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岗位评价等级体系因素计点法

岗位评价等级体系因素计点法

岗位评价等级体系因素计点法
岗位评价等级体系因素计点法

工作责任(1-10项)1000分, 知识技能(11-19项)1000, 工作环境(20-28项)1000, 合计3000分

一、成本控制的责任:100

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因工作疏忽可能造成的成本、费用、利息等额外损失方面所承担的责任,责任大小由可能造成损失金额的多少作为判断基准,并以月平均值为计量单位。

等级说明:

0、无成本控制责任;

1、成本损失最大可能性在每月2000元以下;

2、成本损失最大可能性在每月2000-5000元;

3、成本损失最大可能性在每月5000 - 10000元;

4、成本损失最大可能性在每月10000 - 50000元;

5、成本损失最大可能性在每月50000元以上;

评价指导:

A、销售费用控制不当造成的销售成本上升;

B、采购价格过高,造成的价格损失;

C、质量问题造成产品报废;工艺控制问题造成产品报废;

D、研究配方、工艺不良导致产品因质量问题报废;

E、因设计问题导致包装、广告等报废;

F、财务成本控制;

G、其它;

二、风险控制的责任100

指为保证生产、销售、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维持企业合法权益所担负的责任,责任的大小:由失误后损失影响的大小作为判断基准。

等级说明:

0、无风险控制责任;

1、失误后引起的后果比较轻微;

2、失误后引起的后果可以明显感觉到;

3、失误后引起的后果可以明显感觉到,并有持久影响;

4、失误后引起的后果比较严重,并有持久影响;

5、失误后引起的后果非常严重,并有持久影响;

评价指导:

A、销售货款的回收—死帐;

B、社会关系风险:因人际交往的不善造成;

C、客户的流失风险;

D、原材料袋不及时导致停产;

E、货物配送不及时—市场断货,错货现象;

F、可规避灾害的风险—火灾等;

G、产品设计的风险;

H、策划的风险;

I、其它。

三、策划与综合计划的责任100

指为保证工作有序、效果良好并提高工作效率所担负的制订规划,计划及行动方案的责任,责任的大小由因无规划、计划等导致的无序、混乱,效果不良所造成影响的大小作为判断基础。

等级说明:

0、无策划和计划的责任;

1、对本岗位造成影响;

2、对本部门相关岗位造成影响的;

3、对相关部门造成影响的;

4、影响一个机构、区域,项目;

5、影响一个公司。

评价指导:

A、产品推广方案策划于适合销售部门的;

B、招聘计划对相关部门的影响;

C、上级工作计划影响下属员工执行等;

D、其它。

四、控制的跨度与层次80

指由本岗位管理的人数和垂直控制的层次,以人数的多少及控制层次的数量作为判断基础。

等级说明:

0、不管理任何人,不控制任何层次;

1、管理的人数≤8,或垂直控制一个层次;

2、8<管理的人数≤15,或垂直控制二个层次;

3、管理的人数超过15,或垂直控制三个层次。

五、协调的责任100

指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所需承担的与人沟通,交往的责任。责任的大小以所需协调的范围大小为判断依据的。

等级说明:

0、无需协调;

1、只需与上级协调;

2、除与上级协调外,尚需同本部门相关人员协调;

3、要与部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4、要与全公司所有部门进行协调;

5、与公司部分部门协调,同时还要与公司以外相关单位进行协调。

评价指导:

A、协调的及时性;

B、协调的有效性;

C、协调的系统性;

D、协调的规范性及整体效果;

E、其它。

六、决策的影响面120

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因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成本,费用等损失及工作效果不良所担负的责任。责任的大小由可能损失及工作效果不良的影响范围为判断依据的。

等级说明:

0、无需做决策;

1、所做的决策影响自己的工作效果;

2、所做的决策影响部门内几个人;

3、所做的决策影响自己的部门工作;

4、所做的决策影响自己的部门工作,且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

5、所做的决策影响公司发展或形象。

评价指导:

A、未经过调研,随意同意一个方案的执行,造成严重损失和不良影响;

B、决定录用人员的决策;

C、未经过认真比价,认为高价格为最低的行为-成本上升;

D、其它。

七、法律事务的责任80

指在正常工作中需要拟定和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并对合同的结果负有相应的责任。责任的大小以相关法律行为的重要性及后果的严重性作为判断基准。

等级说明:

0、无法律事务责任;

1、法律事务责任轻微;

2、法律事务责任较小;

3、法律事务责任一般;

4、法律事务责任较大;

5、法律事务责任重大。

评价指导:

A、各类对外合同、协议;

B、因操作不当涉及法律责任;

C、其它。

八、对他人安全的责任60

指正常工作中可能对他人安全造成危害的责任。责任的大小和要以对他人安全造成危害程度大小来判断。

等级说明:

0、没有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1、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程度轻微;

2、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程度较重;

3、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程度较严重;

4、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5、可能对他人造成生命危险。

评价指导:

A、工作中,存在对他人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如司机维修安装工等;

B、其它。

九、财产安全责任140

指正常工作中所负担的公司财产安全责任。责任的大小由所负担安全的财产价值大小为判断。

等级说明:

0、没有财产安全责任;

1、所负担的财产价值大小在1000元以内;

2、所负担的财产价值大小在1000-1万元;

3、所负担的财产价值大小在1万-3万元;

4、所负担的财产价值大小在3万-5万元;

5、所负担的财产价值大小在5万以上。

评价指导:

A、仓管人员;

B、财务人员;

C、销售人员;

D、采购人员;

E、其它。

注:每人都对所使用的公司的财产负有安全责任。

十、信息处理责任100

指在正常工作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并正确处理的责任。责任大小由处理信息的重要性为判断基础。

等级说明:

0、不需要信息处理;

1、需要少量信息处理;

2、需要处理一般性信息;

3、需要处理重要信息;

4、处理的重要信息大致占所处理信息总量的一半;

5、需要处理大量重要信息。

评价指导:

A、信息处理的及时性;

B、信息处理的准确性;

C、信息处理的完整性;

D、信息处理的规范性;

E、信息处理的保密性;

F、其它。

十一、最低学历100

指顺利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对学历的最低要求。

等级说明:

0、最低学历要求为初中(含以下);

1、最低学历要求为高中;

2、最低学历要求为中专;

3、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

4、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

5、最低学历要求为硕士(含以上)。

评价指导:

A、以最高学历为准;

B、只承认国家颁发证书的学历;

C、其它。

十二、知识多样性100

指在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时需使用各种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判断基准在于广博而不在于精深。

等级说明:

0、不需要学科或专业知识的支持;

1、需要1-2种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识;

2、需要3种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识;

3、需要4种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识;

4、需要5种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识;

5、需要5种以上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识。

十三、专业知识的深度100

指在顺利履行工作职责时需使用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判断基准在于专业知识的精深程度。

等级说明:

0、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

1、需要专业的基本常识;

2、需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研究;

3、需要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

4、需要对专业知识有很好的研究,有较高的深度;

5、需要对专业知识有精深的研究,有专家般深度。

评价指导:

A、研究人员;

B、财务人员;

C、设计人员等;

D、其它。

十四、经验的多样性120

指工作达到基本要求后,必须运用各种经验的积累才能掌握的技巧,判断基准根据掌握多种经验所花费的时间。

等级说明:

0、不需要经验支持;

1、掌握多种经验需半时间;

2、掌握多种经验需一年时间;

3、掌握多种经验需二年时间;

4、掌握多种经验需三年时间;

5、掌握多种经验需三年以上时间。

评价指导:

A、工作内容跨专业的岗位和部门人员;

B、管理多个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人员;

C、其它。

十五、工作复杂性140

指在工作中履行职责的复杂程度,判断基准根据所需的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的水平而定。

等级说明:

0、不需要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

1、需要最基本的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水平;

2、需要简单的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水平;

3、需要较复杂的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水平;

4、需要复杂的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水平;

5、需要非常复杂的认识判断、分析和计划水平。

评价指导:

A、市场管理人员;

B、企划人员;

C、其它。

十六、工作多样性100

指在同一个岗位所要负责工作的种类(以职务说明书为准)。判断基准取决于所负责工作的种类多少。

等级说明:

0、只负责一项工作种类;

1、所负责工作的种类在2-4项;

2、所负责工作的种类在5 -10项;

3、所负责工作的种类在11 - 15项;

4、所负责工作的种类在16 -25项;

5、所负责工作的种类在26项以上。

十七、专业的熟练期140

指具备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一般劳动者需多长时间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等级说明:

0、不需要熟练时间即可完成工作;

1、需要3个月以下的时间;

2、需要6个月的时间;

3、需要1年的时间;

4、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5、需要二年以上的时间。

评价指导: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十八、人际交往100

指为顺利开展工作,所需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小。

等级说明:

0、不需要人际交往能力;

1、只需要简单的人际交往能力;

2、只需处理好部门内部人员的人际关系;

3、需要处理好多个部门的人际关系;

4、需要处理所有部门的人际关系;

5、不仅需要处理各部门人际关系,尚需处理大量外部人员人际关系。

评价指导:

偶尔同外部联系不算。

十九、管理技能100

指为顺利开展工作所需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的大小。

等级说明:

0、不需对人的管理技能;

1、需要最基本的管理能力;

2、需要简单的管理能力;

3、需要一般性的管理能力;

4、需要很较强的管理能力。

5、需要很强的管理能力。

评价指导:

分析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二十、体能消耗120

指完成工作运用体力的程度、消耗体能的水平高低根据工作姿势用力大小等进行判断。

等级说明:

0、不需要体力劳动;

1、需要最基本的体力劳动;

2、需要消耗轻微的体能;

3、需要消耗一般的体能;

4、需要消耗较多的体能;

5、需要消耗非常多的体能。

评价指导:

A、单位时间的劳动强度;

B、站立与走动的时间和频率;

C、其它。

二十一、单项作业时间的持续性120

完成单项作业连续性工作时间的长短。

"等级说明:

0、连续工作时间在1小时以下;

1、连续工作时间在2-3小时;

2、连续工作3-4小时;

3、连续工作4-5小时;

4、连续工作时间在5-6小时;

5、连续工作时间在7小时以上。

评价指导:

A、持续不断的工作时间;

B、相对比较枯燥的操作。

"

二十二、创新与开拓能力280

指顺利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开拓精神和能力要求。

等级说明:

0、不要求创新与开拓精神和能力;

1、要求创新与开拓精神和能力一般;

2、要求创新与开拓精神和能力较高;

3、要求创新与开拓精神和能力非常高;

4、要求各项工作都需要创新与开拓;

5、要求各项工作都需要创新与开拓占工作时间2/5及以上。

评价指导:

A、销售人员;

B、策划人员;

C、研发人员;

D、管理人员;

E、其它。

二十三、工作的紧张程度80

指工作的节奏、时限、工作量、注意力转移程度和工作所需对细节的重视所引起的工作紧迫感。

等级说明:

0、工作节奏及工作量一般,无工作紧迫感;

1、工作节奏快,要求完成时间短,工作量大;

2、工作节奏快,要求完成时间短,工作量大,注意力集中;

3、工作节奏快,要求完成时间短,工作量大,注意力集中,对细节重视;

4、工作节奏快,要求完成时间短,工作量大,注意力集中,对细节重视,紧迫感非常

严重,精神极为疲惫;

5、工作节奏特别快,要求完成时间短,工作量特别大,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细节非常

重视,紧迫感非常严重,精神极为疲惫。

二十四、工作压力120

指工作本身给任职人员带来的压力,根据决策迅速性,工作期限的紧迫性,任务多样性,工作流动性及工作是否时常被打断进行判断。

等级说明:

0、没有工作压力;

1、偶尔有工作压力;

2、工作压力轻微;

3、工作压力一般;

4、工作压力较大;

5、工作压力严重。

评价指导:

A、工作的结果对组织的影响力大小;

B、工作本身的难易程度;

C、工作量。

二十五、作业的非工作时间持续性80

指工作并没有随着下班时间的到来而终止,为顺利完成工作,经常利用非工作时间进行,以利用非工作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等级说明:

0、工作一般随下班时间的到来而终止;

1、每月有10%的工作时间存在延续性;

2、每月有20%的工作时间存在延续性;

3、每月有30%的工作时间存在延续性;

4、每月有40%的工作时间存在延续性;

5、每月有40%以上的工作时间存在延续性。

评价指导:

A、是经常性的,可以将其作为必须的工作时间;

B、并非由于工作能力不足,常不能完成本职工作。

二十六、危险程度80

指工作环境存在潜在危险,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险性程度。包括矿山井下、隧道作业、高空、高速、潜水、海上作业,接触易燃易爆物等。

等级说明:

0、不存在潜在危险因素;

1、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对身体有轻微影响;

2、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对身体有一定影响;

3、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对身体有较重影响;

4、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对身体有严重影响;

5、长时间处于潜在危险环境中,对身体有重大影响。

二十七、危害程度60

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所造成损害的程度。包括接触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噪声、污垢、烟雾、潮湿、噪音、振动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等。等级说明:

0、无有毒、有害物质;

1、存在轻微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轻微损害;

2、存在少量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3、存在较多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较重损害;

4、存在多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重损害;

5、存在极多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

评价指导:

A、接触有毒有害物的持续时间;

B、有毒物本身性质决定的危害程度;

C、造成的危害是否是可逆转的。

二十八、外出危险性60

指为完成工作,经常外出或出行所引起的危险程度(比如车祸、抢劫及其它灾害)以外出或出差的时间长短或频度进行判断。

等级说明:

0、不外出或出差;

1、几乎不外出或出差;

2、外出或出差时间10%,频度不高;

3、外出或出差时间20%,频度一般;

4、外出或出差时间30%以上,频度较高;

5、外出或出差时间40%以上,频度较高。

评价指导:

A、销售人员;

B、市场调查人员;

C、其它。

基于点因素计分法的岗位价值评估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118 2012年11月 https://www.doczj.com/doc/5c17559603.html, 基于点因素计分法的岗位价值评估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李洋 戴良铁 摘 要:岗位价值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可运用于薪酬设计、职业规划、绩效考核等企业管理实践中。本文介绍了点因素计分法的特点与优势,详细地阐述了点因素岗位价值评估的实施流程,并指出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关键词:岗位价值评估 点因素计分法 实施流程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a)-118-02岗位价值评估可以对岗位特征进行量化,是确定岗位相对价值,划分职位等级的重要手段,也是确定薪酬的的基础。岗位价值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实现岗位的量化管理,但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点因素岗位评估法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它具有量化程度高、符合企业岗位自身特色、操作过程通俗易懂等方面的优点。 点因素岗位评估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特定岗位特征的分析,选择并定义一组通用性岗位评价指标,并详细定义其等级作为衡量一般岗位的标尺,将所评价岗位以及每个指标打分,评级后汇总得出岗位总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职位的相对价值,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 建立岗位评估专家组 专家组成员由人力资源部人员牵头,公司高层管理者、各部分 负责人以及外部咨询人员组成,具体人数视公司规模决定,总数最好不要超过20人。为减少推行过程中的阻力,可以考虑加入一部分基层员工代表。专家组成员必须是熟悉企业工作状况的人,能够代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次。 2 了解企业岗位基本情况,划分职位族 专家组成员根据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对岗位进行归类,首先要收集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及企业背景资料,以了解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组织架构;之后,对岗位进行大致的分类,将工作性质相同的岗位划分为同一职位族,并对岗位进行初步的分层。例如,可将一个企业的职位族大致分为管理类、生产类、销售类与后勤保障类等方面,本文以管理类、生产类为例进行岗位分层分级(如表1所示)。尽管一个企业的岗位可大致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类,但是应用点因素法后,依据岗位得分的差异可以把每一层再细分为多个级别。 表1 职位族、层级初步划分表 层级 职族 管理类 生产类 高层总经理/行政副总/生产副总/营销总监中层财务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生产经理车间主任基层 管理会计/绩效专员/薪酬专员 车间工段长钳工/焊工/漆工 3 制定通用的职位族评估因素价值表 在完成岗位初步分类后,要分析不同职位族间的共同点以及影响其价值的工作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四个因素是工作责任、知识技能、工作强度和工作条件,各评估子因素也基本上可以划分入这四类因素中,但在实际应用中,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必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岗位评估体系,所以最好不要照搬此模型。 一种比较好的手段是使用问卷调查法确定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岗位评价要素。调研之前,专家组成员要分析讨论企业自身情况同时借鉴比较成熟的企业岗位评价因素这两方面的内容;之后,在问卷中把可供员工选择的岗位评价要素逐条列出,以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呈现;然后以所有被评估岗位的任职者为调查对象,让他们针对每个要素在评价所在企业岗位价值的重要性程度上做出“非常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的评价,这样就可以收集到员工心目中认可度较高的评价要素。如果企业人数太多,就按岗位人数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范围必须涵盖企业所有的岗位。 人力资源部负责回收问卷并对问卷中涉及的评价因素进行频次分析,选取其中高频次的要素作为岗位评价因素。所选取的评价因素数量要适当,一般以15~25个指标为宜,数目太多会增加岗位评价的复杂性,难以管理,太少会使岗位间难以拉开差距。最后对这些指标作为子因素进行编码归类,把性质相同的几种指标编码汇总为一类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因素对所有职位来说必须具有共通性,不能选择只适用于小部分岗位的评价因素。(2)评价因素之间尽量不要出现交叉和重叠。交叉和重叠会导致某些评价因素被重复计算,出现评分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3)评价因素必须反映出被评价岗位中组织愿意为之支付报酬并且与职位要求相关的所有主要内容。 得出岗位评价因素后,要详细定义岗位评价因素的子因素并划分等级标尺。所定义的评价因素要详细具体,使员工容易理解,同时子因素层级间要有明显的界限差异,不能出现重叠。一般要将子因素划分为4-7级作为衡量岗位差异的标尺,级数太多不容易操作,层级间的分数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形式分配。以知识技能中的工作经验子因素为例,它可以定义为:指工作在达到基本要求后,还必须运用根据经验不断积累才能掌握的技巧,判断基准是掌握这种必需的技巧所花费的实际工作时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级:(1)6个月之内,(2)6-12个月,(3)1-2年,(4)2-5年, (5)5年以上。作者简介:李洋(1987-),河北邯郸人,暨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 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研究; 戴良铁(1957-),辽宁锦州人,暨南大学教授,中科院心理 研究所工业心理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

职位评价、薪资等级序列及海氏评价法

职位评价的结果形式 【每一次薪酬设计开始之前必须先要与公司领导层就职位评价的结果达成共识,然后再依据下表开始设计具体的薪酬并于现有的薪酬实际进行比对,薪酬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测算,对每个人的薪酬状况进行测算,以免出现偏差.】

示例1 海氏(Hay)职位评价系统 海氏职位评价系统又叫“指导图表——形状构成法”,是由美国工资设计专家艾德华·海于1951年研究开发出来。它有效地解决了不同职能部门的不同职务之间相对价值的相互比较和量化的难题,被企业界广泛接受。海氏职位评价系统实质上是一种评分法,根据这个系统,所有职务所包含的最主要的付酬因素有三种,即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的职务责任。每一个付酬因素又分别由数量不等的子因素构成,具体叙述见表14-3-1。 海氏(Hay)职位评价系统 下面将对表海氏职位评价系统付酬因素描述中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的职务责任三因素及其各子因素做如下说明: 1、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是知识和技能的总称,它由3个子因素构成 ●专业理论知识 对该岗位要求从事的职业领域理论、实际方法与专门知识的理解。该子系统分为8个等级,从基本的(第1

级)到权威专门技术的(第八级)。专业理论知识等级说明 ●管理决窍 ●人际技能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两个子因数。 思维环境: 思维是否可从他人处或过去的案例中获得指导。 思维难度:指思维的复杂程度。 思维环境的等级划分 高度常规性的:有非常详细和精确的法规和规定作指导并可获得不断的协助。 常规性的:有非常详细的标准规定并可立即获得协助。 半常规性:有较明确定义的复杂流程,有很多的先例可参考,并可获得适当的协助。 标准化的:有清晰但较为复杂的流程,有较多的先例可参考,可获得协助。 明确规定的:对特定目标有明确规定的框架。 广泛规定的:对功能目标有广泛规定的框架,是某些方面有些模糊、抽象。 一般规定的:为达成组织目标和目的,在概念、原则和一般规定的原则下思考,有很多模糊、抽象的概念。 抽象规定的:依据商业原则、自然法则和政府法规进行思考。 思维难度的等级划分: 重复性的:特定的情形仅需对熟悉的事情作简单的选择。 模式化的:相似的情形仅需对熟悉的事情进行鉴别性选择。 中间型的:不同的情形,需要在熟悉的领域内寻找方案。 适应性的:变化的情形要求分析、理解、评估和构建方案。 无先例的:新奇的或不重复的情形,要求创造新理念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3、承担的职务责任 承担的职务责任有三个子因数。 .行动的自由度 .职务对后果的影响 .职务责任 行动的自由度

美世岗位评估体系

美世岗位评估体系(Mercer) 2009年4月 目录

点因素法岗位评估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1).........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1).........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1).........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3)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2: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3:职责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4:沟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5:任职资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6:问题解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要素7:环境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点数与级别转换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岗位评估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点因素法岗位评估体系 岗位评估要素

岗位位评价办法之因素评分法

精选 职位评估因素评分法之基本原则 2009年4月

精选 目录 职位评估概述 (1) 要素定义 (3) 要素评级 (7) 职位评估工作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选 职位评估概述 本章概要介绍了适用于公司全员的职位评估方法。职位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一致且公平的国际通行方式,基于所有职位(而非在职者)对于贵公司的整体贡献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序列。因此,职位评估方法力求 ?简单明了 ?与职位相关 ?易于沟通 而职位评估首先应在衡量各个职位对于贵公司的价值与贡献的基础上,体现出职位之间有意义的区别。 六大要素 本评估方法着重于六个与职位相关的因素用以确定各职位的相对价值。 在选择因素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以下原则: ?因素应反映公司的价值取向 ?因素应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职位 ?因素应与职位相关 ?因素尽管可能相互关联,但不应在其涵义上有覆盖,否则将导致对于某些职位要素的“多重计算” ?因素应为职位区分提供一种方法 ?因素应获得员工及管理层的共同认可,否则会失去其可信度而不为大家所接受 六大要素包括: 1.知识与技能 2.影响/责任 3.解决问题/制定决策

4.行动自由 5.沟通技能 6.工作环境 各因素一旦确定后,便被明确细分成不同层级以反映各职位不同的要求水准。 职位评估方法 将各要素的定义及其内部层级相结合,便构成了公司的职位评估框架,具体请参见下一章。 依照此框架进行职位评估要求对各个职位针对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最终产生了各职位按评估因素分析的一览表以及职位序列图。 而职位评估方案的设计应在全公司的层面上去平衡各运作单元/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 因此,各因素及内部层级的定义应普遍适用,而不应偏向于某一特定专业或职能群落。由此,本方案可跨部门地在涉及不同种类职位的大范围内去比较各职位要求的不同种类及层次。 总之,职位评估的结果能提供一个共通的职位序列框架,进而加强公司的内部公正。

HR-岗位评价要素计点法

要素计点法 要素记点法又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职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职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职位的总点数。与因素比较法不同的是,要素记点法并不能直接得到某职位的工资率,而是得到一个抽象的“点数”,最后用增加的“点数-工资”表来进行换算。要素记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位评估方法,常见的CRG/Mercer的点因素评估与Hay的三要素评价方法都是属于要素记点法。要素记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 如下图5所示分为四个步骤: 图5:要素记点法的操作流程 要素记点法最后会形成一个如下图7类似的一张分数表,我们再根据权重计算出某 个职位最后的得分:

描述。到底一项职位分为几个付酬要素,各要素的等级如何描述?是不同要素记点方法关注的焦点。正是基于对职位的不同角度的考察,人们才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记点方法: HAY的“三要素评价法”是分为三个要素(知能、解决问题、应付责任),八个维度, 如下图6所示: 图6:HAY三要素评估法

CRT/Mercer的职位评估方法共有4个因素,10个纬度,104个级别,总分1225分。评估的结果可以分成48个级别。其中这套评估系统的4个因素是指:影响(Impact)、沟通(Communication)、创新(Innovation)和知识(Knowledge)。 实践中的要素记点法并不只有HAY与Mercer的上面两种评估方式。企业在具体操作中,也根据自身的特点,产生和发展除了一系列的评估系统。如下表8所示,是某企业付酬要素的划分与等级描述。我们将其附录于后,希望能够对您能够有一些启发。该企业分为四个付酬要素:责任、任职资格、工作负荷与工作环境: 第一部分:责任因素的定义与分级表(选定一项)

美世点因素法岗位评估体系

美世点因素法岗位评估体系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目录 ??岗位评估要素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 ??岗位评估要素2:管理 ??岗位评估要素3:职责范围 [显示全部] 岗位评估要素编辑本段回目录 岗位评估要素-职责大小.jpg 岗位评估要素-职责范围.jpg 岗位评估要素-工作复杂性.jpg 岗位评估要素1:对组织的影响编辑本段回目录

组织规模表(人民币000,000) .组织规模核对表 .

对组织的影响1 .

. 该指南主要用于在组织中处于同等汇报体系的业务单位 对组织的影响(2) 程度 1 执岗人从事的工作被主管仔细和持续地控制. 极小影响 6 执岗人对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业绩的负有有限影响。 或执岗人对工作领域有重要影响。 11 执岗人对一个对组织业绩有重要影响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负责或执岗人是一个对组织业绩有重要影响的专家。 2 执岗人在事先清楚设定的工作框架内活动,工作被主管仔细但非持续地控制。 小影响 7执岗人对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业绩有一些影响。 12 在一个大公司里担任组织首脑,该组织业绩受到总部和/及其他组织的强烈影响(具体的政策、价格、财务战略、市场战略等) 或执岗人对一个对组织业绩(这里组织首脑位于程度13或14)有主要影响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负责 或担任组织副首脑(参见那些处于程度14有组织首脑的组织) 3 执岗人对只关主要结果而非细节的受控工作负责。 对工作领域有限影响 8 执岗人对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业绩有重要影响(该职能部门/业务单位至少对组织业绩有影响) 13在一个大公司里担任组织首脑,该组织业绩受到总部和/及其他组织的部分影响 4 执岗人提出建议及/或担任对工作领域有一些影响的工作或执岗人担任对工作领域有些影响的专业工作。 对工作领域有些影响 9 执岗人对一个对组织业绩有有限影响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负责。或执岗人对一些对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业绩有重要影响的活动负责(该职能部门/业务至少对组织业绩有重要影响) 14 组织首脑(如果组织位于集团公司中,通过董事会战略研讨和泛泛的政策说明的途径,组织业绩可能受到影响。组织也可能接受集团公司的一些服务如财务、人事政策等,但不对组织产生产什么影响)

(岗位职责)岗位评价办法之因素评分法

(岗位职责)岗位评价办法之因素评分法

职位评估 因素评分法之 基本原则 翰威特咨询公司 2001年2月

目录 职位评估概述1 要素定义3 要素评级7 职位评估工作表13

职位评估概述 本章概要介绍了适用于公司全员的职位评估方法。职位评估的目的于于通过壹致且公平的国际通行方式,基于所有职位(而非于职者)对于贵公司的整体贡献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序列。因此,职位评估方法力求 ?简单明了 ?和职位关联 ?易于沟通 而职位评估首先应于衡量各个职位对于贵公司的价值和贡献的基础上,体现出职位之间有意义的区别。 六大要素 本评估方法着重于六个和职位关联的因素用以确定各职位的相对价值。 于选择因素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以下原则: ?因素应反映公司的价值取向 ?因素应于壹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职位 ?因素应和职位关联 ?因素尽管可能相互关联,但不应于其涵义上有覆盖,否则将导致对于某些职位要素的“多重计算” ?因素应为职位区分提供壹种方法 ?因素应获得员工及管理层的共同认可,否则会失去其可信度而不为大家所接受 六大要素包括: 1.知识和技能 2.影响/责任 3.解决问题/制定决策 4.行动自由

5.沟通技能 6.工作环境 各因素壹旦确定后,便被明确细分成不同层级以反映各职位不同的要求水准。 职位评估方法 将各要素的定义及其内部层级相结合,便构成了公司的职位评估框架,具体请参见下壹章。 依照此框架进行职位评估要求对各个职位针对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最终产生了各职位按评估因素分析的壹览表以及职位序列图。 而职位评估方案的设计应于全公司的层面上去平衡各运作单元/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 因此,各因素及内部层级的定义应普遍适用,而不应偏向于某壹特定专业或职能群落。由此,本方案可跨部门地于涉及不同种类职位的大范围内去比较各职位要求的不同种类及层次。 总之,职位评估的结果能提供壹个共通的职位序列框架,进而加强公司的内部公正。

海氏岗位价值评估评分

海氏岗位价值评估评分表格套系 文件编号:YHJL010 此次岗位价值评估使用海氏岗位价值评估系统。 海氏岗位价值评估系统实质上是一种评分法,根据这个系统,所有职务所包含的最主要的评价因素有三种,即技能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担职务的责任。每一个评价因素又分别由数量不等的子因素构成。由于海氏岗位价值系统有效解决了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职务之间相对价值的相互比较和量化的难题,因此被企业界广泛接受。 海氏岗位价值评估系统简介 三因素权重分配 海氏评估系统 知识水平技能技巧 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担职务的责任 专业知识技能 管理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 思维环境 思维难度 行动的自由度 职务责任 职务对结果的作 分数A 百分数B 分数C 权重α 权重β 量表一 量表二 量表三 五个 不同 权重比 的选择 量表四 公式 分值

一、知识水平和技能技巧 知识水平和基恩能够技巧是知识和技能的总称,它由三个子因素构成: 1、专业知识技能: 要使工作绩效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所需的专门业务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运作技能的总和。 注:技术岗位由E等起评

1、管理技巧: 在经营、辅助和直接管理领域中,协调涉及各种管理情境的各种职能,并使之一体化的技巧。评价关键:一是所需管理能力与技巧的范围(广度);二是所需管理能力与技巧的水平(深度) 3、人际关系技巧: 该职位所需要的激励、沟通、协调、培养和关系处理等方面活动技巧。 评价关键:根据所管辖人员多少,同事以及上级、下属的素质、要求、交往接触的时间和频率等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评判。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两个子因素构成。 1、思维环境 评分关键:遇到问题时,任职者是否可向他人请教,或从过去的案例中获得指导。 1、思维难度 评分关键:指工作中遇到问题的频率和难度所造成的思维的复杂程度。

点因素法岗位评价法

密级:机密
编号:
点因素法岗位评估体系

岗 位 评 估 要 素
? 职责大小 1 对组织的影响 2 管理
对组织的影响 组织规模
下属人数 下属的种类
? 职责范围
3 职责范围 4 沟通
工作独立性 工作多样性
频率 能力
业务知识
? 工作复杂性
5 任职资格 6 问题解决
内、外部联系
7 环境条件
教育背景 工作经验
创造力
风险 操作性 环境

组织规模表
程 度
(人民币 000,000)
表 A 销售/生产 (高附加值的) 销售额 表B 销售/特殊服务 /装配加工 (中附加值的) 销售额 18 36 72 143 287 573 1,147 2,006 3,511 6,145 10,753 18,818 28,227 42,340 63,510 95,266 142,898 214,347 321,521 45 90 179 358 717 1,433 2,866 5,016 8,778 15,362 26,883 47,045 70,567 105,851 158,776 238,164 357,246 535,869 803,803 45 90 179 358 717 1,433 2,866 5,016 8,778 15,362 26,883 47,045 70,567 105,851 158,776 238,164 357,246 535,869 803,803 表C 销售或贸易 (低附加值的) 销售额 72 143 287 573 1,147 2,293 4,586 8,026 14,045 24,578 43,012 75,272 112,907 169,361 254,041 381,062 571,593 857,390 1,286,084 72 143 287 573 1,147 2,293 4,586 8,026 14,045 24,578 43,012 75,272 112,907 169,361 254,041 381,062 571,593 857,390 1,286,084 总资产 358 717 1,433 2,866 5,733 11,465 22,930 40,128 70,224 122,892 215,061 376,358 564,536 846,805 1,270,207 1,905,310 2,857,965 4,286,948 6,430,422 358 717 1,433 2,866 5,733 11,465 22,930 40,128 70,224 122,892 215,061 376,358 564,536 846,805 1,270,207 1,905,310 2,857,965 4,286,948 6,430,422 表D 资产管理公司
1 2 3 4
5
6 7 8 9
18 36 72 143 287 573 1,147 2,006 3,511 6,145 10,753 18,818 28,227 42,340 63,510 95,266 142,898 214,347 321,52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组织规模核对表

海氏评价法职位评价法模板

海氏评价法职位评 价法

海氏评价法——职位评价法 背景: 50年代初, Edward N. Hay与Dale Purves 共同开发了指导图表法。这也是当前使用最多的职位评价方法之一。它基本综合了评分法和要素比较法的特点, 主要用于管理的、专业的和技术的岗位, 在30多个国家中运用。 Hay的指导图表同时具有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标准化体现在要素和子要素对企业的普遍适用性上, 而个性化的含义则是能够根据企业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 相应扩展或缩减要素等级的数量。指导图表中有关的次要素分值被分成不同的等级, 每个等级的重要程度以15%的递增率递加。 海氏认为, 各种工作职位虽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但无论如何总有共性, 也就是说, 任何工作职位都存在某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因素, 她认为最一般地能够将之归结为三, 即智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和风险责任。指导图表使用三个要素来评价工作 ( 1) 知识技能( KH) 人际关系技巧、专业技能、管理技巧( 2) 解决问题( PS) ( 3) 责任( AC) PS点数 = KH点数 × PS查表得分 ×100%。这三个要素被认为是所有岗位共有的, 它们都须参考一系列因素或子要素来阐明, 在指导图中有关于这些要素和子要素的准确定义。作为这套方法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Ned Hay之因此把它命名为指导图表法, 就是因为它能够经过指导评价者给每项要素打分来评价工作。

知识技能图( KH) 包括3个子要素。纵栏中的子要素描述了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的广度与宽度; 横栏描述了对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管理技能的运用; 同时在横栏中还包含有第三个子要素—人际关系技巧。每个子要素分为不同等级。 解决问题能力图( PS) 包括2个子要素, 纵栏代表思维环境, 横栏代表思维面临的挑战。同样, 子要素各等级用大写字母或序号代表。责任图( AC) 包括三个子要素, 纵栏测量行动的自由度, 横栏测量该职位的重要性, 同时横栏中又含有对工作影响力的测量标准。子要素各等级用大写字母或序号代表。其中职位重要性能够借助于Hay编写的职责重要性指数表( AMI) 来填写, AMI类似于消费价格指数, Hay公司每年都会对其进行修改, 1999年的AMI为5.0. 知识技能, 是各种能力和技术的总和, 时为较好地完成工作而学到的, 包括三个子要素: 专业知识, 从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和工作程序开始, 一直到专业的权威的知识技能。一个职位能够需要有关许多领域的几种知识技能, 也能够只需要有关一个领域的很多种知识技能。这个子要素就是用来衡量和比较不同职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总量的差别: 有多少领域的多少知识技能被需要? 管理技能, 管理职能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营运、支持、行政管理) 。这一技能能够是咨询性质的, 也能够是执行性的( 包括组织、计划、执行、控制、和评价)

岗位评价

简介:岗位评价的核心是划分岗位等级,其目标是按照内部一致性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工资等级结构,实现组织内部的分配公平。 岗位评价,也称为职务评价或者工作评价,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中各种岗位的相对价值作出评定依据,并以此作为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设岗位需承担的责任大小、工作强度、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评价。岗位评价的实质是将工作岗位的劳动价值、岗位承担者的贡献与工资报酬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岗位劳动价值的量化比较,确定企业工资等级结构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评定工作的相对价值,确定岗位等级,以确定工资收入等级的依据。因此,岗位评价是工作分析的逻辑结果。工作分析主要是包括了“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岗位评价”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为提供确定薪酬结构、等级,实现薪酬内部公平性提供依据。 特点:1.岗位评价以企业劳动者的生产岗位为评价对象 岗位评价的中心是“事”不是“人”。岗位评价虽然也会涉及到员工,但它是以岗位为对象,即以岗位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为对象进行的客观评比和估计。作为岗位评价的对象--岗位,较具体的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它能与企业的专业分工、劳动组织和劳动定员定额相统一,能促进企业合理的制定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从而改善企业管理。由于岗位的工作是由劳动者承担者的,虽然岗位评价是以“事”为中心,但它在研究中,又离不开对劳动者的总体考察和分析。 2.岗位评价是对企业各类具体劳动的抽象化、定量化过程 在岗位评价过程中,根据事先规定的比较系统的全面反映岗位现象本质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对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逐一进行测定、评比和估价,由此得出各个岗位的量值。这样,各个岗位之间也就有了对比的基础,最后按评定结果,对岗位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3.岗位评价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岗位评价主要运用劳动组织、劳动心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适用排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等4 种基本方法,才能对多个评价因素进行准确的评定或测定,最终做出科学评价。 原则:岗位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活动。也就是说这项活动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要触及许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牵涉到很多的部门和单位。为了保证各项实施工作的顺利开

(岗位职责)某公司岗位评价办法之因素评分法

(岗位职责)某公司岗位评价办法之因素评分法

职位评估 因素评分法之基本原则 翰威特咨询公司2001年2月

目录 职位评估概述1 要素定义3 要素评级8 职位评估工作表14

职位评估概述 本章概要介绍了适用于公司全员的职位评估方法。职位评估的目的于于通过壹致且公平的国际通行方式,基于所有职位(而非于职者)对于贵公司的整体贡献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序列。因此,职位评估方法力求 ?简单明了 ?和职位关联 ?易于沟通 而职位评估首先应于衡量各个职位对于贵公司的价值和贡献的基础上,体现出职位之间有意义的区别。 六大要素 本评估方法着重于六个和职位关联的因素用以确定各职位的相对价值。 于选择因素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以下原则: ?因素应反映公司的价值取向 ?因素应于壹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职位 ?因素应和职位关联 ?因素尽管可能相互关联,但不应于其涵义上有覆盖,否则将导致对于某些职位要素的“多重计算” ?因素应为职位区分提供壹种方法 ?因素应获得员工及管理层的共同认可,否则会失去其可信度而不为大家所接受 六大要素包括: 1.知识和技能 2.影响/责任 3.解决问题/制定决策

4.行动自由 5.沟通技能 6.工作环境 各因素壹旦确定后,便被明确细分成不同层级以反映各职位不同的要求水准。 职位评估方法 将各要素的定义及其内部层级相结合,便构成了公司的职位评估框架,具体请参见下壹章。 依照此框架进行职位评估要求对各个职位针对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最终产生了各职位按评估因素分析的壹览表以及职位序列图。 而职位评估方案的设计应于全公司的层面上去平衡各运作单元/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 因此,各因素及内部层级的定义应普遍适用,而不应偏向于某壹特定专业或职能群落。由此,本方案可跨部门地于涉及不同种类职位的大范围内去比较各职位要求的不同种类及层次。 总之,职位评估的结果能提供壹个共通的职位序列框架,进而加强公司的内部公正。

28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

28因素法岗位评价及过程 28因素法是一种要素计点法,因评价因素总计为28个而得名(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情况增减)。该方法首先是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赋予一定分值,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分值,经过对岗位评价专家组各自打分值的计算统计,最后得到各岗位的总分值。 (一)28因素法岗位评价因素 用28因素法进行岗位评价的因素包括四大类:岗位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这是基于以下假设:一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越大,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就越大,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从事一个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高、越深,被评价的等级就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一个岗位的工作难度越大,复杂程度越高,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就越高,需要任职者付出的努力亦越多,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一个岗位的工作环境越恶劣,被评价的等级应该越高,所得到的岗位薪酬也应越多。 一般情况下,以上四项因素总分值设定为1000分。 1. 岗位责任因素(9个) 岗位责任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承担的责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风险控制的责任、成本控制的责任、指导监督的责任、内部协调的责任、外部协调的责任、工作结果的责任、组织的责任、法律的责任以及决策的层次等。 2. 知识技能因素(11个) 知识技能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任职者必须具备的技能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最匹配学历要求、知识的多样性、熟练期、工作复杂性、工作经验、工作灵活性、语言应用能力、数学或计算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技能、管理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 3. 岗位性质因素(6个) 岗位性质因素评价是指对岗位工作性质进行综合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工作压力、脑力辛苦程度、工作地点稳定性、创新与开拓、工作紧张程度以及工作均衡性等。 4. 工作环境因素(2个)

翰威特 - 职位评估因素评分法之基本原则

职位评估因素评分法之基本原则 翰威特咨询公司 2001年2月

目录 职位评估概述 (1) 要素定义 (3) 要素评级 (6) 职位评估工作表 (10)

职位评估概述 本章概要介绍了适用于公司全员的职位评估方法。职位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一致且公平的国际通行方式,基于所有职位(而非在职者)对于贵公司的整体贡献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序列。因此,职位评估方法力求 ?简单明了 ?与职位相关 ?易于沟通 而职位评估首先应在衡量各个职位对于贵公司的价值与贡献的基础上,体现出职位之间有意义的区别。 六大要素 本评估方法着重于六个与职位相关的因素用以确定各职位的相对价值。 在选择因素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以下原则: ?因素应反映公司的价值取向 ?因素应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职位 ?因素应与职位相关 ?因素尽管可能相互关联,但不应在其涵义上有覆盖,否则将导致对于某些职位要素的“多重计算” ?因素应为职位区分提供一种方法 ?因素应获得员工及管理层的共同认可,否则会失去其可信度而不为大家所接受 六大要素包括: 1.知识与技能 2.影响/责任 3.解决问题/制定决策 4.行动自由 5.沟通技能 6.工作环境 各因素一旦确定后,便被明确细分成不同层级以反映各职位不同的要求水准。

职位评估方法 将各要素的定义及其内部层级相结合,便构成了公司的职位评估框架,具体请参见下一章。 依照此框架进行职位评估要求对各个职位针对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最终产生了各职位按评估因素分析的一览表以及职位序列图。 而职位评估方案的设计应在全公司的层面上去平衡各运作单元/职能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 因此,各因素及内部层级的定义应普遍适用,而不应偏向于某一特定专业或职能群落。由此,本方案可跨部门地在涉及不同种类职位的大范围内去比较各职位要求的不同种类及层次。 总之,职位评估的结果能提供一个共通的职位序列框架,进而加强公司的内部公正。

岗位评估的方法大全

曾庆学薪酬管理2:岗位评估的方法大全 曾庆学智网 常用的岗位评估方法有岗位参照法、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等。其中分类法、排列法属于定性评估,岗位参照法、评分法和因素比较法属于定量评估。除此以外,这里还简要介绍两个国际著名的岗位评估方法,即海氏(Hay Group)三要素评估法和美世(Mercer)国际职位评估法(IPE)。 1.岗位参照法 岗位参照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已有工资等级的岗位来对其它岗位进行评估。具体的步骤是: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评估小组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并且容易评估的岗位,对这些岗位有其它办法进行岗位评估; ③如果企业已经有评估过的岗位,则直接选出被员工认同价值的岗位即可; ④将②、③选出的岗位定为标准岗位; ⑤评估小组根据标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等信息,将类似的其它岗位归类到这些标准岗位中来; ⑥将每一组中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设置为本组标准岗位价值; ⑦在每组中,根据每个岗位与标准岗位的工作差异,对这些岗位的岗位价值进行调整; ⑧最终确定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 2.岗位排列法 岗位排列法是有关人员组成合格的专门机构,如岗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岗位调查资料或岗位说明书做出简洁的、易于对比的岗位描述;确定评定标准,对各个岗位打分;评定结果汇总,计算平均得分,进而得出个岗位的综合相对次序。这种方法易出现主观倾向,应通过培训提高评价人员的价值判断力,或可通过重复评价三次取平均值来消除主观误差。 3.岗位分类法

分类法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参照的标准岗位。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分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管理工作类、事务工作类、技术工作类及营销工作类等。然后给每一类确定一个岗位价值的范围,并且对同一类的岗位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岗位价值。 4.因素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不须关心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而是将所有的岗位的内容抽象若干个要素。根据每个岗位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不同,而得出岗位价值。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将岗位内容抽象成下述五种因素: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及工作条件。评估小组首先将各因素区分成多个不同的等级,然后再根据岗位的内容将不同因素和不同的等级对应起来,等级数值的总和就为该岗位的岗位价值。因素比较法的步骤为: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确定岗位评估所需要的因素,即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和工作条件; ③选出若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标杆职位或关键岗位; ④将各种标杆岗位/职位按照各因素对各岗位的要求和重要性进行依次排列,形成标杆岗位/职位分级表; ⑤将各种标杆岗位/职位的现行工资,按前面所确定的五项标准进行适当的分配,编制标杆岗位/职位工资表和因素工资分配尺度表; ⑥将标杆岗位/职位以外的各岗位/职位逐项与建立起来的标杆岗位工资表和因素工资分配尺度表进行比较,一个要素一个要素地进行判定,找到最类似的相应标杆职位,查出相应的工资,再将各项因素工资相加,便得到该岗位/职位的工资。 5.因素计点/评分法 因素计点/评分法是目前最流行的岗位评估方法,国内比较知名的咨询公司,如和君创业、北大纵横等在进行咨询时都采用此方法进行岗位评估。因素计点/评分法要求组建评价机构后,首先确定影响所有岗位的共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分级、定义和配点(分),以建立评价标准。之后依据评价标准,对所有的岗位进行评价并汇总每一岗位的总点数(分数)。最后,将岗位评价点数转化为货币数量,即岗位工资率或工资标准。这种方法可避免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操作起来较繁琐。 北大纵横的岗位评估方法就将评价因素分为四个维度,即责任、知识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环境,并将每一纬度分为若干因素,共有大约39个评价因素,然后对每一岗位按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得出岗位评估的结果。

要素计点法岗位评价

要素计点法 要素记点法 要素记点法又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职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职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职位的总点数。与因素比较法不同的是,要素记点法并不能直接得到某职位的工资率,而是得到一个抽象的“点数”,最后用增加的“点数-工资”表来进行换算。要素记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位评估方法,常见的CRG/Mercer的点因素评估与Hay的三要素评价方法都是属于要素记点法。要素记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图5所示分为四个步骤: 图5:要素记点法的操作流程 要素记点法最后会形成一个如下图7类似的一张分数表,我们再根据权重计算出某 个职位最后的得分:

但是要素记点法最重要的不是上面的计分表,而是各个付酬要素的等级划分与等级描述。到底一项职位分为几个付酬要素,各要素的等级如何描述?是不同要素记点方法关注的焦点。正是基于对职位的不同角度的考察,人们才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记点方法: HAY的“三要素评价法”是分为三个要素(知能、解决问题、应付责任),八个维度, 如下图6所示: 图6:HAY三要素评估法 CRT/Mercer的职位评估方法共有4个因素,10个纬度,104个级别,总分1225分。评估的结果可以分成48个级别。其中这套评估系统的4个因素是指:影响(Impact)、沟通(Communication)、创新(Innovation)和知识(Knowledge)。 实践中的要素记点法并不只有HAY与Mercer的上面两种评估方式。企业在具体操作中,也根据自身的特点,产生和发展除了一系列的评估系统。如下表8所示,是某企业付酬要素的划分与等级描述。我们将其附录于后,希望能够对您能够有一些启发。 该企业分为四个付酬要素:责任、任职资格、工作负荷与工作环境: 第一部分:责任因素的定义与分级表(选定一项)

岗位评价要素计点法

要素计点法 要素记点法又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职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职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 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职位的总点数。与因素比较法不同的是,要素记点法并不能直接得到某职位的工资率,而是得到一个抽象的点数”最后用增加的点数-工资”表来进行换算。要素记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位评估方法,常见的 CRG/Mercer的点因素评估与Hay的三要素评价方法都是属于要素记点法。要素记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如下图5所示分为四个步骤: -不間的盟愎有 不阖的忖酬曹索,髯一类村酬要萦文包含不同的園礙指掃,忖 ■!按素 門情况而不同-把付酬要弱卄成若干磁第级 的爹少取决于 各付酬疥鷹的 相对収重及各 等级界定与相 互(Z分的难 臥同吋对不茴 等级的賽素进 行描述 -綸左各村醍旻畫 的总分叹及遠些 分雌备忖M靈素 各等錢之闾的分 值分配 -将待评职{£逐一 对牖每一笹簸的 说聊,讦出相应 分数,并将鲁要 養所评封藪求範 存到职位分值. 此职位分值即为 该职愎对律企业 的相对输值 图5 :要素记点法的操作流程 要素记点法最后会形成一个如下图7类似的一张分数表,我们再根据权重计算出 某个职位最后的得分:

级描述是到底记项职最分为几个付酬要的各要素而等级鍋酬要素是不级要!与等方法关注的焦点。正是基于对职位的不同角度的考察,人们才提出了不同的要素记点 方法: HAY的三要素评价法”是分为三个要素(知能、解决问题、应付责任),八个维 度,如下图6所示: 图6 : HAY三要素评估法 CRT/Mercer的职位评估方法共有4个因素,10个纬度,104个级别,总分1225 分。评估的结果可以分成48个级别。其中这套评估系统的4个因素是指:影响(Impact )、沟通(Communication )、创新(Innovation )和知识(Knowledge )。 实践中的要素记点法并不只有HAY与Mercer的上面两种评估方式。企业在具体操作中,也根据自身的特点,产生和发展除了一系列的评估系统。如下表8所示,是 某企业付酬要素的划分与等级描述。我们将其附录于后,希望能够对您能够有一些启发。该企业分为四个付酬要素:责任、任职资格、工作负荷与工作环境: 第一部分:责任因素的定义与分级表(选定一项)

职位评估-五要素评分法(doc14)

五要素评分法 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各职位的性质,确保所有职位是在公正、统一的基础上来判断其相对价值,进而确定职位的目标薪酬区间,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估的五个要素与各要素内的等级。 职位评估的注意事项: —以履行职位所赋予的职责要求为出发点:应当考虑履行职位所赋予的职责时应具备的任职要求与必备条件,以及这些职责是在何种客观条件下完成的,而并非是实际完成的具体日常工作与任务的内容。当然,工作职责与具体内容直接会影响到胜任要求与必备条件的性质。因此,需要密切联系职位职责,来进行评估。 —评估职位,而非在职者:由于职位评估所衡量的是职位,而非任职者,所以个人的业绩表现及能力将不在此予以考虑。 以下的标准作为职位评估的参考依据,提供了准确、客观判断职位的关键要求与相关特征。初步完成的职位评估结果将先由**各部门负责人与翰威特作出汇总分析后,交由公司的高层领导作最终确证。 职位评估要素概述 要素一: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and Skills) 该要素只在评估为了胜任指定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整体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并不考虑获得该知识技能的途径。 接正规教育的年限没有用能来描述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水平,因为在企业内,合格的员工们的背景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而经验、固有技能或通过培训而获得的技能,以及正规知识都能促成个人的工作能力的培养。 所具备的知识或技能不存在“类别”上的不同,例如,某种设备的操作技能与掌握某种正规技术知识没有任何类别上的不同。该要素集中探讨的是职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及广度。 在运用该因素进行职位评估时,还应考虑到如下问题:

·职位需要应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泛性; ·职位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 ·职位所需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 备注:应特别注意要评估的是某一职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水准,而非评估某一在职者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是指对于大量事实或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技能”是指实际完成工作的操作能力。 要素二:影响力/责任(Impact/Accountability) 该要素通过下述两个维度来评价一个职位: 1、职位的行为对于企业或部门的目标实现,以及最终促成企业经营成功方面,所具备的潜在影响 力; 2、职位在实现目标方面所承担的责任。 影响力可以通过财政收入、资产、预算权限、计划/项目管理权或其它与该职位密切相关的关键指标来衡量。 在运用影响力维度时,某个职位可能会在多项衡量指标上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若碰到此类情况,应采用与该职位最息息相关的衡量指标。 责任是指控制或影响最终决策或行动的程度。该维度衡量某个职位是否承提主要责任、部分责任、还是仅仅发挥间接作用。要考虑职位所需的计划、组织、人员配置和领导的力量。 备注:该要素只针对职位的常规职责进行评估。 要素三:解决问题/决策能力(Problem Solving/Decision Making)该要素衡量调查问题和评估多种解决方案时必须做什么程度的判断与分析。同时,它还衡量职位所需的判断与分析的复杂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