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室射血分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左室射血分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左室射血分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左室射血分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心室射血分数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值 [导读]射血分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脏功能指标。由于它是心室每搏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不需要进行校正,因此有创性测量技术,如X线心室造影和无创性测量,如核素心脏血池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技术之间、各单位之间、国际之间都可以作比较,测量的方法也较简 射血分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脏功能指标。由于它是心室每搏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不需要进行校正,因此有创性测量技术,如X线心室造影和无创性测量,如核素心脏血池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技术之间、各单位之间、国际之间都可以作比较,测量的方法也较简便,因而受到临床医师普遍的重视。 射血分数又分整体射血分数与局部射血分数。整体射血分数系指左心室(或右室)收缩末期射出的血量占左室(或右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它在反映心脏功能受损时较心输出量指标敏感,心脏功能早期受损,主要是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与容积增加及每搏量及射血分数降低。此时,由于心率代偿性增快,可使心输出量仍然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心输出量等于每搏量乘以心率的缘故。只有当着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射血分数显著地降低,心输出量才降低。这就说明为什么,左室射血分数虽已降低,而临床上有的病人可以无心力衰竭的表现。 射血分数的正常值及变异范围:成人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0%±7.0%,右室射血分数(RVEF)为48%±6.0%。通常认为,静态LVEF<50%;RVEF<40%即为心室功能降低。但事实上,由于各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和检查方法的不同,如核素减除本底的程度不同,感兴趣区设置不同,EF的正常值也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各实验室的条件及方法,建立自己的正常范围。健康人运动高峰时EF的升高应增加5.0%;如等于或降低5.0%即为运动试验异常,表示心脏功能降低。 局部射血分数:在冠心病由于局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肌坏死,可以引起局部心室壁运动障碍。此时,除了解整体EF之外,也要评估局部EF。局部室壁运动的核素定量分析,有局部EF法,即应用数据处理系统,将心室壁划分为若干个节段(通常8~10段)计算每节段的EF,然后与正常值(±2SD)的上下限曲线对比。这既可得出节段的EF值,也可了解异常室壁运动的范围及程度。还有心室面积轴线缩短法,主要计算长、短轴的缩小率及心室面积的缩小率。无论何种缩小率,如果小于20%,即考虑为不正常,表示局部室壁运动降低。 右室射血分数:以往认为右心功能损害,在临床上不如左心功能受损重

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

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hs—CRP 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低剂量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比索洛尔(剂量2.5 mg/d)治疗,高剂量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比索洛尔(剂量5 mg/d)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BNP水平、hs-CRP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BNP水平、hs-CR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BNP水平、hs-CRP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 <0.05)。结论比索洛尔应用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BNP、hs-CRP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比索洛尔;心力衰竭;BNP;hs-CRP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进展的最终结果,其发病率较高,其中部分心力衰竭患者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有研究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缺血患者中应用比较广,且能够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在临床症状[1]。為了探讨比索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本文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展开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备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左室射血分数大于50%,BNP≦100 ng/L,2周内无服用过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均符合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具有严重肝肾疾病、精神疾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为(64.34±5.14)岁。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20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等治疗;低剂量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国药准字H10970082,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日益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约45%以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正常,称之为收缩功能尚存或舒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治疗手段,此类心衰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为各国心脏病学者所重视,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07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将这类心衰改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LVEF,HFNEF),并发表了有关该疾病的专家共识。 一,HFNEF=DHF?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HFNEF常见于老年患者, 以女性多见。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相似, HFN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1年死亡率>20%),且患病率在不断攀升。其常见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 或冠心病。这些疾病常常伴有心肌肥厚、缺血,间质纤维化,并进而导致心室舒时间延长, 心肌僵硬度增加。因此,通常认为舒功能异常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并常常将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称之为DHF。 事实上,由于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功能本身互为影响和依存,很难发现单纯的舒性心功能不全。即使是肥厚性心肌病,曾被认为是单纯的舒性心功能障碍的典型,但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尽管射血分数在正常围,也存在着亚临床型的收缩功能异常。现有的研究也

证实,DHF时收缩功能并非完全正常,而是收缩和舒功能均有异常。因此,DHF的提法值得商榷,目前的趋势是将心力衰竭分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VEF,HFREF)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两大类。对于不伴LVEF 降低的心衰,建议在临床诊断及研究中称之为HFNEF或左室射血功能尚存的心衰,而不称为DHF。 当然,左室射血分数何谓正常,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以≥40%-50%为正常。尽管各种分类的定义存在一些差异,在现阶段,大多数情况下,DHF和HFNEF可以通用。 二,神经激素和皮功能异常在HFNE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HFNEF或称DHF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心室松弛异常和/或心肌僵硬度增加、心肌肥厚等。舒期心肌细胞Ca2+ 超负荷、肌丝收缩蛋白功能异常及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间质胶原重构)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而神经激素和皮功能异常无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经证实,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RAS)长期激活可增加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和心肌僵硬度, 使心肌舒功能下降。其机理可能是血管紧素Ⅱ长期刺激使肌浆网ATP依赖性钙泵活性降低,受磷蛋白磷酸化,钙调蛋白表达下调,从而使舒期细胞Ca2+超负荷及重摄入肌浆网延迟, 同时血管紧素Ⅱ长期刺激可使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含量增加而Ⅲ型胶原减少,心肌顺应性降低。

可能存在左室射血分数超正常心衰

可能存在左室射血分数超正常心衰!澳大利 亚50万人研究 目前,临床上认为,心脏超声评估的左室射血分数处于50%~70%之间是正常的。 但早前《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美国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发现,左室射血分数为60%~65%时,死亡风险最低。 左室射血分数与死亡风险之间为U型曲线关系,只要左室射血分数偏离60%~65%这一最佳范围,死亡风险就会增加,而且这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存在心衰等相关疾病均无关。 在近期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发现虚拟会议上公布的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大数据研究发现,左室射血分数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之间为J型曲线关系。 左室射血分数处于65%~69.9%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但是,一旦出了这个最佳范围,就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了。 校正体重指数、年龄、心率、瓣膜性心脏病、E峰峰值速度和其他潜在混淆因素后,在男士中,与左室射血分数处于65%~69.9%者相比,左室射血分数处于45%~64.9%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并未增加;仅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5%时,心血管死亡风险才开始升高。 相反,在女士中,左室射血分数处于45%~55%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是左室射血分数处于45%~65%者的2倍,左室射血分数处于55%~60%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有增加的趋势。另外,对于女士来说,左室射血分数≥70%时,死亡风险也开始升高。 美国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左室射血分数超正常的心衰(HFsnEF),这可能是一种有临床意义的新分类。 研究者指出,这一结果与上述美国研究得出的结果类似。后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处于60%~65%这一最佳范围时相比,左室射血分数≥70%时,死亡风险增加71%,风险基本等同于左室射血分数为35%~40%的人(73%)。 在这次会议上,讨论专家认为,这项澳大利亚研究最有意思的发现是,左室射血分数处于中间值和轻度下降时,死亡风险增加,但在男士中没有这个现象。 这有助于解释PARAGON-HF研究中射血分数较低的女士为什么能从沙库巴曲缬沙坦复合制剂中获益了(该研究旨在评估血管紧张素-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中的疗效)。 该研究纳入近50万名因各种适应证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成年人,其中女士23.7万余名,随访超过300万人年。

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0-20T14:30:50.59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作者:黄美容吴绍佳 [导读] 分析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及心房钠尿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比索洛尔;神经内分泌因子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身体机能的需要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2]。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数量占总心衰数量的50%,且多为老年人群,但目前临床治疗手段尚未成熟,仍无法取得较满意成效[3]。本研究主要探讨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6.4±12.8)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3.5±1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天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抗心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70082),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将剂量控制在5-1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均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15ml,分开保存以留后用。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采用心功能分级法对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4]。有2级以上改善程度,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有1级以上改善程度,临床症状好转为有效;不足1级改善程度,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为无效。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及心房钠尿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率的日益上升,临床对此也越来越关注,关于其治疗方式的的研究与报道相继出现,但由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诱发病因尚不明确,以致其临床治疗常采取保守给药治疗[5]。据研究报道[6],影响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活跃,因此针对这一发病机制实施相应的措施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β1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递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活跃导致患者心功能受损的主要途径,通过阻滞β1肾上腺素受体可有效抑制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活跃,保护心功能[7]。比索洛尔为β1受体阻滞药,其对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的β1受体有高亲和力,对支气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一、前言 此前此类心衰定义为舒张性心力衰竭。2005年改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HFNEF)或左心室射血分数尚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名称的改变与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还是两个综合征的观点及争论有关。 一个综合征即:舒张功能不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从舒张功能正常→受损→收缩功能不全的连续过程,即由HFNEF逐渐演变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两个综合征是指心力衰竭不是单一综合征而是两个综合征,一种LVEF降低,另一种LVEF正常但存在特殊机制引起舒张功能不全。两种观点均有支持论据。 基于上述仍未结束的争议,结合最新欧美指南和共识,本共识采用HFNEF和HFREF取代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 二、流行病学 2004年国内研究发现HFNEF占全部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34.1%。与HFREF相比,HFNEF患者年纪更大,女性和肥胖患者更多,高血压病和心房颤动更常见,合并冠心病相对偏少。单纯HFNEF和HFREF患者的发病率、住院率以及医疗费用相似,但报道的死亡率差别较大。在过去20年中,HFREF 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而HFNEF却驻足不前。 三、临床表现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包括劳累性呼吸困难、疲劳、肺部啰音、肺水肿,踝部水肿和肝大。肺淤血、气短往往是HFNEF最早出现的症状,肌肉疲劳是HFREF的首发症状。疲劳和气短在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很低,均不足20%。急性肺水肿、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和奔马律虽然特异性更好,但是它们在HFNEF中发生率却低于HFREF。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患者或老年人出现气短很难判定与心力衰竭有关,麻烦的是这部分患者恰恰在HFNEF中占了很大比例。此时如果能获得运动能力下降的客观证据有助于鉴别,如测量峰值运动氧耗量或6分钟步行试验(<300米为明显受限)。 四、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本共识继续沿用2007年我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的标准,将LVEF>45%定义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在确定正常或轻度异常左心室功能时还需补充测量左心室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分别不能超过97ml/m2和49 ml/m2。 1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现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31%,老年HF-PEF的患者不断增多,目前研究该类疾病与收缩功能减弱的心衰有着相似的不良预后。此文对HF-PEF的流行病学、诊断、病理生理学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1流行病学 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F-PEF)[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心衰患者为HF-PEF患者,且患病率仍在增加[2,3]。HF-PEF以老年人、女性多见;与HF-REF相比,高血压患者多见,而既往患心肌梗塞者少见[4]。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可加重HF-PEF 病情[5]。 2诊断 有关HF-PEF的诊断标准中,影响较大的包括三个指南,分别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2年)[6]、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2013年)[7]、中

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三个指南对HF-PEF 的认识趋于一致。我国的最新心衰指南中指出HF-PEF的诊断标准如下[1]: 2.1主要临床表现①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和体征;②LVEF 正常或轻度下降(≥45%),并且左心室不扩大;③有相关的结构性心脏病存在证据(例如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不全;④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瓣膜病,并且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浸润性)心肌病等。另指出:考虑治疗、预后等方面,将LVEF>50%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可能更好[1]。 2.2其他BNP或NT-proBNP的测定具有参考价值,但尚存在争论。指南建议BNP/ NT-proBNP作为慢性心衰的常规检查:BNP?35 ng/L,NT-proBNP?125ng/L 时不支持慢性心衰,也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1]。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心脏彩超诊断的特异性低,近期有研究显示:通过应变成像(Strain Imaging)技术测定219例HF-PEF患者,发现有许多均存在潜在的收缩功能障碍[8]。所以,需要有更客观的检查方法用于HF-PEF的诊断,尤其是有呼吸困难症状的老年患者。在老龄患者中,心室僵硬度的增加往往伴随着血管的硬化,HF-PEF患者的LVEF随着时间,也逐渐出现下降[9]。 3病理生理机制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3-05T15:14:22.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钱大智[导读] 目的探索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药物治疗方法。 钱大智(建始县人民医院湖北建始 445300)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16-02 【摘要】目的探索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4例HE-PEF的治疗体会。结果HE-PEF 早期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依拉普利、螺内酯联合应用是治疗早期HE-PEF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左室射血分数保留舒张性心衰 近年来,对心力衰竭深入研究后发现,大量心衰患者仍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既往称此类心衰为收缩功能尚存或舒张性心衰。欧洲心脏病年会(ESC)2008年的心力衰竭指南中把其命名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值得注意的是HF-PEF逐年增多,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目前人们对此类心力衰竭的认识和关注还很不足,患者预后较差,相关事件尤其是死亡的发生率也不低。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对24例HF-PEF患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依拉普利、螺内酯联合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8±5.6岁,按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均在3级以上。均符合:①心力衰竭的体征或症状,如劳力性呼吸困难、肺水肿。②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左心室(LV)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50%,LV不大,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97ml/m2。③舒张性LV功能不全的证据,E/A>1。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0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7例,肥厚型心脏病2例。 1.2治疗方法 24例患者均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从6.25mg逐渐增加到25~50mg,bid)、依拉普利(从2.5mg逐渐增加到5~10mg,bid)、螺内酯(20mg, bid)治疗,在开始治疗时给予呋噻米片20mg,qd,待呼吸困难消失后改为每3天20mg,并逐渐停用。高血压者给予氨氯地平缓释片5~10mg,qd,使血压降到正常。冠心病有明显心肌缺血者加用硝酸酯类药物,上述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丁钙10mg,qd和拜阿司匹林100mg,qd。 2 结果 2.1疗效评价 有效为出院后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随访1年内无再次住院,且无严重呼吸困难。 2.2治疗结果 出院后长期服用上述药物,随访1年,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在2级以上且无复发再次入院者21例,有效率为87.5%。2例在1年内复发再次入院。1例因脑出血死亡。 3 讨论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常指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是由于左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综合症。然而,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不完全等同于DHF,它同样可见于收缩性心衰(SHF)。在无法明确区分左室舒张与收缩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对于不伴LVEF降低的心衰,在临床诊断及临床研究中均称之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或左室射血功能尚存的心衰,而不称为DHF[1]。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左室肥厚、限制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等。其诊断核心是需满足3个条件:①心衰的症状或体征: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也可作为HF-PEF的临床证据;②正常或轻度异常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50%, LVEDVI<97 ml/m2;③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包括有创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指标,如左室舒张末压(LVEDP) [2]。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治疗至今尚无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2008年ESC颁布的《急/慢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目前缺乏可靠的治疗方法来降低HF-P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只是经验性和对症性的:①寻找和治疗基本病因非常重要,如有效控制血压、减轻心肌肥厚、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等;②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使心室舒张期延长,它降低高血压、减轻心肌肥厚的作用也对舒张功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③应用利尿剂可以控制水钠潴留、降低肺静脉压,缓解呼吸困难及水肿。2008年ESC颁布的《急/慢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同时也指出,对于合并高血压的HF-PEF患者, ACEI和(或)ARB可作为一线用药。但也有研究证实RAAS系统激活在舒张期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并非关键环节,因此应用ARB或ACEI类药物难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本组24例患者经长期联合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依拉普利、螺内酯,随访1年有21例无心衰症状加重而再次住院,总有效率87.5%。笔者体会:①在治疗基本病因的前提下,首选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主要目的是降低心率,延长舒张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可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左室重构;②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类药物必须是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长期地应用;③联合应用醛固酮拮抗剂,防止ACEI类药物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可阻止和逆转心肌纤维化,从而达到改善左室顺应性;④利尿剂早期应用可以控制水钠潴留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降低肺静脉压,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总之,目前HF-PEF的治疗只能是去除或减低HF-PEF的诱因或原发病和逆转舒张功能顺序。 参考文献 [1] 吴平生.探索与前行.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10-30(C16). [2] 2007年 ESC.HFNEF诊断的专家共识.Eur,Heart J,2007,28(20);2539. [3] 郭艺芳等.2008年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学进展荟萃[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1(30) ,9.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6, 5(1), 19-2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c5766935.html,/journal/tcm https://www.doczj.com/doc/5c5766935.html,/10.12677/tcm.2016.51004 Overview of Chinese Medicine o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Xuemei Xu, Jingyi Ta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Received: Jan. 28th, 2016; accepted: Feb. 19th, 2016; published: Feb. 22nd,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5c576693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is a clinical heart failure symptom with a syndrome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5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CM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HFpEF from the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Keywords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The Treatment of TCM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徐雪梅,唐靖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病科,上海 收稿日期:2016年1月28日;录用日期:2016年2月19日;发布日期:2016年2月22日 摘要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临床医生如何看待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

?专题笔谈?临床医生如何看待心力衰竭患者的 左心室射血分数值 权欣 郭继鸿 朱天刚 张萍 众所周知,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够为临床提供诊断和预后的信息。几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而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业已成为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指标。 一、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定义 心搏量及其衍生指标虽然可以反映左心室的泵血功能,但后者是左心室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类指标受到左心室后负荷的影响。为了校正左心室前负荷对于心搏出量的影响,需要计算心搏量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唱 tion,LVEF),LVEF=SV/EDV×100%。一般认为,当LVEF<50%,即提示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异常。当左心室后负荷急剧升高时,虽然左心室心肌收缩力无变化,但是LVEF会有所减低[1]。 二、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的两种主要方法 在介绍LVEF评价方法之前,不得不首先引入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mericanSocietyofEchocardiography,ASE)所推荐的16段心肌节段分段方法[2]。在左心室腔,根据二尖瓣在舒张期达到最大开放幅度时瓣尖的位置以及乳头肌附着点,对心脏进行横断,将左心室壁依次分为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超声心动图将左心室壁划分为6个不同的室壁,各个室壁被等分为3个节段,总共18个节段,但是,在左心室心尖段,理论上将室壁划分为4个节段,即前壁心尖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和室间隔心尖段。因此,常规的分段只有16个节段,而不同的节段分布,对应相应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 超声心动图LVEF的测量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M型超声图像上的线性测量,另一种则是二维图像上的面积长轴测量法。 M型取样测量(图1),一般选取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取样线位置位于左心室壁基底段与中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段交汇处,通过记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径线,计算LVEF。该方法只能够代表在取样线上的节段心肌收缩功能,顾名思义,存在“以点带面”之嫌,尤其是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情况下,如若受累节段被包含于取样区内,测量结果将大打折扣,出现假阳性结果,反之亦然。与LVEF具有相似意义的还有左心室缩短分数、平均环周纤维缩短率等参数,都直接反映左心室的整体收缩功能。除了M型评价LVEF之外,有些参数同样能够提示收缩功能异常。在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时,可以观察到二尖瓣前叶在舒张早期达到最大开放幅度,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唱左心室流入道血液的流动。在无二尖瓣反流的情况下,二尖瓣前叶与前室间隔距离(E唱pointSeptalSeparation,EPSS),能够反映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当左心室扩张,心脏收缩力降低时,EPSS会有所增加。此外,当心肌收缩力降低时,左心室的搏出量减少,导致主动脉瓣在收缩晚期逐渐关闭。因此,主动脉在收缩晚期提前关闭是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的提示[3]。 Simpson法可以分为单平面、双平面和多平面测量方法。单平面Simpson法测量自二尖瓣环中点至心尖的左心室长径,计算机软件可以沿左心室长轴将左心室自动等分为数十个圆盘,代入公式即可得出左心室容量(图2)。单平面法测量的准确性低于双平面法。 三、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临床意义 在过去的数十年当中,很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围绕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展开。而众所周知,心力衰竭在机制上可以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前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能强烈提示舒张功能的异常,而收缩功能,主要是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因而,LVEF的评价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似乎意义更为显著。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兴奋唱收缩耦联障碍、Ca2+的运转失常以及心肌的结构破坏导致心肌收缩力减低。依据心力衰竭病因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评价

前列地尔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02T13:29:43.1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作者:张金剑 [导读] 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睢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徐州 221200) 【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组30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别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前列地尔;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159-01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属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中的心力衰竭类型。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心肌肥厚以及肺回心血动力学异常等,这种病症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对其临床治疗的方法,目前也还尚处于探索的阶段[1]。而前列地尔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类物质,其具有改善微循环和扩张微小动静脉的功能,是现阶段治疗HFNEF中的常用药物。本次研究了60例HFNEF患者,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60例HFNEF患者,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女患者20例,男患者10例;患者年龄54~77岁,平均(58.3±5.23)岁;3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55~76岁,平均为(60.6±4.64)岁;对照组基本资料与实验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对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采用给予降低患者血压、控制患者血糖、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以及使用强心治疗等方式。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每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10μg?bid,两组患者治疗的持续时间均为5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中的BNP、E/A、E/E,。其中E为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与四腔心切面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流速;A为心房收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流速;E,为二尖瓣环根部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的比值越低、E/E,的比值越大,则表示左室充盈压越高,左室的舒张功能越差;BNP的水平越高,则表示舒张心力衰竭的病情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x-±s)描述。 2.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BNP水平、E/A以及E/E,差别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BNP水平、E/A以及E/E,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又称为心力衰竭,在临床中以左室射血分数为47%来进行衡量。通常情况下HFNEF多发于高龄女性与高血压患者中,目前这种病症的病发率已经越来越高。其中HFNEF主要分为正常与降低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在发病的机制中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治疗的方式中也有着不同的区别[3]。对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目前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对于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而前列地尔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与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对于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BNP水平、E/A以及E/E,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覃涛,何迪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2(23):2570-2571. [2]曹英志.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04(32):50. [3]宋振民,蒋陆霞,祁学文.前列地尔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5):4990-4992. [4]王亚波.前列地尔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04(36):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