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方案-2020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5)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做出创新性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材料物理与化学:先进功能材料、先进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材料计算与理论设计,高温超导电性、自旋电子学、新型人工晶体材料、太阳能电池,生物材料、材料先进表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磁学与磁性材料、材料力学行为基础、催化材料、相变制冷材料、量子材料。

2.材料学: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制备与加工、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透氧透氢陶瓷膜反应器材料)、微电子材料、印刷电子工程材料与器件、无机膜材料、涂层材料、荧光材料、新型碳材料、陶瓷材料、微纳结构与器件、柔性材料与器件、特种用途材料、极端条件下材料制备、纳米材料、钛合金、生物医用材料、镁铝等轻合金材料、环境功能材料、高温合金等。

3.材料加工工程:特种合金及部件制备、材料表面工程及薄膜技术、金属塑性加工技术、焊接与连接技术、钢及合金的制备、加工及计算机模拟、合金凝固过程、钢铁冶金、粉末冶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稀土金属及应用、大尺寸构件均质化制备。

4.腐蚀科学与防护:腐蚀电化学、高温氧化、材料力学与化学的交互作用、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材料腐蚀防护技术。

三、课程类型和学分要求

1.硕士培养模式。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和硕士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

不少于16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1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少于10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和硕士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博士专业课(含进展课或累积考核)不少于4学分。

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资格考核者。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博士专业课(含进展课或累积考核)不少于4学分(含进展课2学分)。

4.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修读一门硬核课程(允许跨专业和跨学科选修),单门成绩75分以上为通过,该类课程列表动态更新。融合学院的普博生可自行决定是否要求。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要求

1.博士资格考试:研究生进入博士阶段之前须通过本学科统一组织的博士资格考试,时间安排在统考生的博士入学考试之后,与统考生复试合并进行,统考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视同复试未通过,不能录取;硕转博的研究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可以申请下一年度再次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再次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转为博士生。

2.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评审过程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在博士培养阶段的第三或第四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由博士生所在一级学科组织;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人);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的评审专家同意通过的方可通过;开题报告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在下一学期重新开题。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由学位点自行制定相关政策并严格执行。

3.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预答辩等:博士生在学期间每年须提交研究进展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学位点组织对研究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考核意见。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转为硕士研究生。鼓励学位点组织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和预答辩(如组织中期检查可将开题报告时间适当提前),就论文所属领域知识掌握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定,具体要求由学位点自行制定并执行。

4.毕业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答辩应在研究生通过开题后至少间隔一年进行;具体要求参见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5.国际学术交流: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出境访学一次,或修读并通过学校开设的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出境访学后,及时向学院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6.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听取不少于15场次的学术报告会,并在报告结束3天内向导师和学院教学办公室提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总结表”;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研究生论坛、研究生沙龙或国内外的学术报告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至少1次,并及时向学院教学办公室提交有关论文报告证明材料。

7.教学实践:博士生在学期间须承担一次学校、学院所设的助教工作,以获得相关教学经验。硕士期间在校内承担的助教工作予以认可。融合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可自行制定替代方案。

五、选课要求和课程设置列表

1.公共必修课和素质类课程列表由学校统一设置和要求。

2.超出学分要求的基础课,学生可以申请调整为专业选修课。

3.研究生中途由其他专业转入本专业的,应按照本专业课程要求补修课程,已修课程

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可以计入学位课程学分。

4.研究生选修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外的研究生课程,经导师签字同意,可以算作本专业

的专业选修课。

5.研究生补修本科生所获学分不计入学位课程学分。

6.本专业课程设置列表如下:

硕士学科基础课:

MSEN6001P固体物理(4)(硬核课程)MSEN6002P固体材料结构学(3)(硬核课程)MSEN6003P材料物理(4)MSEN6004P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EN5001P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EN6005P材料合成化学(3)

金属所开设课程:

MSEN6100P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5)MSEN6101P材料科学的化学基础(5)

MSEN6102P材料中的扩散与相变(2)MSEN6103P合金热力学(2)

MSEN6104P材料科学中的多体量子论基础(3)

MSEN6105P数学物理方程(3)

硕士专业基础课(建议按专业方向选择,经导师同意也可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MSEN6006P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3)MSEN6007P晶体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3)MSEN6008P材料力学与热学性能(3)MSEN6009P计算材料学(2)

CHEM6035P高分子物理化学(4)MSEN6010P高分子表面与界面(3)

CHEM6036P生物材料(4)

材料学:

MSEN6011P陶瓷科学与工艺学(3)MSEN6012P固体化学(3)

MSEN6013P溶胶凝胶化学与工程引论(2)

MSEN6014P纳米材料学(3)

CHEM5012P电化学研究方法(4)(硬核课程)

CHEM6040P材料与器件的微纳制造(2)

CHEM7007P能源化学前沿(2)

金属所开设课程(含材料加工工程和腐蚀科学与防护):

MSEN6106P数值分析(2)MSEN6107P材料的结构(2)

MSEN6108P材料的力学性质(2)MSEN6109P凝固理论及技术(2)

MSEN6110P腐蚀电化学原理(2)MSEN6111P高温氧化理论(2)

MSEN6112P塑性加工力学(2)MSEN6113P材料的磁性与磁性测量(3)MSEN6114P弹塑性力学(3)MSEN6115P衍射物理(2)

备注:中科大本科生材料类的下述专业基础课被认可可以替代相应的研究生课程:固体材料结构基础(替代固体材料结构学),材料制备与加工(替代材料合成化学)。

硕士专业选修课(博士专业课程、其它学科及院系的研究生课程予以认可):

课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CHEM6400P化学实验安全知识1MOOC

CHEM6401P晶体合成与结构分析2

CHEM6402P气体吸附理论与实践2

CHEM6417P热塑弹性体概述2

CHEM6420P高聚物电学性能2

CHEM6421P高聚物的力学性能2

CHEM6424P综合仪器分析实验1

CHEM6428P固体化学原理(英)3

CHEM6431P相平衡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

CHEM6432P电子密度泛函理论与应用3

MSEN6400P材料化学3

MSEN6401P材料科学英语文献阅读2

MSEN6402P半导体器件原理2

MSEN6403P铁电材料与器件2

MSEN6404P光化学与光功能材料科学2

MSEN6405P碳材料科学基础及应用2

MSEN6406P无机新能源材料与运用2

MSEN6407P生物材料科学2

MSEN6408P先进光电材料1暑期课程

MSEN6409P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Club2

MSEN6410P Biomaterials Science2

MSEN6411P先进功能材料(英)2

MSEN6412P原子尺度材料模拟(英)2

MSEN6413P固体物理(英)2

MSEN6414P晶体学与材料结构表征(英)2

MSEN6415P计算材料学(英)2

MSEN6416P无机材料合成化学与应用(英)3

MSEN6417P聚合物加工流变学2

MSEN6500P复合材料导论2金属所开设MSEN6501P材料摩擦学与耐磨性2金属所开设MSEN6502P高温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2金属所开设MSEN6503P断裂力学2金属所开设MSEN6504P现代材料焊接与连接工程学2金属所开设MSEN6505P透射电子显微学2金属所开设MSEN6506P X射线晶体学2金属所开设MSEN6507P光电子能谱分析2金属所开设MSEN6508P现代材料研究方法1金属所开设MSEN6509P材料的力学实验技术1金属所开设

MSEN6510P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1金属所必选MSEN6511P材料学科文献资源获取与检索1金属所开设MSEN6512P材料研究进展讲座1金属所开设

博士专业课(作为硕士专业选修课予以认可):

MSEN7001P新能源材料与技术(2)MSEN7002P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2)CHEM7007P(新)能源化学前沿(2)CHEM7008P无机化学进展(3)

CHEM7009P聚合物光子材料(2)CHEM7010P聚合反应原理专论(2)

金属所开设课程:

MSEN7100P高温合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2)

MSEN7101P电化学储能用炭材料(2)(进展课)

MSEN7102P先进陶瓷及研究(2)(进展课)

MSEN7103P生物材料(2)MSEN7104P材料的环境行为(2)MSEN7105P环境敏感断裂(2)

MSEN7106P钛基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2)(进展课)

MSEN7107P塑性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2)(进展课)

MSEN7108P大型铸锻焊件制造基础(2)MSEN7109P半导体物理学(2)MSEN7110P半导体光催化(2)(进展课)MSEN7111P化工过程强化(2)MSEN7112P凝聚态物理(2)MSEN7113P沉淀析出相变理论(2)MSEN7114P高性能难成形新材料的塑性加工(2)(进展课)

MSEN7115P材料动力学基础(2)

MSEN7116P非平衡金属材料专题(2)(进展课)

MSEN7117P高温合金前沿讲座(2)(进展课)

MSEN7118P金属电化学腐蚀研究实例分析(2)

MSEN7119P材料科学基础(2)(英文授课)MSEN7120P计算材料学(2)

科学岛分院开设

MSEN7121P核材料专题(4)MSEN7122P光电材料专题(4)

MSEN7123P复合材料专题(4)MSEN7124P薄膜材料专题(4)MSEN7125P特种材料专题(4)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及方向简介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及方向简介 转自:时间:2011-9-19 10:04:20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于2011年成功申请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及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至此,化工学院已经拥有两个一级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二级硕士点(分析化学)以及一个一级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和一个二级博士点(皮革化学与工程)。自2012级招生开始,我院实行硕士除分析化学专业外其余的均按一级学科招生,博士亦按一级学科招生。具体一级点及其涵括的二级点分布如下: 博士点 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博士点名称2011年招 生学院 学位点 所在学 院 1 工学0817 化学工程 与技术 081701 化学工程 化工 化工 2 081702 化学工艺化工 3 081703 生物化工 化工(生工) 4 081704 应用化学化工 5 081705 工业催化化工 6 0822 轻工技术 与工程 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化工化工 硕士点 序号学科 门类 一级学科名 称 二级学科硕士点名称 2011年招 生学院 学位点 所在学 院 1 理学0703 化学070302分析化学化工化工 2 工学0822 轻工技术 与工程 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化工化工 3 工学0805 材料科学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

4 与工程080502 材料学化工化工 5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化工 6 0817化学工程与 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化工化工 7 081702 化学工艺化工化工 8 081703 生物化工生工 化工(生工) 9 081704 应用化学化工化工 10 081705 工业催化 一、学科研究方向 (一)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大致涵括以下具体的研究方 向: 1.表面活性剂与界面化学 2.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 3.天然产物与化妆品 4.绿色化工新技术 5.生物质化学加工技术 6.化学反应工程 7.化工分离工程 (二)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大致涵括以下具体的研究方 向: 1.高分子材料 2.纳米材料 3.功能材料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误解”的专业。 一提到它,人们往往会将它和那些数不清的烟囱高炉,扫不尽的漫天尘土,看不完的冰冷的钢板铁材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考生在面临专业选择时,往往视其为“畏途”,鲜有将它作为首选志愿专业的。那么,冶金工程专业究竟是怎样一门专业学科呢?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前景如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冶金工程是否成为当今世界的“夕阳产业”?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冶金工程这个广袤的世界。 一、历史的骄傲、现代的支柱 说起冶金工程,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时代。那时,丰富的冶铜技术就成为了中国冶金行业的源头,并迅速把整个青铜技术推到更高的阶段,建立了世界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 之后,我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们在漫长的冶炼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金属冶炼所需要的高温技术和较高水平的冶金处理技术。如柔化处理技术、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等。公元十五世纪,在明带中叶我国已大量开始生产金属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也具有较高的含锌量。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此外,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等钢铁热处理工艺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冶金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钢产量连续居于世界前列,足见国家的重视和其迅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诚然,现代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诞生和应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优势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二、高新技术与学科发展完美结合 冶金工程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它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的是冶金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冶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新技术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是本专业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冶金过程的优化和新技术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冶金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也是本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考虑到我国冶金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低和特有的复合矿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等因素,该专业不仅要致力于研究流程中废弃物的“四化”(即减量化、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综合技术,而且还要对复合矿冶炼技术进行环保和经济意义上的评价和指导,并在此原则下开发复合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最终实现我国高品质冶金材料的生态化生产。 根据以上特点,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学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新理论与新方法、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制备物理化学、冶金和能源电化学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现代冶金基础理论和冶金工程软科学、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的制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备技术等。三是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学习内容包括冶金工程环境控制、燃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 1 引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1]。20世纪40年代以前,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20世纪20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到40年代两学科才有交叉。从6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到了70年代,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故“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2]。 2.1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美国西北大学M.E.Fine教授等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 工程(MSE)这一概念。在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MSE教育。此时,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属冶金、化工或机械等专业。从60年代初起,欧美等国家高校中冶金、机械或化工等与材料有关的系或相关的专业及学科开始改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学系”。至80年代中后期,欧美等国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此项工作。这种教育符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与欧洲在材料教育方面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把材料科学与工程看作是一门学科。在大学不再需要专门的材料主题。这些材料不再是冶金、陶瓷或电子材料学,而统称为材料,材料教育涉及的范围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

宁波大学2017年考研真题【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881物理化学初试试卷(A卷)

科目代码:881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只适用于() (A)单纯状态变化(B)相变化 (C)化学变化(D)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2.在p?,37 3.15K下液态水变为气相的水,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为零?() (A)ΔU(B)ΔH (C)ΔS(D)ΔG 3.凡是在孤立系统中进行的过程,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 (A)ΔU>0,ΔH>0(B)ΔU=0,ΔH=0 (C)ΔU<0,ΔH<0(D)ΔU=0,ΔH不确定 4.反应的计量方程为H2(g)+Cl2(g)=2HCl(g),5molH2(g)与4mol Cl2(g)混合发生反应,最后生成2molHCl(g),则该反应进度ξ等于() (A)1mol(B)2mol(C)4mol(D)5mol 5.在一绝热箱中装有水,水中通一电阻丝,由蓄电池供电,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水和电阻丝为体系,其余为环境,则有:() (A)Q<0,W=0,ΔU<0(B)Q=0,W>0,ΔU>0 (C)Q>0,W=0,ΔU>0(D)Q<0,W=0,ΔU>0 6.在封闭系统中,若某个过程的ΔA=W max,应满足的条件是() (A)等温、可逆过程(B)等容、可逆过程 (C)等温、等压、可逆过程(D)等温、等容、可逆过程 7.在50o C时,液体A的饱和蒸汽压是液体B的饱和蒸汽压的3倍,A和B两液体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达气-液平衡时,液相中A的摩尔分数为0.5,则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y B为() (A)0.15(B)0.25(C)0.5(D)0.65 8.NH4HS(s)和任意量的NH3(g)及H2S(g)达平衡时,有:() (A)C=2,Φ=2,f=2(B)C=1,Φ=2,f=1 (C)C=2,Φ=3,f=2(D)C=3,Φ=2,f=3

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罗晓旭无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徐俊轩无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蔡君无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荔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韦秋曦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月金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周秀花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徐梦文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舒亚玲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胡丹阳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王蒙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周雪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康艳辉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霞分析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段有雨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洋民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杜艳婷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成江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建烨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孝焱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瑞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王博有机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业迎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何欢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宁宝贵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刘思旭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马彦凯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胡莎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程明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孙布礼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邹思榕物理化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马芸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彬入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陈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郭文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丁文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覃爱琼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称材料专业。 大千世界中的材料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吃、穿、住、行,每个人每天会碰到诸如金属、橡胶、磁性、光电等众多材料,小到一根针、一张纸、一个塑料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医疗器械、工程建筑、信息通讯、航天航空,处处都有材料科学的身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据各地区的发展历史,专业教学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比如,材料专业中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等。辽宁省各个高校由于历史沿乘的原因,多以金属材料为主。金属材料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及新型金属材料。 各高校材料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会接触到本专业课程。主要的专业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等。 在专业课学习之前,需要学习一些涉及化学、机械的相关课程。 比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等。

材料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机械、电子等知识及技能。 材料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课程内容外,还需掌握建模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科学分析软件等工具。 就业去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多从事工艺、技术、质检、检验、研发等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从事采购、高精尖大型设备的技术售后等工作。职业发展较好,由于材料专业的特点,使得材料专业的用处存在于产品的研发、性能的保障、产品的质量检验等重要的核心环节中,从业人员可快速展现自己的专业优势。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第10周学工简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第10周学工简报主办: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工办2017年11月12日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亚诺化工有限公司专场招聘会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召开团总支学生会换届大会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考研英语交流会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7河南省纺织工程学会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11月3日下午,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浩博士,在我校桐柏路校区工美楼217举行了题为《如何撰写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学术报告,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0余名师生到现场参加。 张浩博士结合学校关于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要求,为了让本科生更好的走进实验室,将所学所做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科研论文的基本写作方式和一般投稿流程,尤其是对于没有接触过科研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学习到科研论文与普通论文在写作方法上的区别,包括题目的拟定、摘要的写法、论文结构的确定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杂志进行投稿,投稿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等等,可以全面的解答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工作效率,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创新创业学分,也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基础。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良好,广大师生受益颇多。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举办亚诺化工有限公司专场招聘 会 为了扩宽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增大就业率,11月7日晚7点,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在桐柏路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亚诺化工有限公

司专场招聘会。我院15级和16级学生参加此次招聘会。 招聘会开始,由公司负责人荣经理简单介绍了企业,讲述了他们的发展历程,大致介绍了亚诺的公司规模、工作环境等。随后,荣经理针对应届毕业生时常感到迷茫和意志不坚等问题,发表了毕业生该如何适应和选择企业的讲话,并谈及到人生价值的体现。这对我院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起到良好的加强作用。最后,荣经理介绍了公司的工作制度、底薪制度以及一系列福利内容。招聘会结束时,我院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退场。 本次招聘会的成功开展,让我院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公司概况,给我院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方向。同时,向外界展示了我院学生的优异成绩,进一步促进了我院的学风建设发展。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召开团总支学生会换届大会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换届大会于11月7日中午在工美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晓静、团总支书记曹伟娜、各年级辅导员和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上,主持人介绍到场领导人员,第九届团总支副书记陶丽娟和第九届学生会主席段四民做第九届学生会全年工作总结。2017届辅导员王书洋老师宣读第十届学生会干部名单。曹伟娜老师提出对第十届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TongjiUniversity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材[2019]8号 关于印发《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 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经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评审办法 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奖励管理办法》(同济学[2018]58号)和《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同济学[2018]60号)中关于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的若干要求和规定,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一、奖励对象 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我校在读研究生。除特别说明外,一般为以下各类研究生:非定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非定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定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非定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以及非在职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 在规定学制内的研究生,因国家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或校际交流在境外学习的,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由于因私出国留学、疾病、创业等未在校学习的,在此期间原则上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当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再具备申请研究生奖学金资格。超出学制的研究生,除2018级之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可在原学制后适当延长一年参评外,其他超学制学生原则上不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直博生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当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新生身份参与评定。 二、评奖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积极参加校内外科研和各种有益活动。

完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2005.9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1.1 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加快教改步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控、科研素质的培养来大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拓宽专业覆盖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成基础厚实、特色突出、实力较强的专业。 1.2 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通过5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科学合理地定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在专业性质上加强材料科 学与工程基础、侧重材料制备和表征训练,以现代科学与工程体系为主干构建专业和组织教学,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具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2)专业方向紧密结合产业科技进步需要、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 (3)突出优势,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方向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 4)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辅以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全面推进、整体优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5)强化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培养适应2l 世纪时代特征要求的创新性人才,为 我国材料产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产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6) 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学科,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措施 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新的人才培养观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及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的重要性。高等工程教育应从“授技型”向“育才型”转变,从单纯传播知识向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从狭窄的专业技术教育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应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大工程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精神、独立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起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三平台、多专业方向 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和一年的专业技术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基础教育阶段的三级教学平台——通式教育基础教学平台,大学科基础教学平台,按一级学 科设置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多专业方向。 2.2 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人才培养观,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课程体系 21 世纪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素质是前题、能力是关键、知识是载体的新型人才观,以“大学科、大材料、大工程”的意识,以创新的思路构建起新型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发挥知识平台和课程群(教学模快)的整体功能作用。如何做到厚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工艺方向)(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炼油工艺、油品应用、化工安全等方面得到初步专业技术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炼制、乙烯生产、石油化工、油品应用、精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商品检验、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及科研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组成、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关系和加工应用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与改性、复合材料和塑料制品等企业以及研究单位从事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环境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规划、经济管理、环保等部门和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管理、设计、教育和科研等工作。 给水排水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加工、输送、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城镇、工业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培训工作。 油气储运工程(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与省、市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部门与设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与城市燃气企业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油品应用、石油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在石油炼制、乙烯生产、油品应用、化工安全等方面得到初步专业技术训练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炼制、乙烯生产、石油化工、油品应用、精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产品储运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技术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工程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科研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科)

化工专业描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煤转化、天然气转化、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 1. 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主要偏重于工艺研究方面。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和一门必选的专业方向课程。另外辅修化工经济技术分析,电工电子等。根据学校略有变动。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应用要求较高等,一般安排40周。主要专业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工业催化和应用化学等。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专业发展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相近专业:制药工程。(主要的是化学制药)。 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机械、精细有机合成原理等。 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编辑本段专业开设高校 国内该专业排名比较考前的高校[1]: 1 天津大学 2 清华大学3华东理工大学 4 浙江大学 5 大连理工大学 6 北京化工大学7华南理工大学8南京工业大学9北京理工大学10湖南大学11南京理工大学 12四川大学13中南大学14哈尔滨工业大学15厦门大学16浙江工业大学17东北大学18青岛科技大学19西北大学20广西大学 21大庆石油学院22西南石油大学23青岛大学

怎样选专业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怎样选专业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报考一个合适的专业,就要全面的了解不同专业学什么、适合什么人学、就业前景如何。新浪教育为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对常见专业的介绍,通俗易懂。以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介绍。 804材料类80401材料科学与工程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天应高考填志愿看看通邀请说下这个专业。 专业概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这个专业算是材料类的一个总括专业吧,你在学校发的那个志愿填报指南上肯定还能看到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等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基本就是以上那些材料类专业的总括。那些方向的知识我们都会学习一些,但是学习内容也不是很深入。 因为专业囊括知识太多,所以很多学校是有具体倾向方向的,就比如说我们清华就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方向。一般大学都会在“材料”这个大背景下,再细分专业方向。比如大二学完基础知识之后,绝大多数学校就会让学生们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你到时候可以选的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到时候选了哪个就专攻哪个方向。 专业详解

说了这么多那究竟什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可能一看到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头雾水”。的确,与其他诸如“电子信息”、“计算机”、“物流工程”等一眼就可以看出“研究什么”的专业相比,“材料”这一概念显得相当的宽泛。 但其实这个专业理解起来也很简单的,观察一下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会发现处处都可以看到材料专业知识的影子。举些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坐在家里看电视——电视机显示图像的元器件还有遥控器里的发信号装置是什么做的?是电子信息材料和光电材料。 电视看腻了出门逛街要坐车,汽车是什么做的?车外壳是金属材料;挡风玻璃是非金属材料,可能是有机的,也可能是无机的;车内饰是橡胶材料。 逛街累了要回家做饭,买好晚饭的食材,到了超市购物要付钱,纸币是有机木纤维加油机印刷油墨印制的,硬币是金属材料冲压制成的。OK,你不用现金而选择刷卡,信用卡是什么做的?有机聚合物材料,还有磁性材料。 买好东西拎着袋子回家,用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的环保可降解塑料袋——这是有机生物材料…… 你想吧,生活中这么多材料的影子,总得有人去详细的研究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以后才能更好更合理的开发利用吧?比如汽车外壳、挡风玻璃的材料怎么才能更坚固?塑料袋用哪种材料设计才能更环保?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就是研究这个的。

材料化学硕士教学大纲.doc-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导论课程编号:0703212X01 学分:3 总学时:54 开课学期:1-2 学期考核方式:笔试+课程论文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要求同学以固体结构、用为主线,掌握二元离子晶体和三元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描 述和各类点缺陷,握主要类型电、光和磁功能材料 的结构和性能, 纳米技术。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01 绪论(4 学时)定义和分类材料科 学中基本化学问题 02 理想晶体的结构(10学时)宏观 特征等径球主要堆积方式 03 缺陷晶体的结构(10学时)两类热 缺陷非化学整比化合物不等价元 素置换固溶体能带理论的概念 04 固体的电学性质与电功能材料(固 体电导率定义Frenkel 导体和 Schottky 导体超导概念和特征参 数压电效应和压电材料 材料与新技术革命 点阵概念 间隙杂质和替代杂质缺陷点缺 陷F- 心双重价态控制半导体 各类 缺陷 的拟化学平衡 10 学时)固体中的离子扩散快离子导 体两类超导体和库柏电子对模 型铁电效应和铁电材料 性能和应掌 了解固体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和

05 固体的光性质和光功能材料(8 学时) 光导电和光电转化材料发光材料组固体光吸收的本质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 成和发光原理 激光原理和激光材料 06 固体的磁性和磁功能材料(6 学时) 固体的磁性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磁性材料的分类过渡金属、合金和铁氧体的磁结构 分子磁体及其磁化学 07 纳米材料化学简介(6 学时) 纳米材料的概念、特性及应用主要纳米技术 纳米粉材料、孔材料和纳米碳管材料制备原理和典型示例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张逢星、李珺编著,《材料化学导论》,西北大学本科讲义,2004 年 [2]张逢星、李珺编译,《无机材料化学》,牛津双语读物,2005 年 [3]苏勉曾,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4]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年 (大纲起草人:张逢星大纲审定人:史启祯) 课程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导论 课程编号:0703212X02 学分:3 总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1-2 学期 考核方式:笔试 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功能化、生物医用器材、物质分离膜、能量转换和储能技术等工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制备原理及方法,提高研究、开发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能力。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览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1年7月,由原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系和无机材料系等三个实体系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学院。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既保持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传统优势,同时又突出了理、工、医结合及新兴交叉学科的特色,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即材料科学系、金属材料系、无机材料系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和1个中心实验室。学院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及7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已形成了5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稀土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化合物半导体晶体材料与制备技术、特种介电功能材料与制备技术、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及人工器官相关材料与技术。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队伍职称及学历结构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学术职务及学术兼职

“十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民口配套等二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1项为经费逾千万元的特大型研究项目;另外还承担了近1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总计经费达8388.5余万元。有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级、部省级奖励。发表论文828篇,其中被SCI或EI检索330多篇,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专利近20项,各项指标位居学校前列。 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学院的材料学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双双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组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材料学学科参加了全国学科评估,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为全国第六;材料学学科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为全国第十八名。 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70名,硕士生199名,工程硕士近20名,本科生1003名,成教自考学生100余名。学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国内外大学、研究院所密切配合,全方位积极培养适应国际化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先后与美国的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les,英国的Queen Marry,University of London(QMUL),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学院优秀学生可以有机会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进行高水平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学院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进行了五届共22名中国学生和三届共六名美国学生“环境材料与制备技术”专业方向的创新班学生的培养,效果良好。 二、研究所与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学研究机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 翻译以及答案

UNIT 1 一、材料根深蒂固于我们生活的程度可能远远的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交通、装修、制衣、通信、娱乐(recreation)和食品生产,事实上(virtually),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受到了材料的影响。历史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和生产材料的能力以及操纵材料来实现他们的需求密切(intimately)相关,事实上,早期的文明就是通过材料发展的能力来命名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二、早期的人类仅仅使用(access)了非常有限数量的材料,比如自然的石头、木头、粘土(clay)、兽皮等等。随着时间的发展,通过使用技术来生产获得的材料比自然的材料具有更加优秀的性能。这些性材料包括了陶瓷(pottery)以及各种各样的金属,而且他们还发现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和改变加热温度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此时,材料的应用(utilization)完全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系列有限的材料中,根据材料的优点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直到最近的时间内,科学家才理解了材料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的性能的关系。在过去的100年间对这些知识的获得,使对材料性质的研究变得非常时髦起来。因此,为了满足我们现代而且复杂的社会,成千上万具有不同性质的材料被研发出来,包括了金属、塑料、玻璃和纤维。 三、由于很多新的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获得了合适的材料并且使得我们的存在变得更为舒适。对一种材料性质的理解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发展的先兆,例如:如果没有合适并且没有不昂贵的钢材,或者没有其他可以替代(substitute)的东西,汽车就不可能被生产,在现代、复杂的(sophisticated)电子设备依赖于半导体(semiconducting)材料 四、有时,将材料科学与工程划分为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这两个副学科

化学工程学院与英国邓迪大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与英国邓迪大学工程学院 合作项目介绍 英国邓迪大学( )是一所百年的传统综合大学。在泰晤士报的优秀学校指南中,邓迪大学是2004/5年度“苏格兰优秀大学”,2005年被誉为全英教学质量第一。邓迪大学在泰晤士报200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171名;在英国卫报2009年英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17名。 邓迪大学工程学院-纳米材料和化工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材料,抗感染生物材料和医疗设备,抗污垢纳米材料和换热设备,化学工程。纳米材料和化工实验室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已于欧美64个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经化学工程学院与邓迪大学工程学院协商,现决定面向化学工程学院各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以及机械自动化专业等相关专业招收由学士学位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并逐渐开展合作交流培养本科生和青年教师工作。 邓迪大学工程学院负责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赵起博士将与本月22日到我校举行“英国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邓迪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教学现状与未来”的专题讲座,届时他也将介绍留学招生的有关问题。 欢迎对英国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赴邓迪大学留学感兴趣的同学和教师参加。

讲座时间:2009年4月22日(周二)7:50, 讲座地点:教207。 附件:英国及邓迪大学工程学院-纳米材料和化工实验室留学项目简介。 化学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2009.4.16

: , & School Engineering, & , University Dundee, Dundee, UK : 英国邓迪大学 University Dundee 英国邓迪大学( , )是一所百年的传统综合大学。在泰晤士报的优秀学校指南中,邓迪大学是2004/5年度“苏 格兰优秀大学”,2005年被誉为全英教学质量第一。因为在医药方面的发现和发展,大学获得了女王年度奖章。邓迪大学在泰晤士报2007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171名;在英国卫报(: ) 2009年英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 列17名。邓迪大学的大部分学院被评定为全英前十,从生命科学领域到设计领域在国际上都久享盛誉。科学 家杂志宣布邓迪大学是2004年和2005年欧洲最适宜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大学校长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 医学奖。邓迪大学图书馆藏书量在苏格兰各大学中名列第一,在全英大学中居前五位。邓迪大学的就业率一流,连续排名全英国前6。去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邓迪大学坐落于苏格兰的四大城市之一的邓迪市中心, 位于苏格兰的东海岸,依山傍水,景致迷人,交通便利。邓迪市以居民热情友善,城市治安良好而闻名。 邓迪大学工程学院-纳米材料和化工实验室 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材料,抗感染生物材料和医疗设备,抗污垢纳米材料和换热设备,化学工程。 纳米材料和化工实验室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已于欧美64个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1. 2.$202020 3. Q :近几年 Q 已从英国工程物理基金会,欧盟6,欧盟7,美国陆军,英国健康部等部门获得2百万英镑科 研基金。已在发表70 多篇论文。 3 . a EPSRC Peer Review College, a . a 14 . 2 4 Dundee. 4 2 .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教学团队设置方案与教研活动开展细则 1.本方案拟按照二级学科为基础设置教学团队。 2.教学团队是学院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直属系领导。 3.教学团队负责人由学科带头人召集团队成员讨论后指定,报各系和学院备案。 4.教学团队主要工作内容:执行教学计划;拟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编写教学参考资料;实 施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与青年教师培养;组织考试命题及阅卷;落实听课制度,检查教学质量;对教师定期考核;搞好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5.教学团队负责人除主持常规的教学活动外,有责任带领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改革、课程整合与建设等开展工作。 6.教研活动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每个教学团队至少安排教研活动6次/学期,每次教研活动必 须有教学督导或教学委员参加。以下三次活动为必开时间:开学第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在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前一天或二天,讨论学期教学活动计划;期中教研活动集中讨论上半学期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开展教学检查活动;在学院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前,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制定教材,安排教师(A角和B角,A角为主讲教师、B角为备讲教师)。另外三次教研活动针对第五条开展。 7.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工作量按3课时/次计算;每次教研活动须填写教研活动总结报告, 由教学负责人和教学督导或教学委员签字认定,交教学秘书保存。 8.学院将对教学团队的教研活动进行适当资助。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08-20 附录一: 教学团队设置如下: 无机学科教学团队:刘红科、包建春、黄晓华、陈晓峰、蒋晓青、唐亚文、方敏、戴志晖、兰亚乾、韩敏、吴勇、赵文波、李顺利、吴萍、周小四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弟、杜江燕、周耀明、张继双、李卉卉、屠闻文、毕文韬、陈维 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蔡称心、周益明、赵波、杨春、卫海燕、李淑萍、周泊、李晓东、朱银燕、张卉、陈煜、孙冬梅、吴平、沙兆林、李亚飞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孙培培、魏少华、王炳祥、杨锦飞、肖亚平、顾玮瑾、韩巧荣、林云、职慧珍、周林、韩维、邵科峰、马振毛 化工教学团队:顾正桂、王玉萍、杨维本、林军、马振叶、崔世海、刘俊华、李明海、张英华、王春梅、苏复 高分子及材料教学团队:李利、周宁琳、毛春、章峻、朱丹、肖迎红、莫宏、袁江 附录二: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概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