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知识讲解

《邓稼先》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以他们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向中央领导谈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歌颂这位卓越的科学家。

(左)杨振宁(右)邓稼先

知识积累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

2.鲜.(xiǎn)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3.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4.宰.(zǎi)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5.至死不懈.(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6.鞠.(jū)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停止。

7.奠.(diàn)基人:喻指一种伟大事业的创始人。

8.开拓.(tuò):开辟。

9.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

10.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11.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毕,全、都。

12.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和儿童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13.孕.(yùn)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14.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才能并鉴别其真伪的眼力。

15.谣.(yáo)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16.挚.(zhì)友:交情深厚的朋友。

17.震荡:震动、回荡。

18.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19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20.平沙:平旷的沙漠。这里指旷野。

21.夐.(xiòng):辽远。

22.萦.(yíng)带:弯曲的像带子一般。

23.纠纷:交错在一起。

24.曛.(xūn):昏黄。

25.蓬:即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柳叶,边缘有锯齿,秋天开花。

26.挺.(tǐng):疾走。

27.亡群:失群。

28.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亭长掌管捕盗。唐代为管理治安的小吏。

29.三军:春秋时代大国的军队常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这里指全军。

30.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穷,尽。

31.截然不同:形容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32.碎首黄尘,燕(yān)然勒(lè)功:碎首,指献出生命;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33.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34.邓稼.(jià)先 35.黯兮

..(ànxī) 36. 凛(lǐn)若晨霜 37.筹.(chóu)划

38.署.(shǔ)名 39.选聘.(pìn)40.仰.(yǎng)慕 41.彷徨

..(pánghuáng)

42.呼啸.(xiào) 43.挚.(zhì)友

考题例析

1.(2015?四川德阳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红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家界旅游,面对那一座座从地下突兀而起的山柱,你必定会臣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B.最后一个隧洞竣工以后,这条耗资巨大、历时两年多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

C.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八面玲珑

....的人。

D.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因为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2.(2015?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的影视传媒学院成立。被聘为该学院教授的某明星在微博上透露,自己没上过大学,对做教授很“惶恐”。对此,网友们也有话说——

@清新:明星们还是先教好自己的孩子吧。

@小雯:好开心!我一定要努力考进去,做偶像的学生。

@abc:美国明星有当总统的,但没有做教授的。基辛格曾想去某大学当教授,被该校的校长一口回绝。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不超过20字。

(2)就国内这所大学的做法,请跟帖评论,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解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及运用。答案:D。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八面玲珑: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面面俱到。作答此类题目时要理解成语的本义以及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作出判断。

2.(1) 本题考查对提炼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作答时通读材料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大学聘明星做教授,网友看法不一。

(2) 本题考查根据社会现象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多关注社会热点,并对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示例一:我不赞成大学聘明星做教授。大学需要的是有专业知识的教授,而不是有名气的人。示例二:我赞成大学聘明星做教授。因为明星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能给学生更直接的指导。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

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例如,文章第三部分反复强调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的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第四部分一封短短的信,第五部分一句短短的话,都是常人眼中的平常小事,作者就是从这些平常小事中挖掘出人物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正因为平常,就更显得真实、可信,读来就格外亲切。

3.语言颇具特色,句式多变。

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把握重点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为什么作者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五十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3.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

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

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内地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第五部分“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这些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5.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6.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 '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8.“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9.文章标题为“邓稼先”,为什么要提奥本海默?

用奥本海默来对比衬托邓稼先。

10.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11.有关文革时期的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来证实:“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这句话。

12.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拓展阅读

邓稼先的光辉一生

徐焰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

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选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十篇-含答案

(一)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

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矇眬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2)第二段中的“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一句 话是照应的? 3)文中横线①写父亲“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请 联系上下文,从父亲的神情和语言去揣测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请问父亲不用这样的方法改用严厉的批评好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一、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 伴侣bàn lǚ 小楷xiǎo kǎi 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迭起diéqǐ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捆kǔn 咳嗽késo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ròu 薪金xīn jīn 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 吩咐fēn fu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不以为然bùyíwéu 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气魄qìpò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liú 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榜样bǎng yàng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6.《老山界》 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注重品味语言。 《春》一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8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闪光的戒指 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是鸡叼了?是狗衔了?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母亲是一步三挪回到家里的,母亲回到家里就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母亲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母亲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了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捋下戒指。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00(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00(1)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征过程。 (5)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答案】(1)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3)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4)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春》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课文中都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哪一副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2、作者把存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 答: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这三种人的不同特点:“处她”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健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过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来表现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两个“盼望着”表现出作者急切而欣喜的心情,“脚步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缴嫩的,绿绿的” 运用定语后置,读起来节奏短而快,突出了小草的特点。写出了小草情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受。 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枪,点出了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野草的情态。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连用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形态万千和细密的特点,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答;特点“温晴”写了济南四腿的小山,雪景,济南的水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里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答: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睛”,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 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3、品味语言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一些趣味,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拟人的修辞。将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突出济南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山的热爱。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出了夕阳映射下的雪景,更加富有美感。 《古代诗歌四首》 1、反复诵面读《观沧海》.体会这首诗质朴刚健、音调整佛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 答:诗中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沧海、洪波,日月、星汉”是远观之景。景物浩大,眼界开阔。胸怀宽广,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 2、《闻王品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诗人选取的这两个景物,一是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季节为春季,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给人一种画面感,三是运用其象征的意义,“杨花”飘忽不定,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的哺叫如“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杯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词语解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词语解释 第一单元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100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作者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列举那些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 (3)阅读④—⑥段,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论述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 (4)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其精神品质,联系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影响。推荐人物:诸葛亮鲁迅杜小康托尔斯泰贝多芬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单元 1.重点词语 2.文学常识 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 4.重点语段理解 5.记叙等的表达方式 一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1.字词: 攒人迹罕至秕谷菜畦蟋蟀臃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 2.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作者的情感: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二课时: 1.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2.景物描写: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3.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4.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邵月梅 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

1.词语, 肿胀(zhànɡ)叮嘱(zhǔ)皱眉(zhòu)骊歌(lí)雇(ɡù)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掸)dǎn子 (咻咻) 气xiū xiū 2.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4.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 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 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第二课时 1.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 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2.文章语言特点: 语言平实,蕴涵哲理情感真挚。 3.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 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50(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50(1)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走向3D时代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lllree—dimensioil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 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日下午1 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 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1)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2)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3)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 (4)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请你发挥想象,举一例加以说名明。 【答案】(1)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说明对象。 (2)3D是人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汇编大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汇编大全 作者杨振宁,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质疑》《曙光集》 2、注音 原子弹弹琴 大厦厦门 鲜为人知新鲜 燕山燕子 殷红殷实殷其雷 3、同音 shǔ名假 yáo言摆 xūn日陶衣草 yíng绕光火虫 4、词语释义,解释加点字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尽瘁:竭尽劳苦 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脊,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孺:小孩 仰慕:敬仰思慕 骄人:值得骄傲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友:亲密的朋友 5、词语辨析 彷徨犹豫 摆脱解脱

第2课说和做 作者臧克家,诗人闻一多先生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烙印》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1、字音识记 而不舍(qiè) 穷年(wù) 果(shuò) 头(shū) 序(zhì) 越(zhuó) 2、注音 救济人才济济 气冲斗牛战斗 校补学校 漂亮漂白漂泊 3、相似字 然hè姓hǎo 呕心血lì精图治lì雷风行lì 有神jiǒng乎不同jiǒng 4、词语释义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元,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沥,滴。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一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独裁:这里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接连。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5、词语辨析 呼喊呼唤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