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题1—审题立意(入格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778.50 KB
- 文档页数:42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3年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是:文明,因你而美好嘿嘿,是不是听起来很高大上啊?不过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的,就是让我们写一些文明的行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比如说,我们上学的时候要守秩序,不能在课堂上吵吵闹闹的,也不能乱扔垃圾。
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开车的时候要系好安全带,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在公园里玩的时候,不能随地吐痰,也不能在树上乱刻字涂鸦。
去商场的时候,别把东西乱扔,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等着上饭店吃饭时,要排好队,轮流点餐,不能插队哦。
吃完饭后,把桌子清理干净,剩菜剩饭都要吃光光,不能浪费食物。
看,做到这些文明的小事,我们生活中就会处处有惊喜。
大家都会觉得,啊,这个城市真干净整洁,居民真有素质。
到处都是阳光和微笑,感觉好温馨幸福啊!文明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行为举止。
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多一些文明素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吧!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还是很好写的,就是要想一些身边的小事,描写一下如果大家都能文明有礼,生活就会变得多么美好。
实在想不出什么例子了,也没关系,随便写写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啦!写作文最重要的是要真心诚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好了。
加油,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篇2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吧。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成长的阶梯"。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想要我们谈谈自己成长的过程,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一步步克服、进步的。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们得想想自己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刚上小学的时候是不是很怕生、很难适应新环境呢?后来有没有靠着自己的努力、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渐渐融入进去了呢?再或者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非常难理解的地方,但是靠着不放弃、虚心求教,终于攻克了呢?还有,或许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失败过,感到非常沮丧。
作文审题、立意、开头训练(教师版)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4年北京卷)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解析:(提取看法型)1、老规矩不等于过时,不该淡忘,传统规矩值得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继承和发扬。
2、懂规矩是生活中人人需要的基本礼仪,是文明的标志。
3、规矩是从小培养的。
要从小培养做人的一些规矩,使人终身受益。
(学好规矩比学习那些空洞的说教好得多。
)老规矩实质是立规矩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
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
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
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
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
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
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题目,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飞向哪里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也许我会飞向大海,欣赏那无边无际的蔚蓝;也许我会飞向高山,俯瞰那雄伟壮丽的风景;又或许我会飞向人群,感受那喧嚣繁华的都市。
无论飞向何方,我都会尽情享受自由飞翔的快乐。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清晨的阳光下展翅飞翔。
那时,大地被染上了一层金黄,微风轻拂着我的羽毛,让我感到无比舒适。
我会在空中盘旋,享受自由自在的感觉,感受自己翱翔于蓝天之上的快乐。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停在树梢上欣赏美丽的风景。
我会聆听树叶在微风中的低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我会凝视着远方的山川湖泊,让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和安逸。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天空中与同伴一起飞翔。
我们会一起展翅高飞,畅快地欢叫,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和快乐。
我们会在空中编织出美丽的舞蹈,展示我们的风采和优雅,让人们为我们的美丽而赞叹不已。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黄昏时分返回到温暖的巢穴。
我会和家人团聚,分享一天的所见所闻,感受着家的温暖和幸福。
我会在夜幕降临前,闭上双眼,享受着一天的劳累后的宁静和安逸。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星空下闭上双眼,享受宁静的美好。
我会聆听星星的低语,感受宇宙的神秘和浩瀚。
我会在夜空中徜徉,感受自己微小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伟大。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会选择在大自然中尽情飞翔,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的意义,让自己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宁静和安逸。
让我们向往自由,向往美好,向往幸福,向往快乐。
愿我们都能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享受生命的美好。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
作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一种考试形式,而作文审题立意是作文
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审题,准确把握立意,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
本文将围绕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展开讨论,并给出一些参考答案。
首先,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审题要求我们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
的内容和要点。
有时候,题目中的关键词可能会有多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我们可以从家庭的温馨、家庭的责任、家庭的和谐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写作。
其次,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审题之后,我们要根据题目确定自己的立意,
明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立意要求我们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走入老套的思路。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我们可以从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行动的号召、环保成果的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立意,选择自己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
最后,我们来看一些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的参考答案。
比如,如果题目是“家庭
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庭是情感的寄托、家庭是成长的摇篮等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选择合适的角度展开写作。
再比如,如果题目是“环保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从环保知识的普及、环保活动的参与、环保行为的养成等多个方面进行审题立意,选择自己独特的视角展开写作。
总之,作文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对待审题,准确把握立意,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中多加训练,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高中毕业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附立
意提示)
1. 什么是成功?
提示:探讨成功的定义及实现方式,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和名人故事。
2. 爱情和事业哪个更重要?
提示:权衡爱情和事业的重要性,思考个人价值观和目标。
3. 青春应该如何度过?
提示:探讨青春时期的人生态度和取舍,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和追求梦想。
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探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平衡人与自然的发展。
5.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提示:分析网络对社交、研究、沟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正面和负面影响。
6. 如何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提示:探讨制定研究计划、养成自律、保持专注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7. 你所住的城市有哪些问题?
提示:分析当地存在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提出改进方案。
8. 如何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
提示:思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同时专注于学业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9. 科技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探讨科技的进步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利弊。
10. 你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和体会?
提示:分享参与志愿者工作的经历,谈谈对志愿者工作的看法和感受。
...
(继续填写剩余的90个题目和立意提示)
...
100. 如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提示:思考有影响力的人具备哪些特质和能力,提出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的方法。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审题立意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卫灵公》中曾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遇到问题时,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往往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却总是先从他人身上找原因。
“求诸己”、“求诸人”,这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读了以上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先贤智慧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求诸己”与“求诸人”在材料语境中存在对立取舍关系。
本则材料强调学习君子品格,遇到问题,从内因入手,学会反思,努力发展自我,升华自我;而非一味强调外因,推卸责任,归咎他人。
考生可以采用正反说理、立驳结合的方式论述;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总之,考生应联系个人、社会、国家等现实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
参考立意:1. 责躬省过,以成君子;2. 责人不如责己;3. 做最好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扶手,生活中处处有。
楼道里的扶手,公交车上的扶手,商厦滚梯的扶手……都给人带来安全与方便。
扶手,人生之中也很多。
儿时学步,妈妈的双手,扶助你;上学读书,老师的教诲,启发你;参加工作,同事的指导,引领你。
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题立意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结合“扶手,生活中处处有”“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等内容可知,“扶手”搀扶,扶起的手。
当你身陷河泥进退不能时,一双坚实的手伸来,搀扶着你到达岸上时,你是否会感到无比温暖?当你挂在树梢不能着地时,有人伸出双手,扶你下树,你是否会激动万分呢?生活是由自己演绎的,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少不了别人的搀扶!当别人的心情悲伤时,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种搀扶;当别人陷入困境时,一次简单的伸手是一种搀扶;当别人失去信心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搀扶……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专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语中,由“格”构成的词语很多。
如:资格、合格、高格,格局、风格、品格,体格、学格、人格,格物致知、有耻且格、自成一格,等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对以上哪几个词语感受最深?请选取两到三个词语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格”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长貌。
意思是:树木的长枝条。
而由树木的枝条这一本义,可以联想到扎篱笆时长树枝纵横交错地编织起来,形成一个一个很有规律也很漂亮的“格子”,这些“格子”组成的篱笆,就把小家庭和外界“隔离”了,这种隔离,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自我封闭,这种“格”就成了“隔”。
于是,人与人之间就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比如“资格”“合格”“风格”“学格”“人格”等,不同的“格”代表了不同的类别,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可能就格格不入。
而同时,因为类别不同,不分群体被压迫、限制(格限),那些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必然会反抗,而面对严酷的法律和暴力执法,反抗的手段往往也是武力(格斗)。
然而,人类是一种必然需要思想的物种。
先民从“编格子”中发现了美、发现了善,于是有了格调的高低;这种发现、探究本身也是一种“格”(格物致知)。
有思想的人类,不会甘心被放在固定的格子里,他们探究格子外面的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
于是那些人们高于普通人,获得普遍认同、赞扬的就会被认为是“高格”“有格局”等。
试题要求以“格”组词,围绕其中两三个词语展开写作。
对此,可以选用完全对立的两者去对比论证,比如由“体格”与“人格”去思考。
可以选用形成对立统一模式的词语,比如选取“合格”“高格”,说明专业能力合格+道德修为高格=真正大写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人。
也可以选用形成兼容互补模式的词语,比如主体风格+自成一格=符合主流价值观又有个体的丰富性独特性,二者的兼容、结合,使人生更有蕴藉和意趣。
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篇1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听到这有幽美的歌曲后,我就会想起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的妈妈和老姨带着我和小弟去秦皇岛买衣服,我们在站点等待公交车的到来大概等了10分钟左右,公交车来了,就在公交车停下的那一瞬间,在站点等车的人都冲了上去你挤我,我挤你谁也不让谁,就像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黏在一起,可是挤了有1分钟左右谁也没进去,最后大家都排上了队,有秩序的上了公交车,都选了自己的位置坐下了,可是正当我要坐下的时候,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奶奶走了过来看着位老奶奶走路都走不稳的样子,还拿着两个大袋子,多沉呀!可是车上的座位已经满了,老奶奶看了,失望的说了一声“唉”!可是车上没有一个人给老奶奶让座,这时,老奶奶伸出了一只皱巴巴的手,要去抓扶手,可是老奶奶还没有抓好呢,车子突然开了,老奶奶一下子就摔在了地上可是这也没有一个人给老奶奶让座,这时,我坐不住了,中华人民的美德都去哪了,想到这里我下定了决心要让座,我走到老奶奶面前,吧老奶奶扶了起来,扶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说:“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你还小,这个座位你做吧. ”我听了,便回答:“奶奶,您走了这远的路已经很累了吧,还拿着这么多的东西,多累啊,放下来休息下吧!”老奶奶看了看我不禁的拍了拍我的手说:“你真是好孩子。
”“没关系,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
”这件事虽然很简单,但蕴含了很多真情和爱。
如果每个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篇2雪花纷纷扬扬地飞舞,寒风冷瑟瑟地咆哮。
我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透过满是哈气的窗户望着那纷纷而下的晶莹,不禁想起了那温暖又亲切的名字——姥姥。
冬日的阳光永远盈满了温暖,像姥姥那满是皱纹的脸颊。
在这样温情的日子里,姥姥总会带上老花镜,坐在阳台为我织毛衣。
阳光透过窗户倾照在姥姥身上,整个人都变得金灿灿的,那白花花的头发愈发变得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