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_评吴福辉_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_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_评吴福辉_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_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_评吴福辉_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_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_评吴福辉_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_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

——评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杨剑龙倘若以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作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肇始 1,那么该研究已有了80余年的历史了。倘若说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具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开拓性的意义,那么50年代初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论稿》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山之著,奠定了该学科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基本进入了集体撰史的时期,除了1984年出版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外,大多数中国现代文学史在集体撰写的方式中,形成了文学史缺乏个性大同小异的状态。自范伯群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2010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吴福辉先生70万字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昭示着个人独立治文学史趋势的出现。

吴福辉先生在自序中说:“本书将一切与文学作品、作家发生关联的现象,均置于历史‘变动’的长河之中。文学作品的发表、出版、传播、接受、演变,得到特别的关注。文学形成的人文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文学中心的变迁,作家的生存条件,他们的迁徙、流动,物质生活方式和写作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的关节点得到尽情展开。社团、流派的叙述,与文学报刊、副刊、丛书等现代出版媒体的联系,紧密结合,更接近文学发生的原生态。” 2这道出了这部文学史写作的基本思路,使该部文学史具有独特的个人化色彩,成为一部具有创新意识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的特点之一为:以时间为

※本文为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项目成果,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项目成果。

·194·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

经空间为纬的文学史结构方式。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历来注重梳理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注重时间的脉络,注重在时间脉络的梳理中形成文学史的分期,而往往忽略了文学史发生与发展的空间。吴福辉先生的文学史基本延续了以往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四章的结构顺时序地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生发展的历史:第一章孕育新机,梳理晚清时期新文学的孕育;第二章“五四”启蒙,梳理“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发生;第三章多元共生,梳理30年代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通俗文学等多元共生的状态;第四章风云骤起,梳理抗战至40年代末文学多中心发展的状态。虽然著者并未着意突出文学史的分期,却在四章的结构中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发生发展的时间脉络。

有学者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空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吴福辉先生在提出消解“主流型”文学史、倡导“合力型”文学史的同时,他强调多元共生的“大文学史”观点,着力“建立新的历史叙述空间,把过去线性的视点转化为立体的、开放的、网状的文学图景” 4。在这部文学史中,著者特别关注文学空间,强调空间已成为影响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表述主要表现在文学中心的变迁与作家的迁徙流动等。

文学中心的形成与变迁成为该文学史关注的空间主要部分,著者“选择从上海望平街这条中国最早的报馆街开始,来作现代文学史的叙述” 5,从空间上论述了中国现代报刊发祥地对于孕育新文学发生的巨大作用。在探究晚清现代市民小说时,将其置于商业都会兴起的上海空间进行论析:“原来的故事只是发生在传统城市如扬州、苏州等地,后来逐渐转向上海这个新兴的商业都会转移。商业促进了出版和文化消费市场,专门的小说期刊开始在都市出现,一大批职业小说家也形成了。” 6吴福辉先生认为,晚清文学中心是上海、东京两地,他通过对于晚清时期上海的文学、东京的文学活动的梳理,从空间上探究了新文学的孕育,提出“留日学生为推翻清朝、结束封建帝制做了思想和人才两方面的准备,辛亥之后又接着为新文化、新文学的开辟做了准备”的见解 7。在第三章梳理30年代文学时,著者先以“南下之路:文学中心的回归”为标题,强调北京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策源地全国文学中心地位的失去,和“上海之所以能够重新成为文学中心”的原因。在梳理抗战时期的文学,著者分别以空间为视角进行梳理探究:“重庆:救亡文学的高涨至分化”,“延安:从战时群众性文艺到工农兵方向”,“桂林:战时‘文化城’的戏剧潮出版潮”,“昆明:个体生命在时代体验中沉潜”,“上海等:无家之痛及迂回后兴起的‘市民文学’”,“港台:分割、自立与新文学的生长”,写出了在抗战背景中文学中心的变化与发展,显

·19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

示出与其他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同的视角。

吴福辉先生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置于“历史‘变动’的长河之中”,认为作家的迁徙与流动形成了文学变动的重要原因,这也成为著者探究空间对于新文学发生发展影响的重要方面。

与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同,吴福辉先生不再简单化地列出作家生平与创作,而从新文学发生与发展的视角,注重作家迁徙与流动对于文学产生的影响:他介绍晚清“最早放眼世界的文人”王韬、郭嵩焘、薛福成、黎庶昌、徐建寅、李圭等人走向世界的足迹,认为他们出国后受到西方科学民主的影响,“是胡适们的前辈” 8。他分析鸳鸯蝴蝶派“早期成员多半原籍为苏州、扬州或附近江南地区而又长时间迁居到上海生活的文人”,提出“从苏州、扬州移栽过来的鸳鸯蝴蝶派在上海扎根,又以极大的优势一时期占据了上海的市民读书市场。这是理解‘鸳蝴’的关节点:江南文化的柔和、精致适宜于言情表达,当它与上海近代文化的商业性、消费性、现代性和市民的日常俗世意识一旦相遇时,便造成了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品质” 9,从文人迁徙角度分析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品质,独到而精辟。在谈到20年代中期上海文学中心地位的回归时,他说:“1926年8月,鲁迅启程南下,这是一个讯号:北方的‘新文化阵营’业已分裂,北京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策源地而一度成为全国文学中心的地位,快要失去了。”将鲁迅的南下看作文学中心北京的沦落和上海的回归,恰到好处。在梳理抗战后的文学时,著者尤其注重对于作家迁徙流动的关注,“在北京、上海、南京相继失守之后,作家们的全国性迁徙就开始了”,众多文人跟随政府流徙到临时首都武汉,成立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武汉失守前迁往陪都重庆;何其芳、周立波、丁玲、萧军、艾青等奔向延安;夏衍、王鲁彦、欧阳予倩、艾芜等流亡到桂林;朱自清、沈从文、冯至、穆木天等迁徙到昆明,以致于“单个的文学中心的模式被打破,文人在前后方的各地聚集,书写样式和出版方式也适应着动荡不安的现实做出改变,而最内在的改变便是在非和平的严酷战争环境下,人们对于生命的重新体验、沉潜和表达”10。

既注重时间的脉络,又强调文学空间的变化,这使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具有了别开生面新颖独到的结构,也真正揭示出新文学发生与发生的脉络与动力。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的特点之二为:以典型化分析的方式形成文学史典型年、典型作品的梳理分析。

·196·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

也许受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启迪,或者受到谢冕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影响,吴福辉先生“还特意设置了文学典型年,用编年体的大事记把读者引入文学现场”,以“逼近文学发生、变化状态的驳杂编年”11,再现文学原生态的现场。著者选择了1903年、1921年、1936年、1948年,分别勾勒文学大事年度版图。他将1903年称为“积累的时代”,救亡反清思潮与文学运动相互激荡,现代报刊的出版与传播峰峦迭起,革命民主主义文学的高涨和晚清小说的现代转型等,“呈现出为中国现代文学准备时期的鲜明特色”12。他将1921年称为“启蒙的时代”,认为“这是继‘五四’文学革命发动和铺开之后,真正显示新文学的实绩、显示白话文学站稳脚跟的重要一年”13。他将1936年称为“多元的时代”,他将1936年2月《新文学大系》十卷本的出版,看做是检阅上一个十年的总结,昭示着“多样、多元,已是1930年代文学的样式”14。他将1948年称为“转折时代”,在中国政局大变的转折年头,“连同1948年当年产生的新解放区其他作品,他们在创作方式、出版过程、作品构成等三个方面,都提供了未来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雏形”15。根据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文学变动的状态设定的文学史典型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与变动寻找到一些关节点,如同找到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激流汇聚的一个个深潭,既是对于上一个时期文学变迁的总结,也是对于下一个时期文学发展动力的发现,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中清晰地梳理了文学史的发展与变化,年度文学大事记版图的列出,较详细有力地说明了确定该年为文学典型年的缘由。

吴福辉先生没有按照以往文学史按照文学体裁、作家作品的方式结构文学史,在完全抛弃了以往革命史、阶级斗争史的思路后,努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出版、接受等“一切与文学作品、作家发生关联的现象”结构文学史。他说:“我试图在有意识地减弱作家作品的分析,不可避免会在作家作品方面有所遗漏的前提下,反抓住典型作品做有血有肉的分析。”16在对于文学典型作品的分析中,著者并非如以往的文学史对于作品进行条分缕析,而以简约的笔触在介绍作家时点到辄止地介绍代表作:在谈到早期乡土文学时,介绍王鲁彦的《自立》、许杰的《台下的喜剧》、台静农的《拜堂》、彭家煌的《怂恿》;在谈到京派文学时,介绍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卞之琳的《鱼化石》等。在谈到新感觉派小说时,介绍刘呐鸥的《风景》、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施蛰存的《鸥》;谈鲁迅分析《阿Q正传》,谈茅盾分析《子夜》,谈老舍分析《骆驼祥子》,谈曹禺分析《雷雨》,谈徐訏分析《鬼恋》,谈张恨水介绍《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谈张爱玲分析《金锁记》《封锁》。

·19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

与以往的文学史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置于突出地位不同,吴福辉先生在消解“主流型”文学史、倡导“合力型”文学史基础上,采取文学史典型年、典型作品的梳理分析方式,在注重努力接近文学发生发展的原生态的基础上,将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融入到对于文学发生发展过程的梳理中,呈现出立体的、开放的、网状的文学图景。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的特点之三为:以新文学如何生成发展的问题意识形成文学史观照视阈。

倘若说吴福辉先生参与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初版本确立“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到修订本探究“文学的现代化”,使文学史增强了问题意识的话,那么吴福辉先生独立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就具有更为鲜明的问题意识了。在整体上吴先生意在探究中国新文学是如何发生与发展的,在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学现象时,吴先生也努力以文学史家的眼光探究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学史缘由与价值,道出著者诸多精辟的见解。

在对于晚清时期新文学孕育的探究后,吴先生指出:“但‘五四文学革命’不是空穴来风。往远一点追寻,它的准备都在晚清:文言的解体有梁启超‘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的‘新文体’出现;白话的提倡有国语运动,有二百多种白话报纸创刊与风行;小说地位的提高得力于梁启超倡导‘新小说’和包括《新小说》在内的四大小说杂志;诗歌、散文是中国文学转型中最难的文体,也有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有了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等提倡在前,有了话剧的传入;再加上松动文言与晚清白话的翻译文字的广为流行。而直接的推动力,是海内外迎接中国文学新世纪的人们所作的各种酝酿。”17这种对于新文学的孕育在晚清全方位的分析与探究,呈现出著者高屋建瓴全方位的立体视野。

在谈到抗战时期大众文学的全新势头时,吴先生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于“几十年来‘大众文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认为晚清市民文学是绝对文学主流;新文学取得了地位后市民文学走向边缘,“五四”倡导“平民文学”并未形成“五四大众文学”;1930年代左翼提出建设大众文艺,批评“五四”文学革命的欧化和脱离大众,倡导“革命的大众文艺”;认为乡土文学并不是写给农民看的,市民文学长期被排斥在新文学之外;老舍将北方下层市民作为主角描写,海派作家展现洋场不同市民的生活,“反映南北市民社会都有了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而市民文学本身也有了现代转折的标志,那就是市民小说大家张恨水的出现”;抗战需要发动人民的参与,“大众文学、民族形式的讨论就几乎贯穿了整

·198·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

个抗战时期”18。吴先生指出:“如果说解放区的‘农民文学’是在市场机制之外依靠政治运作的一种大众阅读,那么,沦陷区、国统区以张爱玲、徐 为代表的‘市民文学’潮,就是市场机制内的都市大众阅读类型了。”这种将大众文学的发展置于文学史发展脉络中的梳理,见出了著者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在对于诸多文学现象的分析探究,都努力将其置于文学史的视阈中,以客观的原生态的眼光予以评说。在谈到新文学阵营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时,他认为“五四”时期,1922年《礼拜六》的复刊、1923年《小说世界》周刊的创办,表明“鸳蝴-礼拜六派在新的文学时代并不因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作家的一顿批判,便销声匿迹。它只是被挤出主流,走向边缘化而已”19。呈现出与以往文学史研究中、以两条路线斗争判定文学论争的简单化思路迥异的方式。在谈论海派文学时,吴先生认为“到1930年代的中期,一个依靠移植却仍有着中国文化根系的现代最大都会,在东部长江入海口转型完成。海派文学、左翼文学,从表达上海的角度来看,不早不迟便在此时发生”20,他将海派文学放在文学史视角展开评说:“晚清以来表现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学,历来说的都是上海的罪恶,道的是它的畸形……等到上海能从单纯‘罪恶都市’的围困中摆脱出来,那就因为有了海派文学。”21道出了海派文学的特色与内涵。

有学者认为:“……历史经验也表明,所有的伟大艺术主要是在城市中产生的,城市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舞台。”22吴先生从城市视阈出发,认为30年代形成了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四个板块,他常常将京派与海派对照着进行评说:“现代中国都市存在着京沪两型,内含两种社会。一是由西方急剧地、被迫移植过来,并在移植中经了本土文化的调整而发生变异者。一是从古代市民社会直接演化下来,稳重地、尽量保持民族自尊而接受现代文化者。”23这种根据不同城市文化展开的文学分析,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吴先生认为延安根据地文学“是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从中国都市走向西北贫瘠农村,从亭子间走向窑洞、走向广大民间的结果。这并非文学的自愿,某种程度是政治形式造成的”,他将延安文学的资源看作为苏区文艺、“左联文艺”、原生的民间文艺24。这是对于延安文艺资源切实深入的探究,令人信服。在谈到昆明西南联大作家时,吴先生认为“原来关在窗子内同情平民、创作精致文艺的学院派文人,受战火的驱使,走出大城市,成为一群‘文化流浪者’”25,“这时现代主义文学的意义,是超越了1930年代的新感觉派、现代派、京派的,不仅仅是从都市节奏和城市线条来模仿现代主义,而是由时代体验到个人生命的表现来接近现代主义文学的本体”26,战火酿成了文化流浪者,以个人生命表现接近现代主义,使其具有了超越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评说在恢弘的视野中,见出文学史家精警得体的见识。

·19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

吴福辉先生是文学史家王瑶先生的高足,其独立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从某种角度说传承与推进了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注重文学史原生态的传统。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注重对于第一手史料与权威性评论的摘引,恰倒好处的史料摘引清晰地反映出文学史发展的真实状况。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注重从作家、作品、出版、接受的文学链中梳理探究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努力接近文学发生的原生态,在文学史观念与方式等方面,拓展与推进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创立了新型的文学史范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撰写中,基本形成了两种文学史写作的模式:或以革命史观照文学史的发展,形成以政治与阶级观念评判文学史发展的倾向(如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或以文学本身发展观照文学史的分期,形成以文学的艺术性为标准评说文学的发展(如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就大致构成了偏重文学内容和偏重艺术形式的两种倾向。在文学史的构架方面,基本是以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线性的结构方式。吴福辉先生突破了以往文学史的模式,在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结构中,在文学史典型年、典型作品的梳理分析中,在问题意识形成文学史观照视阈中,建构起立体的、开放的、网状的文学史范式。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勾勒出文学发展的多元景观。历来的文学史写作大多有着水泊梁山论资排辈的意识,鲁、郭、茅、巴、老、曹等已形成文学史的基本格局,而以现实主义发展为主流的文学史已基本成为诸多文学史的共识,长期以来通俗文学被排斥在文学史外,现代派文学不被重视,引起了诸多文学史家的不满。吴福辉先生提出消解“主流型”文学史,倡导“合力型”文学史,力图撰写多元共生的大文学史,他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看作“基本的是左翼文学、通俗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这四种。哪一种在哪一个阶段都没有独霸天下,各有各自的读者群体,分属于政治文学、商业文学、纯文学这三种文学系统”27。在文学史的撰写中,吴先生就努力勾勒出文学发展的多元景观:如认为“《新青年》代表了文化的激进思潮,而《学衡》则代表了现代式样的文化守成”28;如认为30年代“四种文学,基本包含了三种文学观念:左翼的文学功利观、海派和鸳蝴派的文学的消闲、休憩、游戏观、京派的文学独立的超脱观和距离观”29;在多元共生的文学史描述中,消解了以往现实主义主流文学的观点,勾勒出文学发展的多元景观。

·200·

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

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确立图文并茂的文学史方式。近些年来插图文学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众多图片的插入使一部文学史生动了起来。该文学史插入了688张图片,包括了作家肖像、作品书影、作家手稿、城市地图、报刊照片、剧照海报等,诸多生动的照片等让人耳目一新,诸如瞿秋白绘的阿Q漫画、青年时代包天笑的照片、丁玲怀抱琵琶的照片、西南联大中文系师生的合影等,都为文学史增加了时代感与生动性。与其他插图本文学史不同,该著除了典型年大事记外,还插入了诸多有关的表格:与文学社团相关的文学研究会会员号数、姓名、籍贯表,“五四”主要文学社团表;与文学报刊有关的南社办报刊图,全国白话报分布图,左联时期左翼刊物表,与海派有关的文学刊物,沦陷区主要文学副刊、杂志目录;与作家有关的“五四”前后留学日本作家,“五四”前后留学欧美作家,抗战时期作家流徙图;与文学作品有关的《阿Q正传》主要中外版本和改编本插图本,《雷雨》三四十年代演出表,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目录,抗战时期重要作品在桂初版初载一览;与文学翻译相关的林译小说涉及世界文学图,三十年外国文学经典翻译一览。丰富的插图与详尽的表格,构成了图文并茂的文学史方式。

作为一部具有创新意识的个人文学史,也存在着某些遗憾与不足,如以专节谈论《阿Q正传》的传播接受史,一直延伸到20世纪80年代,与整部文学史体例不相吻合;如对于冰心、蒋光慈、戴望舒、李金发、丰子恺等作家创作的忽视,都构成了该文学史的某些缺憾。然而瑕不掩瑜,吴福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是一部接近文学发生原生态的文学史,提供了个人独立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型范式。

注 释:

1王瑶曾经说:“真正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地研究现代文学的,应该说是始于朱自清先生。他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在清华大学等校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讲义,后来整理发表题为《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是现代文学史的开

创性著作……”见王瑶《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序》,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8月

版,第1~2页。

2 3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3242526272829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

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5、4、2、49、104、29、69、332、5、40、122、297、462、5、102、453、

143、258、258~259、271、368、405、418、4、120、301页。

4龙迪勇:《空间问题的凸显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2刘旭光:《文艺繁荣与城市文化之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邮编 200234】

·201·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评价 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看,屈原上承《风》《雅》诗人,下启两汉赋家,自是一个承先启后而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的伟大的天才诗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赋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这话评价屈原及其作品颇为简括、惬当。《辨骚篇》末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就是这样首次论定了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当然,提起最初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而给以很高的评价的,我们不会忘记首先为屈原作传记的司马迁。章炳麟《检论》说:“《楚辞》传本非一,然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则知定本出于淮南。”又说:“班孟坚引淮南《离骚传》,文与《屈原列传》正同,知斯传非太史自纂也。”尽管司马迁所据《楚辞》祖本及其评价或有出于淮南,他总得加工一番才能作出屈原传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

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见,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殊的遭遇里,锻炼了发展了而自成其崇高的伟大的心灵;发见了作者的生平人格和作品风格的完整、有机、诉合无间,赋予了作品以不朽的生命。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英国文学史知识点

一、The Anglo-Saxon period (449-1066) 1、这个时期得文学作品分类: pagan(异教徒) Christian(基督徒) 2、代表作: The Song of Beowulf 《贝奥武甫》( national epic 民族史诗) 采用了隐喻手法 3、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 例子: of man was the mildest and most beloved, 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 二、The Anglo-Norman period (1066-1350) Canto 诗章 1、romance 传奇文学 2、代表作: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就是一首押头韵得长诗 三、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 杰弗里、乔叟时期 1、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英国诗歌之父 2、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押韵)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 3、代表作: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得故事(英国文学史得开端) 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 朝圣者都就是来自英国得各地得人,代表着社会得各个不同阶层与社会团体 小说特点:each of the narrators tells his tale in a peculiar manner, thus revealing his own views and character、 这些叙述者以自己特色得方式讲述自己得故事,无形中表明了各自得观点,展示了各自得性格。 小说观点:he believes in the right of man to earthly happiness、He is anxious to see man freed from superstitions(迷信) and a blind belief in fate(盲目地相信命运)、 她希望人们能从迷信与对命运得盲从中解脱出来。 4、Popular Ballads 大众民谣:a story hold in 4-line stanzas with second and fourth line rhymed(笔记) Ballads are anonymous narrative song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by oral transmission(书上)、 歌谣就是匿名叙事歌曲,一直保存着口头传播得方式

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老舍独特的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这画卷所充溢着的北京味儿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这和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分割不开。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全家住在大杂院靠母亲替人洗衣裳老舍做活计维持生活。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形成了老舍独特的京味特点。 老舍京味在文中的体现 老舍小说中北京方言的运用,展现了老舍语言的本色和北京的内在文化神韵,以及北京语言的活泼生命力。老舍又对生活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和运用,“把形形色色的人物语言通俗朴实、生动鲜明、“京味”十足“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这也恰恰体现了其“京味儿”特色。,比如写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作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牛天赐传》中的“闹油”都是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老舍的作品叙述语言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了魅力和光彩。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方言的运用大多不用生僻字,多用北京的俗语、口语。在《骆驼祥子》中老舍描写北京的雨天:“北京远处一个红闪,像把墨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艘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道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灰尘??。”老舍用北京的白话写的,没有一个生僻字眼。这段文字却是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语言,带着本土的气息,写出活泼的生命力。老舍的小说大部分是写北京。 在北京长时间的生活,让老舍也融入了北京的过节特色之中,理所当然,在作品中少不了对北京节令习俗的描写。在《四世同堂》中, 出色地追忆了北京的节日特点。作品中写道, 北京人过端阳节时,“家家必须用粽子、桑葚、樱桃, 供佛”。较殷实人家还要吃“五毒饼”。因此, “在往年, 到了五月初一和初五, 从天亮, 门外就有喊:`黑白桑葚大樱桃' 的,一个接着一个, 一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 喊声不断。再有, 到处是卖粽子的。“人们只有照着自己的文化方式——像端阳节必须吃粽子、樱桃与桑葚——生活着才有乐趣。”老舍在写这部反映北平沦陷后市民生活的作品里, 用了很多篇幅回忆北京的风情民俗,是因为,在这里面倾注了流亡异地的老舍对故乡北京深切的思念。 。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志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5分(15×1) 1、()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是台湾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具有广泛的影响。 3、()的《白鹿原》和张承志的( )被誉为是“史诗 性”的作品。 4、《负喧琐话》的作者是()。《白发苏州》是()的散 文作品。 5、杨绛的()叙写“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 的小 插曲”,成为80年代散文的精品。 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朦胧诗 人 ()的诗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诗人()的作

品。 7、冯骥才的()和()等是著名的津味小说。 8、()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具有职业化特点的作家之一。 9、()揭开了“改革文学”的大旗,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塑 造了改革家()的形象。 10、《棋王》是作家()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20分(5×4) 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陈奂生 4、八个样板戏 三、简析题:20分(10×2) 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四、论述题:30分(15×2) 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 五、作品赏析题:15分 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974年3月 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5分(15×1) 1、郑愁予 2、琼瑶 3、陈忠实、《心灵史》 4、张中行、余秋雨 5、《干校六记》 6、北岛、顾城 7、《神鞭》、《三寸金莲》(或者《阴阳八卦》) 8、陈祖芬9、蒋子龙、乔光朴10、阿城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古代文学常识——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古代文学常识——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文学 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 《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 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 《閟宫》 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 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 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 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 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语录体散文。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一起并誉为唐朝文学的两座高峰。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前承六朝志怪、后启宋元话本的作用。唐传奇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写才子妓女的爱情故事,一是写豪侠壮士的侠义故事,一是写人生如梦的讽世故事。在这些唐传奇故事中,以爱情篇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情节最为曲折动人。除此之外,这些故事对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和它自身的反展演变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此类传奇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爱情类唐传奇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由于此类唐传奇描写的是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他们曾有过的热烈的爱情和女主角清光照人的形象都为后人所喜爱。因此这些爱情类的传奇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宋代以后的话本小说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多取材于此,比如元代四大名剧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而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则师承蒋防的《霍小玉传》。同时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发展了六朝以来骈文中细致的描写,并且吸收古文运动中文字精炼行文流畅的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和小说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二、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是对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初唐所建立的科举制度和读书人狂热追求的官宦仕途到了中晚唐的时候已变得腐烂不堪,科举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读书人在考过科举后,于仕途上平步青云的途径一是靠婚姻,二是靠裙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以至于晚唐时牛李之争也是因为靠科举走上仕途的读书人和靠血缘关系互相提携的豪门贵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由于这个原因,中晚唐时娶五姓女之风巍为盛行,读书人莫不把五姓女当作官场上的敲门砖,同时很多读书人也为此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爱情。《霍小玉传》中的李益就因此抛弃了霍小玉,造成了唐传奇爱情故事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唐朝文化开放,国力强盛,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去学习唐朝先进的思想,各国商人、僧侣、外交使团络绎不绝,使得长安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加上初唐时科举的设立吸引了全国读书人中的精英聚集在长安,催生了许多青楼酒家这样的风月场,以至于后人评价唐人好狎妓。此外,唐朝时胡风盛行,所以有唐一代多豪放女,而且道德标准迥异于前朝,以至于对儒家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女人或不遵循传统礼教、或作风大胆令人咋舌,和风流才子间产生了许多爱情故事。在青楼中靠卖笑为生的艺妓女子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唐朝豪放女的首要代表,无数皇室成员、高官显达、读书人都慕名去青楼一睹名妓的风采。但是青楼女子也并非如她们的职业一样只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她们作为女人也有追求爱情的自由,只不过她们的爱情在五姓女对读书人的诱惑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她们与才子间的爱情多以悲剧收场。不仅仅是青楼女子频繁的遭到被抛弃的命运,其他身份地位不及五姓女的女子也屡屡因为读书人的负心而成为悲剧人物。 三、爱情类唐传奇作品中的名篇浅析 《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三篇文章都叙述了读书人和年轻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不同的是悲剧的色彩一篇比一篇减弱,甚至把《李娃传》称为是喜剧也并无不妥之处。《霍小玉传》里的霍小玉是霍王的女儿,被霍王遗弃后便失去了五姓女的地位。虽然她和李益相恋了两年多并且只要求拥有八年的爱情,但李益为了日后的发达不但尊母命迎娶身为五姓女的表妹卢氏,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极尽负心之事。即使被黄衫客用计骗到霍小玉面前时他也无一句解释。最后霍小玉气绝身亡,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2.12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苹果树下》出自以下哪个组诗?() A、《博斯腾湖滨》 B、《吐鲁番情歌》 C、《果子沟山》 D、《天山牧歌》 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A、《红旗谱》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红日》 3、老舍话剧中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经典”和现实主义话剧的高峰的是() A、《龙须沟》 B、《西望长安》 C、《茶馆》 D、《春华秋实》 4、下列哪一部话剧是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 A、《胆剑篇》 B、《关汉卿》 C、《蔡文姬》 D、《文成公主》 5、下列哪一作品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

A、《沉重的翅膀》 B、《花园街五号》 C、《男人的风格》 D、《三千万》 6、《太阳下的风景》是()回忆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名篇。 A、季羡林 B、余秋雨 C、黄永玉 D、唐弢 7、深刻展现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事业追求和生活风貌的“手抄本”小说是() A、《第二次握手》 B、《公开的情书》 C、《金光大道》 D、《波动》 8、下列哪一作品是杨绛散文的代表作?() A、《耕堂读书记》 B、《谈生命》 C、《干校六记》 D、《女孩子的花》 9、下列属于“文化寻根”小说的是() A、《棋王》 B、《受戒》 C、《游园惊梦》 D、《陈奂生上城》 10、下列哪一位是新生代诗人中“新古典主义”倾向的代表?() A、韩冬 B、周伦佑 C、丁当 D、海子 11、以“文化散文”创作而引起广泛反响的作家是() A、巴金 B、冰心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定稿版

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 识点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是《羽猎赋》

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每个朝代都有其杰出的文坛领袖,这些人都是谁呢?和一起来看看。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着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着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着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着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着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着名的诗人。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