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主要视觉教具解析

几种主要视觉教具解析

几种主要视觉教具解析
几种主要视觉教具解析

几种主要蒙氏视觉教具解析

——插座圆柱体、红棒、棕色梯、粉红塔

(冯军珠海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广东珠海519000)

很多教师都觉得蒙特梭利教具操作起来很复杂、很困难。如果让一个教师来当着众人的面操作一份教具,则难免不会让这位教师的心理变得紧张。简单的几根“棒子”摆在面前,为什么会让教师们感觉到困难和紧张呢?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是因为大家对教具的概念不清晰,存在太多“不明白”:不明白教具有什么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用,不明白如果不这么用会出现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具的地位以及在整个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明白教具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于是,这么多不明白让操作教具的双手在“心里没底”思想的支配下不得不颤抖起来。可能有的教师会从容地在众目睽睽下熟练地操作教具,但这并不表明该教师心里就有底了,可能是这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还有这么多的不明白,在不明白就里的情况下她们当然就不会感到紧张和害怕了。也就是这部分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操作手”,一个操作教具的“熟练工人”。显然,我们需要的不应该是“熟练工人”,而是有一定思想、可以灵活应变且富有创造和革新精神及能力的“技术工人”。

作为蒙氏教具的经典部分,感觉练习的教具更是让我们在实践的时候有太多不能释怀的东西。尤其是作为主要部分的视觉教具,种类本就繁多,操作更是复杂,在理解上也存在太多误区和盲点。为了充分发挥视觉教具的效能,就需要对其进行更充分、更全面和更深入,甚至是反其道的思考,并充分观察分析实践现状以改进之,方能成行。

什么是视觉?这是我们在进行视觉教育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视觉,顾名思义就是眼睛看东西时的感觉、知觉。在这里之所以强调一个“觉”字,就在于强调视觉教育的目的性而仅非官能性。只要是正常的眼睛,都能看东西,也就是具有视力。但是视力和视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视力只是标识眼睛具有看得到东西的能力,所以视力的检测标准就是好与坏,好的视力代表着眼睛的生理机能的健康,不好的视力则需要通过做手术或者戴眼镜等方法来矫正。而视觉则属于一种感觉、知觉范畴,检验视觉的标准是敏锐与迟钝。良好的视力是视觉发生发展的生理基础,但是有了良好的视力并不代表就一定具有敏锐的视觉。明确地讲,视力是一种生理机制,而视觉则是一种心理机智。同样画在黑板上的一个圆,

一个人可能会告诉你他看到了一个圆,而另一个人则会告诉你他看到了一个皮球、一个太阳等等,只所以有这种区别,就在于视觉对事物敏感性的强弱。

那么视觉对事物的哪些特性具有敏感性?这是接下来应该要关注的问题。世界万事万物并存着,装点着丰富多彩的人类生存环境,极大地刺激着我们的眼球。蒙特梭利告诉我们,人类通过视觉获得对周围环境的信息远大于其他感知觉,而这些信息集中地反映了事物的体廓(包括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所以,在有意识的视觉教育中,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大量的特征明显而单一的刺激物(教具)来丰富和提高孩子对事物表象、颜色、形状的感知和辨识能力。

事物的体廓特征对于视觉的冲击是首要的。当我们的视觉瞄向一个事物的时候,首先会在头脑中输入这个事物是大是小、是长是短、是高是矮、是粗是细等体廓特征信息。在这个部分的练习当中,孩子“挣扎”在需要和兴趣的“纠葛”之中,如何协调好“教师”、“教具”、“环境”之间以及各部分内部的关系,是保证此类练习顺利进行的关键和重点所在。尤其作为练习的载体,教具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教具本身、教具的示范等环节进行深层次、本原式的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以下将就这部分的主要教具——插座圆柱体、红棒、棕色梯、粉红塔分别予以解析。

一、插座圆柱体

插座圆柱体作为第一份正式呈现出来的视觉教育教具及感觉教育教具,对于孩子的吸引力那是非常巨大的。最初蒙特梭利使用的只有A、B、C三组,后来她的儿子马里欧设计追加了D组。

1、基本情况

(1)材料构成:木制插座圆柱体及底座4组(A、B、C、D)

——A:10个插座圆柱体及底座上的10个嵌洞直径一定,高度递减。

——B:10个插座圆柱体及底座上的10个嵌洞高度一定,直径递减。

——C:10个插座圆柱体及底座上的10个嵌洞直径和高度同时递减。

——D:10个插座圆柱体及底座上的10个嵌洞直径递减而高度递增。

(2)适合年龄:约2岁半-4岁。

(3)直接目的:发展视觉辨别粗细、大小、高矮的能力。

(4)间接目的:作为写字前的预备(三指抓握圆柄有助于为握笔做铺垫);培养对应、次序的逻辑思考能力;发展观察能力的敏锐性。

2、操作流程

(1)用B组做配对练习——圆柱体找嵌洞(注意倒转圆柱体比对底面和嵌洞的大小)。

(2)B组名称练习——粗的,细的(使用两极端的2个圆柱体进行)。

(3)几天后再用C、D、A组做配对——圆柱体找嵌洞。

(4)C、D、A组名称练习——大的,小的;又粗又矮的,又细又高的;高的,矮的。(使用两极端的2个圆柱体进行)

(5)任何一组圆柱体做序列练习——排序完毕后嵌回底座。

(6)B、C、D、A序列名称练习——最粗的,较粗的(较细的),最细的;最大的,较大的(较小的,最小的;最粗最矮的,较粗较矮的(较细较高的),最细最高的;最高的,较高的(较矮的),最矮的。(使用两极端和居中间性质的3个圆柱体进行)(7)任何一组圆柱体做配对的变化练习——任意指一嵌洞,找出与之配对的圆柱体。

(8)任何一组圆柱体做配对的变化练习——从一端开始按照顺序找出与嵌洞配对的圆柱体。

(9)圆柱体的组合配对的变化练习——2组产生6种组合;3组产生4种组合;4组产生1种组合。

(10)4组圆柱体一起做配对的变化练习——找出相同的圆柱体(有5组)。

(11)任何一组圆柱体戴眼罩做配对练习——使用手指感知圆柱体周围及嵌洞的大小、深浅。

(12)任何一组圆柱体做记忆配对练习——插座和圆柱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配对操作(如放在桌子上,操作在地毯上),任意指一个嵌洞并记住大小然后去取相应的圆柱体。

(13)任何一组不使用插座只用圆柱体做记忆序列练习——10个圆柱体保持一定距离(如放在桌子上,操作在地毯上)任选一个做基准并记住其大小,再在两边顺次排出其他圆柱体。

(14)任何一组圆柱体做序列的变化练习——从排好的圆柱体序列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找出它原来的位臵(抽出后立即填补空隙)。

(15)任何一组圆柱体做序列的变化练习——从排好的圆柱体序列中任意抽出一个藏起来看哪个地方少了一个(抽出后立即填补空隙)。

3、分析思考

(1)为什么要用木头来制作这份教具?

如果说当面蒙特梭利制作这份教具的时候只有木头最经济、最实用、最能就地取材也最容易加工的话,那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是否可以用别的材料作为替代品。比如从环保方面讲,使用塑料显然比用木头要好,而且塑料比起木头来还有防潮、防蛀、防腐等优势。而且从实用性方面讲,还可以利用塑料把底座做成透明的,这样对于嵌洞的视觉冲击会变的更加强烈。

(2)为什么要采用圆柱体形状?

如果我们将圆柱体改成立方体,那情形将又会是怎样?是否会对该项教具的教育功能产生影响?或者是在操作的方式方法上有影响?或者是对在操作中的情绪情感有影响?如果我们无从得知蒙特梭利当初选用圆柱体形状的初衷,那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次大胆的改变?虽不能判断会是一种改进,但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种想象的空间。试问:当改变后的“插座立方体组”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将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并操作它?

插座立方体想象图

(3)为什么在伴随语言上不能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离得更近一些?

作为一份感觉教育教具,在操作的过程中伴随出现的语言是很少的。这些语言一经出现,必然要求是精练的,明确的,更重要的是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透过视觉的观察,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一些语言来对事物加以描述。比如看到一个陌生人迎面走来,我们心里出现的语言可能是这样的:“这个人很高,但很瘦……”或者是“又高又瘦……”等等,如果我们还借鉴在插座圆柱体操作中伴随习得的语言来描述,那就是:“这个人是高而瘦的……”显然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有些出入的,至少让我们觉得在表述的时候会感觉到拗口,毕竟“高而瘦”还是不如“又高又瘦”这样的语言来的更直接、更顺口,尤其对于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内的孩子。但是在现在看得到的教具指南版本中几乎都是“高而细”、“矮而粗”等这样的伴随语言。难道就没有人在心里面问过自己:这样的表述合乎生活习惯吗?生活产生教育,而教育必然不能脱离生活!

(4)为什么B组练习先于A组练习?

之所以先进行B组的练习而不是A组,是因为A组的特性是直径一致,高度递变。对于插座来说很容易分辨,但是对于底座来说却是很难从视觉上分辨出洞穴的深浅(因为受到视角、光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故此,如果没有序列的基础就来进行配对嵌洞的操作,则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我们经常观察到有孩子将矮的插座嵌进深的洞穴里拔不出来(正是这个原

因,早期的插座圆柱体教具洞穴底面由于没有设计针孔,所以导致出现插座取不出而使整个教具废弃的情况,后来的教具才出现了底座针孔,可以在插错的情况下用针或者牙签顶出插座)。而B组的特性则是高度一致,直径递变,无论从哪个视角或者任何光线下几乎都很容易分辨出洞穴和插座的配对关系。所以,同属于一次元变化范畴中的插座圆柱体A和B,在操作难度上应该是A大于B,所以应该是先进行B组的练习后进行A组的练习。那这样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大胆进行革新,将原来的插座圆柱体A命名为“插座圆柱体B”,而将插座圆柱体B命名为“插座圆柱体A”呢?这样的话,A组先于B组操作便顺理成章了。但愿我的这个奇思怪想不至于对蒙氏教育造成伤害才好。

4、实践简况

(1)教师的示范

在教师示范插座圆柱体组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观察到这样一些比较集中的现象:A、一开始展示仍有手指触摸插座底部和嵌洞的行为。B、视觉提示动作不明显,经常是一晃而过,更有甚者是连看都不看依次取出后马上嵌回洞中,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C、一开始就进行名称练习。D、伴随语言过多。感觉练习不排斥在动作的同时伴随语言的提示,但是这种语言的提示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让动作的呈现更清晰、更易于孩子的接受,而不是为了要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去习得这些语言,习得性语言应该是在语文、文化等领域的练习中去实现。就如日常生活练习之所以不要有语言,是因为生活练习习得的是技能、动作、习惯等而不是其他知识。我们总不能在拿筷子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说“我是这样用筷子的……”

当然,在对插座圆柱体等教具进行示范的时候,教师或多或少都会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并会把这种理解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到示范行为中。也许我们不能质疑这些理解,至少说明教师本身在思考,我们需要思考型的教师。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要遵循,那就是教具的功用之所以能发挥而且能在不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持续地发挥,需要的是对其进行正确而适合的理解,而不是胡思乱想。

(2)孩子的练习

相对来讲,孩子的练习映入我们的观察视野中,更容易让我们的思维处于更活跃状态,因为那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本身。在实践中,我们的观察记录集中反映了孩子们在操作练习中出现的种种现象:A、将多组插座圆柱体混在一起,经常嵌不回去而放弃。B、将插座排在一起作为“保龄球瓶”,然后用最大的那个插座作为“保龄球”滚过去碰倒“保龄球瓶”。C、将插座与插座底部相碰,发出声音。D、将底座倒着插进嵌洞。

孩子们的练习出现这些行为,作为教师的我们势必会在心理上产生波动。思想和行为总会挣扎在一种碰撞中,是制止,是容忍,还是别的什么考虑?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我们所要分析的首先是各种可能的原因:首先,可能是我们的示范有问题,或者至少有缺陷,不能给孩子正确的练习方法;其次,可能是孩子们受到家庭、社会等生活经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蒙氏工作中将这种影响予以再现,于是便忽略了教具本身的操作;再其次,可能是孩子本身的心智出现某种不可控,导致判断出现误差,对于事物的相同性判断完全代替了相异性判断;最后,可能是我们的蒙氏工作氛围不和谐或者蒙氏学习常规不健全,导致孩子们的思维和行为出现紊乱。种种可能原因萦绕在我们的思维世界里,引发我们对蒙氏教育的本原进行深层次的审视。一颗钉子有什么用?你可以用它钉孔,也可以用它做别的事情。一份蒙氏教具有什么用?孩子操作蒙氏教具就如使用一颗钉子,可以做成这样也可以做成那样,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在孩子看来,老师展示的仅仅是其中一种方法和目的。尽管我们规定了一份蒙氏教具特有的目的,但是孩子们并不满足于仅遵照这一目的来进行操作。这的确是事实,所以,当你面对一份插座圆柱体的时候,你能想到它能有多少个目的和与其适应的多少种方法?

希望我们的审视能更直接、更深入,也更有实效

二、红棒

1、基本情况

(1)教具构成:由10根红色的木制长方棒构成。长方棒由10cm到100cm,每根差10cm。

(2)适合对象:完成插座圆柱体A之后,约2岁半起。

(3)直接目的:透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

(4)间接目的:发展手、眼、肌肉的协调性;隐含长度测定概念的教具;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公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2、操作流程

(1)基本序列练习——依长短顺序排列(取时先拿最短棒,排列时先找最长棒,收时先收最长棒)。

(2)基本名称练习——长的,短的(使用最长的和最短的两根进行)。

(3)序列订正练习——用最短的那根做基准比较两两间长度的差距。

(4)序列的变化练习——改变排列方式:以最长棒为底左端对齐垂直积高;以最长棒为底居中垂直积高;以最长棒开始顺次排成直线或折线。

(5)序列的名称练习——最长的,较长的(较短的),最短的。

(6)记忆性序列练习——10根红棒保持一定距离(如放在桌子上,操作在地毯上)任选一根做基准并记住其长短,再顺次排出其他红棒。

(7)序列的变化练习——从排好的序列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找出它原来的位臵。

(8)序列的变化练习——从排好的序列中任意抽出一个藏起来,找出它原来的位臵。

(9)填补差数特别练习——做出和最长棒相同的长度(顺次进行,到了第六长的长棒时则立起来后向右侧放倒,此为倍数的练习,即同样一根长棒放2次即和最长棒长度相同)。

(10)填补差数特别练习——任选一根长棒比较此棒和最长棒的差距,再找可以填补差距的那根接合。(如果孩子有可能接受的情况下可以进行3根或3根以上的长棒接合的练习)(11)填补差数特别练习——改变基准长棒:移走最长棒后任选一根较长的长棒为基准进行练习。

(12)填补差数特别练习——以一根长棒侧面翻倒数次后找相同长棒来进行倍数的练习。如最短棒侧翻倒1次,即和第二短长棒长度相同;侧翻倒2次即和第三短长棒长度相同。

(13)记忆性配对练习——任取最短棒以外的一根长棒,然后再找出可以接合起来长度与之相同的2根或几根长棒。

3、分析思考

(1)教具命名为“红棒”还是“长棒”比较合适?

之所以我把这份教具称做“红棒”而不是“长棒”,则是这样考虑的:教具的名称往往是对该份教具某种共同特征的概括,或者直接揭示其功用。比如“粉红塔”、“棕色梯”,名称就是对教具材料颜色这一共同特征的概括,而“构成三角形”则是对“以三角形为基本单元来构成并认识其他几何图形”这一共同功用的概括。以此来分析,“长棒”显然不能对这份教具予以“长度”这一共同特征的概括,因为十根棒子不是都是“长”的,如果非要以“长度”作为共同特征来予以命名,那也应该称之为“长短棒”比较合适。而“红棒”这个名称则能概括出十根棒子都是红色的这一共同特征。所以,以“红棒”来命名这份教具较“长棒”合适。

(2)如何来理解红棒的感觉训练为数学学习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红棒作为一份感觉教具,其教育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促进视觉对事物长度特征的感知力和判断力。这么10根有规律变化的红色棒子摆在面前,对视觉的冲击显然是很强烈的。首先是颜色的刺激,这种刺激会让思维的兴奋感增加,从而产生一种想要去摸一摸的冲动,这就是一种吸引力。然后,可以将这些棒子按照长度来排列成非常规律的造型,这又是一种吸引力。我们在和孩子一起进行工作的时候,发现孩子的目光对这两种吸引是认同的。正是这

种认同,指引着他们不断地去利用一切机会操作这份教具。当孩子们的心智将这种指引内化的时候,他们的感觉便以此为基点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种层次便直接可以延伸到对更高层次的关注。也就是序列的积累后,我们必然要将有规律的相异性感知递进到同一性感知阶段。也就是在红棒的操作中出现“填补差数”的操作。细心分析一下,这种填补差数实际上是数学中的“等值”概念的实际体现。只不过教师由于受到“十进位”影响,便有意识地将等值的数定位于≤10,而孩子们的操作有可能是两根、三根、四根棒子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和其他一根或者几根棒子合在一起等长,出现等长出来的数值>10。也许这并不重要,因为孩子们这个时候还无法理解十进位对于计算的作用,他们只要能沉浸在找到几根棒子之间的长度等值的操作中就足够了。有了这种沉浸作用,孩子们的心智感受又一次得到深华,那就是逐渐找到规律,在排好的红棒序列中,最短的红棒无论和除了最长棒以外的哪根红棒连接在一起,都能和其上位的红棒一样长;用次短的红棒连接则会和其上两位的红棒一样长;……于是,逐渐形成为1、2、3、……等的位数概念,尽管只是位数,还不是纯粹的数,因为孩子的数概念形成之初是数量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是1个人,2本书,而不是一开始就是1,2。所以,在蒙氏教育里,对于孩子的数概念形成先是量(具体的物体),然后是数(抽象的符号,可以通过命名来机械认知),然后才是数量结合(将具体的物体用抽象的符号来代替)。这是一个科学的法则。将红棒作为感觉训练向数学训练作为过渡的练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予以耐心而持久的引领。

4、实践简况

(1)教师的示范

示范红棒的操作也许不应该出现什么异常,但是我们还是观察到有教师出现这样的行为:A、一开始就将10根红棒出示进行名称练习,导致词汇混乱,也让示范没有效果。B、排成直线的时候不顺次进行。

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教师对蒙氏教育的领会程度不够。不清楚教具的作用,不清楚教具的操作流程。相信随着钻研的深入,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2)孩子的练习

孩子在练习红棒的时候,我们观察到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是在没有完成任意一种序列性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化”的操作:乱七八糟搭在一起,乱敲乱打,乱搭迷宫,将之变成“拐棍”扮老头,甚至作为“格斗”工具……

这样的练习行为显然是不能为教具所容忍的,很多红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变得“斑斑点点”,一是教具本身质量不过硬,二就是这种破坏性的操作行为导致。但是这种行为我们观察到是屡禁不止,很多同行都感到非常苦恼。相信大家都做了很多的努力去改善这一切,既然问题依然存在,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这种现象,继而找到正确科学的处理方法,这需要各位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一起努力。

三、棕色梯

1、基本情况

(1)教具构成:由10块棕色的木制长方体构成。长方体的长度都是20cm。横断面的边长由10cm到1cm递减。

(2)适合对象:和日常生活练习并行,大约2.5岁,但必须完成圆柱体B的充分练习。

(3)直接目的:发展视觉对二次元差异变化的知觉。

(4)间接目的: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培养专注的观察力;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次序的逻辑思考能力。

2、操作流程

(1)基本序列练习——按粗细顺序排列(取教具的时候先取最细的那块,排列的时候先取最粗的那块)。

(2)基本名称练习——粗的,细的(使用最粗的和最细的两块进行)。

(3)序列订正练习——用最细的那根做基准比较两两间的距离。

(4)序列的变化练习——改变排列方式:垂直积高;对齐一面垂直积高。

(5)序列的名称练习——最粗的,较粗的(较细的),最细的。

(6)记忆性序列练习——10个长方体保持一定距离(如放在桌子上,操作在地毯上)任选一个做基准并记住其粗细,再顺次排出其他长方体。

(7)序列的变化练习——从排好的序列中任意抽出一个放在旁边,找出它原来的位臵。

(8)序列的变化练习——从排好的序列中任意抽出一个藏起来,找出它原来的位臵。

3、分析思考

(1)很多老师都会注意这样一个细节问题,那就是在取放棕色梯的时候究竟应该先拿细的还是先拿粗的那个?

棕色梯的直接设计意图是为了发展视觉在物体粗细特征辨别中的敏感力,所以对于棕色梯的设计,首先应该体现出来的是外形上的粗细变化,这是达到直接设计意图的第一途径。然而一个物体交到手中,不管是谁,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可能只去关注它的外形是粗是细。我们不难分析得知,棕色梯还隐含着一些其他特征,那就是重量,显然,细的那块棕色梯和粗的那块棕色梯在重量上是有很明显的差别的,而且这种重量的出现对操作它的孩子提出了考验。由于棕色梯的操作对象是2岁多的孩子,他们在搬运物体的力度方面存在缺陷,而对于最粗的那块棕色梯,如果教具制造者选用的木头密度比较大,那显然在搬动时有可能会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也许我们的体会是,当你突然搬动一件重物的时候会觉得困难,但是当你采取渐进的方法,先搬动比之较轻的重物,然后一步步接近该重物的重量,那你会最终达到你的目标。就如举重一样,一项世界纪录不是仅靠一举就可以创造,而是通过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那如此看来,先搬动最细的(最轻的),再依次直到最粗的(最重的),才是符合这种生活化原则的。

同样,我在早些时候也就这个问题产生过困惑,为了寻求答案,我和同行们进行了一些交流。以下是交流内容摘要(A为同行,B为笔者):

A:先小的,也是让其感知由窄到宽(重量等也在变)的变化啊。小的也容易拿。

B:如果地上掉了两个东西,一个大,一个小,你先拣哪一个?序列可以是由细到粗,为什么就不能是由粗到细?

B:一切在乎一个人当初的心境,一切在乎习惯。

A:依几个原则,简单到复杂,适合孩子的尺寸,数学关系的层次性……先学1还是100? A:正确的示范是必要的,现在好多老师以为“不要教条”就是不要原则了,我认为它的内涵的确丰富。

B:万事万物都有个适合度和环境性。观察中,孩子们会你先拿细的,他先拿粗的,他今天先拿细的,明天先拿粗的……工作,练习、学习,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体验。

A:教小朋友取水,是先一杯,还是先一盆?

B:这里有个心理因素,如果是果汁,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取一盆,呵呵,喜欢喝呀!但是从生理发展上来看,也许他的肌肉能力无法控制很好地取那一盆,可能会因操作不当而泼掉,那还不如取一杯了。

B:生活和教育真的就是那样脱节的吗?教育的原则和生活的习惯要如何才能完全走到一条道上?

B:如今的孩子啊,心理成分在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我们难以控制的。

A:那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发展啊。在国外有0~3岁的蒙氏,你看到老师为何要先取小的,那是她知道它的确轻些。

B:呵呵,我怎么感觉教育在做太多想当然的事情?

(2)棕色梯是否一份完美的教具?

曾经有同行对我说,棕色梯是一份不太完美的教具。她的这个“不太完美”的判断,来源于棕色梯的操作过于“作秀化”,而这个作秀的印象来源于孩子在将棕色梯垂直积高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教师抱或者踩踏椅子才能完成,而很多时候是还没搭到最高一根木块的时候,下面的棕色梯已经轰然坍塌了。很多幼儿园里出现的最经典的一张宣传蒙氏教育的照片就是一个老师抱着一个孩子在搭棕色梯,这感觉很喜剧。所以她认为,棕色梯在实际上只是一个作秀的工具而已,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如果没有教师的协助,则搭起来的棕色梯塔并不是从最粗的到最细的这个序列,而是杂乱无章的,当然,他们也能搭成功的啊!也许,这样一种反常态的评价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可以一笑了之,然而我觉得对于我们如何去全面而实际地审视我们的教具、审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具有别样的价值。不管是作秀也罢,还是必须也罢,我们都可以做这样一种质疑,棕色梯为什么要做成20cm长?于是,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将棕色梯的长度统一为10cm,那孩子们在进行竖直积高的时候是否就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而自行完成呢?

4、实践简况

(1)教师的示范

对于棕色梯的示范,教师们所展现出来的大都中规中矩,除了偶尔会有人在究竟先取最粗的还是先取最细的这个行为上产生不一致以外。另外,为了更形象地反映序列呈现的“梯子”特征,教师们往往会配合一个乒乓球或者玻璃珠来让其从高处滚下来,发出音阶一样的声音。当然,也会加入蒙眼罩来用触觉感知以加深印象。这样的示范应该在基本操作过后进行的一种补充,或者是作为孩子兴趣重拾的一种诱导手段。不臵可否,这样的操作对于教师的示范本身来讲没有任何问题,对于孩子的感觉刺激可以在一定基础上予以深化和强化,一切都要留待孩子的实践来检验。

(2)孩子的练习

在对孩子操作棕色梯进行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以下现象经常出现:A、将棕色梯按序排好,然后几个人排成队依次从低走到高,然后跳下,折回继续。乐此不彼,持续时间可以到1个小时。B、非常投入于垂直积高,老师的帮助和椅子的帮助往往让他们沉迷于连续的操作。我们经常观察到孩子们可以连续操作10次以上。这个数据的出现对于其他教具来讲是无法比拟的。C、收棕色梯的时候,有部分孩子不能按照序列排好,需要多次提醒重示范方能完成。就当时的孩子心理分析来看,他们对于棕色梯是否按序列放臵在教具柜不太敏感,事实上每次他们拿取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关注到那个时候教具的呈现状态,尽管照老师们的说法是动作提示和语言强化都有,可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看来这还真是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孩子不按序列放臵在教具柜中是否好看这个问题,他们中有回答说好看的,有回答说不好看的,也有不回答的……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如何看到序列的好看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喜欢这样做,或者是无意识的喜欢这样做,投入到他们自认为合理的存在世界中。

四、粉红塔

1、基本情况

(1)教具构成: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正方体构成。正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 到1cm递减。最大的正方体体积为1000cm3(10cm×10cm×10cm),最小的正方体体积为1cm3(1cm×1cm×1cm)。和插座圆柱体C同样属于三次元的变化。

(2)适合对象:和日常生活练习并行,约从2岁半开始,但须先具有插座

圆柱体C的充分练习经验。

(3)直接目的:透过视觉,正确地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4)间接目的:发展手眼协调及肌肉控制运动的控制能力;积高时精神的抑制力及敏锐的观察力;学习正方体的概念;数学教育的间接准备(是理解十进法的准备教具);培养次序的逻辑思考能力。

(1)制作粉红塔的材料是否合适?

和插座圆柱体一样,粉红塔是否也最好用硬塑料或树脂材料来制作?因为在

实践中发现木制的东西本身不耐磨,而且防潮能力差,用不了多久就没棱没角甚至因受潮变形而无法正常使用。即便是在上面刷上的粉红色油漆也不能让人放心,一是不能保证油漆的安全性,二是油漆常因磕碰而掉落,使得粉红塔变得斑斑点点,十分的不美观,降低了其吸引力。

(2)粉红塔的教育原理如何理解?

粉红塔作为一份三次元变化的视觉教具,直接体现了“大-小”的物体体廓性质。所谓三次元(即三维),明确地说是中切面的三个维度“长-宽-高”。对于粉红塔,无论是从“长”,还是从“宽”、“高”来看,十个粉红立方体均依次有变化。这样,这些立体都可以用“最大的”“最小的”来加以标识,促进视觉对物体“大-小”的辨别。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做过的有关认识“大小”、辨别“大小”的活动,比如说呈现一幅图,上面有一头大象和一只老鼠,然后就来看图认辨“大象大,老鼠小”;或者在一幅图上有三只小动物在玩皮球,然后就来辨别哪只动物玩的球最大,哪只动物玩的第二大,哪只动物玩的最小。我们来把这种教育方法同粉红塔对比一下:1、可以看出,粉红塔既可以用来认识“大小”,起先操作粉红塔时,只取最大的和最小的那个,然后命名、确认、辨识“大”和“小”;同时也可以以一个序列的形式分辨一系列的“大”和“小”,一系列的“最大的”和“最小的”。也就是说,作为刺激视觉对“大-小”特征的敏感力的粉红塔,已经将“序列性”作为重要的要素来加以体现。毕竟我们在生活中不会是只面对一个个单纯的大物体、小物体,也不会只是一个大物体和一个小物体并排出现在你面前,而是许许多多事物一股脑呈现出来,毫不留情地考验你的视觉能力。所以相对来讲,粉红塔的作用更明显地体现出生活服务性特点,而传统的活动则怎么看来都有点为了认识“大小”而认识“大小”之嫌。感觉教育的结果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和学习服务,而不是作为其他应用用途。

(3)如何定义粉红塔的操作基础?

感觉训练作为蒙氏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训练,给我们定义了太多籍着感觉进行有效学习的概念。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一点,人类的学习就是通过感觉刺激来完成的。我们在考量粉红塔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其出现的时机适宜性。究竟应该怎样定义粉红塔操作的基础?是以年龄为界限呢?还是以某种操作为前提?由于粉红塔已经不再体现P(配对)的操作元素,而仅包含有G(排序)的操作元素。所以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在接受事物之间的联系时是首先对相同性敏感呢还是对相异性敏感?对相同性的认识即可以通过配对来操作,而对相异性的认识即可以通过排序来操作。就如人群中的两个人,如果是双胞胎,那我们对其认识的印象深刻度必然大于两个毫不相象的人。在惊叹于“这两个人好象啊!”过后,我们才会在此基础上去审视这两个人的相异性“难道这两个人就没有一点分别吗?谁是老大?”于是,我们会通过努力获得相异性的答案“这一个嘴边有颗痣!”等等。所以,在进行排序的辨识之前最好有相关的配对操作。因此,定义粉红塔的适宜性基础应该更多地从操作入手。我们提倡在操作正规感觉教具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配对、排序性练习,如简单的拼图、插装、套盒、套筒等。有了这些操作作为准备,才有更进一步进行配对、排序操作的可能。注意,这些准备性的练习只是定位于方法熟练性上的积累,与其他要求无关。同时,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插座圆柱体C,其序列性与粉红塔是一样的,只不过粉红塔少了一个插座,是立方体而非带柄的圆柱体而已。事实证明,有插座作为配合的排序操作必然比单纯的物体排序容易,至少可以有很明显的非正规视觉性错误控制。所以,如果有插座圆柱体C作为操作基础,则较容易入手粉红塔的操作。因

此,我们可以将粉红塔的适宜对象定位于完成过插座圆柱体C的孩子。所以,粉红塔的操作应该臵于红棒和棕色梯之后。

(4)如何规范粉红塔的操作?

粉红塔的操作步骤包括:1、基本名称练习(大的,小的);2、序列名称练习(最大的,最小的);3、序列基本练习(积高成塔);4、序列变化练习:(1)改变放臵方式(2)记忆性练习(3)取出找位:A 显露式 B 隐藏式。这个操作的步骤体现出练习的由易到难属性。每一个环节均是下一个环节的基础和准备,只有在熟练掌握一个环节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判断是否熟练掌握的方法即是通过观察予以分析后进行判断,切忌一味赶进度或者不以顺序给予提示练习。这里我们不得不要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粉红塔的基本序列练习是垂直积高成塔,这也是粉红塔的名称由来。而在后面的序列变化性练习中出现了水平序列放臵在地上的操作,那么,积高成塔与平放在地上哪个难度大?从孩子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垂直积高难度显然大于水平放臵。如果我们把水平放臵看作是棕色梯基本序列练习的一个再现的话,那棕色梯先于粉红塔出现又将有一个新的佐证。事实上,我们也能认同这个佐证,有了棕色梯的铺垫,那粉红塔的水平序列放臵就不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而作为孩子连接棕色梯和粉红塔操作的自然行为,那岂不更好?

另外,关于粉红塔练习的目的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最能理解是其本身的设计的那个单一目的,即直接目的。而所谓的间接目的则是在直接目的的达成程度不断加深中获得的,之所以有间接目的,则说明教具的功用被臵于整个蒙氏教育体系中,因为间接目的往往就是一种预备性的、前提性的目的。不同的孩子达成的间接目的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操作粉红塔来达到同样的间接目的。

4、实践简况

(1)教师的示范

粉红塔的示范流程可以说是非常清晰的,步骤不多,目的明确,难度只在于操作动作的规范以及心态的专注仔细程度。也就是说,教师在示范粉红塔的时候,最应该注意的是每个动作的规范性,一定要遵循“慢、明、动作即语言”的提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粉红塔的示范真正推向实效化轨道。

(2)孩子的练习

粉红塔对于孩子的吸引也是巨大的。但是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孩子能持续不断地操作它,最多只搭成塔后就收回教具柜了。对于这种现象,同行们也观察到不少,看来在大家眼中这是个普遍问题。于是我们便开始做这样的判断:粉红塔的操作设计不够人性化,或者至少是不够儿童化,不够儿童持续地进行操作,不够孩子的心智持续地在其身上产生同化效应。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想每个蒙氏教师都会对此做一个解释,而且是搬出所谓的正统蒙氏思想来做这个解释。也有人可能会认为我们观察到的仅仅是个别现象,或者仅仅是一种地域现象。那既然如此,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可能被忽视。观察得来的东西,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主观的,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非正常的,那就只好留待更长期而持久的观察了。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忽视问题,不能忽视观察,更不能忽视自己的眼睛。

综上所述,对于蒙特梭利感觉教育中的视觉教育部分,我就最初呈现的插座圆柱体、红棒、棕色梯和粉红塔四份教具予以了解析,也许不够深入,也谈不上真正的解析,但是结合理论和实践来对每一份蒙氏教具予以分析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教师、教具、环境和孩子这个连接链中去寻找蒙氏教育的本原,更好地科学地实施蒙特梭利教育,我想,这才是每一个蒙氏教师所必须做的一件大事!期望每一个蒙氏教师都能在适当的时候能真正挺起胸膛大声说:“我是一名真正的蒙氏教师!”那才是孩子之幸事,国家之幸事!

(原创论文,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好消息:本文在2007年5月15-17日上海召开的2007年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奖!)

蒙氏感官教具教案

蒙氏感官教具教案 蒙氏感官圆柱体教案 第一节 视觉 1(大小识别)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 11(颜色识别1色板 111(形状识别)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构成三角形 (=项式卜(三项式) 感觉教育中第一个接触到的教育是视觉教育。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的刺激时,反映最灵敏的是视觉,其它的感官则次之。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所获得的讯息、印象最普遍,因此在人体五种感官中视觉教育最受重视,训练时间也较长。这里所介

绍的视觉教具是为了帮助小朋友怎样辨别东西的大小、形状和颜色。首先在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这些教具在构造上有双重的特征,因此教具有同时使用组合操作的可能性,而在进行练习时对大小辨别能再度加强。其次关于辨色方面,要学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使用精致的色板当教具。 在辨别形状方面,因为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基础,和肌肉——触觉结合在一起成为综合性的教育。因此与触觉教育的关联密切。几何图形嵌板及构成三角形两种教具不但能学习认识平面几何图形,进而能引导相等的概念之理解。 圆柱体组 教具 木制圆柱体4组(A,B, C,c',)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 和10个圆穴。圆柱与穴的大小及高度有一定的规则变化,每一组圆柱体内I-111T 所述。 圆柱体A??…圆柱直径一定(2 5cm),高度以渐减的序列排成。属次元的高度变化圆 体。(最高5 5cm 一最低lcm)

圆柱体B圆柱高度一定(2 5cm),直径以O 5cm 渐减。属二次元的粗细变化圆柱 体。(最粗5 5cm 一最细1cm)。 圆柱体c……圆柱的直径和高同时渐减。属三次元的粗细和高度同时变化圆柱体。 (最大直径5 5cm 一最小1cm;最大高度5 5cm 一最d,1cm) 圆柱体c...…圆柱的直径渐减而高度渐增。属三次元的直径和高度呈相反比变化圆柱体。(最粗直径5 5cm一最细Icm;最低高度1cm 一最高 5 5cm)。 1其次将插座拿开,把10个圆柱的次序弄散乱之后,鼓励他再试试看,按照它的 大小顺序重新排好。 2把圆柱嵌回插座中放回教具架。 提示的变化 a. --------------------- (P的变化)用指示棒任意指一个圆穴,找出与圆穴相合的圆柱 1以曾经练习过的一组圆柱体进行提示。让小 朋友从插座上抽出所有圆柱。 2老师以指示棒任意指插座上的圆穴说:请找出跟这个圆穴相配合的圆柱。”

直观教具

直观教具(卷名:教育) intuitional teaching aid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 正确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中国,宋代天圣四年(1026),医学家王唯一便铸造了铜人模型,刻示经络腧穴位置, 又绘制十二经图,以诲后学(见彩图)。在西方,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 夸美纽斯开始使用皮制人体模型教学,稍后,瑞士教育家J.H. 裴斯泰洛齐又制作算术箱用于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具的意义认识愈深,应用愈广,教具制作工艺日精,效益日高。 直观教具的种类:①实物。把与教材有关的客观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供他们观 察、聆听或触摸、闻、尝,以直接感受。②模拟实物。包括标本、模型和其它复制品,如地 球仪、人体模型、工程设备模型等。③描绘事物形象的图表。包括图画、照片、地图和统计、设计等,各种形象化图表。④再现事物现象及其过程的现代化设备。包括电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投影器等设备。 直观教具的应用:①选择和制作的教具,要能正确鲜明地反映事物实况和规律。②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与讲解结合起来,要指导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学生不能直接感受 到的知识,分析现象的实质,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台起来。③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 情况的需要选择直观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鲜明的感知印象,积极开展观察和思维活动,以形成科学概念。④现代化直观设备不仅能反复呈现事物的外部形象,还可演示事物的内部 结构、变化过程:放大、缩小、对比各种事物,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具--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

[导读] 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皆取得良好效果。贯彻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摘要: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皆取得良好效果。贯彻教学原 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直观性原则作为一条重要教学原则被渗透在各种教学活 动中。数学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是数学学科特点的必然要求,合理科学地使用教具是贯 彻直观性原则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具;数学教学;直观性原则;手段 作者简介:陈永君,任教于甘肃省镇原县上肖初中。 一、直观教学的重要性 直观性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感性经验,或通过一定手段给学生提供感性 经验,帮助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 规律和原理。直观性教学的目的除了给学生一定的感性经验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学生 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发展能力服务。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形象直观和抽象 概括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特点制约,教学中必须有效贯彻直观性原则。由于 数学极具抽象性,尤其青少年学生年龄越小,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想能力较差,需要 一定的直观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学习的基础。况且,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绝大多数 不是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到的。故此,学生容易犯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毛病,一些难度 较大的知识很难理解,这也需要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因此,数学教学中更要最大限度地贯彻直观性原则,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深刻的 印象,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理解知识,促进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 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思维的观念。然而,贯彻这一教学原则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制作和使用教具。 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可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礼物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礼物 近几年来,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目前儿童自闭症还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能够医治,只有康复训练与一对一的教育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矫治手段。那么,如果作为社会慰问团的志愿者,我们应该送什么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礼物呢?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礼物 1、自闭症儿童教学图卡或视觉教具,既可用作自闭症儿童的作息时间表、提示卡、选择卡等视觉支持,也可用作图片交换系统和情绪认知图片等。尤其适合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 2、自闭症儿童一般康复训练都是通过图画等非言语途径和外界交流,可以买些水彩笔和画板纸。 3、对自闭症孩子而言,互动玩具尤为重要,比如棋盘类、拼图类的游戏玩具,特别是在全家人都来玩的时候,很适合互动交流。 4、自闭症儿童表达方式有一定问题,可以买些开发脑力的玩具,比如九连环之类的玩具。 5、症状比较严重的且有自我惩罚行为的,可以买些护具,比如头盔、护手、护腕或者手套。如何与自闭症儿童相处 1、利用视觉教具和个人兴趣激发孩子学习并保持注意力。自闭症儿童是视觉思考者和学习者,视觉教具能帮助他们学习数字、单词和方向。 2、利用直接沟通和鼓励的相互作用。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多不必要语言,用简洁的解释和指导,在必要时重复几遍。自闭症儿童的口头表达是一种挑战,在给予指导时提供视觉描述。 3、鼓励孩子与他人互动很重要,参加包括互动的鼓励性游戏和活动。对于刚开始参与的自闭症孩子,应该尝试重复他的声音和行动以便于产生互动。 以上就是针对“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礼物”相关内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与此同时,心理专家指出:自闭症儿童内心其实是很活泼的很热情的,他们是非常需要社会与他们亲密接触的,同时,他们内心也是很敏感、易受刺激的,所以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理解、接纳与保护。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具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具教案 精品文档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具教案第一节视觉 I 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 II 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构成三角形、感觉教育中第一个接触到的教育是视觉教育。 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的刺激时,反映最灵敏的是视觉,其它的感官则次之。 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所获得的讯息、印象最普遍,因此在人体五种感官中视觉教育最受重视,训练时间也较长。 这里所介绍的视觉教具是为了帮助小朋友怎样辨别东西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首先在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这些教具在构造上有双重的特征,因此教具有同时使用组合操作的可能性,而在进行练习时对大小辨别能再度加强。 其次关于辨色方面,要学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 使用精致的色板当教具。 在辨别形状方面,因为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基础,和肌肉——触觉结合在一起成为综合性的教育。 因此与触觉教育的关联密切。 几何图形嵌板及构成三角形两种教具不但能学习认识平面几何图形,进而能引导相等的概念之理解。 圆柱体组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 1/ 37

家原创 1 / 25

---------------------------------------------------------------最新资料推荐------------------------------------------------------ 精品文档教具木制圆柱体 4 组,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 10 个圆柱和 10 个圆穴。 圆柱与穴的大小及高度有一定的规则变化,每一组圆柱体内I-111T 所述。 圆柱体A…·?圆柱直径一定,高度以渐减的序列排成。 属次元的高度变化圆体。 圆柱体 B 圆柱高度一定,直径以 Ocm 渐减。 属二次元的粗细变化圆柱体。 。 圆柱体c……圆柱的直径和高同时渐减。 属三次元的粗细和高度同时变化圆柱体。 圆柱体 c...…·圆柱的直径渐减而高度渐增。 属三次元的直径和高度呈相反比变化圆柱体。 。 1 其次将插座拿开,把 10 个圆柱的次序弄散乱之后,鼓励他再试试看,按照它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好。 2 把圆柱嵌回插座中放回教具架。 提示的变化 a.——用指示棒任意指一个圆穴,找出与圆穴相合的圆柱 1 以曾经练习过的一组圆柱体进行提示。 让小朋友从插座上抽出所有圆柱。 2 老师以指示棒任意指插座上的圆穴说:“请找出跟这个圆穴相 3/ 37

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第六章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 本章學習目標: 1 .简述直观教学的优势。 2 .根据各种直观教具的特点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 .尝试正确使用直观教具,针对一节课提出选择直观教具的方案。 4 .能根据简易直观教具的特点和制作原则设计制作1 ~ 2 件生物教具。 所谓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的、直接的、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要,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支持下完成的。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直观教学是实现这一点的基本保证。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着的教学用具的直观、教学语言的直观和教学场景的直观,本章着重介绍前者。 第一节生物课的直观教学和常用直观教具 一、直观教学的优势 (一)直观教学有助于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一般从感知开始,学生感知越丰富,越有利于形成理性认识。经过简约化、形象化、模式化的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逼真地显示生命科 学事实、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物体内部结构、功能和各种联系,形象 地表示抽象概念的各种要素及其关联,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并使学生 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产生正确的感知和表象,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10·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学习效率首先与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的速度有关,也与学生有无积极、自觉、 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探求知识的愿望有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直观教具的表现力。所谓表现力指直观教具呈现信息的逼真度、客观性、精确性、动态性、事物关系呈现力、重点特征指示力、形状互变力以及时空位移能力 等。直观教学由于表现力强,也就能明显地提高学生感知的速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手段常常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迅速地表现生物界的 各种生命现象,化远为近,化古为今,化长为短,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在 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迅速引起学生情绪、态度和认知上的反应,使其探索未知的欲望大大加强。 (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直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有些还需要动手操作。根据直观教具去 看、去听、去 说、去动、去独立思考,也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 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 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如果直观手段运用不当,呈现教具后直截了当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去背,这实际上仍是注入式教学。 二、直观教具的种类及特点 这里把生物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的特点作以简介。 表6 - 1 常用直观教具的特点 名称性质特点不足 实物是生物活体 真实、具体、有生命性;

培训培训者项目介绍(完整版)

培训培训者课程 一、课程目的:通过此项培训,使公司内部培训讲师得到: 1、了解培训是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的过程。 2、学习针对进行成人职业培训的知识和方法。 3、设计研发与企业文化和职业生涯对接的标准课程。 4、掌握技能培训的策划、准备、实施及评估各阶段的技巧。 5、运用专业设备和控场技巧引导受训者聚焦。 6、克服培训师当众表达的障碍,有效传达个人的想法和培训者实施的培 训目的,使培训者与听众达成共鸣。 二、适合对象:部门经理、主管、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公司专业培训者 三、培训时间:6天(42小时) 四、课程纲要: 第一章:建立丛林法则:(3小时) ●企业业务培训现状评价; ●企业培训管理体系总体概述; ●培训者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及适用环境: 第二章:教授实用的技能:(3小时) ●通过猫尾巴了解猫的人——塑造技能 ●技能培训四步曲; ●新习惯的养成和消灭坏习惯 ●学员的自我总结形成经验 第三章:点燃火种与控场技巧(4小时) ●营造适宜的主题学习环境 ●培训开始前的准备; ●如何破除学习坚冰; ●应对难缠学员的控制场面技巧 第四章:课程设计:(3小时) ●研发项目流程 ●课程研发手册结构 ●设定培训目标; ●培训资料的组织与准备 ●评价课程设计的成果; ●研发课程的使用与更新

第五章:教练的领航指南(5小时) ●七个教练关键原则 ●四种引导技巧 ●有效的提问和回答问题技巧; ●培训游戏案例的引导技巧: ●安排视觉教具: 第六章:周密的培训后的评价(2小时) ●四种评估训练效果的手段; ●培训评估的时机和程度 ●培训者的激励 ●受训者的精神感召 ●训后目标的推动与业绩结合点 第七章:成为摘星能手(7小时) ●天堂历险记; ●如何组织室外的学习项目; ●加速学习的力量 ●培训者的进阶训练 第八章:培训者演讲与呈现技巧(14小时) ●如何面对听众的挑战录像: ●成功演讲的关键录像分析: ●练习演讲的前提 ●成功演讲流程 ●人际交流方式的组成 ●语言交流的成功基础案例设计: ●非语言——肢体语言的推动讲解与录像分析●副语言的障碍讲解与录像分析●如何控制紧张情绪讲解与录像分析●如何调动激情与感染力影片观摩: ●培训命题演讲分析个人推进:

人社部SYB培训师选拔基础知识复习卡片

成人学习的注意力曲线 根据注意力曲线画出激励曲线 在创业培训中适时地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教具等提高学员注意力并保持

学习记忆金字塔 教学中采用记忆保留率高的互动参与式培训方法讲阅视示小动教 马斯洛需求层次 帮助学员明确创业动机 指导学员发现把握市场的可用商机自尊归安生

SYB培训周期(讲师的关键任务、核心职责) 成人学习的原则(法则) 1、效果法则:人们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 2、练习法则:人们通过“超量练习”来进行学习,即一遍一遍反复学习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精深理解或熟记 3、有备法则:成人会在产生需要时进行学习 4、联系法则:利用已有经验、知识与新接受的信息、技能发生联想、产生联系,学习效果更佳 联练有效

成人学习定义: 学习就是改变通过经验形成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什么是参与式培训方法 参与式培训方法是一种合作式的培训方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多样、直观、形象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性教学方法 一般参与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高参与教学方法:案例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 参与性培训方法缺点 1、讲授法:参与性差、应用性差 2、案例法:与实际生活不同 3、小组讨论法:偏题、固执 4、头脑风暴法:耗费时间,容易偏题 5、练习法:可能遇到困难 6、角色扮演法:错误印象,流于搞笑

非语言表达概念: 指那些除语言之外,能够改变或增加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手段,可能会借助我们的空间、物体、姿势和手势、模仿、触觉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非语言表达技巧(加强授课效果) 利用空间利用物体利用姿势和手势利用模仿 利用时间利用触觉 非语言沟通特点 1、无意识性 2、情境性 3、可信性 4、个性化 人们如何收集信息 视觉 86% 听觉 7% 嗅觉 4% 触觉 2% 味觉 1%

蒙氏教具在家自己制作

蒙氏教具在家自己制作(系列贴)让宝宝早教与钱无关。2009-05-08 14:31 我在网上查蒙氏教育教学教具的价格较贵,那么是不是我们这些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孩子就享受不了蒙氏教育魅力了呢?或者孩子没有到较高收费的蒙氏教学班里,是不是就不能享受教育的阳光了呢? 只要你关注你的孩子的人,勤劳的人,俭朴的人,生活处处可以实施蒙氏教育。 蒙氏生活教育: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做,要相信他们经过多次的锻炼一定能做好。 蒙氏数学教育:让宝宝给家庭成员或客人分配东西,比如杯子,糖果,筷子等。 蒙氏自然教育:在家少看电视,少娱乐,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引导他们经常观察,不要怕周围人说什么,要不断向宝宝讲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事物。 中低收入家庭都抱怨蒙氏教具太贵,但我认为生活处处皆蒙氏,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蒙氏教具。比如不同口径大小的瓶子,盖子可从我们生活中的费品中收集,可作为抓,捏,拧等训练,大瓶套小瓶可以模仿插圆柱体;家中做粥用的豆子,筷子敲击碗,铁锅,铝锅,盆等器物来训练孩子的蒙氏音乐。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教具,在家可以找出许多替代品,一样可以给孩子快乐的蒙氏教育。 蒙特梭利的教具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感官教具、日常生活教具、语文教具、数学教具。 感官教具主要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感觉,让他们提高领会、辨别、理解、判断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采取三阶段教学法。 这是xxx。(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 哪个是xxx。或请把xxx给我。(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 这是什么?(记忆相应的物品)

视觉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可以自制: 插座圆柱体:4组。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CM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5.0。。。。。。1.0CM。 B组:高度不变(5.5CM),直径以0.5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5.0。。。。。。1.0CM。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皆从5.5CM以0.5CM的等差地减至1.0CM。 D组: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CM以0.5CM的等差递减到1.0CM,高度由1.0CM以0.5CM的等差递增至5. 5CM。 制作方法:1、四个一样大小的塑料泡沫,至少要40CM*7CM*7CM。按照每组的规格挖洞,可以先画好线,再用钳子夹住粗粗的缝衣针,置火上烧红,再沿线轻轻划下到底,就比较整齐。把划出来的泡沫用手指轻轻顶出,留着。这样座体就好了。 2、将划出来的泡沫柱按规格用烧红的缝衣针修整好,多余出来的垫回原来的洞去,圆柱也做好了。 3、用厚纸皮(牛皮纸或广告纸没有图案的那面),将座体底部、周围包好,用双面胶粘牢。 4、40枚小螺钉,涂上强力胶,拧入柱体。 基本上就完成了,缺点就是,不太经得折磨。 也可以到五金店,购买螺丝、螺帽组合,规格跟教具不一样,但是也比较标准,可以按照四组的规则购买,这个就经久耐用,还可以当作螺丝螺帽组合用。 粉红塔:可以用俄罗斯套娃或其他的套合代替,注意不要选那种有图案的,实在不行,就给它二次加工,全部刷成粉红色。市面价格大约是30元左右。 棕色梯:市面上也有一种这样的玩具,是塑料的,木制的也有大约是20多元。 长棒短棒,有一种磁力魔棒可以代替,市面价60多元,是等长的磁铁小棒,可以任意组合。

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文档

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文档 10 transition method documents for opening new topics 编订:JinTai College

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谈判是指除正式场合下的谈判外,一切协商、交涉、 商量、磋商等等,本文档分析了谈判的核心技巧以及切实可行、久经 考验的谈判方式,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 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与朋友或者是同事们聊天的时候,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怎么去衔接呢?用什么方法能够将这些话题 衔接的天衣无缝呢?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关于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1. 最简单的过渡方式就是使用关联词语 也就是说那些可以提醒听众知道你正在改变方向或进入 一个新的话题的词语。这些关联词语包括:此外、同时、然而、尽管……可是……、因此、结果、最后等。 2. 激发式过渡 即使用重复的方法,将衔接两个话题的一个关键词反复 说两遍。 3. 提问可以被当作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

问题既可以宽泛,也可以具体。在一次某种产品的研讨 会上,我是这样转移听众的注意力的,“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高效的团队,那么我们怎样在这个组织内部创建更好的团队呢?”这是一个我在接下来的讲话中将要谈论的一个很大的 问题。在其他部分则可以使用小一点的过渡性问题。 4. 倒叙式过渡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过渡方式 在讲话中你突然将话题转到过去的事情,往往会令听众 大吃一惊。比如,“你们还记得我几分钟前提到的现有劳动力的主要变化吧,另一个巨大变化的例子是我们今年将会面临……”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大部分听众不会喜欢被提醒他们应该知道什么。人们经常喜欢使用“正如我前面所说”,但是我没看到这句话会起什么作用。最好再把前面的话重复一遍,而不要告诉听众你们正在这么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是引导你的听众“回首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这些变化,我们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它们。而且,这些经验也有助于我们解决明年将要面对的巨大变化。”这种倒叙式过渡可以作为一种小结在通篇讲话中时而出现。它们对讲话能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听众回忆你的观点,使听众清晰地看到你的讲话是多么井井有条。 5. 总结式过渡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具教案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具教案 第一节 视觉 I 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 II几何图形嵌板、几何学立体、构成三角形 、 感觉教育中第一个接触到的教育是视觉教育。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的刺激时,反映最灵敏的是视觉,其它的感官则次之。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所获得的讯息、印象最普遍,因此在人体五种感官中视觉教育最受重视,训练时间也较长。 这里所介绍的视觉教具是为了帮助小朋友怎样辨别东西的大小、形状和颜色。首先在辨别大小的视觉教具如上所述,这些教具在构造上有双重的特征,因此教具有同时使用组合操作的可能性,而在进行练习时对大小辨别能再度加强。其次关于辨色方面,要学颜色名称及辨别色彩的明暗程度。使用精致的色板当教具。 在辨别形状方面,因为有了辨别大小的知觉经验基础,和肌肉——触觉结合在一起成为综合性的教育。因此与触觉教育的关联密切。几何图形嵌板及构成三角形两种教具不但能学习认识平面几何图形,进而能引导相等的概念之理解。 圆柱体组

教具 木制圆柱体4组,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和10个圆穴。圆柱与穴的大小及高度有一定的规则变化,每一组圆柱体内I-111T 所述。 圆柱体A…·?圆柱直径一定,高度以渐减的序列排成。属次元的高度变化圆体。 圆柱体B 圆柱高度一定,直径以Ocm渐减。属二次元的粗细变化圆柱体。。 圆柱体c……圆柱的直径和高同时渐减。属三次元的粗细和高度同时变化圆柱体。 圆柱体c...…·圆柱的直径渐减而高度渐增。属三次元的直径和高度呈相反比变化圆柱体。。 1其次将插座拿开,把10个圆柱的次序弄散乱之后,鼓励他再试试看,按照它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好。 2把圆柱嵌回插座中放回教具架。 提示的变化 a.——用指示棒任意指一个圆穴,找出与圆穴相合的圆柱 1以曾经练习过的一组圆柱体进行提示。让小朋友从插座上抽出所有圆柱。 2老师以指示棒任意指插座上的圆穴说:“请找出跟这个圆穴相配合的圆柱。”小朋友找到后把圆柱嵌进去。

直观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的运用

直观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的运用 《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制图理论的学习和实际制图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直观教学对培养学生空间概念起着独特的作用,可以提高机械制图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文章讨论了直观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使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标签:机械制图直观教学直观教具模型 0 引言 基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特色属性,即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在“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作图的投影规律,逐步熟悉空间物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规律,进而掌握读图、绘图技能。而课程的对象——技工学校学生生源总体素质不高,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平面几何知识普遍较差,还未学过立体几何,严重缺乏各种零部件的几何形体的表象概念,所以学习难度较大。根据学生和课程教学的特点,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有效方法,在识图和绘图的技能形成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提高机械制图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种直观教具来达到教学目标。 1 直观教学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直观教学法,即用直观教具、实物、模型、图象等生动鲜明的形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表达对象上来。通过学生对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具进行全神贯注的观察,形成形象化的记忆,使原本枯燥呆板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出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直观教具的明确简洁、生动形象、易读易懂等优点,对于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合理的使用直观教具,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的感知,快速形成形象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空间和平面之间进行科学的想象,帮助学生由空间想象力快速形成空间概念。 2 直观教具的选择 从类别上看,直观教具可以分为实物和模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具体内容的不同,合理的选择直观教具。应当说,教具是教师课前必须考虑的,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习惯,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使得学生尽快形成比较专业的空间概念。从一般的教学经验来看,直观教具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以下四点:

蒙台梭利教具的制作介绍

蒙台梭利教具的开发 蒙特梭利教育虽然不强调知识的学习,但其教育内容却概括了人类生活、知识和文明发展的成果,这些只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提供给儿童,通过与儿童生活相联系的活动,以及其感兴趣的方式,在轻松、快乐、自然中传递给儿童。 具体划分,蒙特梭利教育分为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教育(练习);2、感官教育;3、数学教育;4、语言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由这五大领域的教育,再配合有相关的教具。因此蒙特梭利教具也分为五个种类。蒙氏的教具究竞有多少种?依据荷兰宁惠斯公司的目录,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九种之多,但实际上哪些是蒙氏自己所创制,却鲜有人知,可见有相当种类的蒙氏教具是经后人延伸发展出来的。其实这同样符合蒙氏的教育精神,因为她自己也不曾认为蒙氏法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节日常生活(教具)训练: 1.目的: ①直接目的:训练肌肉协调、运动和动作的完善。 ②间接目的:a、促进身体的独立。b、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c、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习惯。 2.意义: ①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正常化; ②学习独立、自信,体验自我成人; ③继承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 3.内容: ①基本运动:(走路、起立、坐下、抓、握、推、拉、捏、舀、捣、取放物品、爬、跳等)。 ②社交行为:(打招呼、问候、请求他人帮助等)。 ③照顾环境:(擦灰、扫地、擦桌子、浇花等)。 ④照顾自己:(洗漱、穿脱衣服、穿脱鞋、上卫生间、刷牙、洗衣服、缝扣子、擦皮 鞋等)。⑤教室常规:(静坐,走线,绕椅子,搬桌子、椅子,取放教具、物品,开关抽屉,开关门等)。 4.教具: 日常生活训练大多是以生活中的活动为主,所使用教具很少,大多数器具可以直接采用生活中用的物品。 比较有特点的日常生活教具是: ①衣饰框,由大扣子、小扣子、拉链、别针、挂勾、裙扣、扣带、丝带、鞋带、盘 扣、带扣组成。 ②二指抓。 ③三指抓。 ④螺丝配对组。 ⑤切蔬果 ⑥交通标志等等

20种蒙氏教具的使用

20种蒙氏教育的教具的使用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1) 1. 圆柱体插座 (9) 适用年龄:2岁或2岁半以上的孩子 (12) 2.粉红塔 (12)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或能熟练操作圆柱体插座的孩子 (14) 3.棕色梯 (15) 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 (17) 4.色板 (17) 适合年龄:3岁以上 (19) 5.构成三角形 (19) 适用年龄:3岁半以上 (23) 6.几何立体组 (24) 适用年龄:4岁以上 (25) 7.二项式 (25) 适用年龄:4岁以上 (27) 8.数棒 (27) 适用年龄:3岁或3岁以上 (28) 9.纺锤棒箱(Spindle Box) (29) 适用年龄:熟悉数棒和量练习的孩子 (30) 10.数字与筹码 (30) 适用年龄:能熟练操作纺锤棒箱的孩子 (32) 11.1-100板 (32) 适用年龄:4岁以上的孩子 (34) 12.邮票游戏 (35) 13.加法板 (39) 14.乘法板 (42) 15.减法板 (45) 16.除法板 (48) 17.分数小人 (51) 18.接龙游戏 (53) B.适用年龄 (57) 完成十进法提示的小朋友 (57) 19.十进位法认识 (63) 适用年龄:4岁以上或对10以内数量非常熟悉的孩子 (64) 20.笔划砂纸板 (65) 适用年龄:4岁左右 (66)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目具的特点是: (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

直观教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具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具是英语教与学的重要媒体,其主要作用是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是贯彻小学英语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之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他们却缺乏真正的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合,缺乏外语环境,这就难免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运用直观教具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形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直观教具能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从而产生运用英语的真实需要和激情,并得到一些促进真实交流的帮助,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是当今衡量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的标准之一。 直观教具主要是用于课堂教学的视觉形象材料。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英语单词、句子等的掌握要依靠直观形象的帮助。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自制一些使用方便、能说明问题、有艺术性的教具,用以铺助教学。教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实物类包括食品、物品、玩具、模型等。实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性质、容量、功能等,既可用来表达词汇的意思,又可用来讲练某些语法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讲授数量词、名词、介词等的用法及一般疑问、特殊疑问、选择疑问等各种句型的结构及表达的方法。例如: 1、a pen/two pen 2、a cup of tea/two bottles of milk 3、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table 。 /There are some pears in the basket。 4、Whant's on the table? -There's an apple on the table。

几种主要视觉教具解析

几种主要蒙氏视觉教具解析 ——插座圆柱体、红棒、棕色梯、粉红塔 (冯军珠海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广东珠海519000) 很多教师都觉得蒙特梭利教具操作起来很复杂、很困难。如果让一个教师来当着众人的面操作一份教具,则难免不会让这位教师的心理变得紧张。简单的几根“棒子”摆在面前,为什么会让教师们感觉到困难和紧张呢?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是因为大家对教具的概念不清晰,存在太多“不明白”:不明白教具有什么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用,不明白如果不这么用会出现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具的地位以及在整个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明白教具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于是,这么多不明白让操作教具的双手在“心里没底”思想的支配下不得不颤抖起来。可能有的教师会从容地在众目睽睽下熟练地操作教具,但这并不表明该教师心里就有底了,可能是这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还有这么多的不明白,在不明白就里的情况下她们当然就不会感到紧张和害怕了。也就是这部分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操作手”,一个操作教具的“熟练工人”。显然,我们需要的不应该是“熟练工人”,而是有一定思想、可以灵活应变且富有创造和革新精神及能力的“技术工人”。 作为蒙氏教具的经典部分,感觉练习的教具更是让我们在实践的时候有太多不能释怀的东西。尤其是作为主要部分的视觉教具,种类本就繁多,操作更是复杂,在理解上也存在太多误区和盲点。为了充分发挥视觉教具的效能,就需要对其进行更充分、更全面和更深入,甚至是反其道的思考,并充分观察分析实践现状以改进之,方能成行。 什么是视觉?这是我们在进行视觉教育之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视觉,顾名思义就是眼睛看东西时的感觉、知觉。在这里之所以强调一个“觉”字,就在于强调视觉教育的目的性而仅非官能性。只要是正常的眼睛,都能看东西,也就是具有视力。但是视力和视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视力只是标识眼睛具有看得到东西的能力,所以视力的检测标准就是好与坏,好的视力代表着眼睛的生理机能的健康,不好的视力则需要通过做手术或者戴眼镜等方法来矫正。而视觉则属于一种感觉、知觉范畴,检验视觉的标准是敏锐与迟钝。良好的视力是视觉发生发展的生理基础,但是有了良好的视力并不代表就一定具有敏锐的视觉。明确地讲,视力是一种生理机制,而视觉则是一种心理机智。同样画在黑板上的一个圆,

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

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 与朋友或者是同事们聊天的时候,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怎么去衔接呢?用什么方法能够将这些话题衔接的天衣无缝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10个开启新话题的过渡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1. 最简单的过渡方式就是使用关联词语 也就是说那些可以提醒听众知道你正在改变方向或进入一个新的话题的词语。这些关联词语包括:此外、同时、然而、尽管......可是......、因此、结果、最后等。 2. 激发式过渡 即使用重复的方法,将衔接两个话题的一个关键词反复说两遍。 3. 提问可以被当作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 问题既可以宽泛,也可以具体。在一次某种产品的研讨会上,我是这样转移听众的注意力的,"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高效的团队,那么我们怎样在这个组织内部创建更好的团队呢?"这是一个我在接下来的讲话中将要谈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其他部分则可以使用小一点的过渡性问题。 4. 倒叙式过渡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过渡方式 在讲话中你突然将话题转到过去的事情,往往会令听众大吃一惊。比如,"你们还记得我几分钟前提到的现有劳动力的主要变化吧,另一个巨大变化的例子是我们今年将会面临......"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大部分听众不会喜欢被提醒他们应该知道什么。人们经常喜欢使用"正如我前面所说",但是我没看到这句话会起什么作用。最好再把前面的话重复一遍,而不要告诉听众你们正在这么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是引导你的听众"回首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这些变化,我们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它们。而且,这些经验也有助于我们解决明年将要面对的巨大变化。"这种倒叙式过渡可以作为一种小结在通篇讲话中时而出现。它们对讲话能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听众回忆你的观点,使听众清晰地看到你的讲话是多么井井有条。 5. 总结式过渡 如果总结的要点不是很多的话,这种方法也行之有效。比如说,"这种商

家庭自制蒙特梭利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具一般分为四种,分别是:感官教具、日常生活教具、语文教具、数学教具。 感官教具主要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感觉,让他们提高领会、辨别、理解、判断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采取三阶段教学法。 这是xxx。(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 哪个是xxx。或请把xxx给我。(认识相应名称的物品) 这是什么?(记忆相应的物品) 视觉教具: 大小: 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粉红塔(大-小)、棕色梯(粗-细)、长棒(长-短) 可以自制: 插座圆柱体:4组。 A组:直径不变(2.5CM),高度以0.5CM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5.0。。。。。。1.0CM。 B组:高度不变(5.5CM),直径以0.5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5.0。。。。。。1.0CM。 C组:直径和高度同时等差递减,皆从5.5CM以0.5CM的等差地减至1.0CM。 D组: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CM以0.5CM的等差递减到1.0CM,高度由1.0CM以0.5CM的等差递增至5.5CM。 制作方法:1、四个一样大小的塑料泡沫,至少要40CM*7CM*7CM。按照每组的规格挖洞,可以先画好线,再用钳子夹住粗粗的缝衣针,置火上烧红,再沿线轻轻划下到底,就比较整齐。把划出来的泡沫用手指轻轻顶出,留着。这样座体就好了。 2、将划出来的泡沫柱按规格用烧红的缝衣针修整好,多余出来的垫回原来的洞去,圆柱也做好了。 3、用厚纸皮(牛皮纸或广告纸没有图案的那面),将座体底部、周围包好,用双面胶粘牢。 4、40枚小螺钉,涂上强力胶,拧入柱体。 基本上就完成了,缺点就是,不太经得折磨。 也可以到五金店,购买螺丝、螺帽组合,规格跟教具不一样,但是也比较标准,可以按照四组的规则购买,这个就经久耐用,还可以当作螺丝螺帽组合用。 粉红塔:可以用俄罗斯套娃或其他的套合代替,注意不要选那种有图案的,实在不行,就给它二次加工,全部刷成粉红色。市面价格大约是30元左右。 棕色梯:市面上也有一种这样的玩具,是塑料的,木制的也有大约是20多元。 长棒短棒,有一种磁力魔棒可以代替,市面价60多元,是等长的磁铁小棒,可以任意组合。 形状教具:几何嵌板、几何学立体、构成三角形。 这些市面上都有卖,我买的几何嵌板,40多元,是一个盒子,里面装了园、三角、四边形、多边形,盒盖就是图形的嵌格,那些形状板还有孔,不影响形状的整体,还能用配给的绳子将它们分组串起来。 立体几何体大约是50元左右,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四角锥等等都有。 构成三角形也有,大概是15CM*3CM,10元,构成圆形也是10元。 触觉教具: 触觉板:到装修的店里要几块边角木板子,自己回家用砂纸将边角打磨光滑。到五交化商店买五张粗细不同的砂纸。 第一组: 1、长条形木板,左半侧用大块透明胶小心粘好,木板与透明胶之间比较光滑和粗糙。 2、长条形木板,将相同粗糙程度的砂纸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用强力胶粘在木板上。 3、分别将5种不同的粗细程度的砂纸剪成条状,从左到右间隔排列,用强力胶粘在木板上。 第二组: 1、木板锯成10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将5种不同粗细的砂纸裁成稍小的正方形,每种需要两张,作为一对,分别用强力胶粘在木板上。

形象直观教学法

形象直观教学法 形象直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一个途径,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表明,在科学课教学中,对于某些化学反应,物质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只有借助于一些形象直观性手段象实验、模型等才能顺利完成,在利用这些形象直观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但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所谓形象直观教学,就是直观传递和利用各种感官感法。如在物质微观结构教学中由于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要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具体化,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让他们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解决这些科学的结论,在学习中就可以应用这些理论于新的理论之中,以促进对新理论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促进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的表象,又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通过直观教学是否使学生新学的知识易于理解和牢固掌握,能否培养他们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是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教学,能否有助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克服枯燥无味的教条主义教学倾向。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正确的概念。 直观教学既然在教学中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适当的运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在可能的范围内,昼让学生去观察, 操作,通过生动形象,具体多样的实现现象,模型、抽象,强化他们 的感知,激发他们探求密秘的积极性,去解决“是什么” 、 “为什么” 的问题,并唤起他们直观联想,引导他们从化学知识的理论高度去认 知教学住处的方 化学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的依据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 察新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事物清晰的表象,丰 富他们的感情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 力。它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解决教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