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评价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19课土壤环境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土壤环境评价相关概念、方法及相关标准。

教学基本内容: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土壤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相关公式的运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等方法相结合

作业与思考题:

如何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如何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第十九课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Pedosphere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物质来源于这些圈层,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着,固体部分包括有机物(来源于生物圈)和无机矿物(来源于岩石圈),液体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组成部分),气体既包括大气中的气体,还包括土壤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最终进入大气圈)。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专家表示,“多体检比治病好”,监测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土壤污染的防治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为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2006年7月18日联合启动了经费预算达10亿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的重点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地区、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长三角某地区一处土壤检出的有害物竟达100多种!

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

(1)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

(2)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

(3)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在“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4)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的试点示范。

(5)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战略,提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框架,拟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安排,今年7月至2007年底是调查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数据分析工作;2008年是调查的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调查报告,全面总结和集成调查成果。

第一节概论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指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定,或是土壤对人类健康适宜程度进行评定。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分为2类: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

(一)评价等级划分——划分标准:

1 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被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

2 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

3 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现有的环境容量;

4 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二)评价内容

1 收集资料

2 调查、监测背景资料

3 调查、监测污染源

4 描述土壤现状

5 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

6 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和沉积

7 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的重大刑

8 难以调查和监测的,可用类比法

(三)评价范围

1 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2 可能受废水污染的区域;

3.可能受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污染的区域;

4固体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围的土地;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995年制定,1996年3月1日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可

以分为三类

1 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等,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2 一般农田、菜地等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危害;

3 林地土壤和污染容量较大的背景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危害。

该标准仅针对农业及自然保护区土壤,城市及矿山土壤环境质量目前是参照农业及自然保护区Ⅱ级标准进行衡量,不能满足我国土壤多样化的特点。

《标准》存在的问题

2.1 一级标准的制定过分强调统一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因而各地土壤性质差异也较大。同样的污染物进入不同土壤,其迁移转化规律必然不同,很难用一种标准来界定某种污染物质的临界含量。以背景值为例,据

“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990),土壤中镉等8种元素的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在我国4000多个样点(表层土壤)中,元素含量分布范围极广,最高值为最低值的2.3×10~

6.3×104倍不等。国家土壤标准中要求一类标准采用全国统一的背景值,在实际应用时,显然会出现有许多地区土壤背景值高于国家标准值,即使土壤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情况下也会超出标准,而认为不符合一类土地的使用要求,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会影响土地的正常利用;而有些地方背景值低于国家标准的土壤可能已有污染物累积,但却仍然不超出标准,而被认为无污染,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而,在这种各地土壤背景值含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势必出现以上问题。

2.2 二级标准难以操作

《标准》中二级标准值是从全国众多土壤类型中选最小的土壤环境临界含量经综合考虑而制定的。这样,一般来说,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值,说明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但如果高于二级标准值,土壤是否受到污染就难以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需要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的土壤多为受到污染的土壤,污染物含量一般偏高,其实测值大多会高于国家标准值,如按本标准执行,把它定为污染,则对一些污染物含量未超过其临界含量的土壤来说,难以反映其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对污灌区来说,由于水资源十分紧张,农业用水严重短缺,为了充分利用污水,同时又避免土壤污染,就必须充分注意当地土壤的环境容量,使污灌对农业的影响限制在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之中。在我国土壤环境标准制定中,对同一污染物其临界含量是从全国不同土壤中选取最小值而制定的。因而,利用此标准算出的土壤环境容量对大多数地方势必偏小,不能充分利用土壤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污灌区,有些土壤污染物含量虽超过国家标准但未超出土壤临界含量,按本标准则被判为超标而限制进行污水灌溉,这样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本标准也未给出具体的处理原则,环境工作者往往感到无法可依,很难对土壤现状下一个准确的结论,只能按自己的方式操作,因而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发挥标准的法律效用。

2.3 标准中铅的临界含量定值偏高

国内外对于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非常重视。普遍认为儿童和胎儿对铅最敏感,受害最严

重。对于儿童,铅进入人体是以土-手-口直接摄入为主,所以,近几年美、澳、英等国在研究铅在土壤中的允许含量时,不是采用通常的以食物铅的卫生标准作为依据,而是以铅对儿童的毒害、剂量-效应关系及血铅水平和土铅关系作为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土壤中铅含量大于100mg/kg时已对儿童健康产生影响,而我国在制定土壤环境标准时,铅含量定为250~350mg/kg,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其值过高,难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

2.4 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种类过少:六六六和DDT

2.5 重金属形态选用单一

第二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壤环境现时污染水平,为保护土壤,为制定土壤保护规划、地方土壤保护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为拟建工程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涂改土壤背景资料,提高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的可信度,为提出减少拟建工程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措施服务,使拟建工程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措施服务,使拟建工程对土壤的污染控制到评价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一、现状调查

1 内容:布点、采样、确定监测项目。

2 调查的内容:(1)土壤类型及分布,并作出类型分布图;(2)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3)评价区土地利用及规划设想;(4)土壤污染现状及对作物的影响调查。(5)评价区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的调查。

我国土壤的基本状况:

(1) 人均数量偏少。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 %、25.9 %和36.9 %。近年,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经济建设占地, 林地和牧草地数量有所增加, 但耕地的数量在继续下降,从1996 年到2002 年, 我国的耕地从1.30 亿hm2减少到1.26 亿hm2 , 6 年减少了413 万hm2 , 人均耕地也从1996 年的0.106hm2 降到了2002 年的0.099hm2 。人均数量少意味着必须加大利用强度,以获取更高的生产率。

(2) 整体质量偏低。第一, 我国因生态环境恶劣或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占总面积四分之一。第二, 已利用土壤的肥力水平也偏低。土壤肥力现尚无直接度量的指标, 但一般认为土壤有机质能大体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 人们还常常辅以土壤养分含量和障碍因素状况来进行综合判断。根据20 世纪80 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 %~2 %和低于1 %的面积分别占38.25 %和25.95 %。土壤养分中, 氮素状况与有机质状况相似, 土壤全氮含量0.1 %~0.075 %和小于0.075 %的面积分别占21.34 %和33.60 % ,

含量水平整体偏低; 磷素和钾素含量也较低, 土壤有效磷( P) 含量5~10 mg/ kg、土壤有效钾( K) 含量50~100 mg/ kg、多数情况下应

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

2006年6月8日,河南省环保局发布消息称:“河南土壤污染的影响日渐突出。”这是河南省环保部门首次对公众发布土壤污染情况。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全省15个省辖市开展了土壤调查,从检测结果来看,河南土壤污染尚处于国家警戒线以下,即“安全地带”。同时显示,河南土壤中的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全省达到国家规模标准的近6000家养殖场中,没有进行环评、没有上标准设施、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占95%。畜禽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未被畜禽完全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对土壤构成了很大威胁。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

污染指标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有机毒物: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两大类。有机氯农药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检出率仍很高。广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99%,DDT 检出率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DDT 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 以上。某钢铁集团四周的农业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PAHs )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 ,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

2 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毒物。

3 土壤中pH 、全氮量、硝态氮量及全磷量等。

4 有害微生物。

5 放射性元素。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如科研表明,氡子体的辐射危害占人体所受的全部辐射危害的55%以上,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约5万例,而天津市区公众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

三、评价标准的选择

1 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标准。

S C C i oi ±=

1)(12

--∑==N C C n

j i ij S

式中C oi ——区域土壤中第i 种有毒物质的背景值;

C ij ——区域土壤中第i 种有毒物质的平均值;

i C ——区域土壤中第i 种有毒物质实测值的平均值;

S ——标准差

N ——统计样品数

2 以土壤本底值为评价标准

3 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

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使指在清水灌区内,选用与污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土壤类型相同,土壤中有毒物质在一定保证率下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

C oi =C i +2S 符号同前

4 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

5 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的相关含量为评价标准

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并且富积,六六六和DDT 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如太湖鸟类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太湖湖底淤泥中六六六未检测出,DDT 为3.4ng/g ,通过鱼类生物富集,六六六达到28.5ng/g ,DDT 达到270.7ng/g ,最终到夜鹭、白鹭的鸟卵中时,六六六可高达460.0ng/g ,DDT 可高达5626.7ng/g 。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值的计算及检验

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值的计算

i i i S X X ±=

∑=-=N 1

2i ij i X X 1-N 1S j )( 式中 Xi=土壤中i物质的现状值(背景值)

i X =土壤中i物质的平均含量

S i =土壤中i物质的标准差

N =统计样品数

ij X =第j 个样品中i 物质的实测含量

2 土壤现状值(背景值)统计数据检验

(1)标准差检验 (2)“4d”法检验 (3)上下层比较 (4)相关分析法

(5)富集系数检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1 单因子评价

(1)分指数法

土壤污染分指数计算式为:

oi

i i C C P = 式中 Pi ——土壤中i 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为无量纲的量;

Ci ——土壤中i 污染物的实测含量;

Coi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2) 以土壤——作物系统污染物积累相关含量计算土壤污染指数法:(P147)

2 多因子评价

(1) 以土壤中各污染物指数叠加作为土壤污染综合指数

土壤污染综合指数计算式如下:

∑==n

i i 1P P 式中P ——土壤污染综合指数;

P i ——土壤中i 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N ——土壤中参与评价的污染物种类数

(2)内梅罗(N.L.Nemerow )综合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式为:

???

???????? ??+??? ??=∑=2max 21121oi i n i i C C P n P

式中 2

max ??? ?

?oi i C C ——土壤中各污染物污染指数的最大值的平方

其他符号同前

(3)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

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式为: ∑==n i i P n P 121

式中所有符号同前

(4)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加权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式为:

∑==n

i i i W P P 1 式中 W i ——i 污染物的权重;其它符号同前

六、土壤环境质量分级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分级方法

1 根据综合质量指数P 值划分质量等级,一般1≤P 为未污染;P>1为已污染,P 值越大,土壤污染越重。

2根据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的累积的相关数量划分质量等级。

3 根据系统分级法划分质量等级。

第三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土壤的主要特征

? 土壤处于特殊的空间位置

? 土壤具有一定肥力,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 土壤具有缓冲性

? 土壤具有净化能力

? 土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 土壤可以退化和破坏

2 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 土壤污染

? 土壤退化和破坏

二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

? 按影响结果分

土壤污染型

土壤退化、破坏型

? 按影响时段分

建设阶段影响

运行阶段影响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

? 按 影响方式分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 按 影响性质分

可逆影响

不可逆影响

积累影响

协同影响

2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气

?工业固体废弃物

3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占用土地资源

?诱发土壤-地质环境灾害

?引发土壤盐渍化

?促进土壤沼泽化

?促进河口地区土壤肥力下降,海岸后退

4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

?区域环境条件改变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次生地质灾害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5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项目

?农业排灌工程

?农业垦殖工程

6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7 能源工程建设项目

四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 土壤中污染物的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1)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

?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

?计算土壤污染物的残留量

?预测土壤污染趋势

(2)农药残留模式

农药残留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kt

=式中:R:农药残留量;

Ce

R-

C:农药施用量;

k:常数;

t: 时间。

农药残留率:

01/C C f =式中:C1:农药施用一年后的残留量;

C0:土壤中农药的浓度。

农药在土壤中数年后的残留总量:

0132)1(C f f f f R n n -+++++= 式中:n :连续施用年数

当 ∞→n 时,则有:

此式可计算农药在土壤中达到平衡时的残留量

(3)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累积模式

)(E B K W +=式中:W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积累量

B: 区域土壤背景值

E :污染物的年输入量

K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残留率

污染物在土壤中数年后的累计量:

K K EK BK W n

n

n --+=11(4)土壤环境容量计算公式 2250)(?-=B C Q R 式中:Q :土壤环境容量

CR :土壤临界含量

B :区域土壤背景值

2250:每公顷土地耕作层土壤重量

2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通用土壤侵蚀方程式为:

P C S L K R A ?????=式中:A :土壤侵蚀量

R :降雨侵蚀量指标

K :土壤侵蚀度

L :坡长

C :耕种管理因素

P :土壤保持措施因素

(1) 土壤侵蚀量

一般用侵蚀模数表示,单位t/(km2·a)

(2)降雨侵蚀系数

对于一次暴雨有

()[]I D x R i i ?+=∑/lg 15.129.2式中:i :降雨过程中的时间历时

Di :在历时i 的降雨量

I :在这场降雨中强度最大的30min 的降雨量

xi :降雨强度

对于一年的降雨有:

∑=???????????? ???=1218188.0lg 5.1210

735.1i P P i R 式中:P :年降雨量

Pi :各月平均降雨量

(3)土壤可侵蚀系数

又称为土壤侵蚀度,是指一块长22.13m 坡度9%经过多年连续种植过的休耕地上每单位降雨系数的侵蚀率。

(4)坡长系数和坡度系数

地形因子为:

sinS >5%时,M =0.5; sinS=5%时,M=0.4;

sinS=3.5%时,M=0.3;sinS <1.0%时,M=0.1

式中:L : 坡长

M :坡长系数

S : 坡度

(5)耕种管理系数

又称为植被覆盖因子或作物种植系数以说明地表覆盖情况。

(6)实际侵蚀控制系数

又称为水土保持因子,说明不同的土地管理技术或水土保持 措施。 3 土壤资源破坏和损失预测

(1)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现状调查

耕地面积 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草地面积

城镇用地面积 交通用地面积

水域面积 未利用的土地面积

(2)对建设项目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土壤破坏和损失进行预测

?

占用、淹没、破坏土地资源的面积 ?

因表层土壤过度侵蚀造成的土地废弃面积 ?

地貌改变而损失和破坏的面积 ? 因严重污染而废弃或改为它用的耕地面积

五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 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分析

(1)土壤环境影响类型的划分

?土壤污染型影响

?土壤退化型影响

?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

(2)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的判据

首先进行全面的识别其对土壤的环境影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关键性的影响,进行评价。

2 土壤环境影响的广度分析

?土壤污染型影响广度分析

?土壤退化型影响广度分析

?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广度分析

3 土壤环境影响的深度分析

?土壤污染型影响深度分析

?土壤退化型影响深度分析

?土壤资源破坏型影响深度分析

4 防治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土地资源法制管理

?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土壤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 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 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 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 ⅠPN≤0.7清洁(安全) 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 Ⅲ 1.0<PN≤2.0轻度污染 Ⅳ 2.0<PN≤3.0中度污染 Ⅳ PN>3.0 重污染 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其表达式: 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文书特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摘要:以嘉应大学的空气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欲监测环境内进行布点和采样;对校园空气中SO2和NOx进行连续检测和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量吸光 度,测定SO 2、NO x 的日均浓度,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以此来判定校园空气 污染指数及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校园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车辆的行驶也是校园噪声的主要来源,校园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 关键词:SO 2 、NOx、校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1 引言 校园是大学生在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校园作为一个特定外在环境,其人口密集程度大,所处环境状况复杂,其环境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威胁到这一代人日后的成长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校园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而当前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天气质量及城市概况交通的空气品质问题分析,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即使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掌握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校园空气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校园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控制校园区域污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次试验,也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理论分析 2.1.1 空气中SO 2 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SO 2 常用方法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本实验采用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4.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纳污水体概况 本工程的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由厂总排水口经中州支渠渠尾向南约1km于后纸庄村附近排入洛河。洛河为常年有水河流,水质功能区划为皿类水质,洛河于偃师市境内公路桥设置有洛阳市市控断面,在本次工程排水入洛河处下游约8Km。 4.1.2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考虑工程完成后所排放的废水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及纳污水体的功能要求,结合评价所掌握的纳污水体水文资料及纳污情况,本次评价地表水监测设置4个监测断面。各个监测断面的位置及功能详见表4-1和附图1。表4-1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 4.1.3监测因子 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因子。同时测定水温和流量等水文参数。

4.1.4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由偃师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16?18 日进行,连续3天,每天采样一次,每天报一组有效数据。 4.1.5监测分析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 版)、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具体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地表水水质监测及分析方法 4.1.6评价标准 根据偃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皿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详见表4-3。 4.1.7评价因子 根据纳污水体的实际状况和本次工程废水特点,本次评价选取pH、COD、BOD5、SS共四项作为地表水质量现状评价因子,水温、流量仅在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14642454.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土壤质量评价体系

土壤质量评价体系 1 土壤的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土壤物理指标、土壤养分和常规化学指标、土壤生物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四类,土壤物理指标中,质地、含水量和耕层厚度使用频数最多,土壤养分与常规化学指标中,有机碳和pH 使用频数最多,土壤生物指标中酶活性、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使用频数最多,但相比于物理指标和土壤养分和常规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的应用较少,污染物指标中重金属指标的使用频数最多;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主观法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法的主成分分析占主导地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中综合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应用的最多。 在我国,土壤质量概念较为广泛,也可理解为土壤肥力、土壤地力、土壤生产力、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通俗地说,土壤肥力、土壤地力和土壤生产力主要关注土壤的肥瘦如何,而土壤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则主要关注土壤干净与否。 2 评价的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大致分为:1)物理指标,2)养分与常规化学指标,3)生物指标,4)污染物指标。基于土壤肥力质量(包括土壤地力、土壤生产力)的评价主要依据前三类指标,而基于土壤环境质量与健康质量的评价则主要依据后一类。 3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包括主观法、客观法和主客观综合法三种,主观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模糊分析法和最

小平方法等;客观法包括主成份分析法、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最大熵法和简单关联函数法等。 4 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土壤质量评价应该包括两步:第一是对单一指标进行评价,可以将具体的指标“实测值”与已有的“标准”进行比较,这有助于了解土壤的实际具体问题所在;第二步是针对所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为了了解土壤总体的优劣。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判别法、灰色关联法、神经网络模型法、灰色聚类法、线性回归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物元模型法、T 值分级法。 表1 我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 Table 1 Indicators of farmland productivity in China 5 评价原则 在土壤质量指标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导性原则,选择对土壤质量影响大的限制性因子; 2)独立性原则,选择的指标之间具有独立性; 3)敏感性原则,选择空间变异大的指标,以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 布点方法 1) 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 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 系统随机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 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 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在土木行业的应用 摘要:人类从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城市文明一路走来,发展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始终与建筑发生密切关系。土木工程作为建筑设计最直接的表达,无论是远古时代的山洞石窟还是现代文明中的大厦高楼,均离不开土木工程的发展与进步。而对于追求生态建筑的现代人而言,环境在建筑中的考虑比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发重要起来。 关键词:环境监测土木工程环境监测应用绿色施工 Abstract: From the fishing and hunting, nomadic civilization,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long the way, the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chitecture. A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ivil engineering both ancient cave grottoes and building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ivil engineering. For the pursuit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modern people,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portion is not ignore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Key wor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ivi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 Green construction 正文: 环境监测,就是相关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对影响环境质量和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测试、监视,从而实现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调查环境背景、研究制定监测方案、合理设置监测地点、样品采集及送检、对样品进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等环节,它是了解环境质量水平、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证。简言之,环境监测就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环境监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我们通过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监测,选择更加绿色环保的土木工程施工方式,使人与建筑更加和谐的相处。 例如现如今已成为快速生活标志之一的有轨交通,其建筑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均需要应用到环境监测的技术。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oils GB 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 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

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设计 2012届环境工程专业1209091班级 题目广州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姓名禹崇学号120909137 O 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绪论部分 3 1、空气质量监测的意义 3 2、空气质量监测站 3 3、例行监测的意义 3 二、广州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4 1、城市的相关资料收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位置 (4) 地貌 (4) 气候: (4) 人口 (5) 工业状况: (5) 2、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布点情况 6 3、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所选项目及所用的方法 7 4、空气质量监测测定时段与频次 8 5、测定结果数据表。 9 三、空气质量评价 10 1、评价方法 10 空气质量指数 (10) 污染指数 (10) 超标次数 (10) 超标率 (10) 超标倍数: (10) 2、........................................................ 评价结果。 11 四、参考文献 12

广州市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摘要 一、绪论部分 1、空气质量监测的意义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2、空气质量监测站 空气质量监测站,又称空气站。空气站的功能是对存在于大气、空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点、连续或者定时的采样、测量和分析。为了对空气进行监测,一般在一个环保重点城市设立若干个空气站,站内安装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器作连续自动监测,将监测结果实时存储并加以分析后得到相关的数据。空气质量监测站是空气质量控制和对空气质量进行合理评估的基础平台,是一个城市空气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 3、例行监测的意义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是日常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的基础数据。 我所选择的城市是广州市。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170—1987 数值修约规 则 GB /T14550—1993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T17134,—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5—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6—1997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7—199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8—1997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0—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 —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1—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 /T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7172—1987) NY /T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7173—1987) NY /T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9834— 1988) NY /T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9837—1988) NY /T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12298—1990) NY /T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 方法 (原GB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 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 .2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 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 ,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 .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 、B 、C 层或A 、C 等层的土壤样品。 3 .5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 .1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 .1.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 .1.2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 、Eh 、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 .1.4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 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二〇一一年四月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 1.引言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 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 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深夜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尖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溶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 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1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简介 1.1 基地概况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重要平台的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溧水县白马镇,南连宁杭高速公路,北临白马湖水库,总面积1218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原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满足粮、油、棉、菜、果、花等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院本部到基地交通便捷,全程高速公路,行长70公里。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基地功能定位及规划设计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拟建成软硬件条件达国内一流水平,同时具备科技创新、示范培训、产业带动、旅游观光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平台。基地田间试验、实验办公、会议食宿等设施配套齐全: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喷滴灌溉。试验地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等6个大区,为农科院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作物试验展示平台。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于2006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经科学设计、公开招标、精心施工,到2008年底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其中土地费用4600万元,建设费用67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高标准试验地1000亩,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共挖运土方80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米、排沟9000米、护坡3万平方米、涵闸400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共建成实验培训区、东挂藏区、西挂藏区3个建筑群,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培训区房屋建筑面积6200m2,包括实验楼、培训楼和职工餐厅等3个单体;东、西两个挂藏区房屋建筑面积6700m2,包括挂藏室、农机房、农资房、工人宿舍等,水泥晒场9500m2。 2 污染源分析 基地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但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够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新华网2001.05.23 15:38:3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级别土壤pH值一级二级三级 项目自然背景<6.5 6.5~7.5 >7.5 >6.5 镉≤0.20 0.30 0.60 1.0 汞≤0.15 0.30 0.50 1.0 1.5 砷水田≤15 30 25 20 30 旱地≤15 40 30 25 40 铜农田等≤35 50 100 100 400 果园≤—150 200 200 400 铅≤35 250 300 350 50 铬水田

环境监测综合评价试题集

综合评价 一、填空题 1、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分析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时,应做 到因素与因素相结合。 2、按照《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规定,以上各级环境监测 站负责编制环境监测报告。 3、《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以作为划分酸雨的 界限;秦岭、淮河以南城市的降尘量在当地清洁点实测值的基础上增加吨/平方公里?月。 4、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统计时,单一测点监测数据和进行日、 月、年平均值计算时应满足和的要求。进行区域范围的平均计算,具有监测数据的监测点数应占整个区域内所步监测点总数的。 5、计算2、2、日均浓度时,每天至少有的采样时间。 6、计算2、2、年平均浓度时,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日均值。 7、评价环境空气时,参与评价的项目中任何一项浓度不达 标,则其空气质量为。 8、综合污染指数时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因子的指数。 9、空气污染指数()=101~200时,空气质量为。 10、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分 别执行类和类地表水标准。 11、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轻度污染、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五个等级。 12、在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若河流的 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 13、在评价河流(包括河段、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若河流的 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水质或Ⅳ~Ⅴ类水质为主。 14、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838-2002)的类标准;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14848-1993)的类标准。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中基本项目和补充项 目共29项,其中项目适用于污染较重水体的评价,不纳入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评价。 16、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以Ⅲ类水质标准为依据,出现超标现象 时,需列出及其名称。 17、多时段污染趋势统计分析,采用秩相关系数法。至少有个时 间序列的评价指标值依次从前到后排列,计算秩相关系数。 18、《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总站物字[2003]52号) 中,根据监测结果,将区域环境噪声与道路交通噪声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5个环境质量等级。 19、某市道路交通噪声2005年为68.8,与2004年相比(2004年 为67.8),道路交通噪声的声环境质量污染程度。 20、生物丰度指数指通过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评价计划学时 2 授课章节第19课土壤环境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土壤环境评价相关概念、方法及相关标准。 教学基本内容: (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土壤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相关公式的运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等方法相结合 作业与思考题: 如何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如何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 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

第十九课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Pedosphere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物质来源于这些圈层,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着,固体部分包括有机物(来源于生物圈)和无机矿物(来源于岩石圈),液体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组成部分),气体既包括大气中的气体,还包括土壤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最终进入大气圈)。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专家表示,“多体检比治病好”,监测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土壤污染的防治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为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2006年7月18日联合启动了经费预算达10亿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的重点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地区、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型城市。长三角某地区一处土壤检出的有害物竟达100多种! 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包括: (1)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开展基于土壤环境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 (2)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油田、采矿区、主要蔬菜基地、污灌区、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 (3)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在“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分析20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4)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技术创新,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的试点示范。 (5)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战略,提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框架,拟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完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安排,今年7月至2007年底是调查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数据分析工作;2008年是调查的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调查报告,全面总结和集成调查成果。 第一节概论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