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

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

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

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

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

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

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

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

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

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

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

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

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

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

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单位m^2/s

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

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

煤层气

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

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

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

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储存流体主要由岩石的孔隙性决定,而渗滤流体则由岩石的渗透性决定。 储集层有两大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

1、孔隙性1、孔隙类型 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连通孔隙、孤立孔隙。 孔隙的直径的大小(1)超毛细管孔隙 (2)毛细管孔隙 (3)微毛细管孔隙

孔隙度 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 (岩石的孔隙壁表面常吸附着水膜和油膜,相对缩小了流体的流动空间,提出了流动孔隙度。 流体可以在岩石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流动孔隙度与作用压差有关,压差越大,流动孔隙度越大。) 2、渗透性 储层的渗透性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储集岩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 渗透率又分为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只是岩石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流体性质无关;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性质有关而且与流体的性质和饱和度有关。) 砂岩储层级别表

二、碎屑岩的岩石类型: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都可以成为储层。 按成因类型划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是指与岩石形成同时生成的孔隙。凡是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都叫原生孔隙。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和胶结物孔隙,成岩裂缝等 次生孔隙是岩石形成之后,在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下,使岩石溶解、收缩和破裂而产生

级别 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 )

特高 >30 >2000 高 25~30 500~2000 中 15~25 100~500 低 10~15 10~100 特低 <10

<10

2

的孔隙。次生孔隙主要以溶蚀孔隙为主,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裂缝也是重要的次生储集空间孔喉类型

碎屑的岩性:砂岩、砾岩碎屑岩的岩石类型: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都可以成为储层。平面上多呈席状,带状、透镜状、树枝状。剖面上常呈层状,透镜状、尖灭状。

1、上平下凸状

2、下平上凸状

3、楔状

4、透镜状

5、厚层连续状

6、薄层连续状

二、

1、冲积扇其砂砾岩体是在山麓洪积环境中形成的以砂砾岩为主的沉积岩体。平面上呈近扇体的轮廓,剖面上呈楔状,似层状,透镜状或不规则状。冲积扇砂砾岩体多属陆上近源沉积,常沿山麓成裙带状分布,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砂岩为主,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储油物性变化大为主要特征。在一个冲积扇上,常有多个砂砾岩体,岩体之间多被泥质岩层隔开。

2、河流其砂岩体是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以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为主的沉积岩体。如由心滩,边滩及河道充填组成的河道砂岩体,由天然提,决口扇组成的河道边缘砂岩体以及泛滥平原砂岩体,废弃河道砂岩体。河道砂岩体是河流砂岩体的主要部位,其形态极不规则,在平面上常呈弯曲的带状,树枝状。河道砂岩体沿古河道蜿蜒曲折分布,延伸可达几十乃至几百公里,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其横向分布也可达几十公里。剖面上常呈顶平底凸的透镜体,底部常见冲刷,切割,充填等构造现象,具有独特的纵向层序,由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呈明显的正韵律,在注水开发时,水常沿底部高渗透带推进。砂岩体厚度变化较大,单一旋回河流砂岩体的厚度一般不超过最大洪水期的河流深度,其厚度常为几米或几十米,大厚度的砂岩体常是由多个单一旋回岩体垂向叠合而成。该类砂岩体非均质性较强,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较大,孔隙度一般为10%~25%,渗透率为(10-2000)×10-3μm2。。河道砂岩体中的边滩和心滩砂体,粒度适中,分布相对较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是河流砂岩体中储集物性最好的储层。顺直河:河长大于河宽很多倍,弯度小,砂体呈条带状分布,沉积作用多表现为冲刷作用和废弃充填作用。曲流河:河道呈弯曲状,弯度超过 1.5,单河道,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凹岸冲刷,凸岸堆积,侧积作用为主,曲流砂坝是主要的储集体。辫状河:河道宽而浅,呈辫状特点,砂坝众多,沉积作用以冲刷充填作用为主,沿河道纵向分布的砂坝是比较好的储集体网状河:河道窄而深,弯曲多,呈网结状,多分布在中下游,河道稳定,具有比较小的宽厚比,垂向上多表现为冲刷叠置关系。

3、风成砂其岩体是在大陆表面,由风形成的沉积砂岩体。岩性以细砂岩体为主,颗粒多呈圆状或半圆状,分选好,胶结物少,储集性质极佳,是很好的储集层。

4、湖泊砂岩体

5、三角洲、滩坝、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砂体

浊积砂体:浊积砂体是在深海或深湖环境下,由浊流所形成的砂岩体。岩性以递变层理砂岩和具滑塌标志的砂岩为主,此外还有砾岩和粉砂岩。平面上多为席状,扇状和透镜状

三角洲砂岩体是在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以砂岩为主的沉积岩体。

三角洲的类型:1、按河流、波浪、潮汐的相对作用强度,划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2、按沉积背景、沉积作用过程划分:正常河流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

三、影响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1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控制着储集层的岩石类型、粒度、分选、磨圆、韵律及分布范围等,是影响储集性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沉积微相一般储集物性差异明显。2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压实、胶结使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而溶蚀作用使储集层储集性能得到改善。3风化作用可能使储层物性变好,也可能使储层物性变差。一般情况下,对于致密砂岩储层,风化后物性变化好,较松散储层分化后,物性变差。4构造作用无论是张应力、压应力、剪应力作用的结果,都会导致岩石破裂,成为流体的储集空间和流体运移的通道,使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好。5岩石的性质颗粒的成分对储集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抗风化矿物组成的岩石物性好于抗风化能力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对流体吸附弱的矿物组成的岩石储油物性好。随着杂基和胶结物含量的增加,储层物性变差,反之物性变好。分选性和磨圆度一般与储集物性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粒度的增大,储集物性变好,但当粒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粒度的增大,储集性能变差。6孔隙结构一般喉道粗、孔隙大、连通好的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都比较高,储集性能好,反之储集性能差。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是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石灰岩和白云岩

石灰岩的主要类型1、内碎屑灰岩2、生物碎屑灰岩3、鲕粒灰岩4、团粒灰岩5、藻灰岩

6、泥晶灰岩

7、泥灰岩

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按成因划分:1、原生孔隙2、溶蚀孔隙3、裂缝

2 、溶蚀孔隙1)粒间溶孔。指碳酸盐岩颗粒之间胶结物或基质被溶蚀后而形成的孔隙。(2)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粒内溶孔是指各种碳酸盐岩颗粒内部,由于选择性溶解,颗粒被局部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当溶蚀作用扩展到整个颗粒,形成与原颗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孔隙时,亦可称为铸模孔隙。(3)晶间溶孔。指晶体间的物质被溶蚀所形成的孔隙。(4))晶内溶孔。晶粒内部被溶蚀而形成的孔隙,若整个晶体被溶蚀,形成与原晶体粒形状、大小相同的孔隙时,可称为晶体铸模

孔隙。(5)溶孔、溶洞。指不受岩石组构控制,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常呈不规则状,直径大于10cm称为溶洞。溶孔、溶洞发育的储集层,在钻井过程中,常可见井喷、井漏和钻具放空等现象。(6)窗格孔隙。由选择性溶蚀作用而成。孔隙多成扁平状平行于岩石的层面,在裂缝发育的层系中窗格孔隙亦可形成良好的储层。

裂缝1构造裂缝。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破裂而形成的裂缝,一般延伸远,成组出现。

2、成岩裂缝。指成岩过程中压实、失水收缩或重结晶等作用下形成的一些裂缝,裂缝多平行层面。

3、溶蚀裂缝。由于水的溶蚀作用缩形成或改造的裂缝。此类裂缝大小不均,形态各异。

4、压溶裂缝。在压实作用下,富含CO2地下水沿成分不纯的灰岩或裂缝流动,经选择性溶蚀而形成的裂缝

盖层1、定义?2、岩性?3、特征机理

第四章油气运移及油气藏的形成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动力

一、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场所。有盖层、储集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圈闭的大小?

圈闭的度量1、闭合高度2、面积3、溢出点

圈闭的类型1、构造圈闭2、地层圈闭3、岩性圈闭4、水动力圈闭5、复合圈闭

有效的圈闭在同一个含油气盆地内,有些圈闭有油气分布,有些圈闭无油气分布,有些储量丰度高,有些储量丰度低,主要原因:圈闭的有效性所决定

圈闭的有效性:1、圈闭的大小(圈闭的大小是指圈闭的有效容积,主要取决于闭合面积,储集层有效厚度和有效孔隙度);2、圈闭的形成时间;3、圈闭的位置。

有效的圈闭条件是:1、圈闭面积大;2、形成的时间早于或等于油气运移的时间;3、圈闭的位置距生油岩距离近。必要的保存条件1、地壳运动2、水动力条件3、岩浆活动

次生油藏的概念?

第五章油气聚集类型及分布规律油气藏的概念

形成油气藏最基本的条件是充足的油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以及必要的保存条件。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

在构造圈闭中聚集了油气藏,即构造油气藏1、背斜油气藏2、断层油气藏3、裂缝性油气藏

4、刺穿接触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的概念,成因类型?及特点。(1)挤压背斜油气藏(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4)披覆背斜油气藏(5)滚动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按成因可分为5种类型(1)与褶皱有关的背斜油气藏(2)与基底有关的背斜油气藏(3)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4)与古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5)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

(二)断层油气藏?以断层为遮挡条件而形成的油气藏称为断层油气藏。

断层的封闭性1)与断距大小有关(2)与断层的倾角有关(3)与断层两侧的岩性有关

(4)与断层的发育史有关(5)与成岩充填作用有关

根据断层、地层、岩性三者的组合关系,可把断层油气藏分成4种基本类型:

1、断层与鼻状构造组成的油气藏;

2、弯曲或交叉的断层与倾斜地层所组成的油气藏;

3、两个弯曲断层两侧相交组成的油气藏;

4、由断层、岩性尖灭和倾斜地层所组成的油气藏

刺穿接触油气藏1、泥火山刺穿接触油气藏2、盐体刺穿接触油气藏3、岩浆岩体刺穿接触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成因类型

地层油气藏按圈闭的形成条件分为3种(1)岩性油气藏(2)不整合油气藏(3)生物礁油气藏

油气藏油、气、水的分布1、含油气边界?2、气顶边界?3、油气藏高度? (读图题)

第七章钻井地质

井别(1)地质井:在盆地普查阶段;目的为了确定构造位置、形态和查明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2)参数井:在油气区域勘探阶段;目的是为了了解一级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油、储油、和盖层条件,生储盖组合关系,并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井的井。

(3)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目的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

4)评价井:在精查基础上,已经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圈闭上部署;目的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建立探明储量。

(5)水文井:了解水文地质,寻找水源。

开发类井:

(1)开发井:勘探已经提交探明储量,根据油田开发方案,为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照开发井网所钻井。

(2)调整井:油气田开发若干年后,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根据调整方案所钻井(一)设计依据1、区域地质概况2、邻井资料

1、基本数据(1)井位坐标(2)设计井深

2、区域地质简介

3、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

4、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

5、地层压力及钻井液性能要求

6、取资料要求(1)岩屑录井;(2)钻时录井;(3)荧光录井;(4)钻井取心;(5)地球物理测井;(6)特殊要求。

7、中途测试要求

8、井身质量要求

包括井斜、位移、套管尺寸、套管下深、阻流环位置、水泥返高。9、技术说明及要求

10、地理及环境资料11、图、表钻井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注意事项”

定向井用途1、对断块油田,可以穿越多套油层。2、对地面条件恶劣的地区,可以通过定向井技术,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3、利用丛式井技术,减少占地面积,减少搬家次数,减少输油管线长度

地质录井包括1、钻时录井2、岩心录井3、岩屑录井4、钻井液录井

钻时录井: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min/m),钻速的倒数。

钻时曲线的应用1)应用钻时曲线可以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2)当其它条件不变时,钻时的变化可以反映岩性的差别,疏松含油砂岩钻时最快,普通砂岩较快,泥岩、灰岩较慢,玄武岩最慢。(3)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利用钻时曲线可以判断裂缝、洞发育井段。如突然发生钻时加快,钻具放空现象,说明井下可能遇到缝洞渗透层。放空越大,反映钻遇的缝洞越大。

影响钻时的因素1、岩石性质2、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3、钻井措施与方式4、钻井液性能与排量5、人为因素

取心资料收集和岩心整理

计算岩心收获率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进尺)×100%

岩心描述1、岩心油气水的观察2、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3、岩心描述

含油级别主要依靠含油面积大小和含油饱满程度来确定

3、岩心描述内容(1)岩性包括:颜色、岩石名称、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胶结程度、特殊矿物及其它含有物等。(2)相标志沉积构造、生物特征(3)储油物性(4)裂缝裂缝研究:1裂缝长度;2裂缝宽度;3裂缝产状;4裂缝密度;5裂缝组合关系;6裂缝成因(5)孔洞(6)岩心倾角、断层的观察、接触关系的判断

第八章油层对比及沉积相研究

地层对比的重要性

区域地层对比油田内部地层对比砂体内部构成单元对比(建筑结构要素分析

(区域地层对比是勘探过程中利用古生物、岩性、矿物、沉积旋回、测井资料、地震剖面、化学元素、古地磁等进行区域的地层划分及对比。并通过不同的剖面对比找出地层的区域变化规律,确定

生、储、盖的组合)(区域地层对比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2、古生物对比法3、层序地层学对比方法)(1、岩石地层学对比方法岩性包括岩石类型、成分、结构、颜色等特征1)岩性法2)沉积旋回对比法3)矿物对比法4)地球物理学方法)(利用岩性对比的基础:同一沉积盆地中,同时期形成的岩石,若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基本一致,其岩石性质和岩层组合也相似。)(岩性对比方法:1、首先要确定稳定沉降阶段所形成的特征明显、分布稳的、分布范围大的岩层(标志层),如黑色泥岩,灰岩,白云岩。2、在岩性变化大的地区,依靠剖面间的相对关系,利用岩性组合关系对比,并借助其它标志,如古生物。3、对比时要有时空观,要考虑空间上的相变。)(注意事项:

1、岩性对比主要适应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就是限定在一定的岩性、岩相范围内。

2、对比时要首先确定标志层。

3、在覆盖区,岩性对比一般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电性是岩性的反映,不同岩性的剖面,测井曲线特征不同。)(1)岩性法(1)岩性或岩石组合(2)岩性标准层(3)岩相法)(2)沉积旋回对比法沉积旋回是指纵向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规律地重复出现。)(3)矿物对比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沉积岩中所含矿物组合及某些矿物含量的多少来进行对比因为同一地区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条件及沉积环境是相近似的,其矿物的组成基本不变,或在平面上呈有规律的变化)

矿物对比方法这种对比方法通常是把矿物化验分析结果根据其含量,按照一定的刻度比例,绘制成曲线,就是以剖面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分层对比

1、矿物成分的变化。利用矿物组合作为对比标志;

2、矿物含量的变化。用各种矿物含量的百分比作为对比特征;

3、特殊的标准矿物。即利用具有特殊颜色、形状的矿物作为对比标志。

4)地球物理学方法岩层的地球物理特征主要是有其岩性特征和所含液体的性质等因素所决定的主要地球物理测井系列:1、电阻率测井2、自然电位测井3、自然伽马测井4、声波时差测井

2. 生物地层学方法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的不同,鉴别地层时代和划分、对比地层古生物对比法有3种方法1)标准化石法2)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比法3)化石组合法二、油田内部对比

对比流程(1)选择典型井划分出对比单元(2)骨架剖面建立3)全区闭合4)提取小层数据,建立数据库

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从大到小:组、段、油组、小层、单层

组:是一次完整的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层段。对应的是一级旋回。

段:对应的是二级旋回。一般是一套完整沉积体系的演化。

油组:一般对应的是三级旋回。相当于沉积体系中的亚相。油组顶底都有厚层的泥岩隔开。

小层:相当于四级旋回。顶底有稳定的泥岩隔层隔开,相当于沉积体系中的微相

单层:相当于五级旋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储油单元,顶底有隔层隔开,隔层分布面积大于含油面积。相当于沉积体系中一个微相单元。

1、利用标志层对比特点1、岩性特征明显,便于识别

2、厚度稳定,分布面积大

3、电性特征明显

(2)利用测井资料对比利用测井资料对比,需要研究岩电关系,优选比较敏感的曲线。

自然伽马测井是把仪器放到井下,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

2、利用旋回性对比

3、利用组合段对比

4、河道砂体的等高程对比

总结油田内部地层对比方法1、利用标志层对比;2、利用旋回性对比;3、利用岩性(电性)组合段对比;4、河道砂体的等高度对比;5、根据岩相变化规律对比;6、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比掌握概念(1)标志(标准)层(2)旋回性(3)沉积基准面(4)油层的划分单元

1沉积微相研究意义6条

2、细分沉积相研究方法6条 3 沉积环境标志研究6条

(1)生物标志正常海水生物组合:放射虫、有孔虫、硅质海绵、珊瑚、苔藓虫、硅质红藻和绿藻、腕足动物淡水生物组合轮藻、介形虫、硅藻、蓝绿藻、普通海绵、瓣鳃类等

遗迹化石生物生活期间因居住、运动或觅食等功能行为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所遗留的、并且具有一定形态的生物痕迹。又叫生物遗迹构造

岩矿标志岩矿标志的研究主要是用显微镜和其它方法对岩石或矿物进行微观研究,提供环境分析标志。(1)颜色(2)碎屑成分(3)碎屑结构

矿物成熟度:碎屑沉积物的矿物在沉积作用的影响下,接近最终产物的程度。

碎屑结构包括:包括粒级大小、分选、磨圆、基质含量砾>2mm粗砂2-0.5mm中砂0.5-0.25细砂0.25-0.05mm粉砂0.05-0.005mm粘土<0.005mm 分选性:分选极好分选好分选中等分选差分选极差圆度:(1)棱角状(2)次棱角状(3)次圆状(4)圆状(5)极圆状

砂岩结构成熟度:碎屑物在沉积在沉积过程中在生成带中稳定停留时间的一种标志,它是沉积能量的一种反映,它与改造能的消耗总量呈正比

结构成熟度分级;(1)不成熟期:粘土矿物>5%,分选、磨圆度均不好;(2)次成熟期:粘土矿物<5%,分选、磨圆度均不好;(3)成熟期:粘土矿物<5%,分选好,磨圆度不太好;(4)高层高成熟期:粘土矿物<5%,分选好,磨圆度高;

(3)沉积构造标志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均一性而形成的岩石宏观特征。

块状构造(均匀层理)递变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水平层理冲刷构造

准同生变形构造1、负载构造2、枕状构造3、旋卷构造4、滑塌构造

纵向序列

1、沉积序列模式可起到一个对比标准的作用。可以作为对比和解释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的标准。

2、可以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如果掌握了各种沉积环境的沉积序列模式,就可以更有目的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地层剖面中的有关资料,以便建立某一地区的沉积序列。

3、在一个新的研究区,沉积序列模式可以起到预测的作用。根据一般性的沉积序列模式,不仅可以预测地层剖面中可能出现的沉积相环境,而且也可以推断它们在横向上可能出现的分布变化。

4、对于沉积序列所代表的环境的水动力学解释来说,可以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

沃塞尔(Walther)定律:在连续地层剖面中,垂向上有成因联系的的沉积相出现的次序与他们在横向上所出现的顺序是一致的。油层沉积相的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一)进一步深入认识油砂体内纵向和平面的非均质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的规律

(二)应用沉积相带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

(三)应用沉积相带选择调整挖潜对象,充分发挥各种工艺措施的作用

(四)应用沉积相研究结果部署扩边井

第九章油田地下构造研究

地下构造研究方法6条

1、单井地层对比,确定地层层位和断点、断距大小;

2、斜井校正直井可以直接用于构造研究,斜井必须校正,如果不校正会歪曲地下构造形态通过校斜求出目的层的垂深和位移

3、绘制地质剖面图,组合断点断点组合的原则:结果验证:

4、分析构造特征、发育规律以及成因(1)构造形态、特征描述(2)断层级别划分、断层产状描述、断层发育规律(3)构造成因分析

背斜的描述:包括轴向,两翼地层的产状,圈闭的,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

断块构造的描述:包括断块的形态,控制因素等

地层产状测量方法走向轴向倾角

断层描述包括级别划分、产状的描述断层的测量方法

第十章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

静水压力压力剃度地层压力异常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及应用地温梯度

第十一章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对比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土壤 2.土壤肥力 3.自然肥力 4.人工肥力 5.潜在肥力 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7.农业 8.农业生产 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15. 大农业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部分,主要由_____和_____所组成。 16.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17.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 _____和_____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_____。 18.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__________把从空中的_____和从土壤吸收的 _____和_____合成转化成_____的过程。 19.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和_____。 20.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_____的三个库。 21.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_____它是_____和_____的分界面,是_____ 和_____进行_____和_____交换和转换的_____。 22.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_____的结果。 23.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后果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4.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_____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_____和

地质学中一些概念

1 地质学笔记 地质学复习参考 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2.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3. 地质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上,处在自然科学的前沿,要解决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实践上,矿产,认识自然灾害规律,地质环境等。 4. 地质学的特点: ①地质学的普遍性与区域性差异。 ②地质现象的复杂性。 ③地质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5. 学习地质学的方法: ①要学会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野外考察是研究地质学的基本手段。 ②要建立地质事件的时空观。 ③建立辩证发展思维方法。 ④运用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的原则。 ⑤运用分析对比法。 6. 常温层——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为常温层。 7. 地热增温级——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m/℃。 8.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9.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一级不连续面。深度:33km 10.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二级不连续面。深度:2900km 11. 软流圈:深度:60-250km 12.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13. 克拉克值前十位的化学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H Ti 14. 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被康拉德面所分开。康拉德面深度:10km

15. 硅铝层——上层地壳,其成分以O、Si、Al和K、Na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花岗岩层。 16. 硅镁层——下层地壳,其成分以O、Si、Al等为主,但Ca、Mg、Fe等成分增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岩层。 17. 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的区别: ①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具有双层结构,在玄武岩层之上有花岗岩层。地表起伏越大莫霍面的位置越深,地壳越厚。 ②洋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具有不双层结构,只有玄武岩层,其表层被海洋沉积所覆盖。 18.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促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成为地质营力。 19. 地质作用的能源: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 20. 地质作用的分类:见书P22 表1-7 21. 地质年代——地质科学中来说明地壳中各种岩层形成的时间和顺序的术语。 22. 相对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即相对地质年代。 23.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到今天有多少年龄。 24. 地层层序律——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这里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及它们变质所形成的变质岩。 25. 岩层——层状堆积物或岩石。 26. 一个重要的前提:地层形成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 27. 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没有受到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出露在剖面下部的岩层,比上部岩层要老,即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除非:地层倒置。 28. 生物层序律——地层年代越老,其中所含的生物就越原始,越简单;地质年代越近,其中所含的生物就越进步,越复杂。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极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在相同的古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距离多远含有相同的化石极其组合。 29. 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且是不可逆的。

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 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问题;③如何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四个科学问题 (1)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 (3)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 (4)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总论——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1.环境与地质环境 ?环境的概念 广义:系统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说,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研究主体即系统而言的。 狭义: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的内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事物或物质条件。?地质环境的概念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总和,又称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地质环境系统:根据地质环境系统的尺度层次,将人类地质环境分为全球地质环境和局域地质环境。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层构成。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称外三圈,地壳、地幔、地核称内三圈。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 ①以系统的方式存在②开放性③层次性④演化特性⑤自然-社会双重属性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 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层,其内部有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们代表了地质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 时空结构:P18(了解) 2.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一般原理 ?系统演化的基本概念 针对系统整体而言的,是系统整体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推移有别于先前的结构、功能的改变过程,是系统内部质的改变。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 (1)影响因素种类、个数的改变; (2)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改变; (3)作用强度速率的改变; (4)影响因素排列次序的变化。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几个阶段 (1)稳定阶段 (2)失稳阶段 (3)稳定态重建阶段 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定义: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程,通称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潜在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农业.农业生产.再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历史自然体.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土被.风化壳.光合作用.养分库.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学说.归还学说.土壤肥力递减肆.发生学学说.土地生产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剖面.土宜.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和。 . 一般土壤是由、、、和五种物质构成。 .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占土壤容积的。.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其中水分占,土壤空气占它们二者是同处于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 .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和组成的。 .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和。 .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或。 . 地壳表面以上是圈,以下是圈,其中表面有圈圈和圈。 . 土壤圈位于、、和的。 . 农业土壤是、和综合作用的产物。 . 大农业包括、和三大部分,主要由和所组成。 .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 和。 .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间接提供的因子是、 和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 .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把从空中的和从土壤吸收的 和合成转化成的过程。 .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和。 .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和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的三个库。 .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它是和的分界面,是 和进行和交换和转换的。 .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的结果。 .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 后果是①②③④⑤。 . 世纪中叶(年)德国化学家()创立了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和矿质养分,才能维持地力。 . 世纪末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和威廉斯以观点,认为土壤是在、、、和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油气地质学考试重点(经典)

第一章绪论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属于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对象是油气藏。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储、盖、圈、运、保” 3、括提出“石油”这一名词 4、建国后第一个大型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第二章油气藏中流体成分和性质 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 2、元素组成:碳(C)和氢(H)为主;其次为氧(O)、氮(N)、硫(S)。 C:80%-88%;H:10%-14% 3、?石油的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和组分。 4、化合物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类组成 烃类组成:饱和烃(烷烃、正构烷烃、正构烷烃、环烷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环烷芳香烃) 非烃类组成: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 5、高硫石油:S>2%(辽河);低硫石油:S<0.5%();含硫石油:S =0.5~2%(胜利)。 6、馏分: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围的若干部分。(温度区间(馏程):馏分有所差异。) ?轻馏分:石油气、汽油(C5-C10);中馏分:煤油(C11-C13)、柴油(C14-C17)、重质油(C18-C25);重馏分:润滑油(C26-C35)、渣油 7、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胶质、沥青质。 8、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海相含蜡量低、含硫量高、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7‰;陆相含蜡量高、含硫量低、V/Ni<1、碳稳定同位素13C<-29‰。石油类型也不同。 9、颜色: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胶质和沥青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10、密度: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g/cm3)。 相对密度:105Pa,20oC石油与4oC纯水的密度比值。(一般介于0.75~1.00之间,相对密度大于0.93为重质石油,小于0.90为轻质石油。) 膨胀系数:温度每增加1oF,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 11、粘度: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粘度大则流动性差。与温度、压力、组成有关。 12、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与温度、压力、含盐量有关。 13、石油物理性质:颜色、密度和相对密度、粘度、溶解性、荧光性、旋光性 14、天然气——广义:自然界所有天然形成的气体。狭义:指气态烃和非烃气。 15、天然气的产状类型 ?(1)聚集型:a、气藏气: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藏,为纯天然气气藏。甲烷占气藏气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的几点总结 2006年7. 沟谷中有一煤层露头如下列地质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B)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角大于沟谷纵坡 (C) 煤层向沟的下游倾斜,且倾角小于沟谷纵坡 (D) 煤层向沟的上源倾斜,且倾角小于沟谷纵坡 解析: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 A:“相反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比等高线的弯曲度要小。“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B:“相同大相反”——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上坡。 C:“相同小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是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根据以上“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 “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注意几点: (1)岩层的走向与沟谷延伸方向向平行时,上述规则不适用; (2)水平岩层的产状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呈封闭的曲线;直立岩层的地层界线不受地形的影响,呈直线沿岩层的走向延伸,并与地形等高线直交(一直线); (3)A、C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小鱼等高线。 2006年3.坡角为45°的岩石边坡,下列哪种方向的结构面最不利于岩石边坡的抗滑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地质学基础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2、理解 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3、掌握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

地质学问答题汇总复习

大关职中2007年19班(国土资源学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玄武岩是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属于沉积岩。 3、按岩浆岩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划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4、相对地质年代的四级时代单位依次是宙、代、纪、世。 5、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摩氏硬度计中,硬度为3、4、 7、9的矿物依次为:方解石、萤石、石英和刚玉。在野外,通常用小刀、指甲来粗略测试矿物硬度,小刀的硬度是5.5左右,指甲的硬度是2.5左右。 7、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等几种。 8、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方式,其综合产物是土壤。 9、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三种。 10、残积物是风化作用产物,坡积物是片流地质作用产物,河流的沉积物为冲积物,冰川堆积物为冰碛物。 11、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倒转褶皱斜歪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12、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3、地质学对人类社会担负着两大使命,分别为寻找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 14、赤道半径为(6,378.2)km,两极半径为(6,356.8)km。赤道周长为(40 075.24)km。 15、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SiO2),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和酸性岩(SiO2 >66%))四类。 16、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纵)波,其次是(横)波,最后记录到的是(横)波;说明(纵)波比其它形式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 17、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大陆漂移说。 18、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19、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20、在垂向上,风化壳自下而上可分为基岩、半风化层、残积层、土壤层。 21、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等 22、变质作用类型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角岩是接触变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23、由早至晚,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 24、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和倾角。 25、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元素是(氧);氧化物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硅)。 26、划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不连续面)。 27、地壳基本上可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 28、地壳演化的四个阶段是(冥故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29、地壳中各元素的丰度:氧(45.2%),硅(27.2%)铝(8%),铁(5.8%),钙(5.06%)镁(2.77%),钠(2.32%),钾(1.68%),钛(0.68%),氢(0.14%),锰(0.10%),磷(0.10%)其它所有元素(0.95%) 30、根据组成集合体矿物的延伸类型,可分为一向延伸,二向延展和三向等长三种类型 31、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解理、断口、密度和比重 32、矿物的光学性质就是矿物对光的吸收、反射、折射以及光在矿物中传播的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33、矿物的有些特殊性质,如发光性、磁性、压电性、放射性、特殊的味道等仅存在于少数矿物中。这些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定矿物之外,在工业上也具有相当价值。 34、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35、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 方位的井 2、 测井相 又名电相,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 的地质信息,并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 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 井相。在一个地区建立了测井相后,可以利用测井曲线解释 出井的柱状岩性剖面图。 3、 可采储量 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质储 量中开采出来的储量。 4、 岩心收获率 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 分数表示。 5、 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 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 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 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6、 储集单元 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 一压力系统的基本岩石组合。(储、产、盖、底) 7、 地温梯度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球不受大 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8、 井位校正 9、 沉积旋回 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 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10、 折算压力 是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 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11、 断点组合 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 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2、 探明储量 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 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利润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开发分析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 13、 异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 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 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 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 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压力异常。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3)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在线课程试题库 绪论 1、水、肥、气、热是土壤的(肥力)要素 2 3 4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四个选项都选。)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生物支撑作用 接纳、储存和供应水分 储存和供应养分 物质,所以答案大家选有机质这个选项。 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8、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0、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 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认识矿物 1、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是方解石解理面 2、硬度为4的矿物是萤石 3、具有两组解理的矿物是正长石

4、没有解理的矿物是石英 5、具有油脂光泽的是石英断口 6、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7、方解石属于原生矿物。× 8、晶体石英有六个光滑的晶体表面,所以它有六组解理。× 9、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风化。√ 10、矿物的颜色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认识岩石 1、下列SiO2最多的岩石是花岗岩 2、下列岩石中,具有斑状结构的是流纹岩 3、以下变质岩中,片理最不发达的是板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 5、下列岩石中,具有变晶结构的是石英岩 6、花岗岩是变质岩× 7、板岩属于沉积岩× 8、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9、只有深成的岩浆岩才具有块状构造。× 10、沉积岩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分类的,因此同一类沉积岩可能其 组成的矿物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判断题: 1岩石的风化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事实上这三者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 2. 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形成土壤的土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抗物理风化 弱则土层薄,抗物理风化强则土层厚。×

地质学基础大纲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旅游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先修课程】:无 二、教学目标 如今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已经更紧迫地显示出来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向地球作了更多的索取,然而人类如稍有处置不当,便会招致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只有当地球上的居民都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才能和它友善相处,和谐协调,从而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地质学专业的大学生,理应首先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带头向社会传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专业工作中去,以造福于人类。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地质学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建立地球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一些实际的技能,增强探索自然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激励大家了解地球,关爱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地球科学的学习目的、意义和课程的学习要求。一般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二)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通过练习作业初步掌握地球上主要地形特点及其名称。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的特征 2、难点:理解宇宙观 第二节行星地球简史 (一)教学要求 概略地了解:宇宙应是无限的(但在自然科学中,却作为一个有限的研究对象来对待),这个宇宙产生于约137亿前的大爆炸,是现今比较流行的看法,冷的气体与宇宙尘埃组成的星云逐渐形成太阳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假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它们有共同的起源,是自然本身演变的产物。重点掌握:将今论古、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宇宙应是无限的 2、难点: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器官相关律等原理 第三章地球的结构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教学要求 地球的元素组成,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或化合物,具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征,矿物内部的晶体结构是决定其外部形态及特性的主导因素,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构成地球的主体。一般了解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迁移和重新组合。 (二)重点、难点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 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 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 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 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