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1.祖逖北伐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一.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少有大志

2.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及渡江

5.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6.今遗民既遭残贼

7.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8.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9.睿素无北伐之志

10.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11.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1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13.遂屯淮阴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 文章阅读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评价: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字_____,世称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卷,又________、__________各__________卷。__________体通史。内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略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逖[读音:_______]:朝代: ________名将。字________,范阳遒[读音:_____]县(今河北涞水)人。

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祖逖北伐之志实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是如何做的?这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结合课文谈谈哪些地方表现祖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7.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晋朝爱国名将祖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王翦将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

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D、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其无礼于晋

C.归老于频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12、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⑵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⑶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成绩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 ..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

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 启示。(2分) (三)范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与朱元思书 一、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1.表明富春江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文言积累卡片 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一词多义:天下独绝(极),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 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清澈;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主旨: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柳先生传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一字音字形

专题训练一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 ( )行.辈( )挑剔. ( ) 亢.奋( )闭塞.( )晦.暗( ) 怅惘. ( )蓦.然()褶.皱 ( ) 追溯 .( ) 缄.默()雾霭. ()捶.击( )凋.零( )凫.水( ) 目睹. ( )萦 .绕( )眺.望( ) 擦拭 .( )咀嚼. ( )龟.裂(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沟h& )ch t()立演y ( ) 瑕 c 1()xu cn()丽ji a()锁f t()予xi e)怠驰ch e ng( )告ji (e)束 f t()ch ou()谢j1()绊w o()旋hu ()星潮x 1()hu o()然俯k c n()卑b i()撺duo()qi(ng() 顶3.补全下面的词语。 人情( () )故 然而止 叹为观 ( 销声( ) )迹 周而()始草长() 飞 天衣无()目()一切()如此类难以() 信挑()离间若无其 () 理()气壮打()不平 如()中天出类拔 () 多多()善阳()阴违 招摇()骗强词() 理 不修边()分()离析 暴风()雨行将() 木 相辅相()前()后拥 怒不可()安营扎 () 接()而至风云变 () ()流不息漫不() 心 络()不绝轻歌() 舞 ()息万变纷至() 来 名()其实和颜() 色 自()其说()耳欲聋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襁褓(qi a ng) 羁绊(j 1) 瞬息万变(sh tn) B .蓦然(mo)缄默(ji a n)戛然而止(ji )a

C . 俯瞰(k a n) 雾霭.( a i) 五彩斑斓(l 8 D . 潺潺(ch (&) 羹匙(g e ng) 目眩神迷(xu dn) 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 污蔑(mi 农 卑鄙(b i) 挑拨离间(b 8 B . 彷徨(p 血g) 抉择(ku ? 不知所措(cu p C . 堕落(zhu > 浩劫(ji )e 不修边幅.(f R D . 襁褓(b a o) 枷锁(ji a ) 行将就木(x ng) 6.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 凫水(j i ) 演绎(y )i 销声匿迹(n )i B . 漩涡(w 0 ) 寒噤(j n ) 怒不可遏(y ) C . 懈怠(ji e ) 凄凉(q i ) 历.历在目 (l )) D . 棱角(l ng) 虔 诚 (qi 8n) 接踵而至(zh o ng) 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 缭绕(li 8 龟裂(gu i) 天衣无缝(f e g) B . 雾霭.( a i) 怅惘(ch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9.桃花源记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

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小石潭记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 A组 【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B、益.慕圣贤之道。()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B组 【甲】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 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媵人持汤沃.灌() D、感泣辞.母() 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 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 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 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要求填写两个)。 苏秦苦读拜相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八下语文导学案 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词语释义 1.直视无碍()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4.横柯上蔽() 5.因以为号焉() 6.性嗜酒() 7.每有会意() 8.造饮辄尽() 9.期在必醉()10.衔觞赋诗() 11.环堵萧然()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13.骈死于槽枥之间() 14.一食或尽粟一石() 15.无从致书以观() 1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7.援疑质理() 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暂凭杯酒长精神()20.自将磨洗认前朝()21.留取丹心照汗青()22.高处不胜寒() 23.隶而从者() 24.俶尔远逝()25.四面竹树环合() 26.增其旧制() 27.巴陵胜状()28.横无际涯() 29.浊浪排空()30.薄暮冥冥()31.春和景明() 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3.或异二者之为()34.醉翁之意() 35.云归而岩穴瞑()36.山肴野蔌()37.非丝非竹() 38.冻风时作()39.偕数友出东直() 40.柔梢披风() 41.恶能无纪() 42.结庐在人境() 43.问君何能尔() 44.直挂云帆济沧海()45.高者挂罥长林梢()46.秋天漠漠向昏黑() 47.将军角弓不得控() 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写出所通的字,并释义) 1.蝉则千转不穷 ( ) 2.窥谷忘反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4.才美不外见 ( ) 5.食之不能尽其材 ( ) 6.其真无马邪? ( ) 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8.同舍生皆被绮绣 ( ) 9.百废具兴 ( )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 ) 12.恶能无纪 ( )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共8套有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共8套有答案) 专项一字音字形一、填空题第一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溃退(kuì)荻港(dí)歼灭(jiān) 铜陵(lín??) 区域(yù) 凌空(lín??) 翘首(qiáo) 酷似(kù) 潇洒(xiāo) 悄然(qiǎo) 凛 冽(lǐn liè) 卓有成效(zhuó) 默契(qì)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 (bǐn??) 2.根据拼音写词语。xiè(泄)气dū(督)战cuī(摧)枯拉 朽zhòn??(仲)裁轻yín??(盈) 由zhōn??(衷) 慷kǎi(慨) 眼花liáo(缭)乱zhèn(震)耳欲聋浩hàn(瀚) xián(娴)熟dān(殚) 精极虑第二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发髻(jì) 驿站(yì) 解剖(pōu) 不逊(xùn) 教诲(huì) 杳无音讯(yǎo) 瞥见(piē) 佃农(diàn) 深恶 痛疾(wù) 溺水(nì) 妯娌(zhóu) 不辍(chuò) 衙门(yá) 黝黑(yǒu) 蒙昧(mèi) 缰绳(jiān??) 胆怯(qiè) 禁锢(?括?) 犀利(xī) 炽 热(chì) 广袤无垠(mào)猝至(cù) 窒息(zhì) 踱步(duó) 咽喉(yān) 2.根据拼音写词语。fēi(绯)红顿cuò(挫) jī(畸)形jié(诘)责不xùn(逊) nì(匿)名qī(凄)然劳lù(碌) wèi(慰)勉私shú(塾) 粗 cāo(糙) 任劳任yuàn(怨) 平yōn??(庸) 愚dùn(钝) xuān(轩)昂 zào(燥)热lì(沥)青yín??(荧)光liàn(炼)制残zhā(渣) 正 jīn(襟)危坐藏污纳?括?u(垢) 诚huán??(惶)诚恐第三单元 1.给加点字注音。沿溯(sù) 属引(zhǔ) 绝山献(yǎn) 素湍(tuān) 将 歇(xiē) 与其奇者(yù) 遂至(suì) 戾天(lì) 缥碧(piǎo) 泠泠 (lín??) 东皋(?括?o) 轩邈(xuān miǎo) 千载(zǎi) 萋萋(qī) 候骑(jì) 燕然(yān) 白沙堤(dī) 2.根据拼音写词语。叠 zhàn??(嶂) xī(曦)月飞shù(漱) 长xiào(啸) 藻xìn??(荇) 牛dú(犊) 急tuān(湍) 横kē(柯) yuān(鸢)飞xǐ(徙)倚第四单元 1. 给加点字注音。交卸(xiè) 不禁(jīn) 颓唐(tuí) 簌簌(sù) 奔丧(sān??) 蹒跚(pán) 主宰(zǎi) 倔强(jué) 秀颀(qí) 恹恹(yān) 鄙视(bǐ) 坦荡如砥(dǐ) 臼齿(jiù) 兴味(xìn??) 卑微(bēi) 濒 临(bīn) 俯瞰(kàn) 辟邪(xié) 菌子(jūn) 黄焖鸡(mè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鲜腴(yú) 2.根据拼音写词语。狼jí(藉) fù(赋)闲 suǒ(琐)屑shì(拭)干diàn(惦)记倦dài(怠) qiú(虬)枝婆suō(娑) 旁yì(逸)斜出洗dí(涤) è(遏)制diāo(凋)谢深yuān(渊) chì(炽)

八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言文练习 9.《三峡》(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 )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 )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三峡》郦道元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毫无)(通“缺”)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半夜)(太阳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快)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 7.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动词,连接)(延长)(凄凉怪异) 二.翻译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样本

12月月假八年级语文训练题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 ( 一)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共12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 除了经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 肌肉自身也会自觉 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 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 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 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 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 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 都没 有任何进展。可是, 如果你能从头开始, 再弹一遍曲子, 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 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 所有人都能够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因此成为”超级丹”, 不是因为她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 而是因为她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 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 当外界刺激出现时, 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 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 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 你也千万不要以为她会对你手下留情, 因为身体的 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 当她后悔时, 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 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 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 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 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 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

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与字。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她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她;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与喝水用的瓢里常常就是空空如也,但她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一)答苏迈书①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 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 (3)顾既.在官( ) (4)又少.读书之光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 (二)海鱼马嘉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三峡》 一、作家作品 《三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于教材的重点词语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___________________ 2.略无阙 ...处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非亭 ..自非:___________________ ...午夜分 亭:__________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见曦月 ..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___________________ 6.沿溯 ..阻绝沿:______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___ 7.虽乘奔.御风奔:___________________ 8.不以疾 ...也不以疾:___________________ 9.则素湍 ..绿潭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清 ..倒影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 11.绝.·多生怪柏绝:___________________ 12.飞漱 ..其间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 13.清荣.峻茂荣:___________________ 14.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____ 15.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___________________ 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 16.林寒涧肃.肃:___________________ 17.属引 ..凄异属:___________________ 引: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专题》练习及答案

八上语文专题、名著训练 姓名班级学号 《汉字》专题 1、有人认为:汉字书写复杂,不如其他文字用字母表示来得简便。这种“汉字落后”的说法 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的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请你结合“汉字”专题学习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写一段反驳“汉字落后”、“废除汉字”等观点的话,60字左右。(3分) 1、可以从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回答。例:汉字虽然初始学习难度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英文单词量多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很多汉字不仅能传达人们的意思,而且从它的结构、构造方面还能看出古人的生活习俗甚至风土人情等,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共3分。视语言情况分3、 2、1给分) 2、有专家曾对汉字发难,说汉字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就过了文字语言 关,而在中国就是读到大学仍在认字识词上下功夫,十几年寒窗,竟有一半时间要花在对汉字的认识上。读了下面几则材料,你想对这些专家说些什么呢?(4分) 材料一:汉字在字形与内在含义方面承载了如此多的意义,汉语应该是最适合做诗的语言。诗中每个字都由几个部首组成,每个部首又代表各自的意义,例如“愁是心头秋”。当我们看诗时,不仅能看到字与字的联系,而且能看到每个部首的联系。这些像画一样的字就有了无穷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欧美许多球员就迷恋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中文字。维埃里的右臂上纹着“力、恒、雷”等几个字,有人曾问过维埃里这几个字代表什么,维埃里说:“我去了一家纹身店找他们给我刺青,他们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字的意思,而是让我自己挑选。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的式样,所以就确定了它们。” 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源远流长,始终保持着原始的朴素而简洁的象形体态,隶属象形文字体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图画文字早已夭折。只有汉语言文字历经五千余年的磨难,虽然经过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等的缓慢变化,但绝大部分汉字仍保持着完好的象形体态。就是在满清強权统治时代,发式变了,服饰变了,滿文还是难以取代汉文,仍是汉字一统天下,谁也动摇不了。 2、不设统一答案,答题内容源自材料,有针对性,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要点:汉字的魅力在于字形优美、表意形象、历史悠久、不能动摇等。 4、仔细揣摩下面的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请从“舒”“起”“加”“迟”中任选一个字仿写一个句子。 例:债:欠了别人的,就要偿还,这是做人的“责“任。 恢:哪怕是失败的“心”“灰”,也能燃起希望的火焰。 4、答案示例:“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获得的是快乐。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加”: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讲,还要致辞“力”于行动。 “迟”:落伍,有时仅仅是比别人晚“走”了一尺。 5、结合《汉字的魅力》,说说汉字的魅力表现在什么地方?中国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原因是什么? 5、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2汉字能引起人们的遐想,给 人以美感:3汉字有规律可掌握,使人享受到乐趣:4汉字将陪伴我们终身:5汉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原因是我们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于一体的特征”。 6、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07年贵州)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功悟:“”由组成,说明6、示例1 : “怒”由奴和心组成,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示例2 : “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示例3 : “悟”由心和吾组成,说明不论什么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妇抚儿乳B处处志之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 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三)鲍君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复习必备 l 文言文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桃源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4分)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 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 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训练 名句名篇 【说明】本试卷每空0.5分,共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五亩之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相关内容。 (1)《使至塞上》中,描写大漠独特景观(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4)________________,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5)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_。(《离骚》) (6)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前赤壁赋》)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六则)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补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荀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