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

初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

初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
初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练习

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12?咸宁)重力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图象描述的运动过程中()

A.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b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前6秒内,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2.(2012?绥化)如图所示,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2012?河池)如图所示的小丽向右推墙的情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她推墙时,墙对她没有作用力

B.她离开墙后继续向左运动,是因为受到墙的推力作用

C.她滑行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她的重力与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2012?贵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小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

5.(2012?德州)如图所示,饮料罐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2011?丹东)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7.(2010?无锡)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关于磁铁和铁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吸引铁钉时,铁钉同时也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钉时,铁钉不一定吸引磁铁

C.磁铁和铁钉相互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磁铁对铁钉的力跟铁钉对磁铁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9.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10.如图所示,用手向上拉物块A,当手对物块A的拉力为F1(F1≠0)时,物块A对手的拉力为F2,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1(N1≠0),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N2.已知物块A受到的重力为G,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拉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B.压力N1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

C.压力N1与支持力N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拉力F1和支持力N2合力的大小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

11.F1与F2二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则F1与F2的关系是()

A.F1与F2一定是二力平衡B.F1与F2一定不是二力平衡

C.F1与F2可能是二力平衡D.F1与F2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2.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举起杠铃的瞬间,此时杠铃稳稳地静止着,关于该图片所反映的情景,从力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铃只受运动员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B.杠铃受到重力和运动员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所受杠铃对他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所受杠铃对他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2011?南通)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2~t3内,伞兵的机械能不变

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14.(2011?淮安)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甲的速度是3m/s,乙的速度是5m/s,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A.3:5 B.2:5 C.5:3 D.1:1

15.(2010?莱芜)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一条形磁铁附近的一铁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受到的重力和铁块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地面对铁块的支持力和铁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磁铁受到铁块的吸引力跟地面对铁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铁块受到磁铁的吸引力跟磁铁受到铁块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16.(2006?呼和浩特)如图所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的方向是(不计其它阻力作用)()

A.B.C.D.

17.(2005?宿迁)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请你判断这两种情况下,木块M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

>f乙B.f甲<f乙C.f甲=f乙D.f甲≤f乙甲

18.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时,木块便保持静止

B.若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时,木块有可能匀速直线运动

C.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保持静止

D.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转动

19.将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推动时,所用水平推力为F1,地面对物体甲的摩擦力为f1.现将物体乙叠放在物体甲上,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2使物体甲向右匀速移动过程中,物体乙被左边墙上固定的细绳拉住且保持静止,地面对物体甲的摩擦力为f2,物体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为f3,细绳对物体乙的水平拉力为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F1,f1的方向水平向左B.f2>F1,f2的方向水平向左

C.f2=F2,f2和F2是一对平衡力D.f3=T,f3和T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0.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5m/s的速度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丙以5m/s的速度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A.F

=F乙=F丙B.F甲<F乙<F丙C.F乙>F甲>F丙D.F丙>F甲>F乙甲

21.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

<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22.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用图a中的小纸片悬挂在支架上代替图b中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B.可以任意改变小纸片的形状

C.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D.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器材

23.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 两物体,分别在F P=5N、F Q=3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P的质量一定大于Q 的质量

B.桌面M 一定比桌面N 粗糙

C.P的速度一定大于Q 的速度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 受到的摩擦力

24.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上和f下”那么它们的关系是()A.f

向上,f下向下,且f上=f下B.f上向下,f下向上,且f上>f下

C.f

向上,f下向上,且f上=f下D.f上向上,f下向下,且f上>f下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5.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保持静止,受到_________力和_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选填“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悬挂在楼板下的电灯,受到地球对它的_________和电线对它的_________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选填“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6.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则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_________N;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_________N;支持力与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7.进一步探究:

(1)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如图1用两只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探究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1可知: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_.

(2)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_________力,大小_________;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弹簧也受到物体对它的拉力,弹簧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_________力,它们大小_________.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就等于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8.为了更好的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周六我校开展了众多校本课程.“围棋入门”是其中的一项特色内容.授课老师在评讲棋局时,棋子静止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棋盘上每一枚棋子受到_________对平衡力的作用,其中重力与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

29.

如图1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竖直放置的器材M是_________(填写名称),手指放在蜡烛_________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如图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图(a)所示的实验过程说明所探究的两个力需作用在___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图(b)则可验证所探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于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信息给予题;学科综合题;图析法.

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即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即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根据图象读出前6秒内甲乙通过的量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即可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A、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正确;

B、a货物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不正确;

C、b货物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正确;

D、由图象可知:前6秒内,s a=0.4m,s b=0.6m,所以根据v=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

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图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衡力的辨别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

分析:(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解答:解:(1)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二者分别作用在电线和电灯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因此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2)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所受的重力,二者分别作用在电线和电灯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既不是相互作用力,又不是平衡力,故CD选项都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1)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2)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大、反向;

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3.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丽推墙时,墙对小丽也有力的作用;

B、小丽由于惯性继续向左运动;

C、由于小丽受到阻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最后停下来;

D、小丽受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的作用而静止,由平衡条件可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A、小丽推墙,对墙施加力的同时,墙对小丽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小丽离开墙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左运动,运动过程中并不受墙的推力作用,故B

错误;

C、在运动过程中,小丽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最后停下来,故C错误;

D、小丽静止在地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重力与支持力是一

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平衡力等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4.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不是相互作用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加阻力,下降时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减阻力,因此上

升时的合力大,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1)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是相互作用力.

(2)力的合成: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5.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

分析:(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解答:解:A、饮料罐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罐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手对罐的压力和罐对手的支持力才是相互作用力;

故B错误;

C、罐对手的力与手对罐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罐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1)正确的对物体平衡状态时的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分析;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由此看来,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6.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

体上,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选项错误;

B、书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它们不是平衡力,B

选项错误;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故是一

对平衡力,C选项错误;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故它们是相互作用力,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点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7.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茶杯对桌面有压力,所以桌面才支持茶杯,即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支持力,故A选项错误;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正确;

C、重力是茶杯受到的力,而压力是桌面受到的力,所以重力和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错误;

D、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重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并且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8.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指二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解答:解: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产生了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铁钉对磁铁也会产生大小相同的力的作用,并且不需要接触.故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显然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的理解和掌握.

9.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比较思想.

分析:绳拉牛时,绳拉牛的同时,绳也受到牛对绳的拉力,绳和牛之间发生的力是相互作用力.绳拉牛时,牛没有被拉动,牛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牛站在水平地面上牛对水平地面有压力作用,同时地面给牛一个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解答:解:A、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B、绳拉牛的力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C、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D、绳拉牛的力和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绳拉牛,牛不动,牛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拉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2)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地面对牛的支持力和牛对地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发生在三个物体之间,一个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两个受力物体.

10.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首先确定物体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再明确它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和这些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才能对这些力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辨别.

解答:解:A、拉力F1与F2一个作用在物体上,一个作用在人手上,不是同一物体,不是一对平衡力,故说法错误;

B、由于人手拉力的作用,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所以压力N1小于重力G,故说法错误;

C、压力N1与支持力N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是正确的;

D、物体受到向上的力有拉力F1和支持力N2,受到向下的力只有重力G,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

止状态,因此,拉力F1和支持力N2合力的大小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是正确的.

故选CD.

点评:受力分析是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通过受力分析,明确各个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重点锻炼的物理能力之一.

11.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有4个,“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只有4个条件同时满足时,二力才平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是发生力的作用时具有的特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答:解:F1与F2二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而平衡力的条件中,要求力的方向相反;故F1与F2一定不是二力平衡;由于两个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两个力也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由此看来,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12.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要掌握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首先对杠铃进行受力分析,杠铃静止则其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

AB、杠铃受重力和运动员对它的支持力,杠铃静止,所以杠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 错误、B正确.

C、运动员受重力、杠铃对他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所

以重力、压力之和与地面的支持力是平衡力.所以C错误.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

22.(2018?烟台) 神奇的光伏高速公路 全球首段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2017年12月28日在山东济南通车,光伏路面全长1120米,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发电装机容量峰值功率为.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参与测试的一名中巴车司机说:“路面的感觉和平常高速一样,刹车距离和平常路面一样。”在冬季,这段路面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 报道称,这光伏滑路面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未来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预留的信息化端口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信息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通过智能系统,车辆管控等措施,能更有效的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公路变成”充电宝”,自行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智见公路的先行案例。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交章中有个物理量的单位有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2)简要描述“新型材料”的特性; (3)光伏高速公路的设计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回答三点即可)。 【分析】(1)功率的单位是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 (2)根据题中信息从摩擦、透光率、能量转化、电磁感应几方面分析解答;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电磁感应线圈: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解答】答:(1)功率的单位是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故题目中的错误

“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应该为“100万千瓦时”; (2)有题中信息知:“新型材料”的特性为:摩擦力大,保证轮胎不打滑; 透光率高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电; 磁感应线圈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 (3)①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辆行驶时与地面的摩擦力; ②阳光穿透它达到中层的光伏发电组件时,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若将预留的金属线圈与太阳能电池相连,线圈中会用电流,电流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电动汽车内的线圈随汽车运动时,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在汽车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运动中的无线充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点评】考查了物理量的单位、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能量转化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运用。 18.(2018·潍坊)北京8分钟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全世界,同时宣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短短8分钟的表演却蕴涵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闭幕式上,演员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道具进行轮滑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达到最佳表演效果,需要严格控制道具的质制作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最终版的熊猫木偶道具质量仅为10kg装载着大屏幕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进行了互动表演,为体现冰雪主题,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用冰雪制成的“冰屏”,每块“冰屏”长3m。为保证“冰屏”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冰屏”的整个结构非常精密,卡槽与屏之间的距离达到微米级,经过风洞测试,每块“冰屏”都能承受15m/s

牛顿第三定律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_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我选用的教材是粤教版教材,面向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与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设计来浅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在让我们看一下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物体扩大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力学的解题范围。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首先从知识层面说,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他们的这一认识只可能是定性地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从能力方面分析,作为高一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对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认识,尽管这个认识不一定正确。他们的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在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主要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物理情景”,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练习题及解析 一、压强 1.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 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C.菜刀钝了磨一磨,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2.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 入液体中, 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A.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 D.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物体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所以ρ乙=ρ物,ρ甲>ρ物,所以,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大,故A错误;由于在甲悬浮,在乙漂浮,则F浮甲=G排甲=G; F浮乙=G排乙=G,所以G排甲=G排乙,即两容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B错误;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自重不计,它们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液体和小球的重力,所以取出小球后,甲容器 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C正确;由A知道,ρ甲>ρ ,又因为h甲 =h乙,由p=ρgh知道,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物 体压强,故D错误,故选C。 3.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 A<m B、S A>S B、h A=h B).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为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对象简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在初中阶段就对物体的形变、弹力的产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对弹力的大小能进行定性的分析。由于弹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实验比较多,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感兴趣,并且比较容易接受。但学生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性形变”,特别是“微小的形变”还没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因此在对这个问题理解起来觉得有点困难 教材处 理与教学方法 ①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实际运动的事例和相应的思考、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探究性学习。②充分利用课间模拟运动,在把条件理想化;③重组教材,突出重点,精选例题,以便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纲要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表述为:F= -F` 3、特点:力的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三:反冲 1、内容:当物体中的一部份向某个方向抛出时,其余部份就会同时发生向反方向的运 动。这种现象叫反冲。 2、特征:①速度由相同变为不同。 ②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课题导入:(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 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讲授新课: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细致观察分 析第一个实 例; 教师指导学 生推导 导入本学 习的基本内 做好上课 准备 学生自行分 析后两个实 例 让学生进行 讨论与交流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合作 意识与交流 能力,加强师 生的互动性.

作用力功与反作用力功的区别与联系

作用力功与反作用力功的区别与联系 姜立东 (姜堰第二中学 江苏 姜堰 225500)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寻找力的方向上的位移问题。 本文从几个实例出发,就有关作用力功与反作用力功的几种类型进行了分析,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不做功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A 物体和质量为M 的B 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当运动距离为S 时,这一过程中,A 物体对B 物体支持力做功大小?B 物体对A 物体压力做功大小? 解析 A 物体对B 物体支持力与B 物体对A 物体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运动距离为S 过程中,由于A 物体对物体支持力F N 这一方向上物体的位移为零,所以A 物体对B 物体的支持力F N 做的功 一定为零。同样分析,B 物体对A 物体压力F`N 做的功也一定为零。此题也可进一步分析得出地面对A 物体的支持力和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均不做功。 二、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不做功 例2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A 物体和质量为M 的B 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设动摩擦因数为μ,运动距离为S ,求地面对A 物体摩擦力做功大小和A 物体对地面摩擦力做功大小? 解析 从整体上分析,A 和B 组成的系统受四个力作用:重力g m M )(+,地面对系统的摩擦力f ,地面支持力F N ,拉力F 。地面对A 物体的摩擦力与A 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为:g m M f )(+=μ 当系统运动距离为S 时,地面对A 物体摩擦力做功大小为:gS m M fS W )(+==μ 但由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在A 物体对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上位移为零,所以A 物体对地面摩擦力做功大小为零。 三、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也做正功 例3 如图2所示,两个用条形磁铁做成的小车A 和B ,原来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从静止同时开始释放它们,分析以后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力的做功情况? 解析 图所示的小车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开始静止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当释放它们后,对两个物体而言,力的方向都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即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也做正功。 四、作用力做负功,反作用力也做负功 例4如图2所示,两个用条形磁铁做成的小车A 和B ,原来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给A 车一个向左的初速度的同时,给B 车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分析两小车相距最远之前,其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况? 解析 同上的分析过程,图2所示的小车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力。对A 物体而言,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作用力做负功;对B 物体而言,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反作用力也做负功。 五、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做负功 例5 如例1问题,试分析A 物体对B 物体摩擦力f 做功与B 物体对A 物体摩擦力f `做功情况? 解析 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f 与B 物体对A 物体的摩擦力f `是一对作用和反作用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A 物体与B 物体位移相同,所以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f 做正功,B 物体对A 物体的摩擦力f `做负功。 六、作用力做功与反作用力做功大小相等 例6 如例1问题,求A 物体对B 物体摩擦力f `做功大小?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m M F )(+=,m M mF ma f += = A 物体对B 物体的摩擦力f 做正功为:m M mFS fS W +== 由此也可求出B 物体对A 物体摩擦力f `做负功,大小也为: m M mFS +,所以作用力做功大小与反作用力做功大小相等。 图1 图2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6.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探究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 4.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直接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猜想,最终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学会从实验中总结出相关结论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的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问题一:什么是力? 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生活中物体对物体作用的例子很常见,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

推进新课 师既然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那么它们之间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际中的例子去探讨。 二、探究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一规律是由牛顿(Isaac Newton 1643-1727)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称为牛顿第三定律。 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师问题二:什么是一对平衡力呢? 是指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合力为零。 问题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初中物理阅读题训练

初中物理阅读题训练 题1.(解读P4)阅读的文章,回答问题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在本实际以前,人们只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认识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冰呈固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变成水。常温下的水呈液体状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又变成水蒸气,成为气体状态。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有三种不同状态呢? 原来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温度、压强等外界环境下,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呈现不同的物态。 在0℃以下,水分子的动能比较小,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这样外观上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即固体。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分子可以自由地跑来跑去。这时,冰就变成了液态的水。由于液体分子能自由运动,所以容易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水加热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有些分子横冲直撞,挣脱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水蒸气。当温度升高到本100℃时,这种现象最为显著,水变成为水蒸气。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特别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气体能够充满可能到达的空间,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一定的形状。 但是进入原子时代以来,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奥秘不断被揭示,从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就远不止三态了。例如,有些固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以规则、对称、周期性的结构状态出现,叫结晶态;许多有机物质,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与连续性,有具有警惕的一些光学特征,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故被称为液晶态;通过加热、放电等方式使气体电离,这这种电离气体正负离子相等,被成为等离子体状态;某些导体,在温度极低时电阻小时,这种状态称为超导态;还有密度是水密度的几万倍以上的固态物质,称为超固态等等。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 (2)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降低到℃时,就开始结冰;通常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到℃时,就开始沸腾; (3)物质的状态除了常见的三态外,从物质的内部结构特征来考虑,物质存在的状态还有哪几种? (4)请列举一种液晶的应用。 题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电子秤是目前城市商店应用较为广泛的称量、计价工具。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称量和计价,另外,它还有累计顾客购买的不同货物金额、累计总金额、去皮等多种功能。 图3-3-4是一般电子秤的外形图,前面的三个数字显示窗口,最左边的为质量显示,中间的为商品单价显示,右边是计价显示。右边的装置为指令键盘,上面的平板秤盘是放商品的地方。 当接通电源并开机后,单价显示窗口显示出“0.00”;如果商品单价是12.24元,就分别按数字键1、2、3、4,即可将商品单价自动输入。把商品放在秤盘上,左边窗口就显示出商品的质量数,右边计价窗口就显示出商品的金额。 例如,如果质量为“0.195”,单价显示窗口的数字如果是“12.34”,那么计价窗口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案(粤教版必修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__. 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平衡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____的物体上,它们同时______、同时______,是同种______的力.5.受力分析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描述,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各个力的______决定的. 若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必须先对物体进行__________. ①任何物体都受______,方向__________. ②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 ③当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其方

向与接触面______. 思考当物体在两个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时,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吗?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呢?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问题情境] ①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因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产生改变. ②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两只小船.一只船上的人用船桨用力去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只小船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③让学生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让他们体会有何感觉. 分析以上的物理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以上情况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 2.以上事例中,各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作用点位置有何特点?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3.各事例中,力的先后顺序有何特点? 4.各事例中所涉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完整)初二物理力学练习题(精华版)

一、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二、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初中物理基础 科学计数法

1、出示一组图片和数据,如: 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 光速约300 000 000米/秒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公里 2、提出问题: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这些大数怎样表示才好?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较困难的大数,那就是科学记数法. 1、观察10的乘方的特点: 210=100,310=1000,410=10000,…… 猜想:10n 在1的后面有多少个0? 得出结论:一般地,10的n 次幂,在1的后面有n 个0. 练习: (1) 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00000000000 (2) 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3,105,1012,10100 2、刚才出示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怎样表示?有什么规律? 696 000=6.96×100 000=6.96×105 6 100 000 000=6.1×1 000 000 000=6.1×109 149 000 000=1.49×100 000 000=1.49×108 根据上面例子,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说明:与10的幂相乘的数a ,必须是大于等于1且小于10,这是科学记数法的规定。 3、例题分析: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 (2)57 000 000; (3)123 000 000 000 解:(1)1000 000=610 (2)57 000 000=5.7×710

北京市2018中考物理一模整理科普阅读题

2018年中考一模整理之科普阅读题 (海淀)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请阅读《太空快递员》并回答31题。 太空快递员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展开正常,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因为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外观如图23所示,部分参数见下表。 在近地轨道运行的航天器会由于空气阻力而“掉高度”,为了维持高度,就需要火箭发动机适时启动以保持轨道高度,但是其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这就对被称为“太空加油”的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提出了需求。此次天舟一号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验证该项技术。 此次天舟一号的目标飞行器是天宫二号,为了给天宫二号补给物资,天舟一号必须首先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早在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就已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我国的首次交会对接。天舟一号将首次使用我国航天人研发的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交会对接完毕后,天舟一号就可以向天宫二号补给物资以及为天宫二号“太空加油”。别小看这次的“太空加油”,它是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在高速飞行中对接锁紧、确保补加装置和管路气密性好的前提下进行,其过程要比汽车加油复杂得多,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首先,天宫二号的压气机将手风琴状的膜盒贮箱中的气体压回气瓶,使天宫二号的燃料贮箱的气压低于天舟一号的燃料贮箱的气压;随后,接通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贮箱,使推进剂自动从天舟一号贮箱“流入”天宫二号贮箱,当两侧贮箱的气压相等时,加注工作完成。目前,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国家。 天舟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3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加油”时,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2)“太空加油”时,推进剂自动从天舟一号贮箱“流入”天宫二号贮箱的条件是: 图23

初中物理 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2014?泉州模拟)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压强分别为P A、P 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若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 3.(2014?龙江县二模)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 A<V B,高度h A<h 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A>S B,对地面的压强p A=p 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4.(2014?闸北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5.(2014?长沙模拟)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6.(2014?清流县一模)在重相同、底面积相等、外形不一样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装入同样高h的同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则() 7.(2014?福州二模)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封闭容器.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 8.(2014?路南区二模)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9.(2014?东营二模)一位初三同学站在操场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1.2×10Pa.某校初三有甲、乙、丙三个班,每班人数分别为38人、40人、42人,以班为单位站在操场上.关于每个班对地面的压强,下列估算中正确的是() 两桶质量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3节《力的存在》说课稿

第3节《力的存在》说课稿 一、说教学任务 1、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的基础与起点 力、力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词,对学生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学生对力不只是不知所以然,连知其然的也不多,学生已有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什么是力?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反作用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学生很难说清楚的。对学生来说,他们见到的是:力可以打碎一只玻璃杯,力可以让汽车运动起来,力可以把物体举高……等力的作用的具体事例,并没有形成力的概念。基于学生对力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将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在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归纳的过程中,把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概念概括出来。 (2)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是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科学的基础。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力的现象,感受到力的作用,享受着力的作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被力所困扰而无法自由飞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些结论的得出,需要在一定的观察、实验等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练得到。用力的作用相互性分析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可以深化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能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体验、实验探究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感受运用抽象思维建立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力的概念的建立的过程及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自制发射台、气球、打气筒、小车、小磁铁、回形针、细线、弹簧、U形磁铁、塑料尺、乒乓球、空可乐瓶、滑板车、微小形变演示仪、反冲汽车等。

北京市中考物理科普阅读题集锦1

力学篇(14篇) 1.(17门二)阅读《空中自行车》,回答问题。 空中自行车 骑自行车走钢丝,这么惊险刺激的场面相信您也只在杂技表演中见过Array吧。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发现”A厅就有这样一件展品(如图29所示)。 高空中有一条钢丝绳,钢丝绳上有一辆独轮车,独轮车下方连接有配重装 置,连接杆可伸缩调节长度。自行车加上配重后,人、车、配重组成一个 系统,这个系统的重心在钢丝绳下方。支点在车轮与钢丝绳交接处,因此 重心低于支点,实现了“稳定平衡”。因此,只要骑行人和车形成的合力矩 图29 小于配重形成的力矩时,任凭人和车怎样倾斜,都能够回复到平衡状态, 而不会掉下来。那什么是重心呢?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 向下的,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是任何物体的平衡点。重心与物体的平 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比如说高高的塔式起重机之所以能稳稳地把成吨的器材举上高楼,就是在其下边的压重架里放入很重 的钢锭作为配重,把重心降下来了,提高了稳度。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使用配重来提高稳度了。明代 航海家郑和在帆船的底舱里放置了大量的砂石当配重压载物,降低了船的重心,提高了船的稳度,在惊涛 骇浪中穿越了太平洋、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 (2) 空中自行车,人、车、配重组成一个系统,重心支点,实现“稳定平衡”; (3) 通过阅读材料,请列举出改变重心从而提高物体稳度的一项应用:。 2.(15朝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 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 压力)成正比。 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与生活中有 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 (2)弹簧测力计用到了弹簧的功能;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 是;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理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主要的教学过程 由拔河图片引入新课………….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 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规律,那么如何分析研究这种规律呢?这种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又有怎么样的应用呢? 2、先进行一个小游戏:实验1.两个同学站在讲台前,相互对推,结果看到两个 同学都往后仰。试验2:一个同学不动,另外一个同学用力,两个同学还是往后仰(采访其中不动的同学,,有没有感受到另外的同学对你的作用?)然后再让这位同学对调,再重复以上试验,再采访其中一个同学,这时知道你对另一同学有力的作用时,同时你也会受到另一同学的作用。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例都是相互的呢?我们不防从生活中举出一些例子来。 (1)、鼓掌时,左右两手相互作用,产生声音 (2)、提问一个踢过球的同学(踢球的时候脚踢了球或头顶了球,同时球也会给你一个作用力)。 (3)、人登船上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视频展示 3、请同学进行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可以互换的). (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两个同学为一组,每组有两个弹簧秤,通过两个弹簧秤对拉来探究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请带着以下问题来探究: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我的猜想是:。 (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3)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因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功、电热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大小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都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系的实验中,用乒乓球的振动放大和转换音叉的振动;利用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等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利用磁场的吸铁性来研究磁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设计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设计 选自粤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六节 一、教学任务分析 牛顿三大定律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其中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的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在认识了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对后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反映单个物体所受到的力和它自身的运动之间的规律)有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在后面要学习的碰撞问题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试验与探究环节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顺利的提出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严谨的物理规律离不开科学的实验探究。丰富的生活实例能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分析体现的该现象的物理原理,从而达到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弹力、摩擦力等常见性质的力,也知道了力有等效性和可替换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还有认识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对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处理分析能力。但是学生们往往都有“用力拍打墙时会感觉到痛”的感性认识,至于为什么会痛,里边蕴含的物理意义却是不明白。 新知识的理解如果只是纯粹的给出定义,学生感觉是抽象而无味,理解起来费劲。物理规律的得出一般都是经过了多次科学严谨的实验与探究,教学中如果把纯理论的讲解换成是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的话,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能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⑶明白“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司空见惯的现象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的好奇心。 (2)通过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 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现实生活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