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四)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四)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四)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四)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二 新人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四) [一般论述类文章

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7分)

记得鲁迅先生在许钦文初写小说时,曾称他的小说为“乡土文学”。我想,这不外是,许钦文所写都是浙江绍兴一带的人物故事、风土人情,甚至在人物对话方面,也保留了一些方言土语,所以鲁迅给了它这样一个称呼。这个称呼,很难说是推崇。鲁迅自己也写了很多篇以家乡人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但他并没有自称过这些小说为“乡土文学”,别人也没有这样称谓过。

就文学艺术来说,微观言之,则所有文学作品,皆可称为“乡土文学”;而宏观言之,则所谓“乡土文学”,实不存在。文学形态,包括内容和形式,不能长久不变,历史流传的文学作品,并没有一种可以永远称之为“乡土文学”。

凡是文学艺术,都要有根基,有土壤。有根基者才有生命力,有根基者才能远走高飞。什么是文艺的根基呢?就是人民的现实生活,就是民族性格,就是民族传统。根基也在受内在和外来的影响,逐渐变动。不管多么偏远的地区,外来的东西,总是要进来的,人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乡土文学”,就像人间并没有世外桃源一样。但是只要民族的根基深,传统固,自信力强,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无需大惊小怪。

任何艺术品种,都有所谓民间的形式,或称乡土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并非永久不变,它要进入都市,甚至进入宫廷,一为文人墨客所篡易,就不永远是乡土的了。艺术是不胫而走的,不分东西南北的,宫墙限制不住它,城墙也限制不住它。它又可以衣锦还乡,重新进入荒山僻野,为那里人民所喜爱,并改变着那里人民的艺术爱好、艺术趣味。

古之于今,今之于古,外洋之于中国,中国之于外洋,其规律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南宋以来,又有所谓“市民文学”,好像是与“乡土文学”对立的。其实这一名词,也很难成立。平话形式的梁山故事,固然可以说是“市民文学”,但一成为《水浒传》,就很难这样说了。城市是个非常复杂的所在,人也是很混杂的。以城市来划定一种文学形式是不稳定的,因此是不科学的。

凡是根基深的文学艺术,它就可以为当时当地的人民所喜爱,它就可以走到各个地方去,为那里的人民所接受,它就可以传之永久,而不必冠之以“乡土文学”的称谓。

(取材于孙犁《关于“乡土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将许钦文用绍兴方言创作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批评。

B.“乡土文学”并不存在,能在历史中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没有一部是“乡土文学”。

C.只要文学艺术的根基深,传统固,自信力强,就不会受外来影响,所以无需担忧。

D.平话形式的梁山故事演变成长篇小说《水浒传》后,就难以再称为“市民文学”了。

2.为什么说文学形态不能长久不变?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8分)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像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秉性与修养。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生命史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命史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完整的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候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候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候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候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命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取材于朱光潜《谈美书简》,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每个人都在创作一部自己的生命史,一个人能否让自己的人生成为艺术品,完全取决于他个人的秉性与修养。

B.陶渊明《饮酒》诗的一字之差、苏格拉底临刑前的一句叮咛,都被用来说明进退取与、声音笑貌是人格的体现。

C.情趣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物”“我”的个性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情趣也会因之而不同。

D.“丑”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它因生命干枯,蹈袭成规旧矩而失去自己的本色,令人感到嫌恶。

2.作者说,“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这种生命史”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朱光潜先生看来,“完美的生活”应该具有“上品文章”的哪些“美点”?请简要概括,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8分)

①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民俗文化元素,在某些灵长类动物中也有。比如非洲平原的狗头狒狒,它们的群体性和人类社会差不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有领袖,也有妻妾。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妻妾和争领袖所使用的方法,跟狒狒没有什么区别。

②当科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时,人类越来越知道自己其实是平庸的动物。那么,人类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人类认识了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中,产生了种种战胜灾害的愿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把这些用口头语言记下来彼此进行交流,世世代代传承。因而有了古代那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后来又创造了很多的娱神娱人的歌舞、音乐、戏曲。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岀来。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俗,就是最早的文化。

③民俗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现代文化具有同样的一种性质,都是附着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信仰娱乐等等,都是文化。现代文化都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的根基上,民俗文化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社会生活条件非常险恶艰苦,人类不得不崇拜远比自身强大的事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傍晚它从西边落下,留下一片阴冷和黑暗,这时人们知道了它的珍贵,企盼它明天再来,所以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跪下来迎接它,于是就产生了崇拜和信仰。现在某些原始部落还在举行早迎日、晚送日的仪式。早年,鄂伦春族在猎熊的时候,要举行祭祀熊神的仪式。取下熊头,扒下熊皮,摆放在凳子上表示供奉熊神,全体跪下,由首领致祈祷词,向熊神表示和解、谢罪。人类最为本质的本性在这里都表现出来。我们不能说他们愚昧,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必然产生的信仰文化。

④民俗文化是在各个民族群体的民众中自然、自在、自发产生的约定俗成而又习以为常的文化。它的创造者、享有者、维护者和传承者是祖祖辈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它不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外在文化,而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中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内容极其丰富

深厚,形式异常多样,为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进而为全人类所共享。

(取材于乌丙安《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以狗头狒狒为代表的灵长类动物的某些生活习性具有人类社会中的民俗文化元素。

B.人类在创造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歌舞、音乐、戏曲。

C.某些原始部落崇拜太阳、鄂伦春族供奉熊神的仪式都是人类信仰文化的具体表现。

D.民俗文化经过一代代平民百姓的创造、维护和传承,最终融入了民众日常生活本身。

2.阅读第②③段,简要概括民俗文化是如何产生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北京专用):(十四)

一、1.D [解析] A项,“用绍兴方言创作的小说”与文意不符,“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批评”于文无据;B项,与文意不符;C项,“就不会受外来影响”与文意不符。

2.文学的根基是人民的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1分)这个根基受内在和外来的影响不断变化,所以文学也在不断变化。(1分)文学艺术是不断流动传播的,(1分)文学形式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加工改变。(1分)所以说,文学形态不能长久不变。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关注文本结构,第二段是总说,三、四段是分说。本题的设题点在总说,答案在三、四两段,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文学形态在不断变化。第二段——“文学形态,包括内容和形式,不能长久不变”,第三段主要从内容方面论文学形态的变化,第四段从形式方面论文学形态的变化。

二、1.B [解析] B项张冠李戴。陶渊明《饮酒》诗的一字之差,是用来说明“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的。只有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小节和苏格拉底临刑前还叮嘱还邻人一只鸡的债的细节才是“用来说明进退取与、声音笑貌是人格的体现”。

2.示例一:生活中即使是每一个生活小节(1分)都体现着独立(有特色)(1分)高尚的人格,(2分)并与整个的人格相协调。(1分)

示例二:即便是生活的每一个小节(1分)都体现着高尚、(2分)独立(有特色)的人格,(1分)整个人生完美无瑕。(1分)

[解析] 首先是审题,“这种生命史”在文中具体所指是什么?“这种生命史”是怎样的?为什么被当做“图画”?为什么令人“惊赞”?为什么是“艺术杰作”?然后是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这些问题:“这种生命史”——陶渊明、苏格拉底的生命史;怎样的——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在临死前不逃脱叮嘱还鸡(高洁、高尚的人格),全在秉性、修养(高尚人格);“图画”“杰作”——不失其为陶渊明、苏格拉底(和谐、完美)。

3.“完美的生活”应像“上品文章” 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即具有完整的人格;应流露至性深情,不容假借,即表现独特情趣;应脱离俗滥,形成自己的本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点。

我认为人的一生要“本色出演”,活出自己的特色方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文坛上,有张承志以回族作家身份描绘宁夏生活的质朴,充满力度与个性的文风受人褒奖;网络上,有韩寒褪去虚伪浮色,本色生活,尽显其自由、正直的鲜明性格。这样本色生活的人,纵然无法迎合大众,却也远离了世俗泥潭,以其自在的言行收获尊重和“完美的生活”。

[解析] 延伸题根在文内,这就是题目第一问,只有准确解读了文本内容,正确回答了第一问,

才能答好后面的发散延伸部分。选文五个自然段,一二段总起,后三段分说,分说部分即题目第一问要求回答的内容,所以美点有三:生活的小节与崇高的(完美) 人格协调一致,有至性深情,自然本色。这一问不难,只要概括到位不啰唆,少占字数,为后面的论述文字预留出一定空间即可。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现实谈理解感悟,就要善联想,会分析,做到联想现实材料恰当,分析合理。

三、 1.C [解析] A.应为“某些灵长类动物”。B.歌舞、音乐、戏曲产生在神话、传说和故事之后,并非同时产生。D.民俗文化就是民众日常生活本身,而不是分离的。

2.①民俗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②人类产生的愿望和向往;③用口头语言记下来;④彼此交流;⑤世代传承。(每点1分)

[解析] 这道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概括。题干已经指明答案区域,其中,第②段有一句话“文化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岀来”,显然,答案在前面,能概括出四点;第③段有一点。

(推荐)2014年高考文综(天津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文综(天津卷)政治主观试题及答案解析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10分) 解析:首先要对设问进行翻译和转化,使其能与课本观点和答题的角度与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可以转化为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的作用。如何能推动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也就是从国家角度和具体企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下来要回归课本,我国目前经济要解决哪些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是什么,企业发展机器人能起到什么作用。然后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从企业的角度: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发挥作用。从国家角度: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发挥着作用。 官方参考答案:①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②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反思:没有想到用机器人代替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再一个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细化不到位。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8分)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含义、价值量的决定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关知识。答这类题时观点

(完整word)201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家住吴门,。(周邦彦《苏幕遮》)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 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自然而然。“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④至于山水画,最早的文献也出自东晋。画家宗炳,因为老病,不能亲历山水,所以图绘下来以了却山水之思,山水画就成了真山水的替代品,可供“卧游”。中国山水画,固然有不表现人之活动的纯粹山水,但更大量的,则在山水间绘有或行或卧、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以及结于山坳水滨的几椽草庐茅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是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离开了人,虽然完整,但那是寂寞而缺少生命的。山水画集中了画家对山水的观察和想象,移于尺幅间,石涛山水卷轴所钤“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也就是,从发现到创造,人可以集自然山水之美于画幅,咫尺千里,条挂厅室,朝夕相对。 ⑤山水可以现于画幅,同样也可以再起于庭园堂室之中,二者都可以称之为“缩地移山”。从巨大的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

完整word版2014年天津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英语笔试 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0 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第 I卷1至10页,第II卷11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 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55 小题,共95 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 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巧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15 分)从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We feel_____ o ur duty to make our country a better place. 例:A.it B.this C.that D.one 答案是A 。 1 .Give me a chance ,__ I'11 give you a wonderful surprise . A.if B .or C.and D .while 2.—OK,I'11 fix your computer right now. —Oh,take your time .____ . A.I can't stand it B.I'm in no hurrv C.That's a great idea D.It's not my cup of tea 3.Wind is now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___ of power. A.source B .sense C.result D.root 4.____ you start eating in a healthier way ,weight control will become much easier . A.Unless B .Although C .Before D.Once 5.Anxiously ,she took the dress out of the package and tried it on ,only ___ it didn't fit . A.to find B .found C.finding D .having found 6._____ the school ,the village has a clinic ,which was also built with government support A.In reply to B.In addition to C.In charge of D.In place of 7.Clearly and thoughtfully ____ ,the book inspires confidence in students who wish to seek their own answers . A .writing B.to write C.written D.being written 8.Life is like ____ ocean: Only ___ strong -willed can reach the other shore .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 A.庇.护/ 禆.益湍.急/ 惴.惴不安B.主角./ 号角.自诩./ 栩.栩如生 C.国粹./ 憔悴.沉湎./ 冠冕.堂皇D.沮.丧/ 诅.咒屏.障/ 屏.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松弛亲和力口干舌燥B.脉博孺子牛断章取义 C.斑驳摇蓝曲甜言蜜语D.气概度假村义不容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我们只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就会到人生很多的苦与乐。 ②蒲松龄故居有一个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③人生正如攀爬高山,跌落了100次,要安静地开始第101次的攀爬。 A.体味精制如果那么B.体验精制即使也 C.体验精致如果那么D.体味精致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A.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参赛者大多是初出茅庐 ....的小将。 B.难道大自然那无与伦比 ....的智慧没有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吗? C.大学生跳河救人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 D.这位成功的企业家慷慨解囊 ....,资助了多名失学儿童。 6.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是

2018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快阁东西倚晚晴。(黄庭坚《登快阁》)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柳永《___________》) (3)王维《终南山》中描写山中云气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调皮贪玩,成绩严重滑坡,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下面是在某公司年会上听到的四句话,其中用语正确的一句是()。(3分) A.王总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其他人发言。 B.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C.一年来大家给了我许多帮助,我不胜感激。 D.公司的庆典活动将于下月举行,敬请期待。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艺术美的特殊价值 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首先,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其次,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再次,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恒性。 ②正因为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在某些方面有其更为优越的品格,所以,人们并不以现实美为满足,而在享受现实美的同时还热烈地追求艺术美。这正是艺术美具有特殊价值的原因。 ③关干艺术美的价值问题,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认为,艺术的价值可以用一个向外扩展的十字坐标来表现,十字坐标的横轴由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组成,它的纵轴由创造--生产方面和反映--信息方面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多种作用组成的环形图: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 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 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 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 B.○1反应○2蔓延○3总算 C.○1反映○2蔓延○3终于 D.○1反应○2曼延○3终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

2015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 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 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 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 D.模.(mó)板怯.(qiè)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辩证法大相径庭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 B.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 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 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2014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天津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数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复数 734i i +=+ A.1i - B.1i -+ C. 17312525i + D.172577 i -+ 2.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0201x y x y y +-≥?? --≤??≥?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小值为 A.2 B.3 C.4 D.5 3.已知命题p :0x ?>,总有(1)1x x e +>,则p ?为 A.00x ?≤,使得00(1)1x x e +≤ B.00x ?>,使得00(1)1x x e +≤ C.0x ?>,总有00(1)1x x e +≤ D.0x ?≤,总有00(1)1x x e +≤ 4.设2log a π=,12 log b π=,2 c π -=,则 A.a b c >> B.b a c >> C.a c b >> D.c b a >> 5.设{}n a 是首项为1a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S 、2S 、4S 成等比数列,则1a = A.2 B.-2 C. 21 D.2 1 6.已知双曲线22 221(0x y a a b -=>,0)b >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于直线l :210y x =+,双 曲线的一个焦点在直线l 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A. 221520x y -= B.221205x y -= C.2233125100x y -= D.22 33110025 x y -= 7.如图,ABC ?是圆的内接三角形,BAC ∠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 ,交BC 于点E ,过点B 的圆的切线与A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BD 平分CBF ∠;②2 FB FD FA =?;③AE CE BE DE ?=?;④AF BD AB BF ?=?.则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已知函数()cos (0)f x x x ωωω=+>,x R ∈.在曲线()y f x =与直线1y =的交点中,若相邻交点距离的最小值为3 π ,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2 π B.23π C.π D.2π

上海2014春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9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8分) ①人们的生活实践要求彼此交际,相互交流经验、交流思想。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只能利用语言来交际。许多有经验( )有知识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用简括凝□、便于记忆的语言固定下来,编成歌曲、口诀、故事等等,彼此相告,代代相传。这就所谓的是“传说”。 ②传说是靠口耳相传的。它的基础是人的记忆,但是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传说在被人们相互传述的时候,往往 ..会有所遗漏或添加。因此一个传说,经过若干人的口传以后,可能会变得离原样很远,内容的真实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③在远古时代,传说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现在关于远古时代一鳞半爪的知识,也是靠着这种传说保留下来的。有些最古的著作,例如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初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1.第①段的“(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破折号 B.分号 C.顿号 D.逗号 2.第①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炼 B.练 C.拣 D.冻 3.“一鳞.半爪.”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lín zhǎo B.lín zhuǎ C.líng zhǎo D. líng zhuǎ 4.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的“往往 ..”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答案示例:“往往”表示“遗漏或添加”的情况常常发生而又不是绝对会发生,用这个词使表达更准确、更严密。(评分说明:“常常发生而又不是绝对会发生” 1分,“更准确、更严密” 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9分) ①诗生于大众,成于大众。大众的原始表达是诗性特征生发的前提。大众诗性表达的需求,是诗歌存在的依据。从民歌到诗歌,诗在传诵中存活,在流动中成熟。群众的喜好、相传、加工,是诗歌在文体上独立并成为社会公有之物的必要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便没有诗歌。就一个民族而言,对诗性的感知和确认,是集体的共识,不是单个人及少数人的自我命名。关于诗的最起码的范式、规则的理解也必然是各个民族基于共同的审美习惯和语言习惯,长期积淀而成。 ②诗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品。由语言结织而成的诗歌文本,渗透着大众的语言经验和文化沉淀。诗歌语言的进步,以大众语言的发展为基础。大众生生不息、富有活力的语言活力,让诗歌的语言繁茂而□□。 ③诗性的语言,不在于“生”而在于“熟”,与民众语言贴得越近越好。公认的是,诗人运用现实的、活的语言,诗性效果远胜于旧的、“死”的语言,运用民族的、自然的语言,效果远胜于外来嫁接的和硬造的语言。诗性的语言,天生具有大众化的基因。 ④必须说明,肯定大众对于诗歌、大众化对于诗歌发展的意义,并非否定一些有小众化倾向的诗歌的作用。这些诗歌的意义在于,它们往往追求诗的探索性、先锋性、实验性,在诗歌的风格、形式、语言上另辟蹊径,在为诗歌成长开辟新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可以偏执于小众化、个人化立场。一味小众化、个人化,就会破坏诗性之根;一味小众化、个人化,就会斩断诗性之链;一味小众化、个人化,就会折损诗性之翼。

2019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知识讲解

2019上海春季高考语 文试卷

2019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xxxx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

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

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

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 语文 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做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 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013年 天津市 高考语文 试卷及解析

2013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裨.(bì)益窠.(kē)臼偌.(nuò)大潜.(qián)移默化 B.发轫.(rěn)烘焙.(péi)禀.(bǐng)赋既往不咎.(jiù) C.臧否.(pǐ)契.(qiè)合澄.(chéng)澈乳臭.(xiù)未干 D.造诣.(yì)编纂.(zuǎn)泊.(bó)位游目骋.(chěng)怀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膏梁青涩雍容华贵豆寇年华 B.缴纳戍边平心而论得鱼忘筌 C.桀骜羁旅磨肩接踵励精图治 D.袅娜覆盖开城布公呕心沥血 3.(3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有?,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 1

百姓往往。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宝库”“殿堂”,“知识公园”。 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 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 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 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 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霎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5.(3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 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 2

201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原卷版)

201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3)卢纶《塞下曲》诗中通过写弓箭旗帜来表现军容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朋友用一句话激励他,以下合适的一项是()(2分) A.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B.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C.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D.少年心事当挚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赵老师晋升教授,同事发来短信:“恭喜赵老师,您这真是实至名归啊!” B.钱老师乔迁新居,学生发来短信:“恭喜钱老师,这真是蓬荜生辉啊!” C.孙老师新婚燕尔,学生发来短信:“恭喜孙老师,你们真是门当户对啊!” D.李老师新著出版,同事发来短信:“恭喜李老师,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幸福是相对的 ①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收入高的人,并不一定比收入低的人幸福;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并不一定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幸福;生活中积极事件多的人,并不一定比消极事件多的人幸福…… ②那么幸福究竟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似乎不存在那么一把尺子,可以帮我们确定怎样才算幸福。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总在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是的,幸福来自比较。 ③比较的标准是主观构建的。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个社会机构曾经给出过一个统一的关于幸福的标准,但人们的心里似乎总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并凭借这个标准判断自己的生活幸福与否。 ④比较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这种标准会随着实际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提高;如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那么比较的标准也会下降。 ⑤由此看来,比较的标准不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同时比较的标准是复杂的。按“与谁比”和“比什么”可以分为比较的对象标准和内容标准。比较的对象有哪些呢?

山西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西省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