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_呼吸

生理学_呼吸

生理学_呼吸
生理学_呼吸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 2.肌小节: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为基础的收 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4.内环境:为了区别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5.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 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入到动脉的血量。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8.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9.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血红蛋白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0.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与所消耗的O2的容积之比。 11.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 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12.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 13.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4.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5.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 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16.乳酸阈: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 17.身体素质: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 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18.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度而引发身体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 段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19.“极点”:在进行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功能不能 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运动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现象成为“极点”。 20.“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运动者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 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 第五单元呼吸系统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核心命题点: 1.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呼吸的调节 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原动力)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使胸廓扩张; ●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辅助吸气)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肌

表:呼吸运动的形式 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 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疾患 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 呼气是被动 平衡均匀 用力呼吸运动时; 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二氧 化碳含量增多时 吸气、呼气都是主 动的 深快,费力; 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 现呼吸困难 平静吸气时,参与呼吸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A.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B.膈肌和肋间内肌 C.膈肌和肋间外肌 D.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E.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正确答案』C 2.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 呼气末:-3—-5mmHg 吸气末:-5—-10mmHg

胸内压作用: ①牵引肺,实现肺通气 ②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 3.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简单的事情术语化—— 肺通气的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实现肺通气

→保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防止肺水肿 肺泡液-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B.主要成分是糖脂复合物 C.可防止肺气肿的发生 D.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 E.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A 气道阻力 请思考? ——为何阻塞性肺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吸气——肺扩张——气管扩张——口径加大——阻力减小; 呼气——肺缩小——气管缩小——口径减小——阻力加大。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基本肺容积:基本肺容积是指相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的指标。 ①潮气量 ②补吸气量 ③补呼气量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 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1)行成原理: ①胸膜腔密闭。(气胸时负压消失) 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 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直至两处压力相等(可见压力差决定气体方向)。 2.压力差是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不同器官内同一气体的压力差距。 小结: 1.肺换气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效能。 3.PO2和PCO2何处最高? (1)PO2: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2)PCO2: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1)呼吸膜面积和厚度:3亿肺泡总面积100m2。6层厚度不到1微米。肺毛细血管血量60-140ml(半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机能:是指人体整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5、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6、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7、适应性:机体长期处在某种环境变化时,会发生不断调整自身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机能变化,使自身和环境间经常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8.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9.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10.主动转运: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某些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过程。 11.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12.时值: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刚刚能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13.静息电位:在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即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变化。 15. “全或无”现象:“全或无”现象: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并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动作电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6.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7、强度—时间曲线: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 18、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19、神经肌肉接头: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20、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21、单收缩: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及一次机械性收缩。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1.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2.顺应性(compliance)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称为顺应性。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3.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4.潮气量(tidal volume,TV)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6.用力呼气量(FVC) 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尽快呼气,计算第1秒末、第2秒末、第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其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也称时间肺活量,正常成人分别为83%、96%和99%。 7.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加上解剖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 8.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 平静呼气末,肺内仍余留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为2.5L。 9.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 每分钟内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6~8L/min。 10.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1.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习惯上称胸膜腔负压。12.肺扩散容量(pulmonary diffusion capacity) 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ml数。 13.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 14.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最大量。氧容量受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 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 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 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 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 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1.血氧饱和度: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和氧容量的比值。 2.时间肺活量: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测定第1、2、3,秒时呼出的气体占总肺活量的百分比,为时间肺活量。它是一种动态指标。 3.生理无效腔: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两者合称生理无效腔。 4.肺扩散容积:气体在0.133kPa(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 5.中枢化感器:指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对脑组织液和脑脊液H+浓度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可接受H+浓度增高的刺激而反射地使呼吸增强。 6.内呼吸: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7.功能余气量:平静呼吸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量。 8.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9.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它是红细胞无氧酵解的产物,它的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10.Oxygencapacity: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血液所能运输的最大氧量。1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12.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3.弹性阻力: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缩的倾向,这种阻力称为弹性阻力。14.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节及正常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15.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的化学物质。肺顺应性,是衡量肺的弹性阻力的一个指标。肺的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ΔV)/跨肺压的变化(ΔP)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生理

第四章呼吸生理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胸内负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 4.肺活量 5.时间肺活量 6.胸式呼吸 7.生理无效腔 8.肺牵张反射 9.血氧饱和度 10.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4.使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小的神经是_______,该神经兴奋时释放的神经递质是_______,其作用的受体是_______。 5.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7.迷走神经通过M型胆碱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_______,使气流阻力_______。 8.正常成人腹式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但以为主_______;小儿主要是_______呼吸;妊娠后期的妇女则以_______为主。 9.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10.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_______。 11.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12.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13.肺牵张反射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反射。 14.机体对呼吸运动调节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 15.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16.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它对细胞外液中_______浓度十分敏感。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三、判断题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迄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功能残气量代表了吸气肌处于松弛状态时肺容量。( ) 3.关于胸内压,吸气时比呼气时低。( ) 4.呼吸的无效腔越大,则肺泡通气量越小。( ) 5.人体呼吸过程中CO2的运输主要是由肺至组织,而O2的运输主要是由组织到肺。( ) 6.肺回缩力主要来源于肺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 7.一定范围内,浅而快的呼吸可明显增加通气效率。( ) 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 9.气体在血液中运输时,其物理溶解形式是化学性结合的必要前提或中介阶段,溶解的气体量随分压增高而增多。( ) 10.肺的顺应性越大,其弹性阻力也越大,故顺应性可作为弹性阻力的指标。 11.通气/血流比值越大则肺换气越好,越小则肺换气越坏。( ) 12.温度升高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 ) 13.在缺氧时呼吸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因而使呼吸增强,以体现调节作用。( ) 14.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变化,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 15.由于CO2的分子量比O2大,所以临床上常见到气体扩散障碍应该是CO2的扩散障碍。( ) 16.血液的氧容量越大,表示其含氧量越多。( )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深吸气量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 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又称静力收缩。 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细胞内环境: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等渗溶液:正常人在体温37oC时,血浆渗透压约为5800mmHg,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NaCl(称为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 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百分比。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窦性心动徐缓: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 氧离曲线: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有氧氧化:糖原或葡萄糖在耗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oC条件下。 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 代谢当量:运动时的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称为代谢当量。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牵张反射:当骨骼肌收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 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动作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 氧亏: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最大摄氧量: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身体素质: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反应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元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运动生理学

兴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血量: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皿液容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总量5-6克,正常人空腹浓度为80—120mg%) 呼吸:人体不断的以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激素:人体有些腺体或组织细胞能分泌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成人安静时为60—100次,平均75次。 氧债:人在进行运动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最大吸氧量,能量供应取决于物质的无氧分解,造成的氧亏,称为氧债。 吸收: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 疲劳:人体在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能力下降,这种由于肌肉工作本身而引起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称之疲劳。 反馈:是效应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信息又传回控制部分,并影响控制部分的功能。[固有反馈、非固有反馈]。 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正常成人安静时需氧量约为 250ml/min)。 摄氧量:是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 心指数:空腹安静状态下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渗透压:溶解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为渗透压。即为渗透压。 无氧阀:在递增负荷运动对由有氧代谢供能到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运动强度,大约血乳酸4毫克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 感受器:感受器是指能接受内外环境变化刺激,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而发生兴奋的一些特殊结构。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靶细胞: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内呼吸:指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外呼吸:指在肺部进行的血液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血液循环将氧运输到组织,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除的过程。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内环境。 肺活量:最大呼气后,尽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男约3500,女约2500毫升)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的潮气量为约为400—500毫升) 余气量:尽最大力呼气后仍存留在肺内的气量。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存留于肺中的气量。 兴奋剂:一切运动训练和正常的营养方法以外的旨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的人工合成 的物质与特殊手段。 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食物热价: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热量。 吸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同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提供人本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吸氧量。 酸碱度:血液的酸性和碱性程度称为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平均值为7.4,最大能力范围6.9-7.8) 碱储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碱储备的单位是以每100毫升血浆中H2CO3能解离出CO2的毫升数来见解表示的,正常约50-70﹪。 胸内压:指的是胸膜腔内的压力。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舒张压。 呼吸商(RQ):某种营养成分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 非乳酸能:ATP、CP分解供能时不需要氧气,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呼吸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 +”,错误记为“—” )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13、Hb 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 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16、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0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19、H +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A)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 A、主动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 3、呼气时肺内压(),而吸气时肺内压(B )。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 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5、潮气量是指(B)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A、运动时 B、平静时 C、最大呼吸时 6、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C)。A、最大通气量B、最大肺容量C、肺活量 7、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C)的影响。 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 8、肺泡通气量正常情况下(B)肺通气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9、解剖无效腔是由于一般呼吸道(B)而得名。 A、血流较少 B、无气体交换 C、无神经支配

生理学呼吸运动.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吴婉虹学号20112501037 专业生物科学年级、班级11科二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实验时间2014年 5 月 20 日 实验项目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指导老师胡学军实验评分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室温:25℃左右 实验时间:2014年5月20日 作者:吴婉虹 合作者:陈普俊、陆雪丽、梁伟琪、吴晓丹、许佩珩 一、实验对象和材料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试剂:麻醉剂(2%戊巴比妥钠 2ml/Kg )、生理盐水、50mg/ml尼可刹米注射液 实验器具:常规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眼科剪、金冠剪、玻璃分针、棉花、纱布、棉线、小弯钩、烧杯、污物缸、兔手术台、塑料绳、棉 签、20ml注射器、1ml注射器、照明灯、保护电极、滑轮、支架、PowerLab 生理实验系统、气管插管、张力传器感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动物麻醉固定 称重,麻醉(耳缘静脉注射2%戊巴比妥钠2ml/Kg )、固定(仰式)、剪颈部和胸部剑突位置毛、剪颈部皮肤5 ~ 6cm (二)颈部气管及神经分离手术 1.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 2.暴露气管、穿线、手术刀手术剪T形切口,事先准备好的棉签将气管中的血 块弄出,插好气管插管并结扎。 3.分离双侧迷走神经,分别穿2线备用

(三)剑突软骨分离手术 1. 用手触摸到剑突所在位置后剪毛,用手术刀或手术剪从腹白线剪开约2cm , 不可超出2cm 2. 用手术剪小心剪去剑突上面的结缔组织膜,暴露剑突,观察剑突骨柄与膈肌 的位置 3. 用手术刀小心刮去剑突的骨柄上方组织,用金冠剪小心剪骨柄,注意不要剪 断骨柄下方的膈肌。可见到家兔一呼一吸带动剑突运动。 (四)观察实验项目 1. 连接好实验装置,用棉线上的小弯钩勾住剑突,通过滑轮与张力换能器连接, 调节好力度大小,设置调节通道2和刺激器参数 2. 记录家兔平静呼吸的运动曲线,观察家兔吸气和呼气时候对应的曲线方向 3. 增加无效腔: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 4. 增加气道阻力:同时夹闭气管插管两侧管 5. 肺的牵张反射实验 1) 一侧气管胶管用20ml 大注射器吸入20ml 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夹 闭气管插管的一侧胶管,在家兔吸气之末,用三个呼吸节律时间徐徐向家兔肺内注入20ml 空气,观察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 2) 同法,于呼气之末用20ml 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20ml (维持3个呼 吸节律时间),观察呼吸的运动曲线 6. 注射尼可刹米(50mg/ml,用量0.5ml) 7. 迷走神经传导:同时结扎两侧迷走神经,二人同时操作,第一结要紧、狠。 8. 阻断迷走神经传导的基础上,重复步骤4的肺牵张反射实验 9. 断双侧迷走神经,分别刺激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呼吸曲线变化 10. 气胸实验:剪开并剪断右侧肋骨 三、实验结果 通道2 (m V )

生理学 呼吸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吸气肌收缩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2.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活量 B.肺通气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3.吸气末肺内压() A.大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等于胸内压 D.小于大气压 4.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肺内压 B.大气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D.肺内压-肺回缩力 5.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延髓化学感受器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延髓呼气神经元 6.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主要是通过 A.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C.刺激中枢化学敏感区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7.进行腹式呼吸的吸气时,下述哪块肌肉收缩为主

A.肋间外肌 B.腹直肌 C.肋间内肌 D.膈肌 8.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9.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 A.0.84 B.0.94 C.1.0 D.2.0 10.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H+〕升高 C.一定浓度的CO2 D.以上全错 二、填空题 1.外界空气由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称为_______;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 2.内呼吸指的是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或称组织换气。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_______。肺通气的阻力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5.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另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形式。 6.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_______的关系。 7.低O2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_______,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_______。 8.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_______和_______。 9.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呼吸 一、镇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②和 ③三个基本环节,其中外呼吸包括④和⑤;内呼吸包括⑥和⑦。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①,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②。 3.胸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一个含有①的潜在的②的腔隙,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③大气压,故称为④。 4.肺通气的阻力有①和②两种。弹性阻力用③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④关系。 5.肺的弹性阻力来自①和②,其中尤以③为主。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①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②,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③上,具有④作用。 7.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①中,它受 ②、③和④的影响。

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① ,由于②的存在,浅而快的呼吸不利于③。 9.决定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有①、②和③。如果每分肺通气量不变,呼吸频率愈快,肺泡通气量就会④。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①、② 和③。 11.正常人的肺通气/血流比值为①。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 ②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③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④ 12.0 2和CO 2 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①和 ②两种,以③为主。0 2 主要以④ 形式运输,CO 2 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⑤ 和⑥。 13.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①、 ②、③和④。 14.氧合血红蛋白呈①色,去氧血红蛋白呈②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③,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④。 15.血红蛋白和CO结合的能力是0 2 的①

倍,因此空气中即使只有少量的CO也会造成②。 16.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① 和② ,即③。目前流行的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认为:延髓的④兴奋,引发吸气动作,再通过⑤机制发生呼气。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① 和② ;可感受③和④ 浓度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⑤ ,可感受脑脊中⑥浓度的变化。 浓度①,H+浓度②18.当动脉血中CO 2 或0 分压③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2 19.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①的平滑肌中,该反射的传入神经是②。如果切断了该神经后,动物的呼吸会变得③。 二、选择题 [A型题] 1.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 A.呼气初 B.呼气中 C.吸气中

运动生理学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第六章呼吸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外呼吸 3、肺通气 4、肺换气 5、内呼吸 6、呼吸运动 7、肺活量 8、时间肺活量9、每分最大通气量;10、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11、每分通气量12、肺泡 通气量13、氧通气当量;14、通气/血流比值呼吸; 二、是非题: ()1、运动时如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眩。 ()2、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无效腔×呼吸频率。 ()3、正常人第1、2、3秒时间肺活量值中第二秒时间意义最大。 ()4、运动前的肺通气量增加是条件反射性的。 ()5、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说,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气体量。 ()6、氧通气当量不与每分通气量成正比,而是与肺泡通气量成正比。 ()7、平静呼吸时,肋间内肌和腹肌等呼吸肌并不收缩。 ()8、无论怎样用力呼气,肺内的气体也是呼不完的。 ()9、在血液中,98%以上的O2和94%以上的CO2是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物理性 溶解形式很少,但不可少。 ()10、O2与Hb的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分压的高低,同时也取决于有关酶的 促助。 ()11、动脉血中,氧含量为20ml%时,其饱和度可视为100%,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5ml%, 其饱和度也可视为100%。 ()12、由于血浆内有大量的碳酸酐酶的促助,所以组织内大量的CO2进入血液后,就 在血浆内与水结合,形成H2CO3并解离成H+和HCO3-而被运输至肺部。 ()13、缺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只引起非常微小的兴奋作用,因此,缺O2对呼 吸的影响,完全依靠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发动的反射而实现的。 ()14、剧烈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使通气/血流比值下降。 二、选择题: ()1、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为 A:外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肺通气。 ()2、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A:肺泡;B:呼吸道;C:肺泡、组织;D:组织。 ()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B:肺的弹性回缩力 C:呼吸肌的舒缩;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4、每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5、在肺血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呼吸频率加倍,深度减半,通气/血流比值将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以上都不是 ()6、基本的呼吸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大脑皮层 D:脑桥 ()7、解剖无效腔加倍时,通气/血流比值将 A:加倍 B:增大,但不到加倍 C:减半 D:减小,但不到减半 ()8、肺总容量等于 A、肺活量加潮气量 B、肺活量加余气量 C、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