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
文学史讲义 上古口传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1

第一章上古口传文学

第一节原始歌谣

一、原始歌谣的生产与保存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比较接近原始形态或较为可信的原始歌谣,只有《弹歌》(《吴越年龄》)、《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候人歌》(《吕氏年龄·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里一些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

二、原始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我国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歌谣

这类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猎歌。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他们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描绘和歌颂了劳动本身和劳动者,还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着他们对获取更多猎物的无穷渴看。

2、祭奠歌谣

这类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看,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又可分三种:

第一种是祈祷式的祭歌,表现的是先民对神的畏惧、屈从、祈求和献媚,目的在求神降福。如:“癸卯卜,本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片)。

第二种是咒语式祭歌,表现了先民反抗和征服的意愿,他们相信可以凭借语言的气力喝令、胁迫神祗服从人的意愿,让神保佑人类免受自然灾难的侵扰。最突出的是《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回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回其泽!” 又如《神北行》:“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这是首驱逐旱神魃的咒语祭歌。它以幻想的祭歌语言,驱除旱神,以维护生存,为劳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种是颂歌。图腾是上古先民在探索生命本源过程中误认的部族始祖,是部族的保护神兼祖先,倍受部族成员的崇拜与颂扬。流传至今的上古图腾歌谣已寥寥无几,典籍上保存

的大都是有关图腾乐舞的记载,而歌词均不可考,如《玄鸟》歌颂的是葛天部氏族的图腾玄鸟(燕子),《吕氏年龄·音初》所载的一首《燕燕往飞》。这句歌辞在如醉如狂的图腾崇拜中,正表现了商族先民对祖先的无穷依恋和向往的深情。这类歌谣对先秦诗歌的抒怀表意及比兴手法的运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婚恋歌谣

上古时代的最初婚恋不同于文明时代的含情脉脉,多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这在《周易》爻辞所保存的较古老的短歌中有所体现。如《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另外如《咸》卦爻辞:

咸(《彖辞》:“感也。”):亨(通达),利贞(吉祥的贞卜),取(娶)女,吉。

初六:咸其拇(手足大指皆曰拇)。

六二:咸其腓(胫骨后的肉,俗称腿肚子。),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股,指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执(同咸)其随(随,声假为隋。《集韵》:“隋,顺裂肉也。”指股下隆起之肉)。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无悔),憧憧(纷沓)往来,朋从尔思(朋友都顺从你)。

九五:咸其脢(méi,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骨),颊(脸的两侧),舌。

记录一对夫妇新婚之夜生活的诗,洋溢着一片自然的生命热情和冲动。

《候人歌》:它只有“候人兮猗”四字。前两个字是实词,后面两个字是感叹词,强烈表现出涂山氏女悠远缠绵的思念和焦灼急切的心情,表达明朗、真挚,没有丝毫的矫饰。

《周易·回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ll uuī)羊,无血。”这首诗虽仅十字,但它却是一首美丽的牧场情歌?

>?44、战争歌?

>战争是上古社会各部族生存和扩大领土的第一手段,其时的歌谣也记录了当时战争的各种情况。如《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是写战争结束胜利回来情景的?

>?>三、原始歌谣的艺术特?

>?11、原始歌谣在艺术上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原始歌谣尽大部分是与上古音乐、舞蹈在劳动中三位一体同时出现的。《吕氏年龄·古乐》记载了葛天氏之民的乐舞情形:“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22、原始歌谣第二个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原始歌谣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现生活。它对生活的再现是直接的,即兴的,生活是什么就是什么,纯任自然,坦白直率。这与《诗经》选择典型的生活现象和富于特征的细节展现现实和抒发情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它明显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源头?

>?33、语言简单、节奏流畅是原始歌谣第三个明显的艺术特点?

>我国原始歌谣语言都极为简单,大都是二言、三言或四言,复杂一点的句子很少见?

>?44、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是原始歌谣的第四个明显的艺术特点?

>汉代文人曾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其中原始歌谣最常用的是“赋”,“比兴”极其少见。如《弹歌》用赋法叙述整个过程,《候人歌》直陈涂山氏女候禹不回的焦灼、惆怅之情?

>?>第二?上古神?

>?>一、上古神话的记录与保?

>?>(一)神话的概?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神话是指原始人类应用幻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熟悉和愿看。神话是一种原始人类不自觉的叙事文学作品?

>?>(二)上古神话的记录与保?

>?11、主要记录和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之?

>?22、部分资料经后人记录保存在诗歌、史学著作、诸子散文和口传文学之?

>?>(三)上古神话的散?

>?11、记录的缺?

>?11)汉字记录的繁难与简?

>?22)后人因其不雅化而有意遗?

>?22、后代的改?

>?11)历史?

>?22)仙话?

>?>二、上古神话的分?

>(一)创世神?

>?11、开天辟地:盘古开天?

>?22、化育万物:盘古化?

>(二)始祖神?

>?11、造人:女娲抟土造?

>?22、氏族祖先诞生:后稷延?

>?33、图腾神?

>(三)自然抗争神?

>?11、治水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22、抗旱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33、改天换地:共工怒触不周?

>(四)社会抗争神?

>?11、战争神话:刑天舞干?

>?22、文化英雄神话:黄炎之战、黄蚩之?>(五)解释神?

>?11、对自然及自然形态的解释?

>?22、对文物、文化现象的解释(发明创造神话):女娲制笙、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悬卦的符号,叫做“八卦”。?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精神及其思维的特?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精?

>?11、体现了沉重的忧患意?

>?22、体现了明确的厚生?****?

>?33、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

>?>(二)中国古代神话思维的特?

>?11、以已观物、以已感物(万物有灵观?

>?22、具象思维(拟人化、形象化?

>?33、情绪性(宗教情感体验?

>?44、层次性(象征性、比喻性,因具象性而来?

>?>四、上古神话对后代文学的影?

>(一)作为文学创作题?

>(二)作为文学创作技?

>(三)作为文学创作思维(文化情结?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常?

>?>一、《诗经》的采集与编?

>?11、《诗经》的称?

>?11)年龄以前多称“诗”,孔子开始多用“诗三百”?

>?22)荀子首次使用“诗经”二字?

>?33)汉武帝之后,正式称名为《诗经》?

>?22、《诗经》的材料来?

>?11)采诗说,首见于《汉书·艺文志》?

>?22)献诗说,首见于《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33)历代乐官存留的材料?

>?33、《诗经》的编?

>?11)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22)历代乐官编写?

>?>二、《诗经》的体?

>(一)分?

>?11、三体?

>《礼记·乐记》有周代乐官以六义教习天孙公子之说,后人称为三体(风雅颂)三用(赋比兴),可知至少东周时己有“风雅颂”分类说,以后《诗经》一直被分为三类?

>?22、风雅颂释?

>《诗经》分为风、雅、颂的依据,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以音乐的不同来解释三者的区别,得到后代多数学者的认同?

>?1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风即“俗”,即地方乐曲,作者有奴隶、平民和诸侯大夫?

>?22)雅即夏(华),即雅正,为朝廷正音,作者多为朝廷公卿大夫,亦有天子之作,是王朝宫廷内的音乐。大雅、小雅的不同,也是根据音乐类型作出的区分?

>?33)颂,本指祭奠仪式上舞蹈的样子,后来则专指历代宗庙祭奠用的歌曲,作者多为天子或乐官,个别曲子应为氏族史诗?

>(二)篇目构?

>?11、风,今存十五国风,?1600篇?

>?22、雅,有大小雅,今?1055篇。另?66篇笙诗?

>笙诗:《诗经》有标目的诗?3111篇,实际保?3055篇。另?66篇,即小雅“鹿叫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各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33、颂,今存三颂(商颂、鲁颂、周颂),?400篇?

>?>三、《诗经》的流传与应?

>(一)两周时期《诗经》的正?

>?11、用于宴享(礼乐教育及娱乐)和宗庙祭?

>?22、观政(观风俗,知得失?

>(二)年龄以来《诗经》的他?

>?11、年龄时期用以赋诗言?

>?22、孔子以来用以修身养识和宣传儒家经世思想的准?

>?33、五四以来用以作为文学作品阅?

>?>四、《诗经》的注?

>?>(一)汉儒注《诗经?

>?11、今文?

>今文诗是指用汉代通行的录书抄录的《诗经》为注本的汉儒学派。主要有三荚冬即齐国的辕固,称齐诗;鲁国的申培,称鲁诗;燕国的韩婴,称韩诗。此派注《诗经》,主要用“以今证古,以我注诗”的方法。唐以前,皆己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

>?22、古文?

>汉武帝时,鲁恭王修孔府,从旧墙夹壁中发现大量竹简,其中就有用战国古文抄录的《诗经》。古文诗就是指以从孔府夹壁中发现的用战国古文抄录的《诗经》为注本的汉儒学派。主要注家是鲁国的毛亨、赵国的毛苌,故称毛诗。毛诗采用“以古证古”的方式,尽量探求圣人原旨。因有东汉郑玄作《笺》、唐孔颖达作《正义》而得以广泛流行,是现今流行的唯一本子?

>? >(二)历代重要注?

>?11、西汉《毛诗故训传?

>?22、东汉郑玄《毛诗传笺?

>?33、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

>?44、南宋朱熹《诗集传?

>?55、清代方玉润《诗经原?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分?

>?>一、祭奠?

>(一)歌颂祖先神?

>商颂中《玄鸟》“追叙商人之所由生,以及其有天下之初也。”《那》、《烈祖》同为祭奠成汤的乐歌?

>(二)歌颂民族英?

>商颂中《长发》“祭奠商汤,而以伊尹从祀。其历述先世,著汤业所由开。”《殷武》“高宗(武丁)有德,复兴殷道,伐荆楚,修宫室。既崩之后,子孙美之,追述其功。?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三)农业祭奠?

>《臣工》、《?*** 贰ⅰ斗崮辍贰ⅰ对剀稀贰ⅰ读捡辍返茸髌罚 从撑┮导赖炖窠冢 泶锲砬蠓崾赵缚吹募赖焓

>?>二、农事?

>《七月》:叙述了农民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况?

>《周南·芣苡》:再现了古代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的过程。清代方玉润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原始》)

《十亩之间》: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此外,今人尚有主“情诗恋歌”说。

十亩之间,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三、燕飨诗

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节活动的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

1、表达宗法制下宗周间欢乐***的人际关系

《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上古时,飨、燕是有区别的。飨礼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牛牲“半解其体”,并不分割成小块;献酒爵数有一定之规。燕礼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主宾献酒行礼后即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所以,有人说:“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飨礼规模宏大,有一定之规,重点在礼节往来而不在饮食。燕礼当然也有一定的礼节规范,但重点是吃喝。

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小雅·鹿叫》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

2、表现宴享者循礼自制的美德或内在的道德礼节风范

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

《小雅·宾之初筵》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关于饮酒及其场面纪录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全诗五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周王朝贵族饮酒、醉酒的完整场面,如第三章写由未醉到既醉的过程:宴会初开,宾客温文尔雅、极其恭敬。还未喝醉的时候,宾客仍仪表庄重谨慎;喝醉的时候,就显出了本来的面目,他们离开座位,开始翩翩起舞。清人方玉润说:“三章描摹客失礼状,可谓穷形尽相。”(《诗经原始》卷十二)陈子展先生说:“《宾之初筵》是刺统治阶级饮酒无度,失礼败德的诗。”

《小雅·小宛》说的同样是饮酒,但在不同人身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二章)聪明正派的人,饮酒既克制又从容;糊涂无知的人,越喝越醉越疯狂。因此,饮酒者一定要小心谨慎、留意举止仪容,千万不要由于酒而毁了前程,好运一往就不会再回头。”

四、怨刺诗

怨刺诗是《诗经》中最能体现政治美刺思想的诗歌,多为卿士大夫所作。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1、怨刺时衰政乱、朝政日非,表达对周王朝命运的忧虑。

大雅中的《板》、《荡》《瞻nn》,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巷伯》等等?

>?22、怨刺小人当道、君主不明而使贤士受屈,慨叹自己无辜遭?****、谗毁?

>《小旻》、《巧言》

这些诗,针砭时政与大雅有些诗相同,但更多的是将笔锋集中在***臣佞幸者身上,言辞更为激猎冬情绪也更为怨愤。

3、或怨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品行。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

《魏风·伐檀》是伐木者之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1]?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蘙2]]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3],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 廛:通“缠”。俞樾《毛诗评议》以为“亿”通“XX”、“囷”通“稇”,皆是“束”的意思。束,即捆?

> 2] 貆(huān 欢):幼小的貉。特:大兽。《毛传》:“兽三岁曰特。”

[3] __ hh╪纯):水边?

>对这首诗的主旨及作者身份的看法,历来分歧很大。最早《诗序》以为是“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做官耳”;朱熹以为“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餐。《序》言刺贪,失其旨矣”(《诗序辩说》);梁寅《诗演义》称为“美君子隐居之志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以为是“魏国女闵伤怨旷而作”,朱谋玮《诗故》以为是“父兄训勉子弟之词”?

>牛运震《诗志》谓其“起落转折,浑脱傲岸,首尾结构,呼应灵紧,此长调之神品也”,对此诗的艺术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五、征役?

>征役诗包括战争诗、徭役诗两类,这些诗的内容纷繁复杂,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现的感情却有共同性,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二是对

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平的感叹?

>?11、描写天子诸侯武功,表达保家卫国的自豪?

>《诗经》战争诗中夸大道德感化和军事气力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意气风发,情绪乐观的战争诗?

>?22、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

>《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风·鸨羽?

>《王风·黍离》描写故国之思,《鄘风·载驰》抒发爱国之情,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迷冬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迷冬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迷冬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借用思妇口气,表达对久役不回中的怨情

《周南·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气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回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气来写的。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嫩苗可食。彼:筐)

陟彼崔嵬,我马虺PP。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罍léi)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玄黄:视力模糊。兕觥sì gōng)

陟彼^^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jj?:有土的石山。痶t?途:马疲病不能前行。痡pū:人过劳不能走路。吁xū 虚:忧愁)

《王风·君子于役》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回的场景触动的情感,并将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体现出一种妻子的温存。清人许道光在读此诗后叹道:“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雪门诗钞》)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埘shí时: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有佸yòu huó:相会。桀:鸡栖木。括:来。)

《卫风·伯兮》是一首思妇诗。描写一妇女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1、写男子孔武有力,反映了当时女子对男子的审美评价,并以此引起相思之情。

2、以“逾时”来表达丈夫久役不回的不满,对人类公道欲看的肯定。

伯兮AA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先驱?

>(朅qiè:英武高大。桀:同“杰”。殳shū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适dí:悦。)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cc?

>(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痗mèi妹:忧思成病。)

六、婚恋诗

1、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

《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如《郑风•出其东门》、《叔于田》等;有的描写了男女欢会的场景,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等;有的写男女之间真切深厚的相思,如《王风•采葛》、《郑风•子衿》等;有的写求而不得的惆怅,如《秦风•蒹葭》等,有的写对婚姻爱情自由的追求,如《{{?•;柏船》等?

>《周南·关雎》、《周南·汉广》、《秦风·蒹葭》写那种可见而不可求的男女相思。区别是《关雎》热烈直白,《蒹葭》缥缈迷离,而《汉广》平和写实?

>《郑风·子衿》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郑风·野有蔓草》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穷喜悦?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零:降落。漙tuán :露水多。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传神。)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瀼ráng :露水浓。臧:zāng,好、善。)

《王风·采葛》表现了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chī,细葛布)綌(xì,粗葛布),盖***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方玉润以为是怀友忆远之诗:“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

2、描写婚嫁场景和夫妇家庭生活的诗歌

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有的描写了结婚的仪式和场景,表达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有的表达了婚嫁中的欢乐、幸福、离别等各种情感。

《桃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刺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祝愿她出嫁后要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桃之囟悴,灼灼其华。之子于回,宜其室家。

桃之囟悴,有蕡实在。之子于回,宜其家室。(蕡,fén,果实将熟的样子)

桃之囟悴,其叶蓁蓁。之子于回,宜其家人。

《摽有梅》:《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陈奂《诗毛氏传疏》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珍惜青春,渴看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怀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

摽有梅,实在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实在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II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塈(xì,取)(谓,音回,嫁)

《女曰鸡叫》: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

女曰鸡叫,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鸡既叫矣》:写恋床不起的情侣的对话,用语爱好盎然。陆侃如《中国诗史》:“此诗所写,乃是幽会将终,男女二人临别时的对话。”

鸡既叫矣,朝既盈矣。非鸡则叫,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回矣,无庶予子憎。

3、反映婚姻不幸与家庭不幸的诗歌

《卫风·氓》和《邶风·谷风》,布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邶风·绿衣》、《唐风·葛生》、《桧风·素冠》,表达了命命相连的悼亡之情。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风雅精神:《诗经》的创作方法

(一)何谓风雅精神

所谓风雅精神,就是指《诗经》中体现出来的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精神。《诗经》表现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这种表现,较少虚诞的描写,而直接表现出关注现实,关注政治,关怀道德人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影响及后来诗歌创作,形成中国文学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现实精神传统,后人称之为“风雅精神”或现实主义精神。

(二)风雅精神的体现

1、反映现实的广泛性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诗歌对历史的描述、对人生人伦的关注,表现在诗中广泛涉及农业人生、人口蕃衍、亲亲之情、哀孤恤寡、华夷之辨等重大社会题目。

2、反映现实的深刻性

《诗经》尽大多数诗篇,是奴隶社会的生活写照,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实、深刻、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面貌和人类情感。

3、反映现实的典型性

《诗经》还通过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些本质,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看。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展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朱熹解释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二)赋的作用

1、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叙事的生动性

3、表达的明确性

(三)比兴的作用

比兴,因能隐言善恶,具有主文谲谏的作用,因此,后代常以比兴来表达对时政的美刺观,由此而成为中国文学现实精神的一部分。

1、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2、在诗中起定韵定调,协调韵律的作用。

3、形成诗歌表达的层次性

三、结构特点

(一)句法结构

1、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2、以二拍子为主的音韵节奏

3、每章多以比兴句为引起句

(二)章法结构

1、复沓

复沓,又称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是用同样的章法或句子重复构成,其中可以更换个别字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

2、复沓的作用

(l)通过复沓,形成回环往复的音韵效果,形成一唱三叹、荡气回肠而又迂徐婉转的韵律,读者可从中获得美感。

(2)通过复沓,形成层进层深的表达效果,不仅可以表现时空的转换,景物的变化,从而丰富内容题材,而且还能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如《摽有梅》一章紧似一章,充分表现了适龄女于“恐失其时”的急迫心情。

(3)通过复沓,形成淋漓尽致的抒怀效果。有些诗虽无递进、转折,但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吟咏,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抒怀效果,清代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迭。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

四、语言特点

1、四言二拍的句式节奏

2、平实简练,生动活泼

3、大量运用语助词、联绵词、重迭词,拟形摹声,富于音乐美。

4、丰富的名物(表示动植物的名词约373种),生动形象的动词和形容词。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抒怀传统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怀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怀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怀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怀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开创了我国诗歌的风雅传统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而《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代发展,则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占的民族文化传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成功的艺术鉴戒。

三、对后代诗歌文体结构

《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带有很强烈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基本单位。虽在汉魏以后为五、七言诗所替换,但不仅没有尽迹,不定期时有名篇面世。如屈原的《天问》、《桔颂》,曹操的诗歌。

四、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后代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重视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创作有了新的进展。

五、思考题:

1、把握《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试述《诗经》祭奠诗、农事诗的价值和意义。

3、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4、试分析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成功运用。

六、参考书:

1、《诗经》注本

2、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 (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 主要发起者: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 《新青年》: 《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主要社团: (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 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 (3)新月社——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 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 《呐喊》与《彷徨》的主要内容 (1)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礼教害人的罪恶; (2)展示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的生存境遇并刻画出人物卑微的灵魂; (3)对知识分子境遇命运的关注和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类(723中国文学史、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考研备考指南 723和936参考书目 723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723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中国文学史》张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北师大文学类936笔记是依据北师大指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 《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王向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同学们先将参考书浏览一遍到两遍,务必要做到对需要考察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整个参考书的框 架结构以及主要的观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看熟书之后,就可以看笔记了。结合笔记一定要再回到书中,把笔记和书融为一体,反复的理解并记忆,将知识点消化于自己的脑中。由于这份专业课笔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各位仍然要拿起笔,在本笔记的基础上按个人需要作一些修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到冲刺阶段,笔者相信每位同学手中的资料已经是独一无二的了。 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建议大家在对专业课比较熟悉的时候,才可以把真题 拿出来研究研究了。首先,要研究真题的考察范围、题目难度、试卷模式和出题趋势,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大致判断接下来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其次,要研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去背笔者给出的答案,而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 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 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重点说课材料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变化特点(1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区别):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社会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影 响了他们,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人民群众,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垄断资本的罪恶;正视现实发展变化,真实的反映时代的 风貌,具有传统现实主义的广阔性。真实性和深刻的批判性;人道主义精神依然是 基本武器,但或多或少的用节及观点或者社会主义思想观察和描绘现实。 2.不少现实主义作家借鉴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 社会生活。有解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局限一两个家庭中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 社会的变化。 3.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4.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灾难性的后果,战争或反法西斯成为重 要主题。 5.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 挖掘。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深入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这 种写法较为集中精练,内涵丰富,容量更大,气势雄浑。 2.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变化。创作明显表现出 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手法更为丰富,探索人物的潜意识反映人物完整的 内心世界,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形式。 3.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这是向 现代主义学习的结果。导致有的作家很难界定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 作家作品: 英国: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威廉·索·默赛特·毛姆《人性的枷锁》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威廉·拉杰尔德·戈尔丁《蝇王》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戏剧 法国:阿纳托尔·法朗士《克兰克比尔》短篇、《企鹅岛》《诸神渴了》长篇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罗歇·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广岛之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德国: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奥多·德莱赛《美国悲剧》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纳博科夫《洛丽塔》 重点作家作品: 英国代表 劳伦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虹》创作整体概括:劳伦斯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他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 注:作品后带有*号的为精读篇目,要求写读书笔记。 一、小说 1、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茅盾:《子夜》*、《腐蚀》、《春蚕》、《林家铺子》、 3、巴金:《激流三部曲》、《第四病室》、《寒夜》*(《家》*) 4、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5、叶圣陶:《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 6、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沉沦》*) 7、沈从文:《边城》* 8、钱钟书:《围城》* 9、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 10、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1、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 12、艾芜:《山峡中》* 13、萧红:《生死场》 14、庐隐:《海滨故人》 15、许地山:《缀网劳蛛》 16、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7、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18、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二、诗歌 1、胡适:诗集《尝试集》 2、郭沫若:诗集《女神》(《凤凰涅磐》、《天狗》) 3、冰心:诗集《繁星》、《春水》 4、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 5、徐自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再别康桥》*、《沙 扬娜拉》)

6、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忆菊》、《发现》、《死水》*) 7、李金发:诗集《微雨》(《弃妇》*) 8、戴望舒:诗集《戴望舒诗集》(《雨巷》*) 9、艾青: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 《火把》(《大堰河──我的保姆》*、《乞丐》、《手推车》、《北方》) 10、臧克家: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老马》*) 11、何其芳等:《汉园集》 12、田间:《给战斗者》 13、穆旦等九叶诗人:《九叶集》 三、散文 1、鲁迅:《鲁迅散文全集》、《鲁迅杂文全集》(《野草》) 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绿》、《儿女》、《给亡妇》 3、冰心:《寄小读者》、《往事》、《笑》 4、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乌蓬船》*、《北京的茶食》) 5、梁实秋:《雅舍小品》(《雅舍?代序》*、《男人》*、《女人》、《中年》) 6、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祝土匪》、《讨狗檄文》、《中国人之聪明》、《我的 戒烟》、《秋天的况味》*) 7、郁达夫:《归航》、《还乡记》、《还乡后记》、《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 四、戏剧 1、郭沫若:《屈原》* 2、曹禺:《雷雨》*、《北京人》 3、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4、田汉:《名优之死》 5、贺敬之等执笔:《白毛女》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提纲(改后版)上课讲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 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 它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争论、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这30年的文学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却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整个中国文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深“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 中国现代文学所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以往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相比的。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它大致经历的三个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奠基作家,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国新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即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把文学革命运动迅猛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 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话剧方面则有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创作的白话剧本,在中国首先尝试了话剧这一新文学样式。 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理论和创作的深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涌现出众多的新文学社团。 其中重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标志着从作家个体转向群体创作,并有自身鲜明的文学理论,进一步奠定了文学主张这方面深刻的影响。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潮,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它是现代文学的发展、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 一方面左翼文学强劲的发展,将文学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方面推进到了极点。革命文学的运动的出现更注重文学内容的深入和挺近。 用一句话概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但是第二阶段之所以成熟,并不仅仅是革命文学的发展,而是进一步出现了多种风格、作家流派的作家作品。特别重要的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 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现代主义上的探索,特别是现代主义诗歌、小说。 此外还出现了京派和海派这样的文学派别。 第三个十年(1938—1949),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显示了文学和时代更加密切的联系。 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由于抗战的发生,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文艺抗战运动。从39年到42年属于抗战前期的文艺发展,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宣传民族意志、鼓动抗日救国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显示了一种不同的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显示了与时代相辅相成同时发展的特点,表明文学始终是为社会服务的。 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成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历史剧的成熟。其中,以郭沫若的《屈原》、《虎符》等历史剧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42年以后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为两个地区的文学:解放区和国统区两大区域。 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方针,涌现出了赵树理、孙犁、丁玲、周立波以及《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 在国统区,主要围绕反压迫、争民主的民主革命运用,出现了大量讽刺性、揭露性的作品,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钱钟书的《围城》等等。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而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30年,无论是它自身的演变,还是它和时代社会的关系,都可以看出,它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 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在30年的文学发展中,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传承 一方面反叛传统旧文学,在艺术形式上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另一方面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 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也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新文学、新文化与旧文学、旧文化是在联系中更新发展的。 2、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充分吸收外来各国文学与文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3、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代历史所赋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这就是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不懈追寻。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意义及新文学初期创作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以《新青年》编者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深受西方近代思潮影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起而奔走呼号,发起和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作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兴起。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钱玄同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改变旧文学轻视小说戏剧的传统观念;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一系列文章,反映了他的“人的文学”等主张;介绍、翻译外国文学也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当时作家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刊登了《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产生很大影响。

外国文学史下讲义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下讲义 第一章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特征: 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时期。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与急剧的转型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是其兴起的原因与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思想特征: 第一,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感情。 第二,歌颂个性解放与自由,反抗对自由的压迫。 第三,歌颂大自然,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第四,重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矿泉中汲取了丰富养料。 艺术特征: 第一,自由的写作手法。 第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特征。 第三,忧郁感伤的情调。 第四,艺术手法的广泛探索。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后期浪漫派:海德尔堡派。 霍夫曼、海涅是海德堡派之后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海涅(1797--1856)德国民主主义诗人,他是歌德以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海涅在他的早期创作年代是一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霍夫曼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中篇《金罐》、《侏儒查赫斯》、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人生观》等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分为前后期两个流派:湖畔派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共写27部历史小说,代表作有《艾凡赫》, 简·奥斯丁则代表了英国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代表作有《傲慢与偏见》。 拜伦:主要作品: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东方叙事诗》,讽刺诗《唐璜》 “拜伦式英雄”:它是用来概括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这类人物以《东方叙事诗》等一系列作品为代表的主人公,他们一方面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难逃悲剧命运。这些人物形象因与作者拜伦的精神气质相契,而被称作为“拜伦式的英雄”。 《唐璜》: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外国文学史 下编 简答题

外国文学史下编 简答题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简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答:1、频频出现“长河式”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这类作品往往长达百万言以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2、倾向对人的内部心灵加以开掘,汲取、借鉴意识流、内心独白、象征寓意等现代派手法,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3、作品普遍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2、简述《巴巴拉少校》的思想内容。 答:萧伯纳的代表作。剧本通过巴巴拉和其父昂得舍富之间的冲突,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慈善事业”根本不可能消除贫困的事实,揭露和讽刺了英国议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宗教宣传的虚假与伪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思想的矛盾。 1、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以及人们陷于金钱摆布的怪圈现象; 2、表现了上流社会青年一代的局限; 3、剧作还展示了以昂得舍富为代表的世俗势力和以巴巴拉为代表的精神力量的较量,结果是前者轻而易举战胜后者。 3、简述《虹》中的象征和寓意。 答:劳伦斯的小说中,人物、物象和故事往往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总是以具体的生活故事表现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之间关系的主题。1、一开头就用神话式的笔触,描写了人物的现实背景,提示了三代人人生探索的逻辑起点;2、小说对布兰温家族生存环境前后变迁的描写,象征性地表述了人类“伊甸园”又一次丧失的历史事实,提示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隐喻了现代文明对人的侵蚀和人与自然的又一度分离;3、三代人的追求与探索的经历融为一个整体,并呈一种螺旋式递进的关系,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4、简述《虹》的艺术特色。 答:具有传统和现代两重性。《虹》艺术地实践了多重复合式叙述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的复合叙述;2、在传统的“全知全能”式的作者叙述中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的意象呈现;3、在传统式常规叙述中包含了非小说的成分。廊坊的意象和论文式的分析。 5、《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成就和主题思想。答:主要内容:1、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提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的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2、通过克里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3、作家企图以“情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艺术特色:1、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体裁;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3、小说着重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4、语言朴实简洁,不假雕琢,这样的语言在朴素简单中显出浑厚浩瀚,在平凡静穆中显出深广热烈。 6、简析《布登勃洛克一家》的思想内容。 答:1、小说反映了德国自由资产阶级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2、揭露了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3、小说在描写布登勃洛克家庭衰亡过程时,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惋惜之情,同时流露出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宿命论思想。 7、布莱希特提出了什么样的戏剧理论? 答:“叙述体戏剧”,提出在结构上用叙述性代替戏剧性,在表演上用感情的间离代替感情的共鸣。他认为戏剧必须以改造社会为已任,主张写重大社会问题,寓教育于娱乐,诉诸观众以理性,引起观众思考的兴趣,使之相信世界是可变的,激发改革之情。 晚上“辩证戏剧”代替前者,认为它既包括戏剧内容的辩证性,又能包括戏剧形式的辩证性,同时不排斥戏剧性;在表演上,为了达到形式的辩证统一,它既需要感情的间离,又需要感情的共鸣;它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观众的理智,促进观众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改变不合理的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为什么说克莱德的悲剧是美国的悲剧? 答:以一个普通青年克莱德短促的一生为线索,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画面交织进去。克莱德的悲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展现了弱肉强食的美国社会毁灭青年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 1~3章 目录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第二章汉代辞赋 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东汉文人诗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三章陶渊明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 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第二章《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 为、、、和 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笔记

老舍 一、概述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在英国期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老张的哲学》以北京为背景,展示了小市民的生活侧面。作品塑造了张德明这个恶棍形象,展现了20年代在黑暗势力的崔擦逼迫下,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沉痛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在哭声中暴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腐朽。 《赵子曰》写的是新一代,主要人物有:赵子曰、欧阳天风、李景纯。作品所设置的赵子曰从“混世”到“救世”的觉醒过程,作者对赵子曰的针砭与嘲讽,出自于老舍呼唤自重自强的民族精神的深层心理。 《二马》是老舍早期三部长篇小说中的翘楚,它通过对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父子的对比,切入了中西文化冲撞的本质,显示了在世界潮流的冲击下,经历了漫长历史积淀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必然更新的趋势。在新旧交替,中西对比的整体思维中,透视了民族心理的各个层面。《二马》标志着老舍早期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抗战前老舍的其他作品,童话体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士》,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短篇小说《赶集》、《婴海集》、《蛤藻集》。 《猫城记》接猫人丑恶行为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痛心疾首的剖析,并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 《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小说标志着老舍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这十几年,是老舍创作的又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和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 《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

国外文学史进化论解读

国外文学史进化论解读 本文作者:林精华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我们知道,正如现代中国学术制度和高等教育来自西方一样,1917年周作人首度在北京大学开设“欧洲文学史”课程并最先用汉语著述《欧洲文学史》,也是西方文学史框架和观念之影响的产物。此后,外国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很快就成为中国大学人文学科中重要工作,外国文学史的编纂成为知识界和学术界最关注的工作之一,以至于近百年来,中国著述各种类型的外国文学史已近三百种。然而,这些文学史著述的经验,以及著述本身的有关论述,却没能对世界发生积极影响。无独有偶,中国大陆学人著述的近千种《中国文学史》,最多只是很有限地影响汉学界,未能在理论层面上提升国际学术界关于文学史著述的经验。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令人困惑的问题:文学史研究作为文学史家立足于当代文学史观,在参考历代文学批评家对相关文学现象讨论的基础上,对特定语种或区域的文学发展进行系统化表述的成果,这种由欧美学界发起并持续不断的现代学术行为,如哈佛大学教授温德尔(BarrettWendell,1855—1921)《美国文学史》(1900)、加州大学河畔校区(Riverside)教授埃利奥特(EmoryElliott,1942—2009)等人主编《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1986)、沃特鲁学院英文系主任克林柯(CarlKlinck,1908—1990)等人主持的多卷本《加拿大文学史:英语中的加拿大文学》(1965)、奥尔巴尼大学教授维斯特布鲁克(PerryWestbrook,1916—1998)《新英格兰文学史》(1988)、奥伦学院教授贝内特(BruceBennett)等人的《企鹅澳大利亚新文学史》(19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