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片心得

胶片心得

胶片心得
胶片心得

胶片冲洗心得

打开速度,调动光圈,对准焦点,按下快门,图象形成,这是我对单反相机的记忆。而第一次用胶片相机,我对它不同的结构组成所吸引,简单的调动。当你按下快门的同时,一张底片就所形成,神秘的感觉。没有单反的删除回看,修复装饰,只凭借精湛的技术。还记得自己第一拿到那胶片相机,摸着它质感的机身,感受到它源源流长的历史,见证着照片的发展历程。

第一用胶片照照片,打开机盖,把胶卷放进去,开始了我的胶片第一课。第一次傻傻的我还用了自动档还跑去问老师说为什么自动挡都不准确呢。第二次的拍摄明显熟练多了,虽然看不到里边的画面,但是当我换上重重的24105镜头后,有了熟悉的感觉,按照单反的调节模式来,走在校园里,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幅是一个小孩抓着爷爷的衣角,很羞涩的样子,我抓拍了下来,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的生活,小孩子的害羞一面。

当然,除了照相,还有重要的工作是冲洗胶卷。拿着冲洗液,暗袋等冲洗工具,感觉自己好帅气,真的像是一名专业冲洗师。我们按照老师的步骤一步步做,还好没有出错,但是因为用的自动对焦洗出的胶片就有点薄,回到宿舍,我们不甘心,在宿舍里摆满了洗液,开始我们的冲洗工作。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洗出了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很庆幸没有漏光,完整的完成了任务,笨拙的冲洗就这样完成了。

最后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去暗房放照片。还记得第一次去暗房自己放照片,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我很荣幸被做为代表先去学习,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自己开始一步步做,自己琢磨,和同学们相互帮助,第一次最难做的就是弄试调,因为光圈很难把握,也许是胶片还是不够成功,第一次的冲洗就以灰色照片结束,但是在洗后的老师讲解中,我们又明白了许多问题,在接下来给同学的讲解中,我们注意了这些问题,洗出来的就比第一次成功很多。在冲洗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们要自己安下心来,耐心的来做好没一张试调,这样才能为洗好照片做好基础。

胶片课就这样结束了,几节课下来,我觉得最成功之处就是照片一张比一张有了进步。最后洗出来的照片虽然没有彩色照片颜色鲜亮,但是他含有深刻的内涵,所表现的寓意深远。完全的手动,黑白的线条,质感的机身

胶片对比数字

电影、电视与数字影院 电影采用变形或非变形两种方式拍摄和放映35mm胶片。普通银幕和遮幅宽银幕影片在拍摄和放映时使用普通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相同;变形宽银幕影片在拍摄时使用了水平方向2:1压缩的变形镜头,放映时则使用水平方向1:2扩展的变形镜头,因此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与胶片画面的宽高比是不同的。不论变形或非变形方式,胶片上允许记录画面的高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即每幅画面占用4个齿孔的高度大约18mm,在35mm宽度的方向上去掉两边的齿孔和音轨后只有21mm左右可用,因此不同宽高比格式在胶片上的画面宽度都是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画面尺寸高度以及画面之间的空隙部分。表1列出了35mm胶片的几种常用宽高比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格式有三种: 1.普通银幕 (Normal) 1.37:1,其宽高比与标准清晰度电视的1.33:1 (4:3)非常接近。 2.宽银幕 (Widescreen) 1.85:1,也称为遮幅宽银幕,其宽高比与高清晰度电视的1.78: 1 (16:9)非常接近。 3.变形宽银幕 (Cinemascope) 2.35:1 (或2.4:1),制定中的数字影院拟采用类似的比例。 拍摄图像尺寸与焦距、景深的变化 1.85:1的35mm电影胶片与16:9的2/3英寸CCD 成像尺寸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因为35mm胶片的 成像尺寸是2/3英寸CCD的两倍多,所以使用2/3英 寸CCD摄像机时镜头焦距值只有35mm胶片的 1/2.5(参见表2),景深范围也比35mm胶片大了2.5 倍(参见表3)。例如,要想得到与35mm胶片摄影机 24mm焦距镜头F4光圈相同的视角和景深范围,摄 像机镜头的焦距应设置为10mm (24mm的1/2.5),光 圈F 1.7 (F4的2.5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焦距 和景深范围只与成像尺寸有关,因此不论摄像机是标 准清晰度还是高清晰度只要摄像机内使用的CCD尺 寸相同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清晰度 清晰度的表示方法 有两种方式经常用于图像清晰度的描述,一种是像素数量(或线条数),例如,1K清晰度表示1,024个像素;另一种是调制传输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在电视技术中还经常用电视线(TV Line)或带宽(Band Width)来描述水平清晰度,实际上可以把电视线和带宽分别看作像素数量和MTF在电视技术中的专用表述。像素数量表达的是绝对值,它的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无法描述清晰度变化的趋势;MTF表达的是两个变量间的相对关系,可以非常清楚地描述清晰度的变化,缺点是不如前者简明。 35mm胶片的清晰度 35mm胶片的清晰度与复印次数密切相关,由于胶片接触复印时的光散射等原因复印版的清晰度低于原版,一般复印版的清晰度只相当于原版的60-70%。拍摄电影时使用的负片(Negative Film Stock)经显影、定影处理后其水平清晰度可达4K以上,素材负片经剪接后通过光学复印得到的正片称为翻正片或中间正片

初中物理胶片的介绍

胶片的介绍 摄影胶片从色调上来分类,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胶片两大类. 最早发明的摄影术是黑白影像,黑白摄影从1839年的达盖尔银版法开始,到后来的玻璃干版、湿版、铁版发展到现在普遍使用以三醋酸纤维酯作为安全片基的软片,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彩色胶片从1935年柯达公司研究出柯达克罗姆反转片开始, 到后来推出的彩色负片, 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黑白和彩色胶片, 都是在安全片基上涂布一层或多层感光乳剂,感光乳剂是由悬浮在明胶中对光敏感的卤化银组成.卤化银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颗粒, 估计在一个单层平均胶片乳剂中,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可多达400亿卤化银晶体.卤化银晶体有一个特性是在曝光时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成团块,在胶片上形成潜影, 通过显影后, 潜影便转变为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黑白胶片 黑白胶片的感色性主要分为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三种基本类型.全色片对所有可见光的敏感性与人眼对它们的敏感性大致相同,也是普通摄影最常使用的黑白胶片, 在商店里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全色片,全色片一般简称为“PAN”片, 多数胶片包装上均有标示.正色片是对除了红色以外的颜色都敏感的一种胶片, 在全色片发明之前, 正色片曾被广泛应用, 但今天只用于特殊目的.红外片是一种对红外光谱敏感的特殊胶片,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 当薄雾阻碍着可见光时, 它能穿过雾气将远景也拍摄清楚.除了在科学实验和军事目的的应用外, 红外片能产生与全色片截然不同的特殊影像效果. 黑白染料胶片是运用彩色胶片技术制造的黑白胶片,它采用银盐作感光剂, 在冲洗过程中把银去掉留下染料影像.它的独特之处是使用同彩色负片一样的C-41冲洗工艺,冲洗制作可以通过彩扩店来完成.这种胶片的特点是由染料组成的无银底片,颗粒细、宽容度大, 它的标定感光度多是一个可变值, 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目的来调整. 胶片的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照的敏感程度, 也称胶片速度.对光反应比较灵敏的胶片,如感光度为400以上的胶片称快速片.相反,对光反应比较迟钝的胶片,如感光度为50以下的胶片称慢速片.一般比较常用的如感光度为100~200度左右的胶片称中速片.胶片的感光度是由胶片制造商提供的,以前各国没有统一的标示,1980年开始实行国际标准感光度, 它以美国使用的ASA制和德国的DIN制为基础,符号为ISO, 写法是ISO100/21°,前面100是ISO(ASA)值, 后面21是DIN值.一般高速胶片需要的曝光量少, 适合弱光下拍摄或拍摄高速运动物体, 如体育运动等.但高速胶片相对颗粒性比较粗糙,不如低速胶片细腻, 用它放大的照片显得颗粒较粗, 缺乏细节质感.如果要制作放大倍率高, 要求细节丰富,颗粒细腻的照片,便可以选用感光度50或以下的慢速片.低速胶片有时也可以利用慢速快门来表现动感效果.相对于以往, 现在的胶片的颗粒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ISO100~400之间的胶片均有很好的图像品质,几乎可以适用于 各种场合和拍摄条件. 彩色胶片 彩色胶片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即反转片和负片.彩色反转片有时也称为幻灯片,是一种经过反转冲洗后直接得到彩色透明正像的胶片.彩色反转片可以用幻灯机直接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观摩, 也可以在观片灯箱上观赏,既可以直接印放照片,又可以作为原片用来分色制版印刷.彩色反转片色彩真实饱和, 影像的清晰度、明锐度比较高,不足之处是相对于彩色负片, 曝光宽容度比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 成像原理的不同:传统的摄影成像原理,是通过控制光线和快门,决定通过镜头的曝光量,在胶片上的银盐产生化学反应,在底片上产生影像的潜影,然后冲洗和扩印,或者制作成幻灯片。银盐颗粒粗细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而数码技术的成像是通过CCD或CMOS电子元件记录光信号,并通过二进制的数字构成影像,其表述影像质量的指标也从线对数对数主烃成了像素的色彩深度。CCD的像素数就成了决定画质的重要因素。像素数越多,CCD的面积越大,图像质量就越高。数码相机的像素一般都在三四百万像素左右。而传统相机(135相机)的胶片像素就达1200万像素,120相机更可达6500万像素左右。数码相机的精度由二部分组成:像素+色彩深度。所谓色彩深度,就是每一种颜色色别和灰度的细分程度。其数值越大,精度越高,色彩就越丰富,成像质量就越好。 数码摄影的记录方式不同:传统摄影技术的记录方式是传统胶卷相机将所拍摄的图像存储在胶卷上,而数码相机则是将所拍摄的图像以像素的形成存储在数码相机的内存或存储卡中。像素是构成数码图像的最基本元素,它们是数码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数以千计的像素就构成了栩栩如生的数码图像。图像存储介质分三大类:(1),以硬盘、软盘为代表的磁性材料。(2)以内存为代表的储存芯片。(3),以CD-ROM为代表的记录材料。图像的存储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JPG格式,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文件交换格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图片存储格式。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支持这种格式。这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经过压缩的图像,广泛的运用于报纸、杂志等对色彩要求不高的印刷业。(2)、TIF格式,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标记图像文件格式。这种格式是一种无损的压缩格式,其特点是:保存后细节丰富,色彩亮丽不失真人,在做图像处理时可支持多通道记录,适合打印高质量的图像。(3)、BMP 格式,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比特图格式。他可被多种图像处理软件所支持,它拖把点和适用范围与TIF格式差不多,但是它PHOTOSHOP里就支持多通道。 焦距知识的变化:传统135照相机画面对角线为43.3MM,焦距40—85MM均可称为标准镜头,这些镜头的视角约为40—55度。数码相机,由于受光芯片尺寸一般较小,所以镜头焦距值比传统相机短。传统胶片相机的可换镜头使用在数码相机时,其焦距值=胶片(画面对角线长)/受光芯片的对象线长与镜头名义焦距的乘积。例如:尼康D100相机,使用尼康50MM标准镜头时,同样的视场角,相当焦距为(43.3MM/28.7MM)*50MM=76.2MM,这样标准镜头装在数码相机上就成了中焦镜头。 数码镜头景深的变化:应当讲,从传统相机到数码相机镜头语言变化最大的就是景深的问题。由于数码相机受芯片尺寸较小,因此同样的视场角时焦距比传统的胶处相机短,那么所拍摄的景深增加,有使用数码相机经验的摄影师感到数码相机镜头的景深变的十分深。这对于从事新闻、纪实摄影的,可以运用大景深,更好的交代环境。但对于一些需要虚化背景的题材创作,无疑是不利的。 数码摄影的曝光:数码摄影的感光曲线与我们所熟知的胶片的感光曲线是有明显的不同。数码摄影的感光

胶卷种类 的解释

胶卷的种类:照相用的胶卷有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按不同尺寸分为120胶卷、135胶卷两种。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有拍摄16张底片的(画幅为4.5?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厘米)与8张底片的(6?厘米)。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一卷135胶卷能拍摄36张画面为24?6毫米的底片。135胶卷的长度一般为160-170厘米,宽度为3.5厘米。这种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 黑白胶卷:按感色性能还分类成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红外线片、X光片等。我们常用的是全色胶片,它对自然界各种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浅的黑色调子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它对所有可见光都感光。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外,还能感受黄、绿色,对于红色它不能感受。这种胶片常用于印刷制版,有时也用于风光摄影。色盲片,它对

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比较敏感,对绿光和红光很不敏感。这种胶片适宜于黑的图案、图表和文字翻拍。红外线片,专门感受比红光波长的光线,一般为航空、军事摄影所用。 胶片的感光度:感光度是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胶片所具有感光能力和标志。胶片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就能感光,称高速感光度(快速)胶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胶片,则须在光线较强的场合下拍摄,如果在同一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拍摄,其照相机的光圈或快门速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说,高光感光度的胶卷,光圈要小些快门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胶卷则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门速度要慢些。 根据感光度的高低可分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 感光度有多种名称,常见的有美国ASA制和德国的DIN制("定"制)。我国采用GB(即国家标准)制,与DIN制相当。

各种胶卷特性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 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

胶片底片的分类

“负片”(Negative Film) 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体的补色,它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为正像。简单的来讲我们所拍摄的胶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拿黑白的片子来说,在负片的胶片上人的头发是白的,实际上白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黑色的;彩色的胶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的景物颜色正好是互补的,如:实际是红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绿色的。负片不论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摄影最常用的胶片。我们平时用普通相机拍照冲洗出的底片就是负片。 “正片”(Positive Film): 电影摄影机拍的负片冲洗剪接后,先复制若干拷贝带(原片很珍贵的),再用Positive Film翻正,就可以在电影院放出来了。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仅限于紫蓝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摄影中很少使用。彩色正片用于印制彩色放映拷贝(电影、幻灯)。特点是:反差大、灰雾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而且幻灯片和实际的影响是左右镜像的)。 “反转片”(Reversal Film): 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现在说的反转其实是Color Reversal Film,常用于静态摄影。称其为反转片是有道理的: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反转片是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感光胶片。黑白反转片可直接获得影像阴暗与被摄体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转片可直接获得色彩与被摄体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实鲜艳,但宽容度较小。反转片由于有高质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于印刷制版或作幻灯片,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黑自胶片与彩色胶片无论是负片正片或反转片,都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之分。彩色反转片用于景物拍摄。经过反转冲洗过程可以直接获得与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可直接用于放映和印刷制版。特点是:反差比负片大,比正片小;宽容度比负片小,比正片大;最低密度小,片基为无色透明。 他们的比较如下: 反转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所摄景物是颜色是一致的,可通过幻灯机放映出所拍摄的效果。 正片与反转片的最大分别是: 正片是用于其它底片“转印——冲洗”后得到的正像; 反转片是通过“拍摄——冲洗”自身直接得到正像。 可以说正片就是一种特殊的负片,负负得正嘛,说得更通俗一点,正片类似相纸,相纸的基体材料是不透明的纸基,正片的基体是透明的聚脂纤维、醋酸纤维。 实际拍摄过程中,使用反转片要比使用负片的要求来得少,因为使用反转片所用的曝光数据一定要正确,否则是无法弥补的;而使用负片,只要其曝光的数据不超过胶片的宽容度,是可以通过扩印或放大时进行色彩校正的。所以一般常称反转片为专业胶卷,当然也有专业的负片。反转片是属于专业胶片,所以肯定要比负片来得贵。

高清晰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

高清晰电影胶卷及摄影机简介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用35mm的胶片摄制完成的。70mm的胶片用于拍摄电影很少,主要用于制作IMAX(巨幕)电影,这些电影以展现视觉奇观的风光纪录片为主。35毫米摄影机在全球的应用主要以两个品牌为主,一个是ARRI (阿莱)一个是pannavision(潘纳威申),前一个为大多数国家采用,后一个主要用于好莱坞电影摄制。ARRI的摄影机型号众多,其中国内以435(非同期收音),535B(同期收音)居多。而pannavision则鲜有使用(《我的父亲母亲》是此机使用者),主要原因只是国内的租赁公司没有这款机器,如想使用可从香港租赁。至于ARRI与pannavision的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镜头上。pannavision 的镜头宣称能够做到完全没有畸变,这一点,蔡司(ARRI 一般使用配套的蔡司电影镜头)做不到。当然pannavision的价格也要高于ARRI,ARRI非同期收音的单机大约售价在250万人民币左右(不含镜头),同期收音的机器大约需要人民币400万左右,pannavision因为宣称只租赁,不销售而暂时不知售价。对于胶片的损耗在你举的《变形金刚》《赤壁》这样的电影里几乎可以不计,胶片在好莱坞A极制作里的成本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凡是还要惦记着从胶片里省钱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小成本影片,如投资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影片。柯达35mm 胶片一本(能拍4分钟)大约人民币1500元。按一部电影100分钟,片比1:30来算为110万人民币左右。(一般国产电影的片比为1:8 —1:15 )我们就夸张一点的把片比算作1:100,胶片也不过是360万元人民币而已,相对于1亿美金的制作,估计还没有盒饭钱多。

经典胶片旁轴相机赏析

经典胶片旁轴相机赏析 来源:葛原的日志 旁轴经典之一:康泰时G2 康泰时(contax)G2是旁轴联动测距相机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是由蔡司和京瓷合作在日本复活康泰时品牌之后在1994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自动对焦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G1的后继产品。以G1为初代的G系统包括先后两代机身和6只变焦1只定焦一共七只镜头,包括1994年伴随G1推出的T* hologon 16mm/f8,T* biogon 28mm/f 2.8,T* planar 45mm/f2,T* sonnar 90mm/f2.8,1996年伴随G2推出的T* planar 35mm/f2,T* 21mm/f2.8,最后还在1999年推出了一支在旁轴上很少见的变焦镜头Vario sonnar T* 35-70mm/f3.5-5.6,这些镜头的素质经过长久以来用户和爱好者们的验证,是极为出色的,更可贵的是,价格都非常平易近人。

康泰时G2 作为一部自动对焦的旁轴相机,Contax G2在易用性和方便性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它坚固的钛机身之内包含了自动对焦,4Fps的自动卷片,1/6000秒的快门,多重曝光,包围曝光,曝光补偿,TTL闪光/测光等等功能,凡是摄影师最需要的,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同时,G2的过片和快门声音都很轻微,除非在极为安静的环境中仔细侧耳倾听,否则,你一定会忽略到它在工作时候的声音的,这对于在某些极限状况下接近被摄者拍摄极为有用。

康泰时G2 G2的机身采用了钛外壳和铝合金骨架,保时捷和蔡司的合作保证了G2拥有着非常优秀的人机工效界面,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使用单手完成几乎所有功能及调节的相机(莱卡M系列就不能单手操作,要手动对焦的),操控性堪称完美。

胶片的发展史

胶片的发展史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d17789020.html,/yiyongjiaopian 胶片,又名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现今广泛应用的医用胶片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称胶卷,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早期的底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纪晚期塑胶工业技术成熟,压成薄片的塑胶片取代玻璃成为片基。于是胶片成为底片的代称。 底片以感光速度(din/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 25度至高速之ISO 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最常用的胶卷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胶卷,由于价格,冲片技术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数码摄影兴起后,几乎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使用。 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中画幅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画幅散页底片。 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及X光片等。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色温,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反之则偏黄。 以包装方式来分别,又可分为软片和硬片。制成长条卷状的软片又称胶卷。120型胶卷可以拍摄8张6x9、12张6x6或是16张6x4.5,俗称2吋半的底片。用一条较长的不透光纸卷起,一头插在铁片做的轴心上。纸向里面黑色,向外黄色(也有粉红色绿色),印有数字。部分照相机后背有小窗孔,拧转卷片把手或卷片钮,看到号码对正窗孔就是到了预定位置。135型胶卷可以拍摄36张俗称1吋的底片。片基上打有齿孔(见图),相机内有齿轮勾住齿孔,拍摄时拧转把手过片。 1960年代以前,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20型。此后由于镜头生产技术的发展,中下价135照相机镜头质量大大提高。又因为胶片质量的提高,135型底片开始普及。直至197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成熟,全自动的135彩色冲片晒相机充斥市面,120型底片在非专业领域被取代。 底片的早期发展1835年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开始使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这种技术以碘化银感光,用汞显影,用食盐定影。感光速度很慢,在阳光下需15至30分钟。

常用胶卷特性

总结46种热门胶卷特性,方便大家查阅 来源:张笑的日志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宽容度低,表现粉红和雪景极佳,黄色饱和度低,配合偏黄的镜头也无妨,蓝色偏青,对绿色过于灵敏容易过曝失色,传说是灯光片,其倒易律应该是为高速快门曝光特别优化过的,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价格低廉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转片冲扫不便宜,对曝光要求精确严格,适合风景和商业,宽容度低不适合作后期调整,EB3就尽量少用了。

胶片冲洗的步骤和原理分别介绍

胶片冲洗步骤 胶片冲洗的步骤和原理分别介绍! 具体步骤如下: 在暗房中将胶卷放入显影罐中,转动显影罐,使胶卷显影,其状如你洗完相片后的胶卷一样. 然后在红光下(相纸是色盲.在红光下才不会曝光)挑选理想的底片然后放在放大机下成像于 相纸上,这个过程还可以调整构图.认为满意后就可以打开放大机的光孔,将相纸曝光(根据底片密度选择适当曝光时间).然后将相纸放入显影液中显影(约3分钟),显影完成后,再放入定 影液中定影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半小时左右.(最好是活水).最后把相纸放到上光机上上光烘干即可. 正确曝光的胶片与未曝光的胶片仅在原子状态上有所不同,即前者发生了微小的化学变化,形成了不可见影像或“潜影”。在随后的显影过程中,显影药品必须在黑暗中作用于胶片,才能使潜影增强成为更实在的、在普通光线下持久存在的影像。这些化学药品均以液体的形式使用,每种冲洗药液对于与其相适应的胶片都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对于大多数黑白胶片,第一种化学药液(显影液)会使经光线照射的区域显影成为黑色银颗粒。随后使用的第二种药液(定影液,可以将未曝光部分的卤化银溶解掉(定影),而留下透明的胶片。因此,漂洗掉化学副产物并且干燥之后得到的冲洗结果是一张黑白底片。 将彩色胶片冲洗成为彩色底片的加,过程与前述类似,只不过要使用化学成分更为复杂的药液。彩色胶片冲洗过程中,显影液在包括有黑色银的黄、品红和青色三层乳剂层中形成染料。而后,漂去银并定影,就会留下仅由三层染料构成的、与被摄体颜色互为补色的彩色画面。彩色幻灯片则需要更多的冲洗步骤。首先使用的是黑白底片显影液,然后(经正常定影的)胶片经彩色显影,在银与染料中产生正像。在所有的银被漂去并经定影之后,留下的就是具有染料正像的彩色幻灯片。 印片 接下去的制作步骤是印相,或者是更为普遍的作法放大。已有画面的胶片装在称为放大机的立式投映机中,放大镜头可以在感光照相纸上形成影像,其大小几乎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定。曝光期间,通过胶片上透明区域照射到相纸上的光量要比密度较大区域的光量多。记录在相纸上的潜影也要经过随后的化学药液冲洗。 大体上讲,这些冲洗步骤与冲洗胶片时所需的步骤相类似。例如,黑白相纸经过黑白底片的曝光,然后显影、定影和水洗,就会显示出"底片的底片",这是一幅正像,即人们所熟悉的黑白照片。彩色相纸曝光之后,经过彩色显影、漂白和定影等一系列冲洗步骤即可形成彩色底片的彩色底片--正片。此外,还可以由彩色幻灯片用一些其它的感光材料和冲洗工艺得到彩色照片。

传统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之比较

传统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之比较 谈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对贵金属纪念币拍摄之比较 原文摘自《中国金币》杂志 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胶片摄影似乎在人们的日常摄影活动中被逐步淡化,大有数码取代胶片摄影之势。 但由于绝大多数的摄影活动很少涉猎到贵金属纪念币拍摄的领域,则更少有机会在摄影专业杂志和报刊中领略到相关的文章,并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实际上在一般摄影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贵金属纪念币拍摄过程中同样会发生。笔者通过亲身的实践,就胶片与数码在拍摄贵金属方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各具优势 尽管数码照相机快速发展、普及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但在严格意义上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在目前,数码摄影要取代传统的胶片摄影是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数码摄影在人们日常摄影活动中最为突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拍即所得,即大家最熟悉的当每拍摄一张照片后,通过屏幕可以看到当时拍摄的结果;二是当感觉拍摄效果不好时可以立即进行删除,以增加后续拍摄中照相机储存卡的容量。这也确实是传统胶片摄影的弱势。 传统胶片摄影的优势由于数码照相机的大量普及与数码技术的不断成熟,往往被大家所忽视。目前,传统的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相比,胶片摄影其最突出的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胶片摄影的高清晰度。大家在谈到数码照相机时往往用像素来作为评价照相机档次高低的标准。现市面上所售数码照相机通常都具有500万以上像素,专业的135单反数码照相机高达近2000万像素,120数码照相机达到了2000万像素以上。但就目前市场上所售的(正品彩色)135胶卷,最高可以达到3456万像素,在正常情况下(相同规格的照相机)胶片底片其后期扩印照片的清晰度将远远高于数码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二是在色彩还原性方面,使用数码照相机所拍摄的照片没有胶片拍摄的照片清晰,这涉及到数码照相机与胶片照相机诸多方面的工作原理。传统胶片摄影在上述两个方面的优势,也恰恰是数码摄影的弱势。 二、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的成像具有不可比拟性 为什么说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具有不可比拟性,因为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其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一是数码照相机其感光元件是一个几十万(包括手机照相机)到上千万像素,而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其感光元素的量是分子数量级的,是以亿为单位的,具有不可比拟性。

摄影基础(正片 反转片 负片)

[摄影基础]胶片的种类详解(正片、负片、反转片) “负片”(Negative Film): 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体的补色,它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为正像。简单的来讲我们所拍摄的胶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拿黑白的片子来说,在负片的胶片上人的头发是白的,实际上白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黑色的;彩色的胶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的景物颜色正好是互补的,如:实际是红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绿色的。负片不论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摄影最常用的胶片。我们平时用普通相机拍照冲洗出的底片就是负片。 “正片”(Positive Film): 电影摄影机拍的负片冲洗剪接后,先复制若干拷贝带(原片很珍贵的),再用Positive Film 翻正,就可以在电影院放出来了。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仅限于紫蓝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摄影中很少使用。彩色正片用于印制彩色放映拷贝(电影、幻灯)。特点是:反差大、灰雾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而且幻灯片和实际的影响是左右镜像的)。 “反转片”(Reversal Film): 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现在说的反转其实是Color Reversal Film,常用于静态摄影。称其为反转片是有道理的: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反转片是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感光胶片。黑白反转片可直接获得影像阴暗与被摄体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转片可直接获得色彩与被摄体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实鲜艳,但宽容度较小。反转片由于有高质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于印刷制版或作幻灯片,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黑自胶片与彩色胶片无论是负片正片或反转片,都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之分。彩色反转片用于景物拍摄。经过反转冲洗过程可以直接获得与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可直接用于放映和印刷制版。特点是:反差比负片大,比正片小;宽容度比负片小,比正片大;最低密度小,片基为无色透明。 他们的比较如下: 反转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所摄景物是颜色是一致的,可通过幻灯机放映出所拍摄的效果。 正片与反转片的最大分别是: 正片是用于其它底片“转印——冲洗”后得到的正像; 反转片是通过“拍摄——冲洗”自身直接得到正像。 可以说正片就是一种特殊的负片,负负得正嘛,说得更通俗一点,正片类似相纸,相纸的基体材料是不透明的纸基,正片的基体是透明的聚脂纤维、醋酸纤维。

黑白胶片的种类

黑白胶片的种类、结构、性能与选择 一、黑白胶片的种类 因黑白胶片的品种,型号和规格众多,所以无统一的分类方 法,黑白胶片有按尺寸规格分类的,如120、135、127,620等,有按感色性能分类的,如全色片、正色片(亦称分色片)、色盲片、红外线片、x线片等,有按感光度分类的,如高速片(快片)、中速片,低速片(慢片):有按形态分类的,如硬片(干版)与软片,散页片与卷装片等,有按用途分类的,如专业摄影用片和一般摄影用片,专业摄影用片又可分为新闻片,电影片、电视片、工业片、医用片、般空片、传真片、缩微片、复制片、印刷片等。在按尺寸规格分类的胶片中,最常用的是120和135两种。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它可以拍摄6x 9厘米的底片画面8张,6x 6厘米的底片画面12张,4.5x 6厘米的底片画面16张。 135胶卷亦称35毫米胶卷(指胶片宽度而言),也有人称电影胶卷。它的长度一般为163~170厘米,宽度为3.5匣米。这种胶卷的两边有规则排列的片孔(亦称齿孔),一般可拍摄2.4x 3.6厘米的底片画面36张。 二,黑白胶片的结构 摄影用的黑白胶片,由保护层、感光乳剂层、结合层,片基和防光晕层构成。120~135胶卷在结构上基本上是一样的(图一)。 保护层:是涂在感光乳剂层上面的一层透明胶质,起着保护乳剂层的作用。 感光乳剂层:感光乳剂层的主要成份是用相明胶和卤化银。一般是将溴化银(AgBr)、氯化银(Agci)或碘化银(Agi)的晶体颗粒,调入照相明胶中,尔后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形成感光乳剂层。它不仅起着感光的作用,而且乳剂层中卤化银颗粒的形状及其大 小、分布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照相性能。在乳剂层中,除了明胶和卤化银晶体之外,还往往含有一些微量的化学补加剂。这些化学药品在乳剂中虽然含量很少,但却能对胶片的照相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乳剂层的厚度随胶片品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在5—25微米范围内。 片基,是乳剂层的支持体,用以加强胶片的物理机械强度。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三醋酸纤维素片基,简称醋酸片基,它没有易燃的缺点,又被称为安全片基。 结合层:是涂在片基正面的一层明胶或树酯底层,它的作用是增强乳剂层对片基的附着力,防止后期加工冲洗时发生脱膜现象。 防光晕层:是在片基背面的一层能防止光晕现象(图二)和防止静电及防止卷曲的涂层。黑白片多采用绿色或蓝紫色涂层,这些颜色在后期加工冲洗中均会自行褪去。 有的135黑白胶卷的片基染成灰色,有一定的密度要求,能起到防止光晕的作用,显影后亦不会退色,俗称“灰片基”。它的背面涂有假漆层(见图一),起防止静电和卷曲的作用。 三、黑白胶片的主要照相性能 直接决定和影响照相影象质量的因素统称为胶片的照相性能,主要包括:感光度、密度,灰雾、反差、宽容度、感色性、解象力和保存性。 感光度,是指胶片对光线作用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胶片,可以在光线比较暗的场合下拍摄,感光度低的胶片,在拍摄时则要求有较亮的照明条件。因此,感光度是衡量胶片照相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各国生产的感光材料,由于各自的计算方法不同,在感光度的标志上也不一样。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有德国的“定”制(D IN)和美国的ASA制,我国则采用’‘GB”制(与定制相当,如GB21’相当于21DI N)。国产胶片每差3度,曝光量约相差一倍。 密度:是指胶片曝光显影后画面上所显现的变黑程度。这种黑化程度,不仅取决于乳剂中卤化银颗粒本身的的特性,而且曝光量的多少及显影程度都对画面所形成的密度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密度以字母D表示,对某一种胶片来说,都有它自己的最大密度值(Dmax)。即在增加曝光量和显影时间的情况下,胶片的密度在上升到某一最大值后就再也不会升高了,这个最大值就是该胶片的最大密度。 灰雾:是指胶片上没有经过曝光的部分,在显影加工后也会有部分的金属银被还原出来,形成一定的密度(一般低于0.2),这种密度叫作灰雾密度(以D表示)。对于任何品种的胶片来说,它的灰雾密度都是越低越好。当胶片的灰雾密度超过一定限度 后,这种胶片就报废而不能使用了。 反差和反差系数:反差是指被摄体或影象画面中明暗差别的程度(亦称“对比度”,“软硬度”)。黑白分明的,即明暗度差别大的,我们称反差大或反差强,亦可称之为‘硬“反之,明暗度区别不大的,称为反差小或反差弱,亦可称之为“软”。反差系数亦用Y(格玛)值表示,是指影象反差与被摄物反差之比,即反差系数=影象反差/被摄物反差。如果胶片上影象的反差与被摄物反差一致,说明该胶片的反差系数等于1,如果影象反差比被摄物反差小,则说明该胶片反差系数小于1,反之,则大于1。我们平常使用的全色胶片,反差系数一般都小于1,约在0.6-0.85之间。这样的胶片有较大的宽容度,能较逼真地表现出原景物的层次。掌握好胶片的反差系数,对正确控制影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宽容度:,是指胶片所能正确容纳的景物亮度反差的范围,能将亮度反差很大的景物正确记录下来的胶片,我们称其宽容度大,反之,则宽容度小。一般来说,胶片的宽容度与它的感光度、反差系数有关。

PVB胶片介绍

PVB胶片是一种以PVB为基底的塑化薄膜,主要用於生产夹层安全玻璃。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PVB已经具有良好的纯净度、透明度、光稳定性以及牢固的玻璃黏和性。PVB膜几乎可以吸收100%的紫外线,用它生产的夹层玻璃主要应用在汽车和建筑两大领域。? 使薄膜和玻璃合为一体? 对于建筑业的玻璃裝配來说,只有黏和性强度高的薄膜,才能增加夹层玻璃的寿命。PVB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品质,才能得以世界闻名,并已成为全世界建筑玻璃裝配也所用薄膜。? 建筑业和汽车业对新用途玻璃使用的增加,导致需要各种各样的顏色,本公司提供大約10种基本顏色供您选择,通过基本颜色的組合可以得到无数种顏色。彩色薄膜適用宽度950mm以下的小型玻璃,为满足您对特殊颜色的需要,我们会給您提出建议。? PVB玻璃夹层膜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经增塑剂DHA塑化挤压而成型的一种高分子材料。PVB玻璃夹层膜厚度一般为0.38mm和0.76mm两种,对无机玻璃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具有透明、耐热、耐寒、耐湿,机械强度高等特性。夹层玻璃可以用来中空玻璃门窗。普通的中空玻璃一般不具备抗撞击性能,而一面为夹层玻璃的中空玻璃则变成了安全玻璃。根据不同的用途,夹层玻璃可以分成平夹层玻璃、弯夹层玻璃、防弹玻璃、防盗夹层玻璃以及装饰夹层玻璃。PVB薄膜主要用于夹层玻璃,具有安全、保温、控制噪音和隔离紫外线等多项功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等行业。? 由于夹层玻璃具有很高抗冲击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因而适用于建筑物的门、窗、天花板、地板和隔墙、工业厂房的天窗、商店的橱窗、幼儿园、学校、体育馆、私人住宅、别墅、疯人院、银行、珠宝店、邮局等保存贵重物品或玻璃易碎的建筑的门窗等。夹层玻璃常常被用于学校、机场、旅馆、部委办公楼等公共设施,易于发生事故的地方(落地窗、玻璃门等)及屋顶天窗等处。? 夹层玻璃广泛应用建筑物的门窗、地板、幕墙、天棚天窗。弯夹层玻璃可用于升降式观光电梯、商场宾馆的旋转门。防弹玻璃和防盗玻璃可用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的营业厅以及金银首饰店,博物馆,商级住宅楼,监狱等场所的柜台,门窗。采用特殊

胶片广告

胶片广告; 一般来说,胶片的画面效果在画质、色彩饱和度、透视度等多个方面 都要优于磁带;当然成本也高于磁带,主要是因为:胶片拍摄曝光之后,不可以重复使用,而磁带是可以重复录制的;胶片拍摄完后,在进行剪辑时,要经过冲洗、胶转磁等环节,而磁带拍摄不需要经过这些环节,可以直接进行剪辑,因此胶片广告的制作周期也要长于磁带。 在前期拍摄中,是选择胶片进行拍摄还是选择磁带进行拍摄,看起来和完成片的预算制作经费有关,预算多就用胶片拍,预算少就用磁带;其实,这不是实质问题,据著名广告导演李泊霆先生介绍,实质问题是“你想要什么样子的广告”。 当拍摄一支既直接又简单的广告片时,磁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随时查看不适合的镜头,更可以把不适合的镜头直接抹掉,再重复拍摄;当广告片想要一种即时性或者新闻采访性风格时,磁带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认为未加工的画面原貌更能凸显即时性或者新闻采访性,使广告令人信服,也具有好的效果。另一种情况是整支广告片只需要一个镜头画面, 没有推拉摇移等运动拍摄。 但是如果你对广告片的画质、色彩等有要求,那么最好采用胶片拍摄,唯有胶片可以捕捉到光影的色调变化以及色彩、色度的微妙差异;比如要拍摄食物的镜头,唯有胶片才能表现出一幅幅食物让人垂涎欲滴的画面;而且,要制作产品特写或者产品为主的镜头,唯有胶片才能表现细部的画面,以及还原产品包装的色彩,因为磁带拍摄的画面会过于冷峻。另外,胶片拍摄的画面,物体和场景也更有真实感和立体感。也正因为胶片有这些优点,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选择用胶片拍摄广告。 MTV: MTV的M是英文Music(音乐)的第一个字母,而TV是英语电视的缩写, MTV可直译为音乐电视。 上个世界80年代初,美国有线电视网开办了一个新栏目MTV,内容都是通俗歌曲,由于节目制作精巧,歌曲都是经过精选的优秀歌曲,因此观众人数直线上升,很快就达到数千万。之后,英、法、日、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电视台也相继开始制作播放类似节目,并为MTV的制作定型,即用最好的歌曲配以最精美的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变为视觉和听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 文化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

总结46种热门胶卷特性

总结46种热门胶卷特性 《正片反转片》 FUJI富士: RVP5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适用于风景,对蓝色绿色表现突出,尤其适用蓝天白云绿草地,色彩不太容易让人失望,但人像肤色容易偏红,不推荐拍人。 RVP100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和RVP差不多,感光度提高了一档,特性基本和RVP50没太大区别 RVP100F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大 特点:也是属于风光型的胶卷,但极其容易偏红,比不带F的系列难驾驭,拍人比较惨,不太推荐轻易使用。 RDP3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适用于大多数题材,颜色艳丽但比RVP系列灰一点,反差一般,可迫冲到400,反转片首选。 RAP100F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富士人像反转片,肤色会黄黄的,相比其它反转片倾向暖色调,偶尔用来拍不需要太“国家地理”的那种风景反而很有诗意,基本停产,无福消受。 KODAK柯达: KODAK EB-3 100色彩饱和一般颗粒一般反差一般 特点:一款低端入门级反转片,各项指数不如富士RDP3有特点,颜色偏灰偏蓝,用这个不如用高端彩负划算。 KODAK 100G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DP3同级别的胶卷,但没有RDP3的色彩有个性,属于更平和型,颜色偏冷,看适用题材而定。 KODAK 100VS极艳丽颗粒极细反差一般 特点:和富士RVP系列同级别的胶卷,对红黄表现突出,尤其适用类似宗教题材,日出日落,色彩呈洋红,蓝色部分容易偏紫不容易碧蓝,比RVP偏灰反差略低,比RVP适合拍人像,但还是尽量避免。 其它品牌: agfa CT100艳丽颗粒细反差一般 特点:中规中矩的胶卷,agfa的偏红,讲不出有什么特色,价格也不算便宜。 正片反转片总结:反转片成像细腻,比负片更显直白真实,其实数码有点像它。RDP3性价比高可常备,追求艳丽系风景的RVP50首选,也可配合100VS用,两者色彩特性互补。反转片冲扫不便宜,对曝光要求精确严格,适合风景和商业,宽容度低不适合作后期调整,E B3就尽量少用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