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_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_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黄泉星1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最有效的切入点。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外科技创新、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四大工作体系,才能更好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大学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其价值观念、利益需求、发展方式及群体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对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以改革求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高校改革的形势,调整工作的思路,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体系,继续保持共青团旺盛的生命力。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夯实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客观上要求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和深化,高校的培养目标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利用自己的优势,抓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建设,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政治保证。

围绕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大批学生骨干。大学生中有大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骨干,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党校、团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干部进行一至两次的集中培训,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形势政策,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党章学习小组、邓论研究会等学生团体,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使这些学生骨干尽快在思想理论水平上得到提高,尽快成熟起来,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并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其他同学,解决学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起到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把思想教育的内容融到具体的活动之中,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如2004年喜迎校庆之际、2005年迎接水平评估之际,各系团总支、各班团支部都分别以“我为校庆添光彩”“我为评估作贡献”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有开座谈会的,有举办演讲比赛的,有开展校园清洁活动的……同学们的“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倍增。可以说,校庆庆典成功举办和评估顺利评优,与同学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要善于从青年学生的兴奋点中找切合点,充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结合形势政策,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使学生变被动式受教育为主动式受教育。例如通过组织新生参观梁披云先生事迹陈列室、观读每幢建筑记录爱国华侨兴学助教、无私奉献事迹的镶碑,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黎

作者简介:黄泉星(1969-),男(汉),福建南安人,黎明职业大学团委书记、学工部副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研究

明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例如在文学大师巴金逝世后,举办巴金图片展等活动,宣传巴老“敢讲真话”与“爱”的思想和精神;又如开展每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月、纪念“12.9”运动团知识竞赛等等。

围绕文明行为养成,开展校园文明行动。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机制。我们围绕文明行为的养成,积极开展了“培育校园文化,铸造精神家园”宣传板评比、“校园不文明行为”劝导行动、“黎园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校园环保行动、“礼仪之星”大赛等校园文明行动,既促进了文明校园的建设,又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素养,培养了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2构建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打造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能力基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成为高校教学工作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其中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

2.1 加强学生科技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队伍是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有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我们教育学生成才仅凭说教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作保证,尤其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倾斜政策和优惠待遇;二是有广泛的学生基础。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群众性,更要发挥学生科技骨干分子的作用,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生;三是有一批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

2.2 发挥指导教师的推动力作用。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系统指导学生科技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可以说学生是科技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外学术活动开展的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中各环节指导和把关是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较高起点、上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指导应是引导式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摆正第一课堂和科技实践的主次关系,使学生在科技实践创造活动中做到学习和实践二者兼顾。

2.3 提供必要的科技活动经费和设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场所和设备,学校各相关部门应积极扶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2.4 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将对学生的创造教育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组成学术研究小组,参加教师提供的研究项目,参与各种各样的竞赛、报告会、学术讲座、科技制作作品展、企业家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推行项目化管理,这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将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经验引入到学校中来,用企业的模式来管理学生,

推行项目化管理,由学生产生CEO 、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等,通过模拟企业的形式,多方位的培养学生,把科技创新工作落到了实处,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使学生毕业之后,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增强了社会竞争力。

3构建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拓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平台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2],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围绕专业特色,开展校内外社会实践性活动。一方面,各系可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双休日,开展各种文体、科教、法律进社区活动,组织青年学生直接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使他们充分利用所学专长,开展义务家教、义务电器维修、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法律知识等形式多样的社区援助活动,在宣传学校、服务社区的同时,加深了相互了解,锻炼了自身能力,增长了社会经验。另一方面,重点组织好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让贫困生参与校内外的有偿服务工作,既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技能和阅历。

围绕“三下乡”,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彻底改变过去只有少部分学生干部参与的尴尬局面,形成了重点实践队与所有返乡大学生点面结合、全面进步的大好局面。一方面,返乡学生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活动,例如,部分土木建筑系的同学直接参与到校区建设的实践中来,充分发挥了他们课堂所学;经济管理系则充分利用资源,在泉州市各大中型企业中锻炼着自己的才干;计算机系的一些同学则到益华电脑城开展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到很多更新的技术和IT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外语系的同学则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支教工作,在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上,还帮助外语落后的中小学生补习;电子工程系则将学生送到生产的第一线上,学以致用,许多同学就是在实践中找了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配套组成若干支实践队,重点赴革命老区、社区、街道办事处、企业等地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

争取地方政府和企业支持,校企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共青团可以以地方团组织为桥梁,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建立比较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共建,既可以为企业建立优秀后备人才储备库,促进高科技项目的合作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为青年学生提供参与实践、锤炼能力、展现风采的舞台,以此为载体,鼓励和培养青年学生的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青年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就业的本领,使大学生早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例如我校的晋江龙湖实践基地,就是晋江市团委、晋江市龙湖镇团委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随着双方共建活动的深入,基地所涵盖企业逐年增加,共建领域、形式和层次也不断丰富:企业由最初的大赢家服饰拓展到联纺织造、利瑶织造、佳辉服饰等,共建形式由最初的学生入工业区志愿服务发展到学生假期挂职锻炼、毕业实习、双方的培训指导(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讲座,学校老师学生到企业培训员工等)、人才举荐与录用等。

4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工作体系,优化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师生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3]。它以学生为主体,以

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直接关系到共青团自身的地位、形象、凝聚力及号召力。

坚持实效原则,使社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引导,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3]。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和需要,既要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科学性,又要突出层次性,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爱好的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社团活动真正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第二课堂,从而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和品格的塑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我校现有成员社团32家,涉及范围广,特色性强,分属于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语言文学等七大类型,现已拥有大约2000名会员。这些社团都有自己明确的社团章程、社团宗旨及社员共同目标,并设立了完备的组织机构,每学年组织本社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文学创作、体育竞技、文娱表演、应用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使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发展爱的教育思想,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能只是大众文化的缩影,而应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各级团组织有责任传承发展爱的教育思想,结合以“爱国主义思想、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本位与爱心教育理念、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观”的校园文化精神,组织和开展无偿献血、新生专业合唱比赛、优秀青年高校行等活动,把校园文化活动从纯娱乐消遣性向有组织的教育性方面引导,从“大众型”娱乐活动向科技学术型活动引导,使校园内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开拓进取、热爱科学、追求知识、努力成才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6-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3]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N].中国青年报,2005-4-10

Constructing the W orking System of the College Communist Y outh League and Serving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 oung Students

Huang Quanxing

Liming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it is the most effective cut-in point of the job of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o serve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 The job of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should actively fits to the phasic development and the fact of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 It should construct the four working

systems as idea education,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creation, social practice and campus culture activity, which will offer a better service to the growing and developing of young students.

Key W ords: College Communist Y outh League ,Working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作者电话:0595-********(小灵通),22911011(办公室)

联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泉秀东街黎明职业大学362000

Email:lmuwmxx@https://www.doczj.com/doc/521458385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