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含量的测定

氧含量的测定

氧含量的测定
氧含量的测定

氧含量的测定(类似奥氏气体分析仪)

1、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氧气,吸收后气体体积减少,由减少的体积可以算出氢气中含氧量。反应式如下.

4C6H3(OK)3+O2=2(KO)3C6H2——C6H2(OK)2+2H2O

2、试剂和溶液

1)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

3、仪器和设备

1)气体量容积100ml,具体尺寸见图1-4。0~2ml,最小分度0.05ml;2~20ml,最小分度1.0ml;20~100ml,最小分度10ml;2)吸收瓶内装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7;3)水准瓶内装水;4)取样瓶内装水;5)平衡瓶内装水;6)分析装置,见图1-5。

4、测定步骤

1)取样把图1-5中瓶7和9用6×9胶管与取样口相连,利用排液取气法取样。取样后保持瓶7正压,以防空气泄漏。

2)调节二通旋塞2和3,使吸收瓶1与气体量管4相通,放下水准瓶6,调节吸收瓶1的液面至N处。

3)用胶管将三通旋塞5与8连接起来,调节三通旋塞3和5使气体量管4与大气相通,举起水准瓶6把气体量管4中空气排掉。然后迅速调节5和8使4与7相通,放下水准瓶6,吸入试样20~30ml,再调节5把试样排掉,如此反复3-4次,冲洗和置换仪器中的空气。取试样100ml,取样时要求水准瓶6和气体量管4中液面及瓶7和瓶

9中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

4)调节三通旋塞3和二通旋塞2,把气体量管4中之试样移入吸收瓶1中,并上下移动水准瓶6,用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氧气,至气体体积不变时为止。

5)放下水准瓶6把吸收瓶1中气体移入管4中,并调节吸收瓶1的液面至N处。

6)举起水准瓶6与气体量管4之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读气体量管读数。

5、计算

氢气氧含量(X2)按下式计算:

X2(%)=V/100×100

式中V——吸收后气体量管读数,ml。

1-吸收瓶;2-二通旋塞;3、5、8-三通旋塞;4-气体量管(见图1-4);6-水准瓶;7-取样瓶;9-平衡瓶,10-气体量管保温套管;11-框架

十三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实验十三 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过碳酸钠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2. 学习并掌握用溶剂法合成过碳酸钠。 3. 学习并掌握用催化分解量气法测定过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 【实验原理】 过碳酸钠又名过氧碳酸钠,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加成化合物,具有正交晶系层状结构,其分子式为2Na 2CO 3·3H 2O 2,相对分子质量为314.58,外观为白色,松散、流动性较好的颗粒状或粉末状固体。过碳酸钠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3g ·(l00g H 2O)-l ,30℃时为16.2g ·(l00g H 2O)-1,浓度为1%(质量分数)的过碳酸钠溶液在20℃时的pH 值为10.5。过碳酸钠属热敏性物质,干燥的过碳酸钠在120℃分解,但在遇水、遇热,尤其与重金属和有机物质混合时,极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氧气。过碳酸钠因在水中易离解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生成水和具有漂白作用的活性氧,因而显示极强的漂白性。 过碳酸钠已广泛用于替代过硼酸钠(NaBO 2·H 2O 2·3H 2O)作为合成洗涤剂的漂白助剂,具有活性氧含量高,低温溶解性好,更适合于冷水洗涤,不损害织物和纤维,对有芳香味的有机添加剂及增白剂无破坏作用,并能保持香味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作低磷或无磷含硅铝酸盐(沸石)洗涤剂的组分。过碳酸钠还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医疗和食品等行业作为有效的漂白剂、消毒剂、杀菌剂、除味剂等。此外,过碳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释氧剂,与其他传统化学释氧剂相比,具有活性氧含量较高,性能较稳定,贮存使用安全等特点,通过配合适当催化剂可以适宜速率平稳产生纯净氧气,作为医疗保健用氧的固体氧源,已被用于各种化学产氧器。 原理上,过碳酸钠可根据以下反应式合成: 22322232O H 3CO Na 2O H 3CO Na 2?→+ 由于过碳酸钠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因此反应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文献报道的过碳酸钠合成方法很多,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类,不同的方法可以制得不同形态和规格的过碳酸钠产品。本实验选用便于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又可获得较高质量产品的溶剂法合成过碳酸钠。 溶剂法又名醇析法,是一种湿法方法,其基本过程为:将配制好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入反应器,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异丙醇或乙醇,并加入可溶性镁盐和硅酸钠作为稳定剂,再加入过氧化氢,在0 ~ 5℃下进行反应,生成的过碳酸钠经分离、洗涤,甩干、干燥得成品。 根据文献报道,过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可用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但实验表明,过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也可采用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即催化分解量气法测量。在MnO 2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过碳酸钠在水溶液中可迅速且完全地发生分解反应并生成O 2,所生成的O 2的质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2017-标准)

实验二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1 实验目的 掌握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掌握测定溶解氧自来水水样的采集方法;正确使用溶解氧瓶及固定水中溶解氧的方式;巩固碘量法操作。 2 实验原理 硫酸锰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氢氧化锰,氢氧化锰与水中溶解氧结合生成含氧氢氧化锰(或称亚锰酸),亚锰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锰反应生成偏锰酸锰,在酸性条件下偏锰酸锰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求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3 试剂 3.1 硫酸锰溶液:称取48g MnSO 4·4H 2 O(AR)溶于水中至100ml,过滤后使用。 3.2 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gNaOH(AR)溶于4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5gKI (AR)溶于20ml蒸馏水中。待NaOH溶液冷却后,合并两溶液,加水至100ml。静置24小时后取上清液备用。 3.3 浓硫酸(AR) 3.4 淀粉指示剂溶液(1%):称取1g可溶性淀粉,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纯水调成糊状,在不断搅拌下将糊状液倒入100ml正在沸腾的纯水中,继续煮沸2~3分钟,冷后移入瓶中使用。 3.5 6mol/LHCl 3.6 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储备溶液:应先配成0.1mol/L的浓度,标定出准确浓度后,再用纯水稀释至0.025mol/L。 3.7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13g硫代硫酸钠Na 2S 2 O 3 .5H 2 O(AR)置 于烧杯中,溶于500ml煮沸放冷的纯水中,此溶液的浓度为0.1mol/L。移入棕色瓶中7~10天进行标定。 标定方法:将K 2Cr 2 O 7 于烘箱烤至恒重,用减重法精确称取K 2 Cr 2 O 7 1.1g左右, 置于小烧杯中,加纯水使其完全溶解,并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纯水洗涤 小烧杯多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中,定容。移取25.00mLlK 2Cr 2 O 7 于250 ml 碘量瓶中,加20 ml水,加2gKI晶体,再加6mol/LHCl溶液5ml,密塞,摇匀, 水封,在暗处静置10分钟。加纯水50ml,用待标定的Na 2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呈淡黄色时(近终点),加入2ml1℅淀粉指示剂,继续滴至溶液从蓝色变为亮 绿色为止。记录Na 2S 2 O 3 溶液消耗的量(平行测定三份)。计算出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 浓度。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2 1、有机化学指标 3 4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5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6 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7 解氧含量减低。 8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9 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10 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 11 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13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14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15 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16 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17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18 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19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20 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21 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22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23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24 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25 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26 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27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28 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29 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30 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31 符合于客观实际。 32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3 这个范围 34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3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36 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37 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38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39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0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41 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 42 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43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44 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几种抗氧化剂含量的测定

几种抗氧化剂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抗坏血酸(AsA)含量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抗坏血酸(AsA)测定的原理: (1)AsA生理生化作用 抗坏血酸是植物细胞重要的抗氧化剂,通过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和活性氧(H2O2)等,使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2)AsA含量的测定方法 a、2, 6-二氯靛酚滴定法 b、2, 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近红外分光光度法 e、电位滴定法 f、钼蓝比色法 g、2,2-联吡啶分光光度法 (3)二联吡啶法测定AsA含量的原理 三、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实验材料:菠菜叶片 实验试剂:5%TCA溶液、150mmol/L NaH2PO4(PH7.4)溶液、10%TCA溶液、44% H3PO4、4% 2, 2-二联吡啶;3% FeCl3。 四、实验步骤 (一)AsA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制作 配制浓度为1mmol/L的AsA标准母液,分别配制成0、0.1、0.2 、0.3、0.4、0.5、0.6、0.7mmol/L 的AsA标准液。分别取0.2ml AsA标准液,分别加入0.2ml NaH2PO4(PH7.4)溶液、0.2ml H2O,混匀,30s后,分别加入0.4ml 10% TCA溶液、0.4ml H3PO4溶液、0.4ml 2, 2-二联吡啶溶液,0.2ml 3%FeCl3溶液,37℃,60min,测A525nm。以AsA浓度为横坐标,

以OD值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 2、提取 称2.5g菠菜叶片1份,将样品剪碎加入10ml 5% TCA, 研磨,15000xg离心10min,上清液定容至25ml。 3、测定 分别取0.2ml上述制备的上清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加入0.2ml NaH2PO4(PH7.4)溶液、0.2ml H2O,混匀,30s后,分别加入0.4ml 10% TCA溶液、0.4ml H3PO4溶液、0.4ml 2, 2-二联吡啶溶液,0.2ml 3%FeCl3溶液,37 ℃,60min,在525nm下测定OD值。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AsA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 抗氧化剂含量(ug/gFW)=抗氧化剂浓度(ug/ml)*提取液体积(ml)/样品的重量(g)抗氧化剂浓度(ug/ml)=(3.214*17.613+0.0012)/1.3095=43.23ug/ml 抗氧化剂含量(ug/gFW)43.23*25ml/2.500g=432.3(ug/gFW) 六、分析和讨论 1.抗氧化剂由植物体合成,待植物被破坏易被氧化,在实验中需迅速操作,防止抗氧化剂 被氧化。 2.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植物细胞内另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它含有活性的巯基,极易被氧化。 GSH可以预知不饱和脂肪酸生物膜组分及其他敏感部位的氧化分解,防止膜脂过氧化,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易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2.学会溶解氧采样瓶的使用方法: 3.掌握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操作技术要点。 二、实验原理 溶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当水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即下降,而有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呈过饱和,因此,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MnSO4+2aOH=Mn(OH)2↓(白色)++Na2SO4 2Mn(OH)2+O2=2MnO(OH)2(棕色) H2MnO3十Mn(OH)2=MnMnO3↓(棕色沉淀)+2H2O 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MnMn02)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2KI+H2SO4=2HI+K2SO4 Mn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三、仪器 1.250ml—300ml溶解氧瓶 2.50ml酸式滴定管。 3.250ml锥形瓶 4.移液管 5.250ml碘量瓶 6.洗耳球 四、试剂 l、硫酸锰溶液。溶解480g分析纯硫酸锰(MnS04· H20)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稀释成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蒸馏水中(如氢

活性氧

活性氧(ROS)指较O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的O2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 的统称,包括所有的含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 成人疾病的“元凶”——活性氧 《中国医药报》傅秀宏 活性氧是氧气被人体吸收后,在分子阶段上产生的活性化物质。活性氧亦称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过多,超过人体消灭活性氧能力,出现生物膜脂质氧化反应,且易于生成新的自由基,危害人体。为抑制活性氧增多,人体制造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来中和活性氧。人在25岁前,制造SOD的能力强盛,活性氧并不可怕;中年以后,人体制造的SOD减少,活性氧的危害日甚,就容易引起衰老和成年人病。 日本田园都市厚生医院院长、医学博士春山茂雄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把氧气装进胶囊里,人只在制造能量的时候拿出来利用一下,然后生活在没有氧气的环境里,这样大概可以活几百岁。”因此,人到中年,将活性氧的侵害降到最低点,保持青春活力,显得愈来愈重要。 活性氧这种物质,从引起成年人病伯病例看,最容易对心脑血管和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等造成侵害。当活性氧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血管内壁受伤,引发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如果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受到活性氧的侵害,就容易致癌。活性氧和人体的脂肪结合,则使皮肤出现松弛,衰老加快。 防范活性氧,日常饮食上要来一次“革命”。不新鲜食物,被部分氧化食物,绝不要入口。少吃罐头、塑包食品,不吃剩菜剩饭。减少高热食品的食量,消除因消化食物带来的活性氧。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与活性氧结合,产生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与蛋白质结合,易生成衰老色褐素。食用动植物的混合油最有益健康。 具有抑制氧化作用的物质是抗氧化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都是重要的抗氧化物。黄绿色蔬菜、绿茶、芝麻以及鱼贝,食用后可以增强人的抗氧化力。人体对SOD的原料摄取,也十分重要。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可补充部分SOD,中和活性氧。富含负离子的水,可防治活性氧对于人体的侵害。 必须注意,人生气、郁闷或情绪剧烈波动的时候,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大量释放,血管突然收缩再舒张的“一刹那”,血液再灌流促使产生活性氧,也特别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保持心情平静,遇事不怒、不乱,是生活中养生的诀窍。日常运动提倡以消耗脂肪为主的轻松、平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这些运动能够激发脑内类似吗啡的一种荷尔蒙释放,而这种荷尔蒙,可中和活性氧,具有防衰老、提高自然治愈力的作用。 日本研究发现:负离子是致癌活性氧的克星 新华网东京9月25日电(记者何德功)负离子常用来清新空气,在充满负离子的房间生活会让人感到心情愉快。日本富山医药大学田泽贤次教授等人最近发现,负离子还可以增加人体内的抗氧化物,降低活性氧对人体的伤害。 据《读卖新闻》晚刊24日报道,人体内过量的活性氧会对细胞蛋白质造成伤害,从而诱发癌症。因此,如何减少人体内的活性氧一直是专家关注的课题。田泽教授等人为此做了 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房间内安装负离子发生装置,离装置3米以内的区域每平方厘米负离子数可达到约2.7万个,是另一个不安装该装置房间的27倍。研究人员将进行过剧烈运动、体内易产生活性氧的11名运动员分成两组,分别让他们在这两个房间入睡,然后检查他们的血液和尿液。 结果发现,睡在有负离子发生装置房间的运动员,其体内对抗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质泛醇约增加5倍,促进被活性氧伤害的细胞核和细胞膜再生的物质也增加了三分之一。研究人员由此认为,负离子可降低甚至抵制活性氧对人体细胞的损害。(完)(来源:新华网)

溶解氧的测定自认定考核

溶解氧的测定自认定考核 一、溶解氧 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中氧的毫克数和饱和百分率表示。溶解氧的饱和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 二、方法原理 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是一个用选择性薄膜封闭的小室,室内有两个金属电极并充有电解质。氧和一定数量的其他气体及亲液物质可透过这层薄膜,但水和可溶性物质的离子几乎不能透过这层膜。将探头浸入水中进行溶解氧的测定时,由于电池作用或外加电压在两个电极间产生电位差,使金属离子在阳极进入溶液,同时氧气通过薄膜扩散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的电流与穿过薄膜和电解质层的氧的传递速度成正比,即在一定的温度下该电流与水中氧的分压(或浓度)成正比。 三、操作方法 将探头浸入样品,不能有空气泡截留在膜上,停留足够的时间,待探头温度与水温达到平衡,且数字显示稳定时读数。必要时,根据所用仪器的型号及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检验水温、气压或含盐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 探头的膜接触样品时,样品要保持一定的流速,防止与膜接触的瞬间将该部位样品中的溶解氧耗尽,使读数发生波动。 对于流动样品(例如河水):应检查水样是否有足够的流速(不得小于0.3 m/s),若水流速低于0.3 m/s需在水样中往复移动探头,或者取分散样品进行测定。 对于分散样品:容器能密封以隔绝空气并带有搅拌器。将样品充满容器至溢出,密闭后进行测量。调整搅拌速度,使读数达到平衡后保持稳定,并不得夹带空气。 四、注意事项 1)干扰 水中存在的一些气体和蒸汽,例如氯、二氧化硫、硫化氢、胺、氨、二氧化碳、溴和碘等物质,通过膜扩散影响被测电流而干扰测定。水样中的其他物质如溶剂、油类、硫化物、碳酸盐和藻类等物质可能堵塞薄膜、引起薄膜损坏和电极腐蚀,影响被测电流而干扰测定。2)线性检查 新仪器投入使用前、更换电极或电解液以后,应检查仪器的线性,一般每隔2个月运行一次线性检查。 3)电极的维护 任何时候都不得用手触摸膜的活性表面。 电极和膜片的清洗:若膜片和电极上有污染物,会引起测量误差,一般1~2周清洗一次。清洗时要小心,将电极和膜片放入清水中涮洗,注意不要损坏膜片。 经常使用的电极建议存放在存有蒸馏水的容器中,以保持膜片的湿润。干燥的膜片在使用前应该用蒸馏水湿润活化。 4)电极的再生 当电极的线性不合格时,就需要对电极进行再生。电极的再生约一年一次。 电极的再生包括更换溶解氧膜罩、电解液和清洗电极。 每隔一定时间或当膜被损坏和污染时,需要更换溶解氧膜罩并补充新的填充电解液。如

实验二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教案设计

实验二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溶解氧水样的采取方法。 2、掌握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方法原理及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来自空气中的氧及水生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水越深,水温越高,水中含盐量越多,还原性物质越多,溶解氧越少。溶解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如许多鱼类在水中含溶解氧低于3-4mg/L 时就不能生存,但对于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如锅炉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低于0.05-0.1mg/L .所以,在工业供水分析中对溶解氧的测定是很重要的。同时,溶解氧的测定对水体自净作用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了解水体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自净的速度。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膜电极法、比色法和碘量法。对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样,常采用碘量法测定,下面是碘量法的测定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这一沉淀中的锰,是与水中的溶解氧定量反应的。 Mn 2++ 2OH -=Mn(OH)2↓(白色) (1) 当有溶解氧时, Mn(OH)2立即被氧化: 2Mn(OH)2+O 2=2MnO(OH)2↓(棕色) (2) 溶液酸化后,四价锰将碘离子氧化成游离碘:MnO(OH)2+2I -+4H +=Mn 2++I 2+3H 2O (3) 析出的碘用Na 2S 2O 3滴定: I 2+2 Na 2S 2O 3 == 2I -+S 4O 62- (4) 由反应方程式(1)、(2)、(3)、(4)可知: n 2O :n - 23 2 O S =1:4 。由Na 2S 2O 3的浓度及 消耗的体积可计算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溶解氧ρO 2(mg/L )= 100000 .324 11????V C V , 式中 V 1 –-滴定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 —水样体积 (mL ); C ——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1). 如果水样中有大量有机物,或其它还原性物质时,会使结果偏低,而当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时可使结果偏高,此时应作校正.采用双瓶法可以消除氧化物的干扰.所谓的双瓶法,即取两个溶解氧瓶,一瓶按碘量法测定.另一瓶先加H 2SO 4,再加碱性碘化钾和硫酸锰,生成的碘用Na 2S 2O 3滴定,记录消耗Na 2S 2O 3标准液的体积V 2 。V 2即为水中氧化性物质消耗的Na 2S 2O 3标液体积,由一瓶中消耗的Na 2S 2O 3标液体积V 1中扣除.用双瓶法的结果

活性氧与肿瘤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论文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生科2班 姓名方海燕 论文题目活性氧与肿瘤研究进展 指导教师陈磊职称讲师 学号:

2017 年 5 月 3 日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Keywords: (4) 1概述 (4) 2肿瘤患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 (4) 3肿瘤患者ROS增多机制 (5) 3.1遗传分子生物学改变 (5) 3.2能量代谢改变 (5) 3.3炎性因子参与 (5) 3.4杭肿瘤药物使用 (5) 4 ROS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 (5) 4. 1与肿瘤形成研究发现 (5) 4.1.1脂质过氧化生物膜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5) 4.1.2 DNA损伤ROS通过诱导核DNA ( nDNA ) (5) 4.1.3蛋白质破坏 (5) 4.2 ROS与肿瘤转移 (6) 5 ROS与肿瘤治疗 (6) 6结语 (6) 参考文献 (7)

活性氧与肿瘤研究进展 姓名:方海燕学号:20145071235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陈磊职称:讲师 【摘要】目的:探讨活性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活性氧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3-06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9条,中文文献330条,纳入标准:1)活性氧与肿瘤发生;2)活性氧与肿瘤转移;3)活性氧与肿瘤治疗。根据纳入的标准,最后分析文献27篇。结果:肿瘤患者体内氧化还原失衡,表现为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国内外在胃肠道肿瘤、舌癌和乳腺癌等的研究中均发现了氧化应激状态改变。肿瘤患者活性氧增多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遗传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包括转入因子Nrf2及其抑制蛋白Keap1、RAS途径的相关突变,癌基因蛋白(比如Raf、Mos、MEK和Myc)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如p53)的沉默;2)肿瘤细胞处于高代谢状态,患者正常营养素摄取减少,引起活性氧的堆积;3)免疫系统非特异性的慢性激活,产生过多的前炎性因子;4)抗肿瘤药物特别是多柔比星和顺铂等的使用。活性氧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一方面,它通过脂质过氧化、DNA损伤和蛋白质破坏等参与肿瘤的形成;另一方面,活性氧也参与肿瘤的转移,这不仅表现在其清除剂可以降低细胞转移能力,也包括其可以调节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再者,活性氧和转录因子Snial相互作用可以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产生。活性氧的作用与其浓度有关,高浓度的活性氧可能导致细胞凋亡,而低浓度可致细胞增殖和癌变,国内外研究发现许多抗肿瘤药物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乙烷硒啉、三氧化二砷、顺铂、柔红霉素和5-FU等。结论:活性氧不仅影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而且与肿瘤的治疗有密切关系,寻找合适的活性氧浓度,将为肿瘤的防治提供帮助。 【关键词】肿瘤;活性氧;治疗;综述文献。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umor,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metastasi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METHODS;Us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umor" as key words totrace related papers from January 2000 to June 2013 in the database system of PubMed and CNKI. Thirty-nine literatureswere final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s follows; 1)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2)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3)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reatment of tumor. RESULTS; Tumor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dox imbalance, manifesting as increasing of the oxidative stress level.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tonguc carcinomabrcast cancer all fou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level. The main mechanisms wh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rc ample in tumor patients arc as follows:1)the change of genetic molecularbiology,including relative

实验二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教案汇总

1 实验二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溶解氧水样的采取方法。 2、掌握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方法原理及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来自空气中的氧及水生植物释放出来的氧,水越深,水温越高,水中含盐量越多,还原性物质越多,溶解氧越少。溶解氧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如许多鱼类在水中含溶解氧低于3-4mg/L 时就不能生存,但对于金属设备有腐蚀作用,如锅炉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低于0.05-0.1mg/L .所以,在工业供水分析中对溶解氧的测定是很重要的。同时,溶解氧的测定对水体自净作用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了解水体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自净的速度。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膜电极法、比色法和碘量法。对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样,常采用碘量法测定,下面是碘量法的测定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这一沉淀中的锰,是与水中的溶解氧定量反应的。 Mn 2++ 2OH -=Mn(OH)2↓(白色) (1) 当有溶解氧时, Mn(OH)2立即被氧化: 2Mn(OH)2+O 2=2MnO(OH)2↓(棕色) (2) 溶液酸化后,四价锰将碘离子氧化成游离碘:MnO(OH)2+2I -+4H +=Mn 2++I 2+3H 2O (3) 析出的碘用Na 2S 2O 3滴定: I 2+2 Na 2S 2O 3 == 2I -+S 4O 62- (4) 由反应方程式(1)、(2)、(3)、(4)可知: n 2O :n -23 2 O S =1:4 。由Na 2S 2O 3的浓度及 消耗的体积可计算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溶解氧ρO 2(mg/L )= 100000 .324 11????V C V , 式中 V 1 –-滴定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V —水样体积 (mL ); C ——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1). 如果水样中有大量有机物,或其它还原性物质时,会使结果偏低,而当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时可使结果偏高,此时应作校正.采用双瓶法可以消除氧化物的干扰.所谓的双瓶法,即取两个溶解氧瓶,一瓶按碘量法测定.另一瓶先加H 2SO 4,再加碱性碘化钾和硫酸锰,生成的碘用Na 2S 2O 3滴定,记录消耗Na 2S 2O 3标准液的体积V 2 。V 2即为水中氧化性物质消耗的Na 2S 2O 3标液体积,由一瓶中消耗的Na 2S 2O 3标液体积V 1中扣除.用双瓶法的结果

实验二_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原理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2MnSO 4+4NaOH=2Mn(OH) 2 ↓+2Na 2 SO 4 2Mn(OH) 2+O 2 =2H 2 MnO 3 H 2MnO 3 十Mn(OH) 2 =MnMnO 3 ↓+2H 2 O (棕色沉淀) 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MnMn0 2 )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2KI+H 2SO 4 =2HI+K 2 SO 4 MnMnO 3+2H 2 SO 4 +2HI=2MnSO 4 +I 2 +3H 2 O I 2+2Na 2 S 2 O 3 =2NaI+Na 2 S 4 O 6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二、实验用品: 1、仪器:溶解氧瓶(250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25ml) 移液管(50m1)吸球 2、药品: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浓硫酸淀粉溶液(1%) 硫代硫酸钠溶液(0.025mol/L) 三、实验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与固定 1、用溶解氧瓶取水面下20—50cm的河水、池塘水、湖水或海水,使水样充满250ml的磨口瓶中,用尖嘴塞慢慢盖上,不留气泡。 2、在河岸边取下瓶盖,用移液管吸取硫酸锰溶液1ml插入瓶内液面下,缓慢放出溶液于溶解氧瓶中。 3、取另一只移液管,按上述操作往水样中加入2ml碱性碘化钾溶液,盖紧瓶

塞,将瓶颠倒振摇使之充分摇匀。此时,水样中的氧被固定生成锰酸锰(MnMnO 3 ) 棕色沉淀。将固定了溶解氧的水样带回实验室备用。 (二)酸化 往水样中加入2ml浓硫酸,盖上瓶塞,摇匀,直至沉淀物完全溶解为止(若 没全溶解还可再加少量的浓酸)。此时,溶液中有I 2 产生,将瓶在阴暗处放5 分钟,使I 2 全部析出来。 (三)用标准Na 2S 2 O 3 溶液滴定 1、用50ml移液管从瓶中取水样于锥形瓶中。 2、用标准Na 2SN 2 O 3 溶液滴定至浅黄色。 3、向锥形瓶中加入淀粉溶液2ml(此时确芤合岳渡?。 4、继续用Na 2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变成无色为止。 5、记下消耗Na 2S 2 O 3 标准溶液的体积。 6、按上述方法平行测定三次。 (四)计算 溶解氧(mg/L)=C Na2S2O3×V Na2S2O3×32/4×1000/V水 O 2―→2Mn(OH) 2 ―→MnMnO 3 ―→2I 2 ―→4Na 2 S 2 O 3 1mol的O 2和4mol的Na 2 S 2 O 3 相当 用硫代硫酸钠的摩尔数乘氧的摩尔数除以4可得到氧的质量(mg),再乘1000可得每升水样所含氧的毫克数: CNa 2S 2 O 3 ——硫代硫酸钠摩尔浓度(0.0250mol/L) VNa 2S 2 O 3 ——硫代硫酸钠体积(m1) V水——水样的体积(ml) (具体公式同学们也可见教材123页) (五)参考资料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以每升水中含氧(O 2 )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力、空气中氧的分压及水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 1.013×105Pa的大气压力下,空气中含氧气20.9%时,氧在不同温度的淡水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如果大气压力改变,可按下式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各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各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1.茚三酮法 1.1原理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较低,但在逆境(干旱、低温、高温、盐渍等)及植物衰老时,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增加10-100倍,并且游离脯氨酸积累量与逆境程度、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在520nm波长下比色,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或用回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 1.2步骤 试剂:(1)25%茚三酮:茚三酮------------0.625g 冰乙酸------------15ml 6mol/L磷酸--------10ml 70°C水浴助溶; (2)6mol/L磷酸:85%磷酸稀释至原体积的2.3倍; (3)3%磺基水杨酸:磺基水杨酸------3g 加蒸馏水至------100ml 实验步骤: (1)称取0.1g样品放入研钵,加5ml 3%磺基水杨酸研磨成匀浆,100°C沸水浴15min; (2)冰上冷却,4000rpm离心10min; (3)提取液2ml+冰醋酸2ml+25%茚三酮2ml混合均匀,100°C沸水浴30min,冰上冷却; (4)加4ml甲苯混合均匀,震荡30s,静置30min; (5)以甲苯为空白对照,再520nm下测定吸光值。 1.3计算方法 脯氨酸含量(μg/gFW)= X * 提取液总量(ml)/ 样品鲜重(g)*测定时提取液用量(ml)*10^6 公式中:X-----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的脯氨酸含量(μg) 提取液总量---------------------------5ml 测定时提取液用量---------------------2ml 问题及质疑: 1.酸性体系下,脯氨酸与茚三酮加热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为红色,再实验过程中,仅有少数时候能发现红色产物。原因有待确定。 2.经查看文献资料,反应步骤已经是优化的,没有问题。甲苯萃取脯氨酸与茚三酮的反应产物,消除了多余未反应的茚三酮,磺基水杨酸,提取液中其他杂质(如色素)以及PH变化

溶解氧测定方法 国标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GB 7489-87本方法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5813 1983 本方法规定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由 于考虑到某些干扰而采用改进的温克勒(Winkler)法 1 范围 碘量法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L 和小于氧的饱和浓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 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可氧化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物硫脲也如同易于消 耗氧的呼吸系统那样产生干扰当含有这类物质时宜采用电化学探头法 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15mg/L 时就不会产生干扰因为它们会被加入的叠氮化钠破坏掉 如存在氧化物质或还原物质需改进测定方法见第8 条. 如存在能固定或消耗碘的悬浮物本方法需按附录A 中叙述的方法改进后方可使用 2 原理 在样品中溶解氧与刚刚沉淀的二价氢氧化锰(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到二价硫酸锰中制得)反应酸化后生成的高价锰化合物将碘化物氧化游离出等当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 滴定法测定游离碘量 3 试剂 分折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纯度与之相当的水

硫酸溶液 小心地把500mL 浓硫酸(ρ= mL)在不停搅动下加入到500mL 水 注:若怀疑有三价铁的存在则采用磷酸(H3PO4 ρ=mL) 硫酸溶液c(1/2H2SO4) =2mol/L 碱性碘化物叠氮化物试剂 注:当试样中亚硝酸氮含量大于L 而亚铁含量不超过1mg/L 时为防止亚硝酸氮对测定结果的干涉需在试样中加叠氮化物叠氮化钠是剧毒试剂若已知试样中的亚硝酸盐低于L 则可省去 此试剂 a. 操作过程中严防中毒 b. 不要使碱性碘化物叠氮化物试剂酸化因为可能产生有毒的叠氮酸雾 将35g的氢氧化钠(NaOH)[或50g的氢氧化钾(KOH)]和30g碘化钾(KI)[或27g碘化钠(NaI)] 溶解在大约50mL 水中,单独地将1g 的叠氮化钠(NaN3)溶于几毫升水中,将上述二种溶液混合并稀释至100mL,溶液贮存在塞紧的细口棕色瓶子里,经稀释和酸化后在有指示剂存在下本试剂应无色. 无水二价硫酸锰溶液340g/L(或一水硫酸锰380g/L 溶液) 可用450g/L 四水二价氯化锰溶液代替过滤不澄清的溶液 碘酸钾c(1/6KIO3) 10mmol/L 标准溶液 在180℃干燥数克碘酸钾(KIO3) 称量±溶解在水中并稀释到1000mL。将上述溶液吸取100mL 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c(Na2S2O3) ≈10mmol/L 配制 将五水硫代硫酸钠溶解于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再加的氢氧化钠(NaOH) 并稀释至1000m。溶液贮存于深色玻璃瓶中。 标定 在锥形瓶中用100~150mL 的水溶解约的碘化钾或碘化钠(KI 或NaI) 加入5mL 2mol/L 的硫酸溶液,混合均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的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是需氧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含金属酶。它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酶协同作用防御活性氧或其他过氧化物自由基对细胞系统的伤害;SOD可以催化氧自由基的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可以被过氧化氢酶转化成无害的分子氧和水。 【原理】 依据SOD抑制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在有氧化物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的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02-,02- 可将NBT还原为蓝色的甲,后者在560 n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作为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抑制此反应。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越低,反正酶活性越高。一个酶活单位定义为将NBT的还原抑制到对照一半(50%)时所需的酶量。 【仪器与用具】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进样器;紫光灯(4000 Lx);15 mm×150 mm试管;黑色硬质套。 【试剂】 ①0.05mol/L 磷酸缓冲液PBS(pH=7.8) 提取介质50mmol/L PBS(pH=7.8)内含1% 聚乙烯吡咯烷酮 ② 130mmol/L 甲硫氨酸溶液:称1.9397g Met,用PBS 7.8 进行溶解 并定容至100ml;

③ 750umol/L NBT:称0.06132g NBT,用PBS 7.8进行溶解并定容至 100ml,避光保存; ④20umol/核黄素溶液:称0.0075g核黄素,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 1000ml,避光保存,现用现配; ⑤ 100umol/L的EDTA-Na2溶液:称0.0372g EDTA-Na2 ,用PBS 7.8 定容至1000ml。 【方法】 1.酶液提取 称取植物叶片0.2g(去叶脉)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预冷的提取介质在冰浴下研磨成匀浆,加入提取介质冲洗研钵,并使最终体积为2ml,于4℃、10000r/min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SOD粗提液。 2.显示反应 取透明度好、质地相同的15mm×150mm试管4支,2支为测定,2支为对照,按下表加入试剂。混匀后,给1支对照管罩上比试管稍长的双层黑色硬质套遮光,与其他各管同时置于4000lx日光灯下反应20-30min,反应温度控制在25-35℃ 【计算】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汇总

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溶解氧的饱和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清洁地面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使溶解氧降低。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水质恶化。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 1、方法的选择 测定水中溶解氧通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水样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物等干扰测定。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如腐植酸、丹宁酸、木质素等)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正干扰。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采用修正的碘量法和膜电极法测定。 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mg/L,二价铁低于1 mg/L时,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出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1 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浮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 膜电极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 2、水样的采用与保存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存在采样瓶中。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缸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左右。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同时记录水温和大气压力。 一、碘量法

试验十五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实验十五 过碳酸钠的合成与活性氧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1.了解过碳酸钠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2.学习并掌握用溶剂法合成过碳酸钠。 3.学习并掌握用催化分解量气法测定过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 【实验原理】 过碳酸钠又名过氧碳酸钠,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加成化合物,具有正交晶系层状结构,其分子式为2Na 2CO 3·3H 2O 2,相对分子质量为314.58,外观为白色,松散、流动性较好的颗粒状或粉末状固体。过碳酸钠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3g ·(l00g H 2O)-l ,30℃时为16.2g ·(l00g H 2O)-1,浓度为1%(质量分数)的过碳酸钠溶液在20℃时的pH 值为10.5。过碳酸钠属热敏性物质,干燥的过碳酸钠在120℃分解,但在遇水、遇热,尤其与重金属和有机物质混合时,极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氧气。过碳酸钠因在水中易离解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在碱性溶液中可分解生成水和具有漂白作用的活性氧,因而显示极强的漂白性。 过碳酸钠已广泛用于替代过硼酸钠(NaBO 2·H 2O 2·3H 2O)作为合成洗涤剂的漂白助剂,具有活性氧含量高,低温溶解性好,更适合于冷水洗涤,不损害织物和纤维,对有芳香味的有机添加剂及增白剂无破坏作用,并能保持香味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作低磷或无磷含硅铝酸盐(沸石)洗涤剂的组分。过碳酸钠还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医疗和食品等行业作为有效的漂白剂、消毒剂、杀菌剂、除味剂等。此外,过碳酸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释氧剂,与其他传统化学释氧剂相比,具有活性氧含量较高,性能较稳定,贮存使用安全等特点,通过配合适当催化剂可以适宜速率平稳产生纯净氧气,作为医疗保健用氧的固体氧源,已被用于各种化学产氧器。 原理上,过碳酸钠可根据以下反应式合成: 2 2322232O H 3CO Na 2O H 3CO Na 2?→+由于过碳酸钠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因此反应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文献报道的过碳酸钠合成方法很多,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类,不同的方法可以制得不同形态和规格的过碳酸钠产品。本实验选用便于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又可获得较高质量产品的溶剂法合成过碳酸钠。 溶剂法又名醇析法,是一种湿法方法,其基本过程为:将配制好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入反应器,然后加入有机溶剂异丙醇或乙醇,并加入可溶性镁盐和硅酸钠作为稳定剂,再加入过氧化氢,在0~5℃下进行反应,生成的过碳酸钠经分离、洗涤,甩干、干燥得成品。 根据文献报道,过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可用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但实验表明,过碳酸钠的活性氧含量也可采用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即催化分解量气法测量。在MnO 2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过碳酸钠在水溶液中可迅速且完全地发生分解反应并生成O 2,所生成的O 2的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