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有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措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实质性的进展,但对新课程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水平和经验的原因,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能够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所谓其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这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最大水准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获得较大容量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得到充分训练,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充分发展,即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真正充满生气和活力。

一、教师的“活教”

1、教学目标着眼于发展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和调控作用。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室对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但要有明确可操作性的知识技能,也要有注重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领域目标。精心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整合教学材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有效评价,即时调控。

(1)、深钻教材,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拟定有效的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目标性的认知活动,目标的拟定关系着教师教学方

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并检验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目标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课标、学生学习起点的精确把握。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水准怎样?

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明白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其次,目标定位要全而且求实,既要有反映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相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过程的目标,切忌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目标。例如对“远的周长”可制定如下目标:〈1〉能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圆周长的问题。(仅仅技能目标)〈2〉能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体验圆周长公式获得的全过程。(过程性目标)〈3〉查找、阅读相关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故事,学习数学及的探索精神,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教学内容着眼于生活性,教学过程着眼于交往性。

①精心创设课堂情境,营造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实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何保证数学课堂情趣创设的有效性呢?我觉得数学课堂情趣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教学目标保持相对一致。情境创设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在考虑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考虑其和学习内容的联系,切不可牵强附会,喧宾夺主。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播放动画歌曲《白龙马》,如此风马牛不相及内容,如果联系在一起,兴趣倒是激发,但恐怕绝大部分学生下面想的仅仅孙悟空的英勇机智和猪八戒的贪吃懒惰了。〈2〉数学性原则: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情趣中学习数学地思考。数学问题

生活化,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大家常常把数学教学放在一个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中实行。不过在情趣创设中更应注重引导,教师的设问应具有导向性,切不可一味地“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放任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已有生活经验中不能自拔。〈3〉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情趣创设方式。低年级以故事性情境为主,中高年级应重视问题性情境的创设。

②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受益面。

雅斯贝尔斯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可见,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和潜能,满足个性的生成需要。学生水平有高有低,接受速度有快有慢,这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的。所以,教师在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提问、作业要求、作业量等方面,设置不同目标,分层要求,以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让各种类型学生的思维都能进入“最近发展区”,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控,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课堂教学调控的目的,在很大水准上就是刺激和集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实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营造和谐课堂,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准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准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实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准确想法。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都应以真诚面对,切忌一味形式化的鼓励和漠视。只有真诚才能激发学生的热忱,建立起师生双方的相互信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4)、教师要用活资源,准确对待和处理非预设性的生成性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包括课前教师精心预设的和课堂学习中自然生成。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且有价值的问题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预设、真诚宽容的态度接纳生成,为学生问题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需要细心捕捉,并认真分辨,找出对学生的学习有价值的课堂生成。一节课只有40分钟,对有价值的新问题需要放大渲染,对与课堂无关的生成能够淡化,教师不能让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也不能对生成视而不见,让一些偶发性的资源从手边悄悄地流走,失去了很好的数学教育的时机,比如我在一年级听随堂课时,发现学生在做7+6+3时,一位学生先把7+3=10,再10+6=16。老师没有在意只说了一句你这样做也对,这是不是一个不期而遇的美丽,却在不经意中从老师的手边溜走了!我觉得真是遗憾。

教师也要适时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它仅仅教学的;一种辅助,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效使用,宁缺毋滥。在使用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让学生“会学”

1、学习方式着眼于探究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操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随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使用,但其效果却不很理想。我想能够从下几方面来实行持续改进:(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参与机会,才能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

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2)、合理选用学习方式。我们不能一味使用合作探索,合作探索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探究性、可合作性。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合作探索。应把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学习中管理和调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即时管理和调控。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独立思考、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认真作业等。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学习的有效性才回持续提升。

2、学生参与着眼于全面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身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参与数量多。绝绝大部分孩子都能参与,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2)、参与的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不囿于问题的回答,更应有更多的参与讨论、参与合作、参与表演、参与表演、参与实践、参与探究等。

(3)、参与的态度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出对数学问题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热情。

(4)、思维要活跃。这是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关键所在,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所提的问题或见解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工作中持续实践、持续探索、持续总结、持续追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生活事例,善于捕捉、善于发现、

善于组合,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数学课真正富有实效、富有活力。

总来说之,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学生实行调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考虑学生会怎么想,这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根本,也是重要途径。只有对学生调研,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恰当的确定教学目标,实行全面、周密的预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大胆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同时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和即时的点拨,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