复只对政府一家,下达到具体

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在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对有关乡镇财政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中发现,各乡镇都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督,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努力推动了镇域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调研情况 1、乡镇基本情况 竹行镇基本概况:全镇镇域平方公里,总人口31318人,XX年实现社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2元,增长%。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8120万元,完成农业增加值4226万元,同比增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新增个体工商户961户,新增注册资

本4558万元,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436户。XX年,全镇财政收入亿元。其中:增值税完成8087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030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364万元,营业税完成138万元。当年可用财力万元。 小海镇基本概况: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XX年年末财政供养人口163人。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5900万元,农业增加值3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6元。预算内财政收入8650万元,预算内财政支出2682万元,预算内可用财力1658万元;预算外收入13万元,预算外支出13万元,预算内外年终赤字万元。 新开镇基本概况:新开镇是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镇,全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外来人口6027人。截止6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支出1760万元,同比增长%。 2、财政体制方面 竹行镇所属开发区对乡镇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基数、增收分成"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小海镇从XX年3月区划调整以来,XX年区对镇财政的体制进行了改革,XX年教育体制上移,教育直接由区财政直接管理。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定义: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就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它的典型形式就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如果增加税收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 2 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与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 3 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4 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与增加的一种政策社会总需求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就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与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减少政府购买 2、免税、退税与降低税率 3、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4、扩大政府购买 E、增加

政府转移支付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在于: 1.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与减少税收,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与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斥资4万亿投资以拉动内需等重大举措。2009年,我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就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就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与居民税负约5000亿元。三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就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与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与民生支出分别达到7161、4亿元与7284、63亿元。五就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 2.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缩减政府开支、压缩投资规模等手段,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高位运行,物价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国家通过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与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调整

2021年财政对农资补贴增减调查报告

财政对农资补贴增减调查报告 经 ___同意,近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财政对农资补贴增减调查报告。日前,记者就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农资涨价影响农民收益 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为什么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答: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补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补贴规模不会减少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答: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了“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2020关于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调研报告范文[Word稿]

2020关于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 调研报告范文Research Report Objective Basis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因此,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确分析调研结果,明确给出调研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以下调研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为了解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我们采取书面调查、典型分析、分片座谈的方式,对我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改革按区域设置一乡一所,人员每所1—3人,实行当地政府与县级财政部门双重管理,每乡镇都有办公住房。实施“划分税种,核定基数,全额解缴,超收分成,自求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乡镇财政运行管理总体上是好的。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划分了乡镇财政收入范围。烟叶特产税按政府文件实行超任务奖,农村税费改革缺口由县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二)界定了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范围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公用经费、公费医疗支出、民政优抚支出、抢险救灾支出、支农支出及生产经济建设等支出。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1 -

(三)保证了乡镇机构正常运转。我县财政供给人员达18000多人,属全省最多的县,近几年实行省直管以来,人员工资已经能保证按时发放。 (四)消化了部分乡镇赤字。我县是一个以烤烟产业为主的税种单一县,近几年,煤碳产业发展迅速,有矿乡镇收入增长快,超收奖励政策提高了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赤字得到很大的消化。 (五)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乡镇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自身结余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招商引资,加大了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所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双重管理的机制使得有的财政所人员上推下滑、长期不干实事,有的则以乡镇的中心工作为主,缺少业务能力,形成两个极端。当然,管理制度也需完善。 (二)现行管理体制致使乡镇财力悬殊。由于交通、乡镇区位环境及经济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乡镇之间财力悬殊较大。 (三)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结余差距过大。 (四)现行管理体制不利有效化解乡镇债务。由于乡镇财政管理不够规范,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乡镇未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保障正常运转、消赤减债,甚至不顾财力状况大兴土木、购买小汽车等。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2 -

财政情况的调研报告

财政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财政概况 财政收支情况 我县财政现状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规模小、可用财力有限、总体上处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吃饭财政”状态,且可用财力的大部分为上级补助收入。 1、近年财政收支情况 收支情况。2019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942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29万元。具体到征管部门,国税完成41562万元,地税完成27619万元,财政完成10247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2019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178950万元,主要构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29万元,上年结余43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财政部转贷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900万元。财政总支出1784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6888万元,上解支出72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40万元。净结余497万元。可用财力情况。2019年用于平衡的总收入为178950万元,其中完成财政总收入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3962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5990万元,我县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存度达到76%。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1378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6791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44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

区转移支付6086万元、调资转移支付4460万元。剔除专项转移支付60305万元,一般转移支付中有专门用途的49593万元,实际形成财力的上级补助收入26092万元。 土地出让收入情况。自2019年开始,我县土地出让收入与以前年度相比有较大的增长,2019年、2019年、2019年、2019年分别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0304万元、5432万元、9310万元、42490万元,剔除空转及政府性奖励支出,近四年实际构成财力的土地出让收入分别为13555万元、5432万元、2114万元、20439万元。土地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由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多、投入大,土地出让收入如同杯水车薪,远远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2、**年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公共财政收支预算:预算安排财政总收入91368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上级补助收入54544万元;上年结余497万元;调入资金23992万元,县级预计可用财力122831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122831万元,其中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99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33万元。 基金收支预算: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777万元,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827万元,上年结余56万元,当年基金预算财力456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5652万元,预计当年结余8万元。**年公共财政预算留有缺口23992万元,为确保收支平衡,从基金预算土地出让收入调出资金弥补。由于我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拆迁及

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

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①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既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一种长期的政策选择,那就必然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预作准备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或找到替代当前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

的因素和条件。就是说,要逐步改变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来 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 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我以为,从中长期看,这 样的因素或拉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和消费替代。即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 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步减轻经济增 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 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增加财政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开拓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 2、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社会资金是永远流动和相互转化的。 为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除了某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 提供,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以外,民间和企业投资的增加,就能 为政府基于拉动经济增长目的而进行投入的适时退出创造条件。在 这方面,我国是存在很大潜力的。比如,尽快减轻企业沉重的非税 负担,改变有些企业存在的费大于税状况所能产生的企业投资潜力,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同时,只要引导有方、政策得当,激活 我国巨额储蓄存款余额和游资的利用机制,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又比如,充分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经济手段,以 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 产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3、出口需求替代。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不确定的因素 较多,但通过深化我国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改善政策 激励措施,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途径所能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 低估的。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去年在引进外资方面所创 造的成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看了“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人还看了:

2017市农村贫困人口况调研报告

2017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却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情况及存在问题,市政协法制委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民政局、统计局、扶贫办,在王世英副主席的带领下,赴定边、靖边、吴堡、xx县等几个县区,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及政府扶贫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贫困县1个,其中7个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片区,另外定边、靖边被列入省级白于山区片区县。陕西省的扶贫开发标准提高到2500元后,全市有贫困人口88.02万人,经过两年的扶持,截止XX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71.9万人。据调查数据统计,XX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只有69.06亿元,仅占全市总产值的2.5%,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381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2%左右,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村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约占63%,家庭经营性收入约占23%。收入低而不稳,极易返贫,此外,诸如孩子上学、婚嫁,大灾、大病等情况,返贫问题非常突出。 XX年-XX年,全市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45亿元,较上一个五年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3.54亿元增长7倍多。其中、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1.7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36亿元,增长近9倍。XX年以来,启动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移民搬迁共投入省市财政扶贫资金14.2亿元。实施搬迁项目84个,搬迁24881户、101977人。全市共投放扶贫贴息小额到

浅析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浅析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浅析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前言 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政策支柱,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国家在制定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必须从综合角度加以考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目前,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预算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 一、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内涵 所谓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及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而制定的财政措施,是经济政策的主要表现。我国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应确立国家财政目标,使财政政策能够为实现财政目标而创造良好条件。经济是衡量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国民生产总值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提高。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以为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力依据[1]。 二、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现阶段,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预算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对对财政政策加以合理的调整,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且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由此可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

济增长有贡献。 (一)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加以调节,如合理分配收入,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等。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财政政策的作用下,税收是由政府而组织的,可以筹集资金,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将其合理分配应用于社会公共投资方面,不仅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进程,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在税收政策的影响下,可以使私人将经济收入进行储蓄或投资,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市场经济,对推动经济增长有着卓越的贡献[2]。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制定财政支出政策,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财政支出过程中,能够产生结构效应,可以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调节性作用。经济建设、社会文教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据较大比重,而经济建设尤多,二者与GDP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对政府财政支出的需求相对较大,亟需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加以调节。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在社会文教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财务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财务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财务管理状况调研报告 村级集体财务管理是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广大渔(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焦点,能否很好地解决村级集体财务管理问题事关我区渔(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稳定,对于全面推动我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集体财务运行现状 我区现有财务核算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23个,其中:村委会10个,渔(农)业经济合作社213个,具体分布于全区12个乡镇街道。xxxx9年至xxxx年期间,实现财务收入总额29925万元,财务支出总额17828.56万元,收支结余12096.44万元。至xxxx年底,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89561.36万元。分析近三年财务收支及其经济运行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总体收入有所增长,个体收入差异悬殊。近两年总体收入年均增长率为9.7%。按乡镇街道为块状进行区分,近三年收入变化态势呈现三种类型:一类是收入基数低,但增幅明显;二类是收入有所增长,但增幅并不明显;三类是收入表现为负增长。从单个村(社)收入来看,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收入少的年均不足1万元,收入多的近千上百万元。 二是总体支出逐年上升,收不抵支占比较高。近两年总体支出年均增幅为9.8%。除3个乡镇的村(社)支出分别呈现下降和持平态势外,其余9个乡镇街道的村(社)支出均呈现递增态势,支出增幅在7%至44%之间。xxxx9年至xxxx 年,全区有10个乡镇街道的80个村(社)当期收支未能平衡,占比为35.9%,赤字总额2896万元。 三是渔业村积累薄弱,后续发展乏力。除个别渔业村尚能依靠以前年度遗留下来的集体码头、冷库、滩涂等集体资源取得一些收入外,大部分渔业村没有现成可利用的资源和可出租的资产,目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和向上争取补助资金来维持各种支出,客观上不如农业村不同程度有可利用的集体留用农田、林地、河塘等资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历年无经济积累的渔业村更是步履维艰。 四是区位优势加现成的资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部分村(社)利用其地处xxxx城区或毗邻大型企业的区位优势,通过房产出租、实业经营、市场建造等来增加村级经营收入,每年收入近千上百万元,为村(社)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但另有46个村(社)因其地理位置偏避,既无集体经济积累,又无现成可增值利用的资产、资源,年均收入不足10万元,甚至有3个村(社)年均收入不足1万元,使村级集体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二、村级集体财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管理存在疏漏。村级财务委托乡镇街道集中代理核算的推行,有效规范了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强化了财务监督作用。但其资金、资产的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情形下,如其内控机制缺乏、监督力度薄弱,极易引发各种违规甚至违纪行为。突出表现:一是公款私存现象依然存在。个别村集体将集体资金以个人名义持续多次在金融储蓄网点定期存放;有的将集体资金汇入个人户头,转而以村(社)名义在金融机构定期储蓄,为他人揽储;有的擅自将其他企业解入的村民福利款存入个人存折,长期不结报入账。二是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部分村集体对历年遗留的不正常债权债务资金长期作挂账处理,而未加以清理收回或

最新乡镇财政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财政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县乡镇财政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由于***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 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度。

扩张性财政政策

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主要的政策措施①减税。一般说,减税会... . 董辅礽:扩张性财政政策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体制问题对有效需求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3月31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就有效需求的体制障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指出,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扩张性宏观景气政策,也就是说我国在应对通货紧缩问题上已经花了四年时间,付出的代价不算小,但是内需不足还在继续困扰着我们,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之所以尚未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他认为除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产业结构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方面的障碍,而这个障碍仅靠宏观景气政策是无力解决的。以消费需求、主要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例,近几年出现消费需求不足,原因众多,其中有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实施紧缩政策时间过长、未及时放松和调整政策,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大量失业,等等。在货币政策方面,银行实施了消费信贷,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这对有效需求都起了拉动作用,但是有效消费需求还是不足,这是因为其中有体制性的障碍。 一、受体制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开工不足,利润的增长不快甚至出现亏损增长,就业是负增长,下岗失业增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滞后,使得人们的收入增长缓慢,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不佳。由于收入分配体制的原因,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对增加消费需求起了阻碍作用,为数不多的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为数众多的低收入者无力或不敢多消费,作为消费主力群体的中产阶级在我们国家还很少,还在形成中。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最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民人数多,它又成为增加整个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要解决农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就涉及到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和土地经营的家庭承包制度的改革。而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问题。 三、投资需求不足,约束着经济更快增长。投资需求不旺似乎是由于没有多少盈利的项目,似乎是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了,这是假象。这里也存在体制上的原因。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盈利减少或亏损增加,无力增加投资;私营企业想投资,但允许其投资的领域太窄,像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产业又不许其进入,即使允许投资的领域,由于融资渠道阻塞,又无法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都与改革投融资体制,特别是改革银行体制、

2016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

扶贫资金是用于扶贫工作的资金。本文将介绍2016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 2016扶贫资金检查调研报告(1)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办就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9个革命老区项目)。其中:20xx年完成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65个(含2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59个(含5个革命老区项目)。20xx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100户、20xx 年完成任务安居工程60户。 二、项目的立项审批情况 项目的立项按照省、州的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规划,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贫困的村优先扶持的原则;二是先难后易的原则;三是适度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立项采取的方法是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基层的意见,公告、公示初步名单,逐级上报审批。项目的立项审批严格执行立项审批程序,紧紧围绕规划的范围,逐年调整充实完善,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而改变扶贫重点方向,切实地保证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扶贫项目真正惠及广大贫困山区人民群众。 三、项目及资金完成情况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按照六位一体的整村推进思路,坚持群众自主,政府引导,瞄准穷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农业项目及社会事业项资金,加大对重点村的投入力度,做到推进一片脱贫一片。2016-2016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83个(含革命老区项目9个)。项目覆盖12个乡镇183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85万元、州级财政资金41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万元、其它资金(整合资金)万元,社会帮扶17万元,信贷资金万元。2016年以来整村推进项目共完成进村公路硬化23条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3条公里,人蓄饮水工程13件公里,通电工程2件8公里,沟渠14条公里,水窖、水池、水坝1080件228931立方米,墙体排白170户,新建烤棚群1座,坡改梯1660亩、低产田改造6672亩,种植蔬菜、芦笋、优质烟、水稻等14144亩,种植核桃、葡萄、梨、石榴等15346亩,大牲畜养殖19488头,新建沼气池1658口,节能灶184台,新建学校3所982平方米,卫生厕所155间3554平方米,文化活动室337间平方米,硬化活动场地11块平方米,完成科技培训506期60291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行路难、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卫生意识得到提高。 (二)抓好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弥勒县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拓宽新品种引进渠道、鼓励群众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省州扶贫贴息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一两拔千斤的作用。20xx-20xx年共投放信贷扶贫资金亿元,其中:到户贷款亿元,项目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到户贷款615万元,含xx年下转75万元),项目贴息资金6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04万元。贷款资金覆盖12个乡镇129个村委会7096户28394人,涉及种植业7222万元、养殖业5078万元。扶持种植粮食作物万亩、烤烟3万亩、蔬菜13500亩、甘蔗19500亩、林果万亩;扶持养猪示范户240户15900头、养牛示范户140户7000头、养羊14000只、饲养家禽45000只、奶牛养殖600头。到户贷款扶持的贫困农

《西方经济学(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答: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

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

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调研报告2020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解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我们采取书面调查、典型分析、分片座谈的方式,对我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改革按区域设置一乡一所,人员每所1-3人,实行当地政府与县级财政部门双重管理,每乡镇都有办公住房。实施“划分税种,核定基数,全额解缴,超收分成,自求平衡”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乡镇财政运行管理总体上是好的。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划分了乡镇财政收入范围。烟叶特产税按政府文件实行超任务奖,农村税费改革缺口由县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二)界定了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范围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公用经费、公费医疗支出、民政优抚支出、抢险救灾支出、支农支出及生产经济建设等支出。 (三)保证了乡镇机构正常运转。我县财政供给人员达18000多人,属全省最多的县,近几年实行省直管以来,人员工资已经能保证按时发放。 (四)消化了部分乡镇赤字。我县是一个以烤烟产业为主的税种单一县,近几年,煤碳产业发展迅速,有矿乡镇收入增长快,超收奖励政策提高了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赤字得到很大的消化。 二、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政所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双重管理的机制使得有的财政所人员上推下滑、长期不干实事,有的则以乡镇的中心工 作为主,缺少业务能力,形成两个极端。当然,管理制度也需完善。 (二)现行管理体制致使乡镇财力悬殊。由于交通、乡镇区位环境及经济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造成乡镇之间财力悬殊较大。 (三)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结余差距过大。 (四)现行管理体制不利有效化解乡镇债务。由于乡镇财政管理不够规范,财政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乡镇未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 于保障正常运转、消赤减债,甚至不顾财力状况大兴土木、购买小 汽车等。 (五)财政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够到位。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权限主要在乡镇,财政所只能作为乡镇政府的会计出纳,监管上缺乏 激励机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开展有组织的经常性财政、财 务大检查,财经纪律执行力度弱。 三、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建议 (一)合理界定乡镇事权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支出范围。乡镇事权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含离 退休人员)工资(含津补贴)、公用经费、场镇管理运行经费、医 疗经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村(居委)干部补贴、村(居委)办公经费、乡村道路维修费、低保配套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 费等。 (二)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入。 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增值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分 成比例,并把能征收的税种尽量留给乡镇。 二是根据乡镇事权范围每年确定乡镇支出基数。按当年预算超收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县乡分成,乡镇留足刚性支出基数和超收分成的 部分后,余下的上缴县财政;属收不抵支的.乡镇,由县级财政转移 支付定额补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