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硫酸

(教案)硫酸

(教案)硫酸
(教案)硫酸

1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一 课 时 数:3课时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化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同步硫酸)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1:硫酸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的液体,难挥发,和水能以任何比例混合,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市售硫酸的质量分数有92. 5%和98%两种。当浓硫酸吸收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后,就成了发烟硫酸。

【注意】(1)由于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溶解浓硫酸时只能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溶液。 2.硫酸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硫酸在水中发生电离: H 2SO 4 ??→2H + +SO 42-,硫酸的酸性实际上是溶液中H +的性质。 ①稀硫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②稀硫酸 + 活泼金属 → 硫酸盐 + 氢气 ③稀硫酸 + 碱性氧化物 → 硫酸盐 + 水 ④稀硫酸 + 碱 → 硫酸盐 + 水 ⑤稀硫酸 + 盐 → 硫酸盐 + 新酸

2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除具有酸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①吸水性

浓硫酸有强烈吸收游离水的作用(这里所指的游离水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气及物质表面吸附的湿存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厂和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注意】A .浓H 2SO 4只能作与之不反应气体的干燥剂。根据浓H 2SO 4的性质:

?酸性,?强氧化性,浓硫酸只能干燥酸性、中性且无强还原性的气体,如Cl 2、HCl 、SO 2、

O 2、N 2、CO 2、CO 、H 2等;不能干燥碱性或强还原性气体,如NH 3、H 2S 、HI 、HBr 等。 B .用浓硫酸干燥气体的装置——洗气瓶。(如右图所示) ②脱水性

浓硫酸能将许多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原子数2:1夺取出来,这就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如浓硫酸能使某些含C 、H 、O 的有机化合物碳化。

①在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这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物质。

②皮肤与纸屑、棉花、木屑一样都是有机物,含C 、H 、O 等元素。 【思考】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我们做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

答案: 先用干抹布擦拭,在用大量水冲洗。 ③强氧化性 跟金属反应

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 铁、铝 等金属钝化。

【注意】条件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例如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跟大多数金属起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二氧化硫和水。在常温下,浓硫酸跟某些金属(如铁、铝)接触时,能够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从而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浓硫酸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因此,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

B.加热时,浓硫酸可与除Au 、Pt 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

浓硫酸与铜反应:化学方程式:Cu+2H 2SO 4(浓) ?→?

?

CuSO 4 + SO 2↑ +2H 2O [小结] 金属+H 2SO 4(浓) ?→?

?

高价硫酸盐 + SO 2↑ +H 2O 如:2Fe +6 H 2SO 4(浓)?→?

?

Fe 2(SO 4)3 +3 SO 2↑ +6H 2O

3 【思考】 ① 浓硫酸与排在氢前的金属反应,能否产生氢气?为什么? ② 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答案:因为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生成的是SO 2;酸的氧化性是指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显氧化性,而氧化性酸中显氧化性的不是氢元素。

② 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C 、P 、S 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最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 C+ 2H 2SO 4(浓)

??→ CO 2 + 2SO 2↑+ 2H 2O

S+ 2H 2SO 4(浓)?→??

3SO 2↑+ 2H 2O

3.浓硫酸的用途

(1)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沸点,用浓硫酸能制得盐酸、硝酸和其他一些强酸。

NaCl + H 2SO 4(浓)???

→微热

NaHSO 4 + HCl ↑ NaNO 3 + H 2SO 4(浓)???

→微热

NaHSO 4 + HNO 3↑ (2)在化肥生产上,硫酸主要用来制造磷肥; (3)在日用化工生产中,硫酸常用于合成洗涤剂;

(4)利用硫酸的高沸点,可以制取挥发性的酸,如氢氟酸等。

(5)硫酸还用来制备各种药物、农药、染料和精炼石油等。

小结:<1>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

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2SO 。

3.浓硫酸的用途

(1)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沸点,用浓硫酸能制得盐酸、硝酸和其他一些强酸。

NaCl + H 2SO 4(浓)???

→微热

NaHSO 4 + HCl ↑ NaNO 3 + H 2SO 4(浓)???

→微热

NaHSO 4 + HNO 3↑ (2)在化肥生产上,硫酸主要用来制造磷肥; (3)在日用化工生产中,硫酸常用于合成洗涤剂;

4 (4)利用硫酸的高沸点,可以制取挥发性的酸,如氢氟酸等。 (5)硫酸还用来制备各种药物、农药、染料和精炼石油等。

知识点2:重要的硫酸盐

硫酸盐 结晶水合物

俗名 主要用途

BaSO 4

重晶石 作白色颜料、“钡餐”

CaSO 4

CaSO 4·2H 2O 2 CaSO 4·H 2O

生石膏(石膏) 熟石膏

制粉笔、模型、雕像、石膏绷带,水泥生产

22CaSO 4·2H 2O 2150170H O

+ ℃℃

2CaSO 4·H 2O+3H 2O

CuSO 4 CuSO 4·5H 2O 蓝矾、胆矾 制农药、电镀液、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制备各种含铜化合物 KAl(SO 4)2 KAl(SO 4)2·12H 2O

明矾

净水剂

SO 42-的检验

(1)原理:利用Ba 2+ + SO 42- ??→ BaSO 4↓(白色),BaSO 4具有不溶于盐酸、硝酸的特性。

鉴定方法应该是:向未知液加入适量HCl(除去Ag +、SO 32-、CO 32-等);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应过滤,保留滤液,弃出沉淀;向滤液中或未出现沉淀的溶液中加BaCl 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未知液中含SO 42-。

知识点3:硫酸的工业制备

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过程及典型设备 三原料 三阶段 三反应(均放热)

三设备 三净化 黄铁矿

或S

造气

4FeS 2+11O 2=== 2Fe 2O 3+8SO 2(高

温)或S+O 2=SO 2

沸腾炉 除尘

空气

接触氧

2 SO 2 + O 2 ≒ 2 SO

3 (催化剂)

接触室(含热

交换器)

洗涤

98.3%浓硫酸

三氧化硫吸收

SO 3+ H 2O === H 2SO 4

吸收塔

干燥

5 5、不能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而用98.3%的浓硫酸,若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容易形成酸雾,且吸收速度慢。

1) 尾气吸收

① 用氨水吸收,再用H 2SO 4处理:SO 2+2NH 3+H 2O=(NH 4)2SO 3 (NH 4)2SO 3+H 2SO 4=(NH 4)2SO 4+SO 2↑+H 2O ②用Na 2SO 3溶液吸收:Na 2SO 3+SO 2+H 2O=2NaHSO 3

③用NaOH 溶液吸收,再用熟石灰和O 2处理;(此方法反应复杂,还可能发生其他反应)SO 2+ NaOH = NaHSO 3 NaOH +NaHSO 3= Na 2SO 3+ H 2O Na 2SO 3+Ca(OH)2= CaSO 3↓+ 2NaOH 2 CaSO 3 + O 2= 2CaSO 4

二、同步题型分析

【例1】向50 mL 18 mol·L -

1的H 2SO 4中加入足量的Cu 片并加热,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 )

A .等于0.9 mol

B .大于0.45 mol ,小于0.9 mol

C .等于0.45 mol

D .小于0.45 mol

【解析】Cu 与稀H 2SO 4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Cu 和浓H 2SO 4发生反应;浓度不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随

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在减小,当成为稀硫酸时与金属铜是不反应的,所以最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肯定要小于0.45 mol.本题学生很容易错选B 【答案】A

【例2】指出在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中,硫酸所表现的性质:

(1)工业上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硫酸与甲酸(HCOOH)共热可制取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由蓝变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7)浓硫酸与食盐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浓硫酸使蔗糖碳化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强氧化性:使Fe 、Al 表面迅速生成一层氧化膜而钝化。 (2)酸性:H2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 +,2H + + Zn → Zn 2+ + H 2↑。

(3)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浓度减小。与稀盐酸、浓HNO 3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的原因不同,后者是因为HCl 、HNO 3易挥发而引起浓度变小。

(4)脱水性:甲酸(HCOOH)中H 与O 按2 : 1脱去。 (5)吸水性:吸收固体中的结晶水。

(6)强氧化性、酸性:反应Cu+2H 2SO 4(浓)?

??→CuSO 4 + SO 2↑+ 2H 2O 中,一部分H 2SO 4表现氧化性,被还原

为SO 2,另一部分表现酸性,与铜离子形成了盐。 (7)难挥发性、酸性:用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 (8)脱水性:蔗糖中H 和O 按2 : 1脱出生成水。

【答案】(1)强氧化性 (2)酸性 (3)吸水性 (4)脱水性 (5)吸水性 (6)强氧化性、酸性 (7)难挥发

【例3】有一种无色溶液,加入BaCl 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木消失。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一定存在SO 42- (B)溶液中一定不存在SO 42- (C)溶液中可能存在SO 42- (D)溶液中可能存在Ag +

【解析】BaCl 2溶液中存在Ba 2+和Cl -两种主要离子,它们分别与SO 42-和Ag+产生白色沉淀,这两种沉淀均不溶于硝酸。故不能肯定这种无色溶液中存在哪种离子。 【答案】CD

【例4】某研究性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他们取6.4g 铜片与12mL 18mol/L 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有铜剩余。

(1)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小组认为还应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请说明铜片未完全溶解并仍有一定量余酸的原因: 。

(3)为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填写字母编号)。

7 A.铁粉 B.BaCl 2溶液

C.银粉

D.Na 2CO 3溶液

【答案】

(1)Cu + 2H 2SO 4 →CuSO 4 + SO 2↑ + 2H 2O

(2)反应过程中H 2SO 4被不断消耗,且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浓度变稀,至一定浓度时就不再与铜片反应。(3)AD (2分)

【例5】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 下列空白。

(1)如图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酌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验出的物质是 ;不能检验出的物质是 。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验出的物质是 ;不能检验出的物质是 。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验出的物质是 ;不能检验出的物质是 。 【答案】 (1)SO 2、CO 2 H 2O (2)H 2O SO 2、CO 2 (3) SO 2、CO 2 H 2O

【例6】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4FeS 2+11O 2?→?

8SO 2+2Fe 2O 3 设空气中N 2、O 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 ,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试完成下列 各题: (1)1.00 mol FeS 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 。 (2)55 L 空气和足量FeS 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 L 。 (3)用空气氧化FeS 2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中,O 2的含量为0.0800,计算SO 2的含量。 (4)设FeS 2氧化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为100 L ,其中O 2为a L,SO 2为b L 。 ①写出 a 和 b 的关系 式

【解析】(1)1.00 mol FeS 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1 mol ××22.4 L ·mol -1

×

=308 L 。

8 (2)11O 2 ~ 8SO 2 气体体积减小 11 8 3 55 L ×0.200

==3 L

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为55 L -3 L=52 L 。

(3)设反应后总体积为1 L ,SO 2的体积分数为x ,则SO 2的体积为x ,剩余O 2的体积为0.0800 L 。由化学

方程式可求出参加反应的O 2的体积为x ,则反应前O 2的总体积为0.0800 L+x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4

倍,氮气体积为4×(0.0800 L+x )。据题意可建立等式:4×(0.0800 L+x )=1-0.0800-x ,求得x =0.0923。

(4)①根据(3)的思路,按反应前后氮气的体积相等可得:4×(a L+b L )=100-a -b ,整理即得:

13b =200-10a 。

【答案】(1)308 (2)52 (3)0.0923

(4)①13b =200-10a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把1

2.8g 的铜片放入装有含硫酸0.2mol 的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反应完全后,产生的SO 2的体积是( ) A 、4.48L B 、2.24L C 、1.12L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本题学生拿到题目就会按部就班的做题,然后一一去计算,考虑哪种物质先反应完,殊不知本体的计算技巧是要算气体的体积,必须交代标准状况,本题没有任何说明,故此题不需要计算就可知答案 【答案】D

2.下列变化中,能体现浓H 2SO 4中硫元素的氧化性的反应是 (D ) (A)硫酸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变成红色 (B)锌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取氢气

(C)浓H 2SO 4与NaCl 固体反应可制取HCl 气体 (D)浓H 2SO 4与C 加热反应可生成CO 2、SO 2和水

3.储存浓H 2SO 4的铁罐外口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浓硫酸的 ( B ) (A)脱水性和吸水性 (B)吸水性和酸性

9 (C)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不挥发性和酸性

4.下列实验,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的是 ( D ) (A)某溶液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某溶液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C)某溶液加入HNO 3溶液,再加入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某溶液加入HCl 酸化,再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5.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 2-

4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C )

A .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 3)2

B .先加HNO 3酸化,再加Ba(NO 3)2溶液

C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 2溶液

D .加入盐酸酸化了的BaCl 2溶液 6. 下列对SO 2和SO 3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 .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 .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D .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有关

7.把SO 2通入Fe(NO 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候若滴入BaCl 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D )

A .SO 2 B. Cl

-

C. Fe 3+

D .NO 3-

8.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排放量的是 ( C )

①用天然气 代替煤 炭作 民用燃料 ②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 ③硫酸厂使用V 2O 5作催化剂,加快SO 2的转化速率 ④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 ⑤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用

⑥循环 处理 吸收塔放出的尾气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⑤⑥

D .②③④⑥ 9. 对 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 -

、SO 2-

4、H 2SO 3、NH +

4)分别进行 如下实验: ①加 热时放出的 气体可以使品红 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 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B ) A .Br -

B .SO 2-

4 C .H 2SO 3 D .NH +

4

10. 有一瓶Na 2SO 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 .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 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 4

C .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是BaSO 4和BaSO 3的混合物

10 D .此实验不能确定Na 2SO 3是否部分被氧化

11.将铜片放入115 mL 某浓度的浓硫酸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待铜片全部溶解后,将其溶液稀释到500 mL , 再加入足量锌粉.使之充分反应,收集到2. 24 L(标准状况下)气体。过滤残留固体,干燥后称量,质量减轻了7.5 g 。求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 18.3 moI/L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SO 2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制备S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将SO 2气体通入下列C 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量S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继续通入过量SO 2气体,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②SO 2通入紫色KMnO 4溶液,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量SO 2慢慢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C 为双氧水,则通入SO 2后,请判断所得溶液是什么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若该同学制备的SO 2气体中混有CO 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 __________.要证明气体中既有SO 2又有CO 2,应该选用的试剂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a 2SO 3+H 2SO 4→Na 2SO 4+SO 2↑+H 2O

(2)①变红 不褪色或不明显

②颜色逐渐变淡或紫色消失 5SO 2+2MnO -4+2H 2O →5SO 2-4+2Mn 2++4H + ③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④H 2SO 4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品红、KMnO 4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

13.有甲、乙两位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了由铜和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①铜与浓硫酸直接反应,

即Cu → CuSO 4 ②由Cu → CuO → CuSO 4,试回答

(1)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11 (2)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较合理并请说明理由: 。

(1)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2Cu+O 2?→??

2CuO CuO+H 2SO 4?→?CuSO 4+H 2O (2)案②较合理。生成等质量的硫酸铜,方案②节约原料且不会造成SO2环境污染。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NO 2

B .CO 2

C .NH 3

D .SO 2 2.金属铜不能够与浓盐酸反应,却能够与浓硫酸反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 .脱水性 B .吸水性 C .强酸性 D .强氧化性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消除散落在地面上的汞珠的方法是撒上硫粉

B .硫酸钡常用X 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

C .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 .可用明矾作净水剂

4.下列物质长期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稀硫酸

D .胆矾 5.在一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加入几滴BaCl 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此溶液不可能是 A .HCl

B .H 2SO 4

C .AgNO 3

D .Na 2CO 3

6.常温下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的是

A .浓HCl

B .浓H 2SO 4

C .稀H 2SO 4

D .稀HCl

7.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启普发生器制二氧化碳气体CaCO 3+ 2H +??→H 2O + CO 2↑+Ca 2+

B .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 + 6H + ??→2Fe 3+ + 3H 2↑

C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Ba 2+ + SO 42-

??→BaSO 4 ↓

D .氯气通入NaOH 溶液中 Cl 2+2OH - ??→ Cl -+ClO -+H 2O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 -24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 .加入硝酸酸化了的硝酸钡溶液

B .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D .先加盐酸酸化,再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

E .加入盐酸酸化了的氯化钡溶液

9.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浓盐酸中,产生的现象是( ) A .放出黄绿色气体 B .冒白雾,混合物温度升高 C .液体四溅 D .冒白烟,液体四溅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S 2-

+2H +??→H 2S↑

12 B .石灰乳和盐酸反应:OH -

+H +??→H 2O

C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 2++2OH -

+2H ++SO 42-??→BaSO 4↓+2H 2O

D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 -

+Ca 2++HCO 3-??→CaCO 3↓+H 2O

11.下列物质中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H 2S

B .S

C .H 2SO 4

D .SO 2

12.下列有关硫酸工业制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预热从接触室出来的混合气体,有利于被浓硫酸吸收

B .黄铁矿在加入沸腾炉前需粉碎,其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 .SO 2与O 2是在催化剂(如V 2O 5等)表面上接触时发生反应的

D .用98.3%的硫酸吸收SO 3,而不用H 2O 或稀硫酸吸收SO 3

二、填空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重晶石 生石膏 硫酸铵 。

2.当c (H +)____ c (OH -

),溶液呈中性;当c (H +)____ c (OH -

),溶液呈酸性,当c (H +)____ c (OH -

),溶

液呈碱性。

3.煤和石油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这些矿物质时同时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而造成酸雨,酸雨是pH< 的雨

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的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请写出上述论述中生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 。为了减轻酸雨对我们的危害,人们可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写一条)

4.中央电视台每晚都要预报全国42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它一般将这些城市空气中SO 2和可吸入颗粒的量分为8

个等级。

(1)空气质量预报中还预报下列物质中______的含量(填编号)

①氯气

②氨气

③氮氧化物

④二氧化碳

(2)已知测定空气中SO 2含量的实验仪器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SO 2气体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时,MnO 4-被还原为Mn 2+,SO 2被氧化为SO 42-,则该反应中SO 2体现_____性;标准状况下,aL 空气恰好使20.00mL 0.01mol/L 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空气中SO 2的含量为________g/L

5.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 。

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仔细观察后发现生成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 ,在试管中还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不呈蓝色,而是接近于无色。说明溶液不呈蓝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若想看到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可采取怎样的操作方法 ,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中,若消耗掉铜6.4g ,则发生还原反应的硫酸是 mol 。

三、实验题

1.实验室要配制100 mL 2.00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化学仪器中,在该实验中不使用的有(用字母表示) 。

A 烧杯

B 200 mL 容量瓶

C .胶头滴管

D .玻璃棒 E. 100ml 容量瓶

(2)配制时,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g ,要取得这些氢氧化钠固体需要的仪器是 。 (3)容量瓶在使用前首先需要检查其是否完好,瓶口处 。 (4)以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A 、冷却

B 、称量

C 、洗涤

D 、定容

E 、溶解

F 、摇匀

G 、转移 (5)在配制上述溶液时,下列原因会造成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 、容量瓶中有水

B 、烧杯没有洗涤

C 、定容时没有达到刻度线。

2.检验SO 42-

时应向被测溶液中先加入适量的 ,如果无明显变化,再滴入 溶

液,观察到有 生成,可判断原溶液中含有SO 42-

3.回答下列问题: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 2和CO 2气体,设置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 、b 、c 为止水夹,B 是固定在玻璃导管上的储气气囊, D 中放有用I 2和淀粉的蓝色液体浸湿的脱脂棉。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A 的气密性,可以采用的操作是 ;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框图部分的装置,则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①将A 装置中加入少量硫酸,加热,使A 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 ,当气球慢慢增大时,停止加热;

②当装置A 冷却,且气囊B 的体积不再增大后,关闭止水夹a ,打开止水夹b ,慢慢挤压气球,使气囊B 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 中,待完成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 ③打开止水夹a 和c ,关闭止水夹b ;

(3)实验时,装置C 中的现象为 ;

14 (4)当D 中产生 (填选项)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 2,而不是SO 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便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均褪为白色

装置D 的作用为 ;

D 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四、计算

某硫酸厂用接触法制取42SO H 的生产过程中,在煅烧黄铁矿(FeS 2)时损失硫为5%(质量分数,下同);在2SO 的催化氧化时有92%的2SO 转化为3SO ;吸收塔中损失的3SO 为0.6%,现有100t 含95%2FeS 的黄铁矿,求可制得98%的42SO H 多少吨?

答案:1.C 2.D 3.C 4.A 5.A 6. B 7.B 8.D 9.B 10.C 11.D 12.A 二.填空题

1. BaSO 4 , CaSO 4·2H 2O ,(NH 4)2SO 4 。

2. = , > , < 。

3. 5.6 2H 2SO 3+O 2?→?2H 2SO 4 ,2SO 3+O 2?→?2H 2SO 4 如用氢氧化钠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他合理都给分)(2分)

4.3 还原性

5.2Cu+2H 2SO 4?→??CuSO 4+SO 2↑+2H 2O , H 2SO 4 褪色 ,由于过量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液体中不存在

电离出的铜离子 ,把试管中的液体倒入有水的烧杯中 ,0.1mol 三.实验题 1.(1)B

(2) 8g 天平(就写药匙不得分)

15 (3)是否漏夜 (4)BEAGCDF (5)B

2.盐酸,BaCl 2,白色沉淀。

3.(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止水夹a 和b ,关闭止水夹c ,用双手捂住(或微热)圆底烧瓶A 的外壁,若C 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或热源)后,C 处有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A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均给分)。

(2)③①② (3)品红溶液褪色 (4)A

除去SO 2,检验SO 2已经除净 SO 2+I 2+2H 2O ?→?SO 42—+4H ++2I -

四.解析:制取42SO H 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2223241128FeS O Fe O SO +??

→+,22O SO 2+3SO 2,

4223SO H O H SO =+。通过硫元素质量守恒,找出关系式为422SO H 2~FeS ,100t 黄铁矿计算各部分损失后实际用

于生成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中的质量为t 53.82%95%92%)6.01(%)51(100=

??-?-?。 设可制得98%的42SO H 为x t ,则有:

422SO H 2FeS ——

120t 2×98t 82.53t x t ×98% 解得x=137.55。

学法升华

一、 知识收获

16 二、 方法总结

三、 技巧提炼

课后作业

作业1

教学案例,反思,故事

一年级上册音乐《过新年》教学案例 李自香 教学内容:教科书《过新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的收集资料,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2、通过多媒体的片段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相关民族风俗活 动。 3、学习秧歌舞感受到音乐的情绪。 4、在创作中培养学生与他们合作的成功体验。 5、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课前准备: :⑴道具:窗花、门联、红灯笼、绸带、“福”字 ⑵多媒题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感受《过新年》欢快、活泼的气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 化生活的情感。

2、学习秧歌舞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难点:创编秧歌舞的动作 教学过程: 复习歌曲《过新年》 学生在“过年啦”的欢呼声中,兴高采列地跟随着教师拍打铃鼓的节奏进音乐室。 X X | X X | XX XX | X 0|| 过新年啦快来唱唱歌(师边拍铃鼓边唱《过新年》的歌,直到学生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导入——感受——激趣 1、音乐室的布置 把桌椅围成五个圆圈似花形状。(圆圈为学生的桌椅,三角形是老师的) 每张桌上放着:窗花、灯笼、自制烟花、门联、红绸带等以及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过新年的物品。 2、了解中国新年的相关风俗学生观看课件《多彩的中国年》的音乐片段。 体验到不同地区过新年的民族风俗。其中有: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

贴窗花、挂灯笼、贴门联、放烟花、闹龙灯、狮子舞绣球、拜年祝福语等。

3、汇报资料,展示风采 请部分同学把自己收集到跟新年有关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简单地介绍各地方在过新年时不同的民俗活动。 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让老师很感动。老师也想送一幅门联给大家。 上联:鞭炮声声锣鼓响;下联:唱歌跳舞多欢畅; 横批:过新年 师: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布置过年的房间吧! 4、师播放《过新年》的音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把过新年的物品布置教室。 二、欣赏——发现——模仿 1、欣赏课件《扭秧歌》的片段 设疑: 师:在观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很热闹的场面啊!

硫酸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 罗田县三里畈高中童华君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的编排中体现的五条知识脉络 ⒈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殊性——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深广度(要点):认识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⒉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首先从初中化学的有关内容入手,先复习稀硫酸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质疑,为物质的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 ⒊问题线: 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过设计阅读导向性问题提纲引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 ⒋活动线: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 ⒌情景线: 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生活素材。 五条线索间的关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㈡学情分析: ⒈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节课中仅以知识回顾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识完整化 ⒉想知: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有关知识 ⒊未知: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⒋实验探知:采取学生做实验,亲身体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 ㈢学习目标:

我的教育故事案例—

我的教育故事案例— 信赖、尊重和鼓励学生 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不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信赖、鼓励和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一位教师,如果想把工作做好,光靠自己仅有的热情,是源源不够的。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信赖、鼓励和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事例。 2010年9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第十小学工作,当时的我心里充满了激动,觉得这是实现个人梦想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那年我接手了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当时在这个班上课有几个让我头疼的孩子,每每进教室,这几个学生总在教室嘻哈打闹迟迟回不到自己的座位,由于这几个人弄得教室一片嘈杂声。上课的时候不但不认真听讲还找其他学生讲话或搞小动作,导致我每节课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对于这几个不听话的学生每堂课后我都会弄倒办公室进行教育:批评、背书、写检讨、活动筋骨、找班主任等,我使尽了浑身解数,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多大改变。原本笑脸的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有句话说得很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于是,我从细节入手,我发现班上纪律不好主要是那几个爱随意讲话、搞小动作的同学在捣鬼,有一个叫不白伟的同学(他也属于那种爱随意讲话,或搞小动作的那种)在班上特别具有号召力,于是我决定从他入手,为了改变他的学习态度和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每次上课在做题时,我会走到他身边,他不会做时我会给予他提示,有时在他又想开小差的时候,用眼神提示他或走到他桌旁轻叩他的桌子,有时我也会提一些简单的他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找到一点自信和成就感等。记得有一次讲到“路线问题”,他回答了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对他的回答也作出肯定并表扬了他,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观察到他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高兴?感激?总之非常复杂,据同学们说,老师以前很少提问他,就因为他调皮捣蛋。后来我发现他渐渐地对地理产生了兴趣,

《硫酸》说课稿

《硫酸》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 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 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 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 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十分 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 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 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 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 离子的检验 (2)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 入微观分析 (3)教学关键: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 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 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 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硫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硫酸》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高中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硫酸》 [编辑推荐]中国()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中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硫酸》供广大师生学习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一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一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

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接下来HNo3生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 性。 3、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 性。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通过浓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

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原有认知情况: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释的方法。但在课堂上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无接触。 2、学生认知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习惯。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中做过几个探究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

(完整版)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如何以故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仅就文章细节和某些事实向学生提问,即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直接的或命令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必要的;但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无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牛津英语教材的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意识的素材,从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堂课的课题"Alittle,greenman"是一则故事,主要句型为动词过去式的结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过去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以交际法为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活动情境,交际的空间,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案例实录 1、利用话题,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What'syourfavouritething?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纷纷举手发言。 S1:Myfavouritethingisdoll. S2:Ilikefootballbest. 随后,我让学生猜猜:What'smyfavouritething?学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爱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现出自己非常了解我,于是他们的思考热情和发言欲望得以初步激发。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答: S1:Yourfavouritethingismoney.(你最喜欢钱。)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S2:Yourfavouritethingisus.(你最喜欢我们。) (我点头说:Yes,Iloveyou.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用真诚的眼光望着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 这些书本上永远找不到的回答非常符合实际,表明学生的确了解我。这一话题的引出,通过教师的问,学生的答、猜,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又为师生间创造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充分体现了语言交际性的特征。 在引出了spaceship,本故事中一个重要因素后,我又以spaceship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 What'stheanothernamefor'spaceship'? S1:UFO. (原本我并没有百分百的肯定会有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可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面真广,教师不应该小看他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立即翘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其他学生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随后我又问学生:

浓硫酸说课稿

“硫酸”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浓硫酸的特性》。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氧族元素是一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硫是氧族的一种代表元素,而硫酸不仅是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涉及的热点。学好浓硫酸的特性,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2 本节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把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定为教学重点,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这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掌握好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浓硫酸的特性,还为以后硝酸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80%学生掌握硫酸的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性。 2、70%学生能够根据气体性质设计实验验证三种气体,从而掌握验证物质的实验设计流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意识。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碳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硫酸教学时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演示实验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进行教学,同时灵活充分的运用了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法上则注重学案导学,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思考探究,把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论水平,最后通过安排课堂练习给予巩固和加深理解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教材特点、教学的资源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程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1 通过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上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演示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但是我并未告诉学生我是用浓硫酸和蔗糖,这是说用一种液体和蔗糖反应。这样留有小悬念,为的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边观察实验边思考或者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先加些水?蔗糖在加入这种油状液体后颜色有什么变化?这黑色物质是什么?看到有气泡说明有什么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现象很明显,这样使得学生一上课就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氛围。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浓硫酸的其中两个特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2 对比分析,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接触过浓硫酸的吸水性。这个实验同时又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把这两个性质放在一起,区分两者的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并且马上在学案中通过一道习题进行反馈,看看学生掌握情况。 3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设计实验验证产物 从实验现象和氧化还原知识,学生很快得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个特性,并在学案上完成碳与浓

(小学教育)2019年五年级教学案例:案例三故事

2019年五年级教学案例:案例三故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故事大意,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 2.能流利朗读故事。 3.能通过图片、举例以及上下文,理解文本中出现的重点短语。 4.能尝试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重点: 能准确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资源: 词卡录音课件学生活动纸 教学过程: Pre-reading 1.教师播放The more we get together这首英文歌,并带领学生简单学唱。 2.教师可提些问题,与学生自由交流。 T: Who is your favourite friend in your class? What is he/she like? 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favourite friend? Do you often go camping with your favourite friend? What do you do at camp? 设计意图:一首关于朋友的歌曲会放松学生的心情,尽快带着学生进入话题的学习。师生交流中,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复现了本单元的主要句型和相关词汇,对露营话题的谈论,引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相关活动短语的表达为学生理解故事做了语言上的准备。 While-reading 1.观察主题图,阅读故事起因 ⑴教师呈现故事的第一幅主题图,并提问:They are going camping.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Where are they?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人物和发生的地点等

基本信息。 ⑵阅读故事起因,理解核心词汇 ①教师出示第一幅主题图的文本,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camp,理解故事的起因。T: Please read it silent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Where are they?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camp的含义,并学习其发音。T: If you go camping, you should take you big bag thermos tend and some food. You should go outside and find a beautiful field. At night, you can eat outside and sleep in the tend. 教师通过提问: Do you like camping? 激活学生对camp的相关背景知识,为更好的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②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根据外貌的描写,找出故事的主人公Phil。 T: Please read the first passage and find: Who am I? Am I a boy or a girl? 设计意图: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构成的,学生在阅读第一幅主题图的文本后,了解了故事的基本人物、地点和故事的起因。抓住故事的核心camp 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其发音和含义,在和学生谈论是否喜爱露营的交流中加深对其理解。 2. 学生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⑴教师提问:Do you think they are happy at the camp? What do they do? 设计意图:边读边猜测能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他们在露营时是否快乐,以及所做的活动,在反馈学生猜测内容时,教师将学生说到的动词写在黑板上,为学生正确理解文本梳理故事大意做好铺垫。 ⑵教师布置阅读任务1:学生默读故事,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活动填写在活动纸上。 ⑶同桌互相订正答案。 设计意图:有目的的阅读更能激起阅读者的兴趣,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默读文本,初读故事了解大意,在填写人物所做的活动中,检测了每个学生对故事主要事件的理解,在自主阅读、同桌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清晰地理解故事内容。 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印证猜测。教师根据之前学生猜测情况的板书提问: Do they…? What else do they do? 明确故事中不同人物所做的主要活动。

硫酸课后说课稿

硫酸课后说课稿 硫酸课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

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3)教学关键: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本质。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 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用实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采用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加以放大,使得实验更加清晰地展现给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

“黑面包”实验探究与改进—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说课稿

《“黑面包”实验探究与改进—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黑面包”实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黑面包”实验充分证明了浓硫酸的这些特性。对“黑面包”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验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②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一体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②小组合作优化实验条件,改进实验装置,熟悉实验研究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的求知主动性。 ②树立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优化反应条件,按绿色化、一体化思想改进实验装置。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CO 2、SO 2 的性质及检验等相关内容,学科 基础知识扎实。在能力上,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化学实验热情高、兴趣大。但对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太熟悉,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1、教法分析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利用来自社会的教学资源,以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实际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1)实验探究法: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的认识,了解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增强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归纳和逻辑推导、教师总结点评,解决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2、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立足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应注意: (1)回顾旧知:强化氧化还原反应、CO 2和SO 2 的性质及检验等有关知识。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故事案例分析 教育学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成长。概括我的体会是: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浇树要浇根,育人须育心。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狭隘的爱。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包容的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面对学生反复犯错误的情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地来一通批评,痛快固然痛快,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稳定情绪,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思考,留一点余地给学生自我改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适当的放手,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远比不信任学生,大包大揽,不留一丝空隙,效果要好;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的感情。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赏识的爱。注重赏识教育,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年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浓硫酸教学设计

《浓硫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中学化学中,浓硫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含氧强酸,是中学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要求能够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所在。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专题的重点,而且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设计的热点。 必修课程《化学1》的目标定位是最重要的特点是基础性。硫酸是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典型的含氧酸,所以掌握硫酸的性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硫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浓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巩固稀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了解浓硫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和再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分析和观察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树立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六、教学过程 板块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以新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忆】 在实验室里我们是如何稀释浓硫酸的? 学生:把浓硫酸缓缓地注入水中,期间还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散热均匀。【思考】 思考能否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 【板书】 一、浓H2SO4的物理性质: A.色态: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B.沸点:约338℃——难挥发酸(高沸点酸) C.密度:1.84g/cm3——高密度酸 D.溶解性:跟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放出大量热。 【讲解】为什么不可以水入酸 板块2——浓硫酸的特性 【实验】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CuSO4·5H2O粉末,再加入约3mL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描述现象 【提问】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 【提问】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回忆、回答 蓝色五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分析比较说明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结晶水与浓硫酸分子形成了硫酸水合物。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小结、板书】2.1吸水性(干燥剂) 【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 【过渡】 演示实验: 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2ml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教学案例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写好一份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真实,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写作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事实,二写分析。 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 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浓硫酸的性质》说课稿

《浓硫酸的性质》说课稿 化学科陈泽东 一、教材分析 “氨硝酸硫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稀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重点是运用第二章中有关氧化还原知识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进行分析。到本章为止,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网络。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在这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对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学生有一定了解,但比较浅显,未做过实验,了解是不全面的,因此可以补充这个特性并做实验(这个实验现象明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最后一块内容,学生已对无机物的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联系,以及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和联系。 在此块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依赖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分析。在学习S 与浓硫酸的反应时可类比C与浓硫酸的反应,比较学习,增强记忆,这些都是本课设计过程中对学生要求的方向。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通过本节课学习后,能归纳总结出硫酸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对比浓、稀硫酸的性质,掌握“对比” 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浓、稀硫酸性质的对比,体会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法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及科学实验方法。

怎样写教育叙事故事和教学案例

怎样写教育叙事故事和教学案例 一、教育教学案例 (一)、含义:通俗的理解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生动的故事指这个“故事”或“片段”本身能够“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蕴含着教育哲理”;“精彩的点评”指“思考过去的事情,并能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二)、构成: 内容构成: 教育教学案例在内容上一般由案例主题、背景、案例事件、结果、案例分析与启示、继续研究的问题几部分构成。 1.有鲜明的案例主题。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案例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这个主题应当给人启示,能引人深思。 2.有清晰的案例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案例事件是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它必须是师生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它是教育教学记叙文,有有关人物特点方面的材料,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有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与解决的结果,特别要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和学生的复杂的内在心理活动。故事情节让人读起来感到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4.问题解决的效果。 5.有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应通过案例分析,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行为背后所具有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规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应阐述通过此案例所受到的启迪。 6.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案例中应有作者对主题中某些问题的反思性研究,提出与案例事件和主题有关的继续研究、仍感困惑的问题,以便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和深入的尝试与讨论研究。 形式构成: 在案例的结构形式上可分四大部分:背景、事件、效果、反思与启示。案例主题是全文的中心、主旨,贯穿全文、不必单列;继续研究的问题可合并于案例的启示与反思中。 (三)、怎样发现教学案例素材 老师天天都在课堂,课堂时时都有故事,但要发现“教学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常常在老师熟视无睹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何捕捉案例素材呢? 1.关注课堂。 课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体现一名教师施教之功的重要场所。课堂中蕴藏着成千上万宝贵的案例资源,这为一线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优势,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学案例都源自课堂。课堂中教师对某一突发事件的处理、对某一教学细节的独到分析,无论成败得失都可成为案例素材。 例:有位老师上课,发现学生在课室里玩纸条。老师不动声色,把纸条收起来。下课后,

高中化学硫酸说课稿范文

高中化学硫酸说课稿范文 高中化学《硫酸》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范文TOP100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用实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高中化学说课稿《硫酸》

高中化学说课稿《硫酸》 《硫酸》说课稿 内蒙古包头市田家炳中学 顾萍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新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提倡让学 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硫酸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 都有广泛的应用,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掌握硫酸的性 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 学生将来能在工农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 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 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 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 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 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 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 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 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 重要作用。

2.教材的编排中体现的五条知识脉络 ⒈知识线: 知识发展线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 殊性——氧化还原反应。 内容深广度(要点):认识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⒉学生认识发展线: 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首先从初中化学的有关内容入手,先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质疑,为物质的性质的预 测提供思路。 ⒊问题线: 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具有酸 的通性,再通过设计阅读导向性问题提纲引出浓硫酸的化学 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 ⒋活动线: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 演示实验。 ⒌情景线: 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 ---生活素材。 五条线索间的关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 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 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