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有方

教学有方

教学有方
教学有方

目录

教学有方

倪小平 01/ “巧妇”不必再烦恼

——浅谈学生作文中的材料积累

董菊美 06/ 从直觉思维谈起

——浅议初中学生直觉思维与数学学习 张建珍 11/ 任务型教学法在

一堂初二英语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陈爱珍 18/ 唱《七子之歌》的随想

蔡纪明 20/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探索

张红英 26/ 从身边细微处入手

-----班主任工作随感杂记

刘桂艳 29/ 班主任工作心得

沈琦 32/ 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马淮北 36/ 班级自主管理的点滴思考

徐新 38/ 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

陶存云 41/ 经验·困惑

“巧妇”不必再烦恼——浅谈学生作文中的材料积累

倪小平

一提到作文课,大多数同学就会愁眉苦脸,想啊,挤啊,真可谓是搜肠刮肚,就是写不了几行字;有些学生写作由于没有材料,就胡乱堆砌一些漂亮的成语和词句,这如同纸扎的人儿,再漂亮也没有用。长此以往,同学们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可想而知。那么如何使“巧妇”不再为无“米”而烦恼呢?

宋朝著名的作家朱熹的一段经验之谈,值得记取。他说:“作文须是靠实,不可驾空纤巧。大要七分实,只三分文”。翻译成现在的文字,就是:“写文章必须靠事实,不能光空发空洞的议论,以纤巧取胜”。真是一针见血,简直把作文成功的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好的文章总是七分事实,三分技巧。你好好分析几篇文章吧: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通过描写年迈的父亲翻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等几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读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吴晗写的《谈骨气》。用了“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等材料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弘扬了民族精神。可见:好的记叙文总有扎扎实实的感人的材料作为主题的“基础”,好的议论文也总有扎扎实实的事实材料和理论依据作为观点的“支柱”。有了“基础”和“支柱”,再加上三分技巧,好文章就出来了。

写到这里,想到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秀才,文章写得很漂亮,皇帝都知道。有一次,皇帝出了个题目请他做,限一周交卷。秀才回到家里从早到晚冥思苦想,一个字也写不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其时,他的妻子正临产,肚子已经痛了好几天,孩子还没有生下来,她见丈夫为了一篇文章整天愁眉苦脸,就对他说:“看你急得这样子,写文章难道比生孩子还难吗?”秀才苦笑道:“你生孩子难,但不管怎

样肚里总有个孩子,可我呢,皇帝出的这个题目,我肚子里一点材料也没有啊,怎么写呢?”你看,这个故事说明材料对于作文是何等重要啊!

因此,要摆脱写作的困境,每个学生要尽快地建好自己的作文材料库。我认为写作材料的积贮主要有以下途径:

首先是亲身观察储材,即在实际生活中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事物或信息,获得材料。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和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因此我们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并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那么学生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就如写主题为“母爱”为例。有的同学写母爱,无非就是自己突然身体不好,妈妈半夜起来独自艰难地送我上医院;下雨天,妈妈不顾自己淋湿为我送伞;冬天,为了给我御寒,妈妈连夜为我织成毛衣……每次作文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说到底,没有真切地观察过,感受过,怎么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呢?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一下,母爱无处不在:每次临近考试,妈妈总是伴在我身边,看我做作业。冬天,她会默默地递给我一杯热腾腾的麦乳精。夏天,她又会送来一瓤西瓜;冬天她怕我冷,给我冲个热水袋。夏天她又怕我热,为我打开电风扇;为了供我上学,母亲自己的衣服是极少买的,有时买了也舍不得穿。母亲身体不好,却从不买什么补品,每次花掉一点钱,母亲总会心疼一阵子。而对我,几乎有求必应,时鲜货刚上市,母

亲知道我喜欢就买回来,有时我有意无意地说喜欢什么,不几天母亲一定给我买回来;母爱是无微不至的,早晨起床,总是发现母亲已经起来,忙着在厨房做饭;冬天未到,手套已织好;自行车气没了,母亲已悄悄为你充好;辫子上的橡皮筋坏了,母亲会买来一小扎。当然母爱还是我们遭遇挫折时的避风港,为我擦干眼泪,为我加油打气…………

我想:只要每个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材料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是调查采访储材,即为了某一写作目的而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例如一开学,同学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变化很大,我就让学生在课余去找“变”,并且采访其他同学、任教老师、校长,让他们谈学校的变,然后动手写下来,大家互相交流,写出来的内容真实而不空洞。被誉为上海的“金字塔”的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就在我们学校旁边,对于这个象征中华民族历史的遗址,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并让他们去采访馆长、村民、当年参加开挖工作的人,采集到第一手的资料,当“福泉山”杯作文竞赛征文时,涌现出了许多好的作品,镇领导把学生的习作编成了一本书,孩子们很自豪,对写作也更有兴趣了。其实写身边的人也应该从多方面获取材料。记得上海市风华中学一个老师介绍过让学生进行调查储材,而且坚持不懈,非常有效。我就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尝试着让学生做。例如以爸爸这个人物为写作对象,我先让学生写《我的爸爸》,结果发现:学生写不出新的事例,因为他把爸爸局限在自己的视眼中,人物形象不饱满,材料不全面。然后我让他们准备好卡片,随时去采访对爸爸熟悉的人,并且及时写下来。例如在妈妈的眼中,他是个怎样的丈夫?在奶奶的眼中,他是怎样的儿子?在领导的眼中,他是个怎样的员工?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个怎样的朋友?……然后归纳出他的闪光点,能反映他个性的事例。接着再修改自己的作文,同学们写出来的父亲形象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是参加活动,获得素材。生活是个万花筒、大熔炉、大课堂,是获得大量信息的仓库。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在家里,学生应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其他体力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思想,让他们在学会劳动本领的过程中获取素材,从而享受劳动的乐趣,知道劳动最光荣。然后指导学生写作。《劳动成就我》、《感谢你,妈妈!》、《我终于学会了……》等文章,无不让人感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兴趣、对亲情的感恩。学校活动包括学习、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其他活动。学生如能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就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因此我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比赛,古诗文比赛,阅读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长跑比赛等,让自己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另外还要求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爱憎分明、诚实勇敢。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激发情趣,获得第一手材料。写出的文章真实可信,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四是阅读学习储材,即通过读书看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材料。课外阅读在我们学习语文,练习作文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还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手中订的《中文自修》、《中学生知识报》、《当代学生》中的学生习作,《文汇报》上的笔会,《解放日报》上的朝花,《新民晚报》上的夜光杯等,同学一边看一边要动手,把好的材料积累下来,然后把自己所想到的、所感悟到的记下来。

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生活积累好比仓库贮存,题材选取好比从库存中提货,库存越充足,品类越齐全,提货时选择的余地就越宽广。所以,学生储材应当勤奋,应当不厌其烦,只要是有意义的,新鲜的,有价值的,不管是整料,还是零星的边角料,多多益善。并且,有了材料,要及时将其输入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久而久之,在写作素材方面,我们便是一个富有者了。

当然,为了用好材料,我们应对积贮的材料作合理的整理和分类。分类可以从自己选取的习惯出

发,对材料按性质和内容作分门别类的编排。如根据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事例,故事,信息,典故,格言,名句等,按材料的内容可分为校园生活,社会动态,家庭琐事,文化娱乐,体育竞赛,社会实践等。由于文章的要求、主题不同,所需的材料也不相同,如果我们的写作材料库能构建得像一个门类齐全、编目有序的档案一样,那么,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

古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好材料的积累,那么“巧妇”不会再为“无米”而烦恼。

返回目录

从直觉思维谈起

——浅议初中学生直觉思维与数学学习董菊美

对数学而言,思维是它的生命线。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倡导思维科学时,把人类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直觉思维三种,其中直觉思维是开展大脑思维的先导,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众所周知,“数学之王”——高斯在年仅十岁时就以他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破解了“1+2+3+……+100”这样一个数学题,令他的老师也惊叹不已。由此我们知道直觉思维所能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来谈谈初中学生直觉思维与数学学习。

一、直面“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得思维。爱因斯坦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并不神秘,它是由自由联想或思维活动在有关某个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旧神经联结突然沟通而形成新联系的表现。直觉思维属于创造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1、预见性

估测、尝试、猜想是直觉思维的显著特征。“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直觉思维是对结果的一种合理性猜测,是未经演绎论证,在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合理性猜想,有其独到的预见性。人类历史上的无数创造发明的事例证明,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驱者。

2、即时性

产生直觉思维要有一个前提,即对所研究事物要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这些表象经过加工,一般抓住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联系。直觉思维解决问题过程短暂,反应灵敏,领悟直接。正如庞加莱所指出的,为直觉所指引的数学家不是以步步为营的方式前进,而是在第一次出击就迅速达到了“征服的目

的”。

3、直感性

直觉思维是和直接感知(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联系着的。既然和感知直接联系着,为什么说它是思维活动呢?这是因为在表象累积过程中,已对表象进行了加工,直觉把现在的知觉和过去加工过的表象积累联系起来,从而作出合理的判别,所以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是这种思维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思维,它是以直感为前提的。

4、跳跃性

直觉思维并不按常规的逻辑规则前进。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逻辑的分析和综合,表现出整体的确定性和细节上的模糊性,但主体往往是不自觉地运用组块和直感,因而体现不到逻辑过程的高度浓缩与简化,所以直觉思维的过程难以表述。正如我们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学生会脱口而出地说出结论,但假如我们再追问其“为什么”,学生往往会说“就是这样的啊”,这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状况就是直觉的本质特征。

5、偶然性

直觉思维所得出的结果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是由于组块本身及其联结存在模糊性所致。因此,任何“数学直觉俘虏来的战利品”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证明。

二、培养“直觉思维”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直觉思维德培养,有时甚至盲目地扼杀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德发展,也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

1、狠抓基础,丰富直觉思维源泉

扎实的基础是直觉思维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直觉思维,我们应该在平时就注意打下扎实的基础,就本人的教学实际而言我从如下几方面来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1)认真备课,注意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选择例题和练习,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课堂分层练习题。(2)用心上课,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说“学生会把对教师的信任和喜欢转化为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为此教师不仅要在教材的传授上下功夫,还要注意微笑面对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使他们不带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3)耐心辅导,学生的能力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就能牢固掌握一堂课的知识,尤其是我们这种农村中学,学生的能力差异更为明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两个字——“耐心”,我们都采用课后个别辅导来解决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问题。(4)信心传递,教师要给学生一份勇往直前的信心,当学生即使在直觉感知的前提下作出了错误的回答,我们也不急于去否定他的结论,而是鼓励他“再试试,也许有更适合的结论”,此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份鼓励,也许就传递给了学生无穷的信心。

实践证明,通过抓好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直觉思维确实有了提高,因此,狠抓基础是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前提。

2、优化情景,创造直觉思维环境

特定的情景是直觉思维产生的条件。在这儿我要谈两个方面(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也就是在课

堂上为

启迪学生的直

觉思维创设一

个氛围,比如:我们在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让学生去探索对角线具备怎样的条件时一个四边形才会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导入,在纸上画线段AC ,再用小棒(代表线段BD )与AC 交叉放置(如右图),当我们摆到什么位置时,A 、B 、C 、D 四点顺次连结会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显然这一结论是通过了情景的创设,而启迪了学生的直觉思维。(2)创设轻松的心理情景,这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猜想,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猜想的必要基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

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时,思维较敏捷。而人在沮丧时,一切都将受阻。因此,教师要带着微笑面对所有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真正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知识”。

我们不仅要创设教学的情景,而且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情景,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思绪下产生直觉思维,为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氛围。

3、数形结合,诱导直觉思维动机

人通过观察将信息输入大脑,这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敏锐的观察力是直觉思维德起步器。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最直接的就是利用数学知识和图形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我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施到教学中的,首先,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利用自制的教具展示或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支持学生对所研究问题又直观的感受;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图形的运动及变化对观察结果作分析总结。

事实表明,巧用直观,数形结合,充分想象,放开思路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从而产生知觉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4、鼓励创新,培养直觉思维信心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要重视学生因直觉思维而提出的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教学要学会正确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引导学生从从不同的方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新的潜能。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创新是培养直觉思维的动力,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学生的不同问题,引导他们在学习上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完善和改进,但是我还想补充的是,直觉思维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是直感基础上不包含严密逻辑推理的直接悟性,所以不一定完全可靠,因

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只有将这些能力多方面地培养,并有机地整合,才能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返回目录

任务型教学法在一堂初二英语课中的实践与反思

张建珍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定为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ask-oriented Approach)是随着交际思想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我们常说的“任务型教学”。在“任务型”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是一种互动的(Interactional)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任务分析”,以达到解决某种交流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将语言运用内化为言语技能的支持环境。据资料载: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国外的诸多应用语言学家,如:J·Yalden,D.Nunan,P.Skehan,M.Can ale等都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深度研究。英国语言学家Jarw wiuis 对传统的“讲解-练习-运用”教学法(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简称3Ps)与任务型教学

法作了对比后指出,由于任务型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更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语言。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模式。在国内,由教育部组织最新研制的(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即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接触语言和练习语言的机会。任务型教学法特点在于其明确的目的性和参与性,参与者都被期望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该教学法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情况,设计一系列明确的任务和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完成任务展开。任务的设计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由各个小任务形成任务链。前一个任务顺利的完成是后一任务的前提,但是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任务的“可完成性”,不能设计学生根本无法完成的活动。其具体的做法通常是教师向学生介绍并明确事先设计的任务,由学生成对或以小组为单位执行任务,必要时教师提供提示和帮助。

三、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根据语言学家Willis提法,任务型教学由三个步骤组成,即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环节。在任务中的环节中,可设计不同的小任务,构成任务链。

▲Pre-task (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四、“Pollution Fighters”课堂任务教学设计示例

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复习和巩固课文内容,强调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号召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本堂课获区“2007年初中英语经验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二等奖)

(一)、Pre-task

1、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with music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树木的风景,并配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之后提出下列问题:

1)、Do you like the beautiful scenery?

2)、Trees can add beauty to our environment, can’t they?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地过渡到“树”这个主题,也为下面的头脑风暴作一个铺垫。

2、Brainstorming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hen you see trees?

(A thing we use or we eat in our daily life.)

由于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一听到这一指令马上用英语说出许多与树有关的物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活动结束后,用多媒体展示一颗枝叶茂密的大树上挂满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来自于树上的物品,如:香蕉、苹果、桌子、橱柜、书本、坚果等等。通过直观图片教师加以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树给人类提供的许多有用之物。

(二)、While-task

1、Give a name to the pictur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先呈现带有十五只空调的三棵树,请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为图片取名(Natural air conditioners),然后根据图片和句意用数字(15,3,46,1,1.5)填空。_____ trees can do the same job as_______ air conditioners. _____ hectares of trees could produce enough oxygen to keep _______ students alive and healthy for ________ year. 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复习任务,又不感觉枯燥乏味,通过取名和数字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and the verbs given.

1)、Give an example of how trees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attack, warn)

2)、How can trees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insects? (by producing)

3)、How do trees share food or water? (by joining)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无误地回答问题,呈现了与问题有关的一张图片和一些关键词。这一任务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树木之间怎样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来保护自己,为下一个环节(人类却在破坏树木,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作一个铺垫。

3、Present some pictures about trees that are in great danger.

1)、先看图片

2)、让学生分析原因

学生得到这些答案:人类砍伐森林,焚烧森林,把许多绿地面积变为高楼大厦,使得树木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少,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处于极其危险的一个境地。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植树、爱树的意识。

(三)、Post-task

1、Help Judy finish a report on the topic of “Pollution fighters”, using the words from the interview. Discuss in pairs.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培养他们概括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把课文的对话内容改写成一篇短文(如下所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文章,然后向全班报告。

2、Suppose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will take part in a tree-planting campaign. To attract people to join, write a letter together. Work in groups. Each group has one task. Every student should give his suggestions.

由于信的内容较多(共有四个部分),所以每个小组只讨论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推选一人汇报讨论情况。这一活动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充分

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最后结合写作的内容,号召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全体学生承诺“To be pollution fighters”,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五、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

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任务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

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本堂课主要采用的方式是:

1)、头脑风暴式

2)、看图说话式

3)、报告式

4)、写作式

4、任务设计要有计划性,要有思想性

任何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都要有计划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统筹安排整个课堂,合理设计任务并对怎样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课堂活动要有预先估计和安排,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人品的形成过程。因此,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思想性原则,任务设计要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人格培养。例如:在Pollution Fighters 一课的处理中号召学生成为污染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使完成任务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高尚

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5、角度新颖

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要抓住热点,关注焦点,把握兴奋点,使学生有思维动力,思维空间和思维成果,即在完成任务时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思”有所得。

六、对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1、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

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

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任务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完成较难任务时对学生也不能使用母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讲英语。

4、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可用分小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教师进行评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完成任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过程中,有些地方有待改进,例如: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小组讨论,相对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削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等等。

总之,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每一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在完成任务,且语言的内容得以重视,语言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任务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交际性和可拓展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对学生也是有力的激励,使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任务型教学不但能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促进英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记忆、

想象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提高整体素质。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否定其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要配合运用其它的教学法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返回目录

唱《七子之歌》的随想

陈爱珍

八年级历史教材中,有一节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讲到国歌的诞生时,上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唱起了国歌,这是我工作以来上课时第一次和学生一起唱歌,唱完了后当时学生感到很惊奇,并且都很有精神了;当讲到香港、澳门和一国两制的构想时,我提到了《七子之歌》,学生不知不觉地唱起来了,当唱完了第一段后,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给我们唱一下,并且其他的学生都鼓掌了,当时我就说今天时间来不及了,以后给你们唱,实际上我在说谎,我根本不会唱。后来回到办公室我就想老师除了有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该有其他的学科知识,这样历史课才会上得更好,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学习。

我认为有时应该向学生学习。课改新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我觉得除了这些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学习者,就象上面提到的唱《七子之歌》,当时我就应该说下课后你们教给老师,好吗?下课后,师生围在一起唱。我想学生可能表现出来并不完美,但是通过这件事让学生牢记了这一段历史,师生关系也融洽了,等到以后我上这一节课时,我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唱这首歌了,我想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我认为要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它不仅是一种解释,更是一门科学。正因为它是一门科学,所以历史就超出了历史老师的范围,有时候有许多问题历史老师根本不能解释,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请教其他学科老师的帮助。例如在讲到红军长征时我补充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我补

充了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再请语文老师有感情的和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让学生来体会红军长征时的不怕艰苦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然后提问我们从红军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去欣赏、去体会,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方法。(二)有时候有些问题自己不得不到网上、杂志上去寻找答案。例如,“越王勾践剑”为何历经2400多年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错误!链接无效。毫无锈迹?我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上找到了答案,为解决这一问题,1978年,历史学家们在复旦大学借助静电加速器利用原子核研究设备对该剑作了无伤害检测发现,该剑的剑身含铁错误!链接无效。铅量较低,主要为铜错误!链接无效。锡,剑格处含铅量较高,表面经人工氧化处理,剑格花纹处含硫量较高。越王剑带来的许多历史之迷迎刃而解。这类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历史研究中随处可积。学生听起来津津乐道,对这一段历史也就比较感兴趣了。学生从中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科技的发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作为当今的学生你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懂得从小努力学习,将来掌握高科技,报效国家,才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有新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知识,这就促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向专家请教、要向有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问题1:结合课堂的学习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我的课堂教学和反思文章》

问题1:结合课堂的学习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文章。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刚开始教书前三年,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且在上完课后很少对上课时学生的行为进行反思,所以教学成绩很一般。最近的两三年中,我不断研究数学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不断创新,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从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特点是语句冗长、数据多、变量多、数量关系隐蔽,问题提供的信息大都是“生活化”而非“数学化”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感悟信息的能力,从整体入手,抓住本质关系。 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再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课件制尽可能生动形象,并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难点要突出,不要也没有必要和其他教学环节死死连在一起,否则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忽视黑板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全程用多媒体教学会令学生无所适从。适时利用黑板板书一些重要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双管齐下”发挥了“1+1>2”的教学效果。 4、成立学生探究学习小组

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调查报告 马海龙计算机教学现在已逐步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每位教师在上公开教学课时都会用到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甚至有些学校已实现了班班通网络教学,更进一步的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放到班级教学当中,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到底应用的程度如可,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多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校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人,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17台,在校学生与学生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的比(生机比)为6:1。我校共有教职工8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可用计算机8台。我校已实现了班班通教学,使用统一规定的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建立了学校办公平台和学校网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学资源库。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缺乏组织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人领导,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二)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造成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信息教育资源应用不足。课程整合不足,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应用不足。例如,现在要求统一纸质备课,导致大量的网络资源,学校信息教育资源不能很好的应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投入。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落实省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各项措施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要加大规范管理,检查评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成立学校信息化教育评价小组。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程度和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以评促建。 四、下一步发展目标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的培训。只有全体教师拥有了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让信息技术更高的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信息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强教师用机的投入。目前我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共5页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一、概述 在教育理论中人们对教师的地位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坚持教育过程应以教师为主体,也有人认为教育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还有人认为教育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即所谓“双主体”。另外也有人主张教育过程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活动”、“主动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其目的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实现主动性教学的转变过程中,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一些教师在做了一定的尝试后,又回到传统的教师主体的模式。原因之一:问题在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操练,但绝大多数学生不愿卷入到活动中来,个别有参与意识的学生也由于从众心理,保持沉默。因此,课堂口语活动形同虚设。原因之二: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感兴趣于教师仔细的讲解,如果教师讲课不详细、不全面,就给教师很低的评价。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1.活动指令下达的模糊。当教师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时,课堂指令只给出一或两次,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或根本不懂教师的要求,因此就不能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他们对其它同学的回答也不感兴趣,就出现了和同桌或前后位用母语窃窃私语的现象。 2.活动引导的失败。学生在做小组活动或对话时,教师应该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对他们的活动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切忌不要着忙与自己的事情。有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面部表情很严肃,给学生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导致学生不敢用英语发言。 3.活动结果的反馈。每一个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期望能听到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但教师却不给予任何讲评;或者,在学生还没结束活动时,就因为时间关系打断学生。 另外,如果第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声音比较低,如果教师不要求其提高声音,或不予阻止,这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随后发言的学生的声音都会低下来。 4.活动处理方式的不恰当。第一种,学生答案和教师准备的答案不同时,教师说:Sorry, you are wrong.这样,学生的充分准备和大胆发言没有受到教师的承认和鼓励,下次发言时,除非有相当大的准确率,他才会主动参与。 第二种,为了避免出错,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站起来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Sorry, I can’t. / I’m sorry. I don’t know.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并没有给予他们第二次机会,只是让他们坐下。实际上,有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吉林省汪清一中孙海英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大都是语言优美、思想内容丰富充实,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是课堂教学中无可非议的好教材。但教材阅读的数量太少,众所周知,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就没有好的阅读质量。然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是一个常数,大量阅读课外书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尝试性的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现在就此浅谈几点体会。 一、养成海量阅读的习惯,课堂答疑。 语文学科其宗旨就是读和写,读是写的基础,是学生认知的延伸与巩固。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认、读、写三结合”的新理念教学的目的。 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从初一开始尝试了海量阅读实验,要求我们加快上课速度,上完课后进行海量阅读。对于这点要求,我尽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我认为这样做既能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又能把教学与阅读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读书的范例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在课外阅读的书海中遨游,学以致用,这样会对他们帮助更大。 首先,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导读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文。 例如,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

知道什么?”调动学生的思维。课中,让学生读课文后圈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间寻求解答,再在班上汇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提问解疑中发现和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师生关系上,注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做到学生会的就不讲,不会的就引导他去学习,注意使学生经常获得自己学会愉快体验。这样,学生慢慢的学会了提问解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己阅读的兴趣。 其次,我规定每位学生在阅读中用好一个本。 在课外海量阅读中积累词语,用积累到的好词好句诵读到自己的脑海中,并要求每天至少3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完后摘抄,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促进了学生在阅读中巩固汉字,提高识字效率,形成习惯后再摘抄词语,摘抄后再进行写字训练。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地由积累过渡到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次,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和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以读书为乐,以多读为荣。现在我摘选了一些精美的阅读文章,制定成册,并设计了相关的质疑,让学生本着这本阅读小册,进行海量阅读,把课内的美文和课外的阅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比学完教材再去阅读效果会跟好。 二、做好教师“导”的作用 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本着这一理念,教师的“导”就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南小 学刘美蓉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学生都必须听我的,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不准有其它怨言。结果,学生成了机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动力。我认为,教师的陈旧观念要改得彻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不过是点拨者,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们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要把个人因素强加给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几年来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不够的。“精讲”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讲,“多练”不能是机械反复训练。以“精讲”而言,应提倡“归纳法”讲课,让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以“多练”而言,要提倡从学生的状态来决定学生的练,要比单纯反复操练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索,和教师一起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辽宁省实验中学宋会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三大明显优点: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而在教学中备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一、政治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枝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声、形、色、画,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诱发其好奇心,并主动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政治课上所学的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注意,提高听课的热情,使其由不爱学转变为爱学、想学。例如在讲授哲学常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在讲到物质和运动关系时展示两组动画: 第一组是由四幅图片组成的《刻舟求剑》; 第二组是由三幅图片组成的禅宗的创始人慧能与弟子关于风幡、心谁动的对话。 通过让学生分析动画观点的错误,会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离开物质谈运动及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进而分析犯了什么错误。效果非常好。正如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所言:“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快乐、更容易、更积极、更主动。” (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讲清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不少问题和现象,教师往往费尽口舌也难以说清。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处理信息方便快捷的作用,精心选择好、设计好流程,合理解释和演示,活化这些现象,直观、形象地说明这些问题,教学的重点就很容易讲清,难点问题就很容易突破。例如在讲述经济常识第六课第一节第三框《银行的业务和作用》中讲到信用卡时,先将信用卡扫描后制成课件,如下图。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怎样把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有机结合

怎样把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有机结合 观摩了很多地理优质课,几乎都采用多媒体展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试想,在教学中,如果再辅之于漂亮的书写,精细的展示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那将是何等的效果。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学科的喜好,源于对教师的爱;对教师的爱,更多的来自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吸引。这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多方面:美丽的外表,高尚的品质,渊博的学识,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拥有一副好的歌喉……。为此,个人认为,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运用的今天,我们不妨对原有教学手段适当的加以运用,特别是地理课堂的“三板”运用,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谈谈“三板”与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使用。 一、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现在我们都采用了新教材,进行了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件教学的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教材的信息量毕竟有限,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传递容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备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出来,其速度快而图象清晰,教师只须点击鼠标,即可演示出必要的图片、文稿及语言,不仅节省大量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一些传统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生理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形态、大小等很多因素都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落到实处。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二、传统教学手段的功效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将事先准备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手写板书、口头讲解和推理分析,达到与学生交流思想和传播知识的目的。新课程的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需要用复杂的图示并辅以讲解,课堂上完全脱离黑板,本来一黑板完全可以容纳的内容,现在却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地过去,致使学生可能临下课时脑

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

现代课堂教学风格类型 生交流信息的活动形态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理智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科学型或思维型。其特点是:知识内容的交流性强,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大,教师长于理论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逻辑性强,教学态度冷静,追求一种理智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强调以理服人;内容讲授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课堂教学设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 (二)情感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艺术型或情感陶冶型,其特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具有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知识结构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在授课时能旁征博引,使学生从诸多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启迪想象,发展智力;思维敏睫灵活,善于演绎和分析,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待学生答问幽默风趣;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语言生动形象,具有鼓动性和感染性;教学组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有利于教师情感优势的发挥,重视情感陶冶和美感的训练。 (三)情理结合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情知型。其特点是兼有上述两种,理论的阐述富有情感,达到情知交融,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知交融。 (四)幽默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趣味型或唯趣型。其特点是:教师的表达手段(语言表达手段和非语言表达手段)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情趣横生;非语言表达机智幽默,滑稽有趣,富有蕴含性。学生在教师的幽默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得到哲理启迪,逐步养成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热情、开朗的性格。 (五)典雅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庄重朴实,娴熟老练;严谨不苟,蕴含深远,韵味醇厚。这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经典的、权威的,但信奉经典而不守古,能够翻新和灵活运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稳健、完善、和谐,很少有失误。这种教学风格有一种很深、很浓远的审

2019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2019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童话,多么美好的世界》 《童话,美好的世界》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1.通过一段时间的童话阅读情况汇报,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童话的方法。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3.挖掘童话内涵,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态看生活。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引出话题: 1.首先,让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一段话,看看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幻灯片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指名有感情朗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读懂这段话说的意思了吗?

生1:我感受到了童话的重要。 生2:我们要仔细阅读童话,了解通话,品读童话。 生3:这段话是说人的一生中离不开安徒生。 生4: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安徒生?? 生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是需要安徒生的童话。 师:是啊,所以有人说,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它既可以营养两三岁的孩童,又可以营养七八十岁的老翁。因为几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伴着童话故事一路成长起来的。这学期,我们已经补充了不少童话的营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填充却不去思考消化,再好的营养也只会白白流失。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童话的世界。把童话的营养充分吸收,让它能真正滋养我们的身心。(板书题目:童话世界) 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到大,你都读过哪些童话? 生1:我读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魏家峪学校郭珍莲 讲课是每一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了,教好学生也是每一位教师所期待做到的,但是如何才能把教学效果做到最佳呢?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的最佳落脚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 二、精彩生动的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

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到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怎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改进教法、注重生成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有几条规律是可以共同遵循的: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系统性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复习、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 2、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标准答案问题1:结合课堂的学习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文章》优秀作业

优秀作业问题1:结合课堂的学习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文章。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刚开始教书前三年,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且在上完课后很少对上课时学生的行为进行反思,所以教学成绩很一般。最近的两三年中,我不断研究数学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不断创新,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绩,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见: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从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特点是语句冗长、数据多、变量多、数量关系隐蔽,问题提供的信息大都是“生活化”而非“数学化”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感悟信息的能力,从整体入手,抓住本质关系。 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再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课件制尽可能生动形象,并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难点要突出,不要也没有必要和其他教学环节死死连在一起,否则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忽视黑板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全程用多媒体教学会令学生无所适从。适时利用黑板板书一些重要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双管齐下”发挥了“1+1>2”的教学效果。 4、成立学生探究学习小组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09-07-14T11:27:49.57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汪际军 [导读] 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汪际军 摘要: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优化 作者简介:汪际军,任教于安徽省桐城市练潭初中。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 1.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4.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5.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

浅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浅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18-08-20T15:15:09.373Z 来源:《品读》2018年1月下作者:邓鹏[导读]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两种教学资源,将他们有效衔接一起,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也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互渗透,互相促进,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广东深圳,518110) 作者简介:邓鹏(1987.12—),男,汉族,广东罗定人,本科生学历,学士学位,一级教师,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小学语文教师。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两种教学资源,将他们有效衔接一起,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中,课外阅读也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互渗透,互相促进,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为让语文的课堂更加高效。课堂的教学与课外的阅读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衔接,以下将用课文的例子分别叙述: (一)课前衔接——积累和丰富潜在世界 课前中进行课堂与课外阅读衔接主要是为了形成有效的阅读“导引”,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预习环节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在增加课外阅读,了解作者,了解文本背景,了解文本题材等,“阅读式导引”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文本。 如:教人教版三年级《翠鸟》一文时,文中描述了翠鸟的外形特征及日常活动等特点,为了让学生对翠鸟的各方面特点和习性有更深刻了解,课前让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自主查阅与翠鸟相关的信息,然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简单的交流,在学完课文的相关知识之后,老师还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向同学介绍它二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课中衔接——补充内容,深入理解 1、关注兴趣点,适时补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资源的引入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导学生遨游知识殿堂的催化剂。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我有意用一张洁白的面巾纸在讲台桌边角处抹擦一下,面巾纸马上变成灰蒙蒙的一片,当学生大为惊叹,我紧接着我又出示资料: (1)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市场上 25%的影碟机返修品故障原因是由灰尘引起的。在北方干燥、沙尘严重的地区,以及重污染城市,这一比例就更高。 (2)灰尘容易跟水蒸气结合,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一起,导致所在地区下酸雨。 在这里,擦抹讲台桌不仅是一种情境创设,更是身边随手可取资源的有效利用,它唤起学生对灰尘的厌恶之情,继续补充文字资料,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灰尘的厌恶之情,避之唯恐不及。此时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水到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激起学生走进文本一探究竟的兴趣。 2、关注文本重点,适度拓展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时,要深挖教材,紧扣课本,以课本为基础。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根据文本内容,出示了“平湖秋月”“西峰秀色”“曲院风荷”“雷峰夕照”等图片,并推荐学生阅读了许多书上没有介绍的景点和瑰宝,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博物馆和艺术馆”,而学习关键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学中适时补充当大文豪雨果整理写下的一段文字: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士兵,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这徉的拓展阅读会让学生对“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刻。 3、关注文本难点,适度补充 学习课文的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花较多时间去点拨突破,善于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能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理解更得心应手。 如,教人教版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理解“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一重点句时,学生知道此句主要是围绕人物的“神态、外貌描写”,对人物所承受的沉重内心感受不深,教师此时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徒手挖掘废墟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救援人员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特别仔细观察他们的双手,再说说有什么感受。 阅读材料的补充,加深学生对“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理解,他们眼前像播放电影一样呈现当时父亲救援的场景, “伟大的父爱”形象深深印在脑海中。 这样的补充既关注了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铺平了道路,学生学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三)课后衔接——学以致用,拓展主题 1、语文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中,更多时候让学生在习得语文学习方法,并且运用习得的方法去阅读。 学完人教版五年级的《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后,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杨氏子的说话技巧。完成课本内容学习后,给学生出示了与课文内容一的古文小短文。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讲完课文的时侯,及时向孩子们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例如:讲完《太阳》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阅读一些与天文有关的书籍,体会宇宙的奥秘,激发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讲完《赵州桥》一课后,教师推荐孩子们去阅读有关特殊建筑的书籍。 3、从课文原著延伸到整本书的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作的节选部分,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及时荐读原著,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如教学五年级中经典名著单元时,里面学习了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目,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少儿版的四大名著,感受书中较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求。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入手,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210-02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战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不想学到想学,从不会学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即教师要具有教的艺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然而,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资历,同样的责任心,有的教师教的好,学生爱听,爱学,教学成绩优异;而有的教师却不得其法,事倍功半,学生厌听,厌学,教学效果不佳。这就是教学效果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建立主动性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模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数学教师更是勿庸质疑。培养学生真

实清晰的思维,关键的一条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思维活动并且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领会思考,即建立主动性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的思维呢?袭击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说到“袭击”,人们往往会认为是教师对学生搞突然袭击,如突然抽查,突然提问,突然测验等。但这里袭击不是让教师袭击学生,而是让学生袭击教师。课前,学生准备好题目,教师上课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现场予以分析、解答。这样的优点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思维是真实、完整的。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思路,解题的曲折经历,甚至教师碰壁的尴尬情景;又能体会教师面临绝境时,是怎样调整思路,峰回路转的。袭击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准备的课无法比拟的。如何上好袭击课,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提出问题。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小组间提出的问题不重复。学生怕自己的问题不被选中,必然会在选题上下一番功夫,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事先必须进行一番思考。教师解题时,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方法与教师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从中得到启发。第三,解答问题。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不唱独角戏,和学生一块儿进行。被题难住时,请学生帮忙解决。被难住的情况要设计成“真”、“假”两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