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深刻阐述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以及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我国民族工作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 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 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论文--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发展”,两个“关系”。 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中社会经济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民族的政治、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参与国家和制度建设的程度是其发展的一种标志。民族的发展还表现在民族体制规模上。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关系是民族和民族之间交往联系的状态。民族之间关系的状况既有团结合作,也有冲突对抗。就世界民族发展过程的规律而言,民族之间团结合作是主流,但由于民族差异,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重要现象。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着的。在多民族国家中,由各民族共同利益而构成的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任何单个民族的利益,都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敏感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的特点。 新时期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方面的大量矛盾都集中表现在发展上,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造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 首先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大,而且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中国发展战略是先东部、后西部,梯次发展,这种方式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腾飞,但实际上也把西部放在后发展的位置上。相对而言,集中在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 其次民族地区城乡差距大。 第三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当前一些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然非常严重。这些地区社会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自我发展能力弱。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收支差距大,文教卫生事业落后,民族地区地方病种多,患病率高。同时民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或冲突。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息综合方法 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ABCDE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是一门理论科学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E.是一门新兴学科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A.民族特征 D.民族意愿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 3.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A.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B.民族D.经济E.文化 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第一章).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充题 Pl)l.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尺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尺族利尺族问题发展的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乂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最一般规律)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法)的科学。 PD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P4)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來,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P2)4.尺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5.尺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利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P3)l. (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P7)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A)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A.理论性B.学术性C.实用性 D.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尺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 )的问题。 A.尺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C尺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尺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P2)l.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 A.研究尺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尺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P5)2.尺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D ) A.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信总综合方法C.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定性分析方法E.定量分析方法 P6)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 ) 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对尺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3)4.尺族理论(ABCD)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四、辨析题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

一、填充题 1.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的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的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的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的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6.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7.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族体)渊源和( 地域 )渊源等。 8.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9.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10.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12 . 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1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 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原生形态)民族。 1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 )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15. 民族(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16. 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自然的 )、( 自由的) 、( 自愿的)发生发展的。 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20.2005年5月27日,胡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并存。

民族理论考试题解

民族理论题目 吴松海 1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股势力: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 3四个认同:一.强化祖国的认同,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4我国处理民族宗教的四个维护原则: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6我国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7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哪些?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还有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级别?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目前中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括号内为设立时间及行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第一个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最后一个) 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10我国民族自治区是哪些?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1我国最最早成立和最密集最大的自治区? 12我国民族乡及其性质?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相当于乡一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基层行政区域。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 13民族自治机关及其性质?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4民族自主权?

如可看待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如可看待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一、民族的含义。“民族”一词在中国被普遍使用是在1903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梁启超将德国政治理论家、法学家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在此之前,“民”和“族”是两个词,是分开使用的,是人民、民众和家族、宗族的意思。现代意义的民族与英文“nation”相对应。英国研究民族主义的著名学者安东尼.史密斯对“民族主义”有系统论述。他认为西欧发展进程中的民族模式包括四个要素:(1)历史形成的领土;(2)法律和政治共同体;(3)成员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平等权利;(4)共同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这四条就是确定西方模式“民族”标准的组成部分。 二、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不仅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而且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变化的,发展的。民族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互动的表现形式,是各民族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各方面的联系。民族关系包括民族交往的各种形式,内容涉及彼此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三)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是民族剥削压迫的根源,要消灭民族压迫,首先必须要消灭剥削制度,要彻底实现民族平等,必须彻底消灭阶级,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都具有全民族的性质。(四)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都是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与国家相依而存,国家对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以一定的民族作为基础。 1、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民族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从宏观上看主要分为两大类:内在原因——自身原因,外在原因——社会原因。民族差异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内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民族差异主要是指各民族之间特点、特征的不同,民族之间在交往联系中,由于各民族在其特征特点等自然特性上的区别而呈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多种,意识形态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现实的民族权益和利益的矛盾引起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的失误引起的民族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造成的民族问题等。

民族理论论述题

论述题例题 标准答案 1、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第一,?? 是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第二,是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第三,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第四,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案: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斯大林对民族的这一论断,无疑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有极大的启示。虽然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针对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即现代民族提出的,然而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我国的民族理论在四个特征的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共同历史渊源、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和共同心理认同。 3、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民族融合是在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发生的无强制手段的过程,无论是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或者若干民族聚合为一个新的民族,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民族同化则是某些民族(主要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通过采取带有强制性的政策措施,改变被统治民族的属性来达到使其他民族 的成员合于本民族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和 行为。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民族分化、组合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某些部分从这一民族的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如历史上出现的“同源异流”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类型。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部分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新 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如历史上“异源同流”的现象就属于这种情况。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即民族的融合和同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组合过程中,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优势是决定民族组合趋势的基本条件。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而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2019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2017中央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 )渊源和(族体 )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C)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C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相同点: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不同点: (1)视野更加宽阔,更侧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从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可涵盖现今的绝大数民族。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正确的答案是“对”。 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正确的答案是“对”。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正确的答案是“对”。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55个。 正确的答案是“错”。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的重要意义包括: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正确的答案是“对”。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44个。 正确的答案是“错”。

民族问题的发生、存在范围、民族问题表现形式是与民族特征相联系着的。民族问题发生在民族和民族之间,也存在于民族和民族之间,并不发生在、存在于民族内部。 正确的答案是“对”。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正确的答案是“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的行使。 正确的答案是“对”。 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采取了实际生活中的贯彻和保障措施,也进行了多次全国范围的民族政策再教育,注意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正确的答案是“对”。 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正确答案是:18个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经济利益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 正确答案是:10多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答案是:根本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是:自治权的行使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正确答案是:64%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个。 正确答案是:155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个。

最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自检自测参考答案-第二章-民族

第二章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 一词是在()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 1954 年B、1965 年C、1978 年D、1987 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 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几个因素之中包括()。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关于民族观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正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第二章民族 四、辨析题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包括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生物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是在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心里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辩证的科学的运用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第三章民族发展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错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错、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第四章民族关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汇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B. 经济发展 D. 社会发展 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 B. 1965 年 C. 1978 年 D. 1987 年 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 B. 自由 c.自然D. 自愿 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互助与互利 D. 和平与发展 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 B. 35 C. 44 D. 55 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 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 C. 13 B. 12 D. 14 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 B. 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 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 B. 自治、自养、自传 C. 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二、多项选择题 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8.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 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12 B.13 C.14 D.1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1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1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1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1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1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1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 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E.财富 1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民族政策辨析题

四、辨析题 1、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 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 5、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 6、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 7、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8、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 9、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 10、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11、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12、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13、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14、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一部分改为某些,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15、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 16、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组合) 17、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融合) 18、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 19、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 20、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2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 2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23、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