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汇编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汇编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汇编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汇编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

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和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学情分析: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号牌、彩笔、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排一排——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表演方阵图片)

学生欣赏,从中明确:“方阵”就是两排或两排以上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队伍。

2、思考:能否排成方阵与什么有关?

预设一:与因数的个数有关。

学生交流,明确:41和47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所以只能排成一列;而48和49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所以可以排成不同的方阵。

预设二:与奇数和偶数有关。

学生交流,并用反例说明:49是奇数,49=7×7可以排成方阵,48是偶数也可以排成不同的方阵,所以能否排成方阵与奇数、偶数无关。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以“能不能排成方阵”这一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借助身边熟悉的生活,常见的队列队形为载体来学习质数和合数,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了是否能排成方阵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初步感受到质数合数的本质,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找一找——掌握方法,完善概念

1、1~5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学生利用学号牌活动)

(1)50以内的质数:

独立思考:学号所代表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上台展示:请是质数的同学上台(举起学号牌)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集体订正:站错的同学,明确用找因数个数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质数。

小结明确:这些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2)50以内的合数:

随机采访:请仍留在座位上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拿的学号为什么是合数?

交流明确:除2外,2的倍数都是合数;

3的倍数都是合数,但3本身除外;

5的倍数都是合数,但不包括5。……

小结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合数,可以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去判断,有时还可以用7、11……去判断。

(3)特殊数“1”:

提出疑问:学号为“1”的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

交流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突出了两个对比:一是质数合数和特殊数1的对比,通过活动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站在前台,合数的学生随环节的进行起立站在座位上,学号是1的同学始终静止不动,这样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二是站在前台的质数2、3、5、7和合数中有因数2、3、5、7的数的对比,如,同样是2的倍数,“2”本身是质数,而“2”的其他的倍数都是合数,“3、5、7”也同样如此。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明确了判断的方法。】

2、50~100的质数(分组找数,提炼方法)

分组找质数:五个组分别研究51~60的数、61~70的数、71~80的数、81~90的数、91~100的数。

板演找到的质数:53、59;61、67;71、73、79;83、89;97。

集体订正: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用色粉笔勾划指正,形成25个质数。

小结方法:同学们运用“排除”的方法,筛选出了100以

质数和合数评课稿

质数和合数评课稿 白峪店子小学李伟乐 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份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要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安新颖老师执教的《质数和合数》一课,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方法恰当,教学语言简洁、清楚、流畅。教学主线清晰。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准备到位 这节课中,我们看出,安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他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了可行的教学方法。课前的引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最少的时间得到最佳的效果。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安老师在教学中从找出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推出根据约数个数判断质数和合数,最后利用学号这个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三、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安老师先复习约数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找出18和19的所有约数,再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其目的是要从约数的个数推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获得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以及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 安老师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让学生先从已找出约数个数的数出发,小组合作,讨论出根据约数的个数,以上数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是哪几种?接下来再讨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该叫什么数?含有两个以上约数个数的又叫什么数?最后剩“1”只有它本身唯一一个约数,它该是什么数?通过讨论、汇报、论证,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既使学生理解了质数和合数,也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五、课堂活动性强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理解和判断。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判断方法了解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判断。并引出可以用100以内的质数表进行验证。最后巩固练习部分,让学生说理判断,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是思维的活跃与课堂表面的热闹是有区别的。本课过份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影响到部分同学的思维,长此以往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篇二:质数和合数评课 《质数和合数》评课 老师们:下午好! 首先,向今天 质数和合数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枯燥”的内容。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好这部分知识,并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就成为本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按照传统的教法思路,让学生先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再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样教,从表面上看,有的学生学得主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的.但实际上,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作为学生学习数论知识的起步课,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后续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学习约分、通分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数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导学生先寻找1~20各数的因数,然后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情分析: 通过前段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这些都为他们自主探索“质数、合数”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对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教学设想: 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这样的理念:教师的教不能“仅仅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学习能力。将设计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上。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地加工和重组,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引导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经历概念的模糊——清晰——不断完善——应用的过程。并不断在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的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对自身终生发展起长久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发现质数和合数的因数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为“再创造”作好铺垫。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 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 回顾教学一节课教学,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筋,踊跃发言。同学们整节课都用渴望得到知识的眼神在盯着我、注视着我。反思这节课,我自感这是一节体现学生主动挖掘、主动探索、乐于攀登的一节数学课。 在教学新知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动发展。 在课堂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数的因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丝毫没有把学生生硬拉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痕迹,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偶数的因数比奇数的因数多),但错误却可以成为一种其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我没有回避和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旁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 课后,我抽查了几个学困生,他们对《质数和合数》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一部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考虑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兴趣来。放手让优秀学生带动中下游学生展开学习?并能使自己更加提升。这些问题仍然在困扰我。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陈袁滩中心小学郝学兵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的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的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白板的展现和思维导图功能,经历探索发现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 2、利用教学助手的共享资源,寻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探索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质数 教具准备:希沃白板辅助功能,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指导: 1、利用教学助手共享资源合理组合教学资源,使得《合数和质数》设计最优化,课前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运用最常见的学位号,学生喜闻乐见,很容易就进入了课堂。 2、利用教学助手的同步课堂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不同的方法来掌握知识,并利用西沃授课助手,将学生学习交流的结果呈现在白板之上,让学生交流讨论,获得知识。 3、利用教学助手的在线监测和课后作业的辅助功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并能够检测到自己的掌握知识的情况。 4、利用班级优化大师的激励机制,让评价在课堂之中无处不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的学号,你能否将你学号的数字的因数找出来?(利用希沃白板的思维导图,将学生说出学号因数展现白板上便于学生观察。) 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并说出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让学生很轻松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利用白板的思维导图功能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学习新知: 1、用思维导图呈现出1--10的因数的个数。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 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板书:质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 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质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质”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投影到白板上,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总结) 想一想: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利用希沃擦出功能,让学生很容易对知识有了建构) 2、按因数的个数用集合的方式,将非零自然数分成几类?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1、学生参与面广,学习兴趣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有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学生在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利用学号这个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目的在于把学生生活世界和数学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既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又感觉到学号这个数,会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游戏。以“操作”代替教师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学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 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中,我呈现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完后先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按什么来分的?分成了哪几类?由于采用分的标准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让学生说标准的过程中,感悟到质数和合数的各自特征,一点点的提炼归纳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类、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思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P23、24,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找20以内数的因数和分类,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在讨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用筛选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加以记忆。 3.在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富于探究的精神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想一想,判一判(教师先介绍题意,然后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 用同样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几种。 2.师: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2、5;一类是4、6、12。这两类数我们分别给他们新的名称:质数,合数。(在相应的数下面板书)那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讨论:6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6;2×3) 12个小正方形能拼成几种长方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12;2×6;3×4) 2.师:请你观察,这些数与6、12有什么关系?(是它们的因数)

3.想一想:2、5的因数有什么特征?4、6、12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2、5只有2个因数,是1和它本身;4、6、12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就是有3个或以上的因数)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5.教师小结,齐读P23的结论。 6.讨论: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P23做一做。 2.自学P24例1,学习方法制作质数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3.重点熟记20以内的质数,背一背。 4.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小组中说说理由。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10=()+() 15=()+()=()-()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面 第4题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

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案

(4)操作监控: 请4的一组上前边展示表格,汇报方案。 能想象出他们摆的是什么形状吗? 出示课件:3种方案图形 ③请你仔细观察这三种形状,你对他们的方案有什么要说的吗?为什么? ④小结: 这两种方案中一个是竖放,一个是横放,但摆的结果都是一种长方形,所以这两种方案就算一种,正方形的是第2种方案,其他组再汇报时要去掉重复的。 (5)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方案,教师同时进行板书。 (6)小结过渡: 看来这7个小组,用24张卡片的方案最多,摆出了多个长方形,那么这个组就应该是本次竞赛当之无愧的冠军······同意吗?为什么? (7)设置冲突,引起悬念,提出猜想 ①学生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疑问,提出猜想 ②小结过渡: 看来你们还都有自己的想法,真会思考,如果这次让你们自己选个数,愿意吗?每组只选一个。 2.开展第二次竞赛,由数到形再次探究,明确数形之间的联系,验证猜想,抽象概念 (1)出示并贴出7个数:28、32、36、46、25、51、59 (2)要求: 请大家观察老师给出的都是哪些数,心里静静地想,在小组里议一议,选出想要的数,快速派一名代表到前边的学具筐里取卡片,只需取一捆! (3)指名说选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都选36?怎么不选59呢?那46呢? (4)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刚才大家说的3个观点,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吗?

(10)练习: 判断这7个数谁是质数、合数?说说理由,补充板书内容。 (11)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质数合数,理解、巩固概念。 你能再举出一个黑板上没有的质数、合数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出示“2”进行质疑——明确它是唯一的最小的偶质数。 出示“1”进行质疑——小组讨论——明确1是非质非合,补充板书。 (12)小结过渡: 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质数、合数,还知道了自然数中的1是非质非合,2是最小的偶质数,那么关于质数、合数的知识,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了解吗? 早在200多年前就曾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听说过吗? 我这有一些资料,想看看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资料课件: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材料2),师加解说, 理解奇素数。 (哥德巴赫(1690~1764)是18世纪的德国数学家。他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说:“是否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数)的和?如:12=5+7,30=7+23。”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 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这一猜想我虽然还不能证明他,但我确信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这便是至今尚未彻底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N=1+1”,这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简单表达式,即任何一个大偶数N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1+1”即一个奇素数加上一个奇素数。) 2.过渡: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此领域取得了最新的成就,请看(材料3)。 3.要求: 学生快速浏览手中资料,请一人读,同时出示课件:滚动出示文字(配乐、滚动字幕)

质数和合数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老师上课要先点同学们的学号,请听到学号的同学喊:“到”!并起立。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请按规律自报学号并起立。 师:现在站着的同学和坐着的同学号码有什么不同?根据什么分为奇数和偶数的? 生: 2.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今天就来研究这种分类方法。二、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比赛:写因数。一组写1、2、3、5、7、11、13的因数,另一组写4、 6、8、9、10、12、20的因数。 师:写得慢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们组的数的因数个数多。 (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概念) 师:刚才啊,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填在了不同的集合里,不过好像少了一个学号哦,(一生站起)能告诉老师你的学号是几吗? 生:1 师:谁知道1为何不能进入这两个集合圈? 生:因为1的因数只有1。

师:说得好,1只有它本身1个因数,这两个集合圈呀,就都不能进。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过,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1,本单元中,它可是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的,在进行各种题目的判断时,你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它了。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 (4)小组内说一个数,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不必要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2、完成P23做一做。 3.学习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出示图表) (4)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 5.完成练习四的第一、三题,第二题做作业。 (教师提示:要熟记20以内的质数) 三、小结激志: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质数和合数》教材解读

《质数和合数》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经历探究、发现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 3.进一步体会探究数的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内容分析: 例6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教材先让学生写出2、3、5、6、8、9这几个数的所有因数,再让他们根据给定的标准把这些数进行分类。然后组织讨论: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这样,既明确了观察、分析的重点,突出了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给定的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上述分类和讨论分别描述了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启发:1的因数有

几个?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对非0自然数的认识,加深对质数和合数概念的理解。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先找出4、7、10这几个数的所有因数,再判断它们分别是质数还是合数,既巩固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又练习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使他们对1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练一练”要求学生找出1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将它们分别填入标有质数或合数的集合圈里,一方面进一步练习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丰富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相对完整地把握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与偶数、奇数的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合数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使学生把握住质数和合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质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因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过求过一个数的因数,那么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生:“如果数a能被数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做a 的因数。 师:“谁又能说说每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 要求:①认真找出各数的因数要全面详细。②为这些数字进行分类。(教师可以提示:按照因数的各数进行分类。)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因数。 1的因数:1 7的因数:1、7 2的因数:1、2 8的因数:1、2、4、8 3的因数:1、3 9的因数:1、3、9

4的因数:1、2、4 10的因数:1、2、5、10 5的因数:1、5 11的因数:1、11 6的因数:1、2、3、6 12的因数:1、2、3、4、6、12 师:“谁能根据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学生反馈。(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在黑板上板书: 有一个约数的是:1 有两个约数的是:2、3、5、7、11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是:4、6、8、9、10、12 教师小结:“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张贴质数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质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质数?” 生:“13、17、19、23……” 师:“质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数不完,质数的个数有无数个?”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多媒体出示合数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谁能说说,还有哪些数是合数?” 生:“4、6、8、100……” 师:“合数的个数数得完吗?” 生:“合数的个数数不完,它的个数有无数个。” 3、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本中找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看一看和我们总结的一样吗?请阅读两边。(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渗透阅读教学理念) 4、同桌讨论:1是质数,还是是合数 5、反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多媒体出示) 6、巩固练习。 教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看例题。 多媒体展示:

《质数和合数》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教材分析 (第23~26页) 在数论中,有关质数和合数的理论一直吸引着数学家们不断探索。例如,我们已经知道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但人们仍在不断地寻找更大的质数,1996年9月初美国的科学家找到了一个新的最大质数(21257787-1)。再比如,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一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孜孜以求。因此,在质数和合数的世界里充满了神奇的数学魅力。 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1. 质数和合数。 编写意图 教材首先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说明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特殊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复习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会自觉地把这些数分成三类:只有因数1的;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的;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因数的。在分类的基础上,再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说明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学生掌握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出示几个数,让学生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分别写出几个质数和几个合数。 2. 例1。 编写意图 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学生通过此例可以学会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即划掉每个质数的所有倍数(它本身除外),剩下的都是质数。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虽然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技能,教材还是把它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供学生阅读参考。 教学建议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汇编

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 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认识质数和合数课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以及初步认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和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学情分析: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号牌、彩笔、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排一排——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表演方阵图片) 学生欣赏,从中明确:“方阵”就是两排或两排以上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队伍。 2、思考:能否排成方阵与什么有关? 预设一:与因数的个数有关。 学生交流,明确:41和47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所以只能排成一列;而48和49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所以可以排成不同的方阵。 预设二:与奇数和偶数有关。 学生交流,并用反例说明:49是奇数,49=7×7可以排成方阵,48是偶数也可以排成不同的方阵,所以能否排成方阵与奇数、偶数无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质数和合数》教案

第四课时质数和合数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对于质数合数的概念,教材通过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例1是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只要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是必须的。 (二)核心能力 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找100以内质数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归纳推理,理解质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学会有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四)学习重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五)学习难点 正确掌握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课前复习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2)观察找出的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 师: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2.问题探究 (1)认识质数和合数 ①引导观察,分类思考 师:课前大家都找出了1~20各数的全部因数,谁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是否正确。 师: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大屏上(课件出示)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归纳小结。 可以分成三类: 有一个因数:1 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5、16、18、20 ②认识质数 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师:谁能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 师: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 ③认识合数 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较,有什

质数和合数教案

质数与合数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07—10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那么在2×3=6中,6是2和3的什么数?2和3是6的什么数?6除了2和3这两个因数以外,还有那些因数?因此,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多少?最大的因数是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准备召开运动会,各班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 [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这样入手,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实 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质数和合数》教案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背景分析】“质数和合数”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3-24页的内容。要求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传统的教法是按照书上的思路,让学生先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再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样教,有的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主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的。实际上,教学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们只不过把教材教师设计好的东西说了出来,只要具备一定观察力的学生都能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创作者。”怎样用“活”教材,使老教材也能体现新理念,怎样才能把“主动权”落实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整合思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我的整合思路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新知——归纳总结,师生评价。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索——反思——提高”,展现学生获取知识 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比较、归纳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现,主动发展。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认识素数和合数,学会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质数还是合数。进一步发展数感。[能力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能力。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发掘过程。[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够迅速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质数还是合数。设备分析: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找出自己学号的因数,并请1-12 号说出各数的所有因数,利用课件出示1-12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因数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觉地把这些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三类。紧接着利用课件演示筛选100以内的质数表的方法,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状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缺乏兴趣,简单机械的记忆更是他们最为厌烦的,而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动好表现、善表达。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认可。因此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张秋丽 一、【教材背景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3-24页的内容。要求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传统的教法是按照书上的思路,让学生先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再根据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样教,有的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主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是学生自己归纳、概括的。实际上,教学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他们只不过把教材教师设计好的东西说了出来,只要具备一定观察力的学生都能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创作者。”怎样用“活”教材,使老教材也能体现新理念,怎样才能把“主动权”落实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整合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我的整合思路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新知——归纳总结,师生评价。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索——反思——提高”,展现学生获取知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讲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7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判断或写出质数或者合数,并说明理由;体会非0自然数的分类,了解50以内的质数。 2.使学生通过比较、分类、概括等活动认识质数和合数,积累认识数学概念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观察、比较,以及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和认识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同学们在前面研究因数和倍数中,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对大于O的自然数进行过分类,还记得按这个标准,把大于0自然数分成了哪几类吗?(板书:偶数奇数)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大于O的自然数的分类。今天要按怎样的标准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分成的每一类是什么数呢?老师期望大

家一起来研究分类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分类认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 二、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让学生分别写出6个数的所有因数。 交流:这6个数各有哪些因数?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指名交流,并板书出6个数的全部因数。 引导:现在大家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看看它们因数的个数有什么不同,你想按什么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在小组里先讨论,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交流:你想按什么把这些数分类,分成几类?(学生交流不同想法,教师引导统一为两类) 引导:大家想到了可以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只有两个因数的为一类,有两个以上因数的为另一类。那这里只有两个因数的是哪几个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呢?请你在课本上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观察这3个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是怎样的两个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揭示:像2、3、5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板书:质数)像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