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过程核算教案

生产过程核算教案

生产过程核算教案
生产过程核算教案

生产过程核算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生产过程核算教案

昆池职中孟小敏

一、教学内容:生产过程的核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2)理解生产过程核算应设置的主要账户(3)掌握生产过程的账务处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账户的运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学

生对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习的乐趣

(2)增强自信心

(3)具有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生产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2、运用账户进行生产业务的账务

难点:设置的主要账户的性质和结构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供应过程核算所涉及的主要账户及相应处理

(二)情景导入

技工杨师傅的创业故

(三)讲授新课

【一】生产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

1、生产成本――成本类账户

核算企业生产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可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贷

2、制造费用――成本类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

核算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借制造费用贷

3、管理费用――损益类账户

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期末无余额。

借管理费用贷

4、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类账户

核算企业应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各种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

5、累计折旧――资产类账户

核算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借累计折旧贷

【二】生产过程的账务处理—材料费

例1:本月领用材料价值40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10000元,乙产品20000元,车间一般耗费5000元,销售部门耗费5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00

-----乙产品 20000

制造费用 5000

销售费用 5000

贷:原材料 40000

【二】生产过程的账务处理—人工费

例2:分配本月工资50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工人工资15000元,乙产品工人工资2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管理部门人员工资5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5000

-----乙产品 20000

制造费用 10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0000

【二】生产过程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的损耗

例3: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6000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分配的标准:

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

分配的公式:

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的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X分配率

结转分录借:生产成本——产品

贷:制造费用

【四】生产过程的账务处理—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结转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借:库存商品――产品

贷:生产成本--产品

【五】布置作业

资料:新华工厂5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450元,其中车间办公用品200元,企业管理部门办公用品250元。

2.以银行存款支付水电费1 000元,其中车间水电费700元,企业管理部门水电费300元。

3. 领用材料18600元,其中车间一般消耗6600元,其中A产品领用5000元,B产品领用7000元。

4.分配管理人员薪酬4 000元,其中车间管理人员薪酬2 500元,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000,B产品工人工资3000,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1 500元。

5. 用银行存款支付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4 000元,其中车间设备的修理费3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设备的修理费为1 000元。

6. 提取本月固定资产折旧12 000元,其中车间使用固定资产应提折旧7 000元,企业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5 000元。

7. 假定上述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是为了管理和组织A、B两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按A、B两种产品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已知A、B两种产品所耗工时分别是100小时、300小时。

要求:根据资料编制会计分录,计算出A、B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六、板书设计

生产过程的核算

供―――产―――销

(中心环节)

直接材料

直接费用直接人工生产成本

其他直接支出

生产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为本章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的时候有点吃力,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巩固,做到能举一反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