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下避难硐室管理规定】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订)

【井下避难硐室管理规定】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订)

【井下避难硐室管理规定】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订)
【井下避难硐室管理规定】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订)

【井下避难硐室管理规定】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

订)

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订)

郑新天治(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

二0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制度----------------1

二、专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4

三、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6

四、避难硐室管理员交接班制度--------------------------7

五、岗位责任制---------------------------------------8

六、避难硐室操作规程---------------------------------10

七、故障处理制度------------------------------------11

八、紧急避险系统设备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14

九、值班操作维护人员配备培训规定---------------------15

十、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18十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9十二、过期食品和药品更换制度-------------------------20十三、硐室维护制度-----------------------------------21十四、巡检制度

--------------------------------------22十五、系统功能测试制度-------------------------------23十六、设备定期检查与校准制度-------------------------24十七、避难硐室响应组织流程---------------------------25

矿井紧急避险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制度

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是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关键要素,应切实加强对其维护管理。

一、基本要求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1)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及设备。

(2)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有效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识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3)每天应对紧急避险硐室内设施进行一次巡检,设臵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安检科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督查。 (4)每10天应对设备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5)每年对避难硐室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6)经检查发现避难硐室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7)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避难硐室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和气密性。

②每年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功能进行一次检验,做好记录并存档。

③避难硐室不得挪作他用,室内不得存放任何无关物品。

④氧气传感器每月进行一次零点和精度调校,若未超过规定误差 范围可继续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调校;急救箱药品必须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失效立即更换;食品要有详细的食用说明,()及时更换确保存放食品在保质期内。

⑤避难硐室内必须附应急操作流程图和操作方法图。

⑥正常情况下严禁拆除或断开避难硐室的外部供电、供风、通讯系统。

⑦严禁任何人在维护、检修过程中敲打或撞击避难硐室内的设施、设备。

⑧非紧急状况,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

⑨外来参观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数量不得超过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

二、避难硐室的管理

为加强对永久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做好硐室内部各种设备的检修维护、急救物资的更新补存,确保各种设施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制定了如下规定:

(1)明确管理责任。安检科是紧急避险设施管理的牵头部门,总体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

(2)加强对永久避难硐室具体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

括永久避难硐室结构、操作规程、设备操作流程等内容。作业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3)各种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物资更新。

a.压风(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供水、人员定位、动

力照明等系统,由安检科监管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人。

b.必须按规定及时校验、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确保其正常运行。

c.硐室内急救药品每月进行检查,查看药品是否失效、短缺,及时更换、补存。

d.机电科要对永久避难硐室供电、监测监控等所使用的电器设备每月进行一次防爆完好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e.安检科必须建立日常仪器调校、设备维护及药品、食品检查更换的专用台帐。

(4)永久避难硐室的检修维护。

①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监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他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因检修需要,必须办理停电等专用手续,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各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②日常检修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设施等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维修。

(5)安检科等相关部门要明确硐室内各种设备、材料、物资的供应程序,确保永久避难硐室日常管理的物资维修保障。

(6)永久避难硐室纳入矿应急救援系统,对永久避难硐室进行专业管理。同时要定期组织员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会使用。 (7)永久避难硐室外两侧出、入口前后100m要有醒目指示牌,引导人员到达永久避难硐室。

下页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修订)

专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为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特成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机构。

一、组织机构

为了规范和促进我矿井下安全避险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管理工作,成立紧急避险系统领导小组。

组长:郭遂亮

副组长:郭战现丁发亮李法群贾新治程少亚李春亮成员:赵书森余瑶瑶王银安杨艳伟胡林华赵纪生井百良徐雪白惠敏

二、管理职责

1、负责领导全矿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2、负责对全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措施的落实。

3、负责监督检查并建立、健全紧急避险系统各级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责任制,岗位人员责任制。

4、负责建立、健全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

批制度。

5、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时,必须立即赶赴到现场组织抢救,事故后,认真组织查找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6、负责监督和检查紧急避险系统有关人员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7、负责监督硐室内设备、仪器的检修校验、维修工作,定期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到期或损坏的设备、仪器应立即更换,并做好记录。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

1、为了强化管理,确保紧急避险系统的正常进行,避难硐室管理及维护人员必须每天有人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责任制度。

2、紧急避险系统值班人员必须执行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组织人员处理紧急避险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系统安全隐患,保证系统的完好性。值班人员必须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基本情况,负责对系统的故障情况做好值班记录。当系统发出警报、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要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并组织相关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3、值班及维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待命保证通讯、通信畅通。不能由他人代替。吃饭时必须给调度请假,但不能超过40分钟,严禁喝酒。

4、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应及时汇报上级部门及领导,严禁漏报、瞒报,汇报不及时要追究责任。

5、值班人员要按要求做好当日值班的各项记录。对发生的问题及

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大黄山豫新公司大黄山煤矿井下 永久性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精神,按《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关规定。特制定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一、建设基本要求 1、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2、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

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4、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5、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本矿井避灾路线的情况,本避难硐室布置在733副井码头门东50m处,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为75 人,能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富裕系数不低于5%。 二、设计施工要求 1、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 3、避难硐室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 4、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5、避难硐室两侧安全出口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与外界阻隔屏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36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

难区。 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 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 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 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 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人生存小时。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 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面

应急避难场所制度汇编

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度汇编 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规定 1、遵循“属地管理、保证重点、服从指挥、有序集散”的原则,积极为受灾群众提供避难服务。 2、应急避难场所按照场地权属由业主单位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并接受所在地民政、地震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确保避难场所设施完好,灾时可正常使用。 3、根据邵武市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应急避难场所由市政府依据灾情程度宣布启动和关闭。 4、启用应急避难场所时,相关责任单位根据预案迅速做好灾民安置、物资供应、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治安和秩序维护,以及供电、供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应急保障。 5、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根据上级指令和任务分工接收安置避灾群众,做好救灾物品管理发放,为灾民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或挪用地震应急设施设备。

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人员职责 1、热爱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全心全意为避灾避险群众提供耐心细致、热情周到的服务。 2、每月定期检查避难场所设施,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保证重要应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3、引导鼓励避灾群众弘扬团结友爱精神,互帮互助,自强自立,共度难关。 4、做好避灾群众的登记统计和接待安置工作,安排其食宿,指导其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的清洁卫生和设施用具的规范摆放。 5、加强与避灾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健康状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稳定。 6、加强应急避难场所食品和用品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做好发放和补充工作。 避灾人员守则 严格遵规守纪讲究文明礼貌 听从统一安排维护良好秩序 提倡团结互助自觉帮老扶幼 爱护公共财物防止损坏丢失 维护公共环境保持卫生整洁 严格食品安全预防疾病发生

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二3-15040采面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机构人员配备制度 (2)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 (3) 第三章值班制度 (4) 第四章设备定期检查和校准制度 (5) 第五章系统功能测试制度 (6) 第六章设备故障处理制度 (7) 第七章硐室维护制度 (8) 第八章药品、食品更换制度 (10) 第九章避险系统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制度 (11) 第十章电修工操作规程 (13) 第十一章安全仪表计量检验管理制度 (15) 第十二章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6) 第十三章避险硐室管理制度 (17) 第十四章避险硐室简易操作程序 (19) 第十五章二3-15040采面避难硐室使用说明 (20)

第一章机构人员配备制度 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小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救护队负责人 成员:各专业副矿长、各专业副总、生产调度科科长、安监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通风科科长、平禹一矿医院院长、综采二队队长、通风维修队队长、评估爆破队队长等。 日常管理工作由综采二队具体负责。 职责: 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负责抢险救援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核实遇险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做好稳定矿区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小组应组织员工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进行学习,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对硐室内的各项设备、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划分岗位责任制,具体如下: 1、电气、管路部分:由机电区负责安排相应人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中的电气部分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2、通信、人员定位、摄像头部分:由调度室电话组负责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通信、人员定位、摄像头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3、瓦斯监测监控、供氧部分:由瓦斯治理科及通风区负责。 4、卫生部分:由机电区负责每日进行清扫,保证硐室内环境处于干净整洁状态,随时保持待用。 5、矿灯、自救器部分:由机电区定期对矿灯进行更换,及其保持正常充满电状态;每天对自救器进行外观检查,定期对自救器进行检验,保证其完好状态。 6、机电区负责避险硐室的日常维护及看护。

煤矿避难硐室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避难硐室安装安全 技术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煤矿避难硐室安装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了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避难硐室安装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措施。 1、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胡福杰、王海锵。 安全员:陈为达 成员:张先耀、郭蔬兵、郭帅威、王向涛。 2、职责: 2.1组长安全职责:

2.2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 2.2.3审查安全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技术上切实可行。 2.3安全员安全职责: 2.4生产安装人员安全职责:

2.4..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交班要为接班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3、管理要求 3.1项目经理填写入井人员名单报矿方备案,并由矿方组织培训,合格后经矿方批准,方可入井实施安装工作。 3.2一切材料、设备及辅料由矿方负责运送到井下安装地点。

3.3安装工作需要的工具、设备由项目经理填写清单报矿方审批后,方可入井使用,如果需要矿方提供帮助,提前与矿领导沟通协调。 3.4安装过程中需要接电和电器设备时,由矿方负责安排专人配合,指导作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察规程执行。 3.5按照计划时间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安装工作,如遇特殊原因,请办理计划变更,并经矿方批准。 3.6项目安装全过程要遵守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和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安全责任。如果因违背安全管理要求,出现一切后果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3.7在井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不准离开工作区域到其它不熟悉的区域乱走、乱动,防止发生意外人身事故。 3.8所有安装人员要听从项目经理安排,保证顺利开展工作。 3.9安装人员对项目安装质量负责,提高质量意识。 3.10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有义务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之欧阳光明创编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 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O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CO2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

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上正确的位置。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内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O2浓度为18.5%~23%,CO浓度小于24ppm,CO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延长照明时间。 16、严禁带油安装、开关或修理氧气阀门、管路,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 17、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要第一时间确定避险指挥人员,按照生存硐室内悬挂的《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后续操作。 18、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 19、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指挥人员应对食品、饮用水、药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39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 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

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规定

避难硐室日常维护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做好硐室内部各种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急救物资的更新补充,确保避难硐室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特做如下规定: 1.明确避难硐室维护管理人员配备及责任通风科全面负责避难硐室各避险设施日常维护工作,安排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并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维护进行监督,对避难硐室全面负责。 2.定期进行避难硐室维护相关知识培训 通风科组织专业维护知识讲课,全体维护人员参加培训,对避难硐室内各类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避难硐室专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各系统、结构、操作规程等,熟悉避难硐室内各设备的日常维护;联系厂家对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培训内容为避难硐室内各设备性能、原理与简易维修方法。 3.避难硐室的系统功能测试 硐室内的氧气供给、监测测控、通讯、人员定位及其它系统必须始终保持完备状态,每日由避难硐室巡检维护人员进行逐项测试,填写测试记录并签字备查。 (1)压风、供水、供氧、供电、通讯、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制冷除湿等系统,由通风科进行监管,安排维护人员对各系统进行测试,做到专业维 护管理。 (2)维护人员每天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 次巡检,设置巡检牌板,做好巡检记录。煤矿负责人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日常巡检情况进行检查。(3)必须按规定及时校验、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确保其正常运行。 (4)应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 4.避难硐室日常维护巡检制度 必须设专人对避难硐室进行巡检,每日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负责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填写检查记录,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

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 T echnology Standard of City Emergency Shelter Construction I

目次 1 总则 (2) 2 术语 (3) 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 (5) 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12) 5 应急转换 (16) 附录 A 用词说明 (17) 附录 B 应急标志 (18) 附录 C 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 (20)

1 总则 1.0.1 为适应城市综合防灾、抗灾需要,规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合理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 1.0.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等建设相结合。 1.0.4本标准中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类。 1.0.5本省地级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应按本标准执行,县级市及以下城镇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参照执行。 1.0.6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应急Emergency Response 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 2.0.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City Emergency shelter 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 2.0.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Ground-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地。 2.0.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V enue-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教室等公共建筑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所。 2.0.5 避难单元Evacuation Unit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中具有独立避难功能的空间单元。 2.0.6 避难场所出入口Entrance of Shelter 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安全出入的通道。 2.0.7 基本设施Basic Facilities 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设置的配套设施。 2.0.8 一般设施General Facilities 3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 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 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O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CO2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

上正确的位置。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内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O2浓度为18.5%~23%,CO浓度小于24ppm,CO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 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延长照明时间。 16、严禁带油安装、开关或修理氧气阀门、管路,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 17、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要第一时间确定避险指挥人员,按照生存硐室内悬挂的《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后续操作。 18、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 19、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指挥人员应对食品、饮用水、药品等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约。 20、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21、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会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 硐室内主要参数安全值表

避难硐室密闭门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避难硐室密闭门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01-50 避难硐室密闭门安全技术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为完善二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根据安全生产需要,需施工避难硐室密闭门。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 二、所有上岗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密闭门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三、开门前,要由外向里逐米检查并加强开门点附近10m范围内的支护,发现开裂、离层喷浆体及时找掉,并补打锚杆加强支护。 四、避难硐室隔离门(密闭门)结构概况 张山子二矿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为防护密闭门(简称:外门),主要功能

是抵抗1MPa的冲击波和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第二道门为密闭门(简称:内门),主要功能是抵抗0.3MPa的冲击波和阻挡有毒有害气体。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 本防护密闭门为顺时针方向开启(“正”门),两道门框墙的厚度均为600mm;其两道门框墙的间距不小于4.0米。 避难硐室用防护密闭门安装时,应依照安装方法,安装后应铅直平整,门框与墙体结合牢固,门扇开启灵活,并保证两道门的密封性能。 五、安装方法 安装工具:小线、木楔、锤子、扳手、钳子、螺丝刀、手拉葫芦(3吨)、拖线板、线坠、水平尺、钢尺等; 1、门的运输 外门和内门运输到安装地点时采用3吨手拉葫芦,通过吊装从专用运输工具上卸下。运输中要防止破坏成品或碰撞伤人,到位卸下后,门下方应垫厚度不小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汇总

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 of City Emergency Shelter Construction I / 23

目次 1 总则 (2) 2 术语 (3) 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 (5) 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12) 5 应急转换 (16) 附录 A 用词说明 (17) 附录 B 应急标志 (18) 附录 C 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 (20) 1 / 23

1 总则 1.0.1 为适应城市综合防灾、抗灾需要,规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合理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 1.0.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等建设相结合。 1.0.4本标准中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类。 1.0.5本省地级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应按本标准执行,县级市及以下城镇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参照执行。 1.0.6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应急Emergency Response 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 2.0.2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City Emergency shelter 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 2.0.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Ground-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的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地。 2.0.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Venue-type Emergency Shelter 利用地下空间(含人民防空工程)、体育场馆、学校教室等公共建筑具有灾时紧急避难和临时生活功能的场所。 2.0.5 避难单元Evacuation Unit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中具有独立避难功能的空间单元。 2.0.6 避难场所出入口Entrance of Shelter 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安全出入的通道。 2.0.7 基本设施Basic Facilities 为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活需求设置的配套设施。 2.0.8 一般设施General Facilities 为改善避难人员生活条件,在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的配套设 3 / 23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0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0新 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0新版)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

难区。 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 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 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 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 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60-100人生存96小时。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 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面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本文来自 3基本要求 3.1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4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样本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

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Technology Standard of City Emergency Shelter Construction

目次 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错误!未定义书 4 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错误!未定义书 5 应急转换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A 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B 应急标志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C 应急转换设施设备表错误!未定

1 总则 为适应城市综合防灾、抗灾需要,规范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定本标准。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及“合理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等建设相结合。 本标准中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类。 本省地级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工程应按本标准执行,县级市及以下城镇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可参照执行。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应急Emergency Response 破坏性灾害(如地震、战争等)或其它重大危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City Emergency shelter 城市内配套建设了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防灾要求设计或加固的场所。 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

《光明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

《光明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 起草说明 一、办法制定背景 为规范和加强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和灾时运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指南》(GB/T33744-2017)、《关于印发〈深圳市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应急办字〔2012〕4 号)、《关于开展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检查的通知》深应急办〔2018〕59号、《关于印发光明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光管办〔2012〕69号),等相关法律、规范及文件要求,结合光明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必要性和理由 1.《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第二十九条规定应强化部门统筹,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无缝衔接的协作平台。建议由市应急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明确各部门在各类应急避难场所整合、建设和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场所管理单位的责任和权利,以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保持整体上协同一致; 2.《关于开展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检查的通知》(深

应急办字〔2018〕59号)第一大点第五小点中明确要求各区(新区)、应急办(住建局)、市教育局、城管局要制定管理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避难场所的产权单位、日常管理单位(公园、学校等)要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维护。 3.光明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场所数量迅速增加,需明确各部门对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职责分工,规范和加强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和灾时运行工作; 4.完善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体系的需要。 三、征求意见过程 2019年4月19日,针对《光明区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区内相关单位意见。 截至2019年5月5日,经整理,共征求16个单位意见。其中10个单位回复无意见(或未反馈);6个单位共提出了13条反馈意见,全部采纳。 四、办法主要内容 (一)框架结构 本《办法》分共十三条,包括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建设单位职责、管理单位职责、其他部门职责、管理维护措施等内容。 第一条至第三条明确了本办法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本办法的目的主要保证室外应急避难场所的平灾

避难硐室演练方案

青龙寺煤矿避难硐室紧急避险设施演练方案 为增强矿井发生灾变后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各类矿井灾害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全面提升抵御重大矿井灾害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矿井灾害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危害,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1、通过实战演练,加深我矿员工对煤矿紧急避险知识的理解和避难硐室各项避险工具的正确使用。 2、强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事故现场人员撤离速度、撤离路线的选择和自我保护能力。 3、检查避难硐室应急救援的能力,检查各应急物资的准备情况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二、演练时间 XX年XX月XX日XX:XX——XX:XX 三、地点 永久避难硐室 四、领导机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总指挥职责:负责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全面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职责:协调做好演练人员安排及指挥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演练准备 全体人员熟悉此演练方案,参与人员深刻理解涉及自身部分的内容,争取在演练中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动作准确。 六、演练场景 事故预想连采5-20102胶运顺槽发生火灾(电缆着火),需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对避难硐室内通讯、监控、人员定位、电力、照明、医疗及各类生命保障系统进行演练。 七、参演单位及分工 演练单位为连采队,参演人数10人(人员连采队自定)。参与演练单位有机电信息科、通风组、调度室、安监科。机电信息科、通风组、机电信息科演练前组织人员对永久避难硐室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设备完好,系统可靠;连采队于演练前完成参演任务的各项准备事宜;调度室、安监科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工作。 八、演练方案 (一)下达命令 1.调度室通过语音广播通知连采工作面作业人员,连采5-20102胶运顺槽电缆着火,要求现场人员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同时通知连采队地面值班人员。 调度员:连采工作面所有人员请注意,我是矿值班调度员XX,连采5-20102胶运顺槽电缆着火,请立即停止作业,按避火灾路线撤离进入永久避难硐室避灾。

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和紧急启用规则

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和紧急启用规则 1、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核心理念,积极热情为避灾群众服务。 2、按照属地和归属原则,应急避难场所业主单位负责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并接受所在地民政、地震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3、地震或其它灾情发生后,应急避难场所由场所所在地政府宣布启动。 4、根据宁德市地震应急预案或其它应急预案,相关责任单位迅速做好灾民安置、物资供应、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次生灾害处置、治安和秩序维护,以及交通运输、供电、供水、通讯应急保障(祥见附件1)。 5、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根据灾害预警信息或上级指令接收安置避灾群众,并提供食宿和其他基本生活保障。 6、由当地政府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周围进行改扩建时,必须经规划、市政等部门审批。 7、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时的服务管理工作。 附件1: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发生地震灾情,市政府宣布启动应急避难场所后,根据宁德市地震应急预案,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相关应急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1、灾民转移安置工作组 组成单位:市民政局、住建局、交通局、公安局、机关事务管理局。 组长单位:市民政局 组织协调做好灾民的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调配救灾救济物品, 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灾民的基本生活。 2、救灾物资保障组 组成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民政局、食品药品监督局、粮食局、供销社、物资集团公司、宁德石油分公司。 组长单位:市发改委 组织调运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应急避难场所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3、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组成单位: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红十字会。 组长单位: 市卫生局 迅速协调组织医疗救护队伍救治和安置伤员;帮助应急避难场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组织检查、监测避难场所的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等。迅速组织协调有关药品经营储备单位向避难场所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4、次生灾害处理工作组 组成单位:武警消防支队、市环保局、水利局、安全生产监督局、技术质量监督局、电业局、住建局、教育局、海洋与渔业局、国土资源局、无线电管理局、发改委、经贸委、公安局。 组长单位: 武警消防支队、市环保局 对应急避难场所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视、控制,防止灾害扩大,减轻或消除次生灾害。 5、治安保卫、交通秩序维护组 组成单位:市公安局、武警支队、武警边防支队、民兵预备役部队。 组长单位: 市公安局 增加警力,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保卫。指导、协助应急避难场所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交通运输保障组 组成单位:市交通局、公安局、经贸局、公路局、港务局。 组长单位:市交通局 尽快恢复应急避难场所周边被毁坏的公路、桥梁、水运和有关交通设施;组织协调各种运输力量,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7、电力供应保障组 组成单位:电业局、经贸委、水利局。 组长单位:电业局 组织对被破坏的电力设施采取应急措施和修复工作,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电力供应。 8、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保障组 组成单位:市住建局、电业局。 组长单位:市住建局 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供排水、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应急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功能。

煤矿压风自救及避难硐室有关规定

压风自救和避难硐室有关规定 一、突出区域防突反向风门的设置必须符合规定,两道风门应实现连锁,防突风门打开时与墙体的夹角应<90°。 二、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避难硐室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避难硐室必须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防突反向风门标准安设。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应满足扩散通风的要求,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可能同时避难的人数确定,但至少应能满足15人避难,永久避难硐室每人应有不低于1.0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临时避难硐室每人应有不低于0.9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 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二)避难硐室隔离墙采用砖、料石或其它材料构筑,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四周掏槽见煤、岩实体,且不小于0.2m。保证墙体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满足强度要求且严密不漏风。 (三)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但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隔离门扇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50mm,平整不漏风。隔离门门轴必须设置在工作面一侧,隔离门能自动关闭。 (四)在避难硐室必须装备压风自救装置、避灾自救物品。压风自救装置按最多避灾人数装备。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装置;饮水采用防火系统中的水源,食物不低于最大人数96小时的使用量,每人每天不低于2000KJ。饮用水不低于每人每天0.5L。 (五)避难硐室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六)避难硐室内支护必须保持良好,采用压风管路通风,且在周边喷浆或砌墙抹面,防止瓦斯积聚。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