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资料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资料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资料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资料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E.硫酸

2.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蛋白质缓冲系统

3.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4.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些刺激最敏感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PH

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

5.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致密度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6.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致密斑

E.远曲小管

7.血液PH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A.NaHCO3浓度

B.PaCO2

C.CO2CP

D.[HCO3-]/[H2CO3]的比值

E.BE

8.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主要指标是

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PH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BE

9.直接反映血浆[HCO3-]的指标是

A.PH

B.AB

C.PaCO2

D.BB

E.BE

10.BE负值增大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11.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2.血浆[H2CO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血浆[H2CO3]继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4.血浆[H2CO3]继发性降低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5.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糖尿病

B.休克

C.呼吸心跳骤停

D.呕吐

E.腹泻

16.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升高,其最常与细胞内哪种离子进行交换

A.Na+

B.K+

C.Cl-

D.HCO3-

E.Ca2+

17.单纯型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可能出现哪种变化

A.PH降低

B.PaCO2降低

C.SB降低

D.BB降低

E.BE负值减小

18.代谢性酸中毒时肾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减少

B.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增加

C.泌H+、泌NH3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D.泌H+、泌NH3减少,重吸收HCO3-增加

E.泌H+、泌NH3不变,重吸收HCO3-增加

19.可以区分高血氯性或正常血氯代谢性酸中毒的指标是

A.PH

B.PaCO2

C.SB

D.BB

E.AG

20.下述哪项原因可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A.糖尿病

B.休克

C.轻度肾功能衰竭

D.严重饥饿

E.水杨酸类药物中毒21.可以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A.服用含氯性药物过多 B.酮症酸中毒 C.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腹泻

E.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22.轻度或中度肾功能衰竭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肾小管泌NH3能力增强

C.肾小管泌H+减少

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E.重吸收HCO3增加

23.严重肾功能衰竭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其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肾小管泌NH3增加

B.肾小管泌H+增加

C.固定酸阴离子排出减少

D.碳酸酐酶活性增加

E.重吸收HCO3-增加

24.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

A.碳酸氢钠

B.乳酸钠

C.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D.柠檬酸钠

E.葡萄糖酸钠

25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A.呼吸性中枢抑制

B.气道阻塞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肺泡气体弥散障碍

E.吸入气中CO2浓度过高

26.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

A.增加肺泡通气量

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

胞内缓冲

C.肾小管泌H+、泌NH3增加

D.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

缓冲

E.肾重吸收HCO3-减少

27.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可以出现

A.SB增大

B.AB减少

C.SB>AB

D.SB

E.SB=AB

28.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项不能发挥代偿作用

A.磷酸盐缓冲系统

B.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C.细胞

内、外离子交换

D.肾

E.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29.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项不能发挥代偿作用

A.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B.肾

C.细胞内、外离子交

D.肺

E.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30.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血浆HCO3-缓冲系统

B.增加肺泡通气量

C.细

胞内、外离子交换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肾小管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

31.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最明显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泌尿系统

D.运动系统

E.血液系统

3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最根本措施是

A.吸氧

B.改善肺泡通气量

C.给予NaHCO3

D.抗感染

E.给予乳酸钠

33.使用利尿剂的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

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34.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

A.血钠降低

B.血钾降低

C.血镁降低

D.血钙降低

E.血磷降低

35.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方式是

A.肺泡通气量增加

B.细胞外H+移入细胞内

C.

细胞内K+外移

D.肾小管重吸收HCO3-增加

E.肾小管泌H+、泌NH3减少

36.下述哪项不属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变化

A.血浆[HCO3-]增加

B.PaCO2降低

C.血

[Ca2+]升高

D.血[K+]降低

E.BE为正值

37.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原因是

A.K+摄入减少

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

稀释

C.细胞外H+与细胞内K+交换增加

D.消化道排K+增加

E.肾排K+增加

38.反常性酸性尿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缺钾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乳酸酸中毒

39.急性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出现

A.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

D.血管平滑肌紧张度降低

E.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右移

4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由于

A.脑内ATP生成减少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γ-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假性神经递质升高

E.脑血流量减少

41.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A.吸人CO2过少

B.输入NaHCO3过多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输入库存血

E.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

4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分解代谢加强,生成CO2增多

B.肺泡通气量降低

C.H+向细胞内转移

D.肾小管泌H+、重吸收HCO3-减少

E.血浆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43.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小管上皮细胞

A.泌H+增加,泌K+增加

B.泌H+减少,泌NH3减少

C.泌K+减少,重吸收Na+减少

D.泌K+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E.泌NH3增加,泌Na+增加

44.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酸碱平衡指标的变化是

A.PaCO2升高,AB升高

B.PaCO2降低,AB>SB

C.PaCO2升高,SB无明显变化

D.PaCO2降低,AB

E.PaCO2降低,SB降低

45.当化验显示PaCO2升高,血浆[HCO3-]减少时,可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46.当病人动脉血pH7.32,SB18mmol/L,PaCO234mmHg(4.53kPa)时,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7.某患者血pH7.25,PaCO29.33kPa,(70mmol/L),[HCO3-]33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8.某患者血pH7.49,PaCO26.67kPa(50mmHg),[HCO3-]40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9.某患者血pH7.48,PaCO23.87kPa,(29mmHg),[HCO3-]20mmol/L,其酸

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0.在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中不可能出现的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1.某病人血pH7.31,PaCO24.0kPa(30mmHg),AB14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2.某病人血pH7.31,SB19mmol/L,PaCO24.67kPa(35mmHg),血[Na+]140mmol/L,血[Cl-]103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1-5.ADACA;6-10.EDCBA;11-15BCBAD;16-20BEBEC;21-25BCCAD;26-30BDDDE;31-35ABBDE;36-40AECCC;41-45EDBDE;46-50ABCE D;51-52AC

二、填空题

1.血浆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其中以最重要。

[答案] 固定酸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2.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特别是和缓冲。

[答案] 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Hb缓冲系统 HbO2缓冲系统

3.在所有酸碱平衡指标中,三个基本变量是,,。

[答案]pH HCO3-(AB) PaCO2

4.如AB>SB,则表明PaCO2>,可见于。

[答案] 40mmHg(5.32kPa)/46mmHg(6.25 kPa) 呼吸性酸中毒及代

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5.PaCO2是反映的主要指标,正常值为,平均值为。

[答案] 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33~46mmHg(4.39~6.25kPa) 40mmHg(5.32kPa)

6.目前多以AG>,作为判断是否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的

界限。

[答案] 16mmol/L

7.在代谢性酸中毒时,肾通过及,使HCO3-在细胞外

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答案] 加强泌H+、泌NH4+回收HCO3-

8.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和。

[答案] 室性心律失常心收缩力降低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降低

9.各种原因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机制是,引起呼吸性碱

中毒的基本机制是。

[答案] 肺通气障碍肺通气过度

10.高钾血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排尿,低钾血症引起的

代谢性碱中毒,排

--------------尿。

[答案] 反常性碱性反常性酸性

11.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选用的药物常有、和。

[答案]碳酸氢钠乳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

三、名词解释

1.酸碱平衡紊乱 (acid-base disturbance)

[答案] 病理情况下引起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而产生pH异常的情况。

2.Hend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答案] pH=pKa+lg[HCO3-]/[H2CO3]=pKa+lg[HCO3-]/αPaCO2

3.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答案]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4.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

[答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的状况。5.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指除含氯以外的任何固定酸的血浆浓度增大时的代谢性酸中毒。

6.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 当血浆HCO3-浓度降低,同时伴有CL-浓度代偿性升高时,则呈AG正常型或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7.反常性酸性尿

[答案]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

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8.反常性碱性尿

[答案] 酸中毒时尿液一般呈酸性,但在高血钾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远曲小管上皮Na+-K+交换增强,导致

肾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之为反常性碱性尿。

9.浓缩性碱中毒(contraction alkalosis)

[答案] 指体内HCO3-总量无明显改变,因细胞外液减少而造成血浆HCO3-浓度升高。如使用髓袢利尿剂和脱水时,致细胞外液量减少,而

溶质包括HCO3-被浓缩而浓度升高,可形成浓缩性碱中毒。

四、问答题

1.试述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其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

[答案要点] (一)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⑴.固定酸产生过多;⑵.固定酸排泄障碍;⑶.HCO3-丢失过多;⑷.高血钾;⑸.

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

(二)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变化为:HCO3-原发性降低,AB、SB、

BB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增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

继发性下降。

2.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是如何进行代偿调节的?

[答案要点] ⑴.血液及细胞内的缓冲作用:H++HCO3-→H2CO3→CO2+H2O

H++Buf--→Hbuf,细胞内外K+-H+交换,进入细胞内H+被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

⑵.肺的代偿调节:H+浓度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使血中H2CO3(PaCO2)继发性降低。

⑶.肾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肾泌H+及泌NH4+及回收HCO3-增加,使血浆HCO3-浓度有所恢复。

3.酸中毒时对机体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可引起CO2麻醉及肺性脑病。

⑵.心血管系统:可产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及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⑶.高钾血症。

⑷.其它:酸中毒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促进血液流变学障碍;可使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溶酶释放,细胞受损。

4.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和晚期均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慢性肾衰早期产生的酸中毒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产NH3和重吸收NaHCO3减少所致,Na+、水排出增多,因而细胞外液容

量有所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NaCL滞留,发生高血氯性酸中毒。晚期发生酸中毒是因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人的20%以下时,血浆中非挥发性酸代谢产物,特别是硫酸、磷酸等在体内蓄积,发生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5.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常发生何种酸碱失衡?其血气分析参数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常发生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其血气分析参数变化为:PaCO2原发性增高,pH降低,通过肾代偿后,SB、AB、BB值均升高,AB>SB,BE正值增大。

6.幽门梗阻病人为什么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要点] 呕吐是幽门梗阻病人的主要表现,由于频繁呕吐⑴失H+;⑵失K+;⑶失CL-;⑷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7.对盐水反应性碱中毒患者,为什么给予等张或半张盐水后便能使代谢性碱中毒得到纠正?

[答案要点] ⑴.扩充了细胞外液容量,消除了“浓缩性碱中毒”成分的作用;

⑵.有效循环血量得到恢复,增强肾小管重吸收HCO3-的因素已不存在,血浆中过多的HCO3-从尿中排出;

⑶.远端肾单位小管液中CL-含量增加,则使皮质集合管分泌HCO3-增强。

8.血钾、血氯浓度与酸碱失衡有何联系?为什么?

[答案要点] 高血钾与高血氯均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和低血氯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血钾浓度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K+-H+交换,血氯浓度的改变则影响远端肾小管内CL--HCO3-的交换。

9.在各种单纯性酸碱失衡中血浆中HCO3-浓度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 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CO3-原发性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原发性升高;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中HCO3-呈代偿性升高,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浆HCO3-则呈代偿性降低。

10.试述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基础。

[答案要点]..通过血气分析测得Hendrson—Hasselbalch方程式中三个变量后,作如下分析:

⑴.根据pH或H+浓度的变化,判断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⑵.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的因素,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失衡;

⑶.根据代偿情况(代偿方向、代偿极限等),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 A.1%~2% B.3%~4% C.5%~6% D.7%~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 A.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葡萄糖液 C.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葡萄糖液 E.等渗氯化钠溶液 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钠血症 14.盛暑行军时大量出汗可发生 ( ) A.等渗性脱水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水肿 15.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 ) A.5%葡萄糖液液 B. 0.9%NaCl 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 D. 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16.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珠蛋白 17.影响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因素中下列哪一因素不存在 ( )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 微血管壁通透性 E.淋巴回流 18.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 )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 淋巴回流障碍 C. 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D.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E. 血液浓缩 19.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 ) A. 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20.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 ( ) 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B. 肾血浆流量增加 C.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 D.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增高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习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E.硫酸 2.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蛋白质缓冲系统 3.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4.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些刺激最敏感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PH 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 5.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致密度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6.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致密斑 E.远曲小管 7.血液PH 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A.NaHCO 3浓度 B.PaCO 2 C.CO 2CP D.[HCO 3-]/[H 2CO 3]的比值 E.BE 8.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主要指标是 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PH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BE 9.直接反映血浆[HCO 3-]的指标是 A.PH B.AB C.PaCO 2 D.BB E.BE 10.BE 负值增大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11.血浆[HCO 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2.血浆[H 2CO 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血浆[H 2CO 3]继发性增高可见于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Fe2+ C.Ca+ D.K+ E.Mg2+ 正确答案:A 2.肠梗阻病人血清钾检测值为2.9mmol/L临床上一般不表现为 A.口舌 B.皮肤苍白 C.反常性酸性尿 D.四肢无力 E.ST段降低 正确答案:B 3.成人血清钠检测值为125mmol/L,估计每公斤体重缺氯化钠的量为 A.0.80~1.00g B.130~1.50g C.1.05~1.25g D.0.25~0.45g E.0.50~0.75g 正确答案:E 4.低钾血症时,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心脏传导阻滞 B.肌乏力 C.心电图改变 D.心脏节律异常 E.口苦、恶心 正确答案:B 5.男性,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 A.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酸中毒 C.低钾性酸中毒 D.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E.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正确答案:A 6.低渗性脱水主要指 A.血钙低 B.血磷低 C.血钾低 D.血镁低 E.血钠低 正确答案:E 7.幽门梗阻病人呕吐10天,血压90/75mmHg。血钾3.1mmol/L,pH7.5,应诊断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 幽门梗阻病人呕吐致酸性胃液丢失过多,pH7.5说明存在失代偿性碱中毒,患者无过度通气,因此C是正确的。 8.女性,50岁,因反复呕吐5天人院。血清钠118mmol/L,脉搏120次/分,血压70/50mmHg。应诊断为A.轻度缺钠 B.重度缺水 C.重度缺钠 D.中度缺钠 E.中度缺水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 根据血清钠水平可诊断重度缺钠。 9.等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为 A.化验检查见尿比重在1.010以下 B.短期内体液的丧失达体重3%时有休克 C.休克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D.明显口渴 E.化验检查见血清Na+降低 正确答案:C 10.代谢性碱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 A.尿量低于30ml/h B.尿呈碱性 C.尿呈酸性 D.尿量钾含量减少 E.尿量超过60ml/h 正确答案:A 11.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是 A.5%葡萄糖 B.平衡盐溶液 C.小分子右旋糖酐 D.等渗盐水 E.5%碳酸氢钠 正确答案:B 12.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肾 B.肝 C.肺 D.皮肤 E.缓冲系统 正确答案:A 13.低钾血症错误的临床表现是 A.常与镁缺乏同时存在

外科学题库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1.低血钾症一般不表现为B A.碱中毒 B.碱性尿 C.心电图出现U波 D.恶心呕吐 E.腱反射减弱 2.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一般不表现为D A.面部潮红 B.心率加快 C.呼吸深而快 D.尿液呈中性 E.呼气有酮味 3.代谢性酸中毒时不应补给氯化钾的情况是B A.尿钾含量减少 B.尿量低于30ml/h C.尿量超过60ml/h D.尿呈酸性 E.尿呈碱性 4.禁食禁水成年患者每天正确的水与电解质补充量为B A.水2000~2500ml,钠10g,氯化钾5g B.水2000~2500ml,钠5g,氯化钾4g C.水3000~3500ml,钠5g,氯化钾3g D.水1500~2000ml,钠3g,氯化钾2g E.水1500~2000ml,钠4g,氯化钾2g 5.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主要器官是C A.肺 B.缓冲系统 C.肾 D.皮肤 E.肝 6.代谢性碱中毒伴有的电解质紊乱是A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镁缺乏 D.高钙血症 E.高钠血症 7.低钾性碱中毒常出现于B A.尿毒症 B.胃肠减压 C.术后少尿 D.挤压创伤 E.输血过量

8.低钾血症的患者,补钾后病情仍无改善时,应首先考虑缺乏A A.镁 B.磷 C.钠 D.氯 E.钙 9.低钾血症错误的临床表现是B A.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 B.均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C.常与镁缺乏同时存在 D.严重时可发生多尿 E.发生碱中毒时尿呈酸性 10.男,45岁。腹胀呕吐已半年,多于午后发作,吐出隔夜食物,吐量较大,吐后舒服,由于长期呕吐,除脱水外还会造成B A.低氯高钾性碱中毒 B.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C.低氯高钾性酸中毒 D.低氯低钾性酸中毒 E.低钾性酸中毒 11.女,45岁。幽门梗阻行持续胃肠减压半月余,每日补10%葡萄糖2500ml,5%葡萄糖盐水1000ml,10%氯化钾30ml。2天前开始出现全腹胀,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每日尿量1500ml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A A.低钾血症 B.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 D.高钠血症 E.低钙血症 (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2.幽门梗阻患者可发生D 13.重度肺气肿患者可发生A 14.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是B 15.女,20岁。因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幽门梗阻引起反复呕吐15天入院,测得血钾值为3mmol/L,动脉血pH7.5,首选补液种类应为E A.乳酸、氯化钾溶液 B.氯化钾溶液 C.等渗盐水 D.葡萄糖盐水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是一种发病于全身的疾病,病因源于脱水征(高渗综合征)、水中毒(低渗综合征)、高钾血症、钙离子代谢异常等疾病影响,人体电解质数量出现改变、电解质紊乱,导致不同的机体损害,从而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致使人体体液酸碱度稳定性被破坏。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障碍,常为急性起病,轻者出现精神活动减退软弱无力、疲倦等抑制状态,情感淡漠、寡言少动、动作迟缓、木僵状态。 症状体征:水中毒(低渗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常为急性起病,轻者出现精神活动减退软弱无力、 疲倦等抑制状态,情感淡漠寡言少动,动作迟缓,木僵状态。 二、主要病因 1.脱水症(高渗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水分缺乏而出现的躯 体及精神障碍,其原因大致有:①水分摄取量不足,如意识 障碍、吞咽障碍时。②水分排出过多,如高热、胃肠疾病时 的呕吐、腹泻肾脏、肝脏、肺部等疾病时及利尿剂的长期大

量应用等③在摄取高浓度的糖、盐蛋白质等情况下,引起水分缺乏。 2.水中毒(低渗综合征):指作为溶质的血清钠在体液中较水的缺乏更严重,故又称低血钠症(血钠低于120mmoL/L)。引起低渗综合征的原因颇多: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见于手术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精神病患者的过度饮水等。②钠离子减少临床常见于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的病人长期使用利尿剂,糖尿病时的慢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或持续的呕吐、腹泻、出汗过多等使钠过多丢失,偶也可由于钾缺乏使钠离子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等。 3.高钾血症:钾离子和钠离子儤一样,儤是机体内环境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对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动、心肌功能、神经肌肉的应激功能健康搜索以及维持体液的张力和酸碱 平衡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 5.0nmol/L,血钾浓度超过5.5nmoL/L时称高血钾症,当肾功能衰竭,发生少尿或无尿时血清钾可显著升高,输入过多或过速的含钾溶液,外伤、运动过度、消耗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溶血反应时,心力衰竭、心肌病以及糖尿病性酸中毒等均可使钾的耐受力减低,而引起钾中毒。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测验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E.硫酸 2.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蛋白质缓冲系统 3.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4.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些刺激最敏感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PH 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 5.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致密度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6.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致密斑 E.远

曲小管 7.血液PH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HCO] C.COCP D.[HCO的比 B.PaCOA.NaHCO浓度323223值 E.BE 8.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主要指标是 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PH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BE -]的指标是直接反映血浆[HCO 9.3A.PH B.AB C.PaCO D.BB E.BE 210.BE负值增大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11.血浆[HCO3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2.血浆[HCO]原发性升高可见于32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血浆[HCO]继发性增高可见于32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4.血浆[HCO]继发性降低可见于32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 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 碳酸 B. 乳酸 C. 丙酮酸 D. 磷酸 E.硫酸 2.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4. 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些刺激最敏感 A. 动脉血氧分压 B.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 动脉 血 PH D. 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 脑脊液碳酸氢盐 5. 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髓袢 C. 致密度 D. 远曲小管 E. 集合管 6. 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 肾小球 B. 近曲小管 C. 髓袢 D. 致密斑 E. 远 曲小管 7. 血液PH 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A.NaHC 3浓度 B.PaCO 2 C.CO 2CP D.[HCO 3-]/[H 2CO ]的比 值 E.BE 8.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主要指标是 A. 标准碳酸氢盐 B. 实际碳酸氢盐 C.PH D. 动脉血二 氧化碳分压 E.BE 9. 直接反映血浆 [HCO 3-] 的指标是 A.PH B.AB C.PaCO 2 D.BB E.BE 10. BE 负值增大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急性呼 吸性酸中毒 D .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11. 血浆[HCQ -]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 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2. 血浆[H 2CQ ]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 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 血浆[H 2CQ ]继发性增高可见于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 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 3.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系统是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 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 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蛋白质缓冲系统 磷酸盐缓冲系统 氧合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C. C.

尿毒症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尿毒症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肾衰的早期,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降低,但并不严重。随着病程进展,肾单位日趋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时即可直接影响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出现一系列代谢失调。 1、水代谢紊乱: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丧失结果使人体出现了多尿,多尿使血容量下降,肾血流亦下降,肾组织因缺血而损害加重。与上述情况相反,由于滤过率的降低,总的排水能力下降,当摄入量超过其排泄负荷时,水又排泄不掉,引起水肿,后者又可反过来影响肾血流而加重肾损害。 2、钠代谢失调:由于有效肾单位的丧失,肾脏贮钠的能力受损。如果钠的摄入不足就会导致体内钠的缺乏。临床上严常见的低钠原因有:①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②渗透性利尿,使钠丢失增加;③长期恶心、呕吐、腹泻等的丢失;④限制钠盐摄入;⑤使用强利尿剂等均可造成低钠血症。慢性肾衰时高钠血症亦较常见,常因肾脏失去调节能力,使尿钠排出减少,此时如摄入过多的钠,极易导致钠水潴留,严重时可因水肿和高血压而诱发心力衰竭。 3、钾代谢失调:尿毒症时,肾脏调节钾代谢的能力明显降低。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使钾负荷过重时,难以保持钾代谢的平衡。诸如酸中毒、外伤、感染、手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食入含钾多的食物、应用含钾药物、保钾利尿剂的使用、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洋地黄制剂的应用等均可导致血钾升高。高血钾最危险的是心脏骤停。低血钾在慢性肾衰病人中亦不少见,其危险也不亚于高血钾。主要原因是肾小管调节功能下降,但长期的摄入量不足,呕吐、腹泻的丢失,长期应用利尿剂,尤其是排钾利尿剂均是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此外,由于病人可因醛固酮分泌增加,促使钾在肾脏和结肠中的排泄增加,以及水肿时体内钾的重新分布均有助于低血钾的发生。 4、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在慢性肾衰病人当中极为常见。但酸中毒是缓慢而潜在地发展,因此病人常能耐受。引起酸中毒的基础是酸性代谢产物的排除障碍,肾小管排出氢离子和氨离子的减少,使氢钠交换减少,钠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充分地回吸收而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酸中毒。 5、镁潴留:尿毒症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尿中镁离子排出减少,使血镁升高。此时如果食物中镁的含量多,或药物及透析液中镁含量高均可致高镁血症。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体液容量及分布】 体液:水+溶质约占体重60%;分为:细胞内液(ICF)40%,细胞外液(ECF)20%,包括组织间液15%、血浆5%。 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ECF(mmol/L) ICF(mmol/L) Na+142 Na+10 K+ 4 K+140 Cl-110 Cl- 3 HCO3-24 HCO3-10 Glu 3 Glu 2.5 OSM=300mOsm/L,主要通过H2O自由通过调节 Urea自由通过调节OSM=300mOsm/L,渗透适应,防止水过多移动 电解质在细胞内外分布和含量有明显差别,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阴离子以Cl-最多,HCO3-次之。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是K+,阴离子主要是HPO42-和蛋白质离子。 【体液的渗透压】 1、决定水通过生物膜(半透膜-细胞膜、血管内皮)扩散(渗透)程度。

2、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 正常血浆渗透压: (mOsm/L)=2×[Na+(mmol/L)+K+(mmol/L)]+BUN(mg/dl)/2.8+Glu(mg/dl)/18 第一节水平衡紊乱 一、容量不足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水的摄入与排出 日常摄入量(ml/day) 日常排出量(ml/day) 饮水1300 尿500-1500 饮食含水900 肺250-350 体内氧化反应300 皮肤350-700 粪便50-200 合计2500 合计2500 水平衡调节方式 1、渗透压调节: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 血容量调节:肾脏—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分类 1、真性容量不足(脱水): “脱水”定义:脱水在身体丢失水分大于摄入水分时产生,当体液容量减少,超过体重2%以上时称为脱水。脱水往往伴有失钠,因水钠丢 失比例不同,按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分为高渗性、低渗性、 等渗性脱水。分肾性、非肾性。 2、不伴体液丢失容量不足 ⑴心排量下降;如心衰;⑵血容量增加:如败血症,肝硬化腹水;⑶ 严重低蛋白血症:急性胰腺炎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病史失水的原因。 2、临床表现口干乏力,坐卧位△舒张压≥10mmHg。 3、实验室结果:尿比重、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升高等。 【治疗】 1、处理原则:去除诱因,防止体液继续丧失。 2、补液种类和效果: 5%GS1L=血容量75ml;0.9%NS1L=血容量200ml;胶体更多。 3、补液量: 失水量(ml)=△比容/原来比容×体重(kg)×0.2×1000。正常比容:男0.48,女0.42。 应加上每日生理需要量1500ml;第一天可补充1/2~2/3,老年或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一、A1 1、不符合静脉补钾原则的是 A、尿量须在40ml/h以上 B、输液中氯化钾浓度<0.3% C、滴速<60滴/分 D、每日补充钾总量<6~8g E、可先静脉推注少量10%氯化钾 2、对高渗性脱水的病人应首先输入 A、平衡液 B、5%葡萄糖液 C、林格氏液 D、右旋糖酐 E、3%~5%盐水 3、高渗性脱水早期的主要表现是 A、尿量减少 B、血压下降 C、口渴 D、神志淡漠 E、烦躁 4、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 A、烦躁,面色潮红 B、血清钠>150mmol/L C、惊厥 D、口渴极明显 E、血压明显下降 5、成年女性体液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55% D、60% E、70% 6、成年男性体液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55% D、60% E、70% 7、代谢性酸中毒发生是 A、由于体内H2CO3增高所致

B、由于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所致 C、由于大量利尿所致 D、由于体内HCO3-减少所致 E、由于体内钾缺失所致 8、大量体液丢失后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慢性水中毒 E、血清钾升高 9、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10、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钾血症 11、病人体液丧失以失水为主,钠丢失较少的称为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以上都可能 12、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导致 A、高钠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镁血症 13、高钾血症对机体的最大危害是 A、低血糖 B、心肌收缩性降低 C、骨骼肌麻痹 D、酸中毒 E、心室纤颤和停跳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水、和酸碱平衡是一种发病于全身的疾病,病因源于脱水征(高渗综合征)、(低渗综合征)、、代谢异常等疾病影响,人体电解质数量出现改变、电解质紊乱,导致不同的机体损害,从而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致使人体体液酸碱度稳定性被破坏。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临床表现主要为,常为急性起病,轻者出现精神活动减退软弱无力、疲倦等抑制状态,、寡言少动、动作迟缓、木僵状态。 症状体征:水中毒(低渗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常为急性起病,轻者出现精神活动减退软弱无力、 疲倦等抑制状态,情感淡漠寡言少动,动作迟缓,木僵状态。 二、主要病因 1.脱水症(高渗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水分缺乏而出现的躯 体及,其原因大致有:①水分摄取量不足,如、时。②水分 排出过多,如高热、胃肠疾病时的呕吐、腹泻肾脏、肝脏、 肺部等疾病时及的长期大量应用等③在摄取高浓度的糖、盐 蛋白质等情况下,引起水分缺乏。

2.水中毒(低渗综合征):指作为溶质的在体液中较水的缺乏更严重,故又称低血钠症(血钠低于120mmoL/L)。引起低渗综合征的原因颇多:①分泌过多,可见于手术后、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精神病患者的过度饮水等。②减少临床常见于或的病人长期使用利尿剂,糖尿病时的慢性酸中毒,肾上腺、严重或持续的呕吐、腹泻、出汗过多等使丢失,偶也可由于钾缺乏使钠离子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等。 3.高钾血症:和钠离子儤一样,儤是机体内环境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对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动、心肌功能、神经肌肉的应激功能以及维持体液的张力和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浓度为~L,血钾浓度超过L时称,当肾功能衰竭,发生少尿或无尿时血清钾可显着升高,输入过多或过速的含钾溶液,外伤、运动过度、、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时,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性酸中毒等均可使钾的耐受力减低,而引起钾中毒。 4.低钾血症:常见原因是摄入量不足,禁食、厌食以及意识障碍患者大量补液后;其次是消化道疾病、、肝、胃肾手术后使大量丧失;肾功能衰竭,呼吸性或以及利尿剂和激素的大量长期使用;使用过程中也可出现状;临床还能见到一种找不到原因的低血钾症。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E.硫酸 2.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蛋白质缓冲系统 3.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系统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4.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些刺激最敏感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PH 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 5.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致密度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6.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致密斑 E.远曲小管 7.血液PH 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A.NaHCO 3浓度 B.PaCO 2 C.CO 2CP D.[HCO 3-]/[H 2CO 3]的比值 E.BE 8.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主要指标是 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PH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BE 9.直接反映血浆[HCO 3-]的指标是 A.PH B.AB C.PaCO 2 D.BB E.BE 10.BE 负值增大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11.血浆[HCO 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2.血浆[H 2CO 3]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3.血浆[H 2CO 3]继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选择题 A 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 .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 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 .低钾血症 4.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E. 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A. 组织间液增多 B. 血容量急剧增加 D. 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 , 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 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A. 酸中毒 B. 氮质血症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A.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 等渗性脱水 A. 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丢失 , 细胞外液无丢失 D. 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C. 细胞外液增多

A. 体腔 B. 细胞间液 C. 血液 D. 细胞内液 E. 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A. 肾炎性水肿 B. 肾病性水肿 C. 心性水肿 D. 肝性水肿 E. 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A. 肺心病 B. 肺梗塞 C. 肺气肿 D. 二尖瓣狭窄 E. 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晶体成分 B. 细胞数目 C .蛋白含量 D. 酸硷度 E. 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A.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 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 淋巴回流张障碍 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 肾小球- 肾小管失平衡 11 ?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A. 1 %?2% B.3 %?4% C. 5 %?6% D.7 %?8% E.9%?10% 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 ) A. 高渗氯化钠溶液 B.10 %葡萄糖液 C. 低渗氯化钠溶液 D.50 %葡萄糖液 E. 等渗氯化钠溶液

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习题及答案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 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着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2%%~4%? %~6%%~8%?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试题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A 型题 1.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A.40% B.50% C.60% D.70% E.80% [答]C 题解]正常成人的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40%,细胞外液约占20%。 2.正常成人血浆占体重的 A.4% B.5% C.6% D.7% E.8% [答]B [题解]正常成人的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约20%,而细胞外液可分为细胞间液和血浆两部分,前者约占体重的15%,后者约占5%。 4.新生儿的体液占其体重的 A.50% B.60% C.70% D.80% E.90% [答案]D [题解]人体体液的含量随着年龄而异,年龄愈小,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愈大,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的体液分别占其体重的80%、70%和65%。 5.血浆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K+ D.Mg2+ C.Ca2+ E.Fe2+ [答案]A [题解]血浆中主要阳离子是Na+,其次是K+、Ca2+、Mg2+等。 6.血浆中主要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 [答案]D [题解]血浆中主要阴离子是Cl-、其次是HCO3- 、HPO42- 、SO42-及有机酸和蛋白质。 7.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Fe2+ [答案]B [题解]细胞内液中K+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其次是Na+、Ca2+、Mg2+。 8.体液中各部分间渗透压关系是 A.细胞内高于细胞外 B.细胞内低于细胞外 C.血浆低于组织间液 D.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 E.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答案]E [题解]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成分虽有明显差异,若按毫摩尔浓度表示,细胞内液电解质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由于细胞内液含二价离子和蛋白质较多,这样细胞内外所产生的离子数目基本上相等,而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以总渗透量压计算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仍基本上相等。 9.组织间液和血浆两者含量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 A.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张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E.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 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 ( ) A.1%~2% B.3%~4% C.5%~6% D.7%~8%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低钾血症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 A.细胞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C.细胞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液明显丢失 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 ) A.组织间液增多 B.血容量急剧增加

C.细胞外液增多 D.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 E.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 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 ) 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液 E.淋巴液. 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 ) A.肾炎性水肿 B.肾病性水肿 C.心性水肿 D.肝性水肿 E.肺水肿 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 ) A.肺心病 B.肺梗塞 C.肺气肿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 ) A.晶体成分 B.细胞数目 C.蛋白含量 D.酸硷度 E.比重 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 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C.淋巴回流障碍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