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得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

病转变得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得目得。这就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得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

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得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得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 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得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得作用,如

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得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就是比发汗而较弱得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各类表证症状得要区别

(4)有功效及适应证:借其辛散、宜肺、散表、达表透邪之功,有得解表药兼有宣肺利尿,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得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得就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得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得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与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2)宣毒透疹:“肺合皮毛”,若外感表邪而致麻疹,风疹,疹子应出而未出或出而不畅

之时,采用辛散解表得药物,宣发其肺气,使疹毒之邪从皮毛透发于外,使疹出顺利,不致发生变证。

3)解表消疮:若疮疡初起而兼表证,则可通过解表药得开宣肺气、达表透邪之功以消解疮疡。

4)通窍止痛:指苍耳子、辛夷、白芷等药物,具有能使鼻窍通畅而达到消除因风邪阻塞而致鼻渊所引起得头痛、鼻塞流涕得功效。

5)穴肺利咽:一般具有辛凉性味,入肺经,具有消除风热表证或沮病初起而引起得发热,咽喉疼痛得功效,如薄荷,牛蒡子、蝉蜕等。

6)升举阳气:具有解除脾胃气虚而下陷得功效。如用柴胡、升麻配伍人参、黄芪等药物,能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出现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5)分类:表证主要由风邪所致,但风邪却常由夹寒与夹热之不问,故而解表药除了共具有辛味外,分别还具有温性与寒性。其中辛温入肺或膀胱经者,善于发散风寒;辛凉入肺或肝经者,又长于疏散风热,故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疏散风热药两类。其中若寒、温药性不明显,或性平得解表药,则随配伍既可用于风寒表证,又可用于风热表证、

(6)选用及配伍原则

1)针对外感风寒,风热得不同,分别选用发散风寒药或疏散风热药、

2)随兼夹证,季节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等而选用或配伍用药:①如夹湿者,选用兼能祛风湿得发散风寒药;②痹病初起,选用兼能祛风胜湿止痛得解表药,并配伍祛风除湿药; ③暑多夹湿,暑季可配伍祛暑化湿药;④秋多兼燥,秋季可配伍润燥药:⑤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热

邪较盛者,当配清热解毒药;⑥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即当患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外感表证者,分别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品,以扶正祛邪。

(7)使用注意

1)发汗适度,微汗为佳,中病即止:因“过汗伤阴”,“大汗亡阳”,故对发汗力较强得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伤阳耗气,损及津液,甚或“亡阳"、“伤阴”。

2)久病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均不宜用大剂解表药。

3)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久患疮疡、久患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故《伤寒论》中有“汗家、疮家、失血家不可汗”得警语。

4)注意因时、因地适当增减用量:①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②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③北方严寒地区用量宜重;④南方炎热地区用量宜轻。

5)煎药法: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辛味药物绝大多数含有挥发油(解表药中仅桑叶、菊花、蝉蜕不具有辛味),而且就是较高比例得挥发油,挥发油在常温下就能挥发。

解表药归纳小结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1)按功效归纳

1)发汗解表: ①较强:麻黄、羌活、桂枝、香薷、细辛; ②较弱:葱白、生姜、胡荽;③用温与:荆芥、紫苏、防风。

2)止咳平喘化痰:麻黄、生姜、细辛、胡荽。

3)利水:麻黄、香薷、桂枝。

4)透疹:荆芥、胡荽、

5)止头痛: ①头痛:白芷(阳明经) ②后头痛:羌活(太阳经) ③巅顶头痛:藁本(厥阴经) ④少阴头痛:细辛(牙痛)

6)止痹痛:羌活、藁本、防风、桂枝、苍耳子。适合于上肢痹痛得药物:桂枝、羌活、桑枝(祛风湿药)及姜黄(活血化瘀药)

7)通窍止痛,疗鼻渊: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8)止呕:生姜、紫苏梗

9)疗疮解毒:白芷、生姜汁、紫苏叶、

(2)常用要药

1)发汗解表之峻药:麻黄。

2)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3)“呕家圣药”,即止呕之要药:生姜。

4)暑月解表要药,“夏月麻黄”:香薷。

5)疗鼻渊头痛之要药:苍耳子、辛夷。

(3)有毒药物

1)有小毒:细辛。 2)有毒:苍耳子

(4)常用配伍药对

1)发汗解表: ①表实无汗:麻黄与桂枝; ②表虚有汗:桂枝与白芍; ③风寒或夹湿:荆芥与防风; ④轻症:生姜与大枣,生姜与葱白。

2)止咳平喘:①风寒实喘:麻黄与杏仁;②风热实喘:麻黄与石膏; ③寒饮:干姜与细辛、半夏。

3)胜湿止痛:①羌活与防风; ②羌活与独活。

4)疗鼻渊:苍耳子与细辛。

5)疗寒饮呕吐:生姜与半夏。

第二节疏散风热药

(1)按功效归纳

1)疏散风热常用药:薄荷、桑叶、菊花、蔓荆子、蝉蜕。

2)利咽: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

3)明目:桑叶、菊花、蝉蜕、木贼、白蒺藜(平抑肝阳药)

4)透疹:升麻、葛根、蝉蜕、牛蒡子、白蒺藜(平抑肝阳药)

5)清利头目:蔓荆子、薄荷、菊花、桑叶。

6)升阳:柴胡、葛根、升麻、

7)疏肝:柴胡、薄荷、白蒺藜(平抑肝阳药)。

(2)常用要药

1)宣肺疗哑:蝉蜕、

2)疏肝解郁:柴胡。

3)升举阳气:升麻、柴胡、

(3)(常用配伍药对)

1)①疏散风热:桑叶与菊花; ②薄荷与牛蒡子; ③金银花与连翘(清热解毒药)。

2)利咽:薄荷与牛蒡子、蝉蜕、

3)疏肝:①柴胡与薄荷; ②柴胡与白芍、当归。

4)辛凉透疹:葛根与升麻。

5)升阳举陷:柴胡与升麻并配人参、黄芪、

6)与解少阳:柴胡与黄芪。

7)除烦:淡豆豉与栀子、

8)明目:①风热目疾:桑叶与菊花; ②肝虚目疾:菊花与枸杞子。

功效相似药物得异同比较

1麻黄与桂枝得异同:相同点:均有辛味,同具有发汗解表之功,用于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常相须为用。相异点:麻黄还具微苦之味,发汗力较桂枝强,尤长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能宣肺平喘,与杏仁相配用于风寒实喘;与细辛干姜相配用于外寒内饮之咳喘;与石膏相配用于肺热喘咳。还有利水消肿之功,配生姜、白术治疗风水水肿。而桂枝还右甘味,发汗力较麻黄缓与,无论风寒表实无汗、表虛有汗均可用之,表虚有汗常配白芍。又能温通经脉,随配伍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如上治上肢痹痛,中治胸痹、虚寒腹痛,下治经闭痛经。还能助阳化气,配伍茯苓、白术,用于脾阳不运,痰饮眩晕及膀胱气化不行之水肿、小便不利;还可配伍炙甘草、人参,通阳以治心动悸、脉结代。

2紫苏、荆芥与防风得异同:相同点:均有发表散风之功,其力不及麻桂峻烈,为一般风寒感冒得常用温与之品。相异点:紫苏:①兼理气散寒,发散力较大,故风寒感冒无汗或脾胃气滞者多用之;②还能理气安胎,解鱼蟹毒、荆芥:①性质平与,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发汗之力大于防风,风寒风热皆用;②还能透疹疗疮,炒炭止血、防风:①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弱,但长于胜湿,治风寒夹湿感冒及风寒湿痹,头风头痛;②还能解痉,治疗破伤风,炒炭止泻止血,另能治疗砷中毒。

3香薷与麻黄得异同:相同点:均辛温,人肺经,同擅发汗散寒解表,利水消肿,用治表寒证及水肿。相异点:香萧:①善于发越被遏之阳气而发汗解表,又能化湿与中解暑;②主抬阴暑证夏季乘凉,饮冷或外感风寒暑湿之恶寒发热、无汗、吐泻等,故有“夏月麻黄"之称。麻黄:①长于开宣肺气,透发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力较强,散寒力较大,但尤与中化湿之功;亦能宣肺通水道,有较强得止咳平喘之功;②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无汗之表实证及肺气壅遏得喘咳证与兼有表证得水肿证。

4羌活与藁本得异同:相同点:均为辛温燥散之品,善除太阳经风寒湿邪,可治风

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相异点:羌活善治头痛背强,尤以后头痛为优,且通痹止痛之功也胜于藁本;藁本芳香升散.巅顶头痛非此不除。

5薄荷、牛蒡子与蝉蜕得异同:①相同点:均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之功。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咽喉肿痛、麻疹初期透发不畅、风疹等症。②相异点:薄荷疏散风热之力较强,且能上清头目,下疏肝气,又可治疗风热目赤,肝郁气滞之胸闷胁胀等症。蝉蜕还有明目退翳,祛风止痉之功,可用于风热目赤翳障、惊风、破伤风、小儿夜啼等症。牛蒡子还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之功,可用于热毒咽痛、咳嗽、疮疡、痄腮及便秘等症。

6.桑叶、菊花与蔓荆子得异同:相同点:①同具有疏散风热,清泻肺肝,平肝明目之功,常相须为用;②用治外感风热,温邪犯肺,头痛咳嗽及风热上攻,肝火上升,目赤肿痛,目暗昏花,肝阳眩晕等。相异点:桑叶发散作用不及薄荷,疏散解表力胜,且能清肺润燥止咳,兼能凉血止血,肺热燥咳,血热吐衄,每多用之;菊花长于平肝明目,息风止痉,兼能解毒,故肝阳眩晕,虚实目疾,肝风内动及疔疮肿毒多选用;蔓荆子主散头面风热而治头痛目赤,齿龈肿痛。兼可用治湿痹拘挛也取散风止痛之功,其发散解表之力较桑、菊为弱。

7升麻、葛根与柴胡得异同:相同点:均具有发散风热、升阳之功。主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及中气下陷得久泻等。相异点:①葛根长于解肌,为治疗表证兼项背强痈得要药,随配伍无论属风寒、风热者均可;还能透疹,清热生津,又能治麻疹透发不畅、热病烦渴及消渴证;还善于升发脾胃之清阳而止泻止痢,用于湿热泻痢、脾虚泄泻。②柴胡长于与解退热.为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之要药,与黄芩相配;又与升麻相须用于中气下陷诸症;还具有疏肝解郁之功,善于治疗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③升麻升阳、透疹力强,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与柴胡相须,善治中气下陷得久泻久痢、脱肛、子宫脱垂、脏器下垂之症;还可治麻疹透发不畅及热毒咽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斑疹、疮疡等症。

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宣肺止咳平喘,宣毒透疹,祛风胜湿止痛,解表消疮等作用,故还可分别用于水肿、尿闭因肺气不宣者.咳喘.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风湿痹痛或头痛身痛,疮疡等疾病的初起阶段而兼表证者。值得注意的是,若上述病症不具备初起而兼表证的前提条件,则不可用,因里证而不能发汗解表。 相关功效释义: 1)宣肺利尿:即具有恢复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开肺气而利水湿的功效,适用于表证咳嗽气喘而有水肿.浮肿以上半身和面部为甚,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滑,脉浮滑,如麻黄桂枝等药物。

2)宣毒透疹:“肺合皮毛”,若外感表邪而致麻疹,风疹,疹子应出而未出或出而不畅之时,采用辛散解表的药物,宣发其肺气,使疹毒之邪从皮毛透发于外,使疹出顺利,不致发生变证。 3)解表消疮:若疮疡初起而兼表证,则可通过解表药的开宣肺气、达表透邪之功以消解疮疡。 4)通窍止痛:指苍耳子、辛夷、白芷等药物,具有能使鼻窍通畅而达到消除因风邪阻塞而致鼻渊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的功效。 5)穴肺利咽:一般具有辛凉性味,入肺经,具有消除风热表证或沮病初起而引起的发热,咽喉疼痛的功效,如薄荷,牛蒡子、蝉蜕等。 6)升举阳气:具有解除脾胃气虚而下陷的功效。如用柴胡、升麻配伍人参、黄芪等药物,能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而出现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5)分类:表证主要由风邪所致,但风邪却常由夹寒与夹热之不问,故而解表药除了共具有辛味外,分别还具有温性与寒性。其中辛温入肺或膀胱经者,善于发散风寒;辛凉入肺或肝经者,又长于疏散风热,故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疏散风热药两类。其中若寒、温药性不明显,或性平的解表药,则随配伍既可用于风寒表证,又可用于风热表证。 (6)选用及配伍原则 1)针对外感风寒,风热的不同,分别选用发散风寒药或疏散风热药。 2)随兼夹证,季节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不同等而选用或配伍用药:①如夹湿者,选用兼能祛风湿的发散风寒药;②痹病初起,选用兼能祛风胜湿止痛的解表药,并配伍祛风除湿药;③暑多夹湿,暑季可配伍祛暑化湿药;④秋多兼燥,秋季可配伍润燥药:⑤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热邪较盛者,当配清热解毒药;⑥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即当患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而外感表证者,分别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品,以扶正祛邪。(7)使用注意 1)发汗适度,微汗为佳,中病即止:因“过汗伤阴”,“大汗亡阳”,故对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伤阳耗气,损及津液,甚或“亡阳”、“伤阴”。 2)久病体虚、老幼、妇女胎前产后均不宜用大剂解表药。 3)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久患疮疡、久患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故《伤寒论》中有“汗家、疮家、失血家不可汗”的警语。 4)注意因时、因地适当增减用量:①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②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用量宜重;③北方严寒地区用量宜重;④南方炎热地区用量宜轻。5)煎药法: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辛味药物绝大多数含有挥发油(解表药中仅桑叶、菊花、蝉蜕不具有辛味),而且是较高比例的挥发油,挥发油在常温下就能挥发。 解表药归纳小结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1)按功效归纳 1)发汗解表:①较强:麻黄、羌活、桂枝、香薷、细辛;②较弱:葱白、生姜、胡荽;③用温和:荆芥、紫苏、防风。 2)止咳平喘化痰:麻黄、生姜、细辛、胡荽。 3)利水:麻黄、香薷、桂枝。 4)透疹:荆芥、胡荽。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一、A1 型题?(1) 细辛的性味是: ? A、辛,微温? B、辛、甘,微温?C、辛,温,有小毒 D、辛,温? E、辛、苦,温 答案 C ?(2) 细辛的功效是: ? A、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D、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答案 C ?(3) 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 A、苍耳子 B、辛夷? C、白芷? D、细辛?E、以上均不是?答案 D ?(4) 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 A、白芷?B、藁本?C、苍耳子 D、辛夷? E、细辛?答案 E ?(5) 解表药主要用于: ?A、风寒或风热表证?B、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肺气不宣咳嗽?D、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E、风湿性关节疼痛 答案 A ?(6) 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 A、桂枝? B、荆芥?C、防风 D、麻黄?E、羌活?答案D?(7) 用治水肿兼表者当用: ?A、黄芪?B、木通、? C、麻黄?D、茯苓? E、白术?答案 C ?(8) 桂枝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答案B?(9) 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麻黄 B、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B?(10) 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 A 温通经络?B、温经散寒? C、温经通阳?D、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答案 C ?(1l) 经寒瘀滞之痛经、经闭当首选: ?A、益母草 B、丹参? C、赤芍? D、桂枝? E、郁金 答案 D (12) 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生姜?B、厚朴?C、砂仁 D、紫苏?E、香薷?答案 D ?(13) 紫苏的功效是: ? A、发汗平喘 B、发汗利水?C、发表行气? D、发汗通阳? E、祛风胜湿?答案 C (14) 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荆芥?D、紫苏?E、防风、?答案D (15) 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当用何药最宜?? A、荆芥? B、紫苏? C、生姜? D、香薷 E、白芷?答案 D ?(16) 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当选用: ? A、桂枝 B、紫苏? C、羌活? D、麻黄? E、荆芥 答案E (17) 风热外感,咽喉肿痛,可选用: ?A、细辛?B、羌活?C、桂枝 D、白芷 ' ? E、荆芥?答案 E (18) 风湿侵犯上半身,当选用: ?A、白芷?B、防风? C、荆芥?D、羌活? E、紫苏?答案 D ?(19) 风寒挟湿所致太阳头痛,当选用: 、 A、白芷? B、细辛 C、柴胡? D、羌活 E、麻黄?答案 D (20) “风家润剂”指何药? A、麻黄?B、桂枝?C、紫苏? D、羌活? E、防风?答案 E ?(21) 风寒所致巅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事实证明,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工作要善于总结

工作要善于总结 篇一:工作要善于总结 工作要善于总结 黄玉新 (龙煤矿业集团煤炭营销分公司) 有很多人,平时工作没少做,苦也没少吃,累也没少受,但是由于不善于总结工作,使工作成为一种经历、一种经过,更不要说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指导了。 我觉得,工作成绩不仅仅是干出来的,也是总结出来的。不干肯定是没有成绩的,但光干不总结就会使自己的工作成为一种经过、一个过程,对以后的工作实践也就没有了指导意义。因此,我们不但要勤奋学习,而且还要善于总结、归纳;不但要深入干,而且还要深入思考问题,适时将自己的工作予以总结并上升到理论。 一是养成多观察、多动笔的习惯。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将所做的工作、感悟、想法记录下来。 二是注重学习、勇于实践。如果不是搞专业的就要尽可能多学一些各方面的知识,即使是高技术的,除了对本岗的业务、管理流程熟知外,也要注重人员管理、综合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是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要适时将工作经历总结为经

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 四是要着眼实际,勇于实践。注重将总结出的经验用之 于实践,进一步激发下一步工作的激情和干劲,使经验和总结转化为下一步工作的行动指南。 只有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才能全面发现成绩和缺点,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促进综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篇二:人生要善于总结 人生要善于总结 转眼又到了年底,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临近了收获的日子,也到了总结的时候。初次写总结,是在XX年底,那时候刚工作不久,略显稚嫩的总结虽然平凡也无华丽字眼,但字字句句都是工作真实的写照,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工作的热情及执着,单凭这一纸总结使我大大缩短了试用期限,为此我兴奋了好一阵子。此后每年年中年底例行公事的总结,大大小小写了不下十篇,至今还如数家珍的留着,这一篇比一篇深刻的总结详细记录了我五年的工作轨迹,它使我进步和成长。工作需要总结,人生亦是如此。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条路。在人生的道路上,工作上的不顺,生活上的艰辛,即便是屡遭挫折甚至于及大的失败,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不再继续,我们要学会总结,善于总结。一

解表药、清热药小结

第八章 解表药小结 一、功用归纳 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 麻 黄 ——发汗力强,用于风寒表实证;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桂 枝 ——发汗力缓,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宜;又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诸痛及 阳虚诸证。 紫苏叶 ——外散风寒,内行气滞,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之证。又能行气安胎,用于气滞胎动不安;并解鱼蟹之毒。 生 姜 ——解表散寒力弱,多作辅药用;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以治胃寒呕吐最宜;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并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之毒。 香 薷 ——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用于夏月外感风寒,内有湿阻之证。又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荆 芥 祛风解表——凡风寒、风热表证皆宜 透疹消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及疮疡初起;炒炭止血,用于出血证。 防 风 胜湿止痛,用于痛证;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 羌 活 ——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尤宜于风寒夹湿之表证;祛风胜湿,止痛,用于痹证,尤宜于上半身之风湿痹痛。 白 芷 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及鼻渊 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消肿排脓,用于疮痈肿毒。 细 辛 能祛表里之寒,既用于风寒表证,又用于阳虚外感;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藁 本 ——以发散足太阳膀胱经风寒湿邪见长,善治巅顶头痛;祛风湿,用于痹证。 苍耳子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表证、鼻渊。尤为治鼻渊之要药。 祛风湿,用于痹证。 辛 夷 功用专一。 发 散风热—— 用于风热表证 薄 荷 利咽、透疹——用于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 发散力较强,兼清利头目,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 赤,咽喉肿痛;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证。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一、A1 型题 (1) 细辛的性味是: A. 辛,微温 B.辛、甘,微温 C.辛,温,有小毒 D.辛,温 E.辛、苦,温 答案 C (2) 细辛的功效是: A.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D.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答案 C (3) 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A.苍耳子 B.辛夷 C.白芷 D.细辛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D (4) 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A.白芷 B.藁本 C.苍耳子 D. 辛夷 E.细辛 答案 E (5) 解表药主要用于: A.风寒或风热表证 B.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 肺气不宣咳嗽 D.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E.风湿性关节疼痛 答案 A (6) 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A.桂枝 B.荆芥 C.防风 D.麻黄 E.羌活 答案 D

(7) 用治水肿兼表者当用: A.黄芪 B.木通. C.麻黄 D.茯苓 E.白术 答案 C (8) 桂枝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 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 答案 B (9) 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麻黄 B.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 B (10) 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A 温通经络 B.温经散寒 C.温经通阳 D.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 答案 C (1l) 经寒瘀滞之痛经、经闭当首选: A.益母草 B.丹参 C.赤芍 D. 桂枝 E.郁金 答案 D (12) 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生姜 B.厚朴 C.砂仁 D.紫苏 E.香薷 答案 D (13) 紫苏的功效是: A.发汗平喘

勤于思索,善于总结

初中升入高中,每个新生都将面临许多变化,遇到许多困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以至学习成绩起落很大,甚至过去的尖子生,也可能变为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异同,对高一新生提些建议。 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 学好数学,首先要让自己喜欢数学,欣赏数学,因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在于它的精妙。精,是指它的严格和精确,严格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计算的精细和精确。妙,在于神机妙算,在于思考联想,在于方法运用之妙。无论是高中数学还是初中数学,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的精妙,学会应用数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比初高中数学教材,初中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类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一定难度。高中数学重点分析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图形运动思想等,高中数学更讲究思想方法的运用,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高层次思索。相信当新生们一旦真正适应高中学习,学会数学思考后,考虑问题的视角将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许多新生初中数学基础训练不扎实,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模糊,做题不是靠严谨的推理分析,而是靠猜测、碰运气,这些不良习惯将制约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应用问题,很多新生不善于从问题的描述中提取数学模型,理解问题的实质。平时的学习,教材通过例题,教师通过举例,总结出几种标准化的应用问题类型,且有几套标准化的解题方法,这对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应用是有利的,但如果学得死板,也就成了一种形式的“八股”。因此,学习数学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本,拘泥于几个现成的框框,而要勤于思索,善于思考。 此外,不少新生的运算能力差,计算出错多。一般来说,数学解决问题最终是靠几个数字,所以精确计算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满足于方法会,计算错了也不在乎,这种思想要不得。 适应新环境,注意“两个变化” 学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习环境的适应,高一新生进入新环境后往往会遇到以下情况: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

发汗解表药汇总

解表药 1.麻黄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表证。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该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咳嗽气喘。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风水水肿。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该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禁忌: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慎用。 4,温散寒邪。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 本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用量: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注意: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临床: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候(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水从汗解而消肿;?小便增多而消肿;?大便水泻而消肿;?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阅读练习及答案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③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事实证明,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④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

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⑤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⑥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⑦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1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1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一、中药得起源 二、中药学得发展(各时期得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得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得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得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得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得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得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中药得产地 道地药材:就是某地出产得、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得药材。 第二节中药得采集 采收方法与时间由药物得有效成分得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得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得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得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得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得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与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与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与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得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得采收 第三章中药得炮制 炮制得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得必要得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得: 1、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得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与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与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炮制得方法 1、修治(修制)

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一位外国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曾经以生动的生活小事说明要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意义。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的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也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应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 小学生的学习有时真有些像故事中的后者,知识学得越多,越显得杂乱无章,关键是没有一个归纳整理复习的好习惯。我曾经和孩子们打过比喻:“你们每人手里托着一盘子,每次获得了一个新知识,盘子里就多了一颗珍珠,知识获得越多,珍珠的数量就会相应增加。如果你们不学会整理,把它放在盘子里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把这些珍珠按照颜色、形状去穿成美丽的项链,才会价值连城。”归纳整理对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它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会学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整理归纳概括的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善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学习每到一个阶段,我都要求同学们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似的回忆一遍,同时根据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把它穿成线、连成片,编织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这张网络图浓缩

了孩子们对小学数学知识内涵与外延的高度概括,是孩子们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晶。我把毕业班学生们亲自绘制的“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网络图”的一部分奉献给大家,就算以点代面了。这是一张关于“比和比例知识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同学们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建构,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活跃起来。经过整理,丰富庞杂的数学知识如同用一条彩带去编织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在编织的同时,又甩出无数条彩带,无论提起哪一条又能继续编织。就像有的专家所言:数学知识是一幅立体的、有主有从的、活动的、延伸的、浩散的、丰富多彩的美丽图画。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去追求它、研究它。

中药学总结归纳

中药学总结归纳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药功效总结 第一章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胡荽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桱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第2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寒水石清热泻火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苦豆子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三棵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马尾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野菊花清热解毒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清热止痢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善于归纳总结实现低负高效——浅谈二轮复习归纳总结法的应用

善于归纳总结实现低负高效——浅谈二轮复习归纳总结法 的应用-教师教育论文 善于归纳总结实现低负高效——浅谈二轮复习归纳总结法的应用 黄培刚 二轮复习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给了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化、简化、系统化,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实现轻负高效的学习。 一、归纳总结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复习中的应用 2012年浙江理综化学考试说明中,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要求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如Na、Mg、Al、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可将Na、Mg、Al、Fe、Cu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 再如,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归纳总结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及非金属形成的酸(亚硫酸、硫酸、硝酸、盐酸)和非金属形成的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中的平衡有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可将四种平衡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平衡移动的掌握及应用,深刻理解几种不同的平衡常数。再对比四种常数及影响四种平衡和常数的因素:

1.对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2.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3.水的离子积:水或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4.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 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外因都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常数也不变。 三、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如果能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才能在学习、练习、考试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避免混淆。其中: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苯酚遇FeCl3显紫色、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遇Cu(OH)2显绛蓝。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中药学笔记整理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中药学笔记整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带给我们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是什么? 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②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有时,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3.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育有什么特点? 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 4.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使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5.正确处理心里矛盾的方法有哪些? 我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培养兴趣爱好;自我调节,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怎样正确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

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的表现是什么?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3.思维的批判性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如何认识青春期的创造? ①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开创前人未走之路;我们也会关注他人与社会,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②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5.生理发育是青春成长的重要信号。青春成长除了带给我们生理发育外,还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的独立意识不断加强。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第一框男生女生 1.进入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2.对性别角色的认识的作用是什么? 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但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男生女生欣赏对方优势的作用是什么? 不仅要认识自身优势,而且要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解表药归纳汇总

解表药归纳汇总

————————————————————————————————作者:————————————————————————————————日期:

解表药 1.含义: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2.共性 (1)药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且药物大多质轻(多为花、叶类)而清轻上扬宣散;其归经主入肺、膀胱或肝经,偏行肌表。 (2)功效:使初入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而主具有发汗解表作用。 相关功效释义: 1)发汗解表:解表药多辛散轻扬,具有使患者发汗或微发其汗,使表邪随汗出而解,从而控制疾病转变的作用,达到早期治愈疾病的目的。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意思。古时称其为“开鬼门”,鬼(同魄)门即指汗孔,“开鬼门”,即指发汗。 2)发散风寒: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温,人肺与膀胱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温散寒邪的药物,具有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如麻黄、桂枝、紫苏叶等。 3)疏散风热:解表药中,一般具有性味辛凉,人肺与肝经.能达表以辛散风邪.凉散热邪.其发汗、发散之力均较发散风寒药为弱的药物,具有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作用,如桑叶、菊花、蝉蜕等。 4)发表解肌:即具有治疗外感表证初起有汗的功效。有辛温解肌,如桂枝;辛凉解肌,如葛根。也可以说是比发汗而较弱的解表作用。 (3)适应证:主要用于外感六淫之邪,病位浅在肌表肺卫肌肤所致之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其中尤以恶寒为表证特征。表证又分表寒(风寒表证),表热(风热表证),表虚(气虚表证、阳虚表证、阴虚表证、血虚表证),表实(风寒夹湿表证、风寒表实证)等见下表 各类表证症状的要区别 证型恶寒发热汗出头痛身痛等舌苔脉象 风寒表证重轻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痛,不渴舌淡苔薄白浮紧或缓 舌淡苔薄黄浮数 风热表证轻重多有汗头痛、头晕、咽痛、口 渴 风寒夹湿重轻多无汗周身酸痛或重舌淡苔薄白或腻浮紧或濡 气虚表证易感冒或反复感冒,或全身乏力,加上述风寒表证或夹湿邪的症状舌淡苔白浮、按之无力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

《中药学》习题:解表药(一)、A1型题 (2)细辛的功效是: A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B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C.发散风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 D .发散风寒,胜湿止痛_ E.解表散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答案C (3)具有通关开窍醒神作用的药是: A .苍耳子 B .辛夷 C.白芷 D .细辛 E.以上均不是答案D (4)以下药物中内服用量最小的是 A .白芷 B .藁本 C.苍耳子 :D.辛夷 E.细辛 ?答案E (5)解表药主要用于: ,A .风寒或风热表证 .B .水肿初起兼有表证 C.肺气不宣咳嗽 _ D.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_ E.风湿性关节疼痛答案A (6)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是: A .桂枝 B .荆芥 C.防风 D.麻黄 E.羌活答案D

精选文库 E.白术 答案C (8)桂枝的功效是: A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C.发汗解表,温经止血 D.发汗解表,温补脾肾 E.以上功效均不是 答案B丨 (9)表虚有汗,恶风发热当选用: A .麻黄 B .桂枝 C.防风 D,紫苏 E.黄芪 答案B (10)桂枝治“胸痹疼痛”是因为: A温通经络■ B .温经散苻 C.温经通阳 D .温通血脉 E.行气化痰 C.赤芍 D.桂枝 E.有B金答案D (12)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当选用: A .生姜 B .厚朴 C.砂仁 D .紫苏 E.香薷 答案D

精选文库 (13)紫苏的功效是: A.发汗平喘 B .发汗利水 C.发表行气 D .发汗通卩厂 E.祛风胜湿~ 答案C ■ (14)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 A,麻黄 B .桂枝 C.荆芥 (15)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当用何药最宜? A .荆芥 B .紫苏I C.生姜 D .香薷 E.白芷 答案D (16)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当选用: A .桂枝 B .紫苏 C.羌活 D .麻黄 E.荆芥I 答案E I 答案E (18)风湿侵犯上半身,当选用: A .白芷 B .防风I C.荆芥 D .羌活 E.紫苏 答案D (19)风寒挟湿所致太阳头痛,当选用: A .白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