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学资源的核心部

分,但绝不是唯一的。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

师生人力资源、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

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

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性:一方面是大量的素材性资源,提供

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在提供素材性资源的同时,提供了一些方法性

资源,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的学

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资源对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有促进作用的。

到2006年,我国与基础教育有关的公共资源数字化比例已达到百分之八十,基础教育专业化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将达到百分之九十。已产生出了二十三万多部影视作品。这些资源具有直观表现力,丰富感染力,丰富艺术内涵。

一、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这是区别新旧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把握“用教材教”的内涵,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课题。

(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

1、两者间的“教材”表达的含义不同

前者的“教材”含义是指教科书,后者的“教材”是指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包括各种教学资源。

2、两者的“教”的指向不同

(1)前者“教教材”的“教”就是依据教学大纲,认真地讲授教科书的行为。是不折不扣滴水不漏的执行、落实教科书的内容。

教材的观点与内容是“真理与权威”,是学习效果的标准答案和判定尺度。

教科书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忽视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忽视学生的学习经验。

没有知识的生成过程。

没有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体现了“以本为本”的理念。

(2)后者“用教材教”的“教”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学习研究成果,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把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在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的创新性教学行为。

教师不仅仅研究教材,而且重视研究教法。

教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创新性的运用教材。

教师把教材作为一个线索、基础蓝本,依据学生的实际,向内发掘深度,向外拓展广度。

它不排斥教科书的作用,而是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资源在学习效益基础上的有效整合。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用教材教”的需要把握的要点

1、正确发挥教师在学生有效学习中的指导、帮助作用

(1)教师是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体,是重要的人力资源。(2)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待开发的资源。

(3)运用教学资源需要联系学生实际,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研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5)教师的素质是实现“用教材教”的水平和效果的关键。

2、实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效益的核心是“用”

(1)教师要努力理解好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思路,把握其特点,使教材潜在的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2)可以联系本地区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资源予以整合,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践。

(3)教师解读教科书,针对性地运用教学资源,使之与教科书形成有机的整合。(4)多样化运用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讲授”。3、“用教材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研究

(1)对教师提出来更高飞要求。(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责任感等)(2)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3)不断学习、了解历史教学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4)在不断自我反思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与交流。

(5)对自己负责与对学生负责的统一。

(三)“用教材教”的实践思考

1、需要深度思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确保质量。

(1)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思考,促进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

(2)引用教学资源目的明确,与教科书内容形成整体思考。

(3)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周密思考、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充分表达,深度参与。

(4)了解学生兴趣与需求,逐步向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优良的思维品质方向发展。

2、需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再创造

(1)对概念性知识的内容进行“易化”处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

例: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教材提出无限制发行法币,造成物价飞涨,通货严重膨胀。教师引用了下例资源:

100元法币

1937年2头牛

1941年1袋面粉

1945年2只鸡蛋

1949年2粒米

(2)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内涵的认识方面的内容处理,进行“深化”,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习能力。

例:教师通过文明古国的地理社会情况介绍,揭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教师在课堂上揭示了这些道理:

一、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改造着地理环境,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3)对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学习问题、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

处理,多角度地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实践应用能力。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习内容的基础性、拓展性与探究性的有机结合于联系。(1)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自主地掌握学习内容中的基础性知识。

(2)教师在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的前提下,适时、给予必要的拓展性知识内容,引发学生的深入学习。

例:学习北京人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和过程、制造工具、生产活动、使用火、群居生活、社会形态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概括出“北京人”的完整概念。

(3)明确学习探究的目的、内容、方式和学习效果,开展必要的探究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了解、运用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如:认识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关于现象与本质的问题;关于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等。二、课堂教学运用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性的变化

1、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运用资源有音频、视频、文字资料、图片、卡通、数据、实物、制做的课件等,渲染教学气氛、引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思维、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等。

2、形象、具体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

使语言文字的静态表述、抽象的定义、概念转变为直观、生动、具体、动态。

3、开发了许多教学资源,形成初步的运用教学资源的意识。

有与本课内容相联系的,把本课内容生动化、具体化的内容;

有拓展本课内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深化认识的内容;

有探究本课内容的,以丰富的教学资源论证、说明某一个问题,揭示某一个历史规律的;

有联系历史研究最新发展动态和信息的,从而对教科书知识形成针对性思考的等等。

4、开始出现学生自己开发学习资源,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注重师生人

力资源的开发。

5、教学资源来源多渠道,运用方式多样化,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

程,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动性。

6、教学资源的运用,促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多了,学生相互之间开展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多了,学生自我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多了。

7、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呈现多样化,运用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8、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拓展性和探究性的联系,教学资源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作用,已初步形成共识。

(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运用教学资源的意识尚未有牢固树立,整合教学资源的认识与有效地教学行为尚没有形成有机联系。教教科书的现象没有得以根本改变。

2、对资源的选择及运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显得单一和被动,有时表现为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点缀,教学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在运用方法的多样性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针对性的整合教学资源的目的不明确,如何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深化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方面存在着前层次化的现象。

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多是课前准备设计,而这种设计准备的程序性和规定性,就使得教学的生成性受到影响,从而有悖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

4、面对丰富的远程资源,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不够,获得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缺乏运用资源的创新性思维,教学方法的创造因素和自主性不高。

比如各种演示文稿中的花哨的动作,并没有教学效益,甚至有副作用,而教师的语言运用的抑扬顿挫则效果明显。

大量音像材料的堆积,课堂教学成为播放资源,教师成为放映员。

技术万能的认识:运用的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

5、在使用教学资源的方法上、技术的掌握程度上欠熟练,不能够较好的体现资源的优越性。过于追求高科技水平,设置了许多链接,上课时出现应用性手段跟不上,教学内容与播放的课件脱节。

没有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系,只是给予知识和资源,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6、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幕布上所显示的简单图形与文字叙述,教师是端坐在电脑前的“放映员”,演示着事先整理好的视频与课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被学生的新奇思想打断的话,教师往往就会因为不能临时改变程序而出现尴尬、慌乱的局面。

7、学生对运用教学资源的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教师没有形成引导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探究的氛围不浓,学习方式不灵活。

8、在资源的利用上未能充分的把握其特点、优势及作用,形成与教科书内容的有效整合和优化组合。

9、教师收集、积累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及时传授与学生,特别是发掘学生资源方面,缺乏敏锐发现力。

三、运用历史资源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保证运用资源的准确性。

(2)实效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充分考虑使用资源的效益。有利于教师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3)辅助性原则:不能取代师生的交流和联系,运用资源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4)简约型原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要避免学习干扰,不要太繁琐。(5)艺术性原则:色彩、布局、层次等凸显美的享受。

四、运用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导入(创设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情境)

观看教学视频片断一

思考:

你认为这些教师在教学导入中运用了哪些方法?请试举例说明哪一个方法更为有效?请介绍自己在教学中(教研活动中发现的)运用教学资源导入教学的好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基本方法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教科书内容直接导入教学。

目的:直奔教学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节省时间。

2、运用教学资源,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导入。

目的:有效形成课与课之间的连续,帮助学生认识知识的连续性。

3、情景导入:运用各类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卡通、数据、文字材料等)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目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学习的悬念和欲望。

4、讲教学故事、展示各类教学资源物品导入教学。

目的:引发学生对这些故事和事物、现象根源和发展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5、活动导入:发掘学生资源,组织学生活动。

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6、时事政策、重大事件、古今联系导入。

目的:对现今的一些事件、现象,寻找历史原因,开拓学生的认识视野,形成初步的鉴古知今的学习能力。

7、设疑导入:由一种现象,一个事物等资源,通过剖析引发疑问。

目的:设置疑问,诱发好奇,引发思考,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8、其他符合学科特点的导入方式

要求:

1、运用材料导入是形式和手段,要首先明确运用资源导入教学的目的。

2、运用资源导入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运用资源导入教学应注意是否具有启发性效果、联想性作用,有利于学生思考。

4、运用教学资源导入教学,是否实现了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5、运用教学资源导入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联系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6、运用教学资源导入教学要注意学习知识内容的衔接和联系。

7、有效的教学导入,是无痕迹的、自然的、舒缓的,不是拼凑的。

(二)运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习思考

视频4

基本策略和方法

1、基础引领,拓展内涵

引入教学资源恰好是学生感兴趣并想深入研究的内容,此时便是拓展教学内容的契机,而内容的选择中,如较多地关注历史知识的研究价值,与基础课程密切、有机配合,则让教学变得更富有意义。

2、引发兴趣,激发思考与探究

内容选择以丰富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兴趣点为主要目标,更要做到形象、生动、朴实、易懂,尽量避免抽象术语、专有名词,问题设计贴近学生,难度逐步提升,并适时运用追问的方法。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活动方式的设计”方面是应该更开放还是稍有约束?这是引入教学资源实施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资源引入,扩大了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

4、资源不仅仅是说明史实、不仅仅是体现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尝试着,坚持不懈地让学生从教学资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在回答教学问题时,要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综合性运用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三)处理好运用教学资源与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播放视频片断:5-6

思考:

请联系自己的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案例,说一说应如何处理好运用教学资源实现与教科书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师运用教学资源的方法特点是:

1、引入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形成联系和对比,从对比中说明北宋城市的发展。

2、从知识的细节中,发现历史发展的重大特征和现象;同时,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要求;

3、通过历史知识细节的讲述,突出历史知识的魅力;

4、运用材料提出学习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思考;

5、补充细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充满生动性,充满新奇感。

基本认识:

1、在教学中应努力实践“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2、深刻发掘课程标准的和教材内容的寓意,要深入剖析其隐含的价值,整合教学资源和教科书,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

3、运用教学资源使教科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过程化,展示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易于理解。

4、运用教学资源引发、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突破学习教材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5、运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启发学生思维,确立对教科书概念的深刻理解,形成学习后的深化认识。

6、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问题,形成对教科书学习内容的延伸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7、运用本地区的资源内容,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内容,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形成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习内容的运用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注意的问题:

1、资源运用应与教科书形成必然的联系,是画龙点睛的效应,不应出现堆砌、罗列的现象。

2、注意运用教学资源――掌握具体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学习认识――促进学生运用与表达――加强学习反馈等教学环节的联系,不能使运用教学资源仅仅停留于展示内容、说明过程的阶段和层次。

3、运用资源应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形成同步,使学生的思考具有连续性,对知识认识的完整性,以及注意力的集中。

4、运用资源必须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是运用资源实施教学的立足点,不要为了运用而运用。

5、运用资源不能“泛”,要突出在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方面。

6、运用教学资源应体现多样性,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功能怎样的发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7、善于概括、提炼、集合教学资源中的内涵价值,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

8、哪些内容适合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哪些内容应明确要求学生关注教科书。

五、运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讲授教学的特点:

知识传授密度大、易于进行一个学习水平层面的集中教学;

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准确、流畅、自然、情感投入;

对知识内容的逻辑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步骤环环相扣;

教师为主导,调控手段灵活、随机性强;

教学问题发现及时,教学反馈针对性突出、明确等。

在教学讲述中,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讲述中运用教学资源的方法与特点:

1、再现情境时巧选视频和连续性图片。

2、教学过程时多样化运用资源。

3、加深理解时巧设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4、激发情感时巧设情景。

5、对比特点时巧设图表。

6、扩大容量时精选材料,发掘教学资源内在的价值。

7、依据教学资源提出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8、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

9、依据教学设计,运用教学资源,逐步、层次性地进行教学。

(二)运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看视频(7----9)

1、运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分析对比,形成差异性,引发学生探究。

2、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学习,提出教学问题。

丰富的史料是学生思考的基石。有些老师往往在启发学生时,单纯地问学生:你再想一想、再讨论一下,而没有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史料,有些老师把学历史变

成了猜历史结果,严重违背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史原则。

3、在运用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举出一段文字资源,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

4、注重发掘历史细节,从小事中见大。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二是为了说明或探究历史特征。

三是以新奇制胜,课堂要抓住学生,“出新”是一个重要的法宝。

5、处处注意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6、个性化地解读和组织教材。

7、从教学资源中得出历史结论。即以图证史,以史料证史。

8、运用教学资源拓展知识。

9、运用教学资源进行分析。

(三)从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出发

运用教学资源应避免出现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

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

避免运用教学资源与其他学习活动方式的对立;

避免试图“用技术取代教师”或“用技术控制教学”。

1、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组织教学陷入了僵化的套路:教师用幻灯片显示出“背景”、“经过”、“结果”、“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来,这些问题大多是提前设计好的。

学生一味接受“真实场景”的直观刺激,很容易养成不思考的惰性。

教学资源中的思考价值纪内涵需要挖掘。

2、活动的空间

教学中运用教学资源不能限制、更不能取代学生的活动,必须给与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

用精美的课件取代了学生活动,整堂课都成了“场景观摩课”,这无疑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阅读的空间

文本的学习仍是教学的主题。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忽视教材的地位、漠视文本阅读作用的不良影响。要留够文本材料阅读的空间给学生,切忌让思想的阅读浅化为视觉上的阅读。

4、师生互动的空间

老师只须把屏幕上的内容添油加醋地说一遍;

点点鼠标,用课件的演示来推进课堂。

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的作用就被障蔽了,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资源的顺利衔接,学生则跟着课件应接不暇,师生情感的交流无从谈起。

(四)运用教学资源拓展历史教学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讲到秦始皇统一货币、汉武帝改革币制等基础内容时,学生表现出对古钱币浓厚的兴趣,他们把家中所藏带来与同学一起欣赏、请老师鉴定。仅仅简单地告诉这是哪个朝代的钱币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古钱币鉴定、辩伪、保养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一节《“鉴”钱眼开─中国古钱币》公开课,没想到获得了良好效果。于是又相继推出了《中国青铜器》、《甲骨文》、《秦汉雕塑与绘画》等系列专题,均得到了听课老师及学生的认可与好评。《文博探宝》拓展课由此应运而生。

课程设计理念

①注重学生兴趣的发掘和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在收集整理资料、参观、访问基础上进行鉴赏、研究、制作等。

②与历史基础课程紧密结合,拓展基础内涵。

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③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视频资源、博物馆、本地文物资源、图书馆、各种展览、重要文化讲座等

④重视过程性评价。

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

主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认知状况的评价:通过课堂听课、发言、参与研究的过程给予评价。

参与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一般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观访问、模型仿制、小绘画、演讲、课件交流、撰写论文等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综合评价,评出等第。

课程的三维目标:

课时设置:初中七、八年级阶段设置,学年总课时为60课时,每周2课时。

学习内容:

6.配套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

学生需自主查找大量资料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网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

段。

教师更需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力求以生动活泼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与博物馆、历史遗址联系。

开发乡土、社区和学生家庭的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五)整合教学资源面临的困难

史料对于史学好比食物对于人类,清代学者戴东原说:“形体之长大也,资于饮食之养,乃长日加益,非复其初;德性资于学问,进而圣智,非复其初明矣。”,每位教师都渴望为学生带来一份丰盛的大餐,也希望自己的手艺能让孩子们胃口大开,然而深感运用教学资源教学并非易事,有数对矛盾制约着它的发展:

1. 运用资源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与学科教学时间不足之间的矛盾。

2. 收集教学资源的困难与耗时性

3. 史学理论与史料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教师在史学理论修养上并非

强项

4. 史料教学自身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用恰当的史料来生动阐述历史问

题与现象、史料的考证、史料的分类、史料与史料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历史意义的阐发)

5. 普通大众对历史学习应达成的目标与给将来从事相关学科与人文领域工

作的同学应达成目标之间的区分度

六、基本认识

1.认真钻研教科书,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前提

教科书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方向。十分重要的是课前与教科书的对话。教科书作为教学理念的文本体现,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科书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科书所提供的基本线索,从而提高驾驭教科书的能力。

2.准确理解教科书,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基础

教科书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

二是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

3.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资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依据。

4.深入了解学生,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保证

应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然后再来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的运用教科书,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驾驭教科书、处理教科书的能力,还要有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科书进行加工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科书。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1”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计划将推行“‘1+1’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确定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正走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在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和再前进的路上。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面对我校成绩不尽如人意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更应该深入地反思和积极地探索,凝心聚力地谋划一种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正所谓“穷则思变”,“危机的深处是转机”。在抓内涵发展和提升软实力的新形势下,上级领导部门也要求我们必须做出改变,不能一味地进行“满堂灌”。因此,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势在必行。 一、“1+1”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和市、区教研部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型学习的学习方式。要侧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师讲授多长时间?学生课上是否有时间内化学习重点?如何检测学生学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40分钟的课堂效率。 二、“1+1”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1+1”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师生投入同等的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能够收获较高的工作效益和学习效益。学生层面要达到:领会目标、自主学习(课前)、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应用提升、归纳内化的目标;教师层面要做到:教为主导、精讲拓展、训练评价、总结升华。 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是“教学+管理”、“主导+主体”、“课外+课内”、“教材+导学案”、“自主+合作”。“自主+合作”是指学习方式,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采用“捆绑互助学习小组”的方式,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学生都在互帮互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从而争取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三、“1+1”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课堂教学“1+1”(即教学+管理) 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好的课堂管理基础之上,很难想象没有良好纪律保证的课堂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活而不乱的。既不是死气沉沉,教师一言堂,也不是乱而无序,各行其是。要想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课堂加强管理,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我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始于1992年,尤其是近几年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效果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以下是我如何提高课堂效果的几点看法: 教学内容的确定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应用性强、更新快等特点,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大纲和教材的目标要求,应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

实际情况而确定。此外,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立足于教材又突破教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的背景化 二是教学内容的新颖化 三是教学内容的过程化 四是教学内容的应用化 五是教学内容的整合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高,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d17371197.html,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欧晓燕 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2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所有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学多年,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引领学生寻找知识的根源 1.由来记趣。小时候,父母送我一本厚如字典的课外书《由来记趣》,开始的时候,望着着厚如字典的它我跟本不愿意去翻看,别说细细阅读。直到有一天,轮到我们小组出墙报,主题是中秋节,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写,才翻看了厚厚的它,发现里面不仅提到中秋节的由来,还有很多节日、风俗的由来都有详细的记录,而且都以简短的一到两页文字概述。至此,我开始把它当成宝,只要有时间就认真阅读——其实,我们教的孩子也如是,看着密密麻麻毫无兴趣的例题,真的很难提起兴趣,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只能一味地应付,这就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概念性的教学更如是。 2.亲历探究。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们可以让孩子看看牛被绳子拴在树上,如果它拼命挣脱,其线路将会是一个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圆规——在研制的过程,顺带把圆规的使用注意事项,如针尖要固定,且手只能握上方的柄、而绳子的长度相当于圆规两脚的距离;绳子长,圆规两脚的距离就大,画出来的圆就大,顺便为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学习作好铺垫。细节和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反复强调去强化,但相对孩子在亲历的过程中得到的指导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3.从疑入手。学而不思则罔,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一系列有助于孩子掌握新知识理解的问题,让孩子饶有兴趣地去探索,找出答案的同时掌握新知。 二、带领孩子突破重难点 1.根据不同内容使用相应教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转化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它包括分数的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对于《分数乘分数》,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其算理的形成过程,让孩子明确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再通过分组用折纸涂色的直观方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在习题中突破难点。例如,在教授《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们可以设计求六个面、五个面、四个面、三个面甚至两个面、一个面的题目,让孩子知道我们学习了求这两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方法,但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要根据题目的实际去计算,不能笼统地计算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7-10T15:32:48.25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孙修品[导读] 在详讲中,例如例题要进行精选精讲,能举一反三,达到“少而精”的效果,所选例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符合教材的特点. 江苏泗阳县裴圩中学孙修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改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但是,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弊病,有的教师将教材进行简单分割,造成传授知识不到位;有的教师唯恐学生不懂,则一味求全,不分主次就将教学内容嚼得很烂,喂给学生.这样未能围绕教学目标,做到精讲精练,讲授时也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动动脑筋: 一、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狠下工夫 学生的能力包括判断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如可在精讲例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多练,这里的多练不是盲目无限制地多练,这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精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判断和分析能力,然后进行归纳、综合、运用.其目的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敢于放手 人的一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少数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的,而其大部分则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其中自学能力的强弱、自学能力开发的迟早,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自学能力很突出的学生往往是优秀的学生,但也有些同学会感到困难,这就需要他们能挖掘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使他们坚定信心,继续努力. 三、教师点拨传授知识勇于拓展 在学生进行自学后,按大纲要求,将过去的分散教学转变为将教材进行有组织地适当集中,当详讲要详讲,并注意归纳,当略讲则稍加点拨即可. 在详讲中,例如例题要进行精选精讲,能举一反三,达到“少而精”的效果,所选例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力求能用最典型的例题来巩固基本概念,揭示解题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一例多变、一图多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把各种解法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多种不同角度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解法,既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题.这里仅举一个一题多变的例子:如图1,已知AB∥CD 可推出∠AEC=∠A+∠C 推广到:图1 如图2,AB∥CD 可推出∠1+∠3+∠5=∠2+∠4 并总结出一个结论: 奇数角之和=偶数角之和. 从上边例子还可进一步引申:图2 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点P在CD上,问∠APB与∠1、∠2的关系?点P在CD延长线上与点P在DC延长线上时,∠APB与∠1、∠2又有何关系? 这样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一个例题可以发挥几个例题的作用,让学生从变化中掌握其中不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图3 在略讲方面,可将教材进行有组织地集中,利用一至二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这样可使课堂的容量得已增加. 四、突破教学重难点善于归纳 将教材进行集中,增加课堂容量时,必须将它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及“压缩饼干”的做法区分开来,这种做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分清主次,突出重难点,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定理必须讲清楚,而其他内容则可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进行互相研究和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教师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为了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真正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天地,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实施有效教学 常熟市练塘中学黄美华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课堂教学效率的概念。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十分熟悉而颇感困惑的概念,因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错综复杂。其实,我们考察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目标达成性和时间规定性两方面入手。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时间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可见,课堂教学效率是关于学习收益与教学时间的综合概念。我们取时间为基本尺度,定义课堂教学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收益与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量度。“学习收益”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收获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有效教学时间”,把教师和学生投入在课堂中的时间总量称为“实际教学时间”,便得到课堂效率的量化公式: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而事实上,实际教学时间总要大于有效教学时间。很多教师对新课程不适应,教学方法机械单一,教法带有机械模仿的痕迹,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缺乏驾驭课堂能力;有些教师觉得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活动,教学时间不足;有的教师感到教材上没有什么可讲的,一节课几分钟就上完了,剩下的时间不会用。特别是在学生争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观点,教师不能及时纠正,依然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显然,这样的教学是能称之为“有效教学”的。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与完成教学任务无关的时间消耗,甚至有发生副作用的时间耗费,因此,只要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和负效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能达到最高值。所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在于实施有效教学,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 二,有效教学的含义 人们对“有效教学”一般给出的是描述性定义,如有的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5)是一套准备、实施与评价的策略等等。 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也提出了有关“有效教学标准”,这个标准以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建构论文为基础,并将“最近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山东省冠县商业局联办小学殷晓静 最近,我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出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许多老师谈了各自在教学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思考,很受启发,不禁又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这里想与同仁切磋一二。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要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教学中教师做到: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的方式有: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辩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在这方面,可借鉴我们聊城市茌平县杜朗口学校的成功经验。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不错误地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智慧地、创造性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当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l、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的特点,明确基本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在平常的听课中,也不难发现一些老师,把握不好年段要求。在课堂上,不论几年级的课,都是一个模式,或者一讲到底,或者只注重解决识字、写字的问题,忽视了各年级段应解决的问题, 2、要注意研究教材。教师要由教材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只有做到整本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内容,才能寻找到整本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南小 学刘美蓉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学生都必须听我的,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不准有其它怨言。结果,学生成了机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动力。我认为,教师的陈旧观念要改得彻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不过是点拨者,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们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要把个人因素强加给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几年来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不够的。“精讲”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讲,“多练”不能是机械反复训练。以“精讲”而言,应提倡“归纳法”讲课,让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以“多练”而言,要提倡从学生的状态来决定学生的练,要比单纯反复操练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索,和教师一起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作为小学老师,因为特殊对象——小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来说,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使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升学生的兴趣呢?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段,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又如教学“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创设一个去数学王国游玩的情境。小朋友想不想到数学王国去看看呀?今天数学王国可真热闹啦!你们理解这些图形吗?美妙的音乐,活泼的画面,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新知凝聚动力。 所以,教师要多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采用的经常手段和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具有实际效果,实用价值,所以课堂提问有以下几方面:(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 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理论思想、知识传授、思维训练、水平培养等方面),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威远县两河镇中心学校李珂 有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 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上个星期周锦娟 老师的《认识钟面》汇报课,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高效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时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

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周老师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2、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周老师在课的一开始,也就是第一个环节,用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吸引学生,“猜谜语”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儿歌“猜谜语”中导入,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在哪里见过钟表?学生们七嘴巴舌说:我在家里见过钟表、在爸爸的车上见过钟表、在商场见过钟表、在电脑上见过钟表……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第二个也就是新课这个环节中,周老师做到了精讲,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发现的不讲,不包办代替。针对学生有疑问的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材、学生、课堂和教师四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教材学生课堂教师 【正文】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根本所在,是学生学习效果到达度的直接反馈,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及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需长远深思和探究的课题。 针对目前教学方式陈旧、学习目标模糊、课堂管理混乱的现状,结合所教课程,从教材、学生、课堂和教师四个方面,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可实施方法。 一、备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的源泉,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具体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是备课的基础,只有理解教材,才能明确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理解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拓展研究的,从而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 2、掌握教材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所有知识结构做到融会贯通自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每个章节乃至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 3、感悟教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对教材进行反复研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时事要闻,融入新的教学观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校提出“高效课堂”的活动,我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普通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感到学校领导的决策的英明。本人通过听专家的报告和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人认为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只有通过学生才能得到检验,即: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学不是唱独脚戏,而是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本人认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要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老师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2、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高效”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因此我认为备好课是课堂高效的必备条件。 3、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4、

高效教学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2、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3、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4、 “高效课堂”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成效,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教学,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形成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负担,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就越高。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设计确切的目标是高效教学的落脚点。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也是学生学习最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要有探究的价值。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效教学的着力点。变学生由“听中学”为“做中学”,;由“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由“机械模仿地学习”为“探究性地学习”。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目 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我们进行课改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呢?一、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同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材料,在进行教学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类设计,使全体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是“下要保底”的设想,另外又要考虑“上不封顶”的目的。在目标设计时要有弹性,提出的目标要有层次性,以保证不同学生求知需要能得到满足。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在制定目标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

虑。 (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须的认知基础? (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 (3)那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那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只有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参与,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将新颖性和科学性融入课堂教学。 1、以“趣”为首,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活动感兴趣,对其充满探究的热情,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问题导学”案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你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你的活动是否有趣,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知欲。例如在教“左右”时,就设计了“举左手,举右手”、“找身体上的朋友”等活动便是将新颖的内容融入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学生们乐于参与,热情高,所以教学效果好,收获大。 2、巧设问题情境,科学引导。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5页文档资料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课堂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必然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研究探索的重点,本文试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如果说有了先进的思维才会有先进的行动,那么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就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树人育人为中心的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把整个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只有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和人格成长基础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通过科学地引导加强训练;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基本的学习过程,了解思想品德学科特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师要切实理解教学

相长的关系,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过程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师要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理念的局限,树立关注人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是属于精神性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而思想、情感和愿望是不能硬性注入和引出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情感是维系双边活动协调的纽带。要想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求知欲,就要建立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师生关系。民主与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真正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尊重学生,真正与学生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身心愉悦地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和学习的幸福感。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把持课堂的惯例,从心灵深处彻底地抛弃教师专制课堂的思想观念,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教学氛围。 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做到严而有格,松而有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样,教师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创一个得心应手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心理和依赖心理,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 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效果如何,主要 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并不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具体怎样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更好呢? 一、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情感传递活动以及思维活动都 是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因此,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可 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2、课堂教学目的是提高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生学好、学懂、学会,最终是要 教学生怎样自学、会学。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概念、定理、公式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数学或讨厌学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 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而新教材则更多的强调学生用 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以丰 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要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 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到 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数学课堂教学应积 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三、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 把各部分在时间上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 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 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 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他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不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在积极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应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孩子创造力的原动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精心创设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们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可以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操作是智慧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发给学生两张不规则的纸,要求学生操作:(1)用其中一张纸裁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另一张纸尝试裁出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加强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了主动性,兴趣提高了,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了。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拼、剪、摆、折、画、量、说等活动,促使学生手、脑、眼、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达到“以动激趣”的效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活”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

(完整)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西屯中心小学陶雨枝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每个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激励评价、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还要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也要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要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效果。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

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