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新形势与顶层设计

2011年6月1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召开“改革的新形势与顶层设计”座谈会。会议围绕如何判断改革的新形势、“十二五”改革顶层设计的现实需求、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重大研究课题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发言:

简单说几句。讨论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我觉得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有没有一个共识:改革改什么?朝哪个方向改?目标是什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在这些问题上,有没有形成共识?现在看来不仅没有形成共识,而且分歧很大。我们想的可能和其他一些人想的也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一个清楚的蓝图的情况下,如果就着手来搞改革的顶层设计,有很大的风险。刚才高尚全主任讲到,现在缺少一个领导改革的机构,这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但假设现在要成立这么一个机构,谁来干,干什么,怎么设计,可能是无法预测的。如果领导改革设计的人不想改革,那么很可能的一个结果是,设计的改革方向和社会的需要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

这样,与其马上着手搞顶层设计,还不如先来讨论我们改革到底要改什么。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开的讨论。否则的话,有可能变成由既得利益者,或有种种既得利益、部门利益的某些职能部门来主导改革设计。如果是这样一种设计的话,还可能给未来的改革造成新的障碍。那么你怎么办?你说没有改革的领导机构,已经有了这么一

个机构,而且搞了改革设计,但他设计的东西不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东西。

现在讲改革,有些非常根本的东西要考虑。首先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问题?有些人说,我们现在改革基本上改得差不多了,我们的国家主导经济,又加上市场,这就是中国模式,在世界上已经是最优模式了。既然这样的话,还要改什么?那无非就是小修小补,哪儿有点什么漏洞,打打补丁改善改善。当然也有人说改革改坏了,要退回原来老的计划体制,继续搞阶级斗争那一套模式。这两种观点都大错特错了。

我认为经济改革改了3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最大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走上轨道。我们这套政府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些政府职能很大程度上是从过去的计划体制下延续下来的,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又发生了很多变形。政府虽然不能指挥一切,但具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垄断资源的分配,可以操控市场,同时又能够不受社会监督,因此滋生出来大量既得利益,甚至自身朝既得利益集团的方向演变。

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做大蛋糕,在这方面好像很成功;但另一方面,这个蛋糕怎么切就变成最突出的问题。现在出现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上的不满情绪,主要都来自这里。一个不受社会监督的权力不但主导做蛋糕,而且主导切蛋糕,主导哪一块蛋糕切给谁,切多大。拿刀切蛋糕的人给自己切的那一块越来越大,给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人切的那一块也越来越大。那么政府自身的腐败就是不可避免

的,必然的结果就是导致越来越尖锐的社会冲突,甚至社会动乱。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过去和现在蛋糕越做越大,并不意味着将来也能越做越大;现在没有出大问题不意味着将来不出大问题。我们前面有很多例子,前苏联在二战前后,经济高速发展,当时美国很害怕,说要超过美国,但最后垮下来,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护。那是因为效率越来越低,官僚主义越来越严重。一些拉美国家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是社会分化太严重,造成严重的社会冲突,政权不断更替,不断有各种利益集团来攫取政权,政策左右摇摆,政治和社会环境不稳定,当然陷入陷阱。离我们更近的例子是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是怎么垮的?更大程度上是被自己打垮的,自身腐败到民心丧尽,没有办法领导国家的地步,它自然垮台。

所以要说改革改什么,就是改革政治体制,使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能够真正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相协调;使政府在社会的监督之下成为阳光政府、廉洁政府,超脱于既得利益之外,起到中立的调节者的作用,起到为社会服务的作用;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名符其实的法制社会。这应该是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是搞改朝换代,不是搞休克疗法,但需要执政党和政府有能力和魄力改革自身。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取得共识,再来着手搞改革的设计。

本文来自: 中国政府创新网

https://www.doczj.com/doc/5c6045800.html,/Item.aspx?id=31602

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首先我们引用一段网上的资料,包括对智慧城市和顶层设计的看法: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 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 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以部门为 分割的信息资源壁垒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对城市主体范围内人、土地、能源、经济等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保障智慧城市各应用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三,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基于整合的信息资源,充分 利用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手段,智慧城市将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数据智能化处理的特征,成为一切智能应用的基础;第四,智能应用。面向市民、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实现战略性技术的深层次、创新型应用,智慧城市将最终表现为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综上可见,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目前全世界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摸索过程中,亟需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尤其在中国条块分割的行政体系下,智慧城市推进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增加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赛迪顾问认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城市政府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赛迪顾问认为,可参考以架构(EA)方法论的顶层设计推进思路,包括体制机制架构、业务架构、绩效架构、信息架构和技术架构。 =========================================================== ====== 对于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是谈得最多的一个词,所有智慧城市后续建设或运营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归功于智慧城市缺乏顶层设计导致。而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往往做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

大数据中心方案设计(机房)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系统设计方案 (模板)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 6 1.1概述 6 1.1.1概述 6 1.1.2工程概述说明 6 1.1.3设计原则7 1.1.4建设内容实施7 1.1.5设计依据8 1.1.6引用标准8 1.1.7设计指标9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11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2 1.2装饰装修工程14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4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4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7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18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18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20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20 1.3.4供配电设计21 1.3.5电池22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22 1. 4.1设计依据22

1.4.2设计目标22 1.4.3设计范围22 1.4.4新风系统22 1.4.5排烟系统23 1.4.6风幕机系统23 1.5精密空调系统23 1.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3 1.6防雷接地系统25 1.6.1需求分析25 1.6.2系统设计25 1.7综合布线系统26 1.7.1系统需求分析26 1.7.2机房布线方案27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27 1.8门禁系统28 1.8.1需求分析28 1.8.2系统设计28 1.9机房视频监控29 1.9.1项目概述29 1.9.2设计原则29 1.9.3总体目标30 1.9.4设计依据30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31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3 1.10.1概述33 1.10.2设备监控分析33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35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论艺术的继承与革新郭爱琴摘要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示的升华,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摒弃“要反传统”、“艺术发展断裂论”等错误观点,立足本上,融汇中西,继往开来,使艺术健康的发展。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传统艺术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然而,目前关于美术革新问题的讨论中,却有人主张“要反传统”,片面地追求新潮时髦,宣扬脱离传统、脱离时代的“自我表现”等等。甚至提出“艺术发展断裂论”。结果使得有些年轻人连写实的基本功训练也要抛弃。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把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以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继承与创新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符号)。“新天地”项目是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路、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会址”对面的南地块,设计为不高的现代建筑,其间点缀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与“会址”相协调。而“会址”所在的北地块,则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对建筑内部则作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从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的好评很多,已有较大的影响。据说销售与经济效益亦见好。其实,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大都市里,传统的里弄生

开门店位置不好照样赢利

开门店:位置不好照样赢利 选择黄金位置开店是商家的理想选择,有了好位置生意就成功了一半,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能如意,每个城市的商圈是固定的,是诸多商家必争之地,很多经营者迫于无奈只能把店面开在位置稍差的地方,因为位置不佳很多店面经营情况惨淡,加上大部分经营者不擅长营销,所以倒闭及转让现象屡现。 门店所在位置不好,不用担心,利用好店铺运营技巧一样可以打造成功的门店,做到生意兴旺。 一、梳理打造店面特色 因为不具备成熟商圈的主要购买力拉动群体,经营者只能以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来开展业务,想要吸引目标群体到店内光顾,就要将制造出能让消费者产生兴趣点的店铺特色,经营者可以从功能区划分、服务流程及产品品类创新等方面入手,制造可供目标群体产生光顾的兴趣点。 操作注意点: 1)、定位:将门店经营进行定位,瞄准一小块群体即可,不要尝试多而广。例如只接收网上预订,实体店直接为预约客人进行服务等。 2)、运营:将服务体系、客服体系进行详细研究,保证顾客兴致满满,流连往返 3)、品类创新:不管是餐饮业还是其它门店,一定要定时进行产品的品类创新,例如新产品、新服务、新搭配风格等能激发顾客新鲜感的创造。 二、研究顾客心理,制定赢利模式 学会制定赢利模式链会更好的提升客单价,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自有门店产品的属性来制造多重赢利的机制,以确保能将高毛利产品作为主推品,或者能多方面的赚取顾客利润。 [例]咖啡静吧的多重创利模式 1)、咖啡吧类场所的顾客多是刚刚交往的年轻男女,这个阶段的恋人处于关系尚不确定的忸呢状态,其实内心里更希望能有一种方式快速拉近两人之间的感情,结合这种思路,如果在静吧里加上一台大头贴机,对前来消费的顾客提供大头贴服务,只要消费满50元,加两元即赠大头贴一张,同时由服务员采用委婉的助销形式来达成,即可赠加坪效,也可促进情侣关系,一举两得;或者根据这种心理,提供其它形式的附属产品,也会带动销售额。 2)、用衍生产品进行收费,饮料吧可采用低门槛模式,即果汁类饮料10元每位畅饮到底,但提供多种高毛利小单品,通过高毛利单品来赚取利润,或者以下午茶形式带动其它毛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工作的指南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工作指南 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战略紧密关联。如何搭建一个共性的城市管理平台,能够对接和整合上级推行下来的各种智慧应用,并整合当地的资源,遏制部门利益,形成部门间的整合,防止各自为政的局面发生,需要有高层次的决策机构统筹各垂直部门,整合强力资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项目要做好则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城市管理的一把手必须亲自参与和推动。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工作指南包括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项目周期估算、费用预算三部分内容。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 1.1实施思路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建设思路如下图所示:

修 订 任 务 内 容 图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建设思路 1.2实施步骤 (1)组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工作组 组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政府领导小组、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员、智慧城市业务领域专家。其中,政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区委书记 副组长:区长、主管副区长等 统筹部门:科技和信息化局(需由组长授权)

(2)解读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其定位和重点方向 为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目标以及城市未来的整体信息化发展目标,需要搜集城市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战略规划,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通过解读城市发展规划,以及与政府高层领导的深入交流,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和重点方向。 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州南沙智慧岛建设战略规划》明确提出“探索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对现存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区等进行智慧化改造,使南沙成为互联网与物联网有机结合的智慧岛以及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滨海新城”的规划要求,智慧南沙的设计规划需符合此规划要求。 (3)任务分解,明确任务目标,确定关键任务 不同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中,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是共通的,但不同城市对这三个方面的侧重点和深入度的有所差别,这决定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对城市智能化建设的总体任务进行分解,并逐个制定任务的建设目标。结合城市的特色和燃眉之急,如旅游、交通或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筛选关键任务,差异化地围绕这些城市的特点和特色去推动项目。 (4)分析各子任务涉众,明确主导和参与单位 分析各子任务的所有涉众,包括实施主体、协作单位、系统用户等,进而明确各子任务建设涉及的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单位,以及各角色在系统建设中需承担的职责和提供的协助。对于不能明确政府主导部门的企业级应用任务,可暂由科信局统筹安排。 (5)深入调研与分析,了解现有资源和约束,分析目标可行性 制定《需求调研计划》,该计划需由工作组向所有涉及的委办局发文,由工作组、科信局、设计单位组成的调研小组按计划开展需求调研,调研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原型法、参观考察等。 通过需求调研,理清城市的基础条件,城市现阶段的信息化成果和资源概况,分析实施主体和用户的具体需求。在需求调研过程中,需要详细调研现有资源和现状存在的约束,包括调研数据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资源现状,未来的系统建设是否需要兼容遗留系统、利用已有设备等约束条件,以及资金投入限制、业务人员资源和素质限制等制约因素。通过需求调研,分析前期制定的任务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任务目标不可行或者与实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设计探讨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设计探讨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房发展现状及其自身特点,在平面、剖面、节能建筑设计方面做了介绍,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利于提高机房利用率、节省投资及节能减排。 关键词: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房;机架布置;机房布局;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基地并提供相关的服务[1]。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核心,在网络经济和电信产业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数据中心更是具备四个较为重要的特点,分别是:高密度、智能化管理、绿色环保、业务连续性。 IDC机房是一种大型数据储存中心机房,一般提供服务包括网络基本服务,如主机代管、虚拟主机、主机出租、异地备援、企业专线等;另有加值服务,包括网络管理与监控、防火墙、实体的消防设施与安全门禁控管等。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各大通信运营商对IDC机房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着,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业的发展。机房利用率,机房与各个设备用房的配置关系及机房节能一直是业内讨论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在建筑设计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供同行进行探讨。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设计及其分析 1.1机房组成分析 通信设备:机架

配套设备:电力电池、机房空调、变配电、备用发电机、水泵 辅助设备:各类管线、电缆 IDC机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信设备,它由各种功能的机架组成。机架的正常工作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充沛的电力保障以及一定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要求,所有其它设备及设施均服务于通信设备,其之间需进行合理的分配及布局,使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1.2机房平面设计 机房平面布置主要根据机架的排列方式进行;机架的排列方式根据其功率及空调制冷效果的优劣而改变,同时根据柱网的大小选择合理的机架布置方式;每个机房的最大面积受气体消防保护区的限制;机房大小又决定机架的排列方式及空调形式的选择。所以,机房平面排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之间又相互制约。 机柜间距与空调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机架有着不同的功率,不同功率的机架其发热量是不同的。因此,各类机架需根据空调所能提供的温湿度条件进行布置。 比如,在机柜尺寸相同的条件下,4KW机架区,根据机架发热量计算,机柜间距为1200mm时能满足空调制冷需求;10KW机架区,根据机架发热量计算,机柜间距达到2400mm时能满足空调制冷需求。因此,机架发热量与空调制冷效果决定机柜间距。 机架布置与柱网的关系 柱网大小对机架排布有着较大的影响。就4KW机架区而言,在尽可能多排机架及满足空调制冷需求的前提下,不同尺寸的柱网其机架摆放效率是不同的(图1、图2)。由图可见,在机柜间距相同的条件下,8400mm柱网的局部结构柱占用了机架间的人行通道,机架布置效率降低;而7200mm柱网对4KW机架来说布置较顺,显然更为合理。故应根据不同功率的机架及其机柜间距选择适合的柱网,使机架布置效率更高。 图17200mm柱网布置图图28400mm柱网布置图 机架布置与气消保护区大小的关系

数据中心设计过程详解

数据中心设计过程详解 艺术的唯美和技术的务实,似乎有着天然的距离。但当我们回顾很多技术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在那些取得了巅峰成就的地方,总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最新的IDC机房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搭建——只要用心,技术离艺术并不遥远…… 历史回顾 过去十年中,IDC机房的规模多为300-500平米,一般设在办公楼内,其建设多以应用为中心,靠应用来拉动。 现实需求和挑战 IDC机房建设发展到现在,为加强IDC机房的管理,提高其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型、超大型IDC机房的建设需求逐渐增多。而过去IDC机房的设计、建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种发展需求了。 目前,大型IDC机房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设计标准落后,基础研究空白,缺乏统计数据。 国内的相关设计,建设标准是93年的,和现实需求相比过于陈旧,最新的规范尚在推广当中。用于指导电信行业的TIA-942规范并不一定对所有用户适用。 2:IDC机房所要支持的业务系统的要求,企业IT架构设计与具体的基础设施设计严重脱节。 3:设计、建造过多依靠经验,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现有机房工程公司已难以支持,而国内的专业建筑设计院过去很少接触IDC机房设计。 4:技术经济指标,节能措施缺乏计算和考虑,效率低下。 5: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 6:设计、建设、运维各个阶段脱节。 IDC机房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业建筑,运维方式直接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而运维方式又是由IDC机房所承载的业务类型,模式所决定的,所以各个环节要全面规划。 设计IDC机房时需完全遵守现有国家标准,并广泛参考国际标准,最佳实践经验以及Gartner Infrastructure Maturity Mode。 现在企业做IDC机房建设大部分都处于集中式阶段,部分企业由集中式向标准化走。长远上看,IDC机房基本上要往基于服务,虚拟化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法论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法论

目录 前言 (3) 一、体制机制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根本保障 (5) 二、业务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5) 三、绩效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检验标准 (6) 四、信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资源基础 (7) 五、技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实现手段 (7)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在经济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为振兴经济的国家战略。在美国,奥巴马称“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清晰表明了其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两方面,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2009年8月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韩国的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宣扬韩国的通讯技术水准,发挥其对国际通讯领域的影响力。 在中国,“感知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具体到各个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思维创新和虚拟手段的结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知。据统计,到2012年,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40个左右,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数据中心建筑结构等各专业方案要求

数据中心建设建筑技术要求

1 建筑设计要求 1.1 建筑规划要求 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建筑对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电磁波等威胁安全性因素的对应措施; ●引入市电、通信用电缆(从2个不同路径引入等); ●计算机设备等装置的搬进搬出、维修车辆的配备位置; ●人与车辆等的移动路线; ●灾害时逃生通道和避难场所(指火灾、洪水、台风、地震等); 1.2 建筑结构要求 1.2.1 抗震性能等级 参照国家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议提高设计可靠性参数。 1.2.2 荷载 特殊载荷要求如下:机房区、机房机电设备通道及相关设备运输通道的活荷载在1200Kg/㎡以上,其中UPS电源室的活荷载在1500Kg/㎡以上。 如采用水冷精密空调,安装精密空调外机的屋面需考虑荷载问题。 1.2.3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剪力墙结构。 1.2.4 建筑耐久性要求 参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机房区属于企业信息生产用的重要建筑,属于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上。 1.3 建筑防火等级要求及防火要求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要求,计算机机房楼建筑物耐火等级定为一级。建筑物结构件的具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参考下表中的一级参数。

●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1 年修订)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根据防火区域内设备 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建议机房区域采用气体灭火 1.4 建筑平面 在进行建筑物的平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对机房的设计应考虑功能区的划分,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考虑机房的强弱电双路径接入,最好设置2个弱电井,2个强电井。 1.5 建筑剖面 在制订建筑物的剖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项目: ●根据各房间的位置关系、各设备体积、配线路径,布线量,空调气流方式, 在满足层高同时考虑各房间的层次构成; ●设计时考虑重要的通信电缆等放置于专用的坚井,而不是置于生产机房以外 地方; ●设计机房区计算机机房的剖面时,应该考虑到以下要求:层高高于5500mm, 楼板面与电梯厅和消防疏散楼梯及楼层配套辅助功能间比,下沉600-1000mm (即:架空地板高度高于600-1000mm。); ●基本工作间区域层高应不低于机房区,楼板面与电梯厅和消防疏散楼梯及楼 层配套辅助功能间比下沉300mm以上,便于电气及通讯线缆和安装监控屏; ●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建筑层高不低于5.5米。 1.6 门的要求 机房主要通道门尺寸宜不小于2米宽*2.5米高。 1.6 窗的要求 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计算机楼尽量减少建筑结构体外窗,以降低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另外气体消防灭火保护区周界墙体上的窗,包括外墙窗都必须采用防火窗,防火等级及抗压等级要与防火分区结构墙等同。

对我国大城市发展设计服务业的思考要点

对我国大城市发展设计服务业的思考 2009-7-21 摘要:发展设计服务业对提升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北京设计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平面设计等若干重点领域,但还有待提升。北京要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措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设计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设计服务业,竞争力,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设计服务业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化,逐渐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的产业业态,是源于个人创造力,充分利用自然、工程、社会及人文科学等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各种设计活动的产业,包含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流行时尚设计、包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工程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服务业由于具有高知识、高附加值和强辐射等特点。逐渐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如韩国在1998年确立了“设计韩国”战略,并在其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成为世界设计强国。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年制定出台了《设计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使台湾成为亚太地区的创意设计重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同时,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创新资源较为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在落实国家创新战略中地位突出、责任重大。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大力推动我国大城市设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实现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战略竞争地位的需要。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人才、科技、信息、市场等高端资源,应高度重视设计服务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大力推动设计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大城市设计服务业发展的典型与示范。 一、设计服务业对提升我国大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设计服务业,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城市形象和优化城市品位。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逐渐将其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产业来发展。 (一)发展设计服务业能够迅速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世界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优秀的设计和领先的技术创新是当今时代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基于对人的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的认知,综合考虑材料、工艺、技术、成本等因素,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结构、形态、包装等方面进行创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建设方案 1.概述 随着在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某公司拟设数据中心,对中小企业提供电信级数据服务。目前,该公司计划建立一个1000平米的数据中心,初始阶段,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内容以专线租用和主机托管为主。随着业务的发展及收藏的增加,会逐步发展成应用服务供应中心。用户也会扩展到城镇居民,即同时作为智能小区的服务中心。 1.1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 1.1.1机房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机房建设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的基本条件。这里我们提出选址中必须注意的10个方面供用户参考。 ◆使用面积达到规划的要求 ◆建筑物内部由扩展空间 ◆避免附近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源 ◆所在建筑物本身及周围无安全隐患 ◆便于光纤的接入 ◆足够的电力容量及用电安全性 ◆楼板承重满足功能需要 ◆楼层净高符合使用要求 ◆专业空调系统室外机能有合理的摆放位置 ◆能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发电机房及油库 1.1.2工程项目设计 作为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首要任务,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是十分重要的起步。优秀的设计,合理的性价比及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是建设一个成功的数据中心机房的重要保证。 通过我们对数据中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规划出一个数据中心工程应该具备的若干子系统。 (1)装修子系统 (2)电力及地线子系统 (3)空调冷却及新风子系统 (4)烟雾检测及灭火子系统 (5)漏水检测子系统 (6)门禁保安及监控子系统 (7)结构化布线子系统 (8)事故广播子系统 (9)设备总控子系统 (10)监控中心控制子系统 当然,在具体项目的规划中不必要对每一个子系统都进行逐一描述,但是应该在设计中考虑到每一个子系统的功用和针对项目本身的实现方式。 1.1.3项目施工与管理 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是数据中心机房基础建设的重头戏,也是一切设计规划得以正确实现的重要保证。 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商对每一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都倾注了极大的力量。组织专业水平高的工程队伍,我们强调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对项目的施工和管理有着自己的规范。 ◆制定先进,严格,规范的施工组织计划

简析商业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简析商业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的兴起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商业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重要代表。然而, 当前我国商业建筑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商业经营、空间形态上仍然存在着较 大的差距。这对设计师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现 代商业建筑发展现状,分析商业建筑设计要点,探讨了商业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商业建筑;创新;发展 引言: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综合作 用的产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现代商业建筑有着不同的时代 和地域特征,对商业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使得不同风格流派的出现,更加符合现代 人们的心理和审美要求,以促进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 一、现代商业建筑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早期,商业空间划分为营业、仓储,以及辅助等几个部分,这种形 式把顾客流动空间以及售货空间严格地进行区分开来,这也是一种封闭的购物售 货模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购物质量的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原始的构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消 费心理了。于是便出现了一些顾客流动空间及营业员工作空间的相融和渗透,由 此涌现了新的空间概念,并且逐渐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思想。 在我国,商业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重 要代表,它更加具有公共性与开放性,聚合了多样化的特点,成为了一个地区发 展的源动力之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房地产热,对于用房居住 功能上的要求,也呈现出了迅猛的势头,许多新兴楼盘鳞次栉比耸立在城市的中央,居住人口的数量以及素质的不断上升,对于住房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 中商业配套设施,更加提升了城镇人文品位,从而也改善了投资环境,这些对于 城市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商业建筑选址。商业建筑选址是否得当,影响着商业项目投资企业的经济 效益、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发展前途。不同的区位具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地理 环境特点,决定着顾客的来源和特点、经营的商品与价格、促销活动的选择等。 商业建筑选址得当,就会产生相应的“地利”优势,成为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 基础。商业建筑选址一经确定,并购入土地,便具有一般大型不动产所具有的资 金投入巨大性、资金回收长期性、地址不可变更性和基地情况独特性等特点。所以,对商业建筑的选址要深入调查,多方面研究,周密考虑。 2.交通流线组织。尽量在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 它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可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 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这就涉及到其出 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 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 3.建筑功能与空间。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多种业态使用功能 的平衡与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 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 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

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及创新分析

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及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生活 水平呈现着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会有更高的追求。无论是城市的绿化还是小区里舒适的环境,都会为居住在市区里的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因此,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已然成为城市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文章将对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建设。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要点;优化创新;分析 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逐渐恶化,特别是近些年,各大城市遭受了雾霾的侵害,使人们的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全民的环保意识很大程度的进行了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高。城市的景观作为美化与环保为一体的基本建设项目更为人们所关注。其设计理念及设计规划必须与城市的基本建设及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与时俱进。抓住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特点,有针地性的进行景观建设工作。 1 对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的终极目标 对于城市的景观设计工作来说,其主要的规划与设计分

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为“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对于所提到的“游憩行为”来说,其较为核 心的内容是将自然而成或者人为创造的景观资源、人类主观意识及心理状态、该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三者相融合,通过推摩、分析、预定及预测等一系列的程序进行研究;“景现 形态”的规划设计,也可以认为是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其较为主要的内容是对于游憩行为、景观建设、设施建造,以上的两者为景观设计提供必要的空间性、时间性及附属设施设计,共同称作为规划设计。 2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剖析 对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来说,要遵循立项明确、了解细目、坚持突破等原则,准确的应用在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同时,还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选择适合城市发展,满足基本国情的城市景观规划理论。由于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现处于初步阶段,研究课题不容忽视,下面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1)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重点,深入研究, 并将以人为主的游憩规划设计及以换机为核心的景观资源 的统筹为依据。(2)将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切实的实施,将诸多种类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从其项目的组成及时间的应用规律进行有针对的规划设计工作;(3)将从多个方面开展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细节研究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将城市景观的市场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行研究,并结合社会、

数据中心设计建设整体方案

数据中心 设计建设整体方案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4 1.1概述4 1.1.1概述4 1.1.2工程概述说明4 1.1.3设计原则4 1.1.4建设内容实施5 1.1.5设计依据5 1.1.6引用标准6 1.1.7设计指标7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9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9 1.2装饰装修工程11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1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1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4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15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15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16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17 1.3.4供配电设计17 1.3.5电池18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18 1. 4.1设计依据18 1.4.2设计目标19 1.4.3设计范围19 1.4.4新风系统19 1.4.5排烟系统19 1.4.6风幕机系统20 1.5精密空调系统20 1. 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0 1.6防雷接地系统21 1. 6.1需求分析21 1.6.2系统设计22 1.7综合布线系统23 1. 7.1系统需求分析23 1.7.2机房布线方案23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24 1.8门禁系统24

1.8.1需求分析24 1.8.2系统设计24 1.9机房视频监控26 1.9.1项目概述26 1.9.2设计原则26 1.9.3总体目标27 1.9.4设计依据27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28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0 1.10.1概述30 1.10.2设备监控分析30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31 1.10.4设计依据32 1.10.5设计原则32 1.10.6系统选型32 1.10.7系统组成33 1.11机柜系统34 1.11.1设备机柜技术要求分析34 1.12消防系统35 1.1 2.1七氟丙烷灭火系统35

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在经济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为振兴经济的国家战略。在美国,奥巴马称“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清晰表明了其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7”计划的预计成果两方面,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2009年8月将"u-Japan"升级为 "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韩国的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宣扬韩国的通讯技术水准,发挥其对国际通讯领域的影响力。 在中国,“感知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具体到各个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思维创新和虚拟手段的结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知。据统计,到2018年,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80个左右,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破以部门为分割的信息资源壁垒对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对城市主体范围内人、土地、能源、经济等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保障智慧城市各应用之间的资源共享;第三,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基于整合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手段,智慧城市将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数据智能化处理的特征,成为一切智能应用的基础;第四,智能应用。面向市民、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实现战略性技术的深层次、创新型应用,智慧城市将最终表现为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综上可见,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目前全世界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摸索过程中,亟需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尤其在中国条块分割的行政体系下,智慧城市推进如果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增加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赛迪顾问认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城市政府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建立符合本地实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工程 初步设计 方 案 书 2014-10

方案设计依据和标准 1、供电参数 电压变动范围220V±5%;频率变化范围50HZ±0.2;波形失真率≤±5%。 2、机房环境要求 开机时: 温度夏季23℃±2℃冬季20℃±2℃变化率<5℃/h 不得凝露; 湿度45%---65%。 停机时: 温度5℃---35℃变化率<5℃/h 不得凝露; 湿度40%---70%;磁场干扰环境场强≤800A/M。 3、照明度要求 普通照明:机房区照度应不小于500LUX,机房应无眩光; 应急事故照明:照度应为普通照明照度1/10; 应急疏散照明:照度应不小于5LUX 4、防火要求 机房装修材料应采用阻燃和非燃材料,且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防火区四周应采用具有防火性能的材料,主要区域在吊顶内、静电地板下、吊顶与静电地板之间采用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系统。 5、地线系统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电阻≤1Ω; 防雷接地电阻≤1Ω。 6、机房工程设计和施工依据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1、《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2000 2、《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4、《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5、《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6、《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T/T30003-93 7、《民用建筑设计规范》JFJ/T16/92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1、《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15、《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3091)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18、《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定》GB1838—93 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2002 20、《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5-97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 22、《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88) 2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8) 24、《七氟丙烷(HFC-227e)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DBJ15-23-1999 以上提供的技术文件中所列的设计、施工、验收的国家规范如有停用或废止的,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