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精神要点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精神要点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精神要点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精神要点

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精神要点

罗书苹

【期刊名称】《工会博览》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中国文人画中包涵中国艺术创作精神的主要特征,中国文化影响下文人所特有的清雅品格成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在美学概念中,可以厘清文人品格的由来以及尚清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以独特视角来考察中国文人画中体现出的创作精神,从而归纳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态度。

【总页数】1页(329-329)

【关键词】清雅;尚清意识;创作精神;气韵;要点

【作者】罗书苹

【作者单位】中国航海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03

【相关文献】

1.精神追求:艺术家创作实践的内驱力——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参照而审视当下艺术创作中的“原创力”问题 [J], 宋生贵

2.论指挥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借鉴 [J], 陈波

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西方现代绘画中的阐释——以"气韵""意境"为例[J], 杨丹妮; 杨雨霏

4.假山石系列创作漫谈——本人在陶艺创作中对中国传统山水艺术精神的体悟

[C], Xiong Zuchao; 熊祖超

九年级美术下册《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doc

九年级美术下册《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美版 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C 能力目标: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木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 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引领分析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 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 实用性。 (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 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 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 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 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 一样的地方。 (4)它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是什么。 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 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希腊雕塑的 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 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1)你是怎样理解顾恺之的绘画精神一一“传 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o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 从技法上去分析 作品 引导学生从表现 手法上去比较中 西方人物画的异 同。

九年级美术下册 1 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教学设计 人美版

1.继承发扬中国美术优秀传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我国与世界上优秀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风格。 能力目标: 用语言阐述自己对中国优秀民族艺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西不同风格形式美感的体验,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加深对美术艺术的理解,更加热爱祖国,了解自己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九年级学生设置的“欣赏。评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的主观意识很强,有一定的分析、辨别、判断能力,因此,本课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四个方面概括介绍中国美术最突出的艺术传统,可以降低难度,易于学生从整体上对祖国优秀的美术传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美术的持久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审美特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观点。 教学难点:中外美术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的对比。初步理解传统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 4教学过程 导入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艺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那么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呢?这节课---- 新课 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 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2) 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例:它的材料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协调,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风格上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自然之美的表达,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于一身。 (3) 与西方建筑相比较,在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表现(一)

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当代山水画中的表现(一) 摘要:本文以论带评,试图描述中国山水画在走向当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精神的,也论及了中国山水画在当下语境中创新和发展的几种状态和特征。分析了传统型、新传统型、实验水墨在不同创作理论指导下,立足本土,秉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索,同时也对所存在的某种导向上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传统型新传统型实验水墨 作为一种正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的艺术创作,中国山水画的当代化还有许多个不确定性,因此,试图对这一正在不断演进着的艺术现象做出任何解释都可能带有某种片面倾向。但是,关注中国画的当代化走向,关注当下中国画该如何秉承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应该说是极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古老的华夏文明如何保存自身文化内核的传承,则就更有深究之必要。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李泽厚先生曾指出:“中国美学要求美与善的统一,而所谓善的最高境界,儒道两家虽各有不同的说法,但归结到最后,都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不同处只在于如何达到此种境界,以及对达到此种境界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①不仅如此,阴阳五行、佛学等各流派都含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最高审美境界或者人生境界是经过道家的推动而形成的。为此,笔者曾进一步认为:“真正能成其为最高审美境界的,是以庄子哲学为主流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以反对异化和提倡绝对自由为己任,第一个把‘人化的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最早地较明确的提出了超功利的人生态度。这种美学思想,为后来的禅宗所大量吸收,对中国传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②而且理当肯定的是,“中国文化以儒化了的思想为其基本内容,又由道的精神建筑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型和艺术精神的基本框架。以后,道、佛、儒三者互补,使这一传统艺术精神得以成型和完善。”③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精神可以说渗透了包括绘画在内的各种中国艺术样式,从书法到绘画、雕刻、舞蹈、音乐等等无一不受其影响和滋养,传统绘画理论同样也得益于中国传统精神的陶冶。比如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论画六法”,又如古代关于“笔墨”的理论等不一而足。而意象、气韵、空灵和境界(意境)作为传统艺术精神的主要审美范畴又充分体现了道、佛、儒互补的这种中国所特有的东方艺术韵味。 纵观上个世纪末期的中国绘画艺术格局,我们不难看到从80年代的伤痕绘画、乡土绘画、理性绘画、实验水墨,到转向90年代的达达主义、艳俗绘画、玩乐现实主义、政治波普等的轨迹。与此同时,山水画艺术家也在前行的中国画现代化和当代化的道路上实践着一条前无古人的艰辛之路,摸索着中国当代绘画在不断变革中属于自己的艺术定位,并开创了新一轮百家争鸣的局面,成绩可谓喜人。然而各种争论亦从来没有停止过。“笔墨等于零”和“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依然是艺术家和学界长期争鸣的一大焦点。无须否认的是,争论将带来一种冲破束缚的动力——而这也可能是当前艺术创作中急需的理论资源。在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并行的当代审美中,艺术家自身的艺术立场将决定创作的走向。发扬传统艺术精神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对于文化传承,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始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统中国画发展到近代以后,面临着西方理论、西方的制作方法、作家作品和中国画如何现代化、当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绘画的求新求变,始终在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地摸索着。自20世纪初期始,中西合璧的艺术样式就已出现,比如吴冠中曾评价林风眠的作品:“是企图用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来消化西洋画的形式。”④实际上,近现代的一大批画家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创作道路,从高剑父、林风眠到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沿用中国画的气韵生动来转化绘画内涵的探索是令人敬佩的。笔者把这种以传统山水画为基础,引进西方绘画的一些艺术审美规则,以其达到一种新的欣赏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专插本艺术概论资料共享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术创作论 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2010年论述题30) 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几个方面(以下内容按照旧版书排版整理!)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2011年简答26题,文化素养包括哪几方面) (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感受力 (2)丰富的想象力 (3)独特的记忆力 5、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以上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和相互完善,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创作才能。 (三)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1、“定势”概念的提出 1889年由德国缪勒和舒曼提出。 2、艺术心理定势(2011年,名词解释22。) 定义: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看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

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看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 摘要:本文尝试对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中国各个门类艺术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简述,从而提出了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创作与发展应该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去继承、借鉴,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去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而 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与中国古典舞学科体系。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艺术精神继承借鉴 一、前言 中国古典舞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创 建的一个学科,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敦煌派、身韵派、汉唐派、昆舞派的相继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也正在一步步完善。虽然在近些年来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各种抨击和批评不绝于耳,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在舞蹈表演,课堂教学和剧目创作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成就的。中国古典舞体系的创建是有根源的。它的根源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这也说明了中国古典舞体系的创建和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的继承是成功的,从而带动了整个古典舞学科在表演、创作、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近年来在国内各个舞蹈比赛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古典舞演员。这就充分印证了中国古典舞这一学科成功的创建,以

及在其训练体系下所取得的各个方面的成就。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继续发展中国古典舞,如何不断的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这都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而中国古典舞身韵派的创立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正是它继承、借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和武术的套路和技巧,从中吸取了中国几千年舞蹈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特有的美 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才使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才使其从戏曲艺术中分离了出来。如今的中国古典舞要想发展与创新那就必须秉承着“以我为主,以我化外”①的观点去回到中国古代舞蹈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追根溯源去继承借鉴。对于失传已久的古代舞蹈的寻根虽不可取,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融汇相通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再续中国古典舞的创 作与发展,或许这也是一条可行的方法。因为它们都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先祖和母体,那就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精神――意境、气韵、形神。 当今中国文化主要是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方面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恰恰是这三种思想交织、融汇、凝聚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精神。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如今这些传统的艺术精神都蕴藏在了中国的各个艺术门类,从而

中国民间艺术教案

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刻刀,订书钉。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片段引出课题 观看中央美院最近原创剪纸动画《大红公鸡毛腿腿》选段,这是哪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引出今天的课题。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二、讲授新课 (一)剪纸的种类: 剪纸按纹样大致可以分为: 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二)剪纸的运用 花瓶、餐具、水杯,服装,屏风、建筑等。 (三)剪纸的表现手法 1.剪影法 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它是通过外轮廓的形状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一般以表现人物、动物、景物等物体的侧面为好。

2.阴剪 一般指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用在黑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来保留大的体面,这种效果厚实、结实、稚拙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阴刻剪纸——线线相断 3.阳剪 一般指镂剪,就是剪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块面的方法,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这种方法流畅、清雅、玲珑剔透。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阳刻剪纸——线线相连 4.阴阳剪 此法是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阳两种剪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方法。现代内容的剪纸多用此法。 (四)和剪纸的符号 1.小圆孔 2.月牙形 3.柳叶形 4.锯齿形 (五)剪纸步骤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机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的积淀。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到真实的转化。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三个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同样显得重要。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于是,作为感性材料和物质材料的各种要素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同一。 我们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改造方面看,如果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物质(如:一块石头或一块画布等)改变一种形态,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这些物质由于在形式上起了变化,它们在观照者的眼中就不再是它们自己,不再是石块和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动物、一组静物或者其他可视形象。这种由形式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质变是惊人的,它们从无生命物质变成了有生命物质。当然,并非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了质变,而仅仅是在观照者的心目中引起一种“质变”的幻觉。而从这种幻觉中,人类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因此也就看到了美。然而,按形式主义的概念,造型艺术作品本身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和色彩构成的,认为形和色是艺术作品的血肉生命,这种“形式和结构”就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说法有悖于事物的一般规律,淡忘了艺术品的创造者的观念或意愿。笔者认为,物质材料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产生的物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艺术生命只有靠这些物质材料的结构组合才能诞生,艺术的灵魂也只有“有体可附”的时候,才能成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灵魂。

《中国艺术精神》5000字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

《中国民间美术》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课业类别:美术欣赏操作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剪纸、年画、风筝、玩具、编织、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教学: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根据实物作品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展开讨论。 3、检查学生回答得问题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自我介绍 2、(把实物摆放在讲桌前展示-------)导入主题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不

《中国艺术精神》字读后感

精心整理《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 其余 ,重 ? 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 ? 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灵感源于生活,这句话,已被千千万万人传诵,灵感不仅仅来源于生活,它还渗透到各个方面。首先从生活开始。 画家必须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显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伴随着创作思路,逐渐从已有的积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关信息,并将其范围逐渐缩小,向创作思维靠拢、逼近、诱出若干思想火花,当突然爆发出一个偶然的奇想时,点燃了整个思路而突然贯通,形成灵感。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当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时没悟出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冥思苦想进行创作的构思时,这些潜藏在脑海深处的东西,在翻阅速写的偶然启示下,会突然爆发出来。如果创作时没有真实甘受,就应该放下画笔去感受生活,等充实后再回到画架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所以说生活的积累是产生灵感的基础源泉。 灵感源于文化底蕴: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动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都有相互融通和渗透的界面。文学的美和境界有助于提高绘画的品味。诗歌与绘画更是关系密切。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既是音画,以音乐语言表现田园风光。雕塑的表现手法也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舞蹈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生动绚丽的舞姿是绘画的丰富素材。叶浅予的画表现舞姿最为传神。建筑艺术中的对称、高耸、曲线、直线的协调、凝重、流畅等要素对绘画都有借鉴价值。作为一个画家,要对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建筑等学科都要涉猎,加深研究以拓宽自身的文化底蕴。 灵感源于勤奋:灵感只是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他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契机,起到催化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整个创作过程,还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画家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学艺过程。齐白石画鱼虾经常每日观察鱼虾的动态。刘海粟曾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在自然环境下作画,年逾九十仍上黄山。通过长期观察、临摹、体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掌握画法的奥秘,达到浑然天成,出手不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手拿一个速写本,记录自己喜欢的人与物,在创作时也多了很多素材和灵感。俄国大画家列宾写到:“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柴可夫斯基也说过:“灵感是这样的一个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没有勤奋就难以产生创作灵感。 灵感源于独立思考:画家的作品所表现的是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识、表达和感受,是具有个性的产物。因此,不能止于摹仿名家、名作。要从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依自身的人生观和艺术感触来进行创作,独立思考才能触发灵感。深藏的苦难岁月刻记跃然画上,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象的迸发,突出其个性;是源于心灵的再创作;是思想、理念、观察和情感结合后的升华;是超越自然物表层向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 灵感源于个性:“个性,从广义讲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画家的个性不同,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关注点也不同,对生活的感受、心理体验也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灵感的形成和产生也有很大差异。绘画创作灵感的激发和降临,因人而异,因个性不同而有别。一些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具个性的、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答:儒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儒家美学的政治色彩与伦理色彩比较浓厚,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儒家主张“入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忧国忧民,正人正己,崇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美学的代表人物杜甫,尽管杜甫仕途坎坷,政治抱负始终未能实现,亲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困窘,但始终不改初衷。甚至在写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极度困窘中,杜甫所祈求的也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天下寒士的温暖。受儒家美学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十分严谨,讲究对仗、工整、格律,如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两两成偶,对仗工整,一句一景,彼此并列。 道家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受老庄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道家美学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具有鲜明的超功利倾向。道家主张“出世”。认为真正能观于天地而体道得道的理想人格应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 。道家美学代表人物李白,原来也有政治抱负,受到唐玄宗的礼遇,供奉翰林,但政治上并不受重视,又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就被“赐金放还”,从此离开长安,遍游名山大川。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老庄道家的意味,渴望精神的绝对自由,仙与酒成为李白常常吟咏的题材。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游名山游”。李白的诗歌风格,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可以看出李白的道家思想飘逸的一面。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心”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一切法皆从心生”,高扬“心”的地位和作用,主张“遁世”,即避而不入。禅宗认定法由“心”生,境由“心”造,而“心”是空寂的,所以“心”所显现的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皆虚幻不实。禅宗美学的代表王维虽然受到儒家道家的影响,但更多地受到佛教禅宗美学的影响。王维长期在京供职,官至尚书右丞,晚年笃志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王维的诗里都充满了浓郁的禅意。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正是儒、道、释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道,为中国古代哲学最高范畴, 道有天道、人道之分。天道是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学说,人道是人生根本问题的学说。老庄道家侧重于“天道”或“自然之道”,孔孟儒家侧重于“人道”或“论理之道”,禅学的“佛性”(即心即佛)相似于“道”的概念。天、人统一于“道”,也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它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而且也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 人生价值的学说。“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当服从这种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所体现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要点。 二、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占三分之一。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同时,他们乐学、好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课前指导时,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理解、难展现的地方,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和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3、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四、教训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艺术创作论文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期末论文 ——关于艺术创作领域的随想 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不管是对于电影、音乐、戏剧还是舞台剧等等一些有关于艺术方面的东西,我从来都是站着一个欣赏的角度来看的,标准也从来只有好以及不好。这门课给了我许多区别于好与不好之外的感受,也得到了许多关于艺术创作方面的道理。艺术不只是要单单为了一个好看,关键是要用心,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阅历与知识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蕴含的感情却是它能否得到共鸣的核心。 一种艺术,能够有人认同或者夸赞,它里面一定是有着优点的,这个优点,就是艺术成功的地方。大部分人说起小品,会想到赵本山;说起电影,会想到张艺谋;说起歌曲,会想到陈奕迅;说起作词,会想到林夕等等。这些人,可以说是在他们所属的这一个艺术创作领域里,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一个可以代表的人。他们所擅长的这些东西,与其他人相比,往往有着过人之处。感情的流露与贴合现实的演绎,这让他们脱颖而出。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音乐人,他的名字叫做林宥嘉。我喜欢他的每一首歌,即使是他的翻唱我也一直觉得比原唱更加震撼。他的特殊在于,他有着和别的音乐人区分开来的独特的嗓音,他在唱歌时的用心和真诚,你完全可以感受的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热爱着音乐的人。他曾经唱过一首叫做《你是我的眼》的歌曲,这首歌被他唱红,但是我觉得在听原唱的时候,比听他唱时,感触更深。有时候,一个人的心境,可以让艺术的感情得到一个升华。原唱萧煌奇自己作词作曲,而他本身,也正如歌词所说的无法轻易分辨白天以及黑夜。我想除了原唱自己,别人无法体会,正如林宥嘉也无法体会: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这句话吧。 看狼图腾这部影片时,老师有强调剧中所有的狼群都是真正的狼群来演绎的,我开始并不能理解导演这种行为,大家总所周知,狼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动物,一只狼对于平常人来说就已经算可怕了,一群狼,即使是一群被驯化过的狼,它们与生俱来的那种血性与凶残,真的不足为惧么?直到我欣赏了这部影片,我才知道导演的决定有多么正确。我想若是用各种高科技制作来完成影片中大部分的狼群镜头,那么这部影片也失去了它真正的精彩吧。也难怪,当我去观看那些影评时,往往就会有人评价出,人物逊于动物这些话了。不管演技多么的高超,对比于那些完完全全是真实的东西,在活灵活现上,就已经输了一筹了。 那些古今中外有名的艺术家们,他们说起艺术,基本都是围绕了一个中心——感情。有了感情,艺术才仿佛有了生命力。艺术的创作既是一种感情的宣泄,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包涵了一种底蕴,让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深刻地扎入在你的心里。 国贸14301 1430410102 张瑾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论文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的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石造山,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中国园林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一)亭 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有亭毅然临于泉水之上”,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亭子点缀在花丛中,山一旁,河岸边,不仅供休息,也是欣赏园中景色的好地方。亭子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有时掩映在树木之中,有时静静的立在荷塘一侧,有时又藏在假山之后,不张扬,不浮夸,就那样含蓄而又傲然挺立。 (二)廊 “夹径多长松,度松渐豁敞。伊昔构曲廊,夷光留屧响。屧响久不闻,春烟蒙蔓莽。小草设有知,云见人来往。”廊,以其曲折回环的姿态悄无声息地将园林的各个部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自然而雅致。行走在长廊中,园中之景悄入眼底,沁人心脾而又不失高雅。 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子,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三)园林中的景墙 粉墙漏窗,这已经成为人们形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的口头语之—。所谓景墙,主要手法是在粉墙上开设有玲珑剔透的景窗,使园内空间互相渗透。景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空窗、花格窗、博古窗、玻

美术《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中国文人画》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中国文人画》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文人画的基本含义 2. 能力目标:1、能清晰的对文人画的含义进行简单表述。2、能大致了解文人画的发展, 及其重要人物与作品。 3. 情感目标:1、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乐于观察的意识、善于思考的态度和敢于评价的 勇气.2 体验中国传统瑰宝文化的魅力,加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教学重点:文人画的内涵,历史发展以及精神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清晰的了解文人画含义和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视频播放引导课题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细致分析 第三环节:课堂提问总结提升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引发思考 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以视频《水调歌头》诵读引导课题,吸引学生兴趣。通过结合大文学家苏轼的身份来揭示课题——《中国文人画》。 二、课堂讲解:展示六张图片让学生从其中选出那些是文人画,通过对比让学生自感 受文人画和其他绘画的不同。初步感受中国绘画,激发学生兴趣。 1. 提出问题“什么是文人画?”总述文人画的含义。从五个方面用对比分析什么是文人画。分别是从名称,技巧,画面,表达思想意境及其代表人物来得到文人画所代表的字面以及其深刻的含义。既从名称看, 文人与画匠画家在身份、地位、学识、涵养的不同。所以文人绘画区别于装饰性较强的院画以及大多以实用性为目的民间绘画。从技巧看,并不注重精细“像”的表现,更在意其表达的神似。从画面看,一则多留白,在其意境也为后诗书画印结合

在空间上提供条件。二则南宗之后注重于意向的抒发,而北宗重绘画功力,重形似的不同。从意境看,更加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心情品性,修养与性情。也能变相反应出作者当代的社会情况。 2.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既从魏晋南北朝,宋,元,明清,近现代)的顺序。魏晋南北朝出现其创作思想。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当时文人画的中心;宋文人画运动:苏轼提出“士人画”一词,文人画运动开始,宋徽宗翰林图画院把文人画从运动提升为制度,画家地位提升到一定高度;元文人画复古风气。赵孟頫提倡古意,复唐绘画,元四家绘画从之发展与后世的继承;明清代文人画鼎盛;近现代文人画衰败消失。(通过历史的进程来清晰的展现文人画发展。使学生对文人画的历史有一定了解。使得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同时,能对于近现代文人画消失表示惋惜。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缺失感到遗憾。) 3. 文人画的题材,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 4. 讨论:为什么古代的文人要以这些题材入画?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尤盛。 三、精神内涵:1、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精神。中国古代文人画不拘泥于形体、线 条、色彩、笔墨等,特别注重画外画、景外景、意外意的审美意向。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性、人际关系的伦理性。或 超逸旷达,或含蓄内敛,彰显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智慧。 2、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重意 文人画重简 文人画重笔墨情趣 四、课堂小结:中国文人画源远流长,多以梅、兰、竹、菊、高山、渔隐、山水等为题材,以简单的笔法以形 写意,笔墨情趣跃然纸上,抒发他们内心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心灵感受。或超逸旷达,或含蓄内敛,给 人以深刻思考。彰显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智慧 五、课堂练习:1、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词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他在艺术上的造诣并不逊色于诗词,他的艺术作品对我国古代“文人画”影响颇深。“文人画”是指画中带有人文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下面对“文人画”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 .文人画与中国山水、花鸟、人物并列成为中国画的题材 B.文人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