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计算题考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6)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如图所示,长方体A、B是两个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柱形物体,他们之间用细绳连接,并与滑轮组的动滑轮D连接。在向长方体容器C中缓慢加水时,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自由端不动,其示数F与加水质量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忽略题中所有绳重以及摩擦,加水过程中A、B间的绳子始终是绷直的。已知:容器C的内底面积S C = 80 cm2,物体A的底面积S A =20cm2,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

(1)加水多少cm3时,物体B刚好接触水面?

(2)物体B的高度是多少?

(3)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是多少?

2.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适量的水,重为12N的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2

5

,如图甲所示:现将一体积为250cm3的合金块B放在木块A

上方,木块A恰好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所示。求:( 水=1.0×103kg/m3)

(1)木块A的密度;

(2)合金块B的密度;

(3)图乙中,若将合金块B取下直接放人水中,当材料A和金块B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3.如图为一种能在水中漂浮的水陆两栖抢险救援车,人和车的总质量为600 kg,当救援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06m2。已知ρ水= 1×103 kg/m3,g取10

N/kg。求:

(1)人和车的总重力;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

(4)人和车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

4.如图甲所示,将底面积为0.02m2、重为14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容器内装入重为100N、深为40cm的水,求:(g=10N/kg,ρ水=1.0×103kg/m3)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将边长为10cm,密度为0.6×103kg/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容器中(如图乙),木块水平静止后浸入水中的深度;

(3)木块水平静止后(如图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5.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外界温度改变会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而运动,进而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金属链条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同时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可忽略,写出计算过程)

(1)若该温度计中小球重为0.15N,体积为30cm3,20°C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

0.9×103kg/m3,则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2)被小球拉起的金属链条的质量是多少?

(3)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6.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乙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

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3

5

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

长状态(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块A受到的浮力;

(2)物块A的密度;

(3)往容器缓慢加水,至物块A刚好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弹簧伸长了3cm,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F.

7.边长为0.1 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 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8.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80 kg,M的体积为6×103m3,在M物体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 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求:(g=10N/kg)

(1)物体M的重力;

(2)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的绳子拉力;

(3)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4)动滑轮的重力。

9.小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水底的物体匀速提升到空气中.他所用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物体在空气中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摩擦和水的阻力,g取10 N/kg.求:

(1)物体的重力及单个动滑轮的重力;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水底的深度及水对水底的压强;

(4)物体的密度.

10.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下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______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______。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______;

(3)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

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 A、h B的位置滚下同一粗糙水平面(m A<m B,h A>h 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______,若没有改正错误,此时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则f1______f2(选填“>”“<”或“=”)。1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1)本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选填“木块”、“钢球”或“斜面”)的动能与它的质量、速度的关系.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动能的大小.

(2)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_______不变,让小球从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

(3)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选择两个质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球,并让它们分别从同一斜面_______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滚下.

12.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______。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一种可以直接测出速度的仪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序号l钢球撞击速度v/cm.s-1木块滑行距离s/cm

1810

21640

32490

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序号钢球质量m/g木块滑行距离s/cm

110010

220020

330030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______.

13.如图,是一个太阳能淋浴器储水箱的示意图.主要由一个圆柱形金属水桶、一个压力传感开关和一个长方体K组成,其中长方体通过细绳与压力传感开关相连.

压力传感开关的作用是:当它受到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达到10N时闭合,控制水泵从进水口开始向桶内注水,此时,水面刚好与长方体K的下表面相平,水桶内储水高度为

h1=8cm;当它受到绳子的拉力等于6N时断开,水泵停止向桶内注水,此时,水刚好浸没

长方体K的上表面,水桶内储水高度为h2=40cm.已知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为0.5m2.求:(ρ水=1×103kg/m3,g=10N/kg)

(1)水泵开始注水时,水桶内储水的质量是多少?

(2)水泵开始注水时,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3)水泵停止向桶内注水时,长方体K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长方体K的密度是多少?

14.如图甲为虎门大桥的示意图,“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小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成图乙的模型,又画了桥塔高低不同的两幅图丙和丁.

(1)可以看出它用到了_____的相关知识,其中O是____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

(2)小强通过比较发现: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可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拉力的力臂,从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3)假如止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你还能提出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钢紫承受拉力?______(说出一种方法即可)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轮轴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子和轴构成。

(1)辘轳(如图1所示)就是轮轴的一种,它的侧面图如图2所示,辘轳也可以看成是杠杆的变形,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虚线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F1,井绳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请在辘轳的侧面图上画出辘轳的杠杆示意图。

(_____)

通过示意图可以发现辘轳是_____杠杆。

(2)动手探究:

选用身边的器材探究轮轴的特点完成实验,如:圆珠笔芯(可以选用油性笔笔芯或普通圆珠笔笔芯,如图3所示),若手头没有圆珠笔芯也可以选用其它一头粗一头细的笔代替。该实验不考虑摩擦力不同对结果的影响。

①左手捏紧笔头,右手旋转笔管,则左手不能使笔头部分保持不被旋转。 ②左手捏紧笔管,右手旋转笔头,则左手能使笔管部分保持不被旋转。

③当笔管转动一圈,笔头也转动一圈,由于笔头的直径小于笔管的直径,所以捏住笔管的手比捏住笔头的手费距离。

④根据以上实验圆珠笔芯也相当于轮轴,笔管相当于_____(填“A 轮”或“B 轴”),笔头相当于_____ (填“A 轮”或“B 轴”),所以使用轮轴时,当轮带动轴,则_____(填“A 省”或“B 费”)力,但_____(填“A 省”或“B 费”)距离。 (3)应用:

①通过以上学习,判断如图4中不是轮轴的实例_____;

②体重相同、力气一样的A 和B 两同学在玩游戏。A 握住球棒的细端,B 握住球棒的粗端,如图5所示,各自向相反方向拧,获胜者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1)210cm 3;(2)4cm ;(3)0.4N 【详解】

(1)当物体刚接触液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开始减小,此时加入的水是210 g ,故有

3

3

210g 210cm 1g/cm m

V ρ

=

=

= (2)由图像

210g <m <450g

段可知,B 刚好浸没,多加水的质量为

21450g 210g 240g m m m =-=-=

加入水的体积为

33

240g

240cm 1g/cm

m

V ρ

=

=

= 则物体B 的高度为

3

B 22

C B 240cm 4cm 80cm 20cm V h S S ===--

(3)当m =780g 时,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了,说明浮力不变,此时多加水的质量为

43780g 600g 180g m m m =-=-=

加入水的体积为:

33

180g

180cm 1g/cm

m

V ρ

=

=

= 则物体A 的浸入的深度为

3

A 22

C A 180cm 3cm 80cm 20cm V h S S ===--

A 物体的高度与

B 物体的高度相同,是4cm ,说明此时A 物体漂浮在水面上。A 物体上面绳子对A 、B 的拉力为0 N ,故动滑轮D 的重力为

=220.1N 0.2N G F =?=动

A 物漂浮在水面上时,说明A

B 整体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AB 的重力为

3363AB AB =1.010kg/m 10N/kg (43)2010m 1.4N G F gV ρ-==???+??=浮液排

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 2时,A 物没有浸入水中,B 物全浸入水中,此时B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3363B =1.010kg/m 10N/kg 42010m 0.8N F gV ρ-=?????=浮液排

当弹簧称的拉力为F 2时,对动滑轮和AB 受力分析有

2AB B 2 1.4N +0.2N 0.8N F G G F =+-=-浮动

F 2 =0.4N

答:(1)加水210 cm 3时,物体B 刚好接触水面; (2)物体B 的高度是4cm ; (3)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2是0.4N 。

2.(1) 330.610kg/m ?;(2) 3.2×103kg/m 3;(3) 550Pa 【详解】

(1)图甲中木块A 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图甲中木块A 受到的浮力

F 浮A =

G A =12N

由A F gV ρ=浮水排得

33

3312N = 1.210m 1.010kg/m 10N/kg

A F V g ρ-=

=???浮排水 因为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25 ,所以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总体积的3

5

,木块A 的体积

3A 3331.210m 55

=3=210m 3

V V --??=?排

木块A 的密度

33

33A A A A A 10kg/m 210m 12N =

0.610N/kg

m G V V g ρ-===??? (2)合金块B 放在木块A 上方时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此时排开水的体积

'33A 210m V V -==?排

此时整体受到的浮力

''

33331.010kg/m 10N/kg 210m 20N F gV ρ-==????=浮水排

B 的重力

'

B 20N 12N N A G F G =-=-浮=8

合金块B 的密度

33B B B 63B B 8N =

= 3.210kg/m 25010m 10N/kg

m G V V g ρ-==??? (3)将合金块B 从木块A 上取去下放入容器的水中,因ρB >ρ水,所以,合金B 将沉底,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此时合金B 受到的浮力

3363B B 1.010kg/m 10N/kg 25010m 2.5N F gV ρ-==????=浮水

木块A 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则木块A 受到的浮力

F 浮A =

G A =12N

A 和

B 受到浮力的减少量

?F 浮=F’浮?F 浮A ?F 浮B =20N?12N?2.5N =5.5N

排开水体积的减少量

-4333

5.5N

5.510m 1.010kg/m 10N/kg

F V g ρ??=

==???浮排水 水深度的变化量

-43

-42

5.510m 0.05510010m V h m S ???===?排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取下合金块B 前减小了

?p =ρ水g ?h =1.0×103kg/m 3×10N/kg×0.055m=550Pa

答:(1) 木块A 的密度330.610kg/m ?;

(2)合金块B 的密度为3.2×103kg/m 3;

(3)将合金块B 从木块A 上取去下放入容器的水中,当A 、B 都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取下合金块B 前减小了550Pa 。 3.(1)6000N ;(2)1×105Pa ;(3)6×103N ;(4)0.6m 3 【详解】 (1)人和车的总重力

G=mg =600kg×10N/kg=6000N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

F =

G = 6000 N

对地面的压强

5

26000N 110Pa 0.06m F p S =

==?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3610N F G ==?浮

(4)由F G ρgV ==浮水排排得

33

336100.6m 110g/m 10N/k N g

F V g ρ?===??浮排水

答:(1)人和车的总重力是6000N ;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105Pa ;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是6×103N ; (4)人和车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是0.6m 3。 4.(1)80N ;(2)0.06m ;(3)6×103Pa 【详解】

(1)水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31.010kg /10N /kg 0.4m 410Pa p gh ρ==???=?水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32410Pa 0.02m =80N F pS ==??

(2)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沉浮条件可知,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木块重力,故

3330.610kg /m (0.1m)10N /kg 6N F G V g ρ===???=浮木木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43

336N 610m 1.010kg /m 10N /kg

F V g ρ-=

==???浮排水 木块水平静止后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432

610m ===0.06m (0.1m)

V h S -'?排木 (3)木块水平静止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6N+14N+100N=120N F G G G '木容器水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32120N =

==610Pa 0.02m

F p S ''?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80N ; (2)木块水平静止后浸入水中的深度0.06m ; (3)木块水平静止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6×103Pa 。 5.(1)0.27N ;(2)0.012kg ;(3)0.15N 【详解】

(1)小球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小球的体积相等,即

53310m V V -==?排球

则小球受到的浮力

33530.910kg/m 10N/kg 310m 0.27N F gV ρ-==????=浮水排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被小球拉起的金属链条重为

0.27N 0.15N 0.12N G F G =-=-=浮链球

由G=mg 可得被小球拉起的金属链条的质量为

0.12N

0.012kg 10N/kg

G m g =

==链 (3)由G=mg=ρVg 小球的密度

3533

0.15N 0.5kg/m 10N/kg

10310m G V g ρ-???=

==球球球 比液体的密度0.9×103kg/m 3小,可知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小球会漂浮在液面上,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0.15N F G '==浮球

答:(1)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27N ; (2)被小球拉起的金属链条的质量是0.012kg ;

(3)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15N 。 6.(1)4N ;(2)0.4×103kg/m 3;(3)6N 【解析】 【详解】 (1)物块A 体积为:

V =(0.1m)3=0.001m 3,

V 排=V -V 露=V -35V =25V =2

5

×0.001m 3=4×10-4m 3, 物体A 受到的浮力:

F 浮=ρ水gV 排=1×103kg/m 3×10N/kg×4×10-4m 3=4N ;

(2)弹簧恰好处于自然状态时没有发生形变,即

F浮=G,

根据F浮=ρ水gV排;G =mg;m=ρ物V,可得物体A的密度:

ρ物=V

V

排ρ

=

2

5

×1×103kg/m3=0.4×103kg/m3;

(3)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则F=F浮-G

根据F浮=ρ水gV排;G =mg;m=ρ物V,可得弹簧的弹力:

F=(ρ水-ρ物)gV=(1.0×103kg/m3-0.4×103kg/m3)×10N/kg×10-3m3=6N;

答:(1)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4N;

(2)物块A的密度为0.4×103kg/m3;

(3)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F为6N.

7.(1)6 N (2)0.8×103 kg/m3

【解析】

【详解】

(1)木块沉入水中的体积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木块所受浮力

(2)木块重量

图乙中木块所受浮力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图乙中液体密度:

【点睛】

1)图甲中,题干说木块的体积露出,因此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木块体积的,根据阿基米德公式求得浮力大小;

(2)图甲中的木块漂浮,因此所受浮力等于木块重力,即可求得木块重力,图乙木块和石块漂浮,因此在乙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木块重力加上石块重力,已知木块完全浸没,即排开液体体积为木块体积,最后根据阿基米得求得图乙液体密度.

8.(1)800 N;(2)740N;(3)92.5%;(4)60N。

【解析】

【详解】

(1).物体M的重力:G物=mg=80kg×10N/kg=800N;

(2).由于物体未露出水面,完全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物

F浮=ρ水gV排=ρ水gV物=1×103kg/m3×10N/kg×6×10?3m3=60N,

当物体在水里匀速上升时受三个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处于三力平衡,即F绳=G物?F浮

则F 绳=G 物?F 浮=800N?60N=740N ;

(3).由v =

s

t

得, 物体运动的时间: t =s v =10m 0.5m /s

=20s ,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绳自由端拉力F 做的总功是8000J , W 有用=F 绳×h 物=740N×10m=7400J , 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η=

W W 有用总

×100%=

7400J

8000J

×100%=92.5%; (4).由图甲可知,n =2,

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总功:W 总=Fs =F ×

2h 物: 则:F =

2W h 总物 =8000J

210m

?=400N , 因为匀速提升,对滑轮组受力分析, 则由F =

1

n

(F 绳+G 动)可得, G 轮=2F ?F 绳=2×400N?740N=60N. 答:(1).物体M 的重力为800N ;

(2).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的绳子拉力为740N ; (3).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92.5%; (4).动滑轮的重力为60N.

9.(1)680N ;60N ;(2)400 N ;(3)1.5m ;1.5×104 Pa ;(4)1.7×103 kg/m 3 【详解】

(1)物体在空气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 Gh G G

W Fs F nh nF

有总

η=

=

==?,滑轮组有4段绳子承担总重,即n=4,由图乙可知,物体在空气中时绳端的拉力:F 2=200N ,物体的重力:G =4F 2η=4×200N×85%=680N ;

由力的平衡关系可知4F 2=G +2G 动,单个动滑轮重力为

()241

42006806022

F G G N N N -=

=??-=动; (2)由图乙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 1=100 N , 由力的平衡关系可知4F 1+F 浮=G +2G 动,

则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G +2G 动-4F 1=680 N+2×60 N-4×100 N =400 N ; (3)由图乙可知,物体刚离开水面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6 m , 由s =nh 可得,水底的深度:6 1.54

s m

h m n =

==,

水对水底的压强:p =ρ水gh =1.0×103 kg/m 3×10 N/kg ×1.5 m =1.5×104 Pa . (4)由F 浮=ρ液gV 排可得,物体的体积:

3

33400=

0.04110/10/F N V V m g kg m N kg

ρ===??浮物排水, 由G =mg =ρVg 可得,物体的密度:

333

680=

1.710/0.0410/G N

kg m V g m N kg

物物ρ==??. 答:(1)物体的重力是680 N ,单个动滑轮的重力是60 N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400 N ;

(3)水底的深度为1.5 m ,水对水底的压强为1.5×104 Pa ; (4)物体的密度是1.7×103 kg/m 3.

10.不同 相同 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长 匀速直线运动 没有控制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 < 【详解】

(1)[1][2]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速度的大小,故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相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3]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控制小球的初速度相等,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从毛巾、棉布到木板,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小,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长。

[4]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则物体将运动的无限远,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5]要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应该用速度不同但质量相同的小球去撞击木块,由图乙知,小球的质量不同,这种设计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

[6]因m A <m B ,根据G =mg ,A 的重力小于B 的重力,B 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较大,因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若没有改正错误,此时在如图乙所示的①②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 1、f 2,则f 1<f 2。

11.钢球 木块移动的距离 质量 不同 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不同 相同 【解析】 【详解】

[1]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要求两球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到达底端的速度不同;高度越高的小球运动到底端时速度越大,把木块撞击的更远,因此说明其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要求两球的高度相同,这样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质量越大的小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撞击的更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运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的动能与它的质量、速度的关系.

[2]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移动的距离的远近,比较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3][4]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速度不同,所以使用同一个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来,来改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 [5]实验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6][7]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所以应选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使两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来,这样控制速度相同. 12.木块滑行的距离 让小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速度 速度质量增加一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速度增加一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四倍或质量和速度增加相同的倍数,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变化影响较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在该实验中,是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化为其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比较,即利用转换法通过小球推动木块滑行的距离,反映木块具有的动能,小球推动木块越远,其对木块所做的功就越多,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第二空.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而质量发生变化,具体的控制方法是: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释放,比较其推动木块所移动的距离大小即可。

第三空.由表一知道,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也为原来的几倍;由表二知道,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的速度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便为原来的几的平方倍,由此可知,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第四空.根据表格数据知道,速度质量增加一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速度增加一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四倍或质量和速度增加相同的倍数,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变化影响较大。

13.40kg 800Pa 4N 2.5×103kg/m 3 【详解】

(1) 水桶内水的体积:V =sh =0.5m 2×0.08m =0.04m 3,水桶内水的质量:

m =ρV =1×103kg/m 3×0.04m 3=40kg ;(2)水泵开始注水时,h =8cm =0.08m ,水桶底部的压强:p =ρgh =1×103kg/m 3×10N/kg×0.08m =800Pa , (3)由题知,水泵开始注水时,水面刚好与长方体的下表面相平,长方体的重等于绳子的拉力,即G =10N ,当它受到绳子的拉力等于6N 时,水刚好浸没长方体的上表面,此时长方体的重G =6N+F 浮,∴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 浮=G?6N =10N?6N =4N ;(4)长方体浸没水中时,F 浮=ρ水V 排g ,∴长方体的体积:

V′=g F ρ浮水=33

4N 110kg /m 10N /kg

??=4×10?4m 3,长方体的质量:m′=g G =10N 10N /kg =1kg ,长方体的密度:ρ=m'V'=43

1kg 410m

-?=2.5×103kg/m 3. 【点睛】

(1)利用密度公式求水桶内储水的质量;(2)知道水泵开始注水时桶内水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强,求出水的体积;(3)水泵开始注水时,水面刚好与

长方体的下表面相平,绳子的拉力为10N,即长方体的重为10N;当它受到绳子的拉力等于6N时,水刚好浸没长方体的上表面,此时长方体的重等于绳子的拉力加上水的浮力,据此求长方体受到的浮力;(4)求出了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长方体的体积,再求出长方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长方体的密度.

14.杠杆支点 F1增大减小使用新型材料,减小桥自重

【解析】

【详解】

(1)由抽象成的模型图可知,它用到的杠杆的相关知识,图中F0为拉索的拉力,F1相当于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O点此杠杆的支点;

(2)如下图所示,桥塔高度增加后,阻力F1及其力臂不变,L0'>L0,即动力臂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斜拉索的拉力F0减小;

(3)斜拉索克服的是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所以要减轻钢索承受的拉力,就要从减轻桥的自身重力和载重汽车的最大载重量来入手考虑.即:使用新型材料,减小桥自重、限制载重汽车的最大载重量等.

15.省力A B A B D B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轮轴的实质相当于杠杆,而辘轳就是轮轴的一种,其支点在轴心,阻力作用在轴上,动力作用在轮上,辘轳的杠杆示意图如下,且由图知道,动力臂远大于阻力臂,所以轮轴时一个省力杠杆。

(2)当用铅笔探究轮轴的实验时,笔管相当于轮,而笔头相当于轴,所以,当轮带动轴时,由于轮半径远大于轴半径,故省力但费距离。

(3)①通过以上学习知道,螺丝刀、方向盘和扳手在使用时都是轮轴,羊角锤在使用时属于杠杆;

②体重相同、力气一样的A和B两同学,A握住球棒的细端,B握住球棒的粗端,由于B 端半径大省力,A端半径小费力,所以,应是B同学获胜。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 2014年9月1日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 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5 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 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 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 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 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 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进行试验: 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试验时间:审核: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2、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评估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是否相同。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55相等 88相等 77相等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 = 10 。 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人教版)8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全部)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4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课本、长方体、硬币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测量长方体的边长 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 3.测量硬币的直径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长方体的长/cm 10.00 10.00 10.00 10.00 长方体的宽/cm 8.02 7.98 8.01 8.00 长方体的高/cm 2.50 2.52 2.51 2.51 物理课本长/cm 26.10 26.12 26.10 26.11 物理课本宽/cm 18.00 18.00 18.00 18.00 硬币的直径/cm 2.50 2.50 2.50 2.50 回答问题 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量程 2、分度值 3、零刻度是否磨损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5日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停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认识停表 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学会使用方法。 3.测量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4.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回答问题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2013年9月12日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进一步练习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及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V=S/t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测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物理实验报告1(上)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①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③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④求其平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2(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 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 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回答问题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答:不同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评语 教师签名 物理实验报告3(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汇总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Array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 ⑴小芳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之沿水平方向,根据 的知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⑵分析图甲、图乙可以得出结论: ⑶通过观察图甲和图丙,可得出 ⑷综合图1中的可以得出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 。 (5)如果将图丙中的小木块切去一半,再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 的关系是否可行理由是 (6)在图2中砝码和托盘的总重是3N,木块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 想要使木块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向左施加 N的拉力。 4、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 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 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 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填“一定”或“不一 定”)匀速拉动木板,如果此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那么所受摩擦力 的大小为 N。 5、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 验: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比较与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 该实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_____有关,还与 ____ 有关。 6、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1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液面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高度差,原因是。重新调整后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 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人酒精中,如图2所示,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法(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选填“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或“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或“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方法可以进行调节.(用字母表示即可) (3)比较1、2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比较1、3、4实验可以得出结论.(4)比较5、6图可以得出结论。 7、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14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a、c两次实验,得出的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N (2)对比分析a、b、c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对比分析d、e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实心物体A的密度是 g/cm3(5)盐水的密度是 g/cm3 8、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大小. (2)动能是指(填序号) A. 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 C. 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3)使同一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4)比较图甲乙可得结论. (5)甲同学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他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9、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并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一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2.检查: 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 值或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表示的物理是力与意义八年级(下)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单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班级姓名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实验器材: 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 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 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加速 1.8m/s < 4.8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s v t =。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 BC BC BC 0.9m 1.8m/s 0.5s s v t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 一、测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s v t 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 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 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二、熔化、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试题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要求】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实验准备】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注意光具座的刻度条是否倒的,并调过来) 【实验步骤】 1.观察凸透镜的焦距f=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者在同一水平高度,将火柴放入废液桶。 3.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20cm的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蜡烛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出像和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4.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等于20cm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5.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大于10cm而小于20cm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表中。 6.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小于10cm的位置,观察蜡烛的像,把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性质填入表中(在这一步中,像距用v>u) 7、整理仪器。 物距与焦距的 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放大/缩小正立/倒立 u>2f u=2f 2f>u>f u<f

试题二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实验要求] 按照试题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准备] 500毫升烧杯、水、小水桶、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干抹布、物块。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台上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分度值是。(注意调试动作,测 力计提提环、要悬垂,观察示数) 2.称量物块的重力、空的小水桶的重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溢水杯中注水,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下,浸没水中,用空小桶收集溢水杯排出的水,并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入表格。 4.测出盛水的小水桶的重力,将数据填入表格。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述) 5.整理仪器 注意: 蹲下读数,物体不要碰到杯子,出水面后要抖水的动作,做完后溢水杯,小桶,小烧杯的水都要倒在废液缸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总结

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 (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二、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 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三、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滑轮 滑轮 细 细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 目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2)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 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8)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9)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0)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 2、测量长度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1.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 ,用停表测出t=2S ,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 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_____s ,平均速度为__ _m/s ,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 ___。 3.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和.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3 图2

4.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A到B 所用时间是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 5.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 6.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 (3)所测路程为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 m/s. (5)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从B 到C 的距离是:________ (4)小车从A 到C 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 (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 【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 【解析】 【详解】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 v t =进行测量的;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由B 到C 小车的路程: 6.00dm 1.20dm 4.80dm=0.48m BC s =-= ; (4)由图知,小车从A 到C 的路程:10.00dm 1.20dm 8.80dm AC s =-=, 3s AC t =, 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 2.9dm/s=0.29m/s 3s AC AC AC s v t ==≈; (5)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 v t = 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 s v t = ; 小 ;0.48m ; 3s ; 0.29m/s ;大。 2.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分组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答案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实验用品: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2支、试管夹、温度计2只、秒表、冷水、食用油实验步骤: (1)、组装好铁架台,将盛有等质量的水和 食用油的两试管底部紧贴在石棉网上,用同 一盏酒精灯加热,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通过温度计观察两试管中液体温度的变化; (2)、记下两种液体温度先后达到50摄氏 度时所用的时间; (3)、将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转换成吸收热量的不同; 实验结论: 物质种类质量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吸收热量水60 20 45 25 6 多 食用油60 20 45 25 3 少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水吸收的热量较多,即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九年级班级:姓名: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灯座及灯泡单刀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组成串联电路 (1)按上图的电 路图,连成实 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实验结论:串联并联 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不变__. 2、在并联电路里有多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单独(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所有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所在之路上的____用电器。 小组成员: 教师评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

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 【答案】 s v t =变速 1.50 0.08 FG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s v t =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 4.10cm-2.60cm 1.50cm DE L== [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 5.80cm-2.60cm 3.20cm0.0320m DF L=== 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0320m 0.08m/s 0.4s DF DF DF L v t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