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

2012——2013学年度

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

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课题组长:

小组成员:

所在班级:

金堂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研究性学习校历

金堂中学高2015级研究性学习

课程培训、实施方案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而进行的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社会、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高一年级“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二年级“学科知识、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流程

1.课程的组织形式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课程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培训、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课程开始时,学校组织培训,介绍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课程围绕三个方面(自然与环境、社会与人、科学与生活),题目自行拟定;调查的范围主要在金堂县、成都市,日常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不仅对课程实施全程监控,同时接受学生邀请并给学生以指导,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的课程。学科知识、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学科知识、方法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学生针对不同学科知识领域或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撰写论文,提供理论支撑或资料分析。

整个课程是从辅导报告开始的,在得到初步指导和培训后,自主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根据调查研究设计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个调查研究的方案,自己认为合格后,按照要求的格式将方案给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对有明显错误的不合理设计,提出建议,并返还学生重新

通过初审和合并后的全部题目名称在班级张榜公布,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达到6~8人的即允许组成课题小组,如果一个题目选择人数超过8人,以选择的先后顺序来定。没有组成小组的同学和题目进行下一轮选择,直到全部同学都参与到符合要求的课题组。教师不得强行指定任何一个学生必须参加某一小组,在开题评审前学生可以自行调整小组人员。

组成课题组后,小组自行选举组长。在组长组织下进行调查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完成后先进行小组自我评审。学校组织有关教师,组成调查研究方案评审小组,各小组做开题报告。小组介绍设计,接受质疑,评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通过了评审的调查研究方案,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实施,小组可以自行聘请校内外的指导教师,班主任对本班各小组的活动实施全面监控,全校的所有教师都有应学生的要求给予指导的义务。

课题完成,小组组织总结,形成报告,班级先组织班内展示、评议,各小组互相借鉴、学习,在此基础上完善各自小组的报告。

学校组织答辩委员会,分别到各班级组织答辩;然后年级组织各自班级课程成果的对外展示。

在答辩后,综合评定小组和个人在这门课程的成绩,以及总结实施的经验与不足,修改拟订下一轮的措施。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流程:①组织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②个人选择题目、拟订计划、方案;③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④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⑤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⑥开题报告、方案评审;⑦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⑧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⑨班级展示、同学评议;⑩答辩会、年级报告会;教师评定成绩、总结;成果展示、制作展板等各种成果形

课程的主要流程是:选题、成立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深入社会调查-→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答辩、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四、实施计划

(一)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实施计划

1.第一学期第6周:课程的动员、学习,组建班子,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班级进行布置与动员。

2.第10周:高2015届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培训、动员阶段。在星期一召开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培训会。

3.第15周:高2015届研究性学习学生动员、培训课程启动阶段。星期三下午第4节进行分班培训,班主任组织观看《研究性学习》培训视频并讲解。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领学习培训资料《在研究中学习》。

4.第16周:展示高2014届研究性学习成果。

5.第16周:星期四下午第4节学生选题,班主任初审课题名称,合并,成立研究小组,聘请指导老师,教师指导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设计等,班主任协调评审阶段。

6.第18周:星期三下午第4节在行政楼广场进行高2015届级两个课题的示范开题。

7.第19周:星期三下午第4节进行全年级课题开题班内交流,将课题、组长、成

8.第19周以后及寒假:深入社会实施调查、研究,整理、分析资料。

9.第二学期第2周:补充和完善调查资料、小组讨论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星期三下午第4节,进行《研究性学习》结题培训。

10.第二学期第3周:展板或网页制作、班内结题交流答辩,在教学区进行成果展示。

11.第二学期第6周:星期三下午第4节在行政楼广场进行高2015届两个优秀课题结题交流。

12.第二学期第10周半期上交所有资料到教务处。小组活动的成果,可以采取文字、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等任何有利于表现活动成果的形式,形成的成果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完善各自的成果。将课题研究成果制作成展板交到教务处组织集中展示。

13.班主任、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总结,推荐优秀课题组。本门课程的成绩是综合评定,开题报告、活动过程,最后成果都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权重,成绩按小组计算,小组经过评议给出个人成绩,小组给出的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相乘就是个人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

14.第二学期第12周教务处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学分认定。

15.教务处组织表彰优秀课题组,并颁发获奖证书。

六、研究性学习课程学分认定

研究性学习三年总学分数为15学分,一年级完成6学分,二年级完成6学分,三年级完成3学分。高一、高二全年和高三上学期开设,5个学期中,至少完成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5个学分。

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基础上,使用学习记录,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档案袋记录及观察的资料,由指导教师、班主任、教务处认定本组学生的学分。

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

2012年9月1日

研究性学习教师职责及要求

一、课题指导教师职责及要求

1、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小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每位教师应乐于接受学生的邀请,并通过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指导水平。

3、指导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究性学习的培训、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熟悉研究性学习课程流程,探索这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指导教师在课题研究应全程参与学生课题研究并定时定点指导学生,以“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研究方法、学习策略、与人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方面。

6、课题研究阶段职责:

(1)指导教师要对被指导学生的研究课题作深入全面了解,对研究活动的安排、活动形式的设计、研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课前准备。

(2)在课题选择和确立阶段,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选题和立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判断课题的价值,从而确立学生有兴趣,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3)研究方案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或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对策,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方案实施阶段,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开阔思路,激发学习和研究兴趣。每次活动,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出勤记录和统计,认真检查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的记录情况,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即时、即地、即人评价。外出则注意安全。

(5)论文撰写阶段,指导教师应就论文撰写的一般格式、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等给予指导,并帮助学生对论文做进一步的修改。在课题论文完成后,指导学生写出研究体会。

(6)结题阶段,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组织课题交流和答辩、课题结题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有关材料上交。

7、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信息中心、技术组、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技术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指导教师一定要到场指导。

8、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

9、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程实施的评价、考核以及学分初步认定等工作。

10、对每一位指导教师,学校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指导补助。被评为优秀课题的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

11、具体要求:

(2)配合班主任管理,积极参加课题小组活动,在课题答辩、展示、交流时务必参与。

(3)如需将学生带出班级进行活动,需事先给班主任申请。如需带领学生外出调查,同时需要向教务处申请,并保证学生外出安全。

(4)每次活动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活动记录。

二、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职责,保证自己所管理的班级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每位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指导水平。

3、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究性学习的培训、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熟悉研究性学习课程流程,探索这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性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课题研究阶段职责:

(1)在课题选择和确立阶段,班主任应指导学生掌握选题和立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判断课题的价值,从而确立学生有兴趣,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组建课题小组、班级学术委员会阶段,组织班级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并帮助学生聘请课题指导教师,组建班级学术委员会,在研究过程中对课题进行适时评价。

(3)研究方案设计阶段,组织学生与课题指导教师一起进行课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或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对策,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开题答辩阶段。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开题论证会。

(5)方案实施阶段,确保每位学生在课题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实施中期,组织班内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开阔学生视野,调整全班课程研究进度,不断调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指导老师一起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方法,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随时了解各课题组课程实施的进度和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布置具体要求。

(6)结题阶段,班级管理教师应组织班级结题答辩,并及时将本班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有关材料上交。向学校、年级组推荐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5、具体要求:

(1)组织、管理本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按照学校安排统一开展本班活动。

(2)确保每位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的实效性,督促每位学生按要求完成课题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

(3)每次活动对学生的活动手册记录情况进行检查,结题时将本班研究课题所有材料上交。

金堂中学教务处

2012年9月1日

研究性学习高中学生职责

1、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对课程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

2、遵纪守法,尊重班主任教师和课题指导教师,团结同学,学会自我管理,组长和小组成员要承担起学习责任,发挥自身特长,完成各个阶段规定的研究任务。

3、积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工合作,互通信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会理解、宽容和欣赏别人,及时记录课题研究过程和体会。

4、处理好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两者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5、遇到问题积极思考,经常与班主任教师和课题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向班主任教师反映组内情况。

6、每次活动认真填写活动记录,并请课题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签字审批。

金堂中学教务处

2012年9月1日

如何取得研究性学习学分

学生成绩=课题分数×个人学分等级系数+附加分

其中课题分数构成为:课题分数=(课题开题评价分数×30%+结题评定分数×70%)×70%+活动记录分数×10%+课题文献、实验资料×10%+课题反思×10%开题评价和结题评定分数构成为:指导教师评价占40%,学生自评占30%,小组互评30%,满分100分。

根据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工作态度和完成情况得出学生学习考核评定分数:

根据分数得出个人学分等级系数为:优秀为1.2,良好为1,合格0.6

其中,优秀人数占小组人数不超过30%,良好人数占小组人数不超过60%,合格人数不超过10%,不合格人数不超过10%。

附加分:小组在研学成果展示交流会上进行展示,小组每位同学研学分数加5分研学成果在区级比赛中获奖,小组每位同学研学分数加10分;

研学成果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小组每位同学研学分数加20分;

说明:最后研学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89分为B等,60~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凡等级在C级以上者便可获得6个学分,凡在考评中获得D等者该课题无学分。学生对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教务处进行终审。过程评价要保证学生参与的课时量充足,缺1课时扣权重的4%,缺5课时则该学生无学分。

表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书

表二:研究性学习开题评审表

表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报告表

表四:研究性学习外出调查个人用表

(可复印)

个人姓名:

课题名称:

…………………………………………………………………………………………

表五: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集体用表)

填表人:导师签字:

表五: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集体用表)

填表人:导师签字:

表五: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集体用表)

填表人:导师签字:

表五: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集体用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1,简单机械 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 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 2.1D 2,2A B 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1 错 1.2错 1.3对 2.1C 2.2B 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 1.1 D 1.2C 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2.1对 2.2对 3.3对 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1 错 1.2错 2.1D 2.2B 第六课:滑轮组 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 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1A 1.2C 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1A 1.2B 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抵抗弯曲 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 1.2 一个 2.1B 2.2D 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1B 1.2B 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1B 1.2 D 2略 第四课:找拱形 1.1 B 1.2 C 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 第五课:做框架 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 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

最新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年春期团西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

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型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数学拓展型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的特点人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轮为依据,尝试探索一套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拓展型课程实施 数学类拓展型课程是指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如果说基础型课程中的数学科目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具有以完成系统的知识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那么数学类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则是以建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我认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天生就具有的思维能力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体会数学的魅力,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数学拓展课上,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世界,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实践、课题研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并且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还能通过实践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 一、拓展型课程的类型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我整理了有关拓展课的类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内容极其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五个方面:1、生活中的数学。2、生产中的数学。3、科学技术中的数学。 4、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5、智力活动中的数学。在此基础上,我把拓展型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主要有: 1.实践操作课――配合教材,制作教、学具或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 2.小课题研究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例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张白纸有多厚?等 3.阅读交流课――重在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小学生数学报”等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的思考、发现、感想和独特的见解。 4.社会调查成果汇报课――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和中生产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5.综合拓宽课――结合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品及相关证据材料可以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旅游、租车预算方案的设计。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如:生活垃圾、水资源的浪费等社会问题调查。精致、新颖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小制作。如:做的长方体、七巧板拼图。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数学日记等。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数学谜语等。收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撰写数学活动报告、小论文,自编的数学小报。可以反映你的数学活动水平的其他特色材料。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1.多方面取材,备课充分

五年级下册英语活动手册答案

第一部分听力(25分)Ⅰ.听句子或对话,选择正确图片。每个句子或对话读两遍。(5分) ( )1. ( )2. ( )3. ( )4. ( )5. Ⅱ.听句子,选择正确答语。每个句子读两遍。(5分) ( )6. A. How do you do? B. I’m fine, thank you. C. I’m five. ( )7. A. She’s thirteen. B. She’s a teacher. C. Her name is Jane. ( )8. A. Yes, it is. B. Yes, they are. C. Yes, he is. ( )9. A. Thank you. B. Nice to meet you, too. C. See you. ( )10. A. I’m twelve. B. I’m OK. C. I’m from Beijing. Ⅲ.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每组对话和问题读两遍。(5分) ( )11. A. 7312-8492. B. 7623-5849. C. 7381-5849. ( )12. A. Class Seven. B. Class Four. C. Class One. ( )13. A. 12. B. 11. C. 13. ( )14. A. No, it isn’t. B. Yes, I am. C. Yes, it is. ( )15. A. Li Lei. B. Li Ling. C. Li Ming. Ⅳ.听对话,判断下列句子的正(T)误(F)。对话读两遍。(5分) ( )16. Gao Hui is a teacher.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活动手册答案.(DOC)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活动1 直接用手很难打开罐盖,可以使用罐头起子或者螺丝刀。用螺丝刀撬开。 活动2 我的研究: 如要打开罐盖,除了要有一支像螺丝刀一样的撬杆外,还需要一个能支撑起撬杆,并能使撬杆在上面转动的固定点,这个固定的支撑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把罐盖打开的。 阻力作用点支点杠杆作用点 思考: 不一定 活动3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费力杠杆 思考与练习 1

2 阻力作用点, 支点,动力作用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 支点 2杠杆的平衡 思考 我的结论

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 若支点在中间这是既不是省力杠杆也不是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手推车,开瓶器,跷跷板 费力杠杆:剪刀,钓鱼竿,扫把 2. 当支点离阻力点近而离动力点远时,起到了省力的作用。当支点离动力点近而离阻力点远是,虽然不能省力,但运输的距离短了,起到了节省距离的作用。 活动2 注意事项: 1、天平能称出物体的重量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也就是在主轴连接点两侧天平臂膀的长度一定要相等, 2、做托盘的瓶底、瓶盖等材料的重量一定要相等,重量差不能太大。 3、固定托盘的材料重量、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相等,你的天平才能很精确 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步骤2: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步骤3:记录数据 活动3 略 思考与练习 订书机(省力) 剪刀(省力) 起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活动1 略 思考: 滑轮有什么作用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我的连接方法 等等

一年级小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活动时间10.9 活动 内容 认识雪花片和聪明棒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并尝试雪花片和聪明棒。 活动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雪花片和聪明棒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学生分组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定组长,明确任务。 二、认识雪花片和聪明棒 三、初步感知,自由创作 活动反思 通过介绍,学生初步认识了雪花片和聪明棒,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活动时间10.16 活动 内容 花儿朵朵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学习雪花片。 活动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对雪花片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活 动 过 程 一、成品欣赏 二、步骤分析 1.师示范 2.学生跟着做 三、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示互评 活动反思 拼花朵比较简单,大部分在幼儿园接触过雪花片,在一点拨下都顺利完成了。

活动时间10.23 活动 内容 我有椅子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聪明棒的搭建。 活动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对聪明棒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成品欣赏 二、步骤分析 1.师示范 2.学生跟着做 三、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示互评 活动反思 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聪明棒,聪明棒的拼搭比较难扣,但是在小组合作下,基本都能完成。

活动时间10.30 活动 内容 一帆风顺 活动 地点 一三班 活动 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雪花片的创作。活动重点、 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活 动 过 程 一、成品欣赏 二、步骤分析 1.师示范 2.学生跟着做 三、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示互评 活动反思 船虽然看着大,其实并不难。通过小组合作,基本都能完成。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期课程目标: 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 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学期里,将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规范地操作与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提高分析能力这就是六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

拓展性课程:小孔成像教学设计

《小孔成像》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经历制作小孔成像设备的和调试的过程,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3.用小孔成像设备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小孔成像实验的欢乐。 器材说明: 配套:蜡烛,纸杯,卡纸,半透明纸,工字钉,双面胶。 自备:打火机。注意:在使用打火机和蜡烛时,要注意消防,最佳预备湿毛巾。 活动要点: 在制作小孔成像之前,教师要充分演绎好小孔成像的故事,导入的故事讲述的精彩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孔成像观察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孔、像三者间的几何关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奇特的画的故事: 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三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八尺长的木板上只涂了一层漆,什么画也没有。 画匠说:“请你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伟岸的墙,再在这堵墙对面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把木板放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图画。” 房子盖好后,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好像一幅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风景是倒着的!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奇特的画?那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这样奇特的画——“小孔成像”吧! 二、制作与优化 (1)出示一个已经组装好的爱牛“小孔成像”套件。请一名学生上来指导操作。 (2)师演示制作。1、拆开模板、展示介绍零件。2、组装,注意强调粘贴处和不要粘贴的地方。3、放入半透明纸做成像屏。4、在小孔上用钉子打孔,完毕后把钉子再插入保护套中(一定要强调此项操作)。 三、原理探究 点燃蜡烛。 探究:1、看到的图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2、怎么样调节蜡烛的像大小。 思考:光是如何从通过小孔传到半透明纸上成像的? 画一画:蜡烛的火焰,小孔,蜡烛的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展示小孔成像光路图,请同学们尝试解释之前记录的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释,阐述小孔成像现象和原理。 四、原理运用 现在,你能解释晴天树下的圆斑么?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应用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五、拓展延伸 如果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作照相机,怎么样让成像更清撤?

(完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长大了》。第二单元是《遗传与变异》,第三单元是《进化》,第四单元是《共同的家园》,第五单元是《神奇的力量》,第六单元是《拓展与运用》。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

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寻找生物的家园入手,去认识生物的栖息地,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特征,同一栖息地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物要适应环境,同时又作用于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只有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才能共生共长。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依据《标准》中关于“能量的转换”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美术拓展型兴趣课教案

巧用旧报纸 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城市生活的初中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大多比较的富裕,随手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各种课外的阅读报纸,家庭的报刊量较大,经过观察初一学生对于废旧的报纸的处理,有的随手丢弃,有的 难点:如何利用旧报纸的特点进行小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图片。 学具:学生收集的各种废旧报纸,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今天下午我们就要进行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了,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大扫除中往往会有灰尘弄 脏我们的头发。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实用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各抒己见 那么我们现在就用废旧报纸为自己在大扫除中准备一顶帽子 从试 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的? 引导学生总结报纸材质的特点 色彩特点:报纸的色彩既有黑白单色的,也有大篇幅的彩版。 制作特点:材质薄,柔软便于制作,剪、折、撕、贴、卷等方法都可以。

总结:利用这些特点,巧妙设计利用报纸,这样平凡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出示作品欣赏(神奇的报纸服装) 请同学欣赏并请学生挑选一组自己最喜欢的服装,分析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利用报纸材质的特点。 例如: 图一中的服装,设计师收集有蓝色色彩的彩版报纸,巧妙利用报纸的色彩,用折的方法体现了 例: 纸的作品还能往上填颜色吗? 通过提问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思考。 可以整张报纸贴、撕碎贴、剪碎贴、用黑白色贴、彩色报纸贴等。 说明:根据报纸材质特点,引发创作思考。报纸材质的特点多种多样,如何结合特点进行创作

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列举了报纸材质可以贴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对创作进行初 步的思考。 3、结合材质特点你还有什么设想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从中点拨。 四、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创作练习 一双巧 (1)除了收集报纸,回收再利用,还有什么纸张可以收集的。 (2)设计一条呼吁大家有效利用纸张、不浪费资源的标语。用美术字的方式书写,布置校 园宣传环保意识。 (3)思考:你能为保护森林做点什么?

科学四下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探究活动一 1. 纸屑和头发都被梳子吸引过来。 2. 梳子产生了静电。 探究活动二 1. 2. 磁铁磁极 探究活动三 1.要有动力(电源)和电路 2.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 日积月累 1.A 2.B 3.A 2、点亮小灯泡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1. (1)(√) (2)( ) (3)(√) (4)( ) 日积月累 1. C 2.B 3 A 3、简单电路 1.略 2. 相互吸引 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日积月累 1.A 2.B 3.(略) 4、电路出故障了 日积月累答案: 1、(B )此题印刷时有问题A和B图上灯泡左端导线连到了玻璃泡上,应该连在铜帽接触点上的。 2、( B ) 3、选出不对的一个。A、先检查电池、导线、灯座和灯泡等元件是否连接上,再使用电炉检测器检测。B 、检测前,先把故障电路中的干电池从电池盒中拿出。C、将电路中的灯泡、干电池、导线等元件逐个拆除检测。(C ) 5、导体和绝缘体 日积月累答案:1、(√) 2、(√) 3、(√) 4、(√) 5、(√) 6、《做个小开关》 活动三:A F D C E B G 日积月累:√×√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积月累:1、3V 1.5V 2、短路 第一单元综合答案 探究活动一:略 探究活动二:略 日积月累 我会填空:1、串联,并联,并联;2、短路;3、电源,电路,电路 我会判断:1、√2、√3、×4、√5、× 我会选择:1、C 2、A,D 1、油菜花开了 探究活动一: 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 探究活动二: 1.略。 2. 探究活动三: 1、答:不是一起开放的。一株油菜花从上到下,下面的先开花、成熟,上面的后开花、成熟。 日积月累: 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4片花瓣、4片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2、各种各样的花 探究活动一: 1.略 2.略 探究活动二: 1.雄蕊和雌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课《放大镜》 1.1~3√×√ 2.1.C 2.C A 3.略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鳞片扁平2、汁液草铃虫 2.1.C 2.B 3.观察点:新教学楼2左侧花圃 名称:蜗牛 观察到的现象: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头上有触角。新的发现:蜗牛有许许多多放入牙齿,爬行所经过的路上留下白色胶质,有明显的痕迹。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1~3 √×√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1.1.A 2.B C D A E 2.猜测:放大镜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 (1)先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2)把放大镜换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3)比较前两者之间距离、图像范围大小。 实验现象及分析: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1)B C D A E G H (2) C B D A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1. × 2.√ 2.调查研究 调查问题:红细胞能输送氧气? 主要观点摘录: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例如:肺部)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各种组织)就会分离。红细胞把肺里的氧气装上,运到各种组织里,把氧气卸下。 形成的认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各种组织把氧气卸下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1~3 ××√ 2.1~3 C C B 3.实验探究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1~4 ×××× 2.1~2 B C 3.实验探究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1)×(2)√(3)√(4)√ 2.实验探究 选择的物质:面包 实验方法1:用手按压面包,观察面包 实验方法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过几天观察面包 实验现象:实验方法1中面包被压扁;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面发霉了 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方法1中面包只是形状改变,还可变回原来的样子;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生成了新物质——霉菌。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1)C(2)B(3)B(4)B(5)B

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依然任教601班的科学学科,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缺乏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毅力等,我将对症下药一一辅导来把他们引上正轨。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分别是:《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

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第二部分,生物的变异现象;第三部分,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生命世界中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进而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型课程合唱队教案设计.docx

实用标准文案 合唱队兴趣组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新学期准备工作 2、合唱队员测试:音准、音色、音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重新排座位 2、《两只老虎》轮唱 3、《欢乐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用“ lu ”唱 A 音,要求口型到位,气息平稳。 3 遍 2、用“ lu ”唱一个渐强的音 3、用“ lu ”唱一个渐强至渐弱的音。 要求:渐进过程要平稳,音头、音腹、音尾都要小心处理。 二、《两只老虎》轮唱 1、齐唱《两只老虎》 2、跟着钢琴作节奏变化唱。 3、教师和两个同学示范二声部轮唱。 4、两个同学带着一声部唱,教师带着二声部唱。

5、两个声部唱《两只老虎》 三、《之歌》 1、听教琴旋律 . 2、用“ lu ”跟着琴哼唱旋律。 3、唱歌。注意:只有把音唱完了口型才可以,要韵。 第三 教学内容: 《可的家》 教学程: 一、声 1、唱一个音 A 2、慢的音 C,D,E,F,G,A,B 3、唱快的音 1, 12345 , 54321 ,1234 ,54321 ,2 ?? 二、《可的家》 1、听琴一遍旋律。 2、听老唱一遍歌。 3、学生唱第一、二句歌。 4、学生唱一、二句歌。 5、听琴三、四句旋律。

6、唱三、四句歌谱。 7、唱三、四句歌词。注意:4/4 拍得强弱,不要颠倒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萤火虫》、《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5———, 5 4 3 2,1———。 2、5———, 5 5 5 5,5 4 3 2,1———。要求:唱到 5 5 5 5的时候音 要跳, 5 ———唱完长音后,一口气唱接下的音。 二、《萤火虫》 1 、师:这首歌小朋友们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我们先用lu 唱一遍。 2、师:四小节吸一口气,唱得轻点,夜晚是很宁静的。 3、师:注意强弱规律。要唱得有起伏,有感情。(师做师范)。 4、师:请小朋友们看着我的手势,看谁最聪明,能按照我的手势唱轻响。、三、〈小白船〉 1 、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一首新的歌曲,〈小白船〉,大家先听老师弹一遍旋律。 2 、师:现在我们用lu 来唱一遍 3、师:请小朋友们用唱名来唱一遍。 4、师:现在我们把词曲结合唱一唱。 四、复习〈两只老虎〉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报告记录。 问题: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还是匀速下降,或是其他?假设: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实验设计: 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 ③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 实验记录: 2.绘制水温变化曲线图。 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2.热胀冷缩研究液体、气体、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3.水受热以后画出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 2.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C?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C。 3.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画出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沸腾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C?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3.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4.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4.水遇冷以后 画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C?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 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直维持在零度,直到全部结成冰之后才会继续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温度。 冰、水、水蒸气是如何相互变化的?在括号里填写变化条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目,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教科书是按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通过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的进一步观察,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可以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3)第三单元宇宙: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4)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3、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等矿物晶 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小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P2 1. 填一填 (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实验对照 2. 辨一辨x、/ x 3. 实验探究 ①取6 粒绿豆种子 ④分别在2 张餐巾纸上各放3 粒绿豆种子 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P4 1. 选一选A、B 2. 实验探究 (1)阳光(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P6 1. 填一填(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2):向水性 2. 辨一辨 /、x 3. 实验探究 把5 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P8 1. 选一选C、B 2. 实验探究(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 (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 (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P11 1. 选一选B、B、A 2. 实验探究(右图)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P13 1. 辨一辨x、/、x 2. 实验探究 生物条件:水草3 棵 非生物条件:泥沙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第七课:《改变生态瓶》P15 1. 辨一辨x、/ 2. 选一选B、C 3. 实验探究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P17 1. 辨一辨x、/、/ 第二单元光 第一课:《光和影》P19 1. 填一填

(1)光源(2)投影(3)光源屏 2. 辨一辨X」 3. 实验探究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P21 1. 选一选B、C、B 2. 分析解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的位置 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长-短-长。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P23 1. 填一填 (1)直线(2)30 2. 实验探究 第四课:《光的反射》P25 1. 填一填 (1)光的反射反光(2)直线(3)光的反射(4)反射 2. 实验探究不能,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光被桌子挡住了。 第五课:《光与热》P26 1. 选一选A 、C、B 2. 分析解答 凹面镜:额镜、太阳灶、近视镜凸面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放大镜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P29 1. 填一填 (1)光热光明温暖(2)太阳(3)快(4)快 2. 分析解答 因为浅颜色的衣服反光强,吸收光的能力弱,深颜色的衣服反光弱,吸收光的能力强第七课:《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P29 1. 分析解答 (1)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风扇等 (2)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第八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P31 1. 填一填 (1)光热转换器节能环保安全(2)清洁节能安全 (3)集热器绝热贮水箱控制系统 2. 分析解答材料的选择(颜色、性能等)放置的位置.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P4 1. 填一填 (1)高原盆地峡谷(2)少多(3)西东 2. 填表 山地:峰峦高耸、地势崎岖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平原:低平而宽广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35 1. 填一填

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 册答案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1,简单机械 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 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 2.1D 2,2A B 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1 错 1.2错 1.3对 2.1C 2.2B 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 1.1 D 1.2C 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2.1对 2.2对 3.3对

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1 错 1.2错 2.1D 2.2B 第六课:滑轮组 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1A 1.2C 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1A 1.2B 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抵抗弯曲 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 1.2 一个 2.1B 2.2D 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六(2)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六(1)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

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 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 (学生汇报) 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 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 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 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1.我们现在能用短短的十个字,就有情有景地把西湖十景介绍给别人了。那接下来如果你走进了我们西湖的某一处景点,又会吟哦怎样的诗句呢? 2.欣赏景点图片及诗句。 3.练习仿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