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空调领域不断创新

在空调领域不断创新

在空调领域不断创新
在空调领域不断创新

大金(中国)投资是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独资企业。大金致力于事业的全球化发展,并把中国作为其全球发展策略的轴心,已先后在、、、等主要城市建立了生产和销售基地。大金以领先世界的技术不断在中国市场推出超前性的空调产品,以“永远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通过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与中国人民共享科技进步之成果,与中国的现代化共同前进。

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自1924年创业以来,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一家活跃在空调、制冷、氟化学、电子、油压机械等多种领域的跨国企业,特别在空调冷冻方面,产品种类达5000种之多,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第一,是世界上唯一集空调、冷媒以及压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

1924-1979年代

?1924年

在日本大阪创立大阪金属工业所(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以下简称大金)。

?1934年

开发出甲基氯化物1马力冷冻机,命名为三富士冷冻机。

?1938年

开始生产日本最早的国产碳氟化合物式冷冻机。

?1951年

日本第一台商用柜机在大金诞生,日本商用空调的历史由此展开。

1950年秋天,针对日本国酒店、剧院等场所使用冷暖气的市场需求,日本大金开始了商用空调的研发,于1951年5月成功地开发了载有7.5马力制冷机的商用空调,这种新型空调的成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1958年

日本第一台采用旋转式压缩机的家用窗式空调上市,大金正式进军家用空调市场。

?1969年

成功研发了第一台家用中央空调(一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机的多联空调系统),40多年来享誉全球。

冷暖两用家用空调在日本上市,该空调利用了在世界8个国家拥有专利的氟利昂热能(暖气时的冷媒加热补助发热器)技术。

?1978年

店铺、办公室场所用商用空调【Sky Air】在日本上市,作为新型室机形式的天花板悬吊式空调正式问世。

成功开发了高性能半封闭【单螺杆冷冻机】,成为领先世界的单螺杆压缩机的生产厂家。

1980年代

?1980年

采用特殊机能的智能控制、且室机厚度仅有19.8cm的薄型天花板悬吊式新机种在日本上市。

?1981年

成功研发了超薄型的海上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1982年

日本第一台【VRV智能化中央空调系统】(以下简称VRV)在大金诞生,开创了楼宇用多联空调系统的新时代。

【VRV】是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的缩写,即"可变冷媒流量",系统经由冷媒的直接蒸发或凝缩来实现制冷或制热,有效减少了传统中央空调所必需的循环水泵、送风扇等移动热量所需的动力,同时实

?1983年

VRV荣获了日本冷冻协会技术奖、日本机械工业联合会优秀节能奖两项年度大奖。

?1984年

成为全球第一个商用机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台的企业

?1985年

在日本业界创造了热泵式冷暖空调及热水供应"三合一"多联系统。

?1986年

率先成功研发了【变频VRV】,实现了系统的分区独立控制的精确化,在节能性和舒适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引领了空调业界的变频浪潮。日本大阪的梅田中心大厦成为了VRV应用于超高层智能化大楼的首个经典案例。

?1989年

在日本业界首创可利用夜间低价电能的【冰蓄冷VRV】,减少白天电力负荷,有助于缓解城市用电高峰时的供电紧缺现象。

1990年代

?1990年

【水源热泵VRV】(EXW)、【热回收VRV】(EXR)、【单冷型VRV】(EXC)在日本推出,以采用环保能源、能够同时制冷制热等特性,满足各种空间的不同空调需求。

?1993年

日本业界首创商用空调24小时在线控制系统【AIRNET服务系统】,通过对空调运转的实时在线监控,实现了数字化、高效率、省费用,并有效降低了空调的故障率。

?1995年

日本业界首创采用摆动式压缩机的小型家用空调上市,该产品有效提升了空调的节能性。

?1998年

采用【R410A】新冷媒的家用分体式空调在日本上市。

商用空调【Super Inverter 60】在日本上市,此款产品能节省60%的耗电量,在空调行业中首次荣获了日本资源能源厅的节能奖。

日本业界首创【新冷媒(HFC)VRV】(EX Ⅲ),推动了VRV在空调业界的新能源浪潮,使越来越多的厂商致力于对新冷媒的研究。

?1999年

在日本创造了商用机产量突破500万台的新行业记录,市场占有率为日本第一。

全球首款无水加湿专利技术、可调节空气湿度的家用空调【うるるとさらら】(Ururu&Sarara,中文意思为"滋润润凉爽爽")问世,该产品在家用机历史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舒适性和节能性出众,推出至今畅销全球。

2000年代

?2000年

在日本,作为家用空调【うるるとさらら】TVCM形象代言人的【皮Q】诞生。

【皮Q】(英文名PICHONKUN)在2000年作为大金空调"Ururu&Sarara"电视广告中的形象代言人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其可爱的水滴形象让人深刻地记住了大金的无水加湿和除湿的功能,同时它也为大金在日本家用空调市场认知度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它的身影已遍布在欧洲、俄罗斯、泰国、

【Super Inverter ZEAS】空调机在日本上市,该款产品攻克了新制冷剂、节能、再生利用这3个环境课题,使环境负荷大幅度下降。

?2002年

【VRV】诞辰20周年,全球销量突破600,000台,成为全球多联空调的第一品牌。

日本业界首创的便利店专用的集冷冻、冷藏、空调功能为一体的【CONVENI-PACK ZEAS-AC】在日本上市。

ECOCUTE】在日本上市,该款产品以其"节能、安全、安心、操作采用自然冷媒(CO

2)的热泵热水器【

简单"的优势获得市场的认可。

?2003年

全球最早着手于光触媒Up-钛过滤网的商品化开发。

新一代【VRVⅡ】诞生,直流变频技术的运用使VRV的节能性有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节能

舒适性、设计自由度、安装便利性等均领先于业界。

【更新用VRV】(Ve-up Q)在日本上市,可以利用建筑原有的冷媒配管,使安装更为便捷快

速,VRV在更多的旧建筑的空调系统改造中发挥所长。

在日本跃居家用空调市场占有率第一(2003年度)。

?2004年

超薄型节能变频挂壁空调【UX系列】在日本上市。

全球围首次将流光能技术商品化,在日本推出采用流光能技术的空气清洁器,该产品能有效净化空气、分解去除甲醛。

【CONVENI-PACK ZEAS-AC】荣获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年度节能大奖。

由四向气流升级为360度环绕气流的天花板嵌入式室机在日本上市,更人性化的送风方式,大幅提升了舒适性。

大金直流变频家用空调【E-MAX】系列在中国上市,以领先的直流变频技术、时尚的彩色水晶面板外观,"追求极致"的理念,引领了家用空调新风潮。

【E-MAX】直流变频家用分体空调采用大金专利的摆动式压缩机,能根据室负荷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将温度控制在人体舒适的围,带来舒适的空调环境;通过平稳的运转,达到节能省电静音的效果。除此之

?2005年

【VRV】全球销量突破800,000台,以其非凡的魅力赢得了众多拥护者。

?2006年

在全球推出新一代智能化中央空调系统【VRVⅢ】,系统节能性大幅提高。

在欧洲推出热泵式采暖系统【Altherma】,标志大金正式进军欧洲住宅采暖市场。该产品通过空气源热泵技术获取的热能在欧洲被认定为"可再生能源"。

便利店用冷冻冷藏空调系统【CONVENI-PACK ZEAS-AC】荣获英国第三届制冷工业奖"年度最佳环境产品奖"。

【うるるとさらら】(Ururu&Sarara)荣获意大利EcoHitech Award 2006"环境优秀产品·特别奖"。

?2007年

日本业界首创的具有加湿和除湿功能的空气清洁器【Clear Force】在日本上市,该产品集加湿、除湿、空气净化、除臭4大功能于一身。

日本业界首创的无水配管调湿新风处理机【DESICA】在日本上市,实现了温度和湿度的独立控制。

【HOT ECO VRV】在日本上市,采用二级压缩技术,实现了在室外低气温时也能达到节能、舒适的制热效果。最低在室外-25℃的寒冷地区也能使用,该款产品在当年获得了"日本资源能源厅长官奖"。超薄型挂壁节能空调【UX系列】荣获意大利空调专业杂志HVAC&R颁发的"环保最佳产品奖"。

?2008年

大金开发的"回收、处理碳氟化合物的网络系统"荣获日本"第11届臭氧层保护防止地球温暖化大奖·经济产业大臣奖" 在日本空调行业第一个取得ECO-FAST节能企业认证。

在日本空调行业第一个取得ECO-FAST节能企业认证。

大金"节能卫士"空调管理系统荣获日本节能产品大奖(环境大臣奖)。

?2009年

日本业界首创的可向上下左右"四向"送风的家用空调【うるるとさらら】R系列在日本推出。

商用无水配管调湿新风处理机【DESICA】系统荣获日本2008年节能大奖·节能中心会长奖。

【Altherma】热泵式采暖系统获欧洲环保商标(Eco-Label)认证。

【Altherma】热泵式采暖系统在英国分别被"Rushlight Awards 2009"和"Self-Build Product Innovation Awards 2010"评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优秀技术/产品"、"英国建筑业最优秀技术"。

便利店用冷冻冷藏空调系统【CONVENI-PACK ZEAS-AC】荣获09年日本"节能大奖·资源能源厅长官奖"。

【EEHS大金高能效采暖系统】在中国上市,以大金强项的空气源热泵技术和变频技术为核心,形成节能高效而舒适的地暖及中央热水系统,为用户带来采暖新体验,也标志着空调专业的大金正式进军中国住宅采暖市场。

EEHS即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System,采用了大金强项的空气源热泵和直流变频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仅需1份电能,就可从室外空气中获取2份以上的"免费"热能,形成3份以上可供使用的热能,从而形成更为节能、安全的采暖系统。而直流变频技术,使EEHS系统实现了"变水温控制",能够智能感知室外温度变化,并自动调节室外机输出能力以及系统的供水温度,真正做到"按需供热",保持稳定的室温度,兼顾了节能与舒适的需求。EEHS系统的推出,使居室的地暖和热水系统实现了在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的全面升级,将新兴采暖市场引向节能时代。

?EEHS即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System,采用了大金强项的空气源热泵和直流变频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仅需1份电能,就可从室外空气中获取2份以上的"免费"热能,形成3份以上可供使用的热能,从而形成更为节能、安全的采暖系统。而直流变频技术,使EEHS系统实现了"变水温控制",能够智能感知室外温度变化,并自动调节室外机输出能力以及系统的供水温度,真正做到"按需供热",保持稳定的室温度,兼顾了节能与舒适的需求。EEHS系统的推出,使居室的地暖和热水系统实现了在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的全面升级,将新兴采暖市场引向节能时代。

2010年代

?2010年

大金美国公司在2010国际空调暖通设备展上荣获四项大奖,【VRVIII-C】赢得采暖大奖(在低温状态下良好的制热效果)、【Quaternity】、【Altherm】(家用采暖产品)、【VRVIII】分别获得室空气质量类、绿色建筑类、制冷类荣誉奖。

节能变频商用空调【Eco-ZEAS80】在日本上市,适用于店铺、办公楼,该产品阵容丰富,达到15个类型、368个机型。

在欧洲推出【MEGA Altherma】,该产品针对欧洲的环境与房型因素,实现1台室外机可连接10台室机,且可以实现热水、热空调与冷水、冷空调的同时运转;此外,热回收制热水功能,采用变频和热泵技术与燃烧式暖气设备相比年CO2排放量可减少约60%。

商用流光能空气清洁器在日本上市,能对应100㎡的商用空间,且运用流光能技术实现除菌、除臭、抑制病菌的功能。

【EMURA】家用分体空调在欧洲上市,除了节能、舒适、静音的产品性能,其简洁外观的外观设计也备受肯定,荣获了包括IF Red Dot、World Good Design等在的国际设计大奖。

采用流光能技术的【うるるとさらら】R系列在日本上市,在无水加湿和四向气流的功能上,新增除菌除臭的功能。首次将流光能技术运用于空气清洁器以外的家用产品中,荣获了日本空气调节、卫生工学会振兴奖。

成功研发推出了【全变频VRV III】,系统的节能性得到了大幅的提高,IPLV(C)值高达5.8,同时容量控制最高可达169级,实现了更细致的分区对应。

【多功能VRV】在中国上市,作为家用中央空调、地暖、中央热水一体机,它秉承VRV舒适节能、控制灵活、机形式多样化等众多优点,融合直流变频技术、热泵技术、热回收技术等多项尖端科技,实现了系统的高效节能和理想舒适。

?2011年

商用无水配管调湿新风处理机【DESICA】荣获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发明奖"。

【Maga Altherma】热泵式采暖系统在欧洲开始运用于大型商用空间。

【单暖型VRV】在欧洲上市,为公共建筑提供了节能高效的供暖解决方案。

"耀我'金'彩"【家用DIY个性化空调】在中国上市,为客户提供空调面板的个性化设计及定制服务,引领了空调外观设计的个性化新风潮。

该款个性化产品于4月的第22届中国制冷展上首次发布,受到了行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并于6月开始正式面向全国市场发售。消费者可以通过大金"耀我'金'彩"个性化(https://www.doczj.com/doc/5d14882878.html,)、D-Solution Plaza (空调综合提案展示厅)和PROSHOP专业店三种渠道设计定制。

?该款个性化产品于4月的第22届中国制冷展上首次发布,受到了行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并于6月开始正式面向全国市场发售。消费者可以通过大金"耀我'金'彩"个性化(https://www.doczj.com/doc/5d14882878.html,)、D-Solution Plaza(空调综合提案展示厅)和PROSHOP专业店三种渠道设计定制。

绿色建筑领域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领域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类社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建筑业对建筑节能环保的认识也愈加深刻。在国内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业界所采取的施工节能措施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节能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本文对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作详细论述,探讨了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并得出结论供相关人士参考。 标签:暖通空调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21世纪以后,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行业首当其冲,在受到一系列环境污染影响之后最终提出发展绿色见建筑这一倡议,将绿色建筑建设和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业的工作开展目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了建筑施节能工作,力求实现建筑无污染施工和环保使用。下面,笔者就建筑物中能耗最高的空调系统施工节能技术作详细探析,着重论述了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意义 有观点认为,绿色建筑是当前,乃至未来暖通空调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能为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创造背景,彻底实现建筑节能。鉴于此,现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存在意义加以探讨。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一种理念化的建筑形式,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最高追求。它的具体涵义为,施工建造时结合天然条件,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利用人工施工手段对建筑物进行打造,同时做好对自然资源的严格控制,通过人工打造但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方式建设、创造出一个安逸舒适的憩息环境。在打造该种环境时,自然生态平衡以及物质交换之间的动态平衡要充分体现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上,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要更加关注环境与能源,关注人类生理与心理健康。 1.2 绿色建筑存在的意义 绿色建筑的存在意义在于环境保护,这一概念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人们对自身生活、消费方式深度反思下提出的,具有改正、恢复生态的重大意义。在全球环境恶化背景下,一望无际的森林被摧毁,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沙漠席卷了少的可怜的绿野,海水泛滥淹没了城市,生物物种在快速消失、灭绝,人类前进的步伐变得沉重且缓慢……这种种现象的发生唤醒了人类的危机意识,环保工作开始大范围开展。国际相关组织在总结讨论了环保目标后,一致将绿色建筑定位为当前及未来建筑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办公区域空调使用管理规定

办公区域空调使用管理规定 一、目的与意义 为加强空调管理,确保空调安全运行,更好地为公司员工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特制定办公区域空调使用管理规定。 空调使用实行“专人负责制”,由指定的负责人负责掌握空调的使用时间、温度设置,管理空调的安全、正确使用,避免人为损坏,以保证空调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部办公区域。 三、管理细则 1、温度控制 办公区域内配置室内温度计,为了做到节能降耗,要求夏季室温在30摄氏度以上,方可开机使用空调制冷,空调设定温度不得低于27℃;冬季室温在10摄氏度以下,方可开机使用空调制热,空调设定温度不得高于15℃;非工作时间和室内无人时必须关闭空调;每天下班后要及时关闭空调和电源,坚决杜绝开窗使用空调现象。 2、空调遥控器保管 空调遥控器由各办公区域负责人保管,当负责人调离本岗位时,空调遥控器应进行交接,如有遗失由该负责人赔偿。在不须使用空调的季节,应取出遥控器电池,以免损坏遥控器,并统一交回综合部。 3、空调设备维护

空调使用的负责人负有保管空调设备的责任。如在正常使用中出现故障,负责人应及时调查原因,并报综合部维修。如涉及使用不当或故意损坏,由使用的负责人或故意损坏者负责修理或赔偿,综合部将定期检查或抽查空调的使用情况,如发现有违规使用或损坏现象,将视设备损坏情况报总经理批准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或处以相应的现金处罚。 4、安全与节约 全体员工必须增强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意识。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启空调外壳,不得私自拆装空调及电源开关,不得随意在空调线路上乱接线,不得让外来人员随意开启空调。 四、附则 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在综合部,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新制度颁发止。

上海帕萨特B轿车全车电路图

第十四章上海帕萨特B5轿车全车电路图 第1节基本电路图 1、蓄电池、点火开关、发电机、起动机、X触点继电器(1-14)电路图

A-蓄电池 B-起动机 C-发电机 C1-调压器 J59-X触点继电器 J393-舒适电子的控制单元 T1-单针插头,蓝色,在发动机缸线体的右侧 T10d-10针插头,棕色,在发动机室中的控制单元防护罩的左侧 T10f-10针插头,蓝色,在左A柱处(6号位) T23-23针插头,舒适电子的控制单元的连接插头 A2 -正极连接点(15),在仪表线束内A17 –连接线(61),在仪表线束内 A21 –连接线(86S),在仪表线束内 A32 –正极连接线(30)在仪表板线束内A86 –连接线(50b),在仪表板线束内500A-螺栓连接点1(30c火线),在继电器板上 500B -螺栓连接点1(30c火线),在继电器板上 ①-接地点,蓄电池与车身 ②-接地点,变速器车身 81-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线束内 502-螺栓连接点3(30火线),在继电器板上

2、电子防盗器、防盗器报警灯、自诊断接口、发电机充电指示灯(15-28)电路图 D2-防盗器识读线圈 J220-电喷控制单元 J285-仪表板显示控制单元 J362-防止盗器控制单元 K2-发电机充电指示灯 K117-防盗器报警灯 S12-保险丝12,10A ,在保险丝架上 S13-保险丝13,10A ,在保险丝架上 S15-保险丝15,10A ,在保险丝架上 S239-保险丝39,15A ,在保险丝架上 S240-保险丝40,25A ,在保险丝架上 T10b-10针插头,黑色,在发动机室中的控制单元防护罩中的右侧(1号位) T10d-10针插头,棕色,在发动机室中的控制单元防护罩中的右侧(2号位) T10e-10针插头,橙色,在发动机室中的控制单元防护罩中的左侧(4号位) T16-16针插头,在换档操纵杆处,自诊断接口 T (16+3)-19针插头,橙/红色,在发动机室中的控制单元防护罩中的右侧(3号位) T32a-32针插头,蓝色,在仪表板内 T32b-32针插头,绿色,在仪表板内 A1 -正极连接线(30),在仪表线束内 A2 -正极连接线(15),在仪表线束内 A76 –K 诊断连接线,在仪表板线束内 81 -接地连接点,在仪表板内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技术综述 热管作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良好的等温性等优良性能的换热元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形式、几种具体热管的研究现状、热管的应用几方面进行综述。 普通的热管通常由蒸发段和冷凝段组成,中间根据需要可布置绝热段。制造时先将内部抽成负压,再填装工质;工作时,工质从热源吸热蒸发,在小压差作用下流向冷凝段,在冷凝段放热冷凝,凝结液通过壁面金属网或多孔材料(吸液芯)的毛细力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热量由热源向冷源的传递。 在上述基本工作原理下,实际使用中的热管根据环境与用途可能又会有差异。在不同的温度下,热管的工质是不同的,选用工质时需要考虑在工作温度区间内工质要有良好的热性能、与热管材料有较好的兼容性等;在低温下(4~200K),通常会选用氦、氖、氮、氧、甲烷等工质,在中温下(200~700K,这是使用很广泛的温度区间),水具有良好热性能,氨由于与铝、钢等工程材料有更好地相容性也是很好的选择;在高温时(大于700K),通常会采用液态金属,如银、铯、钾、纳、锂等。在液体回流方式上,除了上述的靠毛细力回流外,在某些场合可将热管倾斜或垂直放置使用,这就是重力热管,此时不再需要吸液芯,结构简化,生产方便成本低;另外还有使用磁流体工质、提供旋转离心力、利用渗透力等其他回流方式的热管。实际使用中,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将热管做成各种形式,如圆柱形、环形、星形等。作为上述使用相变换热原理的热管的延伸,还有使用化学反应的焓变来代替相变的焓变的化学热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可逆反应(又叫蓄热反应)在冷热源处的不同方向的反应热效应相反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可以想见,这类热管的重要课题是寻找可逆性好、正反反应速度都很大的蓄热反应。 热管具有众多优点:由于热管通过相变换热同时内部热阻小,其传热系数很大;由于工质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决定温度,它的等温性很好;由于内部压力小,蒸发段受热后蒸汽以近似音速前进,故响应特性好;同时机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维修方便;没有运动件,工作可靠;可工作在失重状态,从而可用于空间器件。上述优良性能使热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热管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一些新型的热管如平板热管、环路热管、脉动热管等。 平板热管是由两块平行的板壳和吸液芯组成,通道截面为扁平的矩形。目前,出现了由多个微型热管平行排列组成的新型平板热管,它的两块平行紫铜板中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若干互相平行的细铜丝,其中每相邻两根铜丝和上下两块紫铜板之间围成一个通道,通道截面由两条半圆曲线和两条平行直线构成。平板热管具有质量轻、良好的启动性和均温性的优势,用热管基板代替金属基板能大大强化基板的热扩散,为与电子元件一体化封装提供了条件,因此平板热管成为目前电子元件散热方面的研究热点,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然而在国内还没有很好实现产业化,主要原因是:虽然目前关于平板热管的研究较多,但平板热管的内部结构优化缺乏完善的理论模型指导设计;已有学者通过建立复杂的三维模型来分析平板热管,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尚待加强;加工制造上,对于提高平板热管的尺寸精度、毛细结构的附着等仍存在许多问题,必须改进加工技术与封装工艺。这些都当成为平板热管进一步开发研究实现产业化的努力方向。 环路热管是一种新型热控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的热控制,成为高功率航天器热控制的有效控制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各国航天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

暖通空调与动力专业基础真题2014年及答案解析

暖通空调与动力专业基础真题2014年及答案解析 (1/60)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如果由工质和环境组成的系统,只在系统内发生热量和质量交换关系,而与外界没有任何其他关系或影响时,该系统称为______。 A.孤立系统 B.开口系统 C.刚体系统 D.闭口系统 下一题 (2/60)单项选择题 第2题 压力的常用国际单位表达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N/m2 B.kPa C.MPa D.bar 上一题下一题 (3/60)单项选择题 第3题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口系能量方程为δq=dh-δw,闭口系能量方程为δq=du-δw,经过循环后,可得出相同结果形式∮δq=∮δw,正确的解释是______。 A.两系统热力过程相同 B.同样热量下可以作出相同数量的功 C.结果形式相同但内涵不同 D.除去q和w,其余参数含义相同 上一题下一题 (4/60)单项选择题 第4题 实际气体分子间有作用力和分子有体积,因此同一气体,在同样温度和体积下,若压力不太高,分别采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的压力p理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得到的压力p实之间关系为______。 A.p实≈p理 B.p实>p理 C.p实<p理 D.不确定 上一题下一题 (5/60)单项选择题 第5题 某热力过程中,氮气初态为v1=1.2m3/kg和p1=0.1MPa,终态为v2=0.4m3/kg和p2=0.6MPa,该过程的多变比热容cn为______。 A.271J/(kg·K) B.297J/(kg·K)

C.445J/(kg·K) D.742J/(kg·K) 上一题下一题 (6/60)单项选择题 第6题 进行逆卡诺循环制热时,其供热系数ε'c将随着冷热源温差的减小而______。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上一题下一题 (7/60)单项选择题 第7题 确定湿空气的热力状态需要的独立参数个数为______。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上一题下一题 (8/60)单项选择题 第8题 对于喷管内理想气体的一维定熵流动,流速c、压力p、比焓h及比体积v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 A.dc>0,dp>0,dh<0,dv>0 B.dc>0,dp<0,dh<0,dv<0 C.dc>0,dp<0,dh>0,dv>0 D.dc>0,dp<0,dh<0,dv>0 上一题下一题 (9/60)单项选择题 第9题 组成蒸汽朗肯动力循环基本过程的是______。 A.等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定熵压缩 B.等温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绝热压缩 C.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温凝结,定温压缩 D.定压加热,绝热膨胀,定压凝结,定熵压缩 上一题下一题 (10/60)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关于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孤立系统中进行过程dSiso>0 B.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C.孤立系统中所有过程一定都是不可逆过程 D.当S达到最大值Smax时系统达到平衡 上一题下一题

CNAS-AL16:2015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领域分类

CNAS-AL09 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Scopes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六月

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 前言 为符合医学实验室能力表述习惯,并与我国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医学实验室专业领域分类与代码保持一致,本文件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草案);本文件将随着该标准的变化而修订。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临床检验项目的分类与代码。 本文件适用于各医学实验室,包括与临床检验有关的仪器设备、试剂等生产企业实验室等。 2.编码方法 2.1 本文件主要按五类细则进行编码,包括:分析物编码、识别编码、材料编码、测定法编码、结果识别编码。编码后每个检测项目由17位符号组成。若某一项目 无须使用某编码时,则用相应位数的“0”代替。 2.1.1分析物编码使用细则:分为八大类,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大类下中分类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Z,每中分类下的检查项目用三位阿拉伯数字 表示。 2.1.2识别编码使用细则:用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3材料编码使用细则: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4测定法编码使用细则: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5结果识别编码使用细则:用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每组编码使用细则内均适当留有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的需要。 2.1.7编码结果示意图: 1 2 3 4 5 结果识别编码 测定法编码 材料编码 识别编码 分析物编码 3.细则说明 3.1分析物编码使用细则 分析物编码,作为编码系统的主体,应依据下述分类标准进行排列,第Ⅰ数列表示某一大类检验项目的编码名称,第Ⅱ数列表示在大分类下某类检验项目的中分类编码,第Ⅲ数列表示对应于某分类编码的各个检查项目。

暖通空调及动力专业-工程热力学

暖通空调及动力专业-工程热力学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0,分数:60.00) 1.绝热真空刚性容器内充入理想气体后,容器内气体的温度比充气前气体的温度( )。 (分数:1.00) A.低 B.高√ C.不确定 D.相同 解析:[提示] 绝热真空刚性容器内充入理想气体后,由于是封闭系统,绝热,没有气体进出容器,且控制体内动能与位能没有变化,因此整个充气过程中进入控制体的能量等于控制体中内能的增量,也即充入容器内气体的焓,转变为容器内气体的内能,因而气体内能升高,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所以气体温度升高。 2.理想气体定温膨胀,必然有( )。 (分数:1.00) A.Q=W √ B.Q>W C.Q<W D.Q与W无关 解析:[提示] 理想气体内能仅与温度有关,所以定温膨胀,内能变化为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Q=W+△U,则Q=W。 3.熵是( )量。 (分数:1.00) A.广延状态参数√ B.强度状态参数 C.过程量 D.无法确定 解析: [提示] 熵是状态参数,并且与系统所含工质的数量有关,它的总和等于系统各部分量之和,即:S=∑S i,这样具有可加性的状态参数称广延性状态参数。 4.确定湿蒸汽状态的条件是( )。 (分数:1.00) A.压力与温度 B.压力或温度 C.压力与比容√ D.温度或比容 解析:[提示] 露点温度为水蒸气分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5.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参数中( )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分数:1.00) A.内能 B.焓 C.比热 D.熵√ 解析:[提示] 理想气体内能、焓、比热容均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只有熵不是,它与其他状态量p、V及T 均有关系。 6.某装置在完成一循环中从单一热源吸收100kJ热量,同时做功100kJ,则为( )。 (分数:1.00)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 晨怡热管2007-6-9 22:07:05 第二章热管及其特性 热管:是一种传热性极好的人工构件,常用的热管由三部分组成:主体为一根封闭的金属管(管壳),内部空腔内有少量工作介质(工作液)和毛细结构(管芯),管内的空气及其他杂物必须排除在外。热管工作时利用了三种物理学原理: ⑴在真空状态下,液体的沸点降低; ⑵同种物质的汽化潜热比显热高的多; ⑶多孔毛细结构对液体的抽吸力可使液体流动。 从传热状况看,热管沿轴向可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部分。 一.热管的组成 图2.1 热管示意图 1—管壳;2—管芯;3—蒸汽腔;4—工作液 国外资料: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5d14882878.html,) A traditional heat pipe is a hollow cylinder filled with a vaporizable liquid. A. Heat is absorbed in the evaporating section. B. Fluid boils to vapor phase. C. Heat is released from the upper part of cylinder to the environment; vapor condenses to liquid phase. D. Liquid returns by gravity to the lower part of cylinder (evaporating section).

(Heat Pipes for Dehumidification(除湿气) 热管的管壳是受压部件,要求由高导热率、耐压、耐热应力的材料制造。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到热管在长期运行中管壳无腐蚀,工质与管壳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产生气体。 管壳材料有多种,以不锈钢、铜、铝、镍等较多,也可用贵重金属铌、钽或玻璃、陶瓷等。管壳的作用是将热管的工作部分封闭起来,在热端和冷端接受和放出热量,并承受管内外压力不等时所产生的压力差。 热管的管芯是一种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结构,通常用多层金属丝网或纤维、布等以衬里形式紧贴内壁以减小接触热阻,衬里也可由多孔陶瓷或烧结金属构成。如右图所示为几种不同的管芯的结果示意图

分析研究暖通空调领域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分析研究暖通空调领域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发表时间:2019-03-27T10:43:57.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作者:王永周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身份证号码:51112219690923xxxx) 摘要: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暖通空调节能方面,热泵系统因其良好的环保、节能特性得到了大力推广。 关键词:暖通空调领域;热泵技术;应用现状 1 地源热泵技术 1.1概念 所谓的地源热泵,即是指以建筑物本身内部为核心构建的地热能源交换体系,其由水源热泵机和地热能交换系统共同组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通过温差的方式“取”出来,提供给室内采暖使用,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热能中。这里的地热能是指土壤、地下水源、地表水源、海水源、污水源等等所蕴藏的低温位热能。“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是在1912年由瑞士的专家提出的,而这项技术的提出始于出于英国和美国。而20世纪末中国引入这项技术,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各个地区和诸多领域。 1.2原理 地源热泵又分为地表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以及地埋管。其中,地埋管是将大地与系统进行有效连接的主要方式,传热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介质循环来完成,其组成结构主要包括埋管以及换热器。通常情况下,换热器在布置上可以采取竖直或是水平的方式。进行竖直布置时,主要使用的填实材料是灌浆材料,在埋设后还需注意对其进行填实处理,埋设管道形状通常是 U 形管。系统的原理为在夏季温度较高,系统便会将多余的热量传递给大地,供冬季采暖使用,同时对建筑热量进行吸收使建筑物温度降低。 1.3应用 (1)根据热量来源的不同,地源热泵暖通空调主要形式可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土壤源。其中,土壤源地源热泵暖通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其热量的传递主要是在土壤与机组之间进行,在热泵机组与土壤内部换热管道之间利用水作为工作介质进行循环流动。地下水源热泵通常使用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使用前需由地方政府许可方可进行。地表水源热泵主要利用江河湖海水的地表水资源作为冷热源,其循环方式主要有闭式循环、开式循环两种。闭式循环在热传递上需要利用水盘管热交换器来实现热量在地表水与水盘管热交换器之间交换,而开式循环则无需借用其他热交换设备即可实现系统与地表水热量的直接交换。 (2)空调方案(如图一) 1)地埋管换热器 在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设计时需重点考虑换热器的设计,并合理规划其钻井数量及分布位置,根据实际建筑规模对地埋管长度与钻井数量进行准确确定。在具体施工时,还需对地下水水量及水温所对应的钻井单位井深的换热能力进行了解,计算钻孔换热量,并就施工区域进行一些换热性能测试。其中,钻孔数量计算方法如下:(1) 式中:N- 钻孔数;Q- 地埋管热负荷(kW);q- 钻孔深度换热量(W/m);H-钻孔深度。根据计算结果及设计经验,再对井直径、间距、有效埋深、井深进行确定。在实际应用当中,还需注意:首先,分水器与地源侧集水器须均匀布置在制冷机房内;其次,对钻井的布置方案进行控制,采用梅花状进行钻井布置,在布置时可充分利用建筑物附近的绿化带。机房中的分水器与集水器通过外围布置而进入的支路总管进行连接,在连接时需对所有支路的水压进行控制,使之处于平衡状态,并采用同程设计对所有钻井支路进行设计。 图一 2)热回收水系统 空调系统热回收技术不但能够实现对废热的充分利用,还能够对空调产生的热污染情况进行改善,与锅炉加热相比其总功耗较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将热回收技术应用到地源热泵暖通空调系统中可以使地热不平衡现象得到缓解,对地热损失进行弥补,而且通过将废热传递给地下,可以实现对地热进行补偿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回收到的热量用于冷水预热。 3)冷却塔运行策略 系统余热引入能对地热损失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但其效果不明显,为了使地热达到平衡,需引入辅助冷源设备,如冷却塔。冷却塔的应用需要结合其具体工况条件选用适当的启停策略,对其容量进行计算。①冷却塔容量计算。冷却塔容量计算方法起初由 ASHRAE 在 1995 年提出,其计算方法如下:(2) 式中:- 辅助散热冷却塔设计放热量(kW);- 设计中供冷月的总散热量(kWh);- 设计散热总量(kWh);-供冷月小时数(h)。在该算法中,冷却设备属于干式闭环路液体时,选择供冷月平均干球温度作为其室外设计条件,闭式闭环冷却塔则将湿球温度作为其室外设计条件。由于对室外环境条件的设定只是假设化,缺乏实际性的计算,因而在实际设计中还需结合计算容量给予一定的容量余量。为此,2012 年 Kavanaugh 对其计算方法作了一些改进,其容量计算过程总体上与 ASHRAE 提出的计算公式类似但其对土壤热量得失平衡也进行了考虑,能够对冷却塔容量计算进行校正,使计算结果更具实际意义。②启停策略。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建筑全面冷负荷逐渐增大再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

暖通空调·动力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2月第一版目录 1 基本规定 1.1 总则 1.2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一.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二.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1.3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方案设计估算指标 2 采暖与供热 2.1 采暖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 2.2 采暖负荷计算 2.3 散热器 2.4 室内散热器采暖 2.5 热风采暖与空气幕 2.6 地板辐射采暖 2.7 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2.8 室内采暖管道及其他 2.9 室外供热管道 3 空气调节 3.1 一般规定和围护结构建筑热工要求 3.2 负荷计算 3.3 系统设计 3.4 送风量和气流组织 3.5 空气处理 4 通风与防火 4.1 防火排烟 4.2 厨房通风 4.3 洗衣房通风 4.4 汽车库通风 4.5 电气及设备用房通风 4.6 卫生间通风及其他 4.7 通风机及风道系统 5 消声与减振 5.1 一般规定 5.2 噪声及振动标准 5.3 设备噪声及隔声处理 5.4 风道系统的消声设计 5.5 减振设计 6 制冷装置 6.1 一般规定 6.2 制冷机房、制冷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布置原则 6.3 制冷管道的施工设计 6.4 制冷机控制及安全保护 6.5 蓄冷系统的设计

6.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6.7 空调水系统 7 控制与监测 7.1 一般规定 7.2 传感器、调节阀和执行器 7.3 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的控制与监测 7.4 空调机组的控制与监测 7.5 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控制与监测 7.6 采暖通风系统控制 7.7 防火及防排烟系统的控制 7.8 中央监控管理系统 8 锅炉房和热交换站设计 8.1 民用锅炉房设计概述 8.2 锅炉房工艺布置和锅炉选型 8.3 锅炉房的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及给排水设计要求 8.4 锅炉房烟风系统设计 8.5 蒸汽锅炉房汽水系统设计 8.6 热水锅炉房系统设计 8.7 锅炉水处理 8.8 锅炉房运煤、除渣和烟气净化系统设计 8.9 锅炉房燃油系统设计 8.10 锅炉房燃气系统设计 8.11 常压热水锅炉、真空相变锅炉及模块化锅炉房设计 8.12 电锅炉房设计 8.13 锅炉房的热工监测和热工控制 8.14 热交换站 9 燃气供应 9.1 总则 9.2 燃气供应方式的确定 9.3 燃气计算流量的确定 9.4 燃气管道水力计算 9.5 室外燃气管道设计 9.6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 9.7 调压装置的选择与设计 9.8 计量装置的选择及布置 9.9 液化石油气供应 9.10 用气设备的设置要求 9.11 排烟设施的设计要求 9.12 燃气的安全监控设施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浅议热管技术及其在热能工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热管技术现在运用的越来越频繁,本文对热管的基本 组成,热管的工作原理,以及热管的分类和热管在应用的 过程中,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热 管技术在热能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以后的热 管研究提供了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热能工程的发展也是 与日俱进,热管技术也投入到了应用。热管的导热系数非 常高,是铝、银等金属的上千倍。如果使用热管技术,热 管的截面非常的小,并且不需要加入任何的动力就可以让 巨大的热能,进行传输。因此,热管在热能工程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热管的组成和原理 1.1.热管的组成 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负1---10负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热管在实现这一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包含了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主要过程: 1.1.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 1.1. 2.液体在蒸发段内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心得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北京建筑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2015学年第2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9日 一、目的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论文)”主要是为了配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必修课学习进行的设计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结合题目要求,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暖通空调工程

系统选择、设计和计算,复习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初步掌握暖通空调工程制图的技能。 二、题目1 某建筑房间(空间)空调工程设计 三、原始资料 ㈠、设计条件: 1、房间用途、人数、设备、使用时间等; 室内照明; 空调设计运行时间; 可对其中一个房间进行详细负荷计算,其余可按面积估算; 2、建筑地处地区; 室内、外设计参数按规范选取。 室内噪声标准要求不超过45dB (A)。 ㈡、土建条件 1、建筑物(或设计范围内)的平、剖面图(要求附在说明书中)。 2、外墙基本条件:墙体厚度、保温

材料性能等; 内墙墙体厚度、保温材料性能等; 屋顶厚度、保温材料性能等; 1 3、外窗形式、大小、玻璃厚度、遮阳设施等; 4、层高。 四、设计要求 1、设计集中式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或VRV系统; 2、冷负荷对一个房间进行详细计算,其它按面积指标考虑。 五、设计内容 1、房间的冷、湿负荷计算 2、夏季工况分析 3、空调处理设备选择 4、布置风道进行水力计算 5、室内气流组织计算 6、绘图(达到施工图要求)。 六、上交成果(打印版及电子版) 1、课程设计说明计算书(含目录) 2、风道平面图、剖面图(要求达

商场中间公共区域空调控制方案

上海某商场中间公共区域空调控制方案 一、需求分析: 目前大型商场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为了今后营业效果,仅靠招商和不断调整经营业态是不够的。因为顾客是上帝,顾客的不仅仅是为了购买东西,环境不协调、感觉不舒服,下次是不愿再来的。不少商场建设单位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在建筑装修方面加大投入,在中央空调、照明等环境舒适度环节也多有考虑。 根据对多个商场的调研资料,以往有不少商场,底层温度过低、顶层温度过高,甚至多数地方顾客感到头晕烦躁。而商场要的都是回头客,因此,如果商场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不当,也很大程度影响生意。 商场建设,设计多为中厅向上空旷开敞,从而创造亮丽美观的视觉效果。各层由于中厅开敞而相互连通,热空气对流,热空气始终是向上跑的,而且热空气新鲜度差。商场的人流存在高峰和稀少的特点,人多人少是动态的。人体产生的热量非常可观,结合大量照明产生的热量,因此通过空气调节,为创造一个商场各层温度适宜、空气新鲜的舒适环境非常重要。商场的特点,应使商场空调随环境、空气质量和温度变化随时调整。而且由于商场中间开敞,热空气相互对流,各层的空调不仅影响本层温度,还影响其他层的温度变化,这和宾馆、酒店、办公楼等是不同的。传统的空调手动控制或远程监控是解决不了此问题的。 我们知道,热空气会自然向上涌,而且商场人流高峰及人流动态随机变化,人体产生的热量较大,空调没有自动控制,很容易出现顶层热、底层冷;人多时热、人少时冷的情况。所以有人形容商场“底层穿棉袄,商场顶层穿汗衫”。这种情况设计院暖通专业仅从空调配置考虑、电气专业仅从配电考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应该有设计到位的控制系统,使建筑设备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地随机的调节,根据设定的温度参数,保持一个趋于恒温的控制效果,让顾客在商场中感到舒服,乐在其中,下次还想来。 可以设置商场各层温度都稳定在一个范围(如夏季23 ~ 26度/ 冬季20 ~ 23度),通过末端设备的自动控制,不管空气怎么对流、不管客流量是否高峰或是动态变化,各层的温度始终稳定在设置的温度范围内,并趋于恒温。然而商场的上述特点,要实现这样的温度控制目标,须采用能够控制到每一台末端设备的自控系统。 二、EPOWER控制系统简介:

热管技术的应用展望

第28卷第3期2006年9月 甘 肃 冶 金 G ANS U MET ALLURGY Vol.28 No.3 Sep.,2006 文章编号:167224461(2006)0320098202 热管技术的应用展望 魏新宇1,李树勋2,吴 奇2 (1.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动力工程系,陕西 西安 710077; 2.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简单介绍了热管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以及热管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总结出热管及热管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热管;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TK17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 ca ti on and D evelop m en t of Hea t P i pe Technology W E I Xin2yu1,L I Shu2xun2,WU Q i2 (1.Xi′an Aer otechnical College,Xi′an710077,China; https://www.doczj.com/doc/5d14882878.html,nzhou University of Tech.,Lanzhou730050,China) Abstract:I n this paper,the p r operties,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 licati on of heat p i pe in s ome fields are su mmarized, then analyzed the p resent status and discussed its devel op ing tendenc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heat p i pe;app licati on;devel opment 1 引言 热管的构想1942年首次由美国人R S Ganger提出。1964年,美国Loe A la m科学实验室的G M Gr over及其合作者T P Cotter与G F Ebon制成高温钠热管,并定名为Heat Pi pe。40多年来,美、日、德、意、英、法、原苏联等国相继对热管的理论和应用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使之发展速度较快。热管是利用密闭管内工质的蒸发和冷凝来进行传热,其热阻很小。它是由管壳、起毛细管作用的多孔物质———管芯以及传递热能的工质等组成的一个高真空封闭系统。在热管内部,因热量的传递是通过沸腾、冷凝过程进行,沸腾与冷凝系数都很大,蒸汽流动阻力小,则管壁温度相当均匀。由热管的传热量和相应的管壁温差折算而得的表观导热系数,是最优良金属导热体的100~1000倍[123]。 热管以其优良的性能首先在卫星的温度控制上使用,随即在电子、电机的散热冷却和余热利用等诸方面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从空间到地面,从军工到民用,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机、核工业、热工、建筑、医疗、温度调节、余热回收以及太阳能与地热利用等方面已有数以万计的热管正在运行中。1972年,我国第一根自制钠热管成功地投入运行,之后从航天技术到民用工业,热管技术都取得进展并获得应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在热管技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热管在空间技术、电子电器、能源动力、化工、轻工、冶金等多方面获得应用[1]。 2 热管技术的扩展与展望 2.1 热管的小型微型化 在容积受限的条件下,普通的换热措施无法实现,一般热管也难以安置,小型和微型热管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微型热管一般指直径10~500μm、长约10~30mm、无吸液芯的热管。美国研制的小型手持开式液氮热管手术器,质量仅1kg,包括液氮贮存器、热管和探针尖3大件。借助毛细作用,使液氮从贮存器流过305mm长的探针内腔到达镀金的铜尖,液氮蒸发吸收汽化潜热由尼龙帽排出,保证在半小时内探针尖温度都在77K(-196℃)左右,可用以冻杀肿瘤组织[3]。日本开发的一种热管温热治疗仪,是外径1.48 mm、内径1.l mm的不锈钢热管,蒸发段外设循环恒温的热水管套,控制热管的运行温度,冷凝段制成针头状,可刺入皮下数十毫米,保持针头43~46℃温热以杀死癌细胞[2]。 传统的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 U)都使用微型风扇和金属翅片来散热冷却,散热量一般为2~4W。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的CP U的发热量增加了5~6倍,以后的发热量就会越来越大,将会达到5~12W或者更高,常规的自然散热方式及风扇强制散热都难以满足要求。热管散热有体积紧凑、无噪音、高度可靠性等优点,是首选的散热手段。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的热管属于小型热管,热管的外径为3~5mm,内径一般为2.6~4mm,长度一般小于300mm,可以弯成各种形状。见图1。 2.2 热管的大型超大型化 大容量的余热回收、融化道路积雪(防冻)、地下电力电缆的冷却、地下煤气化的冷却以及地热开发利用和保持永久冻土层的稳定等领域都要求热管的大型甚至超大型化。据报道,20世纪末世界最大的热管直径达300mm,长度达

CNASAL09201X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

CNAS-AL09:201X《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 (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 一、任务来源 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代码对于医学实验室认可能力的表述和评审员能力的识别、认可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ISO15189:2012的发布,“医学实验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当前使用的CNAS-AL09:2015《医学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标准所中界定医学实验室范围的需求,具体来说,缺乏了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专业、影像专业、医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等专业,并且存在着项目过多,分类代码复杂(17位)等问题。基于以上需求,CNAS 于2015年启动了CNAS-AL09:2015的修订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二、修订工作组 本次修订工作组成员如下:

三、分类表格式 修订后的分类表的编写格式如下:

四、编写要求 1.项目编码 (1)编码位数 医学实验室认可项目的领域代码由6位组成。 项目编码中各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如下: (2)专业类别 专业类别由A-Z代表,Z代表其它。 目前识别出的类别及编码见下,G-W为空,便于添加新识别出的专业类别。由不同科室交叉开展的项目或者检测手段单列出来作为一类,例如:分子诊断学(包括:病原体分子检测、分子病理、细胞遗传学等)、流式细胞学。 A检验医学

B输血医学 C病理学 D医学影像学 E医学生理学 F医学物理学 X 分子诊断学 Y 流式细胞学 Z其他 (3)专业领域 由字母A-Z代表,Z代表其它。举例:A 检验医学下面可细分为: AA临床血液学 AB临床体液学 AC 临床化学 AD临床免疫学 AE临床微生物学 (4)子领域 由字母A-Z代表,Z代表其它。参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进行子领域分类。 (5)检验(检查)项目 由阿拉伯数字001-999代表,999代表其它。参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

绿色建筑领域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 张雪锋

绿色建筑领域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张雪锋 发表时间:2019-08-13T16:59:14.5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张雪锋[导读] 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的建设中,应该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减少能源的损耗,保护生态。身份证号码:3302821988032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环保理念不断深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在绿色建筑的大背景下,供暖问题成为主要问题,暖通空调技术充分运用到绿色建筑中。本文介绍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原则,根据现阶段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运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以便于促进我国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应用:节能:环保 1 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想法,而绿色建筑是目前建筑领域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化趋势也是社会各界对此新的期待。因此建设技术人员必须要熟悉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运用的方法并且加以掌握,进而更加科学的运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以此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坚持原则 2.1 节约的原则 现阶段发展突出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全世界都在积极寻找可行的办法解决弥补资源能源的消耗问题。建筑行业在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研发时,必须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将消耗量控制在最小进而有效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时为了节约能源,我们主要是分两块进行:一是在能源方面的节约和利用:二是在材料方面的省材,降低运输费用,大量削减暖通空调系统中材料的使用。 2.2 循环利用的原则 将能源进行循环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之一,如果能够把能源和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断地进行循环利用,这里主要是把资源循环过程中使用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和材料进行重复的有价值的使用,通过对系统中的材料的检测和维修,从而寻找到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对可利用材料进行修补和保养,进而把材料投入新的循环中,这样对材料和能源就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 2.3 回收利用的原则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回收利用主要有两各个方面:一、部分回收,二、整体回收。部分回收就是把损坏较大的元器件进行部分回收,对于损坏较轻的部分进行维修保养,使其可以再一次正常使用。这对于实现原废料之间的循环再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2.4 环保节能的原则 环保节能原则的要求降低能源的损耗以此来减轻环境污染,在设计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时,需要充分利用好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3 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 3.1 设计负荷的合理计算 负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建筑物本体的内、外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和建筑物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强度,季节的温差情况等。计算设计负荷的时,必须合理考虑上述因素。 设计负荷的计算是暖通空调设计的首要工作。设计负荷的正确计算决定整体系统的选择应用。如果设计负荷计算大于实际负荷,不但会造成投资上的浪费,而且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如果设计负荷计算小于实际负荷,则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能达到舒适的效果。所以,合理的设计负荷计算是对整体节能效果意义重大。 3.2 暖通空调系统的合理选择 以节能角度为出发点,根据设计负荷,建筑物的功能差异以及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系统,可以实现经济节能的效果。 3.2.1 变风量系统 变风量系统带有VAV装置,根据空调系统的需要进行协调控制。根据检测到的引入送风压力检测信号参与控制,调节新,回风阀位置信号,由信号反馈分析,进行送风量及送风温度,同时兼顾补充新风的调节,从而实现根据实际负荷进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负荷浪费。 3.2.2 分区域控制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布局及不同的功能,各区域根据实际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例如可以依据建筑物的阳面与阴面的不同气压,形成自然通风,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使降低系统负荷,达到节能效果。 3.3 新的节能技术的应用 由于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强化,暖通空调类的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推广。 3.3.1 热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应用 所谓回收再利用是指将空调机组排放出的热量回收,避免将热量或冷量直接排放。常用的热回收装置有全热回收和显热回收装置。通过选择合适的回收装置,可以使系统能源利用率提高50%。 3.3.2 蓄冷空调的应用 蓄冷空调是区分用电的峰谷时间差,通过冰水两种介质转换的蓄能技术,即在用电低估时,储存好冷量。在使用高峰时,制冷机组不能满足负荷要求时,由蓄冷设备释放冷量补充。这样可以可以降低空调的峰端负荷,环境供电压力,节约系统投资。 3.3.3 节能环保能源和材料的应用 首先,地下水,地源热,太阳能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地源热泵空调,可以在冬季吸收土壤,地下水的能量向建筑提供热能,夏天向土壤地下水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的节能系统。此外,利用太阳辐射为能源的太阳能空调,不仅环保,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电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