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简本)

目录

1 规划概述 (1)

1.1 规划概况 (1)

1.2 规划方案比选 (1)

2 规划协调性分析 (2)

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2)

2.2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

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3)

2.4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协调性 (4)

2.5 与水利发展和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 (4)

2.6 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分析 (6)

2.7 与“三先三后”原则的符合性分析 (6)

3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8)

3.1 生态环境现状 (8)

3.2 水资源现状 (8)

3.3 水环境现状 (8)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9)

3.5 社会环境现状 (9)

4 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9)

4.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9)

4.2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0)

4.3 对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影响 (10)

4.4 对水环境的影响 (11)

4.5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

5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2)

5.1 预防性措施 (12)

5.2 最小减量化措施 (14)

6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7)

1 规划概述

1.1 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包括调出区、调入区和输水线路区。引绰济辽工程调出区为绰尔河流域,涉及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扎兰屯市,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右前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泰来县等。调入区为西辽河干流地区、霍林河、洮儿河,涉及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等。输水线路穿越洮儿河、霍林河、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等河流,途经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等地区。

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经过

402.20km输水渠道,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和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调水,解决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改善通辽地区地下水超采的现状。

规划水平年:现状基准年2010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水平年2030年。

1.2 规划方案比选

本规划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绰尔河向外流域调水的最大规模为8亿

m3左右,综合考虑绰尔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文得根水库的地形条件,同

时考虑松辽流域规划确定的调水规模,拟定4.0亿m3、5.0亿m3、6.0亿m3、7.0亿m3、8.0亿m3五个方案进行比选。这五个方案通过淹没面积、移民、工

程投资等全方面比选,认为7.0亿m3从环境角度基本可接受、经济上可行。

规划输水线路分为有压重力输水线路和无压重力输水线路。其中无压重力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穿越代钦塔垃五角枫及荷叶花湿地珍禽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对环境干扰较大。因此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从环境角度推荐有压重力输水线路。从经济角度分析,文得根至突泉县无压输水线路更为经济,故本次最后从环境及经济角度的推荐方案为有压无压相结合重力输水方案。

通过调水水量环境影响分析及输水线路方案比选,本次推荐方案为: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通过有压重力和无压重力相结合输水渠道,全长402.2km,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

右中旗、突泉县和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调水,拟定年调水量7亿m3。

2 规划协调性分析

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

“引绰济辽”工程是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以跨流域引水、本流域农业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供水发电,兼顾改善西辽河干流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等综合利用,实现水资源在通辽市、兴安盟地区间的优化配置。本规划符合水法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相关法律规定,工程实施将有效解决西辽河干流地区缺水问题,缓解该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状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同时,本规划的编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关于流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防洪灌溉、河道保护等相关内容。上述各项法律法规是本规划的编制依据,对文得根水利枢纽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是对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1号文件的落实,规划的实施将对流域防洪及下游灌溉、引水工程建设、蒙东工业园区建设、西辽河地下水超采产生有利影响,对促进兴安盟与通辽市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谐、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区域煤化工产业整合和发展、缓解西辽河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状况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当前的国家宏观政策相符合。

2.2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分,该规划区属于东北平原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两个限制开发区域。引绰济辽的水源

工程和隧道工程主要位于东北平原主产区内,项目建设将提高绰尔河下游灌区灌溉保证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强化沿岸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并为缺水的通辽市、兴安盟地区提供清洁水源,符合国家对东北平原限制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要求。而211.14km的管线主要布置于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内,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一定扰动作用,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待项目运行后,随着流域水资源量的增加,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将逐渐增强。总体看来,引绰济辽工程规划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项目建设也将促进区域经济和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对维护民族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与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2010-2020年),引绰济辽工程规划区涉及自治区级东部重点开发区域(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突泉县、扎赉特旗)、国家级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开鲁县、扎赉特旗、科右中旗)。

引绰济辽工程属线性工程,穿越上述三个主体功能区,通过引入水源,实现通辽市、兴安盟地区间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受水区城市化及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水源工程文得根水库的建设,将调节绰尔河流域径流,增加下游农业灌溉面积,加快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此外,工程引水入西辽河流域后,将有效遏制西辽河干流地区地下水超采状况的持续发展,退还地下水超采量,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利于科尔沁沙地治理与防护。因此,引绰济辽工程规划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相关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与其开发重点和发展目标一致。

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着力解决全区结构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锡林郭勒引水、引绰济辽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利建设重点包括新建三座店、文得根、晓奇、引绰济辽等蓄引水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域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水利枢纽和水源工程,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按照水煤组合的要求,实施“引绰济辽”等调水工程和文得根等水库枢纽工程。引绰济辽工程规划是对蒙东地区“十二五”经济规划的落实,是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

骨干工程。此外,在兴安盟和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均将引绰济辽工程列入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并规划配套建设灌区和节水改造。因此,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与各地方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相协调。

2.4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协调性

2007年8月2日国务院以国函[2007]76号文批复同意《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文),……推进内蒙古东部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引绰济辽工程建设符合该文件的政策要求,为蒙东地区能源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与农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条件。

2.5 与水利发展和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

(1)与流域综合规划的协调性

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松花江流域规划》、《辽河流域规划》和《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简称“三大规划”)提出了“北水南调”工程方案,提出引绰济西辽河工程,以解决西辽河平原风沙干旱区的缺水问题。本规划的实施可缓解西辽河地区的城市生活及生产供水需求,符合原“三大规划”的用水要求和引水条件,与其协调一致。在目前已修编完成的《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辽河流域综合规划》中,均将绰尔河引水工程拟定为流域规划的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文得根水库确定为绰尔河引水的水源工程,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工作任务,规划2030年引绰济辽工程调水量6亿m3。按照本次工程规划预测,由于绰尔河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减少1.21亿m3,当工程调水量为6~7亿m3时,绰尔河流域河道外总供水量均小于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的绰尔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水量指标。本次工程规划水平年调出水量7.00亿m3,跨一级区之间,由嫩江调往西辽河仅为3.89亿m3;由此可见,绰尔河调出水量中,嫩江流域本区域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符合嫩江流域、兴安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调入西辽河的净调入水量为3.62亿m3,与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西辽河调入水量3.33

亿m3基本一致,从总水量来看,不影响松花江流域内总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基本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调水要求。

(2)与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性

2010年经国务院批复的《松花江区、辽河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将引绰济辽工程列为流域的骨干水资源工程和重大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提出:“东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是…东水中引,北水南调?;……西辽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已不大,未来用水增长主要靠节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在条件成熟时,实施绰尔河引水,以满足西辽河能源基地、通辽市工业和城镇用水的增长需求;……西辽河应合理开采地下水,严格控制地下水的超采,超采区要逐步退还地下水超采量。”本规划的实施将为兴安盟、通辽市等西辽河地区城市生活、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水源保证,是一项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生态保护,同时实现松辽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工程,符合规划骨干工程布局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内容。

(3)与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

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围绕水利发展八大目标,我国将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水利总投资预计达1.8万亿元。

全国《松辽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引绰济辽工程列入“十二五”期间拟建的重点缺水地区水源保障工程和流域骨干工程,要求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实施。引绰济辽工程的建设符合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程总体布局。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全区结构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锡林郭勒引水、引绰济辽等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水利建设总投资达803亿元。引绰济辽工程建设符合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布局,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西辽河地区通辽市、兴安盟城市用水不足问题,还可退还挤占的农业用水、生态用水,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

2.6 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分析

(1)与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年)的协调性

根据《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15年)》,内蒙古控制区总体上应采用预防为主的策略,重点开展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科右前旗加工园区、科右中旗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些规划目标和污染防治项目的落实将有效地改善流域内的水环境状况,区域水污染治理为引绰济辽工程实施提供了先治污后通水的先决条件。

(2)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引绰济辽工程位于该防风固沙区北缘,通过管线埋涵铺设将绰尔河流域水资源引入通辽市、兴安盟等缺水区,用于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并改善环境,虽然管线开挖、填埋等工程建设会对局地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但从全局看,区域地表水资源量的增加将利于当地工农业发展,遏制地下水超采,并有利于当地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的治理,并不违背区域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

(3)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协调性分析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引绰济辽工程规划受水区多个城市工业园区多为已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示范基地或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禁止新增高耗水项目,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发展新型工业,并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因此,本规划基本符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2.7 与“三先三后”原则的符合性分析

(1)先节水后调水––节水及其保障措施

节水是抑制需水增长、减轻供水压力、减少污水排放的根本措施。2010年受水城区现状平均生活用水定额及平均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平均达15%以上,受水区工业及生活用水还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为保障引绰济辽工程的实施效果,坚持“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将节约水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地方政府已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等相关法规条例,通辽市先后制定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管理办法》、《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在继续贯彻落实各项节水措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调水与节

水结合,以实现调水工程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及相关法规条列规定,调水工程实施后,强化调入区城区污水处理利用,2030年调入区城区

污水处理率达到80%,回用率达到50%。在继续贯彻落实各项节水措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调水与节水结合。

(2)先治污后通水––治污状况及措施

从引绰济辽调水工程总体布局看,根据水质现状评价,本工程调出区水质良好,属于II水体,但受水区地表水水质状况较差,水质类别基本属于Ⅵ~Ⅴ类水体。

为了治理流域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自治区先后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并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水功能区划》要求,全面执行松花江、辽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在工程建设时,要坚持调水与治污相结合,确保调出区和受水区水质达到要求,全面推进区域内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污水资源化、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促进蒙东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先环保后用水––环保方案

根据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输水工程采用全封闭的输水方式,可保证清洁的绰尔河水到西辽河后还能达到Ⅱ类水标准。从工程配水过程和原则来看,工程水资源在保证调出区文得根水库下游生态及农业用水前提下,先用于受水区生活,再用于工业和生态环境,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先环保后用水”的用水原则。

综上,引绰济辽工程是在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工程建设总体布局与节约用水、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上,实行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建设符合调水工程“三先三后”的原则要求。

3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3.1 生态环境现状

规划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中南部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受地貌及水热条件不同影响,植被类型逐渐由森林向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草甸草原过渡。调出区绰尔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调入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

评价区维管束植物76科274属483种(包括2个变种及37亚种)。其中菊科最多,约35属78种;其次为禾本科,约32属57种。主要植被类型为柳榆林、蒙古栎林、榆树疏林、五角枫、榆林疏林、柳灌丛、榛子灌丛、山杏灌丛、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线叶菊草原、糙隐子草草原、差巴嘎蒿、拂子茅草甸、野古草草甸、小糠草草甸、修氏苔草、小叶樟草甸、芨芨草草甸、星星草草甸、芦苇沼泽等。

评价区脊椎动物有28目、59科、194种;鸟类16目、37科、156种。常见动物有:蒙古兔、黑斑蛙、花背蟾蜍、黑线姬鼠、小沙百灵、云雀、戴胜、白翅浮鸥、须浮鸥、红嘴鸥、绿翅鸭、斑嘴鸭、白眉鸭、罗纹鸭、凤头麦鸡、灰头麦鸡、金眶鸻、矶鹬。

规划区绰尔河流域鱼类丰富,有7目14科69种,其中土著种7目13科66种,引进种2目2科3种,绰尔河流域分布有珍稀濒危鱼类3种,分别为雷氏七鳃鳗、细鳞鱼、哲罗鲑。受水区河流流量较小,水生生态环境较差,水生生物的种类也较贫乏,尤其是鱼类的种类仅以鲤科小型鱼类及鳅科鱼类为主。3.2 水资源现状

绰尔河水资源量相对丰富,地表水资源量为20.10亿m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11.1%。受水区水资源量贫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地表水匮乏,目前,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高达104.2%,尤其是通辽市,其中科尔沁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率达209.6%。

3.3 水环境现状

绰尔河水质基本满足II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满足调水要求。受水区霍林河、洮儿河上游水质较好,水质为II~III类,近年来,河流下游出现断流情况;西辽河断流、污染情况严重,通辽站自2000年~2010年期间全年基本断流。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根据2009年水资源量统计,兴安盟地下水资源量14.6×108m3,地下水可开采量10.19×108m3,目前兴安盟地下水源供水量8.10亿m3,占地下水源供水量的42.1%。地下水水质能够达到饮用水源标准。通辽市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中80%以上,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5.31×108m3,近来来因连续的枯水年,河流常年断流,水库近于干枯,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几乎全部开采地下水。2000年以来的10年间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36米。2010年调入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率普遍较高,西辽河干流地区超采情况严重,科尔沁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率达209.6%,超采3.67×108m3。2010年末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655km2,超采面积持续扩大。超采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1.19m,比上一年下降0.30m。受水区地下水利用率高,地下水超采严重。

3.5 社会环境现状

通辽市总面积59535km2,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13.9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4.10%。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176.6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482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为102.92亿元。

兴安盟土地面积5.98×104km2,2010年全盟总人口为167.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1.27%,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地区。2010年全盟生产总值261.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624元,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505元。兴安盟是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目前,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工业发展滞后,全盟6个旗县市中有5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已被国家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持范围。

4 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4.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文得根水库枢纽占用林地约5143.36hm2,植被类型主要为榆树林、柳灌丛、人工杨树林等。水库占地影响绰尔河流域的林业资源,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对区域陆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本规划共分布渣场41个,占地面积约225.6hm2。这些渣场占压林地、草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这些不利影响将得以恢复和重建。

4.2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文得根水利枢纽修建后,库区喜流水性鱼类如黑龙江茴鱼种群数量将减少,而喜静水、缓水生活鱼类如鲤科的鲤、鲫、鲶、黄顙鱼、乌鳢、银鲴、鳜等,以及泥鳅、花鳅、餐条、棒花鱼等小型鱼类种群和数量将明显增加。

(2)水利枢纽修建以后,绰尔河文得根坝下流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流水深降低,导致鱼类,栖息环境减少、庇护场缺失,对鱼类生长、繁殖均产生不利影响。

(3)文得根水库库区能够提供广阔的越冬场,鱼类能够在库区5m深左右的水体中安全越冬,对库区上游鱼类越冬有利。

(4)绰尔河干流是黑龙江茴鱼、细鳞鱼等索饵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后将对洄游通道产生阻隔。根据本次鱼类资源调查,这些鱼类的产卵场、越冬场主要分布在绰尔河上游,可见绰勒水库的修建已经对这些鱼类的洄游通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隔,文得根水利枢纽修建后将对绰尔河干流造成进一步阻隔,对文得根至绰勒水库河段鱼类资源和分布产生不利影响。

4.3 对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影响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实施后,规划水平年将从绰尔河流域调出水量7亿m3,配置给本嫩江流域3.12亿m3水量,占调出水量的44.50%;跨流域调水分配给西辽河流域3.89亿m3水量,占调出水量的55.50%。

(1)调水工程实施后,调出区地表水资源量将减少7.00亿m3,占调出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4.8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调水前的14.60%增加到

46.35%。

(2)调水后嫩江流域水资源量减少3.89亿m3,占嫩江水资源总量的1.06%,调水对嫩江流域水资源量影响不大,但由于水量由绰尔河流域调入缺水的洮儿河流域、霍林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将会对水资源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洮儿河流域水资源量增加2.62亿m3,占洮儿河水资源总量的11.28%;霍林河流域水资源

量增加0.50亿m3,占霍林河水资源总量的7.07%;西辽河流域水资源量增加3.89亿m3,占西辽河水资源总量的6.16%。

(3)调水工程的实施将缓解受水区地下水超采以及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

4.4 对水环境的影响

工程实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文得根水库下游区域,由于工程调水导致水库下泄水量减少,调出区下游水环境容量有所下降。

总体上看,现状年本工程未实施以前,绰尔河黑蒙缓冲区的纳污能力最高;2020年调水前,因为绰尔河流域农田灌溉用水增加,该水功能区流量下降,纳污能力下降19.70%左右;2020年调水后,引水区下游75%保证率流量下,工程引水导致水量下降,纳污能力相对于现状年下降56.70%左右,相对于2020年调水前下降46.15%左右。本工程对引水区下游河段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有

很大影响。在加强调出区下游水污染防治力度后,这种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引水区下游50%保证率流量下,绰尔河黑蒙缓冲区纳污能力在2020年调水后比2020年调水前增加43.24%~43.37%。

4.5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输水管线前段隧洞共分12段,隧洞总长度为151.6km,引水线路沿线岩

性多为变质砂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凝灰岩、凝灰砂砾岩,节理裂隙发育,多呈陡倾角,岩石坚硬,强风化层厚度一般3~8.0m,个别大于10m。围岩类别属Ⅲ~Ⅳ类围岩,其含水性均较差,施工期基本不存在供排水问题,对地下水影响很小。压力管道段主要经过特默河、查干沐沦河呼尔勒河、洮儿河、归流河、大柳树川、那金河、交流河、大额木特河等河流,地下水位埋深0.5-3.0m,管道施工须进行施工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施工排水全部排入起河流,水资源量不会减少,地下水位在施工结束后可以逐渐恢复,基本不会影响地下水水位。在穿越河谷地段,管道的阻水作用会影响地下水的侧向径流排泄,会导致管道上游地下水位升高,下游水位有所降低,但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5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5.1 预防性措施

5.1.1 水资源

(1)建立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资源保护的根本,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从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并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取水许可与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循环经济水平

目前,规划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工农业用水占绝对比重,要根据区域水资源时空分配、利用难度大的特点,逐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低耗水产业比重,提高循环经济水平,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从根本上扭转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减轻水资源利用的压力。

(3)优化水资源配置

做好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必须在优先满足调出区河道生态用水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水能资源,避免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水库调度方案制定应充分考虑坝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要求;在可研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水库下泄流量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下泄流量大小、下泄流量保障措施、下泄流量方式、下泄流量监测等。5.1.2 水环境

在考虑调入区工业发展时,应有防范于未然的理念,发展一些污染小或产出的污染物易于降解处理的工业,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保证废水零排放。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受水区污染防治水平。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5.1.3 生态环境

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规划中建设征地和工程实施等会对涉及区域内的脆弱生

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项目在设计阶段应对施工占用土地等进行充分论证,优化和调整工程布局,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优化施工场地、料场和弃渣场的选择。

在引绰济辽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前,根据规划项目的特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详细调查评价区的陆生动植物、鱼类区系组成和分布,以及保护价值;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确定保护对象和优先保护顺序,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开展评价区内生态环境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能受工程影响的陆生动植物,核实其在评价区内有无、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分析工程实施或规划调整后,对其影响范围、程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规划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应全面开展工程直接影响范围内珍稀重点保护植物、珍稀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的调查工作,如涉及珍稀重点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应考虑采取优化工程布局、移栽、树立警示牌等保护措施。

在本次规划中充分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早期介入”原则。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工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规划优化建议。同时建议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开展相关专题的研究,如冷水鱼过鱼设施研究,为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对绰尔河上游支流冷水鱼分布密集区采取重点保护,设置天然生境保护区。

5.1.4 文物古迹

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求,开展文物古迹的专项调查,文物古迹,优先考虑优化和调整项目选址、规模。建设工程选址应尽可能避开重要的文物,从源头避免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应立即停工封闭现场,在派专人保护现场;同时,迅速通报建设单位和当地文物部门。经过文物部门处理后,再进行施工,确保文化遗产不受侵害和损毁。严禁对发现文物私自占有或非法转卖。

5.1.5 土地利用

在工程设计中,应优化工程设计,尽量减少弃渣和工程占地的数量,减轻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优化施工布置方案,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的数量,减轻对当地耕地及其他用地的影响。

5.1.6 人群健康

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保健和防病意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5.2 最小减量化措施

5.2.1 陆生生态

(1)加强施工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边线以外的植被,施工活动尽量控制在料场征地范围内进行,以保护动植物现有生境。

(2)重视工程区域的坡地绿化,加大对严重退化山地和荒坡的综合治理力度,对施工区周围的植被,采用建围栏、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进行特殊管护以减小不利影响。

(3)采取张贴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宣传画、制定乡规民约等形式,提高当地群众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认知能力和保护意识;也可运用媒体、墙报等多种宣传形式,教育当地群众自觉保护。

(4)请林业、环保等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技术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保护植物应采取“发现一棵,保护一棵”的积极措施,尽最大努力保护国家级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5)在移民安置区,改善能源结构,解决安置区燃料问题,发展多种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

(6)加强加快本规划评价范围内的防护林、天然林、公益林等的建设,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于此繁衍,不仅可保护该区原有的动物,也为异地动物迁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7)加强巡护和监测管理,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宣传、讲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随时检查、监督对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执行情况,严禁施工人员乱捕野生动物,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并协助执法部门对非法偷猎、砍伐和采集的人员进行处理。

5.2.2 水生生态

(1)增殖放流站措施

文德根水利枢纽实施后将对绰尔河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对越冬洄游、及繁殖洄游鱼类产生阻隔。故建议采取鱼类增殖放流措施,减缓规划带来的不利影响。

根据绰尔河流域自然环境以及鱼类水域的分布情况,考虑在文得根水库上游及下游分布投放鱼苗,由于不同种类鱼类的分布、资源量、生活史特点不同,对工程影响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受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综合考虑它们受工程影响的大小、是否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是否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或《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是否是绰尔河流域优势种等因素,确定本工程需要优先保护的鱼类6种即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 (Dybowski)、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 、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 (Dybowski) 、瓦氏雅罗鱼Leucicus waleckii (Dybowski)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 son) 江鳕Lota lata (Linnaeus)。

(2)过鱼设施

受文得根水利枢纽阻隔影响的鱼类主要为越冬洄游的鱼类如哲罗鱼、细鳞鱼,产卵洄游的如鲤科鱼类等。可以采取有效的过鱼设施环境水利枢纽对鱼类的洄游阻隔。过鱼设施的种类

①文得根推荐过鱼设施

根据绰尔河鱼类资源分布及文得根水利枢纽坝址参数,本次规划建议过鱼设施选择过闸窗或水渠式鱼道。但由于冷水鱼水流刺激等水文情势变化感知较明显,所以对过鱼设施的设计要求较高。建议先开展冷水鱼过鱼设施研究,根据研究成果设置过鱼设施,保证过鱼设施的经济可行、技术有效。

②绰勒水库过鱼设施

为了保证绰尔河干流的纵向连通性,保护细鳞鱼等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建议文得根下游已建的绰勒水库补建过鱼设施。

5.2.3 水环境

(1)严格执行河道管理、排污口设置管理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严格审批新建排污口。

(2)沿岸各污水处理企业,严格地控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杜绝不达标水的排放。

(3)加强各废污水排放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控废污水排放量.

5.2.4 水土保持措施

调水工程具有工程线路长、跨越地貌类型多样、沿线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等特点,工程建设期是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针对沿线施工活动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把主体工程区、管理区、施工区、施工道路、料场和弃渣场作为防治分区的二级区,进行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以构成完整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

(1)施工区

输水隧洞采用TBM及钻爆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各洞口及裸露永久边坡按1:1(岩石)、1:1.5(土方)削坡。各洞口洞脸采取喷锚措施,顶部设置排水沟。为使各洞口的开挖面与区域景观相协调,采取种植攀缘植物的方法来绿化洞口开挖面,并在支洞口前缘裸露的空地上栽种一些树木。该区域适宜种植树种有华北落叶松、小黑杨、紫穗槐、五叶地锦等。

压力管道基本采用大开挖形式。为了利于恢复植被,在开挖时表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置,并采取临时挡护措施,回填时将表层土覆盖于顶层。管道施工结束后,根据原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采取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恢复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植被,提高林草覆盖率。适宜草树种有白柠条、侧柏、紫穗槐、沙棘、沙打旺、紫花苜蓿等。

(2)管理区

管理区包括管理站和分水口门,管理区需进行场地平整、修建进厂道路、进行厂区建设和绿化等内容,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布置合理、适用、美观。进厂道路主要采取道路硬化处理和沿线绿化植物措施,采用乔灌混交方式进行绿化。场地平整中,对于填方地段需修建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厂区绿化设计采用分散和集中绿化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用以观赏性树木为主的乔灌草花多种配置方式。适宜草树种有新疆杨、垂柳、云杉、侧柏、刺槐、刺梅、连翘、玫瑰、水蜡、丁香、早熟禾等。

(3)弃渣场和料场防治措施

本阶段弃渣场位置不能完全确定,现根据可能的弃渣场类型,采取防治措施:工程为分段施工、料场分段开采,弃渣和无用料也应及时回填、压实,做到完成一段,治理一段。对其表土剥离物同样采取集中堆放,并设置临时挡护措施。在料场坡顶处设截水沟,中下部设排水沟和消力池。施工结束后,进行覆土改造,其回填顺序为先回填筛分废弃的无用料,然后回填表土,最后采取迹地种树种草,

恢复植被措施。选用耐贫瘠的树种,以灌木和草为主。选择草树种有白柠条、沙棘、胡枝子、紫穗槐、紫花苜蓿、羊茅等。

5.2.5 地下水保护措施

(1)采用先进的TBM隧洞施工技术,采用10 cm厚豆粒石填充灌浆,管

片纵缝和横缝均设置两道止水。

(2)本工程区岩石条件一般,以Ⅳ类围岩为主,工程为防止渗漏、保护岩体免受水流冲蚀破坏作用,施工阶段对无压城门洞采用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0.55m。

(3)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措施,对洞口强风化区和断裂构造破碎区进行防护,防止地下水涌入隧洞,引起不良地质灾害。

(4)管路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保证地下水含水层的连续性,减少管路对地下水的阻水作用。

5.2.6 环境监理制度保障措施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部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和执行技施阶段的环境监理制度,由建设单位按照招投标方式选定环境监理的监理单位,设立环境监理设计代表办公室和施工监理组,对工程建设规划及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理。

自治区(盟、市)及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引绰济辽调水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生产建设单位应主动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落实“三同时”制度。

6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的实施,可解决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缓解地下水超采等现状,促进兴安盟、通辽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规划方案较合理,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虽然项目的建设及营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规划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降到环境可接受程度。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规划工程可行。

规划环评与建设环评的区别(仅限借鉴)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03 年9 月1 日起开始施行。该法除了对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做了规定外,还将规划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明确规定了规划也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法的 颁布施行,为在规划层面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法律依据。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EIA) 是对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对拟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在1979 年引入EIA 制度,通过20 多年的实践,我国的EIA 制度在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上都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EIA 主要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的,评价时空范围窄,不能考虑累积影响,不能从决策的源头防止污染等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SEA) 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规范、系统和综合的评价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的战略层次的应用。SEA 可将环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的一些政策和规划纳入EIA 的范畴,有利于从决策的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强化综合决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国外开始将EIA 扩展到政策、规划层次,SEA 体系逐渐形成。90 年代起,SEA 开始得到了广泛接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欧盟、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都制定了有关文件,推进了SEA 的发展。我国SEA 开展的较晚,目前主要是对规划进行环评,开展最多的是区域规划环评。目己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区开发规划等,还有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环评报告书等。铁路系统目前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但对一些大项目也做过一些类似的规划环评工作。如青藏铁路建设,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就十分重视环境问题,在该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系统的大量的评价工作。但总体上说,因为SEA 工作开展的较晚,实施环评的项目较少,所以目前我国尚无通用成熟的技术、方法、程序、内容、评价指标及体系等,SEA 在我国尚属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 为推动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国家环保总局已举办了多期规划环评的学习班,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待批稿) 》等有关文件。另外,国家环保总局还多次推荐了参加规划环评的评价单位,这些都为开 展规划环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EIA) 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SEA) 的比较 EIA 的评价对象是具体的建设项目,通常是带有工程性质的建设开发活动,它是战略(计划、规划) 的具体落实。SEA 是EIA 在政策、计划、规划层次上的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编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就充分考虑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同时在该法第十二条中还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组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情况要给予说明。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细化,环评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对规划的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拟订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和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内容。要求在环评中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

应的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评价的结论要有可操作性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此条款一是明确审查的时间在审批规划草案前进行。二是明确审查的组织者。三是传递程序。 在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规划审查时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对审查的范围、组织的部门、审查的时限、专家的组成和审查意见应包括的内容审查都作了具体规定。同时还明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根据以上规定和此次试点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和指导,规划环评单位在实施中应先完成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案(大纲)并经环评报告审查部门审查。属于须上报国家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先交自治区环保局,经其组织初步审查,在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审查;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交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审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完成后 B.编制完成前 C.大纲完成后 D.编制过程中 【正确答案】D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环评文件的受理机构是()。A.规划局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构 【正确答案】D 9、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10、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A.有利 B.短期 C.长远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规划背景 华安县丰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华安县东南部的丰山镇、漳州市区北郊,东邻长 泰县,北连华安县沙建镇,西南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接壤。集中区距漳州城区18公里,距离厦成高速(规划2009年建成)玉兰枢纽互通口不到1公里,距离漳龙高速华安互通口仅6公里,鹰厦铁路贯穿集中区东侧的镇区,漳州至龙岩的省道(208)漳华线穿境而过及九龙江北溪贯穿全境。工业区独具交通、地理、水能优 势。 福建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厦漳泉龙城市联盟,华安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华安县丰山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环漳州市经济发展圈的四个乡镇之一,华安工业集中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区三片”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发挥华安县丰山镇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工业园区启动,龙头企业带动,工业项目拉动,优质服务推动”的发展思路,实行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工业企业取得较大发展。 华安工业集中区地处华安县南大门丰山镇,是华安县承接大工业、大项目的平台。2005年工业区创办以来,共有53个项目落户,总投资100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7个,在建项目14个,其它项目也正在开展征地、办证等前期工作。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创产值150亿元,税收7亿元以上。但是,由于华安工业集中区目前尚未列入省级经济工业区,在融资、征地、机构设置、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制约,严重阻碍了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为此,华安县正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将华安工业集中区列入省级经济工业区。 华安工业集中区?新社工业园位于丰山镇九龙江北溪以西的地区,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24hm2,从2005年发展至今,区内工业用地现已基本饱和,拓展空间有限。为此,为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华安县工业集中区此次拟在现有新社工业园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

新疆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新疆工程学院(艾丁湖校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4-1 班 学生姓名:朱洪飞 指导教师:保华 完成日期:2018.01.15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7-----2018学年第 1 学期2017 年 12月 30日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班级14-1 班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设计题目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教师保华 起止时间2018.01周数 1 周设计地点校 设计目的: 1.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对《新疆工程学院建设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 本次设计以真题真做和假设条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通过本次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实际工作过 程,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容、方法、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重点 在于最终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制要点。

设计任务或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任务: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设计进度与要求: 1.要求每位同学接到任务书后,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容来实施具体评价任 务。查阅有关资料、监测、收集具体数据及假定的各种因素、条件和有关的数据。 要求每位同学的单独完成自己负责评价的那部分容,严禁抄袭。 2.纪律要求:要按时完成调查资料,认真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处理任务, 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按时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同时在课程设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摘要 通过对新疆工程学院(艾丁湖校区)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 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 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 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 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 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环境调查;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谢文玲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践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如果在提出有关政策和规划时能够慎重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在我国,规划环评(SEA)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相比项目环评(EIA),SEA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现,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计划层次的应用,即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在实施前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

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与规划手段,是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属战略环评范畴。 SEA是从基于经济效益的传统决策模式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决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不仅为我国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监督提供了立法依据。 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SEA和EIA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保障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识别主要影响以及提供可行的消减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严重的和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安全。 SEA是伴随着EIA的深入发展,并且为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不足而产生的。尽管SEA是以EIA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则与目标,在整个工作程序和步骤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思路的角度和高度不同 EIA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它对拟建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本条第二款所称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课程:________ 环境影响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目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

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 月1 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 月1 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 月28 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 月1 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 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 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 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6 月1 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2009 年7 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年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规划环评所需的资料清单

划环评需收集资料清单 1、本次规划的文本、附图以及上层规划的文本、附图(包括电子版的文字和图); 2、本次规划的立项批复; 3、规划区域内的各专项规划(供水规划、排水规划、污水处理规划等); 4、提供本次拆迁安置方案以及拆迁户数; 5、提供已经招商、入园的企业个数、类型、位置;提供规划区域内现有企业基本情况和污染排放情况,特别是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污染排放情况、环评报批情况、环评报告书、三同时验收及监测报告。 6、目前规划区域的土地类型比例(农田、荒地、水塘、居民区、拆迁区域等); 7、未来进入园区主要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包括生产规模、原材料来源(包括用煤和其他燃料等)、生产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以及先进性、污染源产生情况、污染治理措施与污染源排放等情况。对于未来发展的工业产业,要求基本确定是哪一类项目;对于住宅要求提供大约是多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对于污水处理厂要求提供污水处理工艺和水量。 8、提供规划区内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基本农田、有无封山育林区、防护林、生态林保护区、水库等敏感水体存在等)情况。 9、工业集聚区区内和周围村庄、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的数量、各村庄人口的户数和人数;是否存在搬迁,如有提供搬迁安置计划。 刚才没传上,不好意思。 **工业区规划环评所需材料 一、背景材料: 1、**县城市总体规划、十一五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2、规划区域地理位置图(可以在县行政区划图上拿铅笔标出120km2的规划范围)、规划区产业规划平面布置图(纸版或电子版); 注:2中所有图上均要细化到村庄,如能细化到企事业单位更好,以利于监测布点。 3、《规划区规划实施纲要》(纸版或电子版); 4、**县环境功能区划(纸版或电子版); 5、**县环境保护规划(纸版或电子版); 6、**县统计年鉴、**县经济统计年鉴(纸版或电子版); 7、**县县域内企业排污申报、环境统计、污染源排放清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纸版或电子版); 8、规划可研报告(纸版或电子版); 9、规划区域现有企业清单及其现状资料(地理位置、工艺、生产规模、污染物排放等)即规划区域现状的污染源清单。现有主要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最好能提供电子版)及其批复文件(作附件); 10、确保钢铁企业增产不增污的总量削减计划,要求列出详细的企业削减名单及削减量;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模板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 板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评价目的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评价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有关法律、法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评价技术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环境保护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规划区域内环境敏感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评价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评价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排放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评价方法及评价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1 评价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评价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word版)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1 规划概况 宜昌港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宜昌市所辖长江岸线和主要的支流航道岸线。宜昌港长江干流岸线航道总里程232公里,含长江左、右两岸岸线,岸线总长度434公里(干流主江岸线)。其中:左岸起于牛口(巴东界),止于鸭子口(荆州界),岸线全长254公里;右岸起于老黄岩(巴东界),止于车阳河(荆州界),全长180公里。此外,长江右岸百里洲岸线长度34公里也纳入本次规划范围。除长江干流航道,纳入本次规划的长江支流航道包括:香溪河、清江、黄柏河、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吒溪河等。 宜昌港的性质:宜昌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渝东鄂西地区对外物资交换的重要贸易口岸以及适应三峡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枢纽性节点。未来宜昌港将通过加快“三城六区一中心”建设,推进港口新城发展,完善翻坝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宜昌港转型升级,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 宜昌港的功能:根据宜昌港的性质和发展定位,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港口的功能定位为以“翻坝转运”、“工业输出”、“西部出海”、“三峡旅游”四大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口。 宜昌港的发展规模:预测宜昌港2025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6900万吨、25600万吨,预测到2025年集装箱的吞吐量为100万TEU左右,2035年的集装箱的吞吐量约为200万TEU左右。2025和2035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700万人次和1400万人次,2015 ~2025年和2025~2035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8%。 从宜昌港的总体性质与功能出发,根据宜港岸线资源分布、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沿江产业特点等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次规划修订与上一轮规划在港区功能上的差异,本次规划沿用了上一轮的港区划分和命名,将宜昌港划分为:主城港区、秭归港区、兴山港区、宜都港区、枝江港区和长阳港区。根据港口功能特点和行政区划要求,将6个港区进一步划分为33个作业区(作业区的划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公布(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5c9722521.html, 2009年08月21日22:14 中国政府网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 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