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的介入治疗

作者简介:葛永祥(1972.7-),男,硕士,主治医师,天津医学会传染病分会青年委员,研究方向:中

西医结合肝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13-02

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20年来,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包

括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中包括: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术、肝段、肝亚段栓塞术、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夹心面包疗法、多元动脉灌注栓塞术、永久性肝动脉栓塞术、肝动脉灌注术、植入性药盒导

管系统、动脉内栓塞结合内放射治疗;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包括:化学性治疗、物理性治疗

和经皮放射性核素瘤内注射治疗等技术。21世纪外科仍将在肝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但介

入治疗肝癌的方法也将会大有作为。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死亡率逐年增高,是影响我国人

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约2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0%,其中

42.5%的肝癌分布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多中心、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人类在肝癌的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80年代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兴起,使众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

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特别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成为了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在小肝癌治疗中几乎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进入90年代,各种局部治疗方法如微波、射频、激光、冷冻、热疗等大量出现,使间

质治疗也日趋成熟;在此期间,由于各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使许多原本不能切除的肝癌

缩小后能二期切除[1]。近 20年来,国内外的介入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上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大体分为两类:经皮经血管治疗技

术和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

1经皮经血管治疗技术

1.1肝动脉栓塞术 (TAE)TAE是在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6年Goldstein[2]首先报道了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国内林贵于1983年首先报道了采用 TAE治疗HCC的临床应用。后来,随着各种栓塞剂的开发与应用,TAE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用于

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肝癌病例的姑息治疗,甚至与手术切除成为并列的可选方法。近年来在TAE的技术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栓塞方法在临床上开展、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肝动脉一门静脉联合栓塞术 (TAPVE)、肝亚段栓塞术 (THSAE)等。

1.2肝动脉-门静脉联合栓塞术(TAPVE ):TAE同时行经皮门静脉穿刺,栓塞肿瘤所在节段的门

脉分支,本技术常采用实时电视透视监控置管[3]。Nakao50[4]等报道 TAE结合相应节段门静

脉分支栓塞,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主瘤、肝内转移灶及门脉瘤栓的坏死率均高于TAE组。

1.3肝段、肝亚段栓塞术 (THSAE):又称水门汀疗法 (eement therapy),即超选择插管做 LP-TAE。Nakamura[5]认为碘油超过一定限量可以从肝窦返流到门脉小支,起到动门脉栓塞的目的。wallace[6]研究认为碘油与无水乙醇一定比例混合栓塞同样能达到该目的。常采用同轴导管法、药物辅助法(如血管收缩剂)或直接超选择导管插入法。适用于瘤体位于单个或少数几个肝段、亚段的病例,可伴有或不伴有子灶,或因肝功能严重异常而不适合常规肝动脉栓塞的患者[7]。

1.4暂时性阻断肝静脉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E-THVO)适用于局限肝叶、段肿瘤及伴动-肝静

脉瘘者。金泽右等阻断肝静脉下动脉造影发现显影动脉增多。此方法可避免栓塞剂入体循环,

并使动-肝静脉瘘患者可行TAE治疗,同时提高了局部化疗药浓度并起到TAPV E作用[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