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乐诗集

子乐诗集

子乐诗集
子乐诗集

子乐诗集

作者子乐

子乐诗集

自序

诸位读者好!本诗集之创作完全出于个人之兴趣,皆平时涂鸦之作也,或偶得之,或冥想之。集诗五十余篇,一为兴起所趋,二为来日缅怀之故。

余为学根基尚浅,遣词造句难免有弊病,或牵强附会、主观臆断,恐遗笑于诸方家也。

初学排版,未能至臻至美,望读者海涵。

第五十、五十六页乃分别与王氏小宇姐、叶氏卓林兄唱和之作,特此表示感谢!

子乐

农历公元二〇一五年乙未五月十一日

阳历公元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一定会幸福

倾心于一人

开启幸福一段

这过程

从开始到终结

便是相守白头的浪漫

以往一人漫步

尔后两人偕行

说好了

就一直走下去

管什么千山万水道阻且长

再平凡不过

却相信

既然你来

就是为了心的交流

把思想之歌向我吟唱

我的心底

也不需要惊天动地

只一缕阳光相扶前往

一片烛光两人分享

遇见你是早晚

我又何畏等候

若有姻缘树

上天定会为我们种下

不去想

你会来自何方

我会行到哪里

因为我知道

一定会幸福

子乐2013.11.25

七绝~飘零

平生何处不相逢,

同偕走马醉千钟。

纵使山水飘摇在,

把盏提壶依思翁。

子乐2010.07.16

七绝~空梦(念辛弃疾而作)

铁马金戈一空梦,

北人南去半世横。

遣使若问廉颇事,

万教金敌铁铠崩。

子乐2010.07.16

自由~雨烟

檐上坠珠成帘,

壁夜参差云烟。

凭栏问愁几许?

化作思潮八千。

子乐2010.07.16

随笔~风相随

听风,智者的吟颂,豁达者的歌唱。或低头耳语,絮絮聒聒。或且行且歌,叮叮咛咛。逐风,狂者的骑射,志者的攀登。或弯弓射雕,中流击水。或乘风破浪,飞入云霄。随风,儒者的品茗,不曲者的昂扬。或举杯邀月,对影三人。或偕仙遨游,抱月长终。

子乐2010.07.16

赠君言

开天辟地自元古,运土兮风尘。盖芸芸搏击者方可顺世而遨游。志不坠者欲穷天九重,风雨如是,无可相夺。

志之不可失犹魂之不可灭。常厚积薄发,贯注一气于其间,故人以材谓之。吾未闻有弗迎难而上即登坦途者,岂君子浩然之气子虚乌有哉?

以是吾思之、求之、行之。

子乐2013.06.13

我因黄叶遥思友

翻开以前的一本书

一片叶子掉落

拾起才发现,是那样衰败

又是那样宁静

曾今它是那样茂盛

我们的笑容是那样灿烂

它们互相拍打着沙沙作响

我们簇拥着释放疯狂

离枝后,一切太不寻常

告别后,心中生出一种隐隐的伤没有了滋养,它便要枯黄

但它还有价值

它成为了我回忆的方向

它拒绝了忧伤

是因为曾今在大树上的昂扬但愿同学、朋友之间的情谊不减

如阳光般,永永远远

洒进每一个人的心房

我因黄叶遥思友,

愿情长在惜相留。

子乐2013.06.14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薄无以明志。

宁静至清如水,晶莹剔透;淡薄至明如镜,是非明辨。宁静、淡薄,是理想的境界,心灵的标准,生命的指向。

因为宁静,《广陵散》在稽康的指间摆动,在滑而宛转的琴弦上飞舞。宁静带给了他豪放,带给了他气度。

因为淡薄,一箪食,一瓢饮,颜回深居陋巷,信仰在粗茶淡饭中得到诠释。淡薄指明了他的道路,指明了他的目标。

体验生活,从宁静开始;人生导向,以淡薄为端。

子乐2013.06.15

凤兮凤兮欲何之

凤兮凤兮欲何之?

仰头相向九州鸣。

阮步兵前伴弦歌,

陆接舆侧诉衷情。

古来岂乏狂狷人!

身逢乱世甘隐匿。

东篱带月归荷锄,

南山放马梦悠然。

佛心使来闻佛语,

侠气仗剑任侠行。

王右丞识辋川烟,

李太白感天姥山。

男儿自小攥青云,

武当定国文安邦。

一朝知是浮名累,

已是灯下白头人。

何时与我乘风去,

不羡玉皇与太一。

子乐2013.06.19

人生行万里,今日第一遭

人生行万里,今日第一遭。

天卷墨云去,长风送我行。

遥望袁州桥,俯瞰状元洲。

两岸着垂柳,一涛怒未休。

琉璃上饶色,神工衢州路。

平明带微凉,闻已至江东。

子乐2013.07.12

西风

西风啊

不要吝啬你炙热的吻

偕一场圣洁的大雪而来吧

你可知

那是北方的精灵

是墨色夜空下最雅致的装扮是最安稳我心的场面

去冬的回忆尚清晰

我心一如暖色融得正好的画又似黑白键上谱出的旋转木马那是没有一点儿喧嚣的时光给予我无尽的营养

你可知

那是最美的新娘

是江南久违的戴着纱的恋人

是最引人入胜的风景

而今我在这里呼唤

你是否骑着快马正呼啸而来

一同来的有没有你珍贵的洒脱

我像大自然般紧紧地怀抱你

共听雪花在低唱着

西风啊

不要吝啬你炙热的吻

偕一场圣洁的大雪而来吧

子乐十一月三十日

培欢,字子乐,福地宜春人。质性驽拙而耿直。游于北国,来此盛乐,慕陶行知风范,志千万人良师。

余观司马相如之赋而取其盛,咏诗仙太白之诗而得其逸,读曾文正公之文而承其训,唱苏子东坡之词而感其壮。钟爱雅文,几不能释手。

余所喜者:纷纷瑞雪天地一白,暖暖春风百花妍艳,人质善而常怀恻隐,众淳真而不假修饰。所恶之人有三:泯其本性而随风随流者,折其青云而虚度光阴者,失其傲骨而蛇行犬状者。余以喜恶待世事,大若阮步兵之青白眼也哉!

余有所长:品评事物,能道其优劣;涂画弄墨,偶尔有所得。亦有所短:截决不足,优柔有余,稍有决意,冥顽不改。常做理想打算,不思突来之变。此吾日后之一扬一避也。

余所思至美之事乃衣华服敞敞兮,行周礼虔虔兮,诵诗文琅琅兮,挥吾毫洒洒兮,奏吾笛鸣鸣兮。心随高云而翻卷,情伴长河而腾啸。

今作自序,勉以往之际遇;来日方长,践大学之真谛。

子乐2014.12.26

春已悄然至,

冬思尚在否?

奈何来缘浅,

便做无情人。

子乐2015.02.04

我站在原地

我站在原地

目送你离开

天空澄澈

摇曳的是大海的蓝

我相信

那份如初的美好依旧在

我站在原地

风转动裙摆

百合素洁

离合着生命的绚烂

我相信

再回首也会喜悦在心怀

卧看淡云行如水

侧眠素月入梦来

子乐2015.03.28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_(人名)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2)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你对题目中“路”的理解。 (4)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举出一例让我们共勉。(诗词曲文皆可) 【答案】(1)美国;弗罗斯特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示例: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则喻指人生之路。“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解析】【分析】(1)《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2)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足迹更少的一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古诗阅读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的悲愁情绪。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的

2020苏教版语文选修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练习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注】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穷:生活贫穷。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D.犹从辟书 ..,为人之佐。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荐: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B.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②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C.①非诗之.能穷人。②而写人情之.难言。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3.下列句子中补充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梅圣俞)辄抑于有司B.(语诗者)乐于诗而发之 C.(谢景初)次为十卷。D.(予)辄序而藏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说明诗文“愈穷则愈工”的一组是() ①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②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③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④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小学生关于爱的诗歌

小学生关于爱的诗歌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生关于爱的诗歌 1、《爱的诠释》 爱的内涵, 如大海般浩瀚, 又如水滴般渺小; 如糖果般甜蜜, 又如黄连般苦涩; 如团聚般欢乐, 又如分别般痛苦…… 不过-- 不管怎样, 爱之花都会在我们身边悄悄绽放。 它, 绽放在温柔的抚摸里; 绽放在默默的祈祷里; 绽放在亲切的问候里; 还战放在伸出的双手里…… 你发现了吗?

你会吗? 感恩 感恩, 是一枚果实, 只有爱之花绽放了, 它才会结出来。 感恩, 藏在母亲节 你对妈妈的一声问候里; 感恩, 藏在上学时 你对老师的一个微笑里; 感恩, 还藏在聚会时 你对同学的一个眼神里…… 它们像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慢慢地流进他们的心田, 使他们被冰块覆盖的心重拾温暖。你发现了吗? 你会吗? 回报 回报,

就是一种感恩。 它像暴风雨后的一缕阳光, 能给人温暖和幸福。 回报, 可以是一张满分的试卷, 可以是一杯温热的茶, 可以是一份普通的小礼物, 更可以是三个令人幸福的字眼-- “我爱你”…… 它们可以给每一个爱你的人送去一颗心--一颗感恩的心。 你发现了吗? 你会吗? 2、《感恩》 感恩, 是一枚果实, 只有爱之花绽放了, 它才会结出来。 感恩, 藏在母亲节 你对妈妈的一声问候里; 感恩,

藏在上学时 你对老师的一个微笑里; 感恩, 还藏在聚会时 你对同学的一个眼神里…… 它们像冬日里的一股暖流, 慢慢地流进他们的心田, 使他们被冰块覆盖的心重拾温暖。你发现了吗? 你会吗? 母爱是一缕阳光 是光芒万丈的阳光。 照亮了我们的光辉, 哺育着我们的耀眼, 点亮了我们的未来。 母爱是一座房子 是金碧辉煌的房子。 收藏着世界的万物, 让我们享受无忧无虑, 献给我们舒适的生活。 母爱是一首歌曲 是极其动听的歌曲。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结合“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得出:漂泊异乡;结合“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得出:景色凄凉;结合“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得出:孤独寂寞;结合“独夜忆秦关”得出:夜忆秦关。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从以下角度赏析: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象性。 ⑵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古代文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着书”说提出了“”论。 7.“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着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着名书信体论文《》。 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的着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 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以乐景写哀情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类,层次较高,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 笔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正文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有些诗歌后面有小注,它往往提供诗歌的背景,不可忽视,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感情基调把握住了,景物的色调清楚了,那么分析诗人所用的这种表达技巧,往往就比较容易了。例如下面一首诗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解读: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抒发的是哀婉思乡之情,这就可以认为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不起游玩兴致,反而更勾起漂泊的感伤。 又如骆谷晚望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解读:通过题目正文及小注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作者失官之后的傍晚,心情应该是失落悲愤的,诗人登上骆谷,晚霞似锦,远岭近峦,浓妆淡抹,眼前出现一副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但诗中“去国还家”使作者“断肠”透露出诗人失官还乡的愁怀。这就出现了情和景相反的情况,所以应考虑到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小学语文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夏天的古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1、《初夏》【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2、《初夏绝句》【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7、《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写作的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等进行综合的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4级一月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主旋律床第之言节.骨眼jié 层见.叠出xiàn B.哈密瓜世外桃源乞骸.骨hái 一塌.糊涂tā C.老俩口矫揉造作发横.财hèng 正当.防卫dàng D.大拇指食不裹腹香喷.喷pēn酩.酊大醉mǐ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各类贪腐案件,真心悔过者有之,把悔过作为一种避重就轻、博得同情的手段者有之,把认罪伏法 ..当成一种谋求轻判的诉讼策略者亦有之。 B.从过去个别项目赴海外试水,到如今大规模到海外买地,开发商“走出去”的步伐越 来越快,不过海外诸多风险琢磨 ..不定,房企海外扩张不可轻狂。 C.近日,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其主碑铭全文217字,以典雅的文言文写就, 微言大义 ....,字字千钧。 D.城外峭壁千寻,城墙雄壮巍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这就 是早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钓鱼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万里乡,由于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蜂窝石、蕈状岩、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 B.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 C.大学是一个大熔炉,让身在其中的我们得到锻造,从而塑造出更完善、更成熟的自己,而这段黄金时光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美好的记忆。 D.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思考,不盲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汉口三金潭小区的一厕所围墙上赫然写着______外来民工禁止入内,违者罚款二百______的警示语。据写下标语的老人说______由于这一带外来民工较多,他们把厕所弄得很脏,自己只是想警示一下,并非歧视______ A.“”:“。” B.“!”,“”。 C.“!”,。 D.:“”,。 二、(本大题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考察民俗节日中秋节的内核,团圆、平等、诗意都成为其重要内涵,而团圆又是最为核心的内涵。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说到当时的中秋节,家家户户“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明代田汝城也说:中秋日,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同时代刘侗则云:“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这些记载都揭示出中秋团圆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谐圆满的人生理想,而中秋节的形成正满足了人民的这一愿望。

小学描写春的诗句

[标签:标题] 篇一:小学阶段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小学阶段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国破山河内,城春草本深。——杜甫《春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二、小学段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 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游曲 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春韩愈

新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B.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C.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D.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 C.进士,古代科举乡试及第者之称,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 D.六经,即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欧阳修为亡故的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的序文,不仅高度赞扬了梅尧臣的诗歌,还对他一生壮志难酬表示不平与同情。 B.本文通过对梅尧臣坎坷仕途的叙述,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论点,即诗人只有经历了坎坷才能写出好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教学反思讲解学习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以乐景衬哀情”教学反思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乐景衬哀情” ----教学反思:谈谈如何上好高质量的古诗词鉴赏课 通过这节课就如何上好高质量的古诗词鉴赏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必答题,在上好古诗文课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白诗歌题材的分类: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级诗,闺怨诗等。 意象:诗歌的意象也叫形象,分为景,物,人, 景:我们所说的景一般指的是广义上的景,古诗词鉴赏题中可能会问到写景的手法,写景的技巧,写景的作用。不管他怎么问,我们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答:①景物:布局的层次,一般是由高到低,由远到近,使整个画面错落有致,富有灵动感。②色彩: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用色彩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分为衬托和反衬。 ③感观:可能会通过感观来写景,感观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如2012年陕西高考:软红光里涌银山,由嗅觉写到了视觉。④动与静,古诗词鉴赏中,有时候会出现以动衬静或者以静写动,以上这四种方法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景。 物:诗人可能会通过物的某种品质或物的品种特点来抒发某种情感,如王勃的《咏风》借写凉风的无私奉献,从而写自己对无私奉献的人的称颂。诗人有时候还会写物的某种遭遇,来委婉含蓄的写自己的遭遇,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的遭遇来写自己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这种写法我们叫做借物抒怀,借物咏怀或者托物言志。 人:古诗词中的人一般都指的是诗人自己,君王,游子或女子,也有可能有历史上的人和事,如果古诗词中出现了历史的人和事我们把它叫做咏史怀古诗,诗人想要借这些人和事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这种手法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就可答用典故:2013年高考陆游的《鹊桥仙》问:词的结尾用贺知章的故事有什么样的用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答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到的典故也较多。 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中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表达技巧,它包括3个方面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古诗词鉴赏中只用两个:描写和抒情。描写又分为渲染和烘托。如果古诗词中出现了两个以上相同景物叠加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答渲染。如:2012年高考《思远人》词的上片出现了红叶、黄花、词人用这两景就给我们渲染了萧条凄清的晚秋图景,烘托了对远方行人深长的思念之情。渲染的是景烘托的是情,情景一致答衬托,景情相反答反衬,一般是乐景衬悲情,抒情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古诗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还是相对比较少的,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如杜甫《绝句》诗人通过“碧江”“鸟白”“山青”“花红”给我们渲染了一幅春日美景图,从而反衬出诗人的思乡怀人之

七下课后诗歌鉴赏答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朝代)诗人。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5、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①用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③通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明月”这一高洁的物象,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歌》作者是唐代(朝代)的李白(姓名)。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4、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5、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6、“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答:月影。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7、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8、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出发,沿着平羌江行进,路过渝州,到三峡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月牙,诗中称作半轮。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听到《折杨柳》笛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梅圣俞诗集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达:通达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凡:共C.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徒:仅仅D.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次:编次,编纂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分别能说明梅圣俞穷而后工的穷和工的一组是(3分)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②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③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④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⑥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之手,而且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B.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将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寄托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所以能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C.欧阳修认为,梅圣俞一直不得志,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穷而后工,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但他到老也不得志,是非常可惜的。D.题目中的诗集是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欧阳修酷爱梅圣俞的诗作,所以就替这本诗集作序并把它保存起来。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3分)参考答案1.A2.D3.D4.(1)(既然)这样,那么不是诗歌能使人不得志,大概处在不得志的境地然后诗歌能写得精巧。(4分,然则、穷、殆、工各1分。)(2)然而当时不论贤能和愚笨的人,谈论诗歌的人一定向梅圣俞请教。(3分,无、语、求之圣俞的句法各1分。)(3)我曾经酷爱梅圣俞的诗歌,却担心不能完全得到它们。(尝嗜、患各1分)【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篇描写戍卒生活的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描写戍边的兵士在还乡的路上,因途中的景物回忆起来时的风光,无限的感触都因这一回忆勾引起来。写得声情凄婉,感慨往复,被晋人谢玄称作三百篇中最好的诗,从曹植以下,许多诗人一再模仿。 这四句诗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决非偶然,王夫子《姜斋诗话》中指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在柳枝迎风披拂的春天,兵士离开家乡远征戍边;如今罢戍归来,正碰上大雪纷飞的冬天。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在这里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痛苦的离别,更加深了离别的痛苦;用凄凉的景物来反衬幸福的归来,更增添了归来的喜悦。这四句诗正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所以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衬托,又称映衬,是借他物衬托出主要事物,形成一种氛围,可以使文章显得更精神,更有突出主旨的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首先,谈谈以“乐景写哀”这一手法在一些名篇中的巧妙运用,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以“乐景写哀”,首先致力描写湖光山色、自然风光之美,形成一种令人陶醉的氛围,然后放开笔墨来写“哀”事,梦幻般的美丽景色反衬着痛苦的现实,更加使人感受到痛苦万分。 以“乐景写哀”,情况也不一致。有的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痛苦的离别,通过这种反衬更加深了痛苦的心情。如江淹《别赋》里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这是一段描写令人“黯然销魂”的情人离别的文字。头四句,写春日水边送别情景。人生自古伤别离,更何况是情人之间。文中用“春草”、“春水”来反衬,更增加了文章的感伤气氛。后六句,写别后秋夜相思情景。分别之后,怀念之情无时或已。如珠的秋露,似珪的秋月,这一切美好的景色更牵动了思念之情。同时,也更反衬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 另外,有的是用美好的景物反衬黑暗的现实。通过反衬,更显示出现实的黑暗。叶紫的《岳阳楼》是一篇揭露现实黑暗,立意于战斗的散文。文章先刻意描绘了美丽、明媚的湖光山色: 湖,的确是太美丽了;淡绿微漪的秋水,辽阔的天际,再加上那远远竖立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