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二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

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 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 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索

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索 作者:彭新悦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5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该立足学科特色,以中西方文化背景对比研究为主渠道,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思政教学体系;思政育人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及意义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一切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导向。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是“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所在。 2016年 12月 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建设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是当前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时代责任与担当。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 作为全校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范围覆盖面广(各个专业的学生),教学周期长(一般为两年),教学材料(时事听力,汉英翻译,作文写作围绕社会热点等)更新快等特点。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又需要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本校发展方向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 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具体活动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承担着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职能。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主要分为五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 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

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c17165461.html,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作者:金燕萍 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1期 摘;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语言教学是当前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知识文化传授与思想道德培养的双重责任。该文以《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教材为具体案例,结合“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特色,摸索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44-02 在近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是自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2]。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授课学时比其他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程都要长,学生覆盖面广。较大的课时比例和较长的开课时间都十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持续性,具备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的条件。语言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丰富,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为思政教育拓宽渠道,又是英语教学本身所需。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德育目标,将其列入教案,并切实地贯彻落实。在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自身、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让学生学会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教材为基础,思想道德、知识文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明德为导向,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负责、感恩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3]。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大家排好队》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备注:参加比赛用的 【背景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法治”就是强调公民在公共场所要有规则意识、法治意识。 【教材分析】 《大家排好队》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3课。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人们行为的观察,帮助学生学会准守班级规则和公共场所规则,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集体生活需要大家来维护,在公共场所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常规。 …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行为规范方面、纪律方面、学习生活方面都有待常规化。这就要求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所以,他们需要了解社会公共场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规则。 【设计理念】 统编版教材倡导生活德育、儿童为本、立德树人理念,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成为社会人,幸福得活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把静态的教材变为儿童主动参与的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小组讨论、观察反思等环节来引发、增强和拓宽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实际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内化品德习惯。 【教学目标】 1、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 2、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排队的快乐,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3、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 【教学重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2、学会排队,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教学难点】 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形成基本规则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教师实践情况简表 注:可添加附页 附件1: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照片等佐证材料 附件2:学生实践教学情况简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实践情况简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调研报告格式规范 为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社科部特制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调研报告格式规范。 一、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编写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调研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报告封面(采用统一格式模版) 第二部分——报告正文(2000字以上) 第三部分——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的佐证材料:如照片、调查问卷、实践证明及其它相关材料。 二、学生实践调研报告正文格式 1.调研报告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为A4纸;论文上边距2.54cm ,下边距2.54cm ,左边距3.17cm ,右边距3.17cm,行间距 1.5倍行距;页码在页面底端外侧设置。 以Word(*.doc)格式存储,论文打印用A4纸双面打印。 2.调研报告字体字号选用 (1)一级标题(报告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如:高校网络舆情的利弊分析及其引导 (2)二级标题(一、二、……)——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如: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意义

如:(一)促进校园和谐 (4)四级标题(1.、2.……)——五号宋体加粗。 如:1.有助于掌握学校的舆论动向 (5)正文——五号宋体。 如:如果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网络舆情,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3.图号按章节顺序编号,规格按国家标准,如是引用图应在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格式如:图—1、图—2、表—1等。 三、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律采用脚注形式。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① 1.各种类型参考文献的代码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懂得法律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 2:理解我国在实行依法治国的同时,为什么也要实行以德治国方略。 3:我们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意识,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二、【课堂预习】 (一)、预习内容: 1、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是什么? 2、填表: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3、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是什么?由此给我们国家的治理有何启示?给我们青少年又有何启示? (二)、预习检测: 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2、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或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一定或不一定)违反法律。 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三、【课堂教学】 【知识点】 知识点一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知识点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知识点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知识点四学了本节课后获得的启示(要求从对国家、个人两个角度去谈启示) 【总结】 相同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区别启示: 联系 四、【课堂练习】 1、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前面建设小康社会B发展生产力 C保证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之所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二者() A表现形式不同B实现方式不同 C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D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联系表明,努力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 A加快经济建设B自觉守法护法C团结协作D掌握科学技术4、怎样理解“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同时违反法律。” 五、【课后拓展训练】 1、当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这说明()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1)教学设计说明: 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方法(手段)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学习...,能够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自然段;掌握/了解/获得 ... 修辞手法/知识/技能)。 其实就是最最基础的知识,背诵一篇文章,牢记一个公式,理解一个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什么活动或者过程,培养了什么能力/掌握了什么方法等。(如:通过合作学习或阅读、或分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要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如:通过探究学习杠杠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一、素质目标1. 2. 3. 4. 5.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 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数课程思政设计活动设计参考学时1.课堂讲解编程控机床的构成及工基础知识作原理,了解数控熟悉数控机床的分类1 加工编程2) 数控加工编程基础基础知识知识,数控程序编车间现场初步了制中的工艺分析解3) 数控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1) 准备功能指令应用方法2) 辅助功能指令应用方法掌握数控2 编程原理方法4) 刀具功能指令应用方法5) 进给功能指令应用方法3.视频演示各功能指令动作方式4.完整二维路径程序执行过程演示3) 主轴功能指令应用1.指令一般应用方法介绍2.二维轮廓路径程序编制方法介绍2 合合作企业生产训车间及工学结2 2.带领学生到实三、实施案例案例1 与工匠精神相关案例案例2 其他课程思政案例(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一点)

课程思政版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初级)教案11-12

大学体育实践课教案 课程名称:篮球(初级) 开课学院:体育学院 开课专业:全校非体育专业 学时数: 32(理论4+实践28)授课教师: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程授课计划表

教学内容1.行进间快速、变速运球低手投篮练习;2.学习接传球原地(跳起)投篮;3.教学比赛。 课 次 1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加强学生对行进间运球投篮动作的理解;全面学习接传球原地(跳起)投篮动作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学练,学生熟练掌握行进间快速、变速运球低手投篮技术;通过学习,80%的学生基本掌握接传球投篮技术,20%的学生初步掌握。 身体目标:通过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练习,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思政目标1.强化学生体能及运动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2.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行进间运球投篮动作方法;接传球投篮动作方法难点:运球投篮的节奏;接球动作与投篮动作的衔接 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组织 时 间 开始部分5’一.集合整队 二.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三.点名考勤 四.宣布本课内容与教学要求 五.安排见习生 教师:鸣哨集合、口令整队; 宣布上课、师生问好;点名 考勤;宣布本课内容,提出 教学要求;安排见习生。 学生:整队快静齐;师生问 好;点名答到;认真听讲。 要求:精神饱满。 组织:横队密集队形 5 准备部分30’一.慢跑热身 绕大场地慢跑4圈 二.徒手操(关节活动与拉伸) 1.头颈运动 2.扩胸运动 3.体转运动 4.俯背运动 5.弓步压腿 6.侧压腿 7.膝绕环 8.踝腕绕环 三.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1.高抬腿跑20M×1组 2.后踢腿跑20M×1组 3.内摆腿跑20M×1组 4.外摆腿跑20M×1组 5.跨步急停起跳练习×2组 (以上练习组间间隔30秒) 6.行进间三步起跳摸高练习(左右脚 起跳) 教师:提出纪律要求;口令 指挥;跟跑;语言提示呼吸 节奏;观察与指导 学生:听口令指挥;保持队 形;保持安静;调整呼吸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方法; 口令指挥(4×8拍);镜面 示范领做 学生:理解动作方法;听口 令跟做;充分拉伸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方法; 提出练习要求;组织练习; 口令指挥;观察指导 学生:理解动作方法;听讲 练习要求;听口令完成练 习;观察或提问,改进与提 高动作质量 组织:两路纵队绕场 组织:横队体操队形 组织:纵队往返 (20米) 注:做练习20米,两侧返 回途中放松调整 6 6 18 ※思政点※ 内容:强化学生体能及运动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 实施:通过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学练,切实强化学生的体能,并在学练过程中灌输运动健康理 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初定名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初定名) 编写提纲 一、总体要求 围绕某一门具体课程(注:整门课程,不是具体某一章节)教育教学,编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字数控制在3500字以内。作者对于撰稿内容文责自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 体现教师教学研究功底。汇编稿打磨成熟后拟公开出版。 二、基本架构 (一)课程基本概况:(控制在200字以内) 授课教师:姓名、所在单位和院系 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使用教材: 学分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综合素养课程()课程简介:(控制在150字以内) (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200字以内) 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

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课程思政教学与对应知识点设计(2000字以内。重点。)按照课程教学内在逻辑,划分知识单位模块结构,列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要点以及对应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点。要求通过表格形式呈现。要详细、直观。(具体样本附表)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反思(1000字以内) 从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教学模块、知识要点、育人要素、教学方法、教材运用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思考总结。

附表:课程思政教学与对应知识点设计参考案例 (本案例仅做示范参考,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景观生态学”在专业教学中聚焦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景观生态图式语言理解和表征、景观空间类型与尺度及生态特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基本规律四个教学知识单元,并落实到22个知识点的教学上。在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开展对队形的生态伦理教育,开展“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题讨论,通过思政知识点的强化教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专业课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表2)。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7——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之7——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需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是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桥梁。本篇微信推送,我们尝试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期待帮助大家顺利达到目的彼岸。 一、课程思政是否存在教学模式 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的新手教师,模仿或者现成的教学模式都是经常被用到的。在教学设计领域,初学者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依托这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就会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单独的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呢?我的个人观点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存在。主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部分,非思政课程虽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但却不是这些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伴随状态,具有附属、附庸、相伴而生的特点,或者说其优先级是要低于学科教学的。如果单独针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模式,势必会打乱学科教学的规划,形成反客为主的情形。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流程 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主要任务依然是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这里的目标依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构成了最后的终极目标。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确定,都直接决定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选择。 从前面关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的原理中我们提到过,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都需要经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从整体上看,都是需要经过 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其中行为方面的转变可以作为检验态度形成或者转变的主要渠道。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会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未必所有的课程思政内容都需要实现行为转变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目标,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