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3.1.2等式的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0
3.1.2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二、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三、方程式的检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可以将得到的值带入原方程式验算,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如果相等,那么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验算。
-31x -5=4 解:两边加5,得-31x -5+5=4+5 化简,得:-31x=9 两边乘-3,得:x=-27验算:将x=-27代入方程-31x -5=4的左边,得: -31×(-27)-5 =9-5=4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27是方程-31x -5=4的解四、复习巩固——P831、解:(1)a+5=8 (2)31b=9 (3)2x+10=18 (4)31x-y=6 (5)3a+5=4a (6)21b-7=a+b 2、(1)a+b=b+a (2)ab=ba (3)a (b+c )=ab+ac(4)ab+ac=a (b+c )3、解:(1)5x+7-7=7-2x -7 (2)6x -8=8x -4 5x=-2x 2x=-4 7x=0 x=-2 X=0(3)3x -2=4+x 2x=6x=34、解:(1)x -4+4=29+4 (2)x 21+2-2=6-2 x=33x 21=4(3)3x+1-1=4-1 x 21×2=4×2 3x=3 x=8 3x÷3=3÷3x=1(4)4x -2=24x -2+2=2+24x=44x÷4=4÷4x=1 5、解:设这个班有男生x 人,那么女生人数为(x 54+3)人,4+3)=48列方程:x+(x56、解: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人,那么获得二等奖的学生有(22-x)人,列方程:200x+50×(22-x)=14007、解:设去年同期这项收入为x元,列方程:8.3%x=51098、解:设x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公里,列方程:12000+800x=208009、解:设内沿小圆的半径是x厘米,列方程:π(210-2x)=20010、解:设每班有x人,那么七年级2班的捐款为10x元,列方程:10x-22=42811、解:(10x+1)-(1×10+x)=1810x+1-10-x=189x-9=189x=27x=3。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1.2《等式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等式的两边性质,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不等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边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概念理解不深,对等式的性质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两边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概念及等式的两边性质。
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生活实例、练习题等的PPT。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等式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等式概念,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1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等式的性质,如加减乘除等运算,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等式,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等式的性质。
3.1.2等式的性质教案《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对列方程思路的归纳,渗透“化归”的思想。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究等式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一元一次方程化成“_=a”的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备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情境导入同学们,通过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可是我们也看到,通过估算求解,需要通过屡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且有的方程要利用这种方法求解很困难.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使我们可以获得方程的解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仅靠观看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像m+n=n+m,_+2_=3_,3×3+1=5×2,3_+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学生认真观看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觉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觉的规律,然后按教材第81页图3.1-1的方法演示实验1.实验1.请看图1,由它你能发觉什么规律?图1教师:通过上面的观看,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课件演示.板书:等式的性质教师:假如天平两边加上(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教师:我们可以发觉,假如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教师:你能用文字来表达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学生: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教师: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学生:假如a=b,那么a±c=b±c.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教师:再次设疑,深入验证假如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不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才能使等式成立.实验2.请看图2,由它你能发觉什么规律?图2教师:你能用文字来表达你发觉的规律吗?学生:观看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教师:怎样用式子表示呢?学生1:假如a=b,那么ac=bc;学生2:假如a=b(c≠0),那么ac=bc.三、新知应用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以下方程:(1)_+7=26;(2)-5_=20;(3)-13_-5=4.问题1:怎样才能把方程_+7=26转化为_=a的形式?学生答复,教师板书.解:(1)两边同减7,得_+7-7=26-7,_=19.问题2:式子“-5_”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_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_=20转化为_=a的形式吗?学生答复,教师板书.解:(2)两边同除以-5,得-5_-5=20-5,_=-4.问题3:方程左边含有-5,并且_的系数是-13.怎样把方程-13_-5=4转化为_=a的形式.学生1答复:两边同加5,左边转化为-13_,右边是常数9,两边同乘-3,即可转化为_=a的形式.教师板书:解:(3)两边同加5,得-13_-5+5=4+5,-13_=9.两边同乘(-3),得(-3)×-13_=(-3)×9,_=-27.教师:你能保证所求出的方程解的正确性吗?怎样验证?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例如,将_=-27代入方程-13_-5=4的左边,得-13×(-27)-5=9-5=4.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_=-27是方程-13_-5=4的解.教师:给予鼓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拓展新知例2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多少元钱?”妈妈说:“按标价的八折买回是84元.”你知道这条裤子的标价是多少元吗?师生活动在学生思考的根底上答复,教师给予点拨,给出解答.学生:标价的八折就是标价×80%,所得的结果就是一条裤子的钱数,即84元.可以设标价为_元.依据题意,得80%_=84.两边同除以80%,得80%_80%=__0%,_=105.答:这条裤子的标价是105元.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些方法?归纳: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等式的性质.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方法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五、布置作业教材第83页习题3.1第4,7,8,9,10题.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